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情报信息收集
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预案
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预案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指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引起大量人员和物质集中的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对社会秩序和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可能重大影响的事件。
应对此类事件需要制定全面、精细的处置预案,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本预案旨在规范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流程,确保处置过程科学、有序、效率高,并有效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突发社会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示威游行、暴力袭击、网络暴力、校园恶性事件等。
预警机制•建立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信息收集、评估、发布机制,通过多渠道收集互联网信息、公安部门信息等,分析研判事件发生的趋势和严重程度。
•制定健全紧急通知机制,一旦发生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及时启动紧急通知,将各部门人员组织起来,迅速应对。
应急响应一级响应一级响应是对重大、严重、紧急的事件处置。
•确定信息收集员、情报分析员、指挥员、报警受理员等内部应急响应管理组成员。
•快速组织力量,改变工作计划,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密切监控事件情况,实行情报分析。
•做好协调,向上级通报事件信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
•加强事件现场警戒,确保群众安全。
二级响应二级响应是对一些比较复杂、特别突出事件的处置。
•加强内外信息收集和交流,利用多种手段,开展情报分析,全面了解事件特点、趋势和对策。
•制定灵活、有效的应对方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注重集体的力量。
•确定事件指挥员、各级处置人员,量化各项任务,安排具体行动。
•加强领导工作,密切配合媒体、群众,争取群众支持和理解。
三级响应三级响应是普通突发事件的处置。
•处理突发事件的基本程序是把处置现场组织好,实行坚决果断、灵活应变、严密防范、同舟共济的路线,大力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加强情报收集和信息传递工作,及时向上级国家安全机关报告事件情况,确保信息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责,协同配合应对突发事件,规范处置流程,保障人员和财产安全。
群体性事件分阶段处置应对方法
群体性事件分阶段处置应对方法群体性事件是改革开放进入到一定阶段后,社会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形式,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从高新区的实际情况看,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社会转型矛盾增加,以及“5.12”特大地震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区内群体性事件呈逐渐上升趋势。
如何妥善处置好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当前基层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维稳任务,也是服务成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的重大课题。
今年4月,在公安部第四期全国区县公安局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落实三项建设”专题培训期间,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讲到“如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问题时,强调公安民警在工作中处理群体性事件,“必须讲究政策、讲究策略、讲究方法,坚持三个慎用(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坚决防止因用警不当、定位不准、处置不妥而激化矛盾,坚决防止发生流血伤亡事件。
”按照这一总体原则,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心得和体会,我们认为: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小群体性事件所造成的危害、损失和影响;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彻底消除不稳定因素。
在具体处置的方式方法上,我们还必须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阶段特征,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的处置手段。
根据实践经验,可以将群体性事件的发展阶段及公安机关的应对策略简要概括为:当事件酝酿时,防止其发生;当事件发生时,防止其扩大;当事件扩大时,防止其激化;当事件激化时,防止其危害;当事件平息后,防止其反弹。
准确划分群体性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并采取适当的工作措施,对于提高公安机关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件酝酿阶段群体性事件的酝酿阶段是指参与人为了达到共同的诉求目的或因偶发因素,逐渐在特定场所,或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桥梁、公路、铁路以及敏感区域聚集的阶段。
群体性事件的引起有多种因素,有的是政策性因素,如2008年7月19日发生在云南省孟连县的胶农冲突事件,重庆等地发生的“出租车罢运”事件等;有的是偶然性因素,如2008年因贵州省瓮安县一名溺水死亡少女尸检报告引发的瓮安“6.28”打砸抢烧事件,去年11月7日发生在深圳宝安区的由于在执行全市统一部署的打击摩托车非法运营专项行动中,一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将逃避检查的李国超打伤致死,引起其家属、亲友及同乡抗议事件等等。
群体性事件处置理念要做好四个结合
群体性事件处置理念要做好四个结合2013-05-13 第04版:社会观察作者:焦占广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669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是社会变迁过程中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经济和社会变革进程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综合反映,是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体现。
