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绢野螟属3种幼虫记述(鳞翅目螟蛾科野螟亚科)

合集下载

黄杨绢野螟

黄杨绢野螟

黄杨绢野螟黄杨绢野螟Diaphaniaperspectalis(Walker),又名黄杨黑缘螟蛾,属鳞翅目螟蛾科。

【分布与危害】:分布于陕西、河北、江苏、浙江、山东、上海、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西、四川、贵州、西藏等地。

危害黄杨、雀舌黄杨、庐山黄杨、朝鲜黄杨等。

幼虫常以丝连接周围叶片作为临时性巢穴,在其中取食,发生严重时,将叶片吃光,造成整株枯死。

【形态特征】:成虫:全体被白色鳞毛,体长20~30mm,翅展40~50mm。

前胸,前翅基部、前缘、外缘及后翅外缘,腹部末端被黑褐色鳞毛,故称此虫为黑缘螟蛾。

触角丝状,褐色,有百余节,其长可达腹部末端。

翅面半透明,有紫红色闪光。

中室内有2个白点,1个细小,1个呈新月形。

雌雄虫极易区别,雌虫翅缰2枚,腹部较粗大,腹末无毛丛;雄虫翅缰1枚,腹部较瘦,腹部末端有黑色毛丛。

卵:长圆形,底面光滑,表面隆起,长1.5mm,初产时淡黄绿色,近孵化时为黑褐色。

幼虫:圆筒形,老熟时全长42mm,头部黑褐色,胸、腹部浓绿色,表面有具光泽的毛瘤及稀疏毛刺。

背线绿色,亚背线及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线淡黄绿色,基线及腹基线淡青色,背线两侧黄绿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淡青灰色。

蛹:纺锤形,长18~20mm。

初化蛹时为翠绿色,后呈淡青色至白色,翅芽及复眼黑褐色至黑色。

体末端有臀棘8枚,排成1列,先端卷曲成钩状。

茧:老熟幼虫在茧中化蛹,茧由丝缀合树叶构成,茧卵圆形,长40mm。

生活习性:江苏南通1年发生3代,幼虫在寄主两张叶片构成的巢内越冬。

越冬代幼虫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

越冬代及第1、2代蛹期分别为12~18天、6天和7~11天。

幼虫一般6龄,少数5龄,越冬代幼虫则为9~10龄。

成虫羽化后,夜间交配,次日产卵;卵多产于叶背,每雌产卵153~222粒。

幼虫孵化后经5~12小时后开始取食,一生取食80~100片叶,取食期间常用丝连接周围叶片作临时性巢穴。

越冬幼虫作巢后,即在其中蜕皮化蛹。

如何防治黄杨绢野螟 【病虫害防治】

如何防治黄杨绢野螟 【病虫害防治】

6.要注意保护好和利用好寄生性凹眼姬蜂、茧蜂、跳小蜂、 百僵菌以及寄生蝇等天敌。有条件时,可进行天敌释放 来扩大寄生天敌的种群数量,抑制害虫种群
数量的增长和控制其危害。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平时管 护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好黄杨绢野螟正常茧和被寄生茧, 并适当采取保护措施,以使得寄生蜂、寄生蝇等能
够正常羽化。(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园林管理处) 黄杨绢野螟
虫源。“ 3.可利用黄杨绢野螟结巢的习性,在第一代低 龄阶段及时对其开展摘除虫巢;在其化蛹期,及时摘除 蛹茧,二者都要集中进行销毁,以有效减轻黄
杨绢野螟当年的危害程度。“ 4.还可利用黄杨绢野螟的 成虫具有趋光性的习性,在其成虫发生期里,在黄杨科 植物较集中的区域通过设置黑光灯等诱杀。“
5.药剂防治:黄杨绢野螟是一种危害会逐渐加重的害虫, 所以要注意压低越冬代和第一代虫口基数。一般用药的 关键期是越冬幼虫的出蛰期和第1代幼虫低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101:29: 1501:2 9Dec-20 11-Dec-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1:29:1 501:29: 1501:2 9Friday , December 11,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120.12. 1101:2 9:1501: 29:15D ecembe r 11, 2020
11/2020 1:29:15 AM01:29:152020/12/11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
“ 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等黄杨科、黄杨属的灌木或小乔
木,往往容易受到黄杨绢野螟的危害,应引起高度重 视,并要积极对其进行防治。黄杨绢野螟属鳞翅

螟蛾类害虫种类及发生危害初步调查

螟蛾类害虫种类及发生危害初步调查

学号:02106064201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杨凌地区螟蛾类害虫种类及发生危害初步调查学院(系):植物保护专业年级:植保063班学生姓名:郭振营指导教师:杨兆富讲师完成日期: 2010年5月26日目录摘要Abstracts1 引言 01.1 杨凌地区概况 (1)1.2 螟蛾类昆虫研究概况及经济意义 (1)1.3 螟蛾类昆虫生物学习性 (2)2 螟蛾类害虫研究概况 (2)2.1 种类调查 (2)2.2 发生危害 (3)2.3 防治技术 (4)3 目的及意义 (6)4 试验材料及方法 (6)4.1 实验材料 (6)4.2 调查区域 (6)4.3 调查方法 (7)5 试验结果与分析 (7)5.1 亚洲玉米螟 (7)5.1.1 特征及害状特点描述 (7)5.1.2 危害严重程度及发生量 (8)5.2 豆荚野螟 (9)5.2.1 特征及害状特点描述 (10)5.2.2 危害严重程度及发生量 (10)5.3 豆啮叶野螟 (11)5.3.1 特征及害状特点描述 (11)5.3.2 危害严重程度及发生量 (11)5.4 桃蛀螟 (12)5.4.1 特征及害状特点描述 (13)5.4.2 危害严重程度及发生量 (13)5.5 甜菜白带野螟 (14)5.5.1 形态特征描述 (14)5.5.2 危害严重程度及发生量 (15)5.6 稻纵卷叶螟 (15)5.6.1 形态特征描述 (15)5.6.2 危害严重程度及发生量 (15)6 讨论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9)杨凌地区螟蛾类害虫种类及发生危害初步调查姓名:郭振营指导教师:杨兆富(讲师)摘要:本实验于2009年通过对杨凌地区的农作物、果树和蔬菜等的螟蛾类害虫的调查,采集并鉴定了6种螟蛾类害虫,隶属于螟蛾总科的六个属。

