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色画的铺陈与革新:马列维奇、克莱因和杰讷若·艾蒂尔

合集下载

伊夫·克莱因:缔造“蓝色狂想曲”

伊夫·克莱因:缔造“蓝色狂想曲”

伊夫·克莱因:缔造“蓝色狂想曲”伊夫·克莱因是一位20世纪后期著名的艺术家,他以其“蓝色狂想曲”系列画作而闻名于世。

这种以蓝色为主色调的绘画风格独特而又让人沉浸其中,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风格之一。

在此作品中,伊夫·克莱因将色彩、形状、线条和纹理进行了全面的应用,以创造一种全新的表现方式和感官体验。

在20世纪初,欧洲艺术家们开始探索一种新的绘画风格,称为抽象艺术。

这种艺术风格没有完全放弃现实主义,但已经开始抛弃具体形象和明显的主题,注重表现的是情感、意象和思想。

伊夫·克莱因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通过色彩的使用,创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直观的感受和情感的冲击。

在他的画作中,蓝色几乎成为了主角。

这种神秘而又深邃的色彩,使人联想到天空和海洋,进而给人带来无限的想象和遐想。

伊夫·克莱因的画作中,蓝色并不是单一的颜色,而是由许多不同的色调和纹理混合而成。

这种色彩的变化和纹理的扭曲,为作品赋予了一种动态的感觉,仿佛画面中的颜色在不断地流动和变化。

这种视觉上的动态感受,透过画作向观众传达了一种精神上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这种经验不是依靠语言或符号来表达,而是通过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所带来的一种直观的感受。

伊夫·克莱因的绘画风格不仅注重色彩,还注重形状和纹理的变化。

他喜欢使用多种线条和形状,创造出一个充满着各种形态和线条的画面。

这些线条和形状并不是简单的图像,而是一种优美和几何之美的组合。

这种几何之美,形成了一种对抽象概念的演绎,它不需要任何具体的主题或表现手法,而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意象和能量的掌握以及诗意的表达。

伊夫·克莱因的艺术作品一直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和推崇。

他的色彩和绘画风格,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也改变了人们对色彩和形状所表现出来的意义的看法。

他的画作深深地揭示了蓝色和抽象艺术的深刻内涵,是现代艺术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俄国至上主义艺术家——马列维奇

俄国至上主义艺术家——马列维奇
我把至上主义理解为创作艺术中纯感情的至高无上
这让当时的评论家深表感叹: “我们失去了所钟爱的一切…… 我们面前,除了一个白底上的 黑方块以外什么都没有。”
1913年末,马列维奇开始对克服地 心引力和征服宇宙感兴趣。他曾在 《致马秋申书》中这样说,‚我的 新画作并不仅仅属于地球……确实, 在人的身上, 在人的意识中,有一 种对空间的渴望,一种脱离‘地球’ 的向往。‛ 在他画中,有关宇宙及太空飞行的 主题开始突出起来。他的许多作品, 形体尽管各富于运动感, 但却脱离 了上与下的概念,仿佛在某种无垠 的虚幻空间中自由翱翔。天空的蓝 色遮住了通往太空的视线,于是马 列维奇要把这彩色的天篷扯破。 ‚我已经打破了色彩 极限的蓝色世 界,‛
• 马列维奇于1920年对至上主义的发展作了 总结:‚按照黑色、红色和白色方块的数 量,至上主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黑色 时期、红色时期和白色时期。这三个时期 的发展过程是从1913年至1918年,它们都 是以纯粹的平面发展为基础。‛
•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 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 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人德国,对包 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
一个英国人在莫斯科
第一军人
•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 • 这不仅对马列维奇本人意义 重大,而且对整个现代艺术 史影响深远。它是非具象艺 术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此 后,马列维奇进一步发展出 至上主义绘画的一整套语言 体系。他用圆形、方形、三 角形、十字交叉这些至上主 义基本成份及简单明快的颜 色组构出许多画面,展示了 至上主义方块的多样性。 1918年,经过一个较为复杂 的时期后,他回归简化,达 到轻灵简约的巅峰。
• 这一标志着至上主义终级性的作 品,彻底抛弃了色彩的要素,白 色成为光的化身。那个白底上的 白方块,微弱到难以分辨的程度, 它仿佛弥漫开来,并在白炽光的 氛围里重新浮现。白色方块的出 现,是将艺术家内在至高无上的 情感的外在理性化的极致表现, 是对黑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进一 步深化发展。该幅作品中白色方 块以倾斜的形式融入整个白色的 背景中,整个艺术作品被一个平 面的白色方块所引导,马列维奇 巧妙地利用了白色方块达到一种 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的至上纯粹 的精神,是对至上黑色方块和至 上红色方块的一种精神升华。

名画色彩明暗赏析

名画色彩明暗赏析

名画色彩明暗赏析1.《星夜》《星夜》绘于1889年,作者是当时并不出名的画家凡高,一名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后来切断自己的左耳,用报纸包起来交给一名妓女。

据说,这幅画是梵高在法国南部的疗养院的房间里,望向窗外所看到的。

梵高这个人可能有些怪异,顽固,不过他确实对色彩很有感觉。

《星夜》中大胆、冷静的色调占据帆布画布的大部分面积,同时这些色彩又粗糙地和热情温暖的星光色彩融合一体。

2.《蒙娜丽莎》“层次渲染”和“明暗对比”:两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达芬奇这幅《蒙娜丽莎》有意思的风格。

