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谈民营经济发展的两个问题
民营经济发展的认识问题
制或 阻碍 着人 们运 用财 产 来 创 造 社会 财 富 。对 此 ,
股份 公 司制 度 已在 中 国广 泛 发 展 ,这 种 “ 会 企 社 业 ”本身就 具有 不断扬 弃 私 人资本 、私 人产业 的功 能 ,具有重 建个 人所 有制 的效 应。 值得 注意 的是,对 “ 私有制 ”还 有一 个概 念的 理解 问题 。众所 周 知 ,在一 国范 围内 ,国有制 只有
问题 。
一
一
个历史过程,不是一次行动,不能急于成。马
克思曾指 出 : “ 人类 始终 只提 出 自己能够 解决 的 任
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 ,任务本身,只 有在解决 它的物质条 件 已经 存在 或者 至少 是在形成
过 程 中的 时候,才 会 产 生。 l P )正 如 认 为地 球 ”2 g ( 终将毁 灭就 不再从 事 任何经 济建设 是 一种 非理性 的 幼稚行 为 一样,认 为 消灭 私有制是 人 类社 会发展 的 必然结 果就 不再准 许 私有制 的存 在和 发 展, 同样 是 幼稚荒 谬 的。 第二 ,消灭 私有 制不 一定要 采取 暴 力的或强 制 的手段 ,在工业 化发 展 中可以采取 各 种经 济方式 来 解决 。例 如,马 克 思指出 :股份 公司 “ 身建立 在 本 社会 生产方 式的基 础 上并 以生产 资料 和 劳动力 的社 会集 中为 前提的 资本 ,在这 里直 接取 得 了社会 资本 ( 即那 些直接 联 合 起 来 的个 人 的资 本 ) 的形 式 ,而 与私 人资 本相对 立 ,并且 它的企 业 也表 现为社 会企 业 ,而与 私人企业 相 对立 。这是 作 为私 人财产 的资 本在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方 式 本 身 范 围 内 的 扬 弃 。l ”3 ] (43 P9)股 份公 司 作 为 “ 本 主 义 极 度 发 展 的 这 个 资 结果 ,是 资本再 转化 为 生产者 的财产 所 必需 的过渡 点 ,不过 这种财 产 不再是 各个相 互 分离 的 生产者 的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量,它对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重要启示: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激发了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第二,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宗旨。
在我国,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通过加强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经济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在我国,我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推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第四,经济发展要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我国,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理念,通过改革开放和扶贫工程等措施,大力推动脱贫攻坚,不断缩小贫富差距,实现了由绝对贫困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第五,经济发展要坚持国际合作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国际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我国,我们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几个问题
让多种经济共同发展 ,中国经济的发展 ,肯定 比现在要好。其 实,毛
主席在 1 9 4 5 年就说过 , “ 中国一切政党 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 民中 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 、大小 ,归根到底 ,看它对于中国人 民的生产力 的发展是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 ,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 , 还是解放生 产力 的。”这话符合马克思主义 ,是绝对正确 的。可惜他后来没有这
重如何,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能发展生产力 ,它有群众基础 ,受到群众的拥护 ,只有它才能解决群
众改善生活的愿望 。 ( 2 ) 从 战略 的观点来看民营经济的发展 , 有 四个意思 :一是 民营经
济是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是民营经济是 中国实现现代化
的重要依托 ;三是 民营经济是邓小平建设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的
样做。
( 6 ) 直 到改革开放 ,贯彻邓小平理论 ,实行了 “ 解放思想 ,实事求
( 1 ) 改革开放前的 中国已经没有民营经济 了,现在 的民营经济都是
改革开放的产物 。是重新发展起来 的,总的说它们还 比较嫩、弱 。 ( 2 ) 现在私 营经济的数量 ,已经大大地超过 了对资改造前 。发展迅
( 3 ) 对 于家族式管理 ,现在有不同看法。我认为 ,家族式企业与家 庭式管 理是两个有联 系的概念 。家族式 管理 不能否定 ,特别是 小企 业 ,初办的私 营企业 ,家族式管理成本低 , 没有磨擦 ,内部信得过 , 有它的必然性 。兄弟姐妹 、老婆孩子 、七姑八 姨当家 。家族式管理也 有搞得好的。但 家族式管理终究是一种落后 的管理方式 。企业大 了, 最好实行 两权分离 ,过渡到科 学管理 。业 主不妨 只当董事长 、资本 家 ,掌握大权 ;而把经理 、厂长的职能职务让 渡给经 营者 、企业家来 行使。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作者:楚金梦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09期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发展起来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先,他充分肯定了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他提出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最后他提出国家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揭示我国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
一、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快速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创造经济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由于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大力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使其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先,他充分肯定了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他提出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最后他提出国家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
(一)民营企业对我国古GDP的贡献突出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了80%,民营经济已经成了我国国名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截至2017年底,在民营企业就业的人数占城镇就业人数的比例超过了80%,全国城镇就业数是4.25亿人,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数3.4亿,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继续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民营经济发展的哲学思考
教学篇誗学科教学民营经济发展的哲学思考刘泽宇1,王桂青2(1.太原市第五中学,山西太原;2.太原人大工作编辑室,山西太原)党的十九大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国家的一项大政方针确立下来。
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一环,我们要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制定应对风险的战略对策,确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探究发展民营经济的思想内涵和当前我国提出的战略对策,便于更加深刻领悟我国的经济制度,也有利于正确处理民营经济发展道路上的困难。
一、发展民营经济的哲学维度发展民营经济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是基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特定时期,对于进行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作出的科学回答,这进一步坚定了我国应当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发展民营经济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两点论、普遍联系和系统性、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客体的统一等原理。
可见,发展民营经济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型成果。
(一)发展民营经济遵循了辩证法的两点论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研究万事万物之矛盾体,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辩证法的两点论就是既要把握事物发展这一复杂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视同时存在的次要矛盾,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抓住矛盾的次要方面,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做出了两个判断:一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邓小平认为,处于这样一个过渡阶段的中国,经济制度要与其生产力相适应,原来的经济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那么调整经济制度势在必行,所以当时将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调整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也就是说,我国处于这样一个特殊阶段,私有制必须放开,必须允许和提倡创办民营企业,来推动生产力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观点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想体系,提出了对经济发展的独特观点。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观点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强调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的优越性,以及历史的必然趋势。
