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生代海南岛与华夏、扬子陆块的关系——来自海南岛下二叠统峨

合集下载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原划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群中发现二叠纪化石

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原划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群中发现二叠纪化石

務❺他負第37卷第1期G EOL OGY O F SHAANXI2019年6月文章编号:1001—6996(2019)01—0036—06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原划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群中发现二叠纪化石崔海涛,崔建堂,殷永魁(中陕核工业集团地质调查院有限公司,西安710100)摘要:通过西昆仑大红柳滩一带地质填图和实测地层剖面,从原划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群中采到了大量孢粉和珊蝴、菊石类等化石,经鉴定其形成时代主体为二叠纪,经区域地层对比,重新厘定为二叠纪黄羊岭群。

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分析研究西昆仑微陆块及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一中生代边缘裂陷盆地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资料。

关键词: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二叠纪珊瑚、孢粉化石;黄羊岭群中图分类号:P534.46文献标识码:B在西昆仑大红柳滩一带地质填图及实测地层剖面中,从原划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群%中解体出了一套二叠纪地层,采到了大量抱粉及珊蝴、菊石类等化石,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高联达研究员和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付力甫研究员鉴定,其形成时代主体为二叠纪,并依据区域地层对比,将该套地层重新厘定为二叠纪黄羊岭群。

该生物化石的取得,为该套地层时代划分提供了直接的据证,为进一步详细研究甜水海微陆块及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一中生代边缘裂陷盆地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1区域地层概况工作区依据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地层区划&划分的塔里地层区、西昆仑地层区、巴颜喀拉地层区和北羌塘地层区。

研究区位于西昆仑微陆块和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一中生代边缘裂陷盆地,北部为塔里木陆块铁克里克断隆带,南部为北羌塘陆块的甜水海微陆块[1],巴颜喀拉晚古生代一中生代边缘裂陷盆地,沉积了二叠一三叠纪一套细碎屑岩夹少量碳酸盐岩。

其北侧以康西瓦一苏巴什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为界,南侧以大红柳滩一郭札错断裂为界,呈近北西向东宽西窄的楔状体展布。

收稿日期:2019—02—19作者简介:崔海涛,男,32岁,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现从事地质物探有关工作°①新疆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100万西昆仑康西瓦一喀喇昆仑山河尾滩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984.②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青藏高原北部空白区基础地质综合研究.2005.第1期崔海涛等: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原划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群中发现二叠纪化石371=100万西昆仑康西瓦一喀喇昆仑山河尾滩地区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将西昆仑三十里营房一康西瓦南及大红柳滩、泉水沟一带地层划归为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群(T+K/),其划分主要依据采到化石:Fusua-a sp.(拐杖贝),其时代划分依据不足。

滇黔北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滇黔北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滇黔北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在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构造地质学为理论指导,对滇黔北地区构造特征、各期构造演化阶段进行了研究,研究揭示了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具有不同性质及构造特征,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构造演化:(1)震旦-加里东期构造演化;(2)海西-印支期构造演化;(3)燕山期-喜山期构造演化。

标签:滇黔北构造演化特征滇黔北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地块构造域西南边缘的滇黔北坳陷,介于四川台坳与滇东黔中隆起之间,西与滇黔北坳陷之昭通凹陷毗邻,东到贵州习水—仁怀一线。

1区域构造背景滇黔北地区经历了晚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扬子陆架南部大陆边缘、晚古生代—中三叠世裂陷陆表海、中生代前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历史,发育了海相震旦系—中三叠统和陆相上三叠统—下白垩统两大沉积组合。

加里东构造运动晚期的华夏板块碰撞挤压之造山构造运动,使得滇黔北—四川地区的晚志留世—泥盆纪沉积受乐山—龙女寺、小草坝等古隆起控制。

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期,随着太平洋—古特提斯洋与扬子板块碰撞、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碰撞,形成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共同剪切的构造应力格局,云贵燕山高原发生“南强北弱”的持续隆升剥蚀、系列冲断与“西强东弱”的扭动走滑。

2区域演化特征2.1断裂特征滇黔北地区经历基底、原古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四大构造旋回,断裂基本上是呈北北东向断裂、北东东向断裂、近东西向断裂以及一些复合断裂带,构造形态较复杂,从整体上看发育两组断裂,一组为北东走向的挤压断裂,这是该区的主要断裂,另一组为北西走向的压扭断裂。

2.2构造特征近东西向构造主要为盐源背斜带,由多个近东西向的褶皱及断裂组成,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

以构造形变特征、褶皱类型作为依据,结合寒武系底界构造形态和上二叠统分布范围,参考以前构造区带划分方案,将该区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单元(表1)。