层次渲染是一种混合色彩而形成的一种微妙的颜色风格,所以这幅画看上去有种微醺的感觉。

明暗对比让这幅画在某些特定部位,比如眼睛和手部有种很深邃的感觉。

色调是黑色和成熟、复杂的色彩。

3.《呐喊》《呐喊》这幅画是表现主义派爱德华蒙克在1893年到1910年创作的。

这幅画的历史一直让人着迷,而且它也总是成为盗贼们的目标,它在1994年和2004年被偷了两次,后又被收回。

这幅画很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用了友好而平滑的色彩表现了一种紧张和不安的形象。

可能灵感就是来自最不可能的地方吧!4.《最后的晚餐》你可能会说:“这不是《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是从16世纪后期才开始流行的,而这是威尼斯画家丁托列托的作品。

丁托列托使用强烈的色彩,有趣的视角和疯狂的照明效果来描绘场景,这是绝美的。

5.《周日下午在拉·格兰德·加特岛》要真正欣赏这幅画,你得近距离看。

乔治·修拉于1884年用现在所谓的点画法创作了这幅作品,近距离看时,你能看见无数纯色的小点聚在一起,形成从远距离观看的凝聚效果,想想这是多么费工夫的工程啊!显然,修拉也是一位色彩大师。

6.《验光师》诺曼·洛克威尔也许是有史以来美国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从20世纪初期到中期,他所描绘的美国人日常生活的作品一直俘获千百万人的心(他制作了4000幅作品!)。

伊夫·克莱因:缔造“蓝色狂想曲”

伊夫·克莱因:缔造“蓝色狂想曲”

伊夫·克莱因:缔造“蓝色狂想曲”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是20世纪法国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蓝色系列作品而闻名于世。

他被誉为后印象派和前未来主义的艺术家,在他短暂的职业生涯中对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伊夫·克莱因的艺术生涯和他创造的标志性作品——“蓝色狂想曲”。

伊夫·克莱因于1928年4月28日出生在尼斯市。

他来自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一位有名的音乐家,母亲则是一位爱好艺术的画家。

这样的背景影响了伊夫·克莱因从小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在年轻的时候,克莱因学习了不少东方武术和哲学,并致力于发掘心灵的真实本质。

这种精神的追求引领他选择了艺术这个发现内在真相的媒介。

由于对清新和纯粹感的渴求,克莱因将自己的作品限定在单色。

1955年,他悄然进入艺术舞台,以他的“蓝色狂想曲”系列征服了整个艺术界。

在“蓝色狂想曲”系列中,克莱因创造了一个新的蓝色,并将之称为“国际克莱因蓝”。

这种蓝色非常鲜明而饱满,能够将人们完全吸引进他的画作中。

他将蓝色视为无限的空间和感性的一种表现力,能够直接触动观众的心灵。

克莱因将蓝色上色剂与画布结合,运用了独特的技术,创造出了一种富有质感和光泽的蓝色画面。

与传统的绘画方式不同,克莱因将自己的肉体融入到创作过程中。

他以一种仪式性的方式在画布上留下自己的印记,留下了他的身体的痕迹。

克莱因认为画布是真实世界与他的作品之间的一个媒介,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身体与作品建立一种纯粹的联系。

除了绘画,克莱因也在雕塑领域做出了一些富有创意的尝试。

他创造了一个叫做“Anthropometry”的系列作品,这一系列作品是通过演员在画布上躺着时,克莱因将蓝色上色剂倒在他们的身上,然后利用他们的身体在画布上创造出艺术形象。

这种方法打破了画家与画作之间的距离,使二者融为一体。

除了艺术创作,克莱因还积极参与行为艺术和表演艺术。

他的行为艺术作品《Le Saut dans le vide》(跳入空虚)成为了他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20世纪行为艺术的开创之作。

20世纪美术_模板

20世纪美术_模板

20世纪美术_模板毕加索《亚威农少女》公元1907年244*234cm这是第一幅可以称做立体主义的绘画作品毕加索——一位西班牙的多才多艺的画家他的绘画向人们的一般造型观念发出了挑战康定斯基《即兴之31》公元1913年140*120cm一幅可以称做热抽象绘画作品蒙克《桥上四女孩》公元1900年136*126cm与疾病、疯狂、死亡纠缠一生的艺术家席勒《裸体自画像》公元1910年110*35.5cm一种被禁锢的感觉马蒂斯《抬起双臂的土耳其宫女》公元1923年65*50cm色彩大师,现代艺术的领袖人物安迪·沃霍尔《玛丽莲双连画》公元1962年205*145cm工业化制造出来的美丽与垃圾莱因哈特《抽象绘画第五号》公元1962年152*152cm极少主义绘画二十世纪的欧洲美术蒙德里安《红、篮、黄构图》公元1930年一幅可以称做冷抽象绘画作品古斯塔夫·克里木特《吻》公元1907年180*180cm具有装饰性的绘画作品克利《死与火》公元1907年46*44cm不需要美丽、漂亮,需要的是表达情感和信仰夏加尔《小提琴手》公元1912年188*158cm一种怪诞,不媚俗,不羁的作风莫迪里阿尼《查依姆·苏汀》公元1917年91*60cm不对称的眼睛和拉长的形体波洛克《第1号,1950》公元1950年221*300cm混乱的颜色,飞溅的线条,迷狂的状态斯蒂尔《1953》公元1953年236*174cm拒绝把色彩与现实事物联系的纯抽象绘画二十世纪的艺术流派真是太多了。

