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污染之忧 失去一碧万顷安得春和景明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初中八年级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1.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

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

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①,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节选自郑燮《游江》)【注】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________②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③心窃乐之________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3)【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4)【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

【答案】(1)靠近;情趣;以……为乐(把……当作快乐的事);确实(果真;实在)(2)①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②第二天,我拜访了这户人家,静静地坐了很久。

(3)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

(4)【甲】段作者借游历山水表达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乙】段作者既表达了对山水的喜爱,又从眼前的山水悟出了一个哲理:作画、写文章,乃至做学问都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或欣赏。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综合练习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综合练习附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综合练习附详细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1.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①,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②。

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③其纸。

每见汝辈多以指爪撮起,甚非吾意。

今浮图、老氏④尤知尊敬其书,岂以吾儒反不如乎?汝当谨志之。

(注)①茵褥:垫子,被褥。

②脑:书脑,即书的订处。

③揉熟:揉坏。

④浮图、老氏:指佛教徒、道教徒。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或.欲行看或:②汝.当谨志之汝: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

3.司马光“尊敬其书”,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

【答案】1.①有时②你,你们2.这不只是担心手上的汗水浸到书页上去,也担心碰到书的装订处。

3.开启书卷前,保证桌几洁净,端坐着看;不直接用手捧着读,怕碰坏书脑(书脑:线装书打眼穿线部分;精装书串线订口处。

);小心翻页,不敢随意搓捻书页。

【解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或”是一词多义,这里是“有时”;“汝”是第二人称“你”的意思。

12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在此题中,要注意“惟(只)、渍(浸)、脑(书脑,线装书书脊上打眼的地方)”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句概括作答。

可结合“至于启卷,必先几案洁净,藉以茵褥,然后端坐看之”“或欲行看,即承以方版,未尝敢空手捧之,非惟手汗渍及,亦虑触动其脑”“每至看竟一版,即侧右手大指面衬其沿,而覆以次指面,捻而夹过,故得不至揉熟其纸”这几句话概括即可。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岳阳楼记》同步试卷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岳阳楼记》同步试卷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岳阳楼记》同步试卷语文考试注意事项: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2、提前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第Ⅰ卷客观题第Ⅰ卷的注释(共11题;共57分)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谪(zhé)守霏(fēi)霏心旷神怡(yí)B.淫(yín)雨皓(hào)月岸芷汀(dīng)兰C.怒号(háo)舟楫(jǐ)朝晖(huī)夕阴D.隐曜(yào)樯(qiáng)倾浩浩汤(tāng)汤【答案】A【解析】【分析】A项,正确;B项,“汀”读tīng;C项,“楫”读jí;D项,“汤”读shāng。

故答案为:A【点评】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

2.(2分)下列词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朝晖夕阴波澜不惊静影沉壁B.忧谗畏讥浩浩汤汤虎啸猿啼C.迁客骚人锦鳞游泳一碧万倾D.增其旧制皓月千里宠辱携忘【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根据字音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

A:静影沉璧;B无误;C:一碧万顷D:宠辱偕忘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字音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

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

3.(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南极潇湘此乐何极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多会于此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答案】D【解析】【分析】A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因为;B项,至、到达/尽头;C项,观察,观看/景象;D项,均为介词,在。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岳阳楼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岳阳楼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

《岳阳楼记》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练【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①常稔②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③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④,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⑤,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节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注】①负郭:靠近城市。

①稔:庄稼成熟。

①力未逮:力不从心。

①殁:死亡。

①敛:收敛尸体。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是进.亦忧进:(2)微.斯人微:(3)方.显贵时方:(4)以养济.群族之人济: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3.【甲】文中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什么?结合【乙】文内容谈谈范仲淹是如何践行自己的政治抱负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专题14 《岳阳楼记》文学常识-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清查(解析版)

专题14  《岳阳楼记》文学常识-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清查(解析版)

1.范仲淹989一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作者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生动描绘了“迁客骚人”登楼所观之景及触发的“悲”“喜”之情,并通过褒扬“古仁人之心”,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同时也有劝慰友人之意。