2.2.1川南低褶皱带川南低陡褶带位于华蓥山断褶带的南侧,是华蓥山断褶带向西南延伸、呈向北东收敛向西南撒开的帚状雁行式低背斜群[1]。

中国上石炭统上部及下二叠统海相地层中阶的划分

中国上石炭统上部及下二叠统海相地层中阶的划分
所谓 的石炭一 二叠 系过 渡层 多建立新 阶,如黄志勋
从而 决定对石 炭系进行二分 , 二叠 系进行 三分 。将 对
原 划人 石 炭系 的马平 组 ( ) 进 一步 细分 , 群 也 其下 部
Tice带 仍归 上石炭 统 , riis tt 其他 大部地 层归 人下二叠
统; 原下 二叠 统的栖霞 组及 茅 口组 改划 为 中二叠 统 ; 上二叠 统与原来 的划 分基本 一致。本文研究 的范围 , 主要 牵涉到 马平组及所谓 的石炭一 二叠 系过渡层 。 2 世纪 7 年代末 至8 年代 以来 ,我 国广大地 质 O O O 工 作者 对 上石 炭统 Tict 带 及下 二 叠统 进 行 了不 rii s t e
基 盒 项 目 t 家 自I 科 学 基 金 及 地 质行 业 技 术 发 展 基盘 (80 9 ) 中 国地 质科 学 院课 题 ( _ 2 1 联告 资助 目 } ! ; 4 70 3 ; Y_ 9 — )
作者筒介 夏目英 , ,9 1 女 13 年生 , 研究员 , 从事 石炭一二叠纪 地层及釜委 化石研究 。
中 圈分 粪 号 :5 4 5 P 3 4
阶是世 界标 准年代地 层表 中最 小的单位 。 因此 ,
究 。有 的还进 行 了多 学科 ( 序地 层 、 石地层 、 层 岩 古 生态 、 磁性 地层 及氧 碳 稳 定 同位 幕 的测 定 ) 综 合 的 研究 。 些 都为 年代 地层 单位 阶的划分 打 下 了坚 固 这
同程度 的多 门类生物 群 的深人 而系统 的研 究 ,发现 了大 量 的 古 生物 化 石 ,建立 了相 应 的生 物 带 ( 亚 带 )组合 带 ( 、 组合 亚带 ) , 进 行 了生 物演 化 的研 等 并

青藏高原演化及隆升机制(谭克彬)

青藏高原演化及隆升机制(谭克彬)

2、古特提斯消减与中特提斯同步扩张期
古特提斯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受中 、新生代上叠断陷盆 地的叠加和改造。断续出露4条蛇绿混杂岩带 从北向南: (1)阿尼玛卿蛇绿岩混杂带 (2)甘孜-理塘蛇绿岩混杂带 (3)拉竹龙-西金乌兰-玉树-金沙江-哀牢山蛇绿岩混杂带 (4)龙木错-双湖-吉塘-澜沧江蛇绿岩混杂带 代表了古特提斯的多岛小洋盆系. (1)泥盆纪至石炭纪岩石圈伸展造成晚古生代冈瓦纳大陆北缘地壳减薄和裂陷 (2)晚石炭-早二叠世强烈扩张形成洋壳 (3)早-中三叠世洋盆萎缩充填巨量的复理石浊积岩 (4)中三叠世末古特提斯洋闭合 (5)晚三叠世古特提斯洋盆消亡 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洋陆转换


二、泛华夏大陆晚古生代羌塘 三江构造区
1.扬子陆块: 西倾山( 秦岭) 地块 勉县 略阳结合带( 西延可能接玛多 玛沁带) 康滇断隆 龙门山逆冲带 盐源 丽江中生代边缘拗陷带 楚雄中生代前陆盆地 2.玉龙塔格 巴颜喀拉双向早期边缘前陆盆地褶皱带 3.歇武 甘孜 理塘结合带( 简称甘孜 理塘结合带) 4.德格 中甸陆块: 雀儿山晚三叠世岛弧带 结古 义敦中生代弧后盆地带 中咱 中甸地块 5.可可西里( 郭扎错 西金乌兰湖) 金沙江 哀牢山结合带
(10)冰川的地质作用
• 南极冰川的造海、造山作用: • 冰川分为山岳冰川、极地冰川。北极占 9%,南极占90%,山岳冰川1%。
冰川消融的造山过程
冰川形成的造海过程
二、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
青藏高原是由3个构造结调 整的,受控于古亚洲洋及西 伯利亚、西太平洋和特提斯 三大构造域的内外巨型盆山 耦合体系。


原特提斯 古特提斯 中特提斯 新特提斯 注意:特提斯并不是宽阔的大洋而是有限洋 ( 肖序常和李廷栋)

二叠系

二叠系
二叠纪时期的陆地 另一种是以陆相为主,如华北;其他如西北、内蒙古及东北北部,既有海相沉积,也有陆相 沉积。在中国南部,二叠系以浅海相灰岩为主,底部常有煤系。中二叠世末至晚二叠世早期, 在西南地区有大规模玄武岩喷发,称峨眉山玄武岩(东吴运动);晚二叠世早期为海陆交替 相含煤沉积(龙潭煤系),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含煤地层;晚二叠世晚期又形成海相沉积。华 北及东北南部,在若干盆地内形成了陆相含煤堆积,二叠纪末期,气候由温湿转为干燥,形 成了红色砂岩(孙家沟)。东北北部的二叠系,以含有火山岩系及火山沉积岩为其特征,下 二叠统为海相沉积,上二叠统为陆相沉积(开山屯组)。新疆的二叠系,陆相沉积较多,海 相地层只零星出露。青藏地区,在早二叠世晚期与华南相似,发生 大规模火山活动,形成千 余米的玄武岩,晚二叠世早期,局部地区也沉积了与龙潭煤系类似的含煤地层;在台湾地区 也发现了二叠纪海相灰岩沉积。沉积矿产有煤、铝、铁、锰 、铜、磷、石油 、耐火材料、矾 石、石膏等。
二叠系(Permian System)是指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现国际上和国内均分为上、中、下 三个统。2000 年,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划分为下统乌拉尔统、中统瓜德鲁普统、和 上统乐平统。德国的二叠系下部为红色砂岩,称为赤底统,包括奥 图阶和萨克森阶,上部为 镁质灰岩,称为镁灰岩统,包括提林根阶;俄罗斯的下二叠统包括 萨克马尔阶、亚丁斯克阶 和空谷阶,上二叠统包括卡赞阶和鞑靼阶。2001 年,中国全国地层委员会将中国二叠系三 分,下统包括紫松阶、隆林阶,中统包括栖霞阶、祥播阶、茅口阶、冷坞阶,上统包括吴家 坪阶和长兴阶。 中文名 二叠系 外文名 Permian System 含义 二叠纪时期形成的地层 分类 上、中、下三个统 中 国 二 叠系 三分 划分机构 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 中国二叠系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海相为主,如华南、青

