《马嵬》其二 (课件34张)
《马嵬》ppt课件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 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 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 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 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 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 来 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 却是无争的事实。 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 省,反讽的意味溢于言表。 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招魂之举的荒唐。
诗旨探究
借古讽今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 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 之苦的历史悲剧。
艺术特点:
n 倒叙的手法: 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
,
追述马嵬之变的过程,
点出马嵬之变的原因,
点出问题的实质
对比
诗歌的每一联都包含着鲜明的对比:
贵妃已死 ——
海外招魂
今生已了 —— 承平年代鸡人报晓 ——
保全,还不如身为普通人的卢家,能够与莫愁姑娘白 头偕老呢? 分析:用“不及”将唐玄宗无法保全心爱的女人与平民百 姓恩爱夫妻却能长相厮守相对比,引人深思
贵为天子,怎么连普通老百姓都不如,连一个女 人都保不住?
这一反问虽含蓄却有力,发人深思,推翻了红颜祸 国的偏见,把责任直接归结到唐玄宗身上。一个女 人是无法颠覆国家的,正是玄宗晚年的昏庸、沉迷 美色才导致安史之乱。
曾嘲笑牵牛织女。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玄宗,到头来保不住自己
的宠妃,反而不如民间夫妇那样能够白头偕老。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 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 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术士 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 回了她头上的饰物。
马嵬(其二)公开课PPT课件
历史事件:
①唐玄宗的召魂之举 ②马嵬兵变
③唐杨的七夕盟誓
.
7
.
8
马嵬驿
杨 贵 妃 之 墓
.
9
马嵬之变
• 公元756年初夏,安禄山大军逼近长安,长安 城岌岌可危。在一个阴雨连绵的黎明,唐玄宗 携杨贵妃、宰相杨国忠、太子李亨以及诸皇亲 国戚、心腹宦官,离开长安,逃往四川。次日 晚行至马嵬驿时,护驾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 杨国忠,并要求唐玄宗立即处决杨贵妃。唐玄 宗以怎样的心情下令缢死杨贵妃,旁人无法体 会,但之后他便让出了皇位,晚年则在难以消 解的悔恨忧愁中度过,直到死去。
终被排挤,于禄微位卑的幕僚生活中度过 一生,四十六岁抑郁而终。)
.
18
寻仙为妄
(此日)
军中逃难
死别是实
(当时)
宫里安乐
马嵬驿赐死 天子不保
长生殿盟誓 百姓可全
讽:荒淫误国
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告
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
19
•
主旨思想
• 本诗通过记叙马嵬之变,讲叙了 唐玄宗被逼处死杨贵妃之事,讽刺 了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 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唐 玄宗,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要以史为 鉴,不要重蹈覆辙。
揭示了唐玄宗自私虚伪的精神面貌。 艺术性:
1.倒叙: 一波三折,曲折幽深 2.对比(衬托):暗含讽刺 • 3. 用典:含蓄委婉
.
