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 增值增分特训7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

2014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复习建议

2013年(40题)近代中国与世界文化科学的进步 (爱因斯坦热) (25分,全国Ⅱ卷)
近年历史学科命题趋势
1、与教材的知识联系紧密,紧扣教材 , 回归教材
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基本上是以新材 料、新情景、新问题作为命题切入点的, 命题结果让考生感觉历史高考脱离课本, 远离课堂;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发生了明 显的转折性的变化,初步的感觉是,由 “脱离课本”走向“回归课本”。
2014届高考备考复习建议
1、夯实教材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并对主 要知识点做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还要拓 展学生的认知深度。
这项工作可以分配到复习的各个阶段:如 第一阶段复习按照现行教材专题式体例,通过 学生自主复习、教师考点串讲和练习讲评、阶 段测试,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初 步做到基础知识的细化和深化,第二阶段进行 通史意识下知识体系的建构与拓展,帮助学生 查漏补缺,通过讲练结合,强化学生对主干知 识的理解和运用。
2010年(27题)明代土地买卖契约情况(4分) 2010年(40题1问)明代江南手工业发展特点(8分) 2013年(25题)土地私有制发展、小农经济衰退(4分, 全国Ⅱ卷)2013年(41题)涉及汉、唐行政区划的演变 及经济重心南移等知识(12分,部分,全国Ⅰ卷)
2009年(26题)均田制(4分) 2009年(27题)市的变迁(4分) 2011年(25题)南北朝货币使用情况(图表)(4分) 2012年(26题)明后期工商业发展影响(4分) 2013年(26题)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全国Ⅱ卷)
考点3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 2013年(31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建设(意识形态) 学艺术 (4分,全国Ⅱ卷)
考点34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发展历程 2011年(35题)哥白尼、爱因斯坦理论(4分)

2014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学案课件 第7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

2014高考历史(人教)一轮复习学案课件 第7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

[2012· 浙江文综]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 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 团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解析】由材料中的“殖至三百顷”“资至百万”可以判断A项说法正 确,排除A项;材料“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说明庄园自 给自足,其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广泛,所以B、D两项说法正确,排除B、 D两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草市交易是唐宋出现的,宋朝兴盛发 达,所以C项是错误题干提供的信息明清时期官府委托民窑代烧 瓷器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了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命题走向1
以新情境新材料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012· 山东文综]《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 (zōu ,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 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③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 B.②③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C.③④ D.①④
明清
《农政全书》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 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答案】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 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原因:人多地少;小农长期 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能力。中国古代农业 发展特点的表现通过对材料信息的总结即可得出。根据中国古代科技 为农业发展的特征,原因从经济、思想因素等方面作答。

2014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与经济全球化

2014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与经济全球化

2014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与经济全球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描述道:“二战将终,伦敦和华盛顿的两家人马,各自怀揣盘算好的一套完美计划粉墨登场。

他们做决定的砝码,正是自古以来的货币之王、货币的货币——黄金。

”而他们所讨论出的结果就是后来的 ( )。

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解析本题的切入点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内涵的理解。

考查学生在历史材料中理解历史。

抓住关键信息:“二战将终”“黄金”即可判断选B。

答案 B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曾向参议院指出,美国要建立一种世界体系,以便让“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战争结束后,这一建议体现为 ( )。

A.“冷战”秩序的建立B.《关贸总协定》签署C.世界贸易组织建立D.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解析材料“企业家们可以按照商业原则进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判断这一组织应为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性经济组织,排除A;世界贸易组织在1995年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属于区域性经济组织,1994年正式成立。

答案 B3.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B.世界银行的成立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D.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形成,成员国实行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稳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美元取得特殊地位,因此造成材料所属现象的出现。

4.有学者指出:各国在经济一体化的初始阶段都能够享受到极大的增长效应,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就取决于各组织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速度和深度。

下列最能顺应这一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应是( )。

A.欧洲联盟B.上海合作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世界贸易组织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经济集团化,而世界贸易组织属于世界性经济组织,故排除D项。

【推荐】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07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及近代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解析版)

【推荐】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07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及近代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解析版)

专题七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及近代世界科技与文学艺术1.(2014·河北保定期末考试)公元十六世纪,西方的文艺复兴与自然科学同时发展。

下面对它们判断正确的是()A.是新兴科学与古典文化的对抗B.共同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地位C.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提供了论据D.为工业革命做了人才与科学的准备【解析】文艺复兴是借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不是复兴古典文化,故A项错误;古典文化揭露就教会的荒淫虚伪,自然科学的进步使得教会神学理论诸如‚地心说‛破产,两者共同冲击了神学的统治地位,故B项正确;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提供了论据,故C项错误;西方手工工场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做了人才的准备,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4·广东汕头期末考试)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兴起了人文主义法学。

即“崇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本性的法学观点或法学思想体系”。

据此推断,当时的人文主义法学者的研究倾向是()A.复兴古罗马法律体系B.笃信基督教神学思想C.崇尚英国君主立宪制D.反对法国的共和政体【解析】‚14世纪到16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而此时人文主义者以复兴希腊罗马文化名,开展文艺复兴,结合‚法学观点或法学思想体系‛,则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相信神学的思想,故B项错误;此时英国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法国没有建立共和政体,故C、D项错误。

【答案】A3.(2014·河南郑州一模)某一时期,“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课程强调学习古典艺术和体育锻炼,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

”该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是()A.禁欲主义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D.自由主义【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世俗主义‛、‚个人主义‛和‚古典艺术‛可以推断该时期是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A项属于中世纪,C和D项属于启蒙运动时期,与材料反映阶段不相符合,故A、C、D三项错误。