扬子地区早志留世古环境、古气候综述

扬子地区早志留世古环境、古气候综述

235志留纪早期全球气候变化显著的一个时期,发生了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火山活动等一系列密切相关的气候事件,其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对于理解全球气候、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上扬子地区早志留世龙马溪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众多学者对扬子地区这一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如何促进有机质富集展开了详细的研究,获得了大量龙马溪组时期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极大的推动了这一领域的发展,真实的还原了当时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条件。

目前存在多种衡量古气候、古环境的指标,大致可以划分为古生物学、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等四类。

古生物往往生长于特定的环境中,利用古生物可以还原同期的环境,吉中地区晚志留世-早泥盆世广泛发育名为Retziella的暖水动物群,分布于热带、亚热带。

早二叠世开始发育凉水动物群,古生物群落的转变明显是受卡鲁冰期的控制作用[1]。

上扬子黔北和渝南一带的珊瑚礁反映了当时温暖的气候[2]。

根据风暴沉积特征,扬子地区当时处于赤道附近,温度的上升导致温差变大,促进风暴的形成并留下沉积记录[3-4]。

在矿物学方面,石英和黏土矿物相对含量真实的反映了风化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的条件,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助于风化作用[5]。

研究最为详尽的当属地球化学指标,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精度的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地质研究中,多种指标的运用已经十分成熟,形成严格精确的体系,基于地球化学的指标可以恢复古温度、古盐度、古水深、氧化还原条件、干湿条件等多个维度的气候与环境信息。

扬子地区早志留世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考虑到可对比性和资料的丰富程度,本文收集了研究区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地球化学数据,旨在综合对比早志留世的气候环境记录,重建扬子地区早志留古气候、古环境,更全面地认识地球演化过程。

1 地质概况扬子地区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包括四川盆地、秭归盆地、苏北-南黄海盆地及其周缘地区。

志留纪时期在加里东运动的影响下,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发生碰撞,扬子地区普遍抬升,沉积环境改变,造成了上志留统地层的大面积缺失[6]。

西汉海南岛资料

西汉海南岛资料

自汉至唐八九百年中的政区沿革和政治情况,不仅不清楚,甚至有很多错误。

本文旨在纠正旧说的错误,并试图阐明这一历史时期海南岛的政治情况。

一、西汉珠崖、儋耳二郡的开置与放弃汉武帝时在今海南岛上开置珠崖、儋耳二郡。

《汉书·武帝纪》及《南粤传》系其事于元鼎六年(前111年),说是年南粤既平,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

《史记·南越传》亦云元鼎六年“南越已平矣,遂为九郡”,虽未列举郡名,既为九郡,当然也包括珠崖、儋耳。

但《汉书·贾捐之传》及《地理志》卷末记各地风俗,则以为二郡置于元封元年(前110年)。

按《史》《汉》《南越(粤)传》[1]载南越事颇详,看不出南越时已有海南岛之地。

元鼎六年汉初平南越,但当于南越故地置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等郡耳,似难以渡海略置珠崖、儋耳;故二郡置于元封元年即平南越之次年之说,宜较元鼎六年说为可信。

武帝用兵岭南,结局是开置了九郡,史迁行文,好以一事跨数年者系于一年,遂于元鼎六年下终其事谓“遂为九郡”,非谓九郡悉置于此年也。

此疏略笔法,又为班固袭用于《武帝纪》、《南粤传》。

后人不察,多从元鼎六年说而不用元封元年说,这是错的。

《通典·州郡典》古南越:汉武帝讨平南越,“元封初又遣军自合浦徐闻入南海至大洲,方千里,略得之”。

注:“置儋耳、珠崖二郡。

”《旧唐书·地理志》崖州:“汉武帝元封元年,遣使自徐闻南人海,得大洲,东西南北方一千里,略以为珠崖、儋耳二郡。

”二书记载当本于西汉旧籍见存于唐代者。

据此,可肯定海南岛收入汉朝版图始于元封元年。

至于《通典》说是遣军略得,《旧唐书》说是遣使所得,二说的差异,约可反映这是一次带兵的招抚,未经作战就略定了。

《汉书·武帝纪》注引臣瓒曰:“《茂陵书》珠崖郡治罈都,去长安七千三百一十四里;儋耳去长安七千三百六十八里,领县五。

”《贾捐之传》云:“儋耳、珠崖郡皆在南方海中,洲居,广袤可千里,合十六县,户二万三干余。

中国古陆构造发展阶段

中国古陆构造发展阶段

中国自始太古代开始孕育陆核以来,大致可划分为古陆壳生长发展时期、古板块早期活动与中国古陆块形成时期、古板块主要活动与中国古大陆镶合时期、中生代板块活动与陆内构造时期等4个大地构造发展演化时期,特别是随着陆块的形成,于中晚元古代开始板块活动以来,出现一系列重大的地质构造事件。

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古陆壳生长时期始太古代鞍山白家坟深成侵入岩的形成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构造热事件,说明华北原始陆核已开始生长,塔里木陆核也在稍晚进入孕育时期。

陈台沟运动(任纪舜,1997)和迁西运动至中太古代末阜平运动,华北、塔里木也可能包括上扬子有陆核形成。

这时陆壳已有一定刚度,于晚太古代五台期和早古元古代滹沱纪时已开始有大规模裂陷作用发生。

此后陆壳继续生长,至早元古代末经吕梁运动中国早前寒武纪克拉通基本形成。

其中华北陆块已基本固结,塔里木陆块也已初步成型。

中晚元古代古板块早期活动与中国古陆块形成时期中晚元古代时期开始了古板块活动,经裂解一汇聚,中国古陆块基本形成,也是罗迪亚超大陆的形成时期。

四堡一晋宁期1中元古代早期裂谷期华北、塔里木、扬子等早前寒武纪古克拉通离散,华北与扬子间有中元古代松树沟等蛇绿岩带发现,其间当有洋盆相隔。

华夏早前寒武纪克拉通这时从扬子克拉通分离出来,出现了华南小洋盆。

各克拉通内部或边缘广泛发生裂陷,华北陆块北部形成了渣尔泰-白云鄂博裂谷带,中部有太行-燕山裂谷带,南缘有汉高-熊耳裂谷带。

晋冀鲁三省发育的岩墙群主要岩脉K-Ar年龄值1 680 Ma〜1 775 Ma。

在塔里木板块周缘如阿尔金北侧和中天山地区的中元古界为含火山岩的砂泥质复理石,均属不稳定型沉积,扬子地区在早前寒武纪古克拉通的基础上,大部分地区形成了巨厚的浊流沉积,在江南陆缘桂北、湘北有科马提岩分布。