并对每一种害虫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及危害状况进行了的描述。

其中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在玉米成熟期、豆荚野螟Maruca vitrata (Geyer)对于豇豆结荚期种群数量巨大,是需要重点防治的类群。

竹绒野螟的初步研究

竹绒野螟的初步研究
的 趋 性 一 缸 清水 粪 或 一 盆 咸 菜 卤 水 能 招诱 千
“ 子 形 ” 的 虫苞 中越 冬 。 2月 底 , 3月 初 气 饺 温 回 升 ,越 冬 幼 虫 中 午 可 在 老 虫苞 中 取 食 ,一
星 期左 右 ,幼 虫爬 出老虫苞 结 3 4片竹 叶为 ~
新 虫 苞 .在 苞 内取 食 叶片 。 竹 绒野 螟 有 弃 旧 虫 苞 结 新 虫 苞 的 习性 , 换 苞 时 间 以 清 晨 或 阴天 为 多 ,幼 虫 也 常 于 清 晨 出 虫 苞 吸 取 露 水 。 4月 下
虑这 一 因子。
性 .可 在 成 虫 期 用 黑 光灯 诱 杀 。 一 盏 2 瓦 黑 光 0
灯 .一 个 夜 晚 可 诱 杀 成 虫7 0 多 头 。 00 竹 城 野 螟 成 虫需 以 花 蜜 为 2 蜜源 地 灭 虫 . 竹 绒野 螟 成 虫 羽 化 后 必 须 吸取 花 蜜来 补 充 营 养 , 因此 在 蜜 源 地 用 敌 敌 畏 烟剂 熏 杀 。效 果 很 好 。
竹 城 野 螟 形 盎 爱 幼虫 虫 营 重 1 .成虫 2 .卵 3 .妨虫 4 .蛹 6 .蠕尾 辞丑 ■棘 s.越 冬 妨 虫 虫 苞 7 太 转 虫 多 片 竹 叶 虫 苞 .
二、 生物 学特 性
生活史 竹 绒 野 螟 为 一 年 I代 , 以 3龄劫
熟幼 虫体 长2  ̄2 毫米 ,头橙 黄 色,体 淡 绿 0 8
严 重 时 竹 上 虫 苞 重 叠 、 当 年 竹 笱 或 竹 的 质 量 及
9腹 节 腹 面 各 有 黑 斑 4块 。 蛹 体长 1.~1 .毫米 ,初为金 黄色. 30 65
下 年 度 出 笥 数 明显 下 降 。 1 6 年 笔 者 初 次 在 浙 90 江 省 奉 化 县 石 门 大 队 毛 竹 丰产 林 见 到 此 虫 严 重

菜田边上的昆虫-黄杨绢野螟

菜田边上的昆虫-黄杨绢野螟
减少越冬虫源。
阻隔法
在菜田边的黄杨树上绑扎塑料 薄膜,以阻止黄杨绢野螟幼虫
在黄杨树叶片上产卵。
生物防治
要点一
天敌控制
利用寄生蜂、瓢虫等天敌来控制黄杨绢野螟的种群数量 。
要点二
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阿维菌素、Bt乳剂等来防治黄杨绢野螟 。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如氟虫腈 、甲维盐等。
栖息地
黄杨绢野螟主要栖息在菜田、草地、荒地、公园等地的黄杨植物上,以及人工栽 培的黄杨盆栽。
生活史及生命周期
生活史
黄杨绢野螟属于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 成虫四个阶段。
生命周期
黄杨绢野螟的生命周期约为2-3个月,每年繁殖2-3代。
繁殖与后代
繁殖方式
黄杨绢野螟通过雌雄交配进行 繁殖,繁殖期集中在每年的5-
菜田边上的昆虫- 黄杨绢野螟
2023-11-05
目 录
• 昆虫概述 • 黄杨绢野螟简介 • 黄杨绢野螟的危害 • 防治措施 • 研究展望
01
昆虫概述
昆虫的定义与分类
昆虫定义
昆虫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类,一般具有头、胸、腹三部分,通常有六条 腿、两对翅膀,具有保护性的外壳和一对触角。
分类体系
昆虫被分为三十多个目,如直翅目、鞘翅目、鳞翅目等,黄杨绢野螟属于鳞 翅目。
长期啃食会导致枝条逐渐枯死,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整株植物死 亡。
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价值
黄杨绢野螟的危害使黄杨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了植物的观 赏价值和生态效益。
对其他植物的危害
转株危害
黄杨绢野螟也会转株危害其他植物,如泡桐、柳树、榆树等。
传播病毒

中国斑螟亚科(拟斑螟族、隐斑螟族和斑螟亚族)分类学研究(鳞翅目:螟蛾科)

中国斑螟亚科(拟斑螟族、隐斑螟族和斑螟亚族)分类学研究(鳞翅目:螟蛾科)

中国斑螟亚科(拟斑螟族、隐斑螟族和斑螟亚族)分类学研究(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隶属于鳞翅目螟蛾总科螟蛾科,多为农业、林业及仓储害虫,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本文对我国斑螟亚科拟斑螟族、隐斑螟族和斑螟亚族的分类学进行了研究。

总论部分概述了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并对斑螟亚科的分类系统做了比较,沿用了Roesler (1973)的分类系统:详细介绍了斑螟亚科的形态学特征;初步研究了该亚科鼓膜器(主要是骨膜桥)的形态特征在分类学研究中应用。

各论部分详述了中国斑螟亚科(拟斑螟族、隐斑螟族和斑螟亚族)属、种的记述情况,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杜艳丽,2002;任应党,2006)记述我国斑螟亚科(拟斑螟族、隐斑螟族和斑螟亚族)42属84种,包括11中国新纪录属,31中国新纪录种和32新种,提出6项新组合和2个种级新异名。