艺术的涓涓细流已经汇成沧海。

没有主流,只感觉到令人眼花缭乱和不断地变化。

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着我们的艺术观念。

二十世纪离我们太近了,我们还不能看清它。

这里只能就印象主义之后出现的最重要的流派略为介绍。

达利《永恒的记忆》公元1931年24*33cm非常令人厌恶,但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贾科梅蒂《让·日奈》公元1931年24*33cm画家表现了一位由小偷变成作家的法国人勃纳尔《信》公元1906年55*48cm印象主义的最后一抹光辉莫兰迪《静物》公元1946年37.5*46cm几种最简单的静物,上演着无尽正负形变化卡特林《花》公元1931年24*33cm具有某种东方情调的风格浅谈高中美术如何走出教学误区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078-01高中美术课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世界著名油画作品欣赏

世界著名油画作品欣赏

世界着名油画作品欣赏1、无名女郎1883年I.N.克拉姆斯柯依俄国75.5cm×99cm 布油彩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

画中的无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着俄国上流社会豪华的服饰,坐在华贵的敞蓬马车上,背景是圣彼得堡着名的亚历山大剧院。

究竟“无名女郎”是谁,至今仍是个谜。

画家在肖像画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风格,即用主题性的情节来描绘肖像,展示出一个刚毅、果断、满怀思绪、散发着青春活力的俄国知识女性形象。

2、入睡的维纳斯约1510-1511年乔尔乔内意大利108.5cm×175cm 布油彩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藏这是乔尔乔内最成功的油画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

作品中的维纳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没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风景前入睡的维纳斯,躯体优美而温柔,形体匀称地舒展,起伏有致,与大自然互为呼应。

这种艺术处理不是为了给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为了表现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体和纯洁心灵之间的美的统一。

这种充满人文精神的美的创造,是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3、1503年-1506年莱奥娜多.达.芬奇意大利77cm×53cm 板油彩巴黎卢浮宫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妇女形象。

据记载,蒙娜丽莎原是佛罗伦萨一位皮货商的妻子,当时年仅24岁。

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呈现着微妙的笑容,眉宇间透出内心的欢愉。

画家以高超的绘画技巧,表现了这位女性脸上掠过的微笑,特别是微翘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丽莎的笑容平静安祥而又意味深长。

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产阶级有教养的妇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现,不少美术史家称它为"神秘的微笑"。

4、女占卜师卡拉瓦乔油画1590年99×131厘米藏巴黎卢浮宫5、宫娥委拉士贵支1656年318×276厘米藏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宫6、海伦娜.弗尔曼肖像鲁本斯1620-1625年79×54厘米现存伦敦国立美术馆7、珍珠女郎柯罗1868-1870年70×55厘米巴黎卢浮宫藏8、吹笛少年马奈油画1866年160×98厘米9、向日葵1888年文森特.凡.高荷兰91×72厘米布油彩《向日葵》是凡.高在法国南方时画的。

从马列维奇作品看极少主义艺术

从马列维奇作品看极少主义艺术

蒙德里安 弈 了藿幻的三维,恢复了平面;为 r 追求 “ 普遍”而非 “ 个
别除 .H 剩 下表 述 纯 粹 形武 的 基 奉 要 豢 从 2 1纪 年 住这样的前提下试嘲重新描绘宇宙的 别 的 “ 8 9 黄”.所有使人联想到情感和A然的元素都被厕家 敉 与真理 馕德 安从少年叶代超就倾心于当时在荷兰
平面的真实。当蒙德里安将其与立体主义的联系改造 为更加 艺术止 l : 的诸多变蜓都往绘画巾得到 r最直接的反映。 占典绘画对真实的追求通过埠量还以墉貌地描述视觉得 实 者。然而 - 历电变迁i l囊虫之内涵的瓣移使真实的定义发 _ l
生 默 化 浊 同现 代 派 寺人 尔 皮埃 尔 波 德 莱 尔 (8 I 1 2
并使一切都臣服于自己 ¨ J 对他而言,组 成事物的结构不 几何抽象绘画形式
毫 主义。莉家摈除长期以来统翱
是物体本身,而是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进位画家眼中 ,垂直 艺术的宗教和政冶意念.企图恢复绘画原有的本真形式 ,以 线 与水平线组成的几, 可形状足以表现世间一切结构 ;反过来 获得其 自身权利。I 1 年展出的马列维奇的作 《 9 5 白上加 说 ,即抽象的结构仍出白客现对象.但对象置干作品时已高 黑*.表达丁作者将艺术从客观世界的压力下解放 来的理
l● 一 . 一

利 F 质鲢;其中没有了迷惑和欺骗 ,只有纯粹 和完整的体 怍理念 :抵达极少 : 义艺术最完美的路径. 就是 简约性。 2 验。在当时 ,画l的茫限和纯粹以瞳极端形式甚至让同样前 当现代艺术追求艺术的纯粹时.吗州维 奇认识到: 幅I 研 酊 j

认 为 马 列 维 奇 的 作
弹, “ 样宣布拯救世界 J
;但 马利维奇并非认为这是创

抽象先锋:大师马列维奇

抽象先锋:大师马列维奇

抽象先锋:大师马列维奇作者:钱源源来源:《艺术与设计》2016年第04期贝加莫现当代艺术馆(Galleria d’Arte Moderna e Contemporanea ,GAMeC)为庆祝至上主义百年诞辰,特邀贾琴托·迪·皮耶特拉托尼奥(Giacinto Di Pietrantonio)和艾珍妮娅·派特洛瓦(Eugenia Petrova)策划了一场盛大的马列维奇回顾展。

贝加莫现当代艺术馆近期对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simier Severinovich Malevich)的创新之路进行了回顾。

