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总复习之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及练习题(精)
散文阅读技巧、练习及其答案(完整整理版)
散文阅读【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B 级、C级1.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2.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语句3.根据试题要求对原文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4.研究文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5.理清顺序,抓住要点,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能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6.在整体阅读中通过审读标题、寻找文章的中心句、概括文中重点段落的大意等方法,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含义深刻、蕴涵文章主题思想、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2.文眼、主旨句、过渡句、深化句和总结句3.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对重要概念和新知识的阐释;能集中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含意深刻、比较难懂的句子4.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5.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6.提取要点、抽象说明、综合归纳【真题共赏】一、(2012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朗诵孙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
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
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
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
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看云①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才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
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
②云有云的地方性。
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
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
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
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③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
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
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
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
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
在任何地方“乌云bì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云南傍晚的黑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
几年前中国古物运到伦敦展览时,记得有一个赵松雪作的卷子,名《秋江叠嶂》,净白的澄心堂纸上用浓墨重重涂抹,给人印象却十分秀美。
云南的云也恰恰如此,看来只觉得黑而秀。
④在这美丽天空下,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①。
(甲)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
(乙)最可悲的现象,实无过于大学校的商学院,近年每到注册上课时,照例人数必最多。
(丙)“xīxī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
”教务处几个熟人都不免感到无可奈何。
(丁)教这一行的教授,也认为风气实不大好。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归纳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归纳前言在中考语文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其中又以散文题型最为常见,因此,掌握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对于中考语文的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技巧一:抓住中心思想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题目常常会问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因此,掌握抓住中心思想的技巧是解题的关键。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平时学过的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有时,作者会用这些手法突出文章的主题,而跟随主题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技巧二:排除干扰项在选择题中,干扰项往往会带来误导,甚至让准确的答案被误选。
因此,学生在解题时首先要注意排除干扰项。
在选项中,不少干扰项往往会涉及到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但是它们只是与文章相关而已,而并非答案。
因此,在选择题中排除干扰项,才能选择准确的答案。
技巧三:注意细节问题在解题时,注意细节问题同样非常重要。
这包括语言细节和逻辑细节。
语言细节主要涉及到文章的修辞、语言、词汇等问题,而逻辑细节则包括文章的结构、思路、线索等问题。
通过注意细节问题,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还能有助于正确解读题目。
技巧四:总结概括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往往会出现“请总结文章大意”这样的题目。
此时,学生需要总结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但要有分寸,不能总结过于简洁或过于复杂。
一般来说,总结概括的内容应该包含几个方面:作者的观点、作者阐述的内容、作者的体现手法和文章的核心思想等。
技巧五:联想应用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通过联想应用的方式进行解题也是非常有效的。
比如,通过类比思考、归纳总结、概括内容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同时,联想应用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水平。
结语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是考生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部分。
通过抓住中心思想、排除干扰项、注意细节问题、总结概括以及联想应用等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文章题目,顺利通过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考试。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技巧小结及练习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看云①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才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
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
②云有云的地方性。
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
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
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
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③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
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
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
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
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