11中国新纪录属:宽斑螟属Hosomeiga Sasaki,2012、三突斑螟属Maliarpha Ragonot,1888、叉拟斑螟属Neorastia Amsel,1954、类毛斑螟属Paraemmalocera Sasaki,2012、片斑螟属Toshitamia Sasaki,2012、颚斑螟属Actrix Heinrich,1956、巴斑螟属Bahiria Balinsky,1994、巨斑螟属Magiria Zeller,1867、丽斑螟属Pempeliella Caradja,1916、袋斑螟属Ptyobathra Turner,1905和囊斑螟属Thylacoptila Meyrick,1885。

31中国新纪录种:圆拟斑螟Anerastia lotella (Hubner,1813)、三突幻斑螟Arivaca kudoi Sasaki,2012.显脉毛斑螟Emmalocera venosella (Wileman,1911)、藤宽斑螟Hosomeiga fujihirai Sasaki,2012、黑斑尖腹斑螟Hypsotropha solipunctella Ragonot,1901、齿类毛斑螟Paraemmalocera gensanalis (South,1901)、长多刺斑螟Polyocha rusticana Sasaki,2012、短片斑螟Toshitamia tsushimensis Sasaki,2012、匙长颚斑螟Edulicodes guttella (Snellen,1882)、叶匙须斑螟Spatulipalpia effosella Ragonot,1893、菱颚斑螟Actrix decolorella (Yamanaka,1986)、柔巴斑螟Bahiria maytenella Yamanaka,2014、芒果点斑螟Citripestis eutraphera (Meyrick,1933)、褐栗斑螟Epicrocis metallopa (Lower,1898)、弧栗斑螟E. oegnusalis (Walker,1859)、豇豆荚斑螟Etiella grisea Hampson,1903、黄斑荚斑螟E. walsinghamella Ragonot,1888、细巢斑螟Faveria minutella (Ragonot,1885)、聚石斑螟Laodamia polygraphella de Joannis,1927、长须巨斑螟Magiria imparella Zeller,1867、双针蝶斑螟Morosaphycita bispinosa Horak,1997、艾胶云斑螟Nephopterix eugraphella Ragonot,1888、类赤褐云斑螟N. paraexotica Paek et Bae,2001、黄云翅斑螟Oncocera bitinctella (Wileman,1911)、桦树直鳞斑螟Ortholepis betulae (Goeze,1776)、靓丽斑螟Pempeliella ornatella (Denis etSchiffermuller,1775)、合背斑螟Phycita clientella (Zeller,1867)、长柄斑螟P. nagaradja Roesler et Kuppers,1979、黑缘袋斑螟Ptyobathra hypolepidota Turner,1905、赭刺斑螟Tephris ochreella Ragonot,1893、圆囊斑螟Thylacoptila paurosema Meyrick,1885。

关于绢野螟是如何防治的

关于绢野螟是如何防治的

关于绢野螟是如何防治的最近一段时间,接到很多朋友咨询,说是黄杨上有一种虫子很厉害,问怎么防治?经过实地考察,发现这种害虫正是危害极大的黄杨绢野螟。

黄杨绢野螟属于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广泛。

近几年在我市发生及危害不断加重,全国也有多地报道其暴发。

其主要危害黄杨科植物,如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小叶黄杨、朝鲜黄杨以及冬青、卫矛等植物,其中又以瓜子黄杨和雀舌黄杨受害最重。

以幼虫食害嫩芽和叶片,常吐丝缀合叶片,于其内取食,受害叶片枯焦,严重的街道被害株率50%以上,甚至可达90%,暴发时可将叶片吃光,造成黄杨成株枯死,影响市容,污染环境。

1、成虫:体长14—19mm,翅展33—45mm;头部暗褐色,头顶触角间的鳞毛白色;触角褐色;下唇须第1节白色,第2节下部白色,上部暗褐色,第3节暗褐色;胸、腹部浅褐色,胸部有棕色鳞片,腹部末端深褐色;翅白色半透明,有紫色闪光,前翅前缘褐色,中室内有两个白点,一个细小,另一个弯曲成新月形,外缘与后缘均有一褐色带,后翅外缘边缘黑色褐色。

2、卵:椭圆形,长0.8—1.2mm,初产时白色至乳白色,孵化前为淡褐色。

3、幼虫:老熟时体长42—6mm,头宽3.7—4.5mm;初孵时乳白色,化蛹前头部黑褐色,胴部黄绿色,表面有具光泽的毛瘤及稀疏毛刺,前胸背面具较大黑斑,三角形,2块;背线绿色,亚被线及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线淡黄绿色,基线及腹线淡青灰色;胸足深黄色,腹足淡黄绿色。

4、蛹:纺锤形,棕褐色,长24—26mm,宽6—8mm;腹部尾端有臀刺6枚,以丝缀叶成茧,茧长25—27mm。

发生规律:1、生活史:该虫在山东1年3代,以第3代的低龄幼虫在叶苞内做茧越冬,次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危害,然后开始化蛹、羽化,5月上旬始见成虫。

越冬代整齐,以后存在世代重叠现象,10月份以三代幼虫开始越冬。

各代(越冬代除外)各虫态平均历期:卵9天,幼虫26天,蛹8天,成虫9天;幼虫一般5—6龄,越冬代则为9—10龄。

桑绢野螟的防治

桑绢野螟的防治

桑绢野螟的防治桑绢野螟,学名Glyphotespyloalis(Walker),属属鳞翅目螟蛾科,又名桑螟、桑青虫、卷叶虫等。

主要分布于东北南部、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地,园林绿化主要危害桑树。

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一、为害特点幼虫在卷叶内取食叶片的下表皮和叶肉,残留上表皮,受害植物常常一片枯焦,形似火烧。

二、发生规律桑绢野螟因地域不同,代数不同,在华北地区一般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落叶及杂草中吐丝结茧越冬。