2014年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8

2014年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8

2014年高考历史前30天每天限时训练(2014年5月12日)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

材料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 D.分封制的残余25.“梭伦的金钱政治对于当时的雅典还不失为一次革命。

我们不能忘掉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阶级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

”这一评论基于梭伦改革A.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确立了财产等级的参政制度 D.颁布了免除一切债务的“解负令”26.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27.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蔡襄书法苏轼书法黄庭坚书法米芾书法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28.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

”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29.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的发昌机器厂,专为美国商人经营的船坞加工、打制船坞零件,后来转化为近代企业。

对上述史实的分析,错误的是A.设厂地址拥有最早开埠通商的有利条件B.美国的标准化生产为产品在中国加工提供了可能C.成为近代企业的途径是手工工场采用了机器生产D.发昌机器厂的创办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30.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7: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拓展提升(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基础强化】正误判断:关于下面的知识要点表述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战后美苏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是苏联和各国革命力量的壮大妨碍了美国称霸( )。

2.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并未真正爆发大战,其主要原因是美苏双方势均力敌( )。

3.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公开干涉别国的内政( )。

4.“冷战”实行的基本因素是美中矛盾( )。

5.朝鲜和德国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 )。

6.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联系的需要( )。

7.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冷战格局导致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 )。

8.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体制上、政策上的弊端和错误的积累( )。

9.东欧剧变最主要的教训是社会主义道路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

10.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

答案 1.√ 2.√ 3.√4.×正确答案:“冷战”实行的基本因素是美苏矛盾5.√ 6.√7.√8.√9.√10.×正确答案:世界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易错、易混、误区盘点】错误追踪:下面题目中有两个答案是错误的,请指出、改正。

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2.有人说:“马歇尔计划远不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如何理解?答案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3.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相同之处是什么?答案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

4.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对外开始“用一个声音说话”,并制定了对亚非拉地区的共同政策,这突出反映出了什么问题?答案欧共体内部的军事联合正在发展。

5.二战后,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什么?答案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2014年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7

2014年高考历史前30天冲刺每天限时训练7

2014年高考历史前30天每天限时训练(2014年5月11日)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

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25.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

”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B.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26.明朝建国之初,太祖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明太祖朱元璋()A.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B.废除丞相制度,加强皇权C.重视人才选拔,维护皇权统治D.抑制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2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28.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

【高考调研】高三历史总复习:全套作业(7)(含答案解析)

【高考调研】高三历史总复习:全套作业(7)(含答案解析)

课时作业(七)一、单项选择题1.(2014·金考卷名校名师原创题)“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这首歌谣生动地反映了()A.金田起义爆发的背景B.天京事变的危害C.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D.太平天国政权的性质答案 A解析由题干可以看出这首歌谣反映的是民众对当时清政府统治的不满,期盼变革的发生。

故题干反映的是金田起义的背景,A项正确。

2.(2014·哈三中模拟题)“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胡儿(胡儿指满洲贵族)呆如寒鸡。

”与这一标语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永安建制B.定都天京C.太平军西征D.太平军挥师北伐答案 C解析由“天京天兵”可知标语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而“汉口胡儿呆如寒鸡”说明此历史事件发生在汉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正确。

3.(2014·九江一中模拟题)马克思曾在1853年认为“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

”这主要是基于太平天国()A.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圣库”制度B.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C.提出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D.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答案 A解析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圣库”制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权的“共产主义”性质。

BD项是《资政新篇》的内容,表明其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不符合题意。

C项只是一种理念,并非实际措施,不符合题意。

4.(2014·郑州一中模拟题)1853年,英国控制的报纸宣扬:“叛乱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大清王朝被推翻,我们的损失将会很大。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①文中“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②反映了中外反动势力之间矛盾的缓和③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④中外反动势力一致要求镇压人民革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C解析据时间“1853年”可知,文中的叛乱当指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成功对外国不利,清政府的灭亡是外国人的损失,这说明在镇压人民革命上,中外反动势力具有一致的根本利益。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M1至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M1至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M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1. (2014·徐州信息卷)(13分)站在21世纪的开头,回看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仍然值得我们去反思。

材料一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促使经济再膨胀,缓解大萧条引发的痛苦。

他的解决国家灾难的计划——被称为新政——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和农业补贴、保证最低工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

它的基本前提,即联邦政府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了很久。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材料二苏联局势的动荡和经济危机的加深,严重影响到戈尔巴乔夫的声誉和威信。

为了缓解危机,戈尔巴乔夫把希望寄托在西方强国上,指望从西方得到大量援助渡过目前的难关。

7月初,戈尔巴乔夫带着旨在推动私有制,放弃国家干预,迅速向市场过渡的“哈佛计划”会晤了西方七国首脑。

尽管七国首脑与戈尔巴乔夫达成了六项协议,但在对苏联财政援助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却搁置起来,使戈尔巴乔夫空手而归。

——陈思、杜正艾《两霸争雄》材料三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

两大方案都是为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美国胡佛时期的大萧条和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停滞——而设计的。

两大方案都是由不是来自下层、而是来自上层、来自国家上层的领导人领导进行的。

罗斯福和戈尔巴乔夫都对推翻其社会制度的革命不感兴趣,但却对足以保持和重新焕发这些制度活力的改革感兴趣。

尽管他们的改革方案的目的是保守的,但这两位领导人都遭到了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强烈反对;保守派害怕不确定的未来,激进派要求施行社会外科手术而不是急救。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促使经济再膨胀,缓解大萧条引发的痛苦”采取的重要措施。