23
马
李 商 隐
嵬 ( 其 二
)
1
一、诵读感知
马 •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嵬 •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二 •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精品-2024鲜版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精品•课件背景与目的•文本解读与赏析•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知识拓展与延伸•课件互动环节•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课件背景与目的《马嵬(其二)》背景介绍诗人李商隐简介唐代历史背景李商隐的生平、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与《马嵬联系。
诗歌内容解析辅助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审美能力030201课件制作目的和意义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使用方法02文本解读与赏析原文呈现及注释解析原文呈现注释解析逐句逐段解读文本内容“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赏析诗歌意境及艺术特色诗歌意境本诗以马嵬驿兵变为背景,通过描绘唐玄宗的悲剧命运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象征手法,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意境。
艺术特色李商隐的诗歌以深沉、含蓄著称,本诗也不例外。
诗中运用了大量典故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同时,诗歌语言简练、生动,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03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李商隐简介及时代背景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时代背景: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腐败,他一生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抑郁不得志,诗歌创作多抒发个人情感和政治感慨。
创作《马嵬(其二)》的动机和背景动机背景其他相关作品介绍《马嵬》组诗李商隐创作的《马嵬》组诗共三首,都是咏史诗,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手法,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评。
《无题》诗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唐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读来令人回肠荡气。
政治讽刺诗李商隐还创作了一些政治讽刺诗,如《贾生》、《筹笔驿》等,通过咏史来抒发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批评和不满。
马嵬其二ppt课件
马嵬其二ppt课件目录•引言•文本解读•艺术手法•思想内涵•文化传承与影响•拓展延伸引言诗人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著名诗人。
其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表达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律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年间。
该诗以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马嵬坡位于陕西省兴平市西,是唐玄宗赐死杨贵妃的地方,因此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悲剧之地。
创作背景诗歌主题《马嵬其二》的主题是爱情与历史的交织,通过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歌中既有对唐玄宗沉溺于爱情导致国家衰败的批判,也有对杨贵妃美丽、忠贞形象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该诗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人生的无常。
文本解读诗歌通过描绘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表达了作者对唐朝由盛转衰的感慨。
全诗以马嵬坡兵变、杨贵妃被赐死为历史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关切。
《马嵬其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全文概述逐句分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借用“海外”的观念,凸显玄宗对杨妃的爱恋之深,已超出生死之外;而“此生休”三字,则表达了这种爱情的绝望与无奈。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通过对比“虎旅传宵柝”与“鸡人报晓筹”的宫廷生活,暗示了唐玄宗失去权力的悲凉处境。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运用对比手法,将六军驻马不进与七夕牛郎织女相会的欢乐场景相对照,突出了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以平民卢家的莫愁女与杨贵妃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唐玄宗荒淫误国的讽刺和批评。
重点词汇解释马嵬地名,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
海外指传说中的仙境或神山。
《马嵬(其二)》教学课件幻灯片课件
《马嵬(其二)》教学课件幻灯片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导入新课与作者介绍•《马嵬(其二)》赏析•教学反思与课堂小结目录01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马嵬(其二)》这首诗的内涵和技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理解和掌握《马嵬(其二)》这首诗的内涵和技巧。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意义。
重点难点教学方法采用“三读法”进行教学,即朗读、默读和品读。
教学手段通过PPT演示文稿、音频、视频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方法与手段02导入新课与作者介绍呈现《马嵬(其二)》的原文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导入新课作者介绍唐代著名诗人创作风格和特点代表作品和影响唐代历史背景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心境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地位创作背景03《马嵬(其二)》赏析总结词:朴素概括详细描述:本诗《马嵬(其二)》以朴素概括的语言,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凄美的爱情悲剧。
内容概括总结词:对比反衬详细描述:本诗的亮点在于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
通过前后两个场景的对比,以及“鸡人报晓”与“悔赐长信”等反衬,突显了诗中人物的情感冲突和悲剧氛围。
艺术手法总结词:悲情渲染详细描述:“此恨谁知,天上人间”这一名句,以天地之广大、孤独之感,渲染了诗中人物的悲情色彩。
通过这一表述,诗人传达了爱情悲剧所带来的孤独和无奈。
名句赏析04教学反思与课堂小结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运用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诗歌朗诵、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马嵬(其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内涵。
学生反应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诗歌的背景、意义和情感表达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疑问。
因此,我及时调整了教学策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答疑。
《马嵬(其二)》教学课件幻灯片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问导入新课
•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七律《马嵬(其二)》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政治讽刺诗。它以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六月九日马嵬驿兵变 作为题材,深刻地揭露了唐玄宗与杨贵妃荒淫误国的罪行。
02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及课文解析
详细描述
2. 逐句解析诗句,阐述每句诗的 含义和表达手法。
总结词:本环节帮助学生掌握朗 读技巧,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 标注重点字词的读音,如“莫 ”“休”“说”“得”等。
3. 着重讲解诗歌中的用典、修辞 等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人 的情感表达。
概括每段大意
总结词:通过概括每段大意,学生能够整体把握诗歌内 容。
1. 第一段:描述唐玄宗在马嵬坡的悲凉处境,感慨自己 的不幸遭遇。
3. 第三段:讲述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悲痛和怀念,以及 他对杨贵妃的愧疚和自责。
探讨主题及思想内涵
《马嵬(其二)》这首诗的主 题是什么?