翌年春天3~4月,越冬幼虫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中旬成虫羽化产卵,10月下旬越冬。

成虫日伏夜出,有趋光性;卵多产于叶背的叶脉附近;幼虫多在叶背为害后形成的卷叶折褶处啃食下表皮和叶肉,残留透明斑,低龄幼虫在栖息和取食处,均吐有薄丝膜,并藏身在丝膜内,每处1~5幼虫,多的群集10余头幼虫,有转移叶片为害习性。

三、防治技术1、秋后及时清除残叶,并集中烧毁。

2、7~8月份,经常检查树干,发现有新鲜虫粪时,用铁丝挖掏蛀孔内的幼虫。

3、成虫羽化时间比较整齐,有中午从树冠下到树干群集栖息交尾的习性,可人工捕杀。

4、成虫羽化期,在枝干上喷洒莱恩坪安瑞卡倍防治成虫。

5、成虫产卵前,在主干基部涂白涂剂或石硫合剂,防止成虫产卵。

6、在成虫产卵期和卵孵化期敲击卵槽,砸死卵和初孵幼虫,或向枝干喷20%菊杀乳油2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剂3000倍液。

7、释放天敌,在天牛高龄幼虫期释放天敌花绒寄甲,每棵有虫株至少放2头花绒寄甲成虫,或在低龄幼虫期释放川硬皮肿腿蜂,按害虫与天敌1:10的比例释放。

8、幼虫危害期,可采用排粪孔注药法进行防治。

用兽用注射器向孔内注20~40倍0.3%苦参烟乳油,并用杀菌剂药泥封闭孔口。

9、树木注干,采用6%吡虫啉可溶性液剂,按树木胸径每1厘米,注射1毫升,注后用杀菌剂药泥封住注射孔。

10、保护啄木鸟等天敌。

海南岛斑野螟亚科的分类和区系研究(鳞翅目:草螟科)

海南岛斑野螟亚科的分类和区系研究(鳞翅目:草螟科)

海南岛斑野螟亚科的分类和区系研究(鳞翅目:草螟科)斑野螟亚科Spilomelinae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总科Pyraloidea 草螟科Crambidae。

不少种类是重要的农林经济害虫。

本文简要回顾了斑野螟亚科的国内外研究概况,采用传统分类的方法对海南岛斑野螟亚科进行了分类和区系研究。

所用标本主要保存在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南开大学和中山大学。

形态特征等术语使用参照李后魂等(2009)。

1.种类记述通过对标本的分类鉴定和相关文献的统计,海南岛斑野螟亚科昆虫共78属214种,包括了中国特有种6个,海南特有属1个(Chrysothyridia Munroe),海南特有种6个(丁紫扇野螟Patania clava Xu&Du,条纹卷野螟Pycnarmon virgatalis Moore,条纹紫翅野螟Rehimena striolalis Snellen),中国新记录属1个(Chrysothyridia Munroe),中国新记录种3个(Chrysothyridia invertalis(Snellen);小斑紫翅野螟Rehimena cissophora(Turner);灰黑纹野螟Tyspanodes gracilis Inoue);海南新记录属4个(Chrysothyridia Munroe,牧野螟属Nomophila Hübner,弱斑野螟属Notesia Yamanaka,Poliobotys Shaffer&Munroe),海南新记录种35个。

有观察标本的共计68属159种,对文献中描述简单、特征模糊的17种进行了补充描述,对3个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中文描述;并提供了雄性特征图22幅,雌性特征图9幅。

编制了分属检索表和分种检索表;提供了属、种的地理分布信息。

2.区系分析根据观察标本和文献,整理了海南岛斑野螟亚科昆虫的地理分布信息,提供了海南岛斑野螟亚科已知属和种在世界和中国动物地理区的分布表,分析总结了海南岛斑野螟78属214种分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和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的分布情况,并利用二元相似性系数对海南岛斑野螟亚科与台湾岛等5个地区的斑野螟亚科昆虫进行了相似性分析。

实验四杂粮水稻棉花害虫鉴定.

实验四杂粮水稻棉花害虫鉴定.

7.棉二点叶螨(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
1.为害特征
又名棉红蜘蛛,以成、 若螨均能为害,群聚叶背、 刺吸汁液,吐丝结网,被害 叶起初局部变红,逐渐扩大 成片,最终全叶干枯并脱落; 此外可分泌毒素使棉花生理 代谢紊乱,受害叶红叶干枯 如火烧,俗称“红秆溜”。
2.形态特征
体色一般深红或锈红色,亦有浓绿,褐绿、黑褐色等。虫 体两侧常出现块状、长条形的色斑。头胸部和腹部分界不明显。 ♀螨梨形,♂螨头胸部圆形,腹部末端尖细。第一对足的端部 有四叉的粘毛。
发育卵(具红眼点)
2.形态特征
白背飞虱:淡黄色或灰黄色具有褐斑;头部黄白色,头顶之两侧及后缘均隆起; 前胸背板黄白色,中央有不明显的隆起线3条,小盾片雄虫中部显著黄白色,两 侧部黑色,雌虫中部黄色,两侧有暗褐色斑纹
稻褐飞虱:褐色或灰褐色,头部暗褐色,头顶两侧平行,后缘稍带凹陷 ;前胸背 板及小盾片暗褐色,中胸背板上有灰白色隆起线三条 ;
3.稻纵卷叶螟(鳞翅目、螟蛾科)
1.危害特点
以幼虫为害,将叶片吐丝从叶片两边纵卷成圆筒形,在其内取食绿色组织,残留表 皮,形成白条斑。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远距离季节性迁飞性害虫。
2.形态特征
成虫:体灰黄色有光泽;前翅三角形,自前缘至后缘有二条灰黑色纹,中央有一条黑色 短纹;前缘和外缘有黑色带,后翅白色,外缘黑色,中部有二黑色横带。 幼虫:头及前胸背板黄褐色,胴部黄绿色;前胸背板上有2黑色螺状纹;中、后胸背面 中央有二明显黑点;腹足趾钩双序缺环式。
稻灰飞虱:淡黄色,头顶两侧缘平行,自前端向颜面有黑纹两条 ;前胸背板淡黄 色,小盾片雄虫为黑褐色,端部两侧淡黄色,雌虫大部分淡黄色两侧部有暗褐纹 两个,中央具有纵隆起线
5.黒尾叶禅(同翅目,叶蝉科)
1.为害特征