在任何地方“乌云bì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云南傍晚的黑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
几年前中国古物运到伦敦展览时,记得有一个赵松雪作的卷子,名《秋江叠嶂》,净白的澄心堂纸上用浓墨重重涂抹,给人印象却十分秀美。
云南的云也恰恰如此,看来只觉得黑而秀。
④在这美丽天空下,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①。
(甲)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
(乙)最可悲的现象,实无过于大学校的商学院,近年每到注册上课时,照例人数必最多。
(丙)“xīxī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
”教务处几个熟人都不免感到无可奈何。
(丁)教这一行的教授,也认为风气实不大好。
中考散文阅读技巧及练习 (一)
中考散文阅读技巧及练习 (一)中考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验学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思想的基础要求。
许多同学在阅读散文时常常因为没有一定的技巧而感到困惑。
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几个中考散文阅读的技巧及练习。
一、技巧1.先看标题,简单推断文章思想:在阅读文章之前,先看文章的标题,根据标题简单推断文章的主题和要表达的思想,这样有利于帮助自己进入阅读状态,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主题和思想来理解文章。
2.抓住关键词,有的放矢:阅读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些关键词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很重要。
关键词一般是一些重要的名词和动词,这些词语能够告诉读者文章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同时也能够起到方向指示的作用。
3.逐段理解,逐步深入:在阅读过程中,不要一次性去阅读整篇文章,而要逐段理解,逐步深入。
读者可以通过阅读一个段落来把握作者的立意和要表达的思想,能够防止因为一些细节而影响理解文章的总体思想。
4.注意语言表达方式,寻找特别的表达方法:散文中,语言的巧妙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读者可以留意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手法,例如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这些都是作者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而使用的语言艺术手法。
二、练习1.背诵名篇:在中考散文阅读中,名篇背诵是十分重要的训练方法。
背诵名篇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优秀的表达方式,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
在背诵名篇的同时,还可以学习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对于提高语文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2.模拟考试,提高速度和正确率:模拟考试是提高散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进行模拟考试的时候,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时间限制,锻炼阅读速度和提高正确率。
3.分析篇章结构,寻找思路:在阅读散文的时候,要注意篇章结构。
分析篇章结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讲述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找到文章的思路。
4.扩大视野,多阅读其他文体:读一些其他文体的文章也可以对中考散文阅读有所帮助,比如诗歌、小说等。
部编七年级语文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
部编七年级语文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技巧散文的基本知识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题材,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初中阶段常分为状物散文、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这种文体的最大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是文章所写的事物,“神”就是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形”一般会显得比较散,感觉有些乱,但它有一定的线索,将文章相对散乱的材料组织起来,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中心主旨。
散文考点分析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3)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答题要领:(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常见的散文线索类型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某一具体事物。
答题要领:状物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物”:如《背影》中的“背影”;高尔基《海燕》中的“海燕”;《珍珠鸟》中的“珍珠鸟”……叙事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事情的经过”或“作者的所见所闻”:如《散步》中“一家人的散步情景”;鲁迅的《藤野先生》中的“我与藤野先生的关系”。
抒情散文的线索往往是“作者的情感变化”。
(2)思路、顺序:理清文章的思路主要看作者在文章先后写了什么内容,可以用“首先……然后……最后……”的语言来帮助理解。
考题形式:答题思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形式,一般我们不主张同意调整,但无论是否同意调整,都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分析。
答题思路: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推荐5篇)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推荐5篇)第一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部编初三语文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初三语文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技巧散文的基本知识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题材,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初中阶段常分为状物散文、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这种文体的最大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是文章所写的事物,“神”就是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形”一般会显得比较散,感觉有些乱,但它有一定的线索,将文章相对散乱的材料组织起来,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中心主旨。
散文考点分析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答题要领:(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常见的散文线索类型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某一具体事物。
答题要领:状物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物”:如《背影》中的“背影”;高尔基《海燕》中的“海燕”;《珍珠鸟》中的“珍珠鸟”……叙事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事情的经过”或“作者的所见所闻”:如《散步》中“一家人的散步情景”;鲁迅的《藤野先生》中的“我与藤野先生的关系”。
抒情散文的线索往往是“作者的情感变化”。
(2)思路、顺序:理清文章的思路主要看作者在文章先后写了什么内容,可以用“首先……然后……最后……”的语言来帮助理解。
考题形式:答题思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形式,一般我们不主张同意调整,但无论是否同意调整,都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分析。
答题思路: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寂寞梁实秋①寂寞是一种清福。
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
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
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场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
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②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