《马嵬(其二)》这首诗的主 题是描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之 变中的痛苦、孤独和对杨贵 妃的思念
《马嵬(其二)》这首诗的思 想内涵是什么?
《马嵬(其二)》这首诗的思 想内涵是揭示了政治与个人 情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04
拓展延伸
相关文化常识拓展
1 2
。
重点句子解析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描绘了怎 样的场景?
“泉路近应容易别,蓬莱清浅信应迟”表达了怎 样的情感?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描绘了唐 玄宗在马嵬驿听到禁军军营的夜间击鼓声,不再 有宫门值夜的鸡人报晓的场景
“泉路近应容易别,蓬莱清浅信应迟”表达了唐 玄宗对杨贵妃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马嵬(其二)》教学课件幻 灯片课件》
《马嵬(其二)》教学课件幻灯片课件
《马嵬(其二)》教学课件幻灯片课件xx年xx月xx日•课堂导入•基础知识点讲解•深入分析•课堂互动与展示目•作业与延伸阅读录01课堂导入1)了解《马嵬(其二)》的创作背景和主旨;2)分析《马嵬(其二)》的艺术特色;3)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分析《马嵬(其二)》的艺术特色;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1)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什么会以悲剧收场?2)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思考《马嵬(其二)》的创作背景课堂互动环节1)小组合作探究诗歌中的艺术特色;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和总结。
注意事项1)小组合作探究时,注意分工明确,人人参与;2)小组代表汇报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3)教师点评和总结时,要认真听取并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介绍课堂互动环节及注意事项02基础知识点讲解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唐玄宗后期,对历史事件和政治人物进行了讽喻和批评李商隐在创作时受到了牛李党争的影响,对于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有着深刻的认识《马嵬(其二)》的作者及背景介绍通过对于自然景象和人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凄婉的氛围借助马嵬事件的典故,表达出对于历史事件和政治人物的评价和思考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分析对偶通过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使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整齐、优美,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用典通过运用历史典故、成语等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增强了诗歌的内涵和深度对偶、用典等修辞手法的讲解03深入分析1《马嵬(其二)》的深刻内涵及思想感情23《马嵬(其二)》是一首爱情主题的叙事诗,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
爱情主题该诗通过对爱情悲剧的描写,对封建统治阶级的虚伪、腐朽和荒淫进行了批判。
人教版_语文必修《马嵬》-(其二)ppt
人教版版语文必修《马嵬》-(其二) 【精品 课件】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此日:指事变发生那天。 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当时:指李杨在几年前的七夕订立盟誓,愿
“世世为夫妇”。 笑牵牛:唐玄宗和杨贵妃认为天上的牛郎织女
一年只能相会一次,自己则可永世相 守,因此“笑牵牛”。 这一天,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当时在七夕之夜还 曾嘲笑牵牛织女。
梆
子 声 , 不 再 有 人 传 唱 报 晓
空 听 军 队 中 传 来 巡 夜 的
。
人教版版语文必修《马嵬》-(其二) 【精品 课件】
人教版版语文必修《马嵬》-(其二) 【精品 课件】
“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 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 这是一层意思。 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 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 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 “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 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 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 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 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人教版版语文必修《马嵬》-(其二) 【精品 课件】
人教版版语文必修《马嵬》-(其二) 【精品 课件】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莫愁:古时洛阳女子。南朝乐府歌辞《河东之水歌》 道:“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 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极写莫愁婚姻的美满。 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玄宗,到头来保不住自己 的宠妃,反而不如民间夫妇能够白头偕老。
《马嵬(其二)》优秀课件 PPT(精品)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
的主要成就在诗歌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
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诗人及作品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争中,令狐
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 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 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大中五 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 诗怀念她,如:
马嵬
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课文导入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 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
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
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 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 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 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
抒发兴亡之慨。
写作背景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
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 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 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 之变”。
诗文大意
首联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译文:空闻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不
管来生怎样,今生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夫妻缘分已经
马嵬(其二)
李商隐
作者简介
李商隐(公元813—
858),晚唐著名诗人,
有"七律圣手"之称。字 义山,号玉溪生、樊南 生,祖籍怀州河内(今 河南沁阳市),生于河 南荥阳。
《马嵬其二》教学PPT课件
.