药用植物害虫茴香薄翅野螟

药用植物害虫茴香薄翅野螟

药用植物害虫茴香薄翅野螟茴香薄翅野螟EvergestisextimalisScopoli别名茴香螟、莱菔螟、油菜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可以为害茴香、甜菜、白菜、油菜、芥菜、萝卜、甘蓝、芥菜等作物,国内分布在河北、山东、江苏、陕西、四川、山西、宁夏、内蒙古、黑龙江、云南、青海、广东等省区。

为害特点幼虫吐丝卷叶,取食心叶和种芽或食害采种株种荚,受害荚上出现孔洞。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ll-13mm,翅展28mm。

体黄褐色。

头圆形黄褐色。

触角微毛状。

下唇须向前平伸,第2、3节末端具褐色鳞。

下颚须白色。

胸部、腹部背面浅黄色,下侧具白鳞。

前翅浅黄色,翅外缘具暗褐色边缘,翅后缘有宽边。

后翅浅黄褐色,边缘生褐曲线。

发生规律黑龙江密山年生2代。

以老熟幼虫在2-3cm 土层中结茧越冬。

翌年5月中旬越冬幼虫另结一土茧进入预蛹期,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

日均温18-20℃卵期5-8天。

20-22℃幼虫期14-24天。

7月中旬开始化蛹,预蛹期7-14天,蛹期15-19天,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一代成虫羽化产卵,8月二代幼虫盛发,9月上旬幼虫进入末龄,9月中下旬入土越冬。

成虫有趋光性,白天喜栖息在草丛或植株中,稍有惊扰即起飞,飞翔能力不强。

多在夜间羽化,当天即可交配产卵,产卵期5-14天,交配后3-7天进入产卵高峰期,每雌产卵20-300粒排成鱼鳞状,卵多产在十字花科幼嫩角果或果柄上,成虫寿命4-16天。

天敌有白僵菌、中华广肩步甲等。

防治方法零星发生时,可不单独采取防治措施。

数量较多时,在幼龄幼虫期喷洒常用杀虫剂。

我国学者命名的蝽科昆虫名录

我国学者命名的蝽科昆虫名录

我国学者命名的蝽科昆虫名录直翅目(Orthoptera)昆虫纲中较大的一目,包括蝗虫、蟋蟀、螽斯、蝼蛄等常见昆虫.体大型或中型,吸嚼式口器.前翅狭长且稍硬化,后翅膜质;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后足强大,适于跳跃.斑翅蝗科:东亚飞蝗、云斑车蝗;斑腿蝗科:中华稻蝗、日本黄脊蝗;蝼蛄科:单刺蝼蛄、东方蝼蛄.缨翅目(Thysanoptera)通称蓟马,身体微小.一般黄褐或黑色.眼发达.触角较长,锉吸式口器.翅膜质,翅缘具有密而长的缨状缘毛.蓟马科:稻蓟马、烟蓟马、温室蓟马;管蓟马科:稻管蓟马、麦简管蓟马.同翅目(Homoptera)蝉、叶蝉、飞虱、木虱、粉虱、蚜虫及介壳虫等均属此目.多为小型昆虫,刺吸式口器,其基部着生于头部的腹面后方,好像出自前足基节之间.具翅种类前后翅均为膜质,静止时呈屋脊状覆于体背上,很多种类的雌虫无翅,介壳虫和蚜虫中常有无翅型,叶蝉和蚜虫等还能传播植物病毒病.粉虱科:温室白粉虱;叶蝉科:黑尾叶蝉、大青叶蝉、棉叶蝉;蜡蝉科:斑衣蜡蝉飞虱科: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和甘蔗扁角飞虱;蚜科:棉蚜、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桃蚜、高粱蚜、萝卜蚜;绵蚧科:吹绵蚧;盾蚧科:桑盾蚧、矢尖盾蚧、梨圆蚧;蜡蚧科:白蜡虫、红蜡蚧、朝鲜球坚蚧;半翅目(Hemiptera)通称“蝽”或“椿象”;多数体形宽略扁平,前翅基半部革质,端半部膜质,称为半鞘翅;刺吸式口器,其若虫腹部有臭腺,故有“臭虫”、“放屁虫”之名.网蝽科:梨网蝽、香蕉网蝽;花蝽科:细角花蝽、微小花蝽;缘蝽科:针缘蝽、稻蛛缘蝽;蝽科:稻褐蝽、稻黑蝽、稻绿蝽.盲蝽科: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脉翅目(Neuroptera)常称为“蛉”;头下口式,咀嚼式口器.是捕食蚜虫、蝶蛾幼虫等肉食性益虫.草蛉科:大草蛉、丽草蛉、中华草蛉;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纲中第二大目.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成虫称蛾或蝶.虹吸式口器,形成长形而能卷起的喙;已知有十四万种左右,其中蛾类90%多,蝶类不足10%.蛾与蝶的异同蝶类触角末端膨大,而蛾类触角呈线状或羽状;蝶类休息时翅合拢立于背上,而蛾类休息时则将翅平放于身体两侧或收缩成屋脊状;蝶类大多在白天活动,而蛾类大多夜间活动,通常都具有较强的趋光性.谷蛾科:谷蛾、衣蛾;刺蛾科:黄刺蛾、褐刺蛾、扁刺蛾;麦蛾科:麦蛾、棉红铃虫、甘薯麦蛾;菜蛾科:小菜蛾;蛀果蛾科:桃蛀果蛾(桃小食心虫);卷蛾科:大豆食心虫、桃小食心虫、苹果顶梢卷叶蛾、褐带长卷叶蛾、拟小黄卷叶蛾;螟蛾科:二化螟、豆荚螟、玉米螟、三化螟、菜螟、稻纵卷叶螟、条螟、棉卷叶野螟、桃蛀螟;夜蛾科:食叶种类:黏虫、斜纹夜蛾、稻螟蛉、棉小造桥虫、甜菜夜蛾;蛀食种类:大螟、棉铃虫、鼎点金刚钻;切根种类:小地老虎、大地老虎、黄地老虎;毒蛾科:盗毒蛾、舞毒蛾;天蛾科:甘薯天蛾、豆天蛾;弄蝶科:直纹稻弄蝶、隐纹谷弄蝶;凤蝶科:柑橘凤蝶、玉带凤蝶;粉蝶科:菜粉蝶;蛱蝶科:苎麻赤蛱蝶、苎麻黄蛱蝶;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纲第一大目,有30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通称甲虫,简称“甲”.一般躯体坚硬,有光泽.头正常,也有向前延伸成喙状的(象鼻虫),末端为咀嚼式口器.前翅角质化,坚硬,称鞘翅,无明显翅脉.芫菁科:豆芫菁;步甲科:金星步甲、皱鞘步甲、麦穗步甲;叩头虫科:沟叩头虫(沟金针虫)、细胸叩头虫(细胸金针虫);皮蠹科:谷斑皮蠹、黑皮蠹;吉丁虫科:柑橘小吉丁虫、金缘吉丁虫;瓢虫科:益虫:澳洲瓢虫、龟纹瓢虫、黑襟瓢虫、七星瓢虫;害虫:马铃薯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拟步甲科:黄粉虫、黑粉虫、赤拟谷盗、杂拟谷盗;丽金龟科:铜绿异丽金龟;鳃金龟科:暗黑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天牛科:桑天牛、星天牛、橘褐天牛、桃红颈天牛;叶甲科:(又名:金花虫)大猿叶虫、小猿叶虫、黄守瓜、黄曲条跳甲;豆象科: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象甲科:玉米象、米象;膜翅目(Hymenoptera)包括各种蚁和蜂.咀嚼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叶蜂科)和细腰亚目(姬蜂科、茧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等).叶蜂科:小麦叶蜂、梨实蜂;姬蜂科:黄带姬蜂、黏虫白星姬蜂、螟蛉悬茧姬蜂、棉铃虫齿唇姬蜂、螟黑点疣姬蜂;茧蜂科:益虫:中华茧蜂、螟黑纹茧蜂、螟蛉绒茧蜂、稻纵卷叶螟绒茧蜂、印度蚜茧蜂、棉蚜茧蜂;小蜂科:益虫:广大腿小蜂;金小蜂科:黑青小蜂、蝶蛹金小蜂;赤眼蜂科:益虫:广赤眼蜂、稻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双翅目(Diptera)包括蚊、蝇、虻等.刺吸式或舐吸式口器.前翅膜质发达,后翅退化为平衡棒.瘿蚊科: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稻瘿蚊;实蝇科:柑橘大实蝇、瓜实蝇;食蚜蝇科:益虫:细腰食蚜蝇、黑带食蚜蝇;潜蝇科:麦叶灰潜蝇、美洲斑潜蝇、豆秆黑潜蝇;黄潜蝇科:麦秆蝇;花蝇科:种蝇、葱蝇、萝卜蝇;寄蝇科:伞裙追寄蝇、玉米螟厉寄蝇、黏虫缺须寄蝇;。