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题型专项练6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

高考历史优选习题增分练:热考题型专项练6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

题型6史学研究方法类选择题1.谶谣的主要传播形式之一是通过儿童之口进行扩散。

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天真无知,他们所传的谣谚必非出于自撰,肯定出自天意。

于是方士、儒生、政客等,便大量制造谶谣,通过儿童之口散布出去,以造成一种天意使然的架势。

这说明谶谣( ) A.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准确预知历史的走向C.是后人伪造的历史现象D.改变了历史发展趋势解析:选A。

据题干材料,可知当时的谶谣是由儿童传播,但后人可以根据这些谶谣增加对当时历史进行认识,故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选A项。

谶谣是方士、儒生、政客制造的,是一种虚假的天意使然的预测,无法准确预知未来,B项错误;谶谣是当时人制造的对未来的假预言,不是后人伪造的历史现象, C项错误;谶谣仅是伪造的预测,不能改变历史发展趋势, D项错误。

2.下表是商鞅死因的几种说法,从表中关于商鞅死因的历史研究中,可以得出( )B.时间越久远历史研究失实C.研究者的史观左右历史事实D.历史叙述方式决定历史结论解析:选A。

根据材料西汉司马迁、改革开放前某学者、近年来的最新研究对商鞅死因的研究结果不相同,司马迁以商鞅个性作为研究角度,改革开放前某学者以阶级斗争作为研究角度,近年来的最新研究以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作为研究角度,得出研究角度不同影响历史解释,故选A项。

3.表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B.扁鹊其实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结论D.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解析:选B。

据材料中“公元前七世纪初”至“公元前四世纪末”近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扁鹊为他人治病的信息可知,扁鹊行医已被神化,成为大众理想化的人物,故选B项。

4.“斩蛇起义”是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前的历史典故。

据考证,刘邦最初所斩的是条普通的蛇,后来经过民间的传说,蛇变成了白蟒,并最终详细记载到《史记》《汉书》等正史之中。

这说明( )A.历史典故因其荒诞而缺乏研究价值B.历史典故的记载均存在夸张与变形C.历史典故反映社会意识形态D.史书当中不应记载神话传说解析:选C。

广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录取情况

广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录取情况

广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录取情况广东2014年高考75.6万人报名,报名人数再增2.6万人,增幅为3.6%,创历史新高。

(1月9日)广东省2014年普通高校录取工作正式开始,提前一本军队武警公安及师范和招收小语种等院校5日晚开始投档,共投出2900多人。

从投档情况看,该批次大部分院校生源良好,第一次投档就能完成招生任务,考生填报志愿总体上比较均衡,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热门院校持续受到考生“追捧”。

招收外语小语种的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等高校,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以及招收师范生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北京师范大学等五所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等,文理科投档线均远超一本线。

文科类院校中,投档分前四所院校是北京大学(658分),香港中文大学(647分),北京外国语大学(638分),香港城市大学(636分);理科类院校中,投档分前四所院校是北京大学(671分),香港中文大学(661分),香港城市大学(647分),北京师范大学(638分)。

广东省的华南师范大学,文科招生计划为941人,投档人数为988人,投档线为590分;理科招生计划为808人,投档人数为897人,投档线为584分。

今年,华南农业大学在提前批录取的涉农专业也受到考生“喜爱”,报考人数大大超过计划数,为此,学校将增加计划录取上线报考考生。

二是部队武警院校报考热情较高,但公安院校今年报考依然“遇冷”。

绝大多数部队院校和招收国防生的高校都能在第一志愿完成招生计划,其中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海军工程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院校,以及招收国防生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院校受到考生追捧。

其中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在部队院校中最受考生“喜爱”,是投档线最高的部队院校。

而今年在提前一本招生的公安院校共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两所,第一志愿均未投满。

三是飞行员招生任务顺利完成。

今年是广东省第二年在提前一本招生飞行员,主要是空军和南方航空公司分别委托空军航空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培养飞行学员。

2014年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 试卷及解析(全国卷)

2014年 全国统一高考历史 试卷及解析(全国卷)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6分)1.(3分)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但后来一些商人“假二千石(官员级别)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

这反映出()A.朝廷的抑商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B.休养生息造成消费观念的改变C.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地位渐趋一致D.原有规制受到商业发展的挑战2.(3分)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3.(3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

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4.(3分)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1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5.(3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

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

”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A.19世纪70年代B.19世纪8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0年代6.(3分)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7.(3分)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年份佃农(%)半佃农(%)自耕农(%)1935292447193630244619373726371938382735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2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D.土地兼并的趋势8.(3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956斤(18478千克)的惊人纪录。