对待群体性事件,从近些年地方实践来看,在处置理念上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一是群体性事件是严重破坏社会稳定的政治事件;二是发生群体性事件是给地方党政领导抹黑;三是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人员都是刁民或不稳定分子;四是处置群体性事件片面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忽视群众利益;五是处置群体性事件靠国家强力部门。
由于存在以上误区,一些地区的党政领导对群体性事件过于敏感,一旦发生,迅速调集大量公安和武警,不惜动用一切力量,以维护稳定为由采取强制手段、压服办法,不讲究策略,一味追求平息,导致处置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有时甚至将人民内部矛盾激化为敌我矛盾,造成更大的损失、更严重的影响。
为此,要克服认识偏颇,并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做好四个结合。
第一,以人为本与依法处置相结合。
以人为本是群体性事件最基本的处置理念,它要求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充分考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正当要求,尊重群众、爱护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
当然,以人为本也不能走向极端,变成无原则的迁就,给群众一种“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印象和预期,如果这样不仅会增加维稳成本,而且会破坏全社会的是非观、公正观等价值理念,在道德正义上削弱了政府形象,非但不能促进社会和谐,反而加速了社会基础秩序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失范,因此,强调以人为本必须要和依法处置相结合。
处理群体性事件必须靠法制,法律法规的规范和有序,使群体性事件的解决既体现科学性,又具有权威性,法制是解决群体性事件的治本之策。
一是明确相关法律法规,为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提供法律基本依据;二是各级政府要增强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理念,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如依照法定程序调动警力、使用警械和武器、采取强制措施等,力戒以权代法;三是对事件中个别极端分子的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法追究,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绝不能放任和纵容以“法不责众”为掩护的违法犯罪行为。
论在群体性事件治理中情报工作的开展
在社 会大变革 的历史条件下 ,群体性 事件情报信 息 的获取不能仅依靠公 安机关 的力量。公 安机关要密 切联 系党委 、政府、人 大、政协 以及信访 、民政 、劳 动 、财政 、工会 、宗教等部 门 ,加强部 门问的合作和
息 的及时、准确 、畅通 、高效。情报 中心要做好情报 的汇总 、分析、整编和报送工作 ,同时组织协调各部 门密切合作 ,实现情报信息共享 。
21 00年 1 月 第1 ( 期 总第 5 期 ) 9
辽 宁 警 专 学 报
J RNAL O I OU F L AONI P I E AC NG OL C ADE MY
J n2 1 a .0 0
N . S m.9 o1( u 5 )
论在群体 性事件 治理 中情报工作 的开展
态 .加 强对 网络舆 情信 息 的监 控 与管理 。
关键 词 : 群体性事件。 情报信息工作; 群体性事件治理
中 图分类号 : D 3 .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8—5 7( 0011 00—0 6 14 10 38 2 1 —05 0 4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我 国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的突 出 问题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是 构建社会 主义 和谐社会 的一项 重要任 务 。在治理 群体性 事件 中,情报信息工作最为关键 ,掌握 了情报信息就掌握 了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主动权 。为切实增强维护社会稳 定工作的防控性和主动性 ,公安机关必须高度重视 和 不断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强化情报信息对领导决策 的 渗透力度 ,从而提高治理群体 性事件 的能力 。 建 立灵敏 、高效的情 报信息 网络 在治理群体性事件中 ,公安机关作为一个重要 的 职能部 门,应当发挥其广泛接触群众 的特点和各种有 利条件 ,通过建立覆盖整个社会 面的灵敏 、高效的情 报信息 网络 ,将工作触角延伸到各个领域 ,最大限度 地消 除和避免由于情报渠道单一而形成 的情报盲区 、 及 时准确地把握社会不稳定 因素的动态变化 。
公安机关稳妥防处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和措施
科学制定处置方案
制定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明确应急处置方案的目标和任务 确定应急处置方案的指挥机构和责任人 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的流程和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制定不同的应急处置方案
明确处置程序和职责分工
制定处置方案前,充分了解事件起因和参与人员情况 明确处置程序和职责分工,确保各司其职、协同配合 坚持依法、公正、透明、及时的原则,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 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及时公布事件进展和处置情况,避免事态升级和恶化
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时段的信息收集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信息及时发现和 处理。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及时介入和处置,防止事态扩大和恶化。
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全社会的预警和应对合力。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
建立应急指挥平台 整合各警种、部门资源 统一指挥、高效处置 提升应急反应能力
建立透明、公正的奖惩制度,激励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积极履行职责。
加强对公安机关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其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稳定。
监督检查内容:应急预案制定、现场指挥调度、警力配置使用等
管理考核重点:现场处置情况、执法办案能力、群众评价等
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应急处置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落实奖惩制度:对应急处置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对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影响的 人员进行问责处理