本文将重点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观点,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资本主义经济以利润追求为基础,通过无限制的竞争和私有财产制度推动生产力发展,但资本主义经济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利益分配的不公平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主要体现在资本和劳动力之间的对立关系,资本家追求最大化利润而剥削工人,而工人则被迫为资本家创造利润,这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利益冲突。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按需分配、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等特点,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并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经济通过消灭剥削关系和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能够消除社会的阶级对立,从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和平等的社会。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指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社会积累的大规模积累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促进全人类社会主义意识的觉醒,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将实现人们自由平等的愿望。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发展观点给予了我们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其次,我们应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经济的优势,关注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推动社会公平和经济繁荣。
最后,我们应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对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点主要包括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
1. 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剥削阶级对劳动阶级的剥削,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马克思主义强调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2. 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经济提出了理论构想,即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实现生产力的社会化,并通过按劳分配的原则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 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理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强调对经济问题的深入剖析和批判,对经济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的《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续经济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 马克思主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强调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和阶级斗争,在实践中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例如,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计划和资源配置的原则提供了有力的指引。
三、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在实践中的应用1. 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实践在俄国、中国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被广泛应用。
通过国有化和计划经济等手段,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2.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深入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上,结合现实情况,探索着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经济理论和政策。
例如,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经济学理论对应对当前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
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和社会主义经济的构想为经济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指导。
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通过实践和理论研究,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观应用于实践,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是一套科学的经济发展理念,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探讨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内涵主要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以及唯物史观等基本概念。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统一是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同时上层建筑也反作用于基础。
而唯物史观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主张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一、重视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提高生产力水平。
对我国而言,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以提高整体的生产力水平。
二、解决生产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的经济制度改革和组织结构调整,解决了过去的生产关系问题,良好的生产关系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良好的政治和法律制度。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强调政治和法律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政治和法律制度,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要通过改革和调整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分配和正义对待。
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保障全体人民的基本权益。
五、注重环境保护。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强调环境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好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基础。
六、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有力地强调国际经济合作和交流,认为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对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路
马克思主义对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路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对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和剖析,提供了对于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深刻分析和解决思路。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对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将分析民营经济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地位和作用。
然后,我们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于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分析。
最后,我们将提出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路。
一、民营经济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营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促进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作用。
民营经济不仅能够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还能够创造大量的税收和财富,推动经济的增长。
在我国的经济改革开放中,民营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因此,正确对待和发展民营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对于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对于民营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民营经济和公有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并非对立的矛盾。
民营经济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形态,它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
例如,民营经济面临着资金困难、市场风险、政策环境不利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民营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
三、马克思主义对于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路在面对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些解决思路。