2014 年高考历史主观题具体评分细则

2014 年高考历史主观题具体评分细则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历史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15分)特点得分标准(0,3,5,7分,答对三个要点得7分)答案准则:传统科技的集大成(①全面收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②传统科技的总结性著作,③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④重实用性,⑤主要应用于农业、手工业,⑥与农业、手工业密切相关,⑦中国科技百科全书,⑧集中于传统农业和手工业,⑨与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相适应)多总结,少创造(①经验总结,②缺少创新,③缺少突破)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①以实验为基础,②注重实验,③注重实践,④科学理论体系完整)突破性的科学成果(①注重对自然科学的研究,②牛顿的力学体系,③牛顿力学三大定律,④《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⑤关注自然现象,重创新)背景得分标准(0,2,4,6,8,答对四个要点得8分)答案准则: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①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发达,②中国传统农业发达或发展,③中国手工业技术发达,④小农经济的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①“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②宋应星科考失败,③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触动)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①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②中世纪神学受到挑战,③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①实验事实为依托,②严密的逻辑体系,③数学研究方法,④伽利略等科学家的奠基)长期从事科学研究(①“牛顿自幼喜欢钻研科学”)(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4高考人民版历史总复习课件:专题7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2014高考人民版历史总复习课件:专题7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察与分类,研究生物的群体,故选 B 项。其他 A、C、D 都是 哈维的研究路线,只不过换个说法而已。 [答案] B
3. 用事实证明了人类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古代的猿一 步步进化而来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C.拉马克 B.巴斯德 D.赫胥黎 ( )
[解析]
达尔文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但没有找
学的发展。
拉马克 。
(2)理论:生物是从低级向 高级 发展进化的,肯定环境对 物种变化的影响。 (3)意义:为达尔文创立 进化论 奠定了重要基础。
2.创立 (1)人物: 达尔文 (2)过程 ①经常参加讨论 。
拉马克
的进化思想的活动。
②1831 年,参加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沿着
林耐 研究生物群体的方向前进,但得出了不同结论。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专题概术 本专题主要讲述世界近代以来影响世界发展的科学技术的 辉煌成就,主要内容有: 1.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是指牛顿和他的力学理 论,普朗克等人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及他的相对论。 2.人类追寻生命的起源,包括各种人类起源传说,近代生 命科学的成果,特别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科学与宗教的分歧。
[解析] 哈维着重研究生物个体,运用解剖和实验的方法, 发现了血液循环理论,故选 B 项。
[答案] B
2.(名师原创)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生物进化是沿着哪 条路线进行的 A.重视研究个体 C.运用解剖和实验 B.运用观察和分类 D.沿着哈维的路线 ( )
[解析]
达尔文是沿着林耐的路线进行研究的,主要用观
②施莱登提出 细胞 是一切植物结构的最基本单位。 ③施旺把施莱登的理论扩展到动物界,指出生命的共性是 细胞。二者共同创立了 细胞 和胚胎学奠定了基础。 学说。为比较解剖学、生理学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含解析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含解析版)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2.(4分)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佛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3.(4分)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4.(4分)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5.(4分)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6.(4分)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7.(4分)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8.(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制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014高考历史考前20天冲刺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空坐标一、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模板应用类——解答历史特点类非选择题的答题规范材料一二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呈现出一种迥然不同的格局。

此种格局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出现了新倾向,美国抛弃了孤立主义,全面干预欧洲国家及国际事务,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基本上被纳入美国的外交战略之中。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固有矛盾虽未消除,但也没有发展到军事对抗的程度,因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没有战争,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平衡。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

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材料三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

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特征。

试从国际局势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

此时,美国的对外政策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阅卷话得失][点评] 考生甲能条理清楚地归纳特点及原因。

第(1)问“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对设问涉及主体是什么没有理解好,结果答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意识形态方面的特点,所以不能得分;原因则从材料中获取3个有效信息,回答较准确。

2014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2014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

2014高考历史终极冲刺押题卷: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繁荣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

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D.宗法关系的疏远解析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生产力的发展,宗法制度逐渐崩溃,周王室日益衰微。

由此正确选项为C。

答案 C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解析题干提及的木工器械都与金属有关。

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铁运用于生产生活。

故选C项。

答案 C3.新华网2012年3月19日电首部以内蒙古河套平原闻名遐迩的古代水利建设为题材的39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我叫王土地》,在央视1套开播。

古代河套平原水利工程的兴建根源于( )。

A.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B.农耕文明的影响C.西方技术的传入D.手工业技术的发达解析古代水利工程的兴建和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注意题干强调的是根源,一般从经济基础寻找,B项正确。

答案 B4. 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茧壳,有学者通过鉴定认为它是家蚕茧。

经过现场的认真清理,却并未发现第二颗。

这一蚕茧( )。

A.证明丝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B.说明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丝C.说明当时可能有人工育蚕D.是一个孤证,并无史料价值解析A项在材料中无明显体现;最初纺织原料是麻和葛,B项错误;蚕茧是从仰韶文化遗址中发掘的,有史料价值,D项排除。

答案 C5.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

从试卷研究入手 促历史高考增分

从试卷研究入手 促历史高考增分
课 程项 目的设置必须贴 近园林工 程实际
“ 园林 工程”课程具有很强 的实践 性 。学生 的知识储 备和实践技能培养需
要在平 时的教学中逐步积累 。因此 ,采 用项 目化任 务考 核的方法 ,进一步实现 学生理论知识 成绩和实践操作技能综合 评价 的动态化 。
项 目考核状况填写成绩单 ,尽量做 到客 观真实 、公平公正 、合理有效 。
能保证复 习的 高效 ,我 帮助学生从试卷研 究入手 ,让学生从 自己的试卷 中找 出不足 ,然后帮助他们找到解决 问题 的关键 和方法 , 促使 学生增强 自信 ,实现历史高考的有效增分 。
关键 词 :试卷 ;研 究;高考 ;增分
二轮 复习后 ,很多高三学生就进入 了思维 的困顿 ,反 而不知道该怎样进行 后面 的复 习 ,不知道该怎样实现成绩上 的突破 、分数 上的飞跃 。其实 ,这个 时 候 的学 生处于思维最复杂 的时刻 ,经过 两轮 的复习 ,绝大部分 的知识体 系、知 识框 架都 已建立 ,然而 由于历史学科 的
问答及作业成绩 。项 目 技能操作 考核是
考核学生 的 自主学 习能力 和动手 操作 能 力。考核时 ,将学生分组 ,出一 些相关 的园林工程项 目主题供 学生选择 。学生
“ 园林工程”课程的 内容包涵 园林 基本工程 地形塑造 、园林土方工程 、园
林 给排水 工程 、挡土与景墙 、假 山与置
施方案和掌控工程进度 。每个项 目按学
『 2 ]卞
琛. 项 目驱 动 法在 计 算机 专 业
教 学中的应 用 [ J ] . 教育与教 学研 究 ,
2 0 0 8( 1 ).
生前期资料分析准 备情 况 、项 目设计 、 工程计划 、实施方 案的制定 、实际操作 表现 、实训态度 、 分析 报告等要素进行 打分 。每个工程项 目由相关 专业老师按