⑴[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⑵[越]到。

⑶[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⑷[具]同“俱”,全、皆。

⑸[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⑹[制]规模。

⑺[属]同“嘱”,嘱托。

⑻[胜状]胜景,美景。

⑼[胜]美好。

⑽[浩浩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⑾[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⑿[际涯]边际。

⒀[朝晖夕阴]早晚阴晴明暗多变。

⒁[晖]日光。

⒂[大观]壮丽景象。

⒃[前人之述备]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⒄[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

⒅[然则]如此…那么。

⒆[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⒇[极]至、到达。

(21)[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22)[迁]贬谪、降职。

(23)[骚人]指文人。

(2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25)[得无]表推测。

(26)[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用法与此相同(27)[淫雨]连绵不断的雨。

(28)[霏霏]雨雪纷纷而下的样子。

(29)[开]指天气放晴。

(30)[排空]冲向天空。

(31)[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32)[曜]光芒。

(3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在阴云中。

(34)[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35)[倾]倒下。

(36)[摧]折断。

(3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38)[冥冥]昏暗。

(39)[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40)[国]指国都。

(41)[景]日光。

(42)[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风浪。

(4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青绿,广阔无际。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练习-含答案1.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1),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2)乱花渐欲迷人眼,。

( )《钱塘湖春行》)(3),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4)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5),星河欲转千帆舞。

(李清照《渔家傲》)(6)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答案】大漠孤烟直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折戟沉沙铁未销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天接云涛连晓雾似曾相识燕归来【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和文学常识。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的“漠、直、蹄、戟、销、携、涛、燕”等字词容易写错。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

此诗通过写杭州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等经典作品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诗歌。

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通过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地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

首句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第二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第三句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最后一句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2.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2)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写出《饮酒》中陶渊明与菊相关的名句是:,。

(4)悬泉瀑布,,,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5)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李贺《雁门太守行》)(6)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岳阳楼记》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

《岳阳楼记》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三年真题训练(部编版)

《岳阳楼记》三年中考真题(解析版)【2021·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岳阳楼记》选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乙】《醉翁亭记》选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词释义有误的一项()A.衔.远山,吞长江(连接)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泛指文人)C.野芳.发而幽香(花)D.佳木秀.而繁阴(秀丽)2.翻译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乙文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观夫”和“若夫”的“夫”都读“fú”。

C.“览物之情”与“四时之景”中的“之”用法和意义不相同。

D.两段选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4.甲乙两段选文都对景物进行细腻的描写,甲文的景象呈现出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乙文则写出了四季分明的景色,其中“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季和____________季的景象。

【答案】1.D2.(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2)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

3.D4.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秋冬【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词语。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意思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意思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意思》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理解一句很美的话:“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先来说说“春和景明”。

春天到啦,天气变得暖和起来,阳光也特别明亮。

就好像有一天,咱们一起去公园玩,太阳公公笑得可开心啦,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花儿都开得五颜六色的,这就是春和景明的样子。

“波澜不惊”呢,就是说水面很平静,没有大大的波浪。

想象一下,咱们在一个大大的湖边,湖水安安静静的,像一面大镜子,能清楚地看到天上的白云和岸边的绿树,这就是波澜不惊。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可太美啦!上面是蓝蓝的天空,下面是碧绿的湖水,天空的光和湖水的光相互映照,整个湖面看上去又宽又广,一眼望不到边,全是碧绿碧绿的颜色。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吧。

有一次,小明跟着爸爸妈妈去春游。

他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那天正好是春和景明的时候。

小明看到湖水波澜不惊,平静得像一幅画。

天空特别蓝,湖水也特别绿,上下天光融为一体,一碧万顷,简直太漂亮啦!小明开心得又跑又跳,还说以后要经常来这里玩。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是不是对“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句话有了更清楚的理解呀?《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意思》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春和景明”呀,就是春天里天气特别好,又温暖又明亮。

比如说,有一天早上你醒来,发现窗外的小鸟在欢快地唱歌,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你的床上,这就是春和景明的感觉。