首先,我们应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积极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们应该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提高民营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通过优化金融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法治保障,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民营经济的发展权益。
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问题
文化软实力C U L T U R A LS O F TP OW E R 2019年第1期N o.1㊀2019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问题周新城㊀㊀[提㊀要]私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大,怎么判断它的性质㊁地位和作用以及未来走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关系甚大.讨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问题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问题,进而提出正确对待私营经济的方针㊁政策.我们要明确私营经济只有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㊁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要清楚不管在什么社会里,私营经济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作用是具有两重性的,它既是发展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挥着积极作用,又存在与社会主义的本质相矛盾的一面;必须全面理解和贯彻党对私营经济的政策,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 ,既要鼓励和支持私营经济发展,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又要注意引导私营经济的发展,妥善解决它与社会主义本质的矛盾;要科学地预见私营经济的未来,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消灭私有制的.[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国有经济;公有制[作者简介]周新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㊀㊀最近网上盛传一篇署名 吴小平 的关于私营经济应该退出我国经济(他用的概念是 离场 )的文章,引起主流媒体的讨伐.这篇文章的作者,经过几个月的搜索,也没有搞清楚是谁,更不清楚他写这篇违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文章目的何在.这成了一桩悬案,以致人们怀疑是不是有人故意炮制出这种论点的文章,引起舆论的讨伐,以达到宣传自己赞扬私营经济的观点这一目的.也就是说,这可能是一场自导自演的闹剧.我们不来猜测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以及写作的意图.只想指出一点,严肃地讨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私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大,怎么判断它的性质㊁地位和作用以及未来走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关系甚大.但需要提醒一点:讨论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问题,进而提出正确对待私营经济的方针㊁政策.离开马克思主义,讨论就没有共同语言,而且也是说不清楚的.不能由于想依靠私营企业来发展经济,进而抱着讨好私营企业老板的情绪来研究这个问题,生怕私营企业老板听了不高兴,尽拣一些老板们爱听的话来说.结果站在私营经济的立场上讲话,处处维护私营企业的利益,而枉顾社会主义方向.立场站错了,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按照社会发展规律,来探讨有关私营经济的问题.有这样几个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的性质是什么?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怎么看待私营经济的作用?正确的政策应该是怎样的?私营经济的未来是怎样的?私营经济与国际上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关系是怎样的?一不管在什么社会里,私营经济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私营经济属于什么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还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这个问题,毋庸讳言,是存在分歧的.然而这个问题是研究我国私营经济一切问题的前提,不能不首先搞清楚.回避不了,躲是躲不过去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原理,一种经济成分的性质取决于它内部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取决于生«文化软实力»2019年第1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怎么分配的,即分配关系.私营经济是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则除了拥有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为生.资本家在市场上按照劳动力价值购买工人的劳动力(雇佣工人),然后驱使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生产资料进行劳动,并无偿地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这正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关系.只要存在这样的经济关系,那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所以,私营经济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的,它是资本主义经济.不管外部条件怎么变化,这种性质是不会改变的.私营经济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提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私营经济不仅允许存在,而且在政策上得到鼓励㊁支持和引导,但党对私营企业的性质的看法并没有改变.被邓小平同志评为 一个字都不能动的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 私营经济是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 , 私营企业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的非劳动收入 .①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年8月的中央9号文件又强调: 私营企业主同工人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②.这实际上科学地说明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仍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一些理论家和领导干部总想回避甚至否定私营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理由是各色各样的.我遇到过这样一位老领导,他提出,我国政治上共产党领导,经济上公有制为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私营经济还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应该看到它与美国的私营经济的区别.这种看法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的.然而这是错误的.必须把内部关系与外部条件区分开来.哲学告诉我们,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决定事物性质的是内部因素,外因只能影响事物本质的表现形式,不能决定事物的本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私营经济经营活动的外部条件当然与美国不同:我国私营企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营活动的,而美国的私营企业则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营活动的.但是,共产党领导㊁公有制为主体,等等,只是私营经济经营活动的外部环境,并没有改变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因而这只能影响私营经济的经营机制㊁管理方法,而不能改变它的根本性质.外部环境不同,并不会直接导致企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私营经济只有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改变它内部的经济关系,才能使它从资本主义性质变成社会主义性质.没有这种改造,它的资本主义性质是不会变的.有一位长期从事高校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的理论家,断言我国的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他还振振有词地说,这是毛泽东的看法.他引用毛泽东1953年说的这样一句话: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 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③,来证明这一点.但是,这是曲解毛泽东的话.如果完整地而不是想当然地解读毛泽东的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说的是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私营工商业.毛泽东的意思是:首先,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私营工商业的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不过是 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即使是单个企业实行了公私合营,毛泽东也只承认它是 半社会主义 性质的,只有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采取定息制度,对资本家实行了赎买,私营工商业已经改造成国营经济,毛泽东才说,它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说毛泽东认为我国私营工商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显然是歪曲了毛泽东的原意.其次,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由于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已经渗透进了私营工商业的内部生产关系,因而毛泽东说它 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这同现在正在蓬勃发展㊁同公有制经济争夺主体地位㊁并把历史上的公私合营看作是一场噩梦(这表明他们不赞成㊁甚至抗拒社会主义改造)的私营经济是不一样的.