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建设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公安机关的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进行全面 监督。 加强问责制度建设,对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
科学制定处置方案
加强演练和培训 提高处置能力 完善应急预案 加强指挥协调
加强现场处置能力建设
加强现场处置能力建设
配备必要的警力和装备 强化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现场指挥协调 提高处置效率和能力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程序与技巧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程序与技巧群体性事件(Mass Incident)是指一起涉及大规模人群的紧急事件,可能涉及社会动荡、群体冲突、示威抗议、突发事件等。
针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既需要有应急响应的程序,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技巧。
以下是群体性事件处置程序与技巧的详细介绍。
处理群体性事件的程序:1.情报收集与分析:及时收集事件相关的情报信息,包括事件发生地点、事件规模、参与人数、事件背景、事件动机、参与者和群众意愿等。
进行综合分析,确保了解事件的全貌。
2.指挥组织:建立指挥部,明确指挥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确保指挥一致性。
任命合适的指挥官,并配齐其他部门的代表,形成联合指挥。
3.应急响应与调度:根据情报分析的结果,采取高度戒备和快速响应的态势。
调度警力、消防力量、医疗资源、交通管制等资源进行配置,做好应急准备。
4.沟通与协调:与相关部门、组织和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各部门的有序合作。
5.现场处置:根据现场情况与指挥部的指示,进行现场处置。
包括维持秩序、疏散群众、处置暴力行为、救治伤员等。
6.监控与预警:建立监控系统,加强对事件发展的监测与预警。
通过视频监控、热点分析等手段,及时了解事件的动态变化。
7.后期处理与复原:事件结束后,对现场进行清理和恢复。
做好事后评估工作,总结经验教训,完善相应的处置手段和预案。
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技巧:1.心理疏导与沟通:处理群体性事件时,要注重与群众的沟通,了解他们的诉求和需求;同时,要对涉及群体的心理状态进行疏导和安抚,避免群众情绪失控。
2.智能化应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应急处置的效率。
例如利用无人机、人脸识别、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快速响应和准确判断,有效掌握现场情况。
3.迅速有效的行动:处理群体性事件要迅速行动,采取果断措施,以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
同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情绪化的决策。
4.合理分工与协同合作:群体性事件多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与合作,要合理分工,形成各部门的协同机制,确保处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群体性事件处置十要素探析
群体性事件处置十要素探析摘要:尽早发现、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不断提高预防、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的水平,是当前公安机关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的问题。
处置群体性事件要把握主动性、防控性、统一性、应变性、策略性、战术性、强制性、原则性、时效性、政策性等十要素。
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以民生为主体的社会矛盾十分突出,由此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多样多发,对社会稳定构成现实威胁。
尽早发现、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不断提高预防、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的水平,已成为公安机关迫切需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处置群体性事件要把握十个要素。
一、主动性主动性是指处置群体性事件要积极主动,灵活机动,防止出现消极、等待、畏难情绪。
一是主动排查。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控制的要求,积极健全和完善预警工作机制,高度关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群体的动向,实时监测社会稳定的总体态势,预测社会稳定的演化趋势。
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点多、面广、人熟的优势,认真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发现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当好参谋,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内部、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主动介入。
从处警实践看,非警务活动往往演变为警务活动。
事件开始是非警务活动,但随着事件的进展,绝大多数变成了警务活动。
因此,对一些有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的活动,如强制拆迁、强行施工等,公安机关切不能以非警务活动为由不闻不问,一推了之,给事后处置带来被动。
要早参与、早介入,主动过问,落实警力,制订方案,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三是主动经营。
对有明显苗头或者已经开始出现某种倾向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要像办理重特大刑事案件一样开展专案经营,落实专门力量,大胆运用各种技术侦控手段,强化情报信息的搜集与研判工作,跟踪追击,密切关注事件生成、发展动态,实时掌握组织策划及重点骨干人员的动向,及时发现深层次、内幕性、动向性情报,严密监控插手群体性事件的敌对分子和蓄意制造事端的幕后组织者,超前做好相关工作。
群体性事件分阶段处置应对方法 2
群体性事件分阶段处置应对方法群体性事件是改革开放进入到一定阶段后,社会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集中表现形式,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主要因素。
从高新区的实际情况看,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社会转型矛盾增加,以及“5.12”特大地震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区内群体性事件呈逐渐上升趋势。
如何妥善处置好群体性事件,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当前基层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维稳任务,也是服务成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的重大课题。