华夏克拉通北缘及闽中的陈蔡岩群,马面山岩群发育双峰式火山岩,也形成于被动陆缘或裂谷环境。

2青白口纪晚期中国古陆块的聚合与裂解这一时期发生的四堡(晋宁I)运动使扬子陆块固结并与塔里木、华北陆块相联,扬子陆块东南缘与华夏陆块碰撞,从而拼为一体的中国古大陆基本形成,并很可能成为罗迪尼亚超大陆的成员(陆松年,2001)关于这场运动的发生演化,在华南研究较详。

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华北地区二叠系标准剖面华北地区二叠系柱状对比图中国二叠系的柱状对比图中国二叠纪地层对比表636贵州的二叠系贵州早二叠世古地理贵州晚二叠世古地理全省分布下统和中统以灰岩为主上统则为碎屑岩与灰岩组成黔南及黔西地区与上石炭统连续沉积黔中黔北地区则假整合于下古生界的志层上
6-3 二叠系的地层系统 ( Permian Stratigraphical System)
乌拉尔世

295—272.2Ma (最新国际地层表)
原采用:二分法(早、晚二叠世)
历经43.9Ma, 更进一步的划分: 乌拉尔世 :阿瑟尔期 萨克马尔期 亚丁斯克期 空谷期(国际
地层表)
瓜德鲁普世: 罗德期 卡匹敦期 乐平世:吴家坪期 长兴期
我国传统上是二分,早、 晚二叠世 早二叠世为,底部未命名 栖霞期 茅口期 晚二叠世为 吴家坪期 长兴期 各地区划分不同的期名,通过生物地层进行对比。
中国二叠系的柱状对比图
中国二叠纪地层对比表
6-3-6贵州的二叠系
贵州早二叠世古地理
贵州晚二叠世古地理
全省分布下统和 中统以灰岩为主,上统则为碎屑岩与灰 岩组成、黔南及黔西地区与上石炭统连续沉积,黔中、 黔北地区则假整合于下古生界的志层上。
下统:龙吟组,分布于龙吟---花贡一带 包磨山组 分布同上。
6-3-8 中国二叠系的矿产
二叠系 是我国重要的成煤地层,华北太原组中、 上部,山西组含重要的煤层。而石盒子组,仅 在豫西、淮南一带有可采煤层,显示了聚煤层 向南穿时抬升的特点。茅口期仅限在闽淅粤一 带;龙潭期是华南主要聚煤期;分布广,富煤 带是黔西、六盘水地区。
长兴期的煤层出现在藏东妥坝和藏北双湖,规模 小。除煤系外有铝土矿和耐火材料的粘土,北 疆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是找油的目的层,川中盆 地的天然气,贵州的锑矿和滇黔桂“金”的 “金三角”。

(精品)区域大地构造(第五章_中国古板块构造概况)

(精品)区域大地构造(第五章_中国古板块构造概况)
最新资料显示,海南岛南部地区(九所- 陵水断裂 以南) 与中北部地区(该断裂以北地区) 分属2 个不 同的块体,二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基底、盖层组成及演 化特征,二块体可能在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时期才拼 合. 中北部地区的五指山块体最老结晶基底为中元古 代抱板群. 南部地区的三亚块体的结晶基底不是中元 古代抱板群,其基底与南海-印支地台相同,岩性为混 合片麻岩、混合岩 (西沙群岛永兴岛钻孔中见) 。
证据:
(1)裂陷带北西侧为京畿地 块,南西侧为岭南地块, 两地块Ar-Pt1在岩石和构 造上具有可对比性,因此 原来两地块实为一个地块
• 最老的陆壳可最追索到 38亿年(鞍山地区)
Pt2-3
19-17亿年
Pt1
26-24亿年
蓟县群 长城群 滹沱群 五台群 滦县群
• 26-24亿年、19-17亿年 Ar 两次重要的构造—热事 件及陆壳快速生长时期。
遵化群 迁西群
• 中新元古代——裂陷构造期 华北:
1. 北部形成燕山海槽 2. 南部豫西地区形成豫西海槽,沉
东准噶尔地区
I-1:阿尔泰弧盆系;I-2:斋桑-扎河坝-阿尔曼泰结合带(奥陶纪); I-9:准噶尔弧盆系;I-10:唐巴勒-米仕沟结合带(?-S); I-11:天山弧盆系;I-12:南天山结合带; I-13:额济纳-北山弧盆系;
二叠纪古亚 洲洋及其周 围洋陆格局 重建图
(二)南海—印支古板块
但是,夏邦栋等(1991)根据岛内石炭纪火山 岩及石炭-二叠纪砾岩和砂岩的建造特征,认为沿 昌江-琼海断裂带沿线是海南岛在古生代时期发育 的一条近东西向的裂谷带。
(三)、中国古板块群
包括塔里块
是中国境内时代最老的一
青白口群
个陆块,在其基底形成 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 岩浆活动。

景点知识:海南岛的形成

景点知识:海南岛的形成

海南岛中已知的最早的地层年龄是18亿年,但海南岛的形成却在6500万年前。

关于海南岛的形成,有不同的说法。

权威的说法是:海南岛本与⼤陆相连,⼤概在6500万年前,由于在北部发⽣断陷形成琼州海峡,与⼤陆分离,屹⽴南海,成为我国第⼆⼤岛。

海南岛与⼤陆相连时,也⼏经沉浮,时⽽在海⽔下,时⽽露出海⾯。

沧海桑⽥,地壳变迁。

经历了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和成矿作⽤等,形成今⽇壮丽的⼭川和海湾景⾊。

海南岛北部处在雷琼断陷,⾃6500万年新⽣代以来,⽕⼭喷发活动频繁,4000多平⽅公⾥内全是⽕⼭岩分布,⽕⼭⼝三五成群,熔岩隧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奇特的⽕⼭地貌景观。