高考历史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知识点增分训练

高考历史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知识点增分训练

高考历史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知识点增分训练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质量一定是44gB.与V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一定是VLC.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7:11D.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密度之比为21:22分析:A、根据m=nM=M计算;B、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C、根据ρ=计算判断;D、根据ρ=计算判断.解答:解:A、28gCO的物质的量是1mol,与28g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物质的量也是1mol,1mol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故A正确;B、气体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温度和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所以与VLCO具有相同分子数的CO2的体积不一定是VL,故B错误;C、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质量之比为7:11;由ρ=知,温度和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未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气体摩尔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其体积,导致无法判断其密度之比,故C错误;D、所含原子数相等的CO与CO2的质量之比为7:11;由ρ=知,温度和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未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气体摩尔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其体积,导致无法判断其密度之比,故D错误.故选A.2.由CH4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g•L﹣1,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A.2:1 B.3:2 C.2:3 D.1:2分析:根据M=ρVm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根据十字交叉法计算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解答:解: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g/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g/L×22.4L/mol=22.4g/mol.根据十字交叉法计算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所以混合气体中CH4和O2的体积比为9.6:6.4=3:2,故选B.3.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试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M(甲)>M(乙),则气体体积:甲<乙B.若M(甲)<M(乙),则气体的压强:甲>乙C.若M(甲)>M(乙),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D.若M(甲)<M(乙),则的分子数:甲<乙分析:相同温度下,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等质量、等密度的甲、乙两种气体,根据ρ=可知气体的体积相等,结合n=以及PV=nRT比较压强大小,根据Vm=比较气体摩尔体积大小,根据n=判断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物质的量越大,气体分子数越多.解答:解:A.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等质量、等密度的甲、乙两种气体,根据ρ=可知气体的体积相等,故A错误;B.若M(甲)<M(乙),根据n=,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甲>乙,由PV=nRT 可知,气体的压强:甲>乙,故B正确;C.根据n=,若M(甲)>M(乙),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甲<乙,根据Vm=,故则气体的摩尔体积:甲>乙,故C错误;D.根据n=,若M(甲)<M(乙),则n(甲)>n(乙),则气体的分子数:甲>乙,故D错误;故选B.4.质量相同的下列气体中,相同条件下体积最大的是()A.CH4 B.N2 C.CO2 D.SO2分析:相同条件下,气体的物质的量越大,则气体的体积越大,根据n=结合各物质的摩尔质量进行比较,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大,则物质的量越小,体积越小.解答:解:由V=nV m=×V m可知,相同条件下,相同质量时,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物质的量越大,则气体的体积越大,则有:A.CH4的摩尔质量为16g/mol;B.N2的摩尔质量为28g/mol;C.CO2的摩尔质量为44g/mol;D.SO2的摩尔质量为64g/mol,则CH4的摩尔质量最小,所以相同质量时,体积最大,故选A.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是一种国际基本物理量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C.1mol氧气的质量为16g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分子数相同分析:A、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L.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D、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解答:解:A、物质的量是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故A错误;B、气体摩尔体积的单位是L/mol,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L,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故B错误;C、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mol氧气的质量为32g,故C错误;D、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故D正确.故选:D.6.在同温同压下,某气体与氮气质量相同,体积比为2:3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A.42 B.56 C.21 D.72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结合n==以及物质的分子构成解答该题.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体积比为2:3,由n=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设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气体与氮气质量相同,则有2x=3×28,x=42,故选A.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SO2气体和CO2气体,下列有关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密度比为16:11②密度比为11:16③体积比为16:11④体积比为11:16()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根据质量相同计算出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结合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计算并比较体积、密度关系.解答:解: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设两种物质的质量都为1g,则SO2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11:16,根据知,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64g/mol:44g/mol=16:11,根据V=知,相同质量的两种气体,其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的反比=44g/mol:64g/mol=11:16,所以①④正确,故选B.8.下列各组中,两种气体的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的O2和N2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的CO和C2H4C.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2和C2H4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的N2和O2分析:根据N=nN A可知,分子数相等,则物质的量相等,据此判断.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B、根据m=ρV,n=进行判断;C、n=进行判断;D、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解答:解:A、温度相同、体积相同,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分子数之比,二者所处的压强不一定相同,所以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体积相等、密度不等,二者的质量不相等,由于CO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不相等,故B错误;C、二者质量相同,N2和C2H4的摩尔质量相等,所以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故C正确;D、根据pV=nRT可知,压强相同、体积相同,分子数之比等于温度之比,二者的温度不一定相等,故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选C.9.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一个装有CH4,两瓶气体具有相同的()A.质量B.原子总数C.密度D.分子数分析:A、根据m=nM=M计算.B、根据N=nN A=N A结合分子构成计算原子总数.C、根据ρ=判断.D、根据N=nN A=N A计算分子总数.解答:解:标准状况下两个容积相等的贮气瓶,一个装有02,一个装有CH4,气体摩尔体积相同,所以两个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A、两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由m=nM=M知,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M不同,所以两种气体的质量不同,故A错误.B、两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所含分子数相同,一个甲烷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一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所以两种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不同,故B错误.C、由ρ=知,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不同,所以密度不同,故C错误.D、两储气瓶中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时,所含分子数相同,故D正确.故选D.10.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g,若充满CO2重122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g,则某气体的分子量为()A.28 B.60 C.32 D.4分析:同温同压下,相同容积时,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令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容器质量为m,根据容器充满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列方程计算n、m的值;根据M=可计算X气体的摩尔质量,据此计算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令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容器质量为m,则:m+n×32g/mol=116g,m+n×44g/mol=122g.解得,n=0.5mol,m=100g.充满气体X后的质量为114g,所以气体X的质量为114g﹣100g=14g,物质的量为0.5mol.气体X的摩尔质量为=28g/mol.所以气体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故选:A.1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g)+5Q(g)═4X(g)+nY(g)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2 B.3 C.4 D.5分析: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呈正比,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说明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则反应应向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进行,以此判断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关系.