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曼青:中国医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鄭曼青先生主講太極拳哲理
各位同道,先生及各位同學:今天本人承蒙韓理事長之邀,到這裡來講“太極拳
之哲理”并能于久別後在這裡與各位見面,本人感到非常高興與榮幸,兄弟離開台
灣六年多來在美國向僑胞及美國人士講授太極拳,主要是宣揚我們中國的固有文化。

今天我們在台灣來講太極拳比在美國人士面前講太極拳較有意義,也較容易,因為在美國講太極拳最大的困難就是翻譯;我們講太極拳最重要的是講“氣”,但西方人
士對于“氣”字則非常之隔閡,所以一個“氣”字在美國始終沒有翻譯好。

太極拳
是宋朝末年張三丰先生所發明的,其原理則是根据老子的理論,老子這部書是在五經之後,四書之前所著成的,至于孔子則沒有著書,他是“述而不作”的,所以老
子這部書在中國哲理上來說,是很早的一部書,但其原則為何?就是“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所謂“氣”即是專心致志于丹田,然後返老還童之謂,亦即是我們太極拳最重
要的原則。

老子從前說過,“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這是極有道理的,
我們知道風與水是最柔的東西,它是慢慢的積起來的,積到很多的時侯就沒有東西可以抵御了。

所以我們擴大而言之,天地也不過是積氣而已。

因此我們在空氣中練太極拳,亦正如在水中游泳一樣,而對于空氣就像對水一般,有一種阻力的感覺,從而慢慢的練,要練到最柔的境地。

講到氣,丹田就是氣海,海的容量是其大無比的,我們要以心運氣,氣沉丹田,然後知道氣之所至,氣之所行,氣之所積。

丹田之氣滿了以後到尾閭,再上行走到脊骨,然後走到泥丸,也就是氣通三關(指尾閭、夾脊、玉枕到泥丸),以後,就往
下行走,到五腑六臟,而使全身得到了無窮的補養,所以氣在我們身體中是這樣周而復始的運行。

我們人體裡有三層的膜,肌肉的外面一層,筋的外面一層,骨的外面一層,此膜正如車胎裡的內胎一樣的,我們練太極拳的人,如功夫練得好,體內的膜就會增強,所以就不怕打,又我們要以心運氣,使氣走三關,我們早晚行、處、坐、臥,都是注意丹田,要以意行氣,孟子說:“志,氣之帥也,”志是氣的元帥,
元帥到那裡兵也到那裡。

又,氣是和電一樣的,一熱則鋼鐵木頭也能傳透過去,所以我們天天練太極拳氣就能壯,體內的膜就會增厚。

氣能通三關,則一切病都沒有了。

有人問到太極拳有沒有用?我對太極拳不過學到了一點點,但據我的經驗來說,太極拳是有用的,我從小體弱多病,四十年前就應該死去的,但後來練習太極拳,身體就好轉了,到現在行年七十歲了,我的眼睛,牙齒都還和年青人一樣,這就是練太極拳的好處。

關于練太極拳的體用問題,我也順便在此來談一談,太極拳的體用,是應該注意的,體為本,用為末,沒有體就沒有用,換句話說,就是有體才有用,體最主要的是要血脈流通,周身血脈流通以後,人還會有什麼病呢?現在癌症那麼多,但我教
拳數十年,我的學生沒有一個生癌的,生癌的人主要的是郁悶滯所致,但是太極拳使人周身百脈流暢,氣血調和,所以是可以防止癌症發生的。

談到我們人生,有兩點要注意:一是病從口入,一是禍從口出。

人們是生病十之八、九,是由于吃東西不慎而發生的,所以我們要注意飲食。

再談到人體內的腎與胃,人的先天是腎,練氣就是練腎,練丹田。

人的後天是胃,惟胃強才能吸取充分的營養,但很多人則在摧殘胃,人們以為身體虛弱了,就一定要進補,于是不斷的補充營養,但毛病就出在這裡,過度的營養是最害人的東西,大病往往從此而起,因為吃得太多了,消化不了,胃就悶脹起來,周身的氣血也就不流暢了,在這种情形之下,那有不生病之理?因此我們如要防止生病,則首先要使氣血通暢,要氣血通暢,則練太極拳是最佳的途徑。