五指⼭是由⽕⼭岩喷发构成的⾼⼤⼭体,延绵不断的热带⾬林,是万泉河和昌化江的发源地。

海南岛有独特的⼭岳奇峰、⽕⼭地貌、岩溶景观、瀑布、温泉和地震遗迹;还有1500多公⾥的海岸线,众多沙⽩⽔平的海湾、沙滩、珊瑚礁⽯和海蚀地貌。

从七千年前漂来的中国海洋族群——疍家人

从七千年前漂来的中国海洋族群——疍家人

从七千年前漂来的中国海洋族群——疍家人从七千年前漂来的中国海洋族群——疍家人标签:中国特殊海洋族群中国国家地理地理人文摄影撰稿分类:丹枫随笔 2010-11-10 16:42海南岛形成于大约100万年前的新生代第三纪中晚期,岛上至今已发现了20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所以虽然海南岛在近代被冠以“天涯海角”的称号,比喻其在天边之遥,远在尽头,但从人类发展史来说,海南岛与中华大陆几乎在相近历史阶段一起诞生了文明的萌芽。

人类的狩猎、捕鱼史早于农业文明,海南岛与大陆相同,有人类繁衍生存的基础,不过作为一个游离于大陆之外的海岛,它必定存在着诸多自然资源的匮乏和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交流和发展的非便利特性,那么作为思想文明与物质文化和社会形态的交流媒介就起着岛屿发展的关键作用了,而海南岛各个天然港湾及由港湾衍生而出的海洋文明就是这个媒介的载体。

海南环岛有多个天然优质的海湾,随着人类社会的活动,逐渐开发出了多个渔业及商贸港口。

海南的港口在地理上与其它大陆港口不尽相同,它们不仅有普通海港功能,还因其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而有着很强烈的热带地理特征,热带风光与南方海湾人文景观相互映衬,比翼同辉。

这一带的天然条件形成较多的“葫芦”状海湾,以狭窄的海峡和逶迤的地形组成天然屏障,为来往及停泊于海湾的船只提供庇护,海湾内水深风徐,港口多有宽阔的泊位和进出水域。

海上停泊的木船人家,海湾四周的沙滩、椰林等热带风光,为我们衬映着一处处人间的海域桃花源景象。

在这些港口中,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新村港”是最具特殊海洋人文及无限旖旎热带海岸地理风光的海港。

从碧色如洗的南海高空向下俯瞰,新村港的海面上疏密有致的横亘着条条海道,海道两边船对船、屋连屋,层层叠叠、密密匝匝的连绵着许多造型独特的“船房”,在这些船房上就扎根着中国鲜有的自称为“疍家人”的海洋族群,可以说新村港是中国人与海对话最近的地方。

新村港的万物处在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的哺育中,在热辣的南海阳光直射下,整个港湾热气沸腾,海面上船房此起彼伏,如城市街道形式的方格状渔排居住区在平静的洋流中向远处汹涌扩张出去;极目海平线,点点略影定格在天边,海天深处宽阔无垠,引颈穷目,地壳弧度仿若昭然;远处船影憧憧、桅杆纵横;稍近旌旗猎猎,浪花翻腾,船只如梭般向海岸边压拢过来;岸边两三层高的民房由码头沿着蜿蜒的海湾一直铺向千百米外的椰树林边。

扬子区晚二叠世一中三叠世海平面变化

扬子区晚二叠世一中三叠世海平面变化

扬子区晚二叠世一中三叠世海平面变化
扬子区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广阔平原,在晚二叠世和中三叠世之间,这一地区经历了一个显著的海平面变化事件。

在该时期,海平面的变化对该地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晚二叠世时期,扬子区是位于东南亚大陆的边缘区域,周围被浅海所包围。

然而,在中三叠世时期,该地区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板块运动的作用,海底正在进行隆起,从而导致了海平面的下降。

这一事件对扬子区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海平面的下降,海水逐渐撤退,海岸线逐渐后退,原本居住在海水深处的生物逐渐失去了栖息地。

相反,陆地上的生物由于环境的变化,开始繁荣起来。

在这段时间内,扬子区陆地上的沙漠和草原不断扩张,植被逐渐丰富,林地也不断扩大。

这种环境的变化也导致了该地区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人们转而从渔猎为生,开始种植和畜牧。

在这段时间内,扬子区也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段历史被称作“扬州八怪”的文化时期。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平面开始上升,这一趋势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在过去几百万年的时间里,海平面的变化一直是地球上最为重要和显著的环境变化之一。

尽管海平面的上升已经开始对该地区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历史得到更多的启示,使我们更加有效地采取行动来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海平面变化。