解答:解: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说明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小,则反应应向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进行,即方程式中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则有:2+5>4+n,n<3,选项中只有A符合,故选A.12.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A.CH4 B.O2 C.CO2 D.SO2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相同质量的气体,体积之比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即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摩尔质量越大,所占体积越小.据此判断.解答:解:A、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g/mol;B、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g/mol;C、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为44g/mol;D、二氧化硫的摩尔质量为64g/mol;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气体,所占体积为CH4>O2>CO2>SO2.故选:A.13.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g H2S④0.2mol NH3,下列对这四种气体的关系从大到小表达正确的是()a.体积②>③>①>④b.密度②>③>④>①c.质量②>③>①>④d.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A.abc B.bcd C.abcd D.acd分析: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据此判断;b、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c、计算各物质的质量进行比较;d、计算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结合化学式判断H原子的物质的量,据此解答.解答:解:①6.72L CH4物质的量为=0.3mol,②3.01×1023个HCl分子的物质的量为0.5mol,③13.6g H2S 的物质的量为=0.4mol,④0.2mol NH3.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体积②>③>①>④,故a正确;b.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①CH4为16g/mol②HCl为36.5g/mol ③H2S 为34g/mol④NH3为17g/mol,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密度②>③>④>①,故b正确;c.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①CH4为0.3mol×16g/mol=4.8g②HCl为0.5mol×36.5g/mol=33.25g ③H2S 13.6g④NH3为0.2mol×17g/mol=3.4g,所以质量②>③>①>④,故c正确;d.各物质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①CH4为0.3mol×4=1.2mol②HCl为0.5mol③H2S 0.4mol×2=0.8mol④NH3为0.2mol×3=0.6mol,所以氢原子个数①>③>④>②,故d正确.故选C.14.下列关于同温同压下的两种气体12C18O和14N2的判断正确的是()A.体积相等时密度相等B.原子数相等时具有的中子数相等C.体积相等时具有的电子数相等D.质量相等时具有的质子数相等分析: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等体积时,根据n=可知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结合原子的构成以及相关物理量的计算公式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于12C18O和14N2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故体积相等的两种气体的质量不等,因此密度不等,故A错误;B.1个12C18O分子中有16个中子,1个14N2分子中含有14个中子,二者均为双原子分子,原子数相等,即分子数相等,但中子数不等,故B错误;C.12C18O和14N2均为14电子分子,同温同压下,体积相等则分子数相等,所具有的电子数相等,故C正确;D.12C18O和14N2分子内均有14个质子,由于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不等,故等质量的两种分子所具有的质子数不等,故D错误.故选C.15.在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H2、O2三种气体,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A.p(Ne)>p(H2)>p(O2)B.p(O2)>p(Ne)>p(H2)C.p (H2)>p(O2)>p(Ne)D.p(H2)>p(Ne)>p(O2)分析: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呈反比.据此判断.解答:解:Ne的摩尔质量为20g/mol,H2的摩尔质量为2g/mol,O2的摩尔质量为32g/mol.在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条件下,压强与摩尔质量呈反比,摩尔质量越大,压强越小.所以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的顺序是p(H2)>p(Ne)>p(O2).故选:D.二、填空题(共3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16.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个数之比,C原子数之比,二者的质量之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分析:根据N=nN A,以及n==,结合分子的构成进行计算.解答:解:根据N=nN A可知,分子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而1个CO分子中含有1个C原子,1个O原子,1个CO2分子中含有1个C 原子,2个O原子,所以:等物质的量的CO和CO2中所含O原子个数之比1:2,C原子数之比为1:1,根据n==,可知m=nM,二者的质量之比为:m(CO):m(CO2)=28:44=7:11,V=nV m,在同温同压下V m相同,则体积之比为:V(CO):V(CO2)=nV m:nV m=1:1,故答案为:1:2;1:1;7:11;1:1.17.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H2和CO2物质的量之比为,分子个数之比,原子个数之比为,质量比为(最简整数比).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H2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相等,根据分子组成判断原子个数之间的关系,根据物质的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质量关系.解答:解: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H2和CO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分子数相等,比值都为1:1,1个氢气分子中含有2个原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则原子个数之比为2:3,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二者的质量之比为2:44=1:22,故答案为:1:1;1:1;2:3;1:22.18.与16g氧气所含有分子数相同的氨气是g,与16g氧气所含原子总数相同的氨气是g;相同条件下,5.6g氮气中添加g氨气,所组成的混合气体体积与16g O2所占体积相同.分析:根据n=计算有关气体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根据分子的组成计算所含原子与分子之间的关系;根据n=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与体积之间的量.解答:解:n(O2)===0.5mol,由N=nN A,可知气体的分子数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所以m(NH3)=0.5mol×17g/mol=8.5g,16g氧气所含原子总数为2×0.5N A=N A,与16g氧气所含原子总数相同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mol=0.25mol,m(NH3)=0.25mol×17g/mol=4.25g,5.6g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2mol,根据n=可知,气体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相同,所以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0.2mol=0.3mol,质量为:m(NH3)=0.3mol×17g/mol=5.1g,故答案为:8.5;4.25;5.1三、解答题(共3小题)19.已知在标况下的四种气体①6.72LCH4②3.01×1023个HCl分子③13.6克H2S ④0.2molNH3用相应的序号填写下列空白:(1)体积最大的是;密度最大的是;(3)质量最小的是;(4)含氢原子数最少的是.分析:标况下V m=22.4L/mol,根据n===,ρ==结合分子的组成计算有关物理量.解答:解:①6.72LCH4中:n(CH4)==0.3mol,m(CH4)=0.3mol×16g/mol=4.8g,ρ(CH4)===g/L,N(H)=4N(CH4)=1.2NH3;②3.01×1023个HCl分子中:n(HCl)=mol=0.5mol,V(HCl)=0.5mol×22.4L/mol=11.2L,ρ(HCl)===g/L,m(HCl)=0.5mol×36.5g/mol=18.25g;③13.6克H2S 中:n(H2S)==0.4mol,V(H2S)=0.4mol×22.4L/mol=8.96L,ρ(H2S)===g/L,N(H)=2N(H2S)=0.8N A;④0.2molNH3中:m(NH3)=0.2mol×17g/mol=3.4g,V(NH3)=0.2mol×22.4L/mol=4.48L,ρ(NH3)===g/L,N(H)=3N(NH3)=0.6NH3.所以:体积最大的是②,密度最大的是②,质量最小的是④,含氢原子数最少的是②.故答案为:②;②;④;②.20.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同质量的氨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它们的体积比为.分析: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根据质量计算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根据物质的量和分子的组成判断氢原子数目之比;根据分子组成计算氢原子数相等时物质的量关系,进而计算体积之比.解答:解: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定律,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数目的粒子,则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根据m=n•M可知,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所以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H2S)的质量比为17:34=1:2;设氨和硫化氢气体的质量分别为34g,则n(NH3)==2mol,n(H2S)==1mol,相同条件下,物质的越多,气体的体积越大,则同质量的氨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为2:1;2molNH3中H原子的个数为:2mol×3×N A/mol=6N A,1molH2S中H原子的个数为:1mol×2×N A/mol=2N A,其中含有的氢的原子个数比为:6:2=3:1;若二者氢原子数相等,设含有6molH原子,则氨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硫化氢的物质的量为3mol,则体积之比为2:3.故答案为:1:2;2:1;3:1;2:3.21.同温同压下,若A容器中充满O2和B容器中充满O3(1)若所含分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之比是;若两容器中所含原子总数相等,则A容器和B容器的容积比是;(3)若两容器的体积比为3:2,则O2和O3物质的量之比为,质量之比为,密度之比为.分析:(1)同温同压下,根据n==计算;根据分子的组成判断气体物质的量的关系,根据n=计算(3)根据n=计算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质量,根据计算密度.解答:解:(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V m相等,根据n==可知: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气体的体积之比,故答案为:1:1;若两容器中所含原子总数相等,则根据分子组成可知,两容器中的分子数之比等于3:2,根据n==可知: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气体的体积之比,为3:2,故答案为:3:2;(3)若两容器的体积比为3:2,根据n=可知O2和O3物质的量之比为3:2,质量之比为:3mol×32g/mol:2mol×48g/mol=1:1,根据计算,密度之比为::=2:3,故答案为:3:2,1:1,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考历史增值增分特训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3·广东汕头二模)“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这种‘伟大’主要通过三个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来,”下列不属于“进步的历史进程”的是( )。