10
.
11
.
12
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
•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此日”即杨贵妃 的死日衬托唐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 “密相誓心”。 同时,“七夕笑牵牛”是 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 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 的因果关系。
.
8
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 反衬手法。①“鸡人报晓筹”反衬“虎旅 传宵柝”,“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 不安适。②想起“鸡人报晓筹”,暗示主 人公渴望重享昔日安乐。③“空闻”和“ 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
.
9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
• 这一天,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当时 在七夕之夜还曾嘲笑牵牛织女。
•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 卜:预 料】
.
6
1、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 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誓言,有何用意?
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
7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
• 空听军中传来夜巡的梆子声,不再有人传 唱报晓。
• 【虎旅:跟随唐玄宗赴蜀的禁卫军。 宵柝 :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 鸡人报晓:汉 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人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 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
.
17
诗人在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2、《锦瑟》一诗它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 是诗人全部的情感的句子是
• 3、《锦瑟》一诗中表达“梦境虚幻,理想难托”委婉写出人
生的理想与幻灭的诗句
,
•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
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步骤四:分析技法
怀古诗词的最常用技法有对比、用典等。 本诗最主要的方法是对比,也有用典。
艺术手法:
倒叙的手法:
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 马嵬之变的过程,然后点出马嵬之变的原 因,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
对比:
诗歌的每一联都包含着鲜明的对比:贵妃已死与 海外招魂的对比;今生已了与来世难知的对比;承平 年代鸡人报晓与奔亡途中军旅鸣柝的对比;长生殿里 七夕盟誓与马嵬坡前六军驻马的对比;长为天子不能 保住一妇人与民间夫妇白头偕老的对比。这一系列的 对照寓有深长的意味和沉痛的感慨,处处寄寓对玄宗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惋惜与指责。
咏
1、感叹昔盛今衰 2、评价历史是非 3、抒发个人抱负 4、感慨壮志难酬 5、讽谏
史
当朝统治
怀
常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 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古
1)“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诗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
注;
3)“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 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玄宗听术士说杨贵 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有何用意?
——用典。 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也写出了唐 玄宗之悲。
(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 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前者是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 “无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历史人物:唐玄宗 杨贵妃 历史事件:①唐玄宗的召魂之举
②马嵬兵变 ③唐杨的七夕盟誓
李隆基小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的时候。他
初登上帝位时,励精求治,使得唐王朝国力强盛, 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峰,(著名诗人高适、岑参、 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开元年代。)史称 “开元盛世”。
玄宗取得了成就以后,自以为天下太平,变得 骄傲怠惰,追求起享乐生活。51岁时,夺儿媳杨玉 环。整天寻欢作乐,懒得上朝,用人不当,国内腐 败空虚,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唐朝宦官势力开始坐大,唐德宗委任宦官掌管禁军 并且成为定制,从此宦官势力变得不可抑制。公元835年(唐大和 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 。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 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 ,结果李训、王涯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 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
李商隐恩师令狐楚仙逝,他送灵回京至途经 马嵬,远望杂乱地长着灌木丛和荒草,给人一种 枯败苍凉之感的马嵬坡,有感而吟《长恨歌》。 一边的七师哥激义山道:“驴背上吟诗,颇有情 味,何不以《马嵬》为题,吟咏一首呢?”