第6章扬子陆块

第6章扬子陆块

主要证据:
(3)八十年代以来这个问题有进一步进展,江博 明(1994)在台湾大南澳群(P?)检测出1700-1000Ma 的继承性锆石,和Sm–Nd模式年龄637-506Ma,证明 附近pre-源区存在,我国东海大陆架灵峰一号井 在2800m深处钻遇斜长角闪片麻岩,其Rb-Sr等时线 年龄1680Ma。证明温州东部拗陷的海相新生界下面 有前寒武系基底。这样就把南海地台的范围扩展到 东海和台湾海峡,并与华夏大陆联系起来,称为华 夏构造域(和华南构造域界线为宜春-绍兴断裂)。
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变质岩系 内部不整合的发现和对层序、变形样式、变质程度 的对比研究,人们又相信这些地层中确有前Z(即将 原陈蔡群、建瓯群解体),而且浙南遂昌、龙泉、 闽北迪口等地获得的1438-1851Ma的Rb-Sr和Pb-Pb年 龄也证实pre的存在(水涛,徐步台,1988)。
划归本单元的地域都具有以下共同特 征:
1 ) 具 有 pre 基 底 , 最 老 的 盖 层 一 般在800Ma(Z)的晋宁运动后才出现;
2)自Z起都是稳定型沉积,未变质, 海相沉积持续到T2;与华北陆块一样,受 太平洋板块活动影响,印支运动后,扬子 陆块又活化,即卷入中国东部活动大陆边 缘。
华南地区前寒武纪地质图
1. “江南古陆”古生代化石及年龄资料
在皖南、赣东北地区原认为是中、晚元古代的浅变质地层 中,先后发现有古生代化石,有人据此对江南古陆的存在提 出了质疑。
徐树桐等(1993),在皖南休宁和黟县,Pt3上溪群浅变 质岩中发现化石。
(1)休宁县漳前- 上溪口, 板岩中有波罗的海藻和腕足 类 无 铰 纲 的 舌 形 贝 类 ( Lingulacea. fam. et gen. indent ),为Pz1。

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模式

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模式

南海北部中生代沉积模式钟广见;吴世敏;冯常茂【摘要】The results of seismic exploration and drilling indicate that Mesozoic exists in the northem South China Sea (SCS). The sedimentary models of Mesozoic and the facieses of seismic are different from west to east across the northem SCS. According to the seismic profiles, the Mesozoic sedimentary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east part of the SCS has double-layer structure, but the Mesozoic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the SCS has mono-layer structure. In the northeast part of the SCS, Mesozoic strata are composed of Jurassic marine sediments and Cretaceous continental sediments; in contrast, in the northwest part of the SCS, Mesozoic strata are only composed of Cretaceous continental sediments. According to the direction of seawater-intrusion,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Mesozoic was correlated to paleo-Pacific other than Tethys. During Jurassic, paleo-Pacific covered the east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and Taixinan Basin. From early to late Jurassic, the area of marine basin became less. During Cretaceous,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SCS uplifted as a whole, except the east of the Taixinan Basin. During this period, small faulted basins were developed and accommodated continental sediments.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located in the junction area of Tethys tectonic domain and the Pacific tectonic domain during Mesozoic; the sedimentary model clears further the control effect of Pacific Ocean structural domain to South China Sea. The northeast partof South China Sea would be beneficial areas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南海东北部与西北部海域均分布有中生代地层,地震勘探揭示南海北部中生界东、西之间在地震相及沉积充填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东部中生界为双层结构,而西部为单层结构.东部中生代地层由海相及海陆过渡相侏罗系与陆相白垩系组成,而西部则由陆相白垩系构成,缺失侏罗系.从海水入侵方向看,南海北部中生界与特提斯域无关,可能更受太平洋域的影响.侏罗纪古太平洋边缘海盆在南海北部主要分布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及台西南盆地,从早侏罗世到晚侏罗世海盆范围逐渐缩小;白垩纪南海北部整体抬升,除台西南盆地东部接受海相沉积外,白垩纪南海北部以小型断陷盆地为特征,在断陷盆地内接受陆相河湖相沉积.南海北部在中生代时期位于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部位,东部中生界双层结构、西部单层结构的沉积模式进一步明确濒太平洋构造域的对南海北部中生界的控制作用,同时东部将是中生代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期刊名称】《热带海洋学报》【年(卷),期】2011(030)001【总页数】6页(P43-48)【关键词】南海;中生界;地震勘探;沉积模式【作者】钟广见;吴世敏;冯常茂【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760;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7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南海北部及相邻地区位于西太平洋边缘海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的交接部位, 曾经历了“古特提斯”至“新特提斯”的构造转变, 中生代位处“泛太平洋”和“新特提斯”多岛洋两大构造域的连结部位, 新生代以来又位于欧亚板块和南中国海微板块、菲律宾海板块的交界处, 有着独特的地质演化经历。

海南岛二叠纪—三叠纪构造演化:源自岩浆岩和变质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约束

海南岛二叠纪—三叠纪构造演化:源自岩浆岩和变质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约束

海南岛二叠纪—三叠纪构造演化:源自岩浆岩和变质岩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约束吕方;辛宇佳;李建华;王金铭【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23(97)1【摘要】本文对海南岛广泛出露的中-酸性花岗质岩体和中—高级变质岩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识别出270~259 Ma和242 Ma两期岩浆事件和251~248 Ma变质-深熔事件。

270~259 Ma岩浆岩包括花岗(石英)闪长岩和含石榴子石花岗岩。

花岗(石英)闪长岩为准铝质I型花岗岩,锆石εHf(t)值变化较大,Mg#和CaO/Na_(2)O比值较高,Rb/Sr比值较低,起源于玄武质下地壳,并存在少量幔源岩浆的混入;含石榴子石花岗岩为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锆石εHf(t)值为负,CaO/Na_(2)O比值较高,源岩主要为壳源贫黏土的碎屑岩。

它们均富集LREEs(轻稀土元素)和LILEs(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HFSEs(高场强元素),显示出与洋壳俯冲相关的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大陆弧背景下。

251~248 Ma变质-深熔事件与区域上广泛分布的壳源S型花岗岩和韧性剪切变形同期,推测为一期弧-陆碰撞造山事件。

242 Ma花岗岩为A_(2)型花岗岩,具正的锆石εHf(t)值,其源岩为新生的玄武质下地壳物质,标志造山已进入伸展垮塌阶段。

海南岛在二叠纪末期到三叠纪初期完成了由洋壳俯冲向弧-陆碰撞造山的转换,该时期构演化主要受古特提斯构造域控制。

【总页数】22页(P30-51)【作者】吕方;辛宇佳;李建华;王金铭【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古地磁与古构造重建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东昆仑五龙沟金多金属矿集区晚二叠世-三叠纪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2.阿拉善雅布赖山二叠纪中酸性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锆石Hf同位素特征及构造意义3.西秦岭东段印支期花岗质岩浆作用及构造演化: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约束4.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二叠纪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测试数据集5.华北板块北缘东段三叠纪构造演化——来自辽北开原岩浆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的证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南岛传:一座岛屿的前世今生