“波澜不惊”呢,就是水特别平静,没有波浪在捣乱。

就像咱们在游泳池里,水安安静静的,能清楚地看到池底。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可太神奇啦!上面的天空和下面的水面,它们的光互相照着,整个看起来都是蓝色的,而且水面特别特别大,大得好像没有尽头,全是蓝色的一片。

我再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个叫小红的小朋友,她跟着家人去海边度假。

到了海边的时候,正好是春和景明的日子。

一湖水造福民众的诗

一湖水造福民众的诗

一湖水造福民众的诗一、古代描写湖水造福民众的诗- 原文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解析- 钱塘湖(西湖)湖水滋润周边土地,使得周围景色优美。

诗中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从“水面初平云脚低”可以看出湖水初涨,湖水的存在造就了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周边的动植物依赖湖水的滋养,民众也能欣赏到如此美景,而且西湖周边的农业等也受益于湖水的灌溉等。

- 原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 解析- 苏轼笔下的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有独特的美。

西湖湖水波光粼粼,它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更是当地民众生活的一部分。

西湖周边的居民依赖湖水发展渔业、农业,而且湖水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带动了当地的商业发展,造福了民众。

- 原文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解析- 洞庭湖湖水浩瀚,“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描绘出湖水涨满的壮阔景象。

洞庭湖周边的广大地区,其土地因湖水的灌溉而肥沃,渔业资源丰富,养活了众多民众。

它对当地的生态、农业、渔业等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是民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 原文鄱阳湖浸东南境,有人曾量三十六万顷。

我昔乘槎渤澥间,眇视天溟坎蛙井。

浪何为而起于青云之底,日何为而碎于泥沙之里。

太极初分一物无,天水相包若鸡子。

扬澜可供李白青州杓,彭蠡付与卢敖洗龟壳。

斗大孤山没处藏,斸取来搘鼎铛脚。

胸中八九吞云梦,似此蹄涔亦何用。

安得快意大荒之东东复东,指麾鱼鳖骑苍龙。

- 解析- 鄱阳湖水域广阔,诗中提到其面积广大。

鄱阳湖周边的民众依赖湖水进行渔业捕捞,湖水灌溉周边农田,是当地民众生活的重要依托。

尽管诗中有诗人奇特的想象和夸张的表述,但也从侧面反映出鄱阳湖湖水的浩瀚及其对民众的重要性。

二、现代描写湖水造福民众的诗(可能较少古典格律,更多自由表达)- 原文湖水清清湖水平,滋养大地万物生。

九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核心素养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妖娆(ráo)风骚(sāo)嘶哑(sī)呢喃(nán)B. 飘逸(yì)摇曳(yè)枉然(wǎng)娉婷(pīn)C. 分外(fèn)稍逊(xùn)冠冕(guàn)丰润(rùn)D. 今朝(zhāo)汹涌(yǒng)邮票(yōu)坟墓(mù)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 风流人物荡然无存富丽堂皇丰功伟绩。

B. 断章取意不二法门言不及义彬彬有礼。

C. 自惭形秽鸠占雀巢李代桃僵相得益彰。

D. 随机应变娇揉造作附庸风雅自吹自擂。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对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进行思考,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B. 校园里传来了骇人听闻的消息,王刚作文竞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C. 他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真是不可救药。

D. 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也很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三)综合性学习(5分)在“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活动中,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参与。

1.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分)2. 活动中,有同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表示担忧,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

你会如何劝说他?(3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古诗词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岳阳楼记》中有许多的经典名句,蕴意很深刻,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篇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见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宠辱:得宠受辱。

这里是偏义词,着重指“辱”。

偕(xie鞋):一同。

把酒:端起酒杯。

这几句大意是:精神愉快,心情开朗,一切屈辱的事都已遗忘,临风举起酒杯,内心喜气洋洋。

这两句写“迁客骚人”(被贬的官吏,失意的文人)登上岳阳楼见到周围大好风光时的愉快心情,神情毕现。

原文是:“登斯楼也,则有~者矣。

”写人们陶醉于自然风光时可以化用。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具:即“惧”。

选两句大意是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原来被废置的事情都兴办起来。

“攻通”、“人和”是“百废惧兴”的条件。

”百废惧兴”是“政通”、“人和”的结果。

这两句写出了“政事”、“人心”与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的辩证关系。

可用于赞颂政绩,也可用于写社会的安定和发展。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以:因为。

物:外物,指客观环境。

喜、悲,均为互文,含有悲喜两层意思。

这两句大意是不因为环境的好坏或个人的得失而改变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写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旷达胸怀。