今年4月,在公安部第四期全国区县公安局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落实三项建设”专题培训期间,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讲到“如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问题时,强调公安民警在工作中处理群体性事件,“必须讲究政策、讲究策略、讲究方法,坚持三个慎用(慎用警力、慎用武器警械、慎用强制措施),坚决防止因用警不当、定位不准、处置不妥而激化矛盾,坚决防止发生流血伤亡事件。
”按照这一总体原则,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心得和体会,我们认为: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小群体性事件所造成的危害、损失和影响;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彻底消除不稳定因素。
在具体处置的方式方法上,我们还必须根据事件发生、发展的阶段特征,采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的处置手段。
根据实践经验,可以将群体性事件的发展阶段及公安机关的应对策略简要概括为:当事件酝酿时,防止其发生;当事件发生时,防止其扩大;当事件扩大时,防止其激化;当事件激化时,防止其危害;当事件平息后,防止其反弹。
准确划分群体性事件发展的各个阶段,并采取适当的工作措施,对于提高公安机关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件酝酿阶段群体性事件的酝酿阶段是指参与人为了达到共同的诉求目的或因偶发因素,逐渐在特定场所,或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桥梁、公路、铁路以及敏感区域聚集的阶段。
群体性事件的引起有多种因素,有的是政策性因素,如2008年7月19日发生在云南省孟连县的胶农冲突事件,重庆等地发生的“出租车罢运”事件等;有的是偶然性因素,如2008年因贵州省瓮安县一名溺水死亡少女尸检报告引发的瓮安“6.28”打砸抢烧事件,去年11月7日发生在深圳宝安区的由于在执行全市统一部署的打击摩托车非法运营专项行动中,一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将逃避检查的李国超打伤致死,引起其家属、亲友及同乡抗议事件等等。
浅谈群体性事件与公安如何处置
浅谈群体性事件与公安如何处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加上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对国内产生的影响,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并以与以往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
与转型期的发展相一致,我国已经进入群体性突发事件高发期,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成为现阶段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群体性突发事件本身具有公共性的特点,需要调动大量的公共资源,整合社会力量加以解决。
同时,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具有不可预测性,产生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处理,会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威胁整个社会的安定。
因此,积极预防和正确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使社会迅速摆脱由于矛盾、冲突的积累而导致的严重威胁,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害,成为公安机关面临的一项新的、严峻的考验。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
”群体性突发事件一旦爆发,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必须切实履行职责,做到出事要出面、出面缓出头、出头慎出手、出手不出丑。
一、出事要出面公安机关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职能部门,必然是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执法主体,必须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接到警情报告时,必须“出事要出面”,做到“五个第一时间”。
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主管治安的负责人和少量警力着便衣进入现场,掌握情报信息,了解事态的发展状态,及时反馈信息,必要时,局长迅速到达现场,实地了解情况。
第一时间控制局势。
根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类型”合理调动警力。
群体性治安事件调治安警、社区警;群体性刑事事件调刑警、技术警;群体性非正常死亡事件调刑警、技术警或交警、巡警等,迅速控制现场,展开调查,不让局势扩大蔓延。
第一时间向党委、政府报告。
各级党委、政府是维稳第一责任人,很多群体性突发事件都因利益格局发生变化、民生权益受到侵害、非正常死亡处置不力等问题产生,矛头不是直接对准公安机关,问题解决也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论情报信息与群体性事件预警_彭知辉
第22卷第1期2010年2月广东行政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Vol.22No.1Feb.2010收稿日期:2009—09—22作者简介:彭知辉(1971—),男,湖南双峰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公安情报研究。
论情报信息与群体性事件预警彭知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情报学系,北京100038)摘要:群体性事件预警实际上是一种基于情报信息的警示发布制度,情报信息在群体性事件预警活动中具有监测、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
情报信息贯穿于群体性事件预警活动各个环节,群体性事件监测、预测、预报与预控的过程,也是情报信息收集、研判、发布与应用的过程。
加强群体性事件预警工作,应建立完善灵敏的群体性事件情报网络,整合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资源,建立健全情报信息工作制度,加强社会舆情信息汇集与分析。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预警;情报信息;作用;应用中图分类号:D03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533(2010)01—0067—04加强群体性事件预警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变被动为主动,可以有效防范或最大限度减少群体性事件造成的损失。
建立和完善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必须从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入手,通过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各种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方面情报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分析,为群体性事件预警提供依据。