海南岛传:一座岛屿的前世今生
一座岛,用独有的美色为每个失意的忠魂熨展印堂,以爱之名注入东山再起的斗志,却也洒泪诀别了千千万
飞蛾扑火的背影……三亚,像极了一个飒妞儿,撩拨着古今才子心底最深处的弦——辛丑秋月写在海呈书店。
前半部分写不错,讲也很细致,后面明朝以后就开始狗尾续貂了,嘉靖27年著名的那燕起义都没说,一
带而过。
正如作者末尾交代,本书首先是一部史传,然后才是文学作品。




玉蟾
3
第十三章衣冠
南渡:从闽南
到南溟
第十四章从五
公祠到盛德堂
1
4
第十五章黄花
梨:一种植物
的人间传奇
第十六章儒学
的补阙与践行
2
5
第十七章利玛
窦的中国朋友
第十八章憨山大师与
琼州大地震
第十九章清代诗人的
生活
第二十章海盗与烈女
第二十一章踏海南洋
02
04
06
第二十三章
革命的行者
第二十五章
洗不清的罪

第二十七章
海南岛传:一座岛屿的前世今

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
01
思维导图
02
内容摘要
03
读书笔记
04
目录分析
05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岛屿
海南岛
海南岛
事物
战斗

辗转
流放
人物
传奇
先祖
将军
尾声
苏东坡
小镇
生度
命运
道路
抛物线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海南岛传:一座岛屿的前世今生》是“丝路百城传”丛书中唯一一部以整个岛屿(省)为地理单元的作品。

海南杂着——精选推荐

海南杂着——精选推荐

海南杂着海南杂着周序刘序题词⼀题词⼆海南杂着附录⼀附录⼆附录三周序蔡⽣廷兰,澎湖⼠也。

道光⼗⼆年壬⾠春,余以兴泉永道奉檄赈澎湖,⽣袖诗来谒,述风灾⼩民饥苦状,余和之。

⽣请受业,因其名字之⽈⾹祖,授以前⼈读书法。

澎湖,台湾府属⼤海中之⼀岛,地斥卤,不宜⽲稼,薯芋杂粮⽣焉。

民习渔,以海为业。

⽆学校,额设⽣员四名,⾪府学。

⽣以岛⽆藏书可读,就郡⼒学,试⾼等,为廪膳⽣。

乡试渡海,次厦门,余常课之⽟屏书院。

⼄未(道光⼗五年)秋,试归,遭飓风,漂泊不知所之。

踰年丙申(道光⼗六年)夏,归⾃越南,具道困苦,且致越南使⾂念余意(壬⾠夏,越南使⾂⼯部郎中陈⽂忠、礼部员外郎⾼有翼、⾏⼈陈⽂恂送故彰化县李振青眷来厦门,冬归国,诗以送之)。

余庆其再⽣,资之归澎湖。

是秋,调在台湾,⽣以所撰「沧溟纪险」、「炎荒纪程」、「越南纪略」来质。

余读其⽂⽽异之。

⼀书⼤海中风⾬晦溟、波涛骇异、⽣死不可测之情状,⽽中怀镇定,惟⽼母是念;⼀述越南恭顺,雅重天朝⽂⼠,与其⼠⼤夫相唱和,及所历⼭川道路之险夷、城郭宫室仓廪府库市廛之虚实;⼀载越南故事,略古详今,纤悉毕具,以验其风俗。

噫!⽣此游可谓奇矣壮矣!顾念⽣⽣长穷岛寂寞之乡,纵能⼒学,见闻寡鲜,天岂以跌荡其胸臆,开豁其⼼思⽿⽬,以益其为⽂耶?太史公⽈:『余尝西⾄崆峒,北过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故其⽂淹博踔厉⽽诡奇,后世莫能及。

⼠君⼦游历所⾄,何地不当究⼼⼭川⼈物有关经济?凡可以供凭眺、资考证者,皆学也。

⽣既⾄绝域矣,其有所记载固宜。

抑越南、南越也,昔陆贾⾄其地得多⾦⽽返;⽣失路穷遗,⽽于辞受间惟谨,视陆贾⼜何如哉!今以⽣选拔贡于朝,其以是为⾏卷,质之当代巨公,必有能赏之者。

苏⼦由⽈:『于⼭、见嵩华之⾼,于⽔、见黄河之⼤,仰观宫阙、见天下之壮丽』;⽣其游焉,还视越南蔑如也,则所以益其为⽂者当更⽆穷也。

富阳周凯仲礼撰。

刘序东坡居儋⽿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故其⽂章之雄杰,以海外诸作压卷。

中国前中生代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构造-沉积条件

中国前中生代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构造-沉积条件

中国前中生代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构造-沉积条件金之钧;郑和荣;蔡立国;胡宗全【摘要】中国前中生代主要发育海相沉积,发育多层系、多沉积类型的烃源岩,展示了中国海相层系广阔的油气资源前景.但受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的差异性控制,这些烃源岩的品质和分布规律也存在很大差异.震旦纪-早古生代早期(Z-O2),中国主要板块处于洋盆扩张、陆块离散的构造-沉积阶段,围绕华北、扬子、塔里木等主要陆块周围,发育被动大陆边缘斜坡相烃源岩,这类烃源岩具有宽带状分布、范围广、品质优、长期继承性发育的特点.早古生代晚期(O3-S),为洋盆俯冲消减、古中国陆汇聚形成阶段,受板块边缘隆起围限,主要发育台内坳陷烃源岩,这类烃源岩具有面状分布、持续时间较短的特点.晚古生代-中生代早期(D-T),华北以相对的稳定构造背景为主,主要发育海陆过渡相煤系烃源岩,此类烃源岩具有面状分布、分布面积大、以生气为主的特点;南方以离散构造背景为主,华南台地裂解成"盆包台"格局,在深裂陷内部发育深水盆地相烃源岩,此类烃源岩具有窄带状分布、品质优、分布面积较小的特点.【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10(028)005【总页数】9页(P875-883)【关键词】海相层系;前中生代;烃源岩;构造-沉积环境条件【作者】金之钧;郑和荣;蔡立国;胡宗全【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12.2由震旦纪到三叠纪,中国广泛发育海相沉积[1]。