他们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帑楼记》),不以个人得失为念。

可用以表现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指远离朝廷,退居江湖。

这几句大意是:(古时候的仁人志士)在朝中身居高位时,就忧念他们的百姓,身处僻远的江湖时,就忧念他们的国君。

这几句赞扬古仁人在任何处境中都能以天下为己任,而不以个人得失为念的博大胸襟和无私精神,倡导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忧乐观,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珍惜湖泊的生命阅读答案

珍惜湖泊的生命阅读答案

珍惜湖泊的生命阅读答案珍惜湖泊的生命陶世龙湖泊,是大地面孔上最动人的眼睛。

它们有的像清晨的露水一样在草原上闪着光亮,有的像蓝色的美玉隐藏在白云缭绕的山谷里,有的又像是珍珠漫无边际地散布在广袤的平原中。

但是,湖泊和地球的历史比较起来,它的寿命是很短的。

从最远古的地质时代以来,许多湖泊就无声无息地在大地上悄悄出现,又一个接着一个地渐渐变浅,渐渐缩小,渐渐消亡。

例如,古代华北平原上的几百个湖泊,从元代以后都逐渐淤塞成了平地,到现在只剩下白洋淀和几个较小的湖泊了。

杭州西湖可谓大名鼎鼎,但它从诞生到现在,只不过经历了2000多年。

可就在这短短的一瞬中,竟有三次与消亡擦肩而过。

一次是唐代的时候,已经被泥沙淤塞得快要变成平地了,幸好当时赶着挖掘湖泥,才把它的生命挽救下来。

另两次是五代和北宋的时候,都由于及时挖泥和保护,它才没有在周围美丽的山峰和园林中消失。

在湿润的地区,使湖泊消亡的致命原因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和湖内植物的茂密生长。

大大小小的水流,从奔腾的溪谷流到平静的湖内,因为水面放宽,流速减小,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大大削弱了,有些泥沙就在河流进湖的地方迅速堆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并且逐渐扩大着。

另一些细小的黏土颗粒,随着水流漂流到湖中心后,也渐渐沉淀到湖底。

这样,随着泥沙的堆积,湖泊就越来越浅了。

根据计算,这种泥沙沉积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

著名的瑞士日内瓦湖四周的河流每年带到湖里的泥沙有420万立方米,这样多的泥沙,只需要再经过21000年,就能够把这容积有8.9亿立方米的美丽湖泊完全填满。

在湖水逐渐变浅的同时,水边生长的芦苇,漂浮在水面的睡莲和眼子菜,以及完全淹没在水底的各式各样的水藻,也一层层地向湖心迅速地推进。

没有多久,湖泊洼地变得又小又浅,几乎长满了植物,那就变成了沼泽,湖泊的生命就结束了。

另外,如果湖泊的来水输入因河流改道等原因而减少,也会加速湖泊的消亡。

在干燥的地区,湖泊的消亡原因同湿润地区原则上没有什么不同。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注释】选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景:阳光。

不惊:平静。

碧:水天一片绿色。

万青:广袤无垠。

形容这个湖很大。

锦鳞:鱼的代名词。

锦缎,描述鱼的五颜六色的鳞片。

岸芷:岸上的香芷。

兰婷:岸边的香草。

汀,那里岸平。

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青青:茂盛的样子。

浮金:月光洒在起伏的湖面上,泛着金光。

月亮的影子静静地倒映在水中,像一块白玉。

互答:互相唱和。

【赏析】范仲淹善于在写景中抒情,在议论中言志,他的《岳阳楼记》,就是一篇将议论、抒情、写景熔于一炉的名篇,历来以对景物准确精美的刻画而著称,尽管它并不是一篇纯粹意义上的写景文章。