当然,如果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私营经济同国有经济一起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那时的私营经济也可以说 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而且如果公有制经济处于控股地位,还可以说它具有 明显的公有性 .这是另外一回事,目前它还只是我们的愿望,而不是现实.我们讨论的是纯粹形态下的私营经济,而不是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私营经济.还没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私营经济,无论如何都不能说它 带有62 ①②③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98.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2.周新城: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问题很大的社会主义性质 .经常有人提出,党的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就是承认私营经济不仅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而且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吗?这里,必须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区分开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市场经济这种经济运行机制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经济则是指经济成分的性质.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经济成分,并不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非公有制经济也不会因为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就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正如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小农经济参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并没有因此就改变了它的个体经济性质,并没有因此就变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党的十五大指出,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说的是作为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行为载体,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私营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不是说,私营经济已经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㊁而且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了.有人认为,我国许多私营企业主直接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他们是劳动者,而不是剥削者,进而否定私营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毫无疑问,参与经营管理的私营企业主与单纯的食利者不一样,管理工作是一种复杂劳动.但是,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资本家的管理职能是两重的:一方面它具有组织社会劳动的职能,即把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有效地组织起来的职能;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剥削的职能,即通过管理无偿地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后一职能是他从事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能,也是他从事管理工作的目的.事物的性质取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既然私营企业主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职能是主要的职能,怎么能说私营企业主由于从事管理工作就成了劳动者?更不能进而认为私营企业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有人提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既然承认私营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那不等于说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了?从认识上讲,这是把一种经济成分的性质同它起的作用混淆在一起了.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必须区分开来.这一点,列宁对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租让制的分析,就是一个典范.苏联在推行新经济政策的初期,党内有一种意见,说这是引进资本主义,进而反对新经济政策.列宁说,邀请外国资本家到俄国来,这是否正确呢?这是正确的,因为这可以 迅速改善甚至立即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 把资本家请到俄国来不危险吗?这不意味着发展资本主义吗?是的,这是意味着发展资本主义,但是这并不危险,因为政权掌握在工农手中. 在这种条件下发展资本主义是不危险的,而产品的增加却会使工农得到好处. ①租让制企业对经济发展㊁改善工农生活有好处,这是一回事;它的性质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尽管它并不危险),这是另一回事.既不能因为租让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就不敢实行,也不能因为租让制有积极作用就否定它的资本主义性质.我们应该像当年列宁做的那样,一方面肯定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地承认私营经济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有人在论证私营经济的性质时,用我国私营企业主的出身来做文章.他们说,我国的私营企业主很多是机关干部转过来的,相当大一部分还是党员,他们那时是响应党的号召下海的,怎么能说他们是资本家㊁他们办的企业是资本主义的呢?他们是无产阶级树干上长出的新芽.我们的回答,还是一开始说的那个观点:一种经济成分的性质取决于它内部的经济关系,同创办它的人的出身没有关系.出身也许会影响到企业管理的风格,但不能决定企业的性质.否则就成为我们一贯反对的出身决定一切的 血统论 了.据说香港李嘉诚是小贩出身,难道凭此就可以说他办的企业不是资本主义的?这个说不通.我们的结论是,不管在什么社会里,私营经济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任何否定它的资本主义性质的说辞,都是站不住脚的.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先说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哪种所有制经济是主体还是补充这个问题.72①列宁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39.«文化软实力»2019年第1期自原始社会瓦解以来,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不管什么社会,都存在几种所有制经济,都不是纯而又纯的单一所有制.例如,奴隶社会,不仅有奴隶主私有制,还有自由民私有制(个体私有制);资本主义社会,不仅有资产阶级私有制,还有大量的个体经济(例如家庭农场),美国在南北战争以前还存在奴隶主私有制.那么我们怎么确定一个社会的性质呢?从经济上说,这就要看哪种所有制占主体地位.毛泽东指出,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①事物的性质就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在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社会里,判断社会的性质,从经济上讲,就看哪种所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哪种所有制经济是主体,哪种所有制经济是补充,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这件事情决定着整个社会的性质.越是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越要注意这个问题,绝不能回避,更不能故意模糊化.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使得我们的社会保持了社会主义性质.我们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主张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多次强调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是能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原则问题.他指出: 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社会主义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二是不搞两极分化.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现在占整个经济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②这是他一贯的思想,例如他在另一个地方讲: 总之,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他明确指出:我们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但是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④.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私营经济)只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会里,不同所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是一个决定社会性质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以公有制为主体,私营经济则处于补充地位,这保证了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主体与补充必须分清,更不能颠倒.如果公有制丧失主体地位,私营经济由补充转为主体,整个社会就会由社会主义演变成为资本主义.兹事体大,绝不能含糊.改革开放以来,围绕调整所有制结构㊁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着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焦点集中在哪种所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问题上.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壮大,私营企业主财大气粗了,不安于补充地位,总想取代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我们用一份材料来证明这一点.2009年8月13日,«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题为«国有经济何妨正名为 非私经济 »的评论员文章.文章说: 从命名上,说非公经济这个词儿本身,已包含价值上的优劣判断,揭示了个体户和私企的从属地位. 今天私营经济的私字,已不再像刻在海丝特 白兰太太额头上的红A字了.它不仅不再是一种耻辱,而且代表着先进生产力 何不名正言顺,别再用非公经济来称呼它,直呼其名为私营经济.