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层系发育了不同沉积类型的烃源岩[2~8],海相烃源岩良好的生烃条件奠定了海相层系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9~13]。

与国外板块相比,中国主要板块具有面积相对较小、活动性较强的特点[14],频繁拉张与会聚是中国主要板块的主要演化特点。

南海区域晚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

南海区域晚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

南海区域晚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
吴能友;曾维军
【期刊名称】《海洋地质》
【年(卷),期】1997(000)002
【摘要】在已有地质、地球物理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S
VCT)、卫星重力异常计算,海南岛野外地质考察和古地磁、古生物的研究成果,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我们对南海及围区的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特征及演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南海及围区可划分为华南陆块(包括黔桂、闽粤和海南-南海北缘缘地体)、印支陆块(包括印支、东马-西南婆罗洲、中西沙、礼乐-北巴拉望地体)郑和曾母陆块、吕宋-苏绿波较洲沟弧增生系和南海洋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吴能友;曾维军
【作者单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7
【相关文献】
1.新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岩浆活动记录 [J], 尹继元;袁超;王毓婧;
龙晓平;关义立
2.柴达木盆地现今大地热流与晚古生代以来构造-热演化 [J], 李宗星;高俊;郑策;刘
成林;马寅生;赵为永
3.吉林白城岭下地区花岗质糜棱岩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对松辽盆地西
缘晚古生代以来的俯冲背景的制约 [J], 汪岩;刘桂香;钱程;马永非;庞雪娇;付俊彧;秦涛;杨晓平;杨雅军;钟辉
4.北祁连山及其邻区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初探 [J], 冯益民;吴汉泉
5.海南岛晚古生代-中生代古地磁新结果及其对南海北缘大地构造的意义 [J], 杜云空;刘海龄;谈晓冬;韩玉林;吴翼;吴朝华;赵美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HANG Zongyan1, KE Xue2, BU Jianjun1, ZHOU Jinbo3, HE Weihong4
1.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 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4; 3. 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 海口 570206; 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1. Wuhan Center,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Wuhan 430205, Hubei,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3. Hainan Geological Survey,Haikou 570206, Hainan, China; 4.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摘要:海南地块的亲缘性质归属一直存在分歧。选择海南东方市江边乡白查村峨查组进行碎屑锆石 LA-ICP-MS U-Pb 测 年 ,获 得 年 龄 为 635~1814Ma,具 4 个 年 龄 峰 值 ,分 别 为 1700Ma、1580Ma、1073Ma 和 680Ma,记 录 了 哥 伦 比 亚(1700Ma 和 1580Ma)、罗迪尼亚(1073Ma)和泛非(680Ma)三大地质事件。1700 Ma 、1580Ma 和 1073Ma 三个峰值可与南极洲、越南 Song Hien、华夏造山带和扬子陆块东南缘同期的碎屑锆石 U-Pb 年龄峰值对比,说明海南地块在中元古代与南极洲、越南、华夏和 扬子陆块东南缘共同经历了哥伦比亚和格林威尔(罗迪尼亚)造山事件。1700Ma 和 1580Ma 的峰值虽然在扬子陆块东南缘有 弱的显示,但在扬子陆块内部基本没有该年龄峰值的报道,680Ma 峰值在扬子陆块未出现,说明中—新元古代海南地块与扬子 陆块之间相距较远,而与华夏、越南和南极洲较近。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 年龄;下二叠统;海南岛;华夏陆块;扬子陆块 中图分类号:P534.5;P59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552(2019)09-1521-08
Zhang Z Y, Ke X, Bu J J, Zhou J B, He W 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inan Island and Yangtze and Cathaysia Block: Evidence from the U-Pb age of detrital zircons of the Lower Permian Echa Formation in Hainan Island.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2019,38(9):1521-1528
收稿日期:2018-04-10;修订日期:2018-08-20 资助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海南昌江—广东云浮地区区域地质调查》(编号: DD20190047)、《全国陆域及海区地质图件更新与共享》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of Hainan Island with Yangtze and Cathaysia Block has been of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f geochronology of detrital zircon from the Echa Formation, Baicha Village, Dongfang City, Hainan Island. The results show 4 major age peaks, i.e., ~1700Ma, ~1580Ma, 1073Ma and 680Ma, recording the events of Columbia (1700Ma and 1580 Ma), Rodinia (1073Ma) and Pan-African (680Ma). The presence of ~1700Ma, ~1580Ma and 1073Ma age peaks is similar to that of Antarctica, Song Hien in Vietnam, Cathaysia orogenic belt and southeast margin of Yangtze Block, revealing that they all experienced the Columbia and Grenville (Rodinia) orogenic activities. The ~1700Ma and ~1580Ma age peaks only appear on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Yangtze Block, but have not been reported inside the Yangtze Block. The 680 Ma age peak appears in the Hainan Island but not in the Yangtze Block, indicating that the Hainan Island was separated or far away from the Yangtze Block, but was adjacent
第 38 卷 报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Vol.38,No.9 Sep.,2019
前中生代海南岛与华夏、扬子陆块的关系
——来自海南岛下二叠统峨查组碎屑锆石年龄的信息
张宗言 1, 柯 学 2,卜建军 1, 周进波 3, 何卫红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