也許有人要問為什麼要練太極拳呢?練少林拳不好嗎?但我覺得練少林拳對身體雖然也有好處,但是和太極拳不同,因為少林拳的運氣是偏于剛的,是往任脈走的,反之太極拳運氣是致于柔的,是往督脈走的,由督脈氣行骨中,即道家所謂通三關。

同時少林拳是力由骨發,太極拳是勁由筋發。

太極拳所謂體,所講的就是“氣”與“血”的連貫流通,蓋人身體內最主要的
是氣與血而已,血本身不能走,要靠氣率血而行,故一個人氣旺則血旺。

現在常有人對太極拳提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練太極拳全身不用力,動作那麼慢,能用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太極拳也不是很難學的,我常常這樣講,一講就幾個鐘頭,人家還是不信,甚至于練了几幾年太極拳的人也不信,他們以為我練拳一定有秘訣的,我到美國教拳,有一個學生叫路易義的,還有一個學生叫史密斯的,也都說我練拳一定有秘訣,不然何以只有一個鄭曼青呢?現在讓我把秘訣兩個字打開來;我跟澄甫老
師練拳,楊老師身材很高,體重有三百多磅,他年青的時侯,祖父父親都是無敵于天下的,他自己有一次到山東一個道台家裡教拳,他吃得好,玩得好,他是楊家最有為最年青力壯的人。

但後來回到北京後有人造了一個謠言,說澄甫先生在八大胡同當了保鏢,他的父親听了很生氣,于是把他叫回到家裡來,關在後院一個小房裡,裡面只有一張床,一根杆子,在這种情形之下,澄甫先生因沒有其他事情可做,只得天天練太極拳了,如是苦練了四年。

諸位想想澄甫先生當時身體和功夫既是相當了得,還要苦練四年,太極拳有什麼秘訣嗎?假如太極拳有什麼秘訣,或吃幾顆丸藥可以馬上使功夫臻于上乘,那麼我就必定先把丸藥給我兒女吃了,那樣就會有功夫了,何必再去苦練呢?我著了一本“鄭子太極拳十三篇”,這是根據澄甫老師口述要
點以及我數十年的經驗與心得而寫的,但斷斷續續的寫;就寫了二十年,在台灣才印出來。

後來一般反映,十三篇的文字與理論過于深奧,同時又為便于外籍人士研習與譯成外文起見,就另以淺顯的文字寫了六篇翻譯成英文,這一工作用了九年時間方行完成,所以歸根究底一句話,練太極拳并沒有什麼秘訣的要是有秘訣的話,其秘訣就在太極拳論裡面,因為其中沒有一句話是假的,決沒有一句話是騙人的,只要大家照拳論裡面所說的原理去下功夫,是絕對可以學得好的,我是懶人,功夫也不好,各位條件都比我好,我想大家應該是能夠練好的。

練習太極拳最重要的一點是要鬆,但很多人就鬆不下,一接手不知不覺之間就
不曉得鬆,這樣,一扭,一頂就完了,也就把門關閉了,不能進步了,須知練習太
極拳是要學吃虧的,不要學占便宜,你要是想占一分便宜,大吃虧就在後頭,這是
我學太極拳几十年的經驗,其實不光是學太極拳如此,為人處世亦莫不如此,所以
如能學到太極理,則在社會上處世并不難。

老子曾說過:善者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大凡肯吃虧的人,最後總是不會吃虧的。

有一件事情順便在此談談,三十二年在重慶有一次和友人鄧君同應英國駐我國
大使館之邀請表演太極拳,正巧英軍訪華團人員亦在座,表演完畢後,鄧君見英軍
都是身強力壯的少壯軍人,就說各位愿不愿意和鄭先生試試,他們都要試,結果都
敗了。