登楼览物,观景生情,借洞庭湖的自然景观抒情,抒写了自己迁谪异乡的情怀,可说是景为情设,情为景生,情景契合无间的典范: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1意思说:到了春风和煦、景色明媚的日子,湖面上波平浪静,天光水色交相辉映,碧绿的湖水一望无际;沙滩上的白鸥,有的在飞翔,有的在一起栖息,水里的鱼儿,五彩缤纷,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岸边的芷草、沙洲的兰花,香气馥郁,青葱一片。

有时长空无云,澄碧如洗,明月千里,照耀湖面,金光闪动;而风平浪静时,明月的倒影如一块璧玉,静静地沉浸在水底;渔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是对洞庭湖春色的描写,也是文中最有诗意的描写:一望无际的湖面阳光明媚,春暖花开,水平如镜,天光水色,湖水碧绿。

在这幅迷人的自然画卷中,沙鸥在湖面上飞来飞去,鱼儿在湖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曹植岸边的兰花,充满了绿色,充满了芳香和活力。

夜晚,明月当空,万里晴空,明月高照,微风吹过,水波微微动,金光闪闪。

没有风的时候,明月的倒影就像一块玉石,静静的浸在水底,真的很可爱。

这时,渔歌声此起彼伏,相互间的呼应更增添了一种情态美。

这段话不仅文字明快,意境优美,而且善于在景物描写中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愉悦。

充满诗情画意,色彩鲜明,带给读者多样的审美享受。

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释义

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释义

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解释: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赏析:此句辞采亮丽,意境优美,诗情浓郁,描绘出一幅洞庭湖春意融融的风景图,将诗人心中的喜悦与快感寓含其中,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大境界。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2

《岳阳楼记》对比阅读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水: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谷,此乐河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杂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瘞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

予来游以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

”——(选自《渔洋山人文略》)【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

②杪(miǎo):树梢。

③《瘞(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

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地阅读、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春和景.明②心旷神怡.③悉.成明霞④得.踏危石(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忽跃起数千丈。

(3)根据乙文内容填空。

游焦山四件快事:——晚望月孝然祠外————晓起观海门日出(4)(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简述。

【考点】内容理解;思想情感;山水游记;文言实词;文言翻译.【答案】(1)①日光。

②愉快。

③全,都。

④能够。

(2)①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璧。

②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3)观返照吸江亭;听晚梵声出松杪(4)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作铺垫。

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分析】译文:[乙]来到焦山游历有四件大快人心的事:观看吸江亭落日,青山落日在烟水苍茫之中,竟然有米家父子的书画风格和意趣,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片碧绿,万里长江,没有一点白云点缀;从松树梢里传来诵经声,让人悠然有离世隐居的想法,早上起身到海门观看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树林稍微露出红色的光晕,突然跃起光芒数千,映射在江面上,都成了明亮霞光,荡漾不定。

描写洪泽湖的经典诗句

描写洪泽湖的经典诗句

描写洪泽湖的经典诗句1.有哪些描写洪泽湖的诗有《过洪泽湖》、《长堤柳色》、《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等。