而对那些并未真正体现公有精神,在竞争领域与民争利的国企何妨称为 非私经济 呢?这篇代表私营企业主利益㊁为他们鼓与呼的评论员文章,赤裸裸地表露了私人资本的狂傲.过去,公有经济占主体地位,所以把私营经济称之为非公经济;现在,私营经济壮大了,自认为可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了,于是要求把主次颠倒过来,要把公有经济称之为 非私经济 了.真是一副不自量力地要推翻公有制主体地位㊁进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基础的暴发户嘴脸!私营经济同公有制经济争夺主体地位的斗争,是得到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的.在这个问题上国内外资产阶级利益是一致的.例如,2000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说, 在经济方面,中国朝自由市场制度前进的过程已经走了一半,现在,它的两种经济 一种私有,一种公有 正在进行殊死的竞争 ,而且, 战斗还远远没有结束 .他认为,美国 继续介入中国的经济,就能在帮助私营经济逐步销蚀国营经济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同年克林顿也说,美国要利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会,在中国推82 ①②③④毛泽东.矛盾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周新城: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营经济问题行美国的价值观念, 加速大型国有企业的衰亡 ,由 私营企业取而代之 ,给中国内部 为人权和法治而奋斗的人们增添力量 ,以使中国做出美国所需要的那种 选择 .①美国高官还多次强调,绝不允许中国这个方向的改革停滞不前.可惜,中国的改革并没有按照美国规定的路线图进行,令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失望了.另一些人则竭力企图淡化㊁甚至反对提哪种所有制经济是主体㊁哪种所有制经济是补充的问题,更否定上述斗争的存在.他们提出,既然实行市场经济,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是平等的,平等竞争嘛,那就不应该再提什么主体㊁补充这个问题,今后不要分 老大 老二 .他们更进一步提出取消所有制分类,什么国有企业㊁民营企业㊁外资企业,都不要分了,只要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企业,一律平等,同等对待,地位都一样.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公有制经济为主体㊁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他们还说这是党的十九大的精神,理由是党的十九大规定了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市场上平等竞争(其实自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市场上平等竞争,而不是党的十九大才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必须从理论上说清楚.应该把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地位与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区别开来.党的十九大说的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是平等的,市场经济的规则适用于一切所有制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在相同规则下平等竞争.讲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公有制为主体㊁非公有制经济是补充.取消所有制分类,就从根本上废除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因为基本经济制度就是要区分不同所有制的性质,确定它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同地位(公有制是主体㊁非公有制是补充)㊁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是被鼓励㊁支持和引导的),以及对它们规定不同的政策(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加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在城市要做大做强做优国有经济,在农村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对非公有制经济则要实行鼓励㊁支持和引导的政策).基本经济制度是以所有制分类为前提的.取消了所有制分类,不再区分国有经济㊁集体经济㊁个体经济㊁私营经济㊁外资经济,那么基本经济制度也就不复存在了.而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把这个根基刨掉了,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也就垮塌了.应该指出,取消所有制分类的主张是违反宪法的.宪法第六条㊁第七条㊁第十一条规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经济应该起主导作用;对非公有制经济要实行鼓励㊁支持和引导的政策.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区分不同所有制基础上的.取消了所有制分类,宪法对我国经济制度的规定也就无法成立.这种主张,对宪法有关经济制度的规定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从根儿上把它推翻了.有一位部级领导干部提出,应该把私营经济作为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离开私营经济,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就不稳固了,所以共产党必须鼓励㊁支持私营经济发展.他认为,只有这样的提法,才能给私营经济主吃一颗定心丸,他们才能安心经营.谈到私营经济是不是我国的经济基础问题,说起来比较复杂,需要做几点分析.第一,要把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分开.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宪法第六条明文规定了的.任何私有制经济(不管是个体经济还是私营经济㊁外资经济)都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不高㊁发展又不平衡,客观上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非公有制经济(包括私营经济)也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在经济上要把主体与补充分开,在政治上要把依靠对象与团结对象区分开来.私营经济虽然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私营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始终处于补充地位,因此,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的组成部分,私营经济也是 补充 ;私营企业主积极参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对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他们是团结对象,而不是依靠力量.区分这一点十分重要,只要读一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文章就可以明白,那篇文章开宗明义地提出,区分敌㊁我㊁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92①参见: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2000年9月«背景材料».。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分析【摘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问题,需要关注历史背景、生产关系变革、剩余价值生产与分配、国有企业改革、劳动力市场变化等方面。
在历史背景下,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生产关系变革引发的矛盾。
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配问题一直存在,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需要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历史背景、生产关系、剩余价值、国有企业改革、市场经济、劳动力市场、思考、未来发展方向、问题分析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视角认为,经济发展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密切相关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自守向对外开放的改革,都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涉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更涉及到生产关系、生产要素配置以及分配制度的变革。
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生产关系相对封闭,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方式单一。
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如何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矛盾之一。
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面临着效率低下、管理不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市场经济的崛起也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人才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失衡。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分析【摘要】近四十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经济发展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来看,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私营经济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隐忧。
城乡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问题更是显而易见,同时环境问题和金融市场的困扰也不容忽视。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更多地借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更加科学的发展方向。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中国经济在全球化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中国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视角,国有企业改革,私营经济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金融市场问题,经济发展问题总结,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中国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