各级公安机关应充分发挥情报信息的预警功能,强化对社会面情报信息的收集和研究,及时掌握社情动态,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一、情报信息在群体性事件预警活动中的作用群体性事件预警,是指公安机关通过收集各种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和隐患性信息及其它相关情报资料,科学预测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及其发展演变趋势,并向有关部门发出确切警示的过程。
预警建立在预测的基础上,预测与情报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在分析研究事物过去和现在已知情报的基础上,对事物发展趋势和未来情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测。
群体事件处置方案
群体事件处置方案一、概述群体事件是指一群人同时参与的、采取相同或相似行动的事件,通常具有社会公众性、群体性和持续性等特点。
处置群体事件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有效的措施,以确保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全的维护。
以下是一个群体事件的处置方案,以确保各方面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情报收集与分析1.建立情报收集机制:建立一个有效的情报收集机制,包括建立情报线索系统、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联动和人员培训。
2.情报分析与研判:对收集到的情报进行分析和研判,确定群体事件的性质、规模和潜在风险,为后续处置工作提供基础。
三、预警和应急响应1.建立预警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群体事件预警机制,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做到“早知道、早预警、早处置”。
2.分级响应:根据群体事件的性质和状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级别和处置措施。
四、行动指挥与组织1.成立指挥部:根据需要成立群体事件处置指挥部,明确指挥体制、职责分工和工作协调机制。
2.组织调度:根据预警情况和群体事件的实际情况,合理调动各方面力量,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协同作战。
五、政府协调与社会资源动员1.政府协调:政府应积极履行职责,与各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进行协调,形成合力,保障工作的有序进行。
2.社会资源动员:政府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动员社会资源,为群体事件的处置提供必要的物资、人力和资金支持。
六、舆情管控与宣传引导1.舆情管控:加强对群体事件的舆情监控和分析,及时回应公众关切,以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秩序。
2.宣传引导:制定宣传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积极引导公众理性表达,加强对群体事件的宣传和解释,防止谣言的传播和扩大。
七、法律保障与公正执法1.法律保障:依法依规处置群体事件,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正。
2.公正执法: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执法规范进行工作,不采取过激手段,维护法治秩序。
总结群体事件的处置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资源,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案和有效的措施,确保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全的维护。
2024年度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程序及技巧
2024/2/3
1
contents
目录
2024/2/3
• 群体性事件概述 • 预警与防范机制建设 • 现场处置程序与规范 • 谈判技巧与策略运用 • 善后处理及总结反思 • 法律法规与政策支持
2
01
群体性事件概述
2024/2/3
3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群体性事件是指由某些社会矛盾引发,特定群体或不 特定多数人聚合临时形成的偶合群体,以人民内部矛 盾的形式,通过没有合法依据的规模性聚集、对社会 造成负面影响的群体活动、发生多数人语言行为或肢 体行为上的冲突等群体行为的方式,或表达诉求和主 张,或直接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或发泄不满、制造 影响,因而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的各种事件。
2024/2/3
特点
突发性、情绪性、公开性、聚集性、对抗性、组织性 。
4
发生原因及背景
社会矛盾激化
利益诉求渠道不畅
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官民矛盾等,导 致部分群体心理失衡,引发群体性事件。
当某些群体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如果缺乏 有效的诉求渠道,他们可能会选择通过群 体性事件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诉求。
政府应对失当
2024/2/3
19
善后工作安排部署
01
伤员救治与家属安 抚
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稳定其 情绪。
02
清理现场与恢复秩 序
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事件现场 进行清理,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 秩序。
03
信息发布与舆情引 导
及时发布事件处置情况,加强舆 情监测和引导,防止不实信息传 播。
2024/2/3
响应措施制定
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情报信息收集
Th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in the Disposal of Group
Events
作者: 缪金祥
作者机构: 江苏警官学院治安系,江苏南京210031
出版物刊名: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页码: 34-3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5期
主题词: 群体性事件 情报信息
摘要:在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社会背景下,要实现实战情况下情报信息“点对面”的针对性指导和“点对点”的精确性打击,着力提升驾驭复杂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妥善治理群体性事件,为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决策服务,就必须牢固树立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大力加强与改
进情报信息工作,努力增强情报信息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与预见性,牢牢把控群体性事件的
事态发展。