从创作之初到斯大林大清洗,直至最后他隐约显现出的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作品。

上世纪20年代,俄国境内动荡不安,十月革命的爆发,加上人民对于推翻传统旧制度的急迫心理,推动了俄国前卫艺术的孵出。

俄国的先锋艺术家们积极否定传统艺术,强调精神世界及内心的真实体验,恰好符合当时反传统的政治革命精神。

列宁死后,苏维埃政府掌权,现实主义社会党人指责形式主义,并积极支持这一艺术流派的发展,而马列维奇作为当时活跃的艺术家也因此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俄国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

2015年6月24日,在伦敦苏富比“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拍卖中,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第18号构造》以2142.9万英镑(约2.09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位列第二。

此前在2008年的纽约拍卖会上,《至上主义构图》拍出了6000万美金的价格。

此次展出的七十幅作品重现了这位传奇艺术家的整个艺术生涯。

在现代绘画史上,马列维奇是第一位创作纯粹几何图形的抽象画家。

这位先锋人物在二十世纪初就在俄国艺术圈被称为大师。

他的追随者无处不在,他们甚至在袖子上画着最著名的马列维奇同名画作——一个黑色的小方块,他们会为之感到骄傲。

马列维奇被称作至上主义奠基人,二十世纪抽象艺术的开拓者。

这在当时意味着具象绘画的终结,并在同一时间开启了全新的绘画概念。

自由创作美术代表人物及作品

自由创作美术代表人物及作品

自由创作美术代表人物及作品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年—1973年)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雷东(Odilon Redon 1840--1916)法国19世纪末象征主义画派画家。

蒙克(Edvard Munch 1863-1944)挪威伟大的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罗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

卢梭(Henri Julien Félix Rousseau 1844-1910)法国卓有成就的伟大画家也是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

波纳尔(Pierre Bonnard 1867—1947 )纳比派代表画家。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色彩画家之一。

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 1867—1945)德国版画家、雕塑家。

马蒂斯(Henri Matisse 1869—1954)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善于运用色彩的画家,野兽派的代表人物。

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 1872— 1944)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克利(Klee Paul 1879~1940)二十世纪变化最多、最难以理解和才华横溢的杰出艺术家之一,德裔瑞士画家。

费钦(Nicolai Fechin 1881—1955)俄裔美籍画家。

贝克曼(Max Beckmann1884—1950)出生于德国的莱比锡,逝于纽约。

德国表现主义大师。

夏加尔(Marc Chagall 1887 —1985)白俄罗斯裔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

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奥地利画家,是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画家。

斯宾塞(Stanley Spencer,1891-1959)英国著名画家。

米罗(J·Miro 1893-1983)二十世纪绘画大师,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伟大天才之一。

马列维奇名画赏析感悟

马列维奇名画赏析感悟

马列维奇名画赏析感悟马列维奇(Marc Chagall)是20世纪著名的俄罗斯画家,他的作品以色彩鲜艳、情感丰富而著称。

他的画作常常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深受观众的喜爱。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宗教、家庭、爱情等主题的表现,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

其中,他的《巴黎歌剧院》是一幅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这幅画作以浓烈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展现了巴黎歌剧院的场景,画中的人物和建筑都充满了生动的情感和活力。

观众可以感受到画家对巴黎这座城市的热爱和对音乐、戏剧的热情。

画中的色彩和线条都展现了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给人一种愉悦和轻松的感觉。

而在《蓝色的房间》中,马列维奇则展现了对家庭和爱情的思考。

画中的人物都被描绘成了蓝色的形象,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表现画家的个人风格,更是为了表现画中人物内心的孤独和对爱情的渴望。

画中的人物虽然都是蓝色的,但他们的眼神却充满了温柔和柔情,这种对比让观众感受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家庭的向往。

画家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对家庭和爱情的珍视,让观众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思考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

马列维奇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性的思考。

在《牧羊女》中,画家用温暖的色彩和柔和的线条展现了对宁静和和谐的向往。

画中的牧羊女身着白色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束鲜花,脸上洋溢着微笑,整个画面都充满了宁静和和谐的氛围。

观众在欣赏这幅作品时不禁会感受到内心的平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画家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让观众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也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马列维奇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

通过欣赏他的作品,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画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更可以在思考中感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马列维奇的作品让人们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思考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这正是他作为一名艺术家所追求的。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

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俄国先锋艺术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是20世纪初期俄国艺术界的两个重要运动。

俄国先锋艺术是一种反对传统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的运动,试图推动艺术从现代性的角度重新审视现实和创造的方式。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则是一种将艺术与政治相结合的理论,主张艺术家以创作为手段,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改变社会制度。

俄国先锋艺术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俄国社会政治环境。

当时,俄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的时期,艺术家们开始质疑传统的美学观念和艺术形式,试图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憧憬。

著名的俄国先锋艺术家如马列维奇、梵高等成为了这一运动的代表。

俄国先锋艺术运动包括了多种不同的流派和风格,如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

这些艺术家们试图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艺术形式,强调个人的情感和表达以及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他们尝试使用新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媒介,如立体主义、抽象艺术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这种艺术追求的是对真实和创新的追求,试图颠覆传统的审美观念和观念。

马列维奇认为艺术应该具有政治意义,并主张艺术家应该放弃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的事业。

他提出了“艺术家工人”的概念,认为艺术家应该像工人一样为社会辛勤劳动,创作出能够激励革命精神和号召人民团结奋斗的作品。

他的理论对俄国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导了一代艺术家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使艺术与革命结合。

虽然俄国先锋艺术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运动都试图通过创新的艺术形式和理论来改变现实,但两者在目的和追求上存在一些不同。

俄国先锋艺术更注重于艺术本身的创新和表达,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具多样性和个体性。