改革开放的背景是中国经济长期低迷、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瓶颈、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改革开放的深刻意义在于通过放开搞活,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迈上了新的历史阶段。
改革开放以市场为基础,改革为动力,发展经济力量,培育社会活力为出发点,引导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转折,实践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为中国各族人民的幸福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当前,中国改革开放仍然在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2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制度是社会的基础和核心。
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但在改革开放中,国有企业面临着产权不清晰、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营经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营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营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体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塑造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强调国家干预和调控,而民营经济更强调市场的自由竞争和私人所有权,这两种经济体制都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展现出了各自的优势和特点。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体制,它结合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机制。
在这种经济模式下,政府对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行广泛干预和控制,从而保证了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与传统的计划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家精神和创新,保护私人财产权,同时在资源配置上更加注重均衡和效率。
#### 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引导经济向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方向发展。
同时,国家在资源配置、环境保护、收入分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 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保障公平的同时,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保意识。
通过政府引导,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并支持技术含量高、环保型的企业发展,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指由私人个体或者私营企业拥有、控制和运营的经济体系,其中市场资源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这种经济模式下,企业主要依靠市场竞争和市场机制获取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数量有限,更多的是通过法律、规章和市场监管来保障公平竞争。
#### 特点民营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市场化程度高。
由于国家的干预较少,民营企业更加注重市场风险和市场机制,更加灵活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 优势民营经济在刺激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其市场化程度高、灵活性大、创新能力强,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拉动效应,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和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和收入增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经济发展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是一套科学的思想体系,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几个方面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劳动价值论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劳动,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经济发展中应该充分发挥劳动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
同时,劳动价值论也批判了商品社会中存在的剥削现象,呼吁实现劳动者的合理收入分配,进而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发展。
二、剩余价值理论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对劳动的剥削。
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适度控制资本的膨胀和过度积累。
同时,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就进一步启示我们,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倡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提供了对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思路。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致力于消除私有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追求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
这一制度的启示是,经济的目标不仅仅是追求个体利益,更重要的是追求整体利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注重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协调。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强调公有制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
这一启示是,政府应当担负起规划和引导经济发展的责任,加强宏观调控,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此外,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还提出了共同富裕的目标,即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再分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社会发展的成果。
这一启示是,经济发展要注重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结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劳动价值论启示我们应重视劳动的作用和劳动者的收入分配问题;剩余价值理论启示我们要适度控制资本的过度积累和剥削现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整体利益和社会公平。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研究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研究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深化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研究和理解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经济周期理论等,揭示了市场经济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并提供了继续探索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动力。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为主题,简要探讨其对市场经济的规范性、功能性和动力性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的规范性马克思主义对市场经济规范性的研究,主要关注商品交换、价值决定和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商品交换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对市场规律最为重要的诠释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交换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商品交换,市场上的资源得以合理配置。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马克思主义的商品交换理论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市场经济的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在实践中被有效运用。
此外,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也为理解市场经济规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剩余价值的概念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现象,为理解市场经济中阶级矛盾和利益分配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剩余价值论对于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指导意义。
二、市场经济的功能性马克思主义对市场经济的功能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市场机制的协调和调节机制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通过市场的自由交易和竞争,资源在供求关系中得以有效配置。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的功能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它通过供需关系的调节和自由竞争的机制,确立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正性。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对市场经济的功能性研究也发挥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固有的规律,周期性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运行状况。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理论的运用为政府部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对于稳定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理论体系,对经济学和社会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剩余价值论、阶级斗争和基础—上层建筑理论等,这些观点对于理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局限性和应用前景。