群体性事件信访处置工作预案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开展专题调研,了解社会形势和矛盾纠纷情况,为修订提供现实依据。
成立预案修订工作组,负责全面修订工作。
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案例经验等资料,为修订提供参考。
预案修订完成后,需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同意后方可发布实施。
预案应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至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组织,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提供足够的交通工具,确保现场人员及时到达事发现场,做好现场处置工作。
应急物资
通信设备
配备先进的通信设备,确保现场人员之间的信息畅通,及时传递现场情况。
监测设备
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如监控摄像头、无人机等,实时监测现场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众通报事件进展情况,避免谣言和误解传播。
群体性事件信访处置工作预案
汇报人:
2023-11-27
目录
预案概述组织与协调应急处置流程资源保障监督与评估预案更新与修订
01
CHAPTER
预案概述
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信访,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制定本预案。
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群体性事件信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02
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
03
定期召开信访工作协调会议,分析信访形势,研究解决问题。
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信访情况。
加强信息反馈,及时向群众反馈处理结果,增强群众满意度。
对重大信访问题进行跟踪督办,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03
CHAPTER
群体性事件现场指挥处置原则与战术研究
群体性事件现场指挥处置原则与战术研究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有大量人群聚集并出现情绪激动或者破坏行为的突发事件。
这类事件常常引起公共秩序的严重干扰,因此需要有组织、有方法地进行处置。
下面是针对群体性事件的现场指挥处置原则与战术的研究。
首先,群体性事件的现场指挥处置原则是以人为本,保持稳定。
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为核心,维护社会稳定。
指挥部应注意与群众沟通,倾听他们的声音,耐心解决他们的合理诉求,引导他们走向理性和积极的方向,防止示威活动升级成暴力事件。
同时,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指挥部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封锁现场、调集警力、重点保护重要设施等,以确保社会秩序的恢复。
其次,群体性事件的现场指挥处置战术需要充分考虑人群心理特点并进行科学研判。
人群在群体性事件中的行为常受情绪和传递行为的影响,因此指挥部应认真分析人群心理特点,把握人群情绪的变化和演变规律。
在处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战术,如通过平息声音、对人群进行合理引导、利用媒体进行宣传等,稳定人群情绪;在有暴力行为发生时,应切实加强力量部署,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分散和驱散,防止事件蔓延和升级。
再次,群体性事件的现场指挥处置需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指挥。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也给处理群体性事件提供了新的手段。
指挥部可以利用摄像监控、无线通讯、传真、手机等现代化设备实时获取事件现场的信息,并及时进行分析研判。
借助信息技术,指挥部可以迅速指挥警员、调动各方面力量,高效地处置群体性事件。
最后,群体性事件的现场指挥处置还需要强化多部门协作。
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不仅仅是警方的责任,还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在指挥处理过程中,应建立跨部门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情报交流,形成整体协作,共同应对群体性事件。
同时,各部门要加强职责分工和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提高处置效能。
综上所述,群体性事件的现场指挥处置原则与战术研究,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群体性事件信访处置工作预案
针对预案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培训课程,对 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在 应急处置中的能力和水平。
普及应急知识
在宣传和培训过程中,注重普及应急知识,如 应急疏散、自救互救等,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 和能力。
预案实施与监督
明确责任分工
在预案中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在应急处置中能够快速 、有效地响应。
及时报告
将分析研判的结果及时上 报相关部门,以便采取相 应的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与预警
01
02
03
风险评估
预警级别
预警发布
根据信息收集与研判的结果,对 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行风险 评估,识别可能的风险点。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定相应的 预警级别,如一级、二级、三级 等。
根据预警级别,按照规定的程序 和渠道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相关 部门和人员做好应对准备。
背景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群众对信访工作的需求和期望不断 提高,信访工作压力越来越大,需要制定预案来应对可能出 现的群体性事件。
适用范围
适用于需要协调处置的群体性事件信访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集体上访、非法聚集、示威游行等。
对于突发性重大信访事件,参照相关预案执行。
工作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各级信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 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协调相关 部门开展工作。
CHAPTER 02
组织与协调
指挥机构设置
设立信访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组织指导、 监督检查信访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处理、信息收集报送 、现场指挥调度等工作。
成员单位职责