我国新记述的螟蛾简介(鳞翅目:螟蛾科)

我国新记述的螟蛾简介(鳞翅目:螟蛾科)

我国新记述的螟蛾简介(鳞翅目:螟蛾科)
金涛;刘小利;徐振国
【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
【年(卷),期】1998(000)004
【摘要】无
【总页数】1页(P4)
【作者】金涛;刘小利;徐振国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国绢野螟属3种幼虫记述(鳞翅目螟蛾科野螟亚科) [J], 朴美花;刘水志;李灿镛
2.中国腹刺斑螟生物学和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初步记述(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 [J], 肖云丽;方程;任应党;杨琳琳;钟玉林
3.中国螟蛾科一新纪录属及一新种记述(鳞翅目,螟蛾科,斑螟亚科) [J], 任应党;李后魂
4.中国丛螟亚科三种幼虫记述(鳞翅目:螟蛾科)(英文) [J], 朴美花;倪翠侠
5.中国斑螟亚科三种幼虫记述(鳞翅目:螟蛾科) [J], 朴美花;郑颖姹;方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螟蛾科

螟蛾科
卵鳞片状、卵状或圆柱状。
幼虫通常圆柱状,前胸气门前片有2根毛,趾钩通常双序或三序,有时单序,排列成环状、缺环或横带。有 时有丝状鳃。少数水栖幼虫趾钩为单序环式。
蛹通常光滑或具刻点,腹部无刺。
足通常细长。
生物学描述
生物学描述
幼虫主要为植食性,取食活动植物或干的植物组织,但也有取食蜂蜡和可可的。幼虫通常陆生,但也有水生 的。
黄杨绢野螟广泛分布,幼虫危害黄杨木,取食叶片。 螟蛾科(图名伪拉丁文名)(5张)
谢谢观看
基本资料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螟蛾科 所属目:鳞翅目(Lepidoptera) ID号:85BY 拉丁文名称:Pyralidae Latreille, 1809
形态描述
形态描述
螟蛾(5张)成虫小到中型。身体细长,脆弱,腹部末端尖削。有单眼,触角细长,通常绒状,偶有栉状或双 栉状。喙发达,基部被鳞。下唇须3节,前伸或上举。翅一般相当宽,有些种类则窄。前翅呈长三角形,R3与R4 常在基部共柄,偶尔合并,第l臀脉消失。后翅Sc+R1与Rs在中室外短距离愈合或极其接近,Ml与M2基部远离,各 出自中室上角和下角,这是该科的鉴别特征。腹部基部有鼓膜器。
螟蛾科害虫属于螟蛾科的害虫:竹织叶野螟、稻巢草螟、二点织螟、白斑野翅螟、稻暗水螟、黑三棱髓草螟、 褐纹水螟、二化螟、稻纵卷叶野螟、白条苞螟、二斑绢野螟、瓜绢野螟、黄杨绢野螟、桃蛀野螟、纹歧角螟、玫 歧角螟、小条纹螟、赤双纹螟、甜菜白带野螟、花生蚀叶野螟、缀叶丛螟、豆荚野螟、稻雪禾螟、茶须野螟、黑 萍水螟、点缀螟、条螟、葡萄卷叶野螟。
螟蛾科
鳞翅目下的一科
01 基本资料
03 生物学描述 05 详细介绍
目录
02 形态描述 04 分类与分布