A.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巨大增长B.殖民体系的瓦解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两极格局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理解运用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后,美苏两国最后理智地相互妥协,避免了直接对抗的威胁。

故B项正确。

答案 D2.(2013·广东珠海检测)1955年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

他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也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

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其观点的核心是 ( )。

A.核均势使世界相对和平B.应该尽力缓和美苏关系C.核武器使美苏对抗升级D.英国应该大力发展核武器解析从题干中“新式武器改变国际关系……”等关键信息得出,A项正确,D项不正确。

“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说明C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 A3.(2013·山东青岛模拟)李明同学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苏联成功发射载人飞船,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美国政府十分震惊,马上着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1969年,美国成功发射‘阿波罗11号’飞船,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这篇小论文最恰当的主题应该是( )。

A.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论科技造福人类C.论科技与战争的关系D.论科技和冷战的关系解析题干中重点强调了美苏之间的竞争和争霸,四个选项中D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 D4.(2013·广东揭阳二模)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从“合作的两极”走向“对立的两极”;到了80年代之后又从“对立的两极”逐渐走向“合作的两极”,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国国家利益之争从激烈走向“消失”B.两国尖锐的意识形态对立逐渐走向松弛C.世界多极化的发展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解析国家利益是根本出发点,不可能“消失”,A项错误,美苏关系的转变是处于对国家利益的维护。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显著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B5.(2013·山东泰安模拟)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中遗漏的知识点应该是 ( )。

A.摆脱苏联的经济制裁B.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C.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D.欧洲资源的严重不足解析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抵制苏联的威胁是西欧一体化的重要原因。