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则更强调艺术的社会和政治意义,追求用艺术改变社会制度和创造文化革命。

虽然俄国先锋艺术和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运动在20世纪初期取得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斯大林时期的到来,俄国艺术界受到了政治压力和审查的限制,这些艺术运动逐渐被打压和限制。

英国艺术家苏菲·安德森SophieAnderson油画作品欣赏

英国艺术家苏菲·安德森SophieAnderson油画作品欣赏

英国艺术家苏菲·安德森SophieAnderson油画作品欣赏苏菲·冈恩布里·安德森(Sophie Gengembre Anderson,1823~1903.03.10)是一名生于法国的英国女性画家,擅长画描绘儿童和妇女的风俗画,主要创作于农村地区。

苏菲起初是一名石版印刷师和肖像画家,还与沃尔特·安德森(Walter Anderson)合作了美国圣公会主教的画像。

苏菲的油画作品《伊莱恩(Elaine)》是第一个被公开售卖的女性画家的油画作品。

苏菲出生在巴黎,父亲是法国建筑师兼艺术家的查尔斯·安东尼·科伦坡·冈恩布里(Charles Antoine Colomb Gengembre)。

在苏菲小时候,他们住在巴黎,她的父亲在那里结识了一些画家、知识分子和演员,比如弗朗索瓦·约瑟夫·塔尔马(Francois Joseph T alma)。

苏菲在十七岁时,当一位旅行中的肖像画家参观她所在的城镇时,她对艺术产生了兴趣。

苏菲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学成才,仅仅在1843年左右与查尔斯·德·斯托本(Charles de Steuben)短暂学习了肖像画。

为了逃避1848年的法国革命,苏菲一家离开法国前往美国。

苏菲一家最初定居在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

苏菲的哥哥亨利(1825年出生),也是一位画家,19世纪50年代早期活跃在辛辛那提。

苏菲的肖像画、人像画和布列塔尼风景画于1849年10月在西方艺术联盟画廊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一组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风景画《爱的阶梯》(The Ladder of Love),画中描绘了一位女士,于绚丽的五月中,在她父亲的花园里等待着与她的情人悄悄会面的场景;在第二幅画中,在他还没有离开他爬上花园墙头的梯子之前,她就被他急切地的搂住了;在第三幅画中,她独自行走在夏日月光下,她是如此美丽,她感到幸福,因为她确信自己的爱会得到回报。

马列维奇简介

马列维奇简介

马列维奇简介个人简介:俄国画家卡西米尔·塞文洛维奇·马列维奇(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1935),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

1878年2月11日生于波兰基辅的一个贫困家庭,具有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特色。

曾参与起草俄国未来主义艺术家宣言。

1935 年5月15日卒于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

他从接受严谨的西方艺术美学的教育开始,后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成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最终以朴实而抽象的几何形体,以及晚期的黑白或亮丽色彩的具体几何形体,创立这个几乎只有他一个人独舞的至上主义艺术舞台。

“模仿性的艺术必须被摧毁,就如同消灭帝国主义军队一样。

”这就是他铿锵有力的表白。

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思想影响了塔特林的结构主义和罗德琴柯的非客观主义,并通过李西茨基传人德国,对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产生影响。

20年代初,苏联文艺界对非写实艺术不再包容和接受,马列维奇只得终止其对抽象艺术的探求,而以教学谋生。

1927年,他唯一的一本理论著作《非客观的世界》在德国出版。

1935年,他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离开人世。

生平简介:1913年,马列维奇的立体主义突然转向一种图表式形象拼凑,构成半画谜,半招贴画式的性质。

这一幅《一个英国人在莫斯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幅画上,具体的形象以反逻辑方式并列,是一种前达达派的构想。

画上有俄罗斯教堂、马刀、蜡烛、剪刀、文字、锯子、鱼和梯子等等,这些在生活逻辑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完全按画家的自由意志杂乱地并存在画面上。

它们大小不均,事物间也毫无可供联想的因素。

十月革命后,马列维奇和另一位俄国画家--抽象主义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同在苏联的“И30”工作。

他们作画,搞雕塑,还搞设计与舞台美术。

在工作中,他们联系现代的机械文明,开始探索自己将要发动的大规模造型活动,这就是“构成主义”新观念的起端。

十月革命前,俄国的美术界受到西方现代派运动的启迪,在艺术探索上表现得非常活跃。

文艺复兴四大经典绘画风格与技法

文艺复兴四大经典绘画风格与技法

文艺复兴四大经典绘画风格与技法文艺复兴四大经典画法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西方文化里耳熟能详。

然而由于中国对西洋艺术的了解起步较晚,这一部分内容在当今中国艺术界并没有多少人能全面了解,传到中国的一些零星的知识也残缺不全,有的甚至还是空白。

供艺术爱好者及专业人士参考。

文艺复兴绘画中出现的换色法(Cangiante)、明暗对照法(Chiaroscuro)、晕涂法(Sfumato)和统合法(Unione)这四种风格迥异的绘画技法被后世广为流传,许多艺术巨匠都曾经出神入化地运用它们创造出辉煌而美丽的艺术珍品。

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三杰在世时,米开朗基罗的绘画作品中常常采用Cangiante;达芬奇喜欢使用Sfumato;而拉斐尔则能完美地运用Unione。

Cangiante:换色法米开朗基罗《先知丹尼尔》(Prophet Daniel),注意先知袍子在膝盖上的黄色和旁边的绿色。

文艺复兴前期意大利绘画虽然也有胶绘(Détrempe)、蜡彩(Encaustique)等诸多画种类别,但还是以湿壁画(Fresque)和坦培拉(Tempéra)为主。