水稻稻巢螟

水稻稻巢螟

水稻稻巢螟
学名Ancyllomiajaponicazeller属鳞翅目,螟蛾科。

别名稻巢草螟、日本稻巢螟、稻筒巢螟。

广布亚洲各稻区。

寄主水稻。

为害特点幼虫先在叶片中、上部吐丝缀连叶屑及粪粒成筒状巢,幼虫在巢内取食叶肉,受害处现枯白斑。

后携巢移至稻丛基部,咬断四周叶片或嫩茎拖入巢内,食后剩余推出巢外,致稻株出现枯黄茎叶,分蘖和抽穗明显减少。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1―14mm,翅展25―35mm,灰黄白色。

雌蛾色略浅,下唇须平伸,浅褐色,长度等于复眼直径2倍。

触角细锯齿状,褐色。

前翅灰黄褐色,外缘具银灰褐色波状横向纹,翅面具不明显的灰褐色短纵纹5―6条,纹上生有分散小黑点,沿中室下侧的1条呈浅黄色。

后翅白色至褐色。

雄蛾触角彬齿扁阔,各相片一侧生锯齿。

卵长1mm 左右,栗形,浅褐色,表面具纵隆纹。

末龄幼虫体长16―26mm,灰黄白色。

头、前胸背板黑褐色,胸、腹部背面具棕色纵线5条。

每节各生1对短刺。

蛹长12mm左右,黄褐色。

生活习性中国南方年生3代,以末龄幼虫在稻桩或杂草丛中筒巢里越冬。

翌年4月下旬一6月上中旬成虫发生,一代在6月下旬一8月上中旬,二代在8月下旬一10月中下旬发生。

成虫白天潜伏在稻丛或杂草中,夜间飞出活动,配后把卵产在稻株根际或茎叶上,数十粒聚在一起,上覆疏绒毛。

成虫产卵历期1―9天:每雌产卵100一700多粒。

防治方法防治直纹稻弄蝶时可兼治此虫。

银杏种植之绢野螟的防治

银杏种植之绢野螟的防治

银杏种植之绢野螟的防治
银杏是主要的庭园长绿观赏植物。

近年来由于引种的粗心,使银杏绢野螟从南到北为害银杏和雀舌银杏两种小叶银杏。

从幼虫取食叶肉,到吐丝结巢将叶缀合一起,严重影响银杏生长,甚至使受害的植株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成虫体白褐色,翅白色半透明,前翅前缘褐色,中室有一细白斑及弯曲的新月形白斑,后翅外缘有褐色带纹。

幼虫头黑褐色,胴部浓绿色,背线深绿色,亚背线气门上浅黑褐色,各节具有亮黑褐色瘤状突起。

一年可繁衍三代。

四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7月中下旬产生,第二代幼虫9月上中旬(西安地区)再生第三代。

防治方法:采用40.7%毒死蜱乳油1000-2000倍液,50%辛硫磷乳剂稀释1000倍、40%氧化乐果稀释1000倍、80%敌敌畏稀释2000倍喷洒,7天1次,共3次,对防治初期幼龄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以上就是银杏种植之绢野螟的防治的介绍,你了解了吗?。

水稻稻水螟

水稻稻水螟

水稻稻水螟学名Nymphulavittalis(Bremer)鳞翅目,螟蛾科。

则名稻水野螟、稻筒卷叶螟、稻筒螟。

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东起国境线,西至宁夏、甘肃折至四川、云南。

寄主水稻、看麦娘、眼子菜等。

为害特点幼虫吐丝把叶片卷曲成筒状,隐居其中漂浮在水面上为害水稻叶片。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5mm左右,翅展19mm,头部、胸部黄白色,腹部浅黄色,各腹节的末端具黑褐色鳞片。

前翅黄色并有二条与外缘平行的白色条纹,外条细,内条粗且下段弯向翅的后缘,沿中室还有1白色条纹,前缘中间生暗褐色点,中室有小黑点2个,中室以下生1斜线,所有白色条纹的边缘均为暗褐色,缘毛白色。

后翅基部的斑点暗褐色,中横线黑褐色,外横线较广,色黄,两侧褐色。

外缘线黄色,内外侧有黑线,外侧之内有黑点一列。

其前后角与外横线相连。

缘毛灰色。

两翅反面灰白色。

卵长柠檬形,一端尖嘴状,底平坦,表面有纵沟。

幼虫体长15mm,扁,浅灰色。

头浅褐色,具浓褐色斑纹,胴部第1节背面特大,浅褐色,有椭圆形环纹,胸足具长爪。

蛹长8mm,浅黄色,腹部2―4节气孔片突出,赤褐色。

生活习性年生1代,成虫于7月间发现。

幼虫能背负以稻叶做成的筒巢,匍匐在稻田水底泥土上或浮在水面,食害根茎及叶片。

有转株为害习性。

老熟后在茎基部化蛹。

宁夏7月中下旬盛发,把卵产在水面的叶片上,30-50粒一群。

防治方法(1)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加强虫情检查,发现有虫马上排水,水口处挡草篱,防止幼虫蔓延,然后喷2.5%敌百虫粉,每667m22.0kg有效。