一、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理论贡献1. 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论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来实现利润。
这一理论对于解释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分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的利润来源,这对于政府宏观调控和社会公平具有启示作用。
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这一理论深刻影响了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对于分析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阶级斗争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和趋势。
3. 基础—上层建筑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层建筑理论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这一理论对于分析经济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基础—上层建筑理论,可以深入剖析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意识形态和法律制度等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局限性1. 经济发展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主要建立在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上,而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远超过了当时的情况。
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观点可能难以全面解释和适应当前经济现象。
2. 经济体制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而在世界上存在着多种不同的经济体制,如社会主义、混合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点等。
这些经济体制在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差异,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论观点在不同经济体制中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三、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应用前景1. 价值观念的提供马克思主义对于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价值观念。
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谈民营经济发展的两个问题
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谈民营经济发展的两个问题摘要:马恩最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要求消灭剥削,消除私有制。
而反观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又要求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着力发展民营经济。
现如今,在如何看待民营经济生产剩余价值和民营企业家创造价值问题上仍存在很大争议。
运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研究民营经济,正是一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大成表现。
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民营经济这两个问题,真正做到思想大解放,笔者希望从《资本论》中获得一个新启发,从而做出论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营经济;剩余价值;价值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民营经济取得了长效发展。
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参观白云电气集团公司时指出,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致力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发展至今,仍然存在两种争议比较大的声音:有些人认为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当推行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已经不适用了;还有的人认为民营企业家就是在剥夺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其资本积累阶段存在“原罪”等等。
其实这些观点都值得推敲、值得商榷。
马克思曾经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是随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发展的。
”[1]这一理论为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准则。
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清楚的看到,现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能够实行统一的计划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客观必要性。
因此,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指导,如何正确理解民营经济生产的剩余价值以及民营企业家创造的价值,对于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如何看待民营经济生产剩余价值问题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扩大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等都是为了激励民营经济的主体来发挥剩余价值在市场中的动力作用。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分析论文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分析论文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分析论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简而言之,经济发展就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持续高级化的创新过程或变化过程。
以下是店铺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全文如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新时期经济政策的指引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1)经济规模稳步提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贸易规模快速提升,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
(3)黄金与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应对经济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4)中国积极加入全球及区域经济组织。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推动,中国的综合国力也显著提升。
二、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却排世界九百多位。
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在我国历经30余年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也暴露了一些经济问题,衍生出一些社会问题。
(一)收入差距扩大化。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出现了收入差距扩大化的现象。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自从中国采取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制定先发展沿海地区,后发展内陆地区的战略。
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独立于内陆地区的沿海经济体。
相反,中西部地区资本集聚缓慢,加之引进技术较为困难,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2)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工人工资应该按照工人的劳动量来决定,即按劳分配,这样也就不会出现行业间的工资较大落差。
主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
主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主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以来一种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社会面貌的学说体系,也是指导社会主义中国伟大事业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并制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
经济发展是每个国家追求持续增长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关键任务。
马克思主义对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在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原理、分析社会中产生经济问题的根源以及提倡公有制经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剖析。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张以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观点分析经济现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必然带来无尽的经济危机和社会不平等,资本主义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伴随着剥削和压榨劳动力。