1、《过洪泽湖》作者:现代·陈毅扁舟飞跃趁晴空,斜抹湖天夕阳红。

夜渡浅沙惊宿鸟,晓行柳岸雪花骢。

译文:小船飞跳上前晴空,轻抹湖天夕阳红。

夜里渡过浅沙惊宿鸟,通知行柳岸雪花骢。

2、《长堤柳色》作者:清·陶绍景古堤垂柳细条条,朝映晨曦夕弄潮。

百里笼烟无俗态,留得浓阴暑气消。

更是月明林下望,满湖渔火接天晓。

译文:古长堤垂柳细条条,朝映晨曦晚上弄潮。

百里笼烟没有社会形态,留得浓阴暑气消。

更是月明林下望,满湖渔火接天亮。

3、《过淮三首赠景山兼寄子由》作者:宋· 苏轼好在长淮水,十年三往来。

功名真已矣,归计亦悠哉。

今日风怜客,平时浪作堆。

晚来洪泽口,捍索响如雷。

过淮山渐好,松桧亦苍然。

蔼蔼藏孤寺,冷冷出细泉。

故人真吏隐,小槛带岩偏。

却望临淮市,东风语笑传。

回首濉阳幕,簿书高没人。

何时桐柏水,一洗庾公尘。

此去渐佳境,独游长惨神。

待君诗百首,来写浙西春。

译文:喜欢在淮河水,十年三往来。

功名真罢了,回家的计划也悠久。

今天风可怜你,平时浪成了一堆。

晚上来洪泽口,捍索响如雷鸣。

经过进山渐渐喜欢,松桧也是苍然。

迈迈藏孤寺,冷冷出细泉。

所以人真吏隐藏,小笼子带岩偏。

但希望临淮市,东风笑语传。

回首濉阳幕,公文高潜水的人。

什么时候桐柏水,一洗庾公尘。

这离他越来越美妙的境界,独自一人游长或神。

等你诗一百首,来描述浙西春。

4、《发洪泽中途遇大风复还》作者:宋·苏轼风浪忽如此,吾行欲安归。

挂帆却西迈,此计未为非。

洪泽三十里,安流去如飞。

居民见我还,劳问亦依依。

携酒就船卖,此意厚莫违。

醒来夜已半,岸木声向微。

明日淮阴市,白鱼能许肥。

我行无南北,适意乃所祈。

何劳弄澎湃,终夜摇窗扉。

妻孥莫忧色,更有箧中衣。

译文:风浪忽然如此,我在想怎么回。

挂帆退西进,这个计划没有成功。

式微等课外古诗四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同步拓展训练-解析卷-7ad969e9c54a43c48f4d5b3b8812b580

式微等课外古诗四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同步拓展训练-解析卷-7ad969e9c54a43c48f4d5b3b8812b580

式微等课外古诗四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同步拓展训练-解析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旨。

2.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请具体说明。

【答案】1.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同情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

2.诗歌采用设问的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达到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的效果。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题的把握。

从内容上看,描写的是苦于劳役的劳动人民的怨声。

劳作一直到天黑而不得回家,在野露里、泥水中受罪。

显然,“胡不归”是设问,整诗是满腔不平的自问自答式的发泄。

相当于“要不是这些当官的,咱咋能这么晚了还回不了家”。

由此看来,诗歌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对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的充满了同情。

2.试题分析:考查设问这种修辞的作用。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能够通过通过一问一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引起听者的深思。

本诗中的设问,作用之一,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作用之二,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

诗歌鉴赏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①式: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微:幽暗不明。

②胡:为什么。

③微:非,不是。

故:为了某事。

④中露:露中,露水之中。

3.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4.这首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3.设问的修辞手法,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不是有疑而问,而是故意设问,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方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达到了“不言怨而怨自深”的效果。

4.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泊污染之忧失去一碧万顷安得春和景明?湖泊是我国饮用水的重要来源,兼有防洪、航运、发电特别是维系流域生态平衡等重要功能。

湖泊的生态状况,直接关系流域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健康安全,关系区域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淮河时,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高度,强调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恢复生机。

这是统领我国新时期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战略部署和重大战略举措。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指出,治理湖泊污染,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必须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湖泊治理与城乡建设、工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人类活动与自然活动的关系,处理好综合治理与分步骤治理的关系。

遏制湖泊富营养化加重的趋势,逐步改善湖体水环境质量,努力形成流域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环境。

罗布泊,如今是黄沙滚滚的无垠大漠。

而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上世纪30年代见到的罗布泊却是水草丰美,他在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这样赞誉:“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我乘舟而行……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仅仅40多年后,由于人类过度引水,浩瀚的罗布泊迅速缩小,最终完全消失。

罗布泊的故事似乎已经遥远,但2007年5月的太湖蓝藻事件,让人们突然强烈地意识到湖泊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而现实。

如今的太湖,已经无力支撑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人口剧增所带来的超负荷的压力。

不仅是太湖,位于中东部人口密集区的洞庭湖、巢湖、鄱阳湖等湖泊的生态系统也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