後來又有美國駐渝陸軍,因為听到這件事,也邀請去表演,并且在百餘人中
挑選了十五個拳擊好手,和我比試,結果連敗了六個人,其餘的人都不敢再比了。

由此可見,他們的拳雖然很猛,速度也很快,但跌出去也很重,所以一言以蔽之,
太極拳雖不是主張打人的,但是,無疑問的是一種最好的自衛技術。

今天因為時間很短無從詳談,只是一點點小意思貢獻給諸位參考,但都是由衷
之言,還請指教,完了。

练拳要诀--郑曼青口述(转自:湖南杨式太极拳辅导总站)
从来武术家,得有妙法。

多秘不眎人。

所谓传子不传女也。

然子未必皆肖而贤。

以致屡屡失其真传。

倘或有得意弟子乃传其法者,亦必留一手。

以备不测。

诚如是,欲求吾国武术之发扬,岂易得哉。

今曼青之受澄师者,未敢说尽其传。

倘也留一手,或秘而不宣,则怀宝迷邦矣。

十余年来,每欲笔诸於书,以广流传。

此心萌动,而复搁置者,屡矣。

亦恐传非其人耳。

既而思之,善与人同,固吾所愿。

乃谨录要诀十二则如次。

此皆澄师所不轻易传人者。

每一语出,辄叮咛曰:余如不言,汝虽学三世,不易得也。

此言何止重提数千遍。

蒙澄师之过爱若此,而不能达其厚望,惭愧无已。

尚希世之贤哲英豪。

有以参证而广大之。

使人皆能袪病延年。

则民族幸甚。

一、曰松。

澄师每日,必重言十余次。

要松,要松,要松净。

要全身松开。

反此则曰不松。

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

按松字之一字,最为难能。

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而。

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大意附於下。

使学者易於领悟。

松,要全身筋络松开。

不可有丝毫紧张。

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

若无骨,只有筋耳。

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

二、曰沉。

如能松透,即是沉。

筋络全开,则躯干所系。

皆得从下沉也。

按沉与松原是一回事。

沉即不浮。

浮是病。

体能沉已善矣。

尤其加以气沉。

气沉,则神凝。

其用大矣。

三、曰分虚实,拳论所谓。

处处总此一虚实。

以右手与左脚相贯一线之劲。

右脚与左手亦然。

如右手左脚实则右脚左手虚。

反是,则亦然。

是为分清。

总之全身负担。

只许放在一只脚上。

如两脚分担。

便是双重。

其转变时,要注意尾闾与夹脊得中。

方为不失中定。

至要至要。

按转变一语,即是变换虚实之枢机。

不经道破,真永不知有下手处也。

右手实劲交与左手,其枢机在夹脊。

左脚实劲交与右脚,其枢机在尾闾。

但要在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方为不失中定。

此语非潜心领悟,不易得也。

四、曰虚灵顶劲。

即是顶劲。

即是顶劲虚灵耳。

亦即所谓顶头悬之意也。

按顶头悬者,譬如有辫子时,将其辫子系於梁上,体亦悬空离地。

此时使之全身旋转则可。

若单使头部俯仰,及左右摆动,则不可得也。

虚灵顶劲及顶头悬之意。

亦若此而已。

须於练功架时,将玉枕骨竖起。

而神与气,不期然而相遇於顶焉。

五、曰磨转心不转。

磨转者,即喻腰转。

心不转者,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

按磨转心不转者,此家传口诀也。

比诸拳论所谓“腰如车轴”“腰为纛”二语,尤为显赫。

余得此意後,自觉功夫日见进境。

六、曰似拉锯式之榄雀尾。

棚捋挤按之推手也,往复相推。