这个理论让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不应仅仅追求物质增长,而应考虑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理论指导。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原理,社会主义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经济,旨在消除私有制经济关系所带来的剥削和不平等。
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是劳动力的自由发展、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用共同富裕取代个人财富追求。
这种经济模式在中国的实践中得到了体现,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
第三,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在经济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必须解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统一。
这一理论观点引导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支撑。
最后,马克思主义鼓励实行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种根本发展观,旨在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平衡、协调和可持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马克思主义视角谈民营经济发展的两个问题摘要:马恩最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要求消灭剥削,消除私有制。
而反观中国社会的现实情况,又要求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着力发展民营经济。
现如今,在如何看待民营经济生产剩余价值和民营企业家创造价值问题上仍存在很大
争议。
运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研究民营经济,正是一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大成表现。
因此,如何正确看待民营经济这两个问题,真正做到思想大解放,笔者希望从《资本论》中获得一个新启发,从而做出论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民营经济;剩余价值;价值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民营经济取得了长效发展。
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参观白云电气集团公司时指出,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致力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发展至今,仍然存在两种争议比较大的声音:有些人认为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当推行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已经不适用了;还有的人认为民营企业家就是在剥夺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其资本积累阶段存在“原罪”等等。
其实这些观点都值得推敲、值得商榷。
马克思曾经指出:“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
是随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发展的。
”
[1]这一理论为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提供了准则。
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我们清楚的看到,现在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能够实行统一的计划经济,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客观必要性。
因此,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指导,如何正确理解民营经济生产的剩余价值以及民营企业家创造的价值,对于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如何看待民营经济生产剩余价值问题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扩大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等都是为了激励民营经济的主体来发挥剩余价值在市场中的动力作用。
市场经济无论存在于哪一种经济制度下,都会存在剩余价值。
马克思提到:“正如商品本身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一样,商品生产过程必定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过程也是这二者的统一。
这是客观存在的,为了满足我国市场的扩大再生产,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所产生的价值增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各项事业的快速腾飞表明,我国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科学的。
民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建设者,通过对于剩余价值的追求,在争取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在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客观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向前发展。
如何看待我国民营经济中存在的剩余价值问题时,必须与时俱进。
除了要正视这种剩余价值存在的客观、历史必然性,更要看到它的存在和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用于扩大生产,尤其是民营经济涉足较多的第三产业,能够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也可以增加国家税收;用于银行融资,能够贡献更多对社会有益的资本;用于投入消费,加速经济增长的步伐。
总而言之,剩余价值无论是被用于生产还是消费,都会刺激发展,实现经济的有效转型。
除此之外,在剩余价值重新分配环节中,将使一部分转化为社会财富和资本,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利国利民。
2 如何看待民营企业家创造价值问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3]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刺激个人及民间资本的投入。
江泽民同志在作十六大报告时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
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为何称民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如何看待称民营企业家创造价值这个问题,从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可以作出说明。
“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
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
”[5]在我国,民营企业家多半是需要支出劳动的。
他们中的大部分是企业的创始人,有时兼任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等。
尽管我国的民营经济与西方的资本主义有很大不同,但不可否认的是,民营企业主和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都曾参与价值创造。
马克思从未对资本家在参与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持否定态度。
他指出: “在资本家的利润中也包含一点属于工资的东西……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是作为劳动的管理
者和指挥者出现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资本家在劳动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当然就与雇佣工人的劳动一样,是一种加入产品价值的劳动。
”[6]
就中国现实来说,我们的实际状况比马克思分析的资本家无偿占有剩余价值的状况要复杂得多。
不少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的企业主既是管理者又是技术人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
设者。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虽然占有一部分工人的剩余劳动,但是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是通过自身劳动所得,他们顺势而生,顺应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同时也承担了资本积累阶段的巨大风险。
他们的收入中除了剩余价值以外,还存在经营管理、科技开发、风险投资的收入以及资本要素的收益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把价值的源泉归结到人类的活劳动上面,必须看到民营企业主在劳动中创造的价值,才能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马克思所提到的剥削、占取剩余价值的现象依旧存在。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设想和描绘的社会主义有较大区别。
我国目前的生产社会化程度较低,社会生产力较为落后。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的特点,也采用资本主义的一些方法(是当作方法来用的),目的就是要加速发展生产力。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搞这些改革,走这样的路,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结果。
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
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
”[7]尽管很多民营经济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资本主义剥削的因素,但是我们应当积极地看待民营经济中剩余价值的产生以及民营企业家创造的价值。
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来看待这些问题,把中国的民营经济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正视其存在的科学性和意义。
应当看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依旧适用,政治经济学依旧是
指导中国经济改革的科学理论。
参考文献:
[1] 马恩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马恩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1.
[3] 十六大报告
[4] 马恩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3.
[5] 马恩全集.第26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50-551.
[6]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49-1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