成员单位包括公安、民政、人力资源、 信访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
论处理群体性事件中情报工作的应用
论处理群体性事件中情报工作的应用摘要:在警务工作实践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环境中,情报信息工作在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理阶段都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探讨情报工作的内涵和实质,阐述其在群体性事件发生前后的重大作用,结合我国警务情报工作的实际,提出一些针对性、有建设性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情报信息;群体性事件;社会稳定;预防和处理现阶段,情报信息工作在警务实践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在整体的警务工作中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复杂大环境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率有着上升的趋势,而群体性事件必然是威胁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颗潜在的“定时炸弹”,需要引起有关部门,尤其是警务部门的重视。
认真研究情报工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的作用,探讨更好的运用好情报工作的结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概念的界定探讨和研究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厘清这个“事物”的概念。
有了清楚地概念和内涵,才有了继续研究的基础。
在中国警务学研究界,对“情报工作”的概念有很多种解释,目前还没有形成一种统一、准确、全面的解释,很多学者提到情报工作,就会很自然的解释成:事先获得具有隐秘性而非常重要的信息的一种工作。
因为本文讨论的是处理群体性事件中情报工作的应用,故应该这样解释“情报工作”的概念:从事一种信息获取工作,这项工作的目标对象为群体性事件的人或者组织,情报侧重于其生活、工作尤其是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察觉和感知,且对象一般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人,而要关注这个群体的整体状态和动向。
情报工作是一项动态的工作,没有完成时,具有复杂性和迷惑性,需要我们做出综合性的判断和抉择。
群体性事件的概念亦有相同之处,要根据研究的实际做出综合性的总结和概括。
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国情来看待群体性事件,目前阶级斗争在我国国情下是过去式,所以这个词语更多的是体现了人民内部的矛盾,或者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要求认真结合我国刑法和相关法律探究法律对这种群体性事件的评价和约束,“群体性”的数量要求是什么,何种行为才被定为“群体性”的行为,那些群体性行为是符合宪法法律规定的行为,哪些行为是有意破坏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等等。
群体性事件信访处置工作预案
群体性事件信访处置工作预案在当今社会,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往往涉及众多人员,情况复杂,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这类事件,制定一份全面的信访处置工作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预案编制目的、适用范围、事件分级与响应、组织指挥体系、情报信息收集、预警预防机制、应急处置流程以及后期处置与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预案编制目的本预案旨在明确群体性事件信访处置工作的指导原则、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保障措施,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群体性事件的能力,确保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妥善的处置,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处置涉及群体性事件的信访工作时,包括但不限于因劳动争议、土地纠纷、环境污染等引发的集体上访、示威游行、罢工罢课等事件。
三、事件分级与响应根据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规模、影响等因素,将事件分为不同等级,并制定相应的响应措施。
一般来说,可分为一般事件、较大事件、重大事件和特别重大事件四个等级。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根据事件等级,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调配资源,组织力量进行处置。
四、组织指挥体系在群体性事件信访处置工作中,应建立健全的组织指挥体系,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一般来说,应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群体性事件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处置工作。
同时,还应设立相应的工作组,如情报信息收集组、预警预防组、应急处置组等,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五、情报信息收集情报信息收集是群体性事件信访处置工作的重要环节。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情报信息收集机制,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关群体性事件的情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信访渠道、社交媒体、舆情监测等。
同时,还应加强对情报信息的分析和研判,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六、预警预防机制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应建立健全预警预防机制。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会矛盾的排查和化解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群体性事件预案
解决办法:
-加强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确保信息快速传达;
-优化救援资源调配,建立快速反应的救援队伍;
-统一指挥灾后重建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和安置。
-定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和效率。
3.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条款增加:环境应急处理
-建立环境污染应急响应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
-制定环境污染事故的检测、报告和处理流程;
-强化对污染源头的控制和治理,防止事件扩大。
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
-环境污染信息公布不及时,易引发公众恐慌;
-条款增加:网络信息监控与应对