湖泊面积萎缩,功能逐渐退化,水质遭受污染,湿地日趋减少。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江河湖泊70%被污染,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不少湖泊已经不复存在。

星罗棋布的众多湖泊,滋养了一个个鱼米之乡,孕育了绵延不绝的灿烂文化,但是,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被污染甚至消亡的命运。

忧虑一: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对环境资源竭泽而渔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湖泊不堪污染重负,严重影响了民生。

湖泊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但是只索取不保护的发展却给湖泊带来致命伤。

太湖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面积达2400多平方公里的太湖不仅为江苏、上海提供了日常饮用水,也带来了太湖流域的繁荣,这块面积仅占全国0.4%、人口3%的土地,创造了占全国GDP的10%、财政收入16%的奇迹。

然而奇迹的背后却是整个湖泊水环境的恶化。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副所长秦伯强指出,经济高速度发展、工业污染强度增加、农业面源污染扩大、生活污水直接入湖和围网养殖规模压减不力是造成太湖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当遍布在太湖周边的几万家纺织印染、化工制造、食品加工等重污染企业在为GDP的增长贡献数字的时候,蓝藻也在急剧积累并最终引发一场震动社会的水危机。

高原明珠滇池孕育了昆明这座美丽的春城。

“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那是昆明的骄傲。

然而当城市人口迅猛增长,人们开始围湖造田、在湖边建起大量工厂之后,滇池面积在逐渐缩小,湖水水质逐渐恶化,成为继太湖、巢湖之后中国污染最为严重的高原湖泊。

“洞庭天下水。

”曾经浩浩汤汤的洞庭湖,由于人们对其“先淤后围,先围后垦”,导致湖面进一步缩小,八百里洞庭的壮观景象已成记忆。

周边大量造纸等企业污水直排入湖,导致“十五”期间,洞庭湖所设的10个监测断面监测结果均未达到Ⅲ类水质标准。

2005年,各监测断面水质监测结果均为Ⅴ类。

更多不知名的湖泊,由于人为原因,则已经消失或到了濒临消失的边缘。

以“千湖之省”湖北为例,由于长期开垦和围湖造田,全省湖泊从60年前的1066个减少到如今的326个,湖面缩小约6000平方公里,现有水面不足1949年的1/3。

严重的污染不仅仅给湖泊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而且给饮用水安全造成了威胁,影响了民生。

如果人民群众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那么发展再快、财富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忧虑二:污染加剧导致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湖泊,无一不是当地人口聚集区,这一盆盆湖水,是当地居民的生命之水。

许多城市因湖而兴、因湖而盛,而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许多湖泊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作为昆明人的母亲湖,滇池承担着保障昆明良好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

然而当滇池沦为污染最严重的高原湖泊后,每年夏季疯长的蓝藻,却成为昆明人的一个噩梦、一块心病。

有资料显示,1993年以来,国家和云南省相继投入污染治理的经费总共高达47亿元,但由于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加快,湖泊治理和保护仍存在很大的压力和难度。

作为中国污染较严重的淡水湖,巢湖和太湖、滇池并列为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安徽省即开始了对巢湖的治理。

但在上世纪90年代后,巢湖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并成为悬在合肥这座滨湖城市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沿湖而居的人们,不但需要忍受每年都要出现的蓝藻,而且由于污染,靠打鱼为生的渔民们打到的鱼也越来越少。

今年3月,合肥市长吴存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未来巢湖的命运将不堪设想。

”太湖更是如此。

有关资料显示,太湖流域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为978人,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而人均创造的GDP,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5倍。

太湖实在无力支撑超负荷的经济与人口带来的重负。

有人评价说,2007年夏季蓝藻暴发,仿佛就像老者脸上出现的“老年斑”。

甚至有生态专家预言:如不采取一系列拯救措施,再过若干年,美丽浩瀚的太湖,必将变成一片沼泽。

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是,这种以大量消耗环境资源为特征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湖泊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资源保障,湖泊污染加重,生态退化,将会使整个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失去动力。