当时受到技术及材料的时代局限,色料种类很少,艺术家们只能用很有限的少数几种颜色作画。

尤其是在湿壁画的绘制中,由于石灰上不能使用对碱性物质敏感以致产生不良化学反应的颜料,所能使用的颜色就更少。

因此当时的画家采取了相对简单的办法来表达色彩和明暗,比如简单地在物像固有色中调入黑色来表示暗部等方式,以用颜料画素描的办法来表达彩色的物件,而对色彩变化却无法深入表现。

这时Cangiante——换色法就应运而生了。

这种方法旨在使用近似的颜色代替简单加白的亮部或简单加黑的暗部,只要这两种颜色的明度和色相差异不太大就可以。

早在乔托(Giotto)的作品中,就能看到他偶尔用到这种方式,而安吉利科(Fra Angelico)则开始较多地运用这种以近似色代替的办法了。

其实这种方法虽然被称为是一种技法,但还是源于色料种类不健全时代的权宜之计。

伊夫·克莱因:缔造“蓝色狂想曲”

伊夫·克莱因:缔造“蓝色狂想曲”

伊夫·克莱因:缔造“蓝色狂想曲”
伊夫·克莱因(Ev Klein),是一位法国画家和雕塑家,他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和追求色彩“纯粹性”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美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而他最为著名的作品则是“蓝色狂想曲”(Blue Period)。

“蓝色狂想曲”是伊夫·克莱因于1957年至1961年期间创作的一系列作品,以单一的、深沉的蓝色为主调,极富表现力。

在“蓝色狂想曲”中,克莱因试图表达他内心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状态,同时探索色彩和形式间的关系。

克莱因的“蓝色狂想曲”系列作品和他的艺术风格一样,充满了神秘和哲学的意味,鼓励艺术爱好者去探究颜色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蓝色是表达最深层情感和无限空间的颜色,因此他在作品中大量运用蓝色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在克莱因的创作中,繁复的笔触和深沉的色彩是最基本的元素,他敏锐地捕捉到了光线和色彩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

他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理性的元素,有时候让人感到冷静和孤寂,有时候又让人沉醉在色彩的乐曲中。

伊夫·克莱因的创作对20世纪艺术的影响很大,他的“蓝色狂想曲”系列作品更是令人无法忘怀。

此外,克莱因本人也在他的短暂的艺术生涯中留下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后世的艺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列维奇简介及作品

马列维奇简介及作品
马列维奇
俄国 马列维奇 (1878-1935年)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出生于俄国的克伊夫城,后到乌克兰的基辅学 习,逝于彼得堡。是俄国几何抽象画家,至上主义派的创始人。 马列维奇相继受到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的影响,尤其倾向 立体主义,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创立了至上主义。 所谓至上主义是指他1913年从立体主义走向几何抽象时所用的名 词。它的表现手法最简单、最新颖:即白底上的黑方块,一切以 几何形为基础,而毫不寻求表现对象的绘画。它的成分是长方形、 圆形、三角形和十字交叉。马列维奇称至上主义是有创造性的艺 术,是感觉至上。他说:“对于至上主义而言,客观世界的视觉 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东西是感觉,因而是与环境完全 隔绝的,要使之唤起感觉。”
精选可编辑ppt
4
精选可编辑ppt
《 绝 对 主 义 的 创 作 》
5
精选可编辑ppt
6
精选可编辑ppt
7
精选可编辑ppt
8
精选可编辑ppt
9
精选pt
11
精选可编辑ppt
12
精选可编辑ppt
13
精选可编辑ppt
14
精选可编辑ppt
15
精选可编辑ppt
3
1918年,马列维奇最著名的《白色 的白色》问世。这一标志着至上主义 终级性的作品,彻底抛弃了色彩的要 素,白色成为光的化身。那个白底上 的白方块,微弱到难以分辨的程度, 它仿佛弥漫开来,并在白炽光的氛围 里重新浮现。在这里,马列维奇似将 进入一种难以用肉眼看见,难以用心 灵体察,难以用感觉品味的境地,所 有关于空间、物体、宇宙规律的当代 观念,在这里都变得毫无意义。画家 所要表现的,是某种最终解放之类的 状态,即某种近似涅磐的状态,而那 细小的,难以看清的边缘,就是涅磐 留下的唯一具象痕迹。这是至上主义 精神的最高表达。“方形(人的意志, 或许人)脱去它的物质性而融汇于无 限之中。留下来的一切就是它的外表 (或他的外表)的朦胧痕迹。”

黑方块与隐去的面容:马列维奇几何抽象绘画创作的形而上学维度

黑方块与隐去的面容:马列维奇几何抽象绘画创作的形而上学维度

黑方块与隐去的面容:马列维奇几何抽象绘画创作的形而上学
维度
艾欣
【期刊名称】《艺术探索》
【年(卷),期】2023(37)1
【摘要】20世纪初的欧洲先锋派对原创性的自我宣称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视觉传统的反叛与颠覆上,而肖像画作为西方绘画的经典体裁和具象艺术的顽固载体,自然受到先锋派激进思想的强烈冲击。

卡济米尔·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将先锋派的抽象探索推向了极致与纯粹,传统肖像画对人物面容的刻画功能在此完全失效,转而指向对神秘、超越、通达的形而上学思想的表现,由此终结了绘画艺术模仿现实世界的可能性。

从《马秋申肖像》到《自画像:二维色块》,对肖像面容的抹除在至上主义理论与黑方块程式的成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与其同时期其他至上主义画作形成形式和观念上的互文与对话。