-明确网络信息监控的责任部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网络上的群体性事件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制定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对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进行辟谣和澄清;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网络攻击和恶意操纵。
2.大型活动群体性事件
-条款增加:大型活动安全管理
-设立专门的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活动前的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定;
3.现场处置:
(1)现场处置组迅速到达现场,掌握现场情况,制定处置方案;
(2)现场处置组与事件当事人进行沟通,了解诉求,宣传法律法规,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
(3)现场处置组采取必要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件扩大;
(4)现场处置组及时报告预案领导组,根据领导组指令调整处置措施;
4.舆论引导:宣传报道组根据预案领导组要求,做好舆论引导和对外发布信息工作;
-加强心理健康辅导,缓解公众恐慌情绪。
5.自然灾害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条款增加:自然灾害应急救助
-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明确救援队伍和物资储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情报信 息的性质 、 实质 、 后果 、 可 能 形 成 什 么 影
响, 尚不 能 进 行准 确 的关 联 分 析 ; 不 善 于发 现 、 收 集
深层 次 的情 报 信 息 。二 是 对情 报 信 息 的延 伸 、 关 联
能 力不 强 。有 的情 报 信 息 本是 个 别 现象 , 但 在 信 息
转 型时 期 我 国持 续 深化 的改革 , 已经 大 大 震 动 了传 统 的社 会 政 治 、 经济结构 , 随 之 而来 的社 会 价 值 观 念 的 多元 鼎 力 、 经 济 利 益 的 阶层 分 离 , 致 使 不
同 的群 体 在 权 利 及 资源 分 配 原 则 等方 面 的矛 盾 大 量 现 , 而 我 同不 尽 完善 的社会 调 控 机制 又难 以将 其 及 时 化解 , 凶此 由各种 利 益关 系引 发 的各 种 群体
况来看 , 在 群 体 性 事 件 处 置过 程前 后 , 情 报 信 息 收 集存 在有 明显弊端 , 主要表 现在 以下方 面 。
( 一) 对情报 信 息收 集工作 的认 识 不足
极 具价 值 的情 报信 息 。 目前 的 基础 信 息 收 集 1 作
往 往 局 限于 一 地 、 一物 、 一事 , 主动延伸 、 关 联 的 水 平 不 高 。 三是 情 报信 息 的报 送 意识 不 足 。 实 际 T 作 中发 现 , 部 分 民警 在 信息 收 集报 送 的主 观意 识 j 一 存 在 某些 误 区 , 把 群体 性 事 件 简单 看 成 是个 别 群体
基 层 公 安 情 报 信 息 收集 工作 的 相 对 浅 层 次 性 导致 情 报 T 作 尚处 于 一 种 准 备 不 充 分 的 状 态 。 目 前 基 础 情 报 信 息 收 集 范 嗣主 要 局 限 于 与 公 安 工 作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 0 8 — 0 7
科 基 金 项 目“ 网络 群 体性 事 件政 府 回 应机 制研 究 ” ( 项 目编 号 : 2 0 1 2 S J B 8 4 0 0 0 5 ) 阶段性成果。
・
3 4・
缪金 祥 : 群 体 性事件 处置 中的 情报信 息 收 集 事件 不 能 在 萌 发 阶段 及 时掌 握 情 况 , 无 法达 到 预 警
群 体 性 事 件处 置 中 的情 报 信 息 收 集
缪金 祥
( 江 苏警官 学 院 治安 系 ,江苏 南京 2 1 0 0 3 1 )
摘
要: 在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社会背景 下, 要 实现 实战情况下情报信息“ 点对面” 的针对性指导和“ 点对
点” 的精 确性 打 击 , 着力提 升 驾驭 复 杂 社会 治安局 势的 能 力 , 妥 善 治理 群 体性 事 件 , 为各级 公 安机 关领 导 决
、
当前 群体 性事件情报信息 收集存在的问题
收集 过 程 中反 复 以不 同形式 出现 , 则 成 为集 中 的普
遍反 映 , 将 这 一 系列 信 息 联 系 起 来 分 析 , 就 是 一 条
群 体 性 事 件 突发 性 强 , 涉 及 面广 , 处 置 的 难 度
也 很 大 。作 为 处置 群体 性 事 件 的重 要 根据 , 情 报 信 息 的 准 确 性 对 有 效 预 防 和 科 学 处 置 群 体 性 事 件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但 是 从 目前 情 报 信 息 机 制 运 行 状
作 者 简介 : 缪金 祥 , 男, 江 苏姜 堰人 , 江 苏警 官 学 院副 教 授 、 治安 系保 卫 学教 研 室 主任 , 江 苏现 代 警 务 研 究 中心 副研 究 员 、
基金项 目: 本 文为江苏省社科基金 项 目“ 江苏群体性事件预 防与处置对 策研 究” ( 项 目编号 : 1 1 S H C 0 0 5 ) 、 江苏高校哲 学社
策服 务 , 就 必须 牢 固树 立 情报 信 息主 导警务 的理念 , 大力加 强与改进 情 报 信息 工作 , 努 力增 强 情报 信 息工 作
的针 对性 、 有 效性与预 见性 , 牢牢把 控群 体性 事件 的 事 态发 展 。 关键 词 : 群体 性 事件 ; 情报 信 息
中图分 类 号 : D 6 3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9 — 3 1 9 2 ( 2 0 1 4 ) 0 5 — 0 0 3 4 — 0 4
有 关 的案 件 、 人员 、 物 品等 治 安信 息 , 对 与 公安 业 务 工 作 无 直 接 联 系 但 有 重 要 影 响 的社 会 信 息 收 集 较 少, 大 量有 价 值 的情 报 信 息 未 能 录入 平 台传 递 、 实
现共享 , 形成一个个信息孤 岛 , 情 报 使 用 价 值 和 利
的一 种 暂 时 的利益 矛 盾 冲 突 , 害怕 承担 责任 或 存 有 侥幸心理 , 而采取瞒报做法 , 这 往 往 会 导致 情 报 信 息1 二 作 陷入 尴 尬窘 况 。同 时 , 由于 社 情排 查 等 信 息 工 作 的不 到 位 , 公 安 机关 对 于许 多 苗 头性 的群 体性
用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 。
具体 地 说 , 一 是 对情 报 信 息 的敏 感 度 不 足 。埘
性 事 件 随 之频 发 …。在 处 置 群 体性 事 件 过 程 中 , 加 强 公 安机 关 的情 报 信 息 收集 工作 , 提 高对 群体 性 事 件 的预 警能 力 , 对于 维护社 会 稳定 意义重 大 。
2 0 1 4年 第 5期
铁 道 警 察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Ra i l wa y P o l i c e C o l l e g e
2 01 4 No. 5
第2 4卷 总 第 1 1 3 期
Vo 1 . 2 4 Se r i a l 1 l 3
少数民警对情报信息概念模糊不清不知哪些是情报信息不知情报信息该如何收集不知该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以至于在工作中往往存在被动收集情况即在接处警中得到或上级公安机关领导安排收集很少是主动地通过自己所架构的情报信息网来获取情报没有充分发挥特情治安积极分子信息员联络员等力量的作用未建立起触角广泛覆盖社会面的群众性情报信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