忧虑三:湖泊生态的恶化,影响流域的整体发展,甚至对全国的饮用水安全、生态安全造成威胁。

湖泊不仅是一个点,更牵涉到一个面,这个面就是流域。

当湖泊开始被污染、生态逐渐恶化之时,其流域的众多河流也不会例外。

湖泊生态的恶化不仅局限于湖泊本身,还会影响到一个区域甚至流域的整体发展,甚至对全国的水安全也造成威胁。

太湖蓝藻暴发导致的水危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如果这盆水如一些生态专家预言的那样,变成了沼泽,“长三角”这个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还能舞动起来吗?不仅在经济发达的中东部地区,位于地广人稀的西部的许多湖泊,由于各种人为原因,也正面临着消亡的威胁,这些湖泊的衰退或者消失,对于生态脆弱的西部影响更为显著。

以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为例,由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频繁等因素的影响,这个地区植被破坏、草场退化,草原水涵养功能减弱,源头来水不断减少,截至2004年,4000多个湖泊的90%多已经消失,直接威胁到黄河水源补给。

因为黄河水量不足,建成于2001年的玛多县河源水电站于2003年1月被迫一度停止发电。

由于开始推行退牧还草工程和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玛多县的生态恶化步伐才得到初步遏制,湖泊数量也开始恢复。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呼伦湖,是中国第四大、北方最大的淡水湖,面积达到2300多平方公里,她孕育了肥沃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由于开垦田地,在草原上形成了3条不规则分布的沙带,面积达88万公顷。

没了植被,没了草原植被蓄水,呼伦湖的水面开始缩小。

如果呼伦湖逐渐萎缩,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个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将受到破坏。

因为罗布泊,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出现了繁盛一时的楼兰城;因为“临广泽而带清流”,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在湖泊密布的毛乌素沙地中建起了统万城。

然而当湖水干涸,所有的繁华都湮没于沙尘中了。

忧虑四:湖泊是一个区域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湖泊污染加剧,生态退化,历史文化传承也面临着断裂的危险。

在中国,湖泊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也是区域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还是一个城市的人文符号。

对于杭州西湖来说,白居易和苏轼是无法绕过的历史人物,曾担任过杭州“一把手”的这两位大文豪,在任上不仅疏通河渠,引水灌田,整治西湖,留下了苏堤和白堤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更因其留下的众多脍炙人口的描写西湖的诗句,使得杭州名扬天下。

杭州的历史,是依附于承载了厚重历史文化内涵的西湖上的。

在工业时代,西湖也逃脱不了大多数湖泊的命运。

在2000年前后,由于西湖边的居民区、工厂、单位不断侵占西湖的水域面积,私搭乱建,长年向湖中排放生活垃圾,使这个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的西湖丧失了生机与活力。

到2003年,西湖的水质变成了劣Ⅴ类。

西湖如果死掉,那么损失的就不仅仅是这一湖水,而是延续了上千年的西湖文化,杭州城市发展的历史根基也会动摇。

好在杭州人意识到了这点,从2002年开始,一场拯救西湖的综合治理战役开始了,目前已经有所见效。

和西湖相比,八百里洞庭湖的历史一点也不逊色:舜帝曾南巡至此,屈原也在此徘徊,面对浩瀚的洞庭湖,孟浩然感叹“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壮观,范仲淹则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言。

千古洞庭,因无数文人墨客,成为矗立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块丰碑。

但随着洞庭湖面积的日益缩小,湖水污染的日益加重,不但浩瀚水面不见了,传承几千年的洞庭文化将面临断裂消失的危险。

湖泊见证了城市的成长、壮大,滋润了人的心灵精神,繁育了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

试想一下,失去了西湖的杭州将会变成什么模样?没有东湖的武汉还有那么大魅力吗?没了大明湖,济南和华北平原上的其他城市还有多大区别?然而当湖泊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人们不得不担忧:这些和城市血脉相连的湖泊,能否承载起城市文明发展的未来?在农业时代哺育了灿烂中华文明的湖泊,在当今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的时代,如果不改变传统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它们将濒临消亡,带来的后果也不堪设想。

这,不是警告,而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