马列维奇“以黑方块替代肖像面容”的演进背后有着哲学、宗教学与科学的综合动因,受到20世纪初先锋派中流行的“第四维”及神智论理念的影响与启迪。

因此,马列维奇的抽象创作及其对原创性的自我宣称并不是完全反发展、反历史的,而是当时西方知识界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

【总页数】8页(P40-47)
【作者】艾欣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
【相关文献】
1.抽象艺术何为的美学维度再探索r——以抽象绘画为例
2.世界的澄明与真实的显现——论马列维奇、蒙德里安的抽象绘画及其在当代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3.马列维奇的至上几何
4.抽象绘画的诗意体验——创作所感
5.约瑟夫·祖布科维奇绘画风格与创作方法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战前后的西方艺术作品Q

二战前后的西方艺术作品Q
谦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寻找零散、剩余的粮食。然而,这幅内容朴实的画作却给观众带来一种不同寻常的 庄严感。米勒一般采用横的构图,让纪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现在前景的原野上。三个主体人物分别戴着红、蓝、 黄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为主色调,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她们的动作富于连贯性,沉着有序,布置在画面
左侧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们显得愈发结实而有忍耐力。或许长时间的弯腰劳作已经使她们感到很累了,
艺术家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l912--1956)是最重 要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以 巨幅的"滴色"画(如《第一 号》,1948)而获殊荣。他 把自己的作品题材解释为绘 画自身的行动。他的创作并 没有开始的草图,而只是由 一系列即兴的行动完成作品。
作品
杰克逊·波洛克出生于美国的怀俄明州科迪,逝于纽约州的 斯普林斯。他是纽约动作画派的领导人和抽象派的代表画 家。 早年在纽约市艺术学生联合学院时受业于本顿。30年代参 与联邦政府艺术规划工作,二次大战后他已成为新美国绘 画的象征。 1947年后,波洛克进行大幅滴洒绘画的实验,他的滴洒是 一种不受控制的直觉行动,富有形体、轮廓线的压力和韵 律变化。画布的每一部分都承受同等的份量,他创造了一 个均匀的,没有高潮的表面,迫使眼睛在他缠结的网和团 状颜料迷宫似的小径中,不断地寻觅扫视和不断地往返不 息。他这种独特的风格具有自由的、忽视客观的、空间划 界的特点。

播放结束

谢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圣维克多山
艺术家
卡济米尔·谢韦里诺维奇·马列维奇 (K.C.Malevich,1878~1935), 俄国构成主义倡导者,也是几何 抽象派画家。 代表作《飞机起飞》(1915,纽 约现代美术馆)、《青色三角形 与黑色长方形》(1915)。

伊夫·克莱因:缔造“蓝色狂想曲”

伊夫·克莱因:缔造“蓝色狂想曲”

伊夫·克莱因:缔造“蓝色狂想曲”伊夫·克莱因是20世纪70年代最著名的瑞士画家之一,他以其独特而富有表现力的抽象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以鲜明的蓝色调为特征,充满了杂乱和混沌的元素,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

伊夫·克莱因的作品以其对人类存在、无限性和宇宙的沉思而闻名,被誉为“蓝色狂想曲”的创作者。

伊夫·克莱因于1928年出生在瑞士伯尔尼,在年轻的时候就展现出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天赋。

他在洛桑的艺术学院学习期间,受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影响,特别是蓝色色调和抽象表达的先锋画家约翰内斯·伊廷格和保罗·克利的影响。

在1955年之后的几十年里,伊夫·克莱因创作了大量的抽象画作,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他的“蓝色狂想曲”系列。

这些作品以深蓝色为主色调,充满了无序的刷痕和形状,给人以无边无际、无法抵达的感觉。

这些画作象征着克莱因对冥想、无限性和宇宙意义的探索,被称为“蓝色狂想曲”的创造者。

在伊夫·克莱因的“蓝色狂想曲”系列中,他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传达到观众面前。

他通过使用蓝色色调和混乱的笔触,表达了他对世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他认为蓝色代表着宁静、平和和寂静,它是一种引导人们冥想和思考的颜色。

同时,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灵性和感性,凸显了他对无限性和宇宙的思考。

伊夫·克莱因的“蓝色狂想曲”系列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和赞誉。

这些作品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经典之一,展示了克莱因对抽象表达和灵性诗意的独特理解。

他推动了抽象艺术的发展,并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伊夫·克莱因是一位独具匠心的画家,他通过他的“蓝色狂想曲”系列作品,展示了他对人类存在、无限性和宇宙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现代艺术的杰作,对后代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伊夫·克莱因用他的独特艺术语言,给人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内心世界和宇宙奥秘的“蓝色狂想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 生 了 深 远 的 影 响 。 同 时 , 也 是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单 色 画 的 创 始 人 , 里 “ 正 意 义 上 的 单 色 他 这 真
画 ” 不 仅 仅 指 单 色 画本 身 , 必 须 带 有 克 莱 因所 谓 的 “纯 8 情 感 ”。 作 者 进 而 探 讨 了克 莱 并 而 4
19I 7
全国中文核 心期刊 艺术 百家 2 1 00年 第 5期 总第 16期 1
HUNDRED CH00LS I ARTS S N