李商隐于是吟《马嵬》(其一)(其二)两 首诗,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 之乱讽刺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因此这是一 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
甘露之变后,宦官一直牢固地掌握军政大权,君主的废立、生杀 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为中国历史的第二次宦官时代的开始。“天 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 ,陵(通“凌”)暴朝士如草芥”。
唐朝的宦官势力,直到朱温在唐昭宗天复三年(903年)大杀宦 官后,才终告消失,然而,唐朝不久也因朱温建后梁篡位而灭亡。
步骤三、推敲作者对古人事的态度,领 悟感情
• 或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 见解,归纳历史规律
• 或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 或仰慕古人成就,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
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 • 或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感叹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等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 隐常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 见。《马嵬》应该是一个代表。李商隐 途经马嵬驿,联想到了马嵬之变,联想 到了当年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 之苦的情形, 对这一历史事件和历史人 物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主旨 思想
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美色,荒淫误国,致使国家 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步骤二:寻找连接点,把握感情态度
• 了解时代背景:论世。 • 了解诗人经历:知人。 • 分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文本是最根本
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在诗歌时代色彩不 够鲜明或不清楚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的 情况下,尤其如此。
《长恨歌》中叙述了一个唐代即已广泛流传的有关杨贵妃 的神话故事。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临邛 qióng道士杨通幽奉旨招魂,找到住在海外的仙山上的杨玉环 ,杨玉环拿出当年的纪念物品托道士带给唐玄宗,说只要爱 心像金钿一样的不变,天上人间总有一天会相见,再续“愿 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首联中先用“海外”“更 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 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 “徒闻”加以否定。玄宗听 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 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 可是缘分已尽,于事无补。
内容
玄宗之悲
首联 荒唐招魂
马嵬(其二)
马嵬之变
谋篇布局 义山之叹
历史发展顺序:
颔联 剧变出逃 颈联 可笑无奈 尾联 诘责讽刺
荒淫误国 无尽感叹
马嵬之变 玄宗之悲 义山之叹
诗歌布局:
玄宗之悲 马嵬之变 义山之叹
倒叙 一波三折,曲折 幽深。突出因果。
海外徒闻更九州, 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对比手法及其作用
寻仙为妄
死别是实
(此日)
(当时)
军中逃难
宫里为乐
马嵬坡赐死
天子不保
长生殿盟誓
百姓可安
讽刺:荒淫误国 借古讽今,以史为鉴,告诫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对比
2、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 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问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 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 ,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 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 断绝,已是事实。
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 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 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3. 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z为xxkw 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 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 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 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 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的历史悲剧。
唐玄宗与杨玉环
唐玄宗与杨玉环传奇性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 晓。中国历史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写了不少成名之作,白居 易的《长恨歌》便是一例。确实,唐玄宗“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在中国历史帝后之间是少有的。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死了以后, 玄宗整天郁郁寡欢,十分颓丧。贴心的高力士深知主上的心 意,寻觅到了花容月貌的杨玉环。玄宗一见果然姿质丰艳, 而且能歌善舞,聪颖过人,尤善逢迎。玄宗愁怀顿开。从此 ,玄宗把其他妃嫔统统丢在一边。在骊山的华清池专为她开 辟了温泉浴场;她爱吃荔枝,派人从千里之外的四川涪[fú] 州以驿马昼夜不停传递,运到长安时色味不变;专为贵妃制 造锦绣的工匠,竟达七百人。总之,自从得了杨贵妃,玄宗 心中之爱,皆被贵妃占尽。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 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 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 慌乱。
(3)“空闻”对“无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 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 生活境遇。
(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指向时间,前者指向眼前, 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 前后又有什么关系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 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 但原因甚是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自古便 有美女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颠倒的 (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玄宗与贵妃情爱弥笃,相传,有一年七月七日唐玄宗和杨 贵妃在华清宫的长生殿发下誓言:“人寿难期,但愿我们世 世生生,永为夫妻!”《长恨歌》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随着杨玉环的受宠,杨妃的兄弟封侯拜相,杨贵妃的堂兄 杨国忠竟升为宰相,身兼四十余职,总揽朝政,无恶不作。 大唐天下,成了杨家的乐园。这就造成了唐朝政治腐败的局 面,也导致了杨贵妃的悲剧结局。
• 【涵义解说】
• 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 人物、历史陈迹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
• 所谓怀古诗,则是指因登临古地、凭吊古 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 一般来讲,咏史怀古不只是叙古事,而且 会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或借古讽今, 曲折地反映对现实的关注。
:咏怀古迹、品评古事、缅怀古人 目的:怀古伤今、借古讽今、以古抒怀
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 却能给莫愁幸福,讽刺辛辣而深刻。 “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使人 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 贤,以致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