A、D两项说法错误,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答案 B6.(2013·广东肇庆模拟)20世纪70年代初,许多学者认为:“在战后‘风雨25年’中,日本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且机遇大于挑战。

”从战后的国际形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是 ( )。

A.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国家B.在两大阵营对抗下,美国扶植日本为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盟友C.在美苏对峙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重建欧洲D.在中国实施“一边倒”政策下,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解析马歇尔计划主要援助欧洲国家,美国通过此项措施使欧洲经济得到复兴,所以A 项和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干中“70年代初”的时间限定。

故此题正确选择项为B项。

答案 B7.(2013·安徽宿州模拟)不结盟运动产生于美苏冷战时代,近年来其作用明显下降。

面对近期北非和西亚一些国家的政局动荡,国际社会如联合国、欧盟、阿盟等都很活跃,然而不结盟运动失语,从中可以看到 ( )。

A.不结盟运动成员同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被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挟持B.美国等西方国家成功地对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实施分化瓦解C.两极格局终结后,发展中国家分化重组,导致利益差异D.不结盟运动失去了存在的现实依据,即将走向终结解析国际关系的根本准则是国家利益。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组织,不结盟运动一方面自身力量的薄弱,成员众多,内部缺乏团结;另一方面,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所以在当今国际社会很难形成统一的共识,发挥的作用可想而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8.(2013·广东汕头一模)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不如说是发展中国家的理想和战略。

”这主要是因为 ( )。

A.多极世界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B.多极化并非世界发展的趋势C.多极化不利于世界和平稳定D.多极世界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多极化趋势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是有利的,故选A项。

其余三项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 A9.(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第二次诊断)2012年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日本在中国钓鱼岛进行挑衅。

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 ( )。

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B.大战的危险日益临近C.地区冲突主导国际关系D.出现多极化的趋势解析两极格局结束后,缓和与动荡并存,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但地区战争、霸权主义等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世界并不安宁。

答案 A10.(2013·山东德州模拟)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

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D.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解析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形势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特点。

题干信息正是当今世界形势的体现。

答案 D11.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接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联合书面采访时强调,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对于双方来说,一是要加强对话和沟通,增进战略互信;二是要摒弃“零和”的冷战思维。

材料反映了( )。

A.中美之间正在进行一场新的冷战B.实质是美苏冷战的继续C.美苏冷战对当今国际关系思维方式的影响D.美国对中国进行冷战遏制政策解析冷战思维特指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意识与观念,但并不代表冷战的进行,中美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主流。

答案 C12.(2013·徐州、宿迁三模)2012年11月21日,日本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正式发布竞选纲领,提出要修改“和平宪法”,赋予日本集体自卫权,将自卫队提升为国防军,并大幅扩充军事预算,扩充自卫队人员和军事装备。

安倍晋三的竞选纲领实质是( )。

A.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B.全面复活日本军国主义C.提供亚太的安全保障D.否定反法西斯战争成果解析A、C两项明显不对,日本势力无法与美国抗衡,也不是为亚太提供安全保障;B项是现象;D项是本质,日本的行为违背了战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对日本的审判和重建的战后秩序。

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3.(2013·山东省实验中学第二次诊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不断演变。

国际格局的演变直接影响着世界的稳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1950~1953年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和1961~1975年美国发动的侵越战争是二战后冷战(1947~1991年)下的两场“热战”。

朝鲜战争结束时,美国高层却充满了沮丧,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上将自称是“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军司令官”。

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尽管美国自建国以来在绝大多数战争中都是获利的,但是越南战争却是美国人的滑铁卢。

——百度百科材料三过去500年内,“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移。

每一次权力转移都是权力分配的根本性调整,都重新塑造了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

第一次权力转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纪,加速于18世纪末;第二次权力转移是美国的崛起,发生于19世纪末;第三次权力转移是当下正在经历着的,可以表述为“他者的崛起”。

——[美]扎卡利亚《后美国世界》(1)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形势产生的原因。

(8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关系出现了什么新形势?其结果说明了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者崛起”的具体表现。

并指出“他者崛起”对世界历史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从两幅图中获取相关信息;其“成因”要从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差异等方面回答;第(2)问,材料反映了美国参与的两场局部热战,都以美国失败告终,说明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第(3)问,“他者崛起”即促使世界多极化的因素、表现;对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的影响,可以从世界和平、国际新秩序建立、抑制霸权主义等方面回答。

答案(1)形势:美苏两极对峙,美国企图独霸世界。

原因:战后双方失去了合作的基础;美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最根本);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2)新情况:地区性(亚洲)热战。

说明: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3)表现:欧共体、日本、中国、俄罗斯及发展中国家等多种力量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影响:有利于世界的多极化,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4.(2013·山东滨州模拟)战后持续40多年的冷战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8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说“除非有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明确制定的集体抵抗侵略的协定,英国或其他国家就很难挺身而出,抵抗新的侵略。

”紧接着,美英等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手建立更大范围的更牢固的防御体系。

材料二无论中国愿意或者不愿意,承认还是不承认,中国都已经被卷入到冷战之中。

中国在苏美争霸中扮演的角色可能与其他国家都有所不同,它并不是苏美任何一个国家的附庸或走卒,但却又是苏美两国都想拉拢又都曾与之对抗的国家,至少在冷战中它根本没有“称霸”的意图,最终它似乎没有站到苏美任何一边。

——《冷战与中国》材料三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认为冷战是“现代历史上的荒谬插曲”,是“漫长的、代价高昂的、黑暗阴郁的、危险的事件,威胁到地球上所有人的生命”,是“人类最接近于集体自杀的一次经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