文 章 编 号 :0 3— 14(0 0 0 10 9 0 2 1 )5—07 19—1 1
单色 画的铺陈 与革新 : 马列维奇 、 克 莱 因和 杰 讷 若 ・ 蒂 尔 艾
粹 的 空 间和 光 线 。
关键 词 : 色画 ; 术创作 ; 8情 感 ; 莱因 ; 道 ; ; 收性 ; 场性 单 艺 纯4 克 柔 禅 吸 剧
中 图 艺 术 正 极 其 所 能 地 与 纯 粹 、 立 之 抽 独 典 范 相 抵 牾 。 意 识 地 修 正 传 统 是 抽 象 派 艺 A 获 得 有 t 持 久 生 命 力 的 源 泉 , 时 也 是 它 最 显 著 的 特 征 。评 论 同
作者简介 : 加] [ 马克 ・ 奇塔姆( r .C eta ( 94一 ) 男, MakA hehm) 15 , 多伦 多大学哲学硕 士, 伦敦大学艺术史学博士 , 多伦 多大学艺术史 系教 授, 多伦多大学加拿大研究项 目负责人。有 多部著述 面世 , 曾获约翰 ・ 西蒙 ・古根 海姆(o nSm nG gehi 纪念馆研究基金一项 , Jh i o ugn e m) 斯特林和 弗 朗辛 ・克 拉克 艺术 学 院 奖 学 金 一项 , 获 多伦 多 大 学人 文 学科 科 纳 特 和 杰 克 曼 校 长 研 究 员 基 金 各 一 项 , 拿 大 国 家 研 究 委 员会 社 会 科 学 和 人 分 加 文学科外部研究资助六项 , 加拿大理事会策展研究补助金 两项 , 西安大略大学“ 爱德华 ・ 普利瓦卓越教 学奖”, 多伦 多大学“ 诺斯洛普 ・ 弗莱教学 奖”, 策划与评论文写作奖, 安大略 艺术画廊协会“ 罗伯特 ・霍尔变革抽 象” 奖。本文《 单色 画的铺 陈与革 新: 马列维奇 , 克莱 因和杰讷若 ・艾蒂 尔》 Ma i h Mooho e Maeih Ken adN w) ( tn e ncrm : lv , li, n o 作于2 0 t gt e 0 5年 , 翌年 即获美国艺术院校协会“ 艺术期刊奖” 。研究方向: 艺术理论, 当代 艺 现
家 现 已 认 识 到 “ 纯 粹 性 (mp ry) 不 i u t ”一 开 始 便 被 引 i 入 抽 象 艺 术 的 拓 荒 性 实 践 中 。 布 雷 奥 尼 ・菲 尔 ( r Bi — o yF r 曾 披 露 , 特 ・蒙 德 里 安 ( itMo d in) n e) 皮 Pe n ra 的 画作 中有 着 其 自身 无 法 避 免 的 瑕 疵 。 所 谓 英 雄 所 见 略 同 , 伦 ・卡 普 洛 ( l n K po 也 于 2 世 纪 6 艾 A l a rw) a 0 0
因对 于 柔 道 及 其 演 练 过 程 中 的 禅 意之 深 刻 领 悟 , 将 之 升 华 为 单 色 画创 新 的 过 程 。 这 种 对 及 东方 精 神 的领 悟 不但 成 为 他 超 越 和 革 新 抽 象 派 艺 术 的 重 要 契 机 , 使 他 成 为 反 对 纯 粹 艺 术 也 典 范 的 杰 出代 表 。 作 者 将 克 莱 因 的 艺 术 接 受 理 论 与 迈 克 尔 ・弗 里 德 的 “ 收 性 ” 论 进 行 吸 理
了 比较 , 用 两 个 艺 术 案 例 为 读 者 展 现 了抽 象 艺 术 之 不 纯 粹 性 的 最 新 发 展 趋 势 : 一 则 是 克 并 其 莱 因蓝 对 杰 讷 若 ・艾 蒂 尔 艺术 创 作 的 影 响 , 二 则 是 克 莱 因 的 单 色 艺 术 从 着 重 色调 转 向 纯 其
[ 加拿大 ] 马克 ・ 奇塔姆
( 多伦 多大 学 艺术史 系 , 伦多 安大 略 M S3 7 多 5 H )
摘 要 : 者 通 过 对 伊 夫 ・克 菜 因 的 创 作 动 机 、 景 和 作 品 的 深 入 分 析 , 察 并 阐述 了 作 背 考
2 0世 纪 中叶 抽 象主 义 对 于 纯 粹 、 立 典 范 的挑 战 。 作 者 充 分 肯 定 了克 菜 因在 艺 术 史 上 的 地 独 位 ,L为他 的 创 作 预 示 并 启 迪 了二 战 后 的 抽 象 主 义 运 动 , 对 动 态 艺 术 、 为 艺术 、 念 艺 术 i . 并 行 观
术 , 拿大艺术。 加
译者简介 : 帅慧芳(9 3一 ) 女 , , 18 , 汉 江西余干人,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文学( 艺术学) 士, 艺术百家》 硕 《 杂志社编辑。研 究方 向: 艺术学。
年代 写有 这样一 段 话 :纯 粹绘 画 的不 纯粹 性—— 譬 “ 如 蒙 德 里 安 的作 品 — — 并 不 是 指 潜 在 的构 图 缺 陷 , 而 是 在 纯 粹 概 念 表 述 中 必 然 存 在 的 不 纯 粹 的 心 理 定
位 。 本 文 中 , 将 从 伊 夫 ・克 莱 因 ( e li )以 ” 我 Yv sK en 单 色 画 为 介 质 挑 衅 传 统 一 事 说 起 — — 如 果 说 抽 象 主 义 是 现 代 主 义 的 精 神 内 核 , 么 单 色 画 这 一 简 省 但 并 那 不 太 晦 涩 的 艺 术 形 式 便 是 俄 罗 斯 抽 象 画 国 度 的 宠 儿 — — 考 察 并 阐述 2 世 纪 中 叶 抽 象 主 义 对 于 纯 粹 、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