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
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
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③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
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④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
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
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
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巴金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
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
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我回头看,没有人。
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
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
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立志当早,存高远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技巧分析: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明确概念
(二)、理解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解题技巧(超强)及练习题(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⑥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想北平(节选)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
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
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
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
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1)“摇篮”在文中具体指北平,作者为什么把北平比作“摇篮”?试作分析。
(2)文段中,作者是怎么写出北平的特征的?请分析主要写作手法及表达效果。
【答案】(1)把“北平”比作“摇篮”,有两个相似点:一是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使人快乐安适。
这样比喻,形象写出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和依恋。
(2)对比(比较)手法,将北平与巴黎对比,以巴黎太热闹、太旷、让人感到无家的寂苦,来衬托出北平复杂而有边际、动中有静的特点,居住其中有快乐安适的感觉。
采用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和亲近感。
【解析】【分析】(1)从内容方面:把“北平”比作“摇篮”是因为“北平”和“摇篮”有相似点:一是有个边际;二是有所依靠,使人快乐安适。
从情感主旨方面:这样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就像小儿喜爱和依恋摇篮一样,作者也喜爱和依恋着北平。
(2)依据原文“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和“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可知,文段中,作者主要是运用对比手法来写北平的特征,用巴黎太热闹、太旷、让人感到无家的寂苦来衬托出北平复杂而有边际、动中有静、令人安适的特点,从而突出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和亲近感。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解题技巧和训练方法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巴金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
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
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我回头看,没有人。
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
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
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
部编七年级语文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技巧+专项训练练习题
部编七年级语文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技巧散文的基本知识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题材,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初中阶段常分为状物散文、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这种文体的最大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是文章所写的事物,“神”就是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形”一般会显得比较散,感觉有些乱,但它有一定的线索,将文章相对散乱的材料组织起来,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中心主旨。
散文考点分析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3)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答题要领:(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常见的散文线索类型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某一具体事物。
答题要领:状物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物”:如《背影》中的“背影”;高尔基《海燕》中的“海燕”;《珍珠鸟》中的“珍珠鸟”……叙事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事情的经过”或“作者的所见所闻”:如《散步》中“一家人的散步情景”;鲁迅的《藤野先生》中的“我与藤野先生的关系”。
抒情散文的线索往往是“作者的情感变化”。
(2)思路、顺序:理清文章的思路主要看作者在文章先后写了什么内容,可以用“首先……然后……最后……”的语言来帮助理解。
考题形式:答题思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形式,一般我们不主张同意调整,但无论是否同意调整,都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分析。
答题思路: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散文阅读一.关于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其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广义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杂文等。
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这里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一般称作抒情散文;五四时期,曾有“美文”“小品文”和“随笔”之称;当代又有人称之为“艺术散文”。
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
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描述与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二. 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着力点在于准确表达感情色彩的语言运用上。
往往借助具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咏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2)记叙散文:——是以记人、叙事为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通过对人物经理、言行、事件发展变化的描述和对环境、场面的摹写,来传情达意。
它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
(3)议论散文:——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特点,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
它属于文学作品,不是议论文。
因为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