喻之以拉锯者,彼此用力均匀,则往复可以畅通无阻。

如一面稍欲变化,则锯齿随处可以扎住。

如彼使之扎住,则我虽欲用力不得拉回时,只可用推力送之,便可复得相推如初。

此理在太极拳之推手上有二意。

一曰舍己从人,顺其势。

可以得化劲与走劲之妙用。

二日彼微动,己先动。

此即彼欲用推力送来时,则我亦先之以拉力拉回。

彼如以拉力拉去时,则我亦先之以推力送之去。

按拉锯之喻,其理可谓透彻之至。

此真家传妙诀。

余於此恍然大悟。

於彼微动己先动之著手功夫,苟能於此娴熟,则操纵在我不在彼。

其余又何论矣。

七、曰我不是肉架子。

汝为什么挂在我身上。

按太极拳,专尚松灵。

最忌板滞。

若如肉架子上挂肉,便是死肉。

又何有灵气之可言。

故痛恶而决绝之。

乃有我不是肉架子之詈骂。

此亦家传口诀,用意深刻。

幸细翫之。

八、曰拨不倒。

不倒翁。

周身轻灵。

其根在脚。

非具有松沉两种功夫,不易办到。

按不倒翁之重心,在乎下部一点。

拳论所谓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如两脚同时用力,一拨便倒无疑。

周身稍有板滞,一拨便倒无疑。

要之全身之劲,
百分之百沉於一只足心,其余全身皆松净,得能轻於鸿毛,便拨不倒矣。

九、曰能发劲。

劲与力不同。

劲由於筋。

力由於骨。

故柔的活的有弹性的是劲。

刚的死的无弹性便是力。

何谓发劲。

放箭似的。

按放箭。

是靠弓弦上弹力。

弓与弦之力量,即是柔的活的有弹性的。

劲力不同。

能发不能发,可以见矣。

此犹不过论发劲之性质耳。

於作用上犹未能详尽。

余又将澄师平日,时时讲解发劲要法。

兹附录之曰:要得机得势。

曰要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

谓健侯老先生,喜诵此二语。

然得机得势,最难领略。

余以拉锯式之作用中,确是有机有势存乎其间。

因彼之欲进欲退,我先知之,是为得机。

彼既进既退,受制於我,是为得势。

举此一端,可以知之。

脚腿腰能完整一气。

一则是力聚,可以致远;一则是身不散乱,方可命中。

发劲之妙用,尽於此矣。

学者勉之。

十、曰搬架子。

要平正均匀。

按平正均匀四字,最为平淡,却极难能。

平正方能安舒,可以支撑八面。

均匀方能贯串,而无断续处也。

此即拳论所谓立如平准及运劲如抽丝等语。

非从此四字下手不为功。

十一、曰须认真。

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

若不认真,便都成了假的。

吾今举以告汝。

掤若掤到人家身上去;捋若捋到自己身上来。

都是错认。

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捋不要捋到自己身上来。

此是真的。

按与挤皆要蓄其劲,不可失却中定。

此是真的。

按须认真三字。

从来读破太极拳论,未得悟澈。

一经澄师道破,始知有尺寸,有法度,非经口授指点,不易了解者,皆此类也。

此真家传秘诀。

学者其由此体验之,便可得其尺寸,则不复失中定矣。

至要至要。

十二、曰四两拨千斤。

四两何能拨千斤。

人皆未之信。

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者。

只要用四两劲牵动千斤。

而後拨之。

此牵与拨是两事,非真以四两拨千斤也。

按此节牵拨二字,分开解释,便能见其妙用。

牵之之法,譬如牛重干斤,穿鼻之绳,不过四两。

以四两之绳,牵千斤之牛,左右如意,其欲奔驰不可得也。

盖牵者,牵其鼻准。

若牵其角其腿,不行也。

是牵以其道,以其处也。

然则牛可以四两之绳牵之。

如千斤之石马,亦能以四两之朽索牵之乎。

不能也。

此活与死作用不同。

人有灵性,其欲以千斤之力攻入时