桑树桑螟

桑树桑螟
(5)受害重的蚕区应在晚秋蚕后喷洒20%氰戊菊酯乳油或2.5%敌杀死乳油6000倍液,进行多种害虫的普治效 果明显。
谢谢观看
桑螟的为害面积逐年扩大,虫口密度逐年提高,为害程度逐年加重,已发展成为淳安县为害最严重的一种害虫, 严重影响本县秋季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
生活习性
合并图册(2张)山东年生3—4代,贵州3—5代,江苏、浙江、四川年生4—5代,广东顺德6—7代,均以老熟 幼虫在树干裂缝、蛆孔等处越冬。广东湛江年生10一11代,台湾10代,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三代区翌年 春天化蛹,各龄幼虫盛发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第3代为害重,老熟幼虫于9月下旬一10月上旬 蛰伏越冬;四代区各代幼虫发生盛期为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其中以4代为害最重。成虫有趋 光性,把卵产在梢端叶背,常2—3粒沿叶脉产在一起。卵期28天,幼虫期12—19天,蛹期5—27天。夏、秋季多 湿利于虫卵孵化,为害重。天敌有广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守子茧蜂等。
基本概况
学名 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鳞翅目,螟蛾科。别名桑绢野螟。俗名青虫、油虫、卷叶虫等。分布 江苏、浙江、四川、山东、台湾、安徽、江西、湖北、广东、贵州植桑区。
为害特点
桑树桑螟病害夏秋季幼虫吐丝缀叶成卷叶或叠叶,幼虫隐藏其中咀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上表皮,形成透明的 灰褐色薄膜,后破裂成孔,称“开天窗”。其排泄物污染叶片,影响桑叶质量。9—10月因该虫为害致桑叶枯黄, 影响秋季饲蚕或引发蚕病。形态特征成虫体长l0mm,翅展20mm,体茶褐色,被有白色鳞毛,呈绢丝闪光,头小, 两侧具白毛,复眼大,黑色,卵圆形,触角灰白色鞭状。胸背中间暗色,前后翅白色带紫色反光,前翅具浅茶褐 色横带5条,中间l条下方生1白色圆孔,孔内有1褐点。后翅沿外缘具宽阔的茶褐色带。卵长0.7mm,扁圆形,浅 绿色,表面具蜡质。末龄幼虫体长24mm,头浅超色,胸腹部浅绿色,背线深绿色,胸部各节有黑色毛片,毛片上 生刚毛l一2根。蛹长11.0mm,长纺锤形,黄褐色。胸背中央具隆01 基本概况

九里香新害虫——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九里香新害虫——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九里香新害虫——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王永明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8(35)4
【摘要】通过调查,首次发现黄杨绢野螟严重为害九里香.该虫在福建尤溪1 a发生1~4代,以第4代低龄幼虫和第1、 2、 3代休眠3龄幼虫在缀2~3片叶所结的
薄茧内越冬.第1、 2、 3、 4代幼虫孵化盛期分别为5月中旬、7月上旬、9月下旬和11月中下旬,成虫羽化盛期分别为6月下旬、9月中旬、11月上旬和翌年5
月上旬.采用吡虫啉、功夫、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校正死亡率均达91.8%以上.最佳防治时间为每年3月中旬~6月上旬.防治该虫应采用园艺防治、人工诱杀、植物检疫、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进行综合治理.
【总页数】5页(P161-164,169)
【作者】王永明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局,福建,尤溪,36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36.8;S763.3
【相关文献】
1.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J], 周玮;夏彩云;孙兴全;朱兵;刘晓平;刘志诚;王焱
2.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 [J], 张来;李照会;郑效虎;陈梅
3.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J], 牛广瀑;孔德娥;张明哲;杨家干;单伟红
4.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J], 佘德松;冯福娟
5.黄杨绢野螟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J], 汪召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螟虫

螟虫

防治措施
虫情检查
技术内容
基本防治方法
1、尽早尽快处理稻草:稻草不再利用的最好沤制,不方便的地方则尽可能将稻草撒开,切不要堆放、叠放在 田间,实在不行的只能烧毁处理。对于收割机收割的,由于收割节位高,一定要进行烧毁。若稻草需要利用的, 最好能在螟虫蛹羽化前,即下年4月10日左右,将稻草处理结束,尽量减少来年虫口基数。
螟虫(5张)甘蔗螟虫常称为甘蔗钻心虫。是为害较普遍而严重的一类害虫,以幼虫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茎为害。 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长点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长中后期入侵蔗茎,造成虫孔节,破坏蔗茎组织,使甘蔗糖 分降低,且易出现风折茎或枯梢,降低产量。苗期由蔗螟造成的枯心苗率一般在10%—15%,低者2%—5%,高者可 达20%—40%,减少甘蔗单位面积的有效茎。甘蔗拔节后,幼虫钻蛀蔗节,造成螟蛀节,一般为5%—10%,高者达 20%—30%。甘蔗伸长期受虫害造成“死尾蔗”。甘蔗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受多种螟虫为害,每0.067ha损失约 0.25—0.5t。为害甘蔗的螟虫主要有黄螟、条螟、二点螟、大螟和白螟等五种。
大螟分布于辽宁以南;台湾稻螟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褐边螟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和福建部分地区。 褐边螟在华中稻区1年4代。 台湾稻螟在广州附近1年4~5代。
生态特征
辨认显著特征:成虫2对翅,翅脉简单,身体、翅和附肢均布满鳞片。共有88科,20余万种。
螟虫为鳞翅目中的一个大科,全世界已记载约1万种,中国已知l000余种,许多种类为农业上的重要害虫。 成虫小形至中等大小,身体细长,脆弱,腹部末端尖削。有单眼,触角细长,下唇须伸出很长,如同鸟喙。足通 常细长。前翅呈长三角形,R3与R4有时还有Rs在基部共柄,第l臀脉消失。后翅Sc十Rl有一段在中室外与Rs愈合 或接近;Ml与M2基部远离,各出自中室上角和下角。幼虫体细长,前胸气门前片有2根毛,趾钩单序或三序,缺 环式,少数水栖幼虫趾钩为单序环式。重要种类如玉米螟[Ostrimiafurnacalis(Cuenee)]、稻纵卷叶螟、桃蛀 螟、豇豆野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