它与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也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
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
三. .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1)象征的特点是“托意与物”,即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来表达某种人或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以激发人们的感情。
运用象征手法,所借之物与所抒之情,象征体与本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或相关性。
(2)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或两种事物在空间或时间接近的基础上产生联想,或两种不同事物在性质上或形态上相似所展开的联想。
运用联想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力求自然,合乎情理。
(3)衬托以他体陪衬本体的写作方法,本体与他体有主次之分。
衬托有两种:一是正衬,又叫陪衬,是用同类事物来衬托;二是反衬,是用相反的事情来衬托。
(4)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的写作手法。
它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是并列的。
(5)欲扬先抑,是一种写作手法,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运用此种构思法要注意抑少扬多,扬能压抑。
先写坏的,后写好的,就好像山峰要用低谷来衬托。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其它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四. 散文的线索(1).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了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a.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b.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c.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五. 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六.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七、散文常见题型(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四)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有深层含义的句子往往使用了某种修辞或写作手法,故意将句子的真实含义隐藏,就好像为它遮上了一层面纱。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就应先看清它所借用的“隐身”术,有的放矢地去分析。
(五)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应两方面去分析:1.内容上,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2.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六)、感悟拓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作出评价。
”方法指导:启示应从原文中引出来;评价应表明态度及说明支撑的理由。
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来。
议论散文燕子周晓枫①四月里来了插秧的神,他种下明亮的雨水。
飞快的燕子一掠而过,又是谁在挥动这把收割的黑亮镰刀?②穿黑衣的燕子是害虫的捕快,它们保持着良好的战绩。
在农家,谁的檐下筑有燕巢,被看作一件吉祥的事,这意味着他们的慈善取得了燕子的好感和信任。
当然,这仅是针对家燕的宽容政策,因其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
金丝燕可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
它们吞下苔藓、海藻,和着唾液制成的燕窝,据说具有祛痰止咳、养颜生津的疗效。
极高的经济价值给燕子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每到繁殖季节,采摘燕窝的人们纷纷攀附在岩壁上,掠走燕子的家园。
大部分繁殖的燕子还会重建它们的巢,大部分贪婪的手还会再次伸来。
周而复始,筋疲力尽的燕子已没有足够的唾液,最后它咳出鲜血来建造最后的巢,这就是价格昂贵的血燕窝。
采摘者当然不会放弃这血凝的建筑,无人顾及那些摔死在岩底的无辜小燕和悲愤、劳累而至死的老燕。
调补身体的人从来不去想,一个燕窝往往意味着发生在燕子全家的惨案。
③躲过重重的干扰和考验,幸存的燕子终于成为飞禽中的佼佼者。
有一种刺尾雨燕,飞行时最高时速可达300公里。
还有的雨燕,能在空中飞行长达三年之久,觅食和休息都在空中进行。
这是出自对于飞行几近疯狂的热爱。
再胆怯的鸟儿也不至于不敢在荒凉之地歇脚一刻,只有强烈的热爱才能解释它数年的不息。
就像溜冰运动员,燕子快速的飞行曲线充满了几何意义的美感。
米什莱曾称燕子为“空中王后”,他强调为了成为最优秀的飞行专家,燕子作出了重大牺牲。
雨燕的双翅特别发达,但它的足部几乎完全萎缩,失去了奔跑和蹦跳的能力,只能在地面上勉强地爬上几步。
身体几乎残疾的燕子,创造了一幕伟大的悲剧。
④我看到通往完美的路径从来不是闪光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危险与黑暗,充满了必然的苦痛与牺牲。
⑤许多科学家穿越真理的巅峰,却丧失基本的生活技能;艺术家掌握了高超的手法,却不能胜任最简单的生计——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
为了绝对化的理想,他们付出非凡而辛酸的努力。
这是生命的豪赌啊,这是对真理的全部捐献。
我知道一位热爱芭蕾的小姑娘,为了实现梦想,她付出了超常的努力,几乎在残酷中压迫自己,以至于这种追求已失去了任何快乐的表貌。
她曾为芭蕾多次受伤,但她现在再也不会受伤了,因为最后一次,她造成了致命的骨质损坏,再也无法在舞台上打开花瓣一样的衣裙。
生命的残酷在于,往往不能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
在那条道路上,有人达到,有人负伤,有人死去,但所有的人都在说明:牺牲是前提,是先决与必备条件——正如燕子所付出的巨大身体代价。
但正是在苦难与残酷中所展现的执著里,燕子体验着至深的生命狂喜。
⑥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
人类抄袭燕子的服装式样,制成名为燕尾服的西式晚礼服。
这在燕子只是件平常的生活装、工作服,而在人类那里,只是在某些正式、隆重的场合才穿,仿佛隐蔽委婉地表示着对燕子的敬意。
1.第②段中加点的词语“还会”“当然”“从来”等突出表现了什么?2.联系上下文,具体写出第④段文字在结构上的作用。
3.第⑤段中说,“其实,这中间包含着人生最严肃的内容”,这里“最严肃的内容”指的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4.联系全文回答,“燕子身上凝聚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燕子1.解析:这是一篇极富哲理的散文,作者以反思人类的贪婪为线索,抒发了对燕子的保护之情。
本题考查了重点词语的理解,可以从作者的思想感情入手。
参考答案:燕窝采集者的贪婪自私和作者对这种无情掠夺的谴责与不满。
(意思对即可。
)2.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前半句承上,后半句启下。
参考答案:承上启下(答“过渡”也对),由上文对燕子的描写转入下文对为了事业而付出巨大牺牲的科学家、艺术家等的热情赞美。
(意思对即可。
)3.解析:本题考查提取重点信息的能力,答案在原文中且就在问题后面。
参考答案:为了绝对化的理想,他们付出非凡而辛酸的努力(答“牺牲是前提,是先决与必备条件”或“生命的残酷在于,往往不能按正比把辉煌交给努力”也对)。
4.解析: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可以从文中重点段中提取归纳。
两片秋叶陈薇莉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着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
倏地,一片落叶飘进了我摊开的书页。
颜色黑黄,边儿早已碎败,身子蜷曲着,不知被什么虫子咬得满是疮洞。
我突然想到愁,不正是心上搁了个秋吗?每当第一片落叶从浓密的绿中飘飞下来,每当凉凉的秋雨无声地润湿了我的窗帘。
那种夹杂着甜味的秋就袭上来,牵出一线忧思。
唇边也会滑出一声长长的“唉”,落进心底,化作一缕莫名的悲哀。
有一阵风过,叶儿在书页上颤了颤,想要飞去,我捂住了它,想把它嵌入书中,又觉得摊开的这本书词语太热,容不得这冰冷的形体,须得另寻一本。
从枕旁的书堆上取到一封未拆的信,想是同寝室的给带回来搁在那儿的,一看那刚劲的字,立刻就像看到了那双闪亮的眼睛,一股热热的生命的力量关不住般地从那里面溢了出来。
于是,我的搁上了秋的心顿然感到一阵麻酥酥的暖意。
他是我最要好的大学同学,深深挚爱着大山——大学毕业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毅然选择了大山。
拆开封口,抽出信来,一片红红的什么被带了出来掉在地上。
定睛一看,腾地涌起一股热,热,从心窝里往外冒的热——那是一片火一般红的枫叶。
我木然地站着,下意识地将两片秋叶搁在一处。
顿时,那片枯叶在红枫的映照下愈发显露出它的可憎可怜!我迷惘起来,自己先前为何竟会产生了要将这片已枯死的冷了人心的叶儿珍藏起来的雅兴!“你爱这大山的红枫吗?”那双洋溢着炽热生命力的眼睛好像在信中盯住我说,“是的,它也坠落于肃杀的秋风之中,然而,它却是拼尽了热,将自身烧得通红,用自己最后的生命,给寒冷的世界装点上一片红于二月花的色彩……”我慢慢觉得,心上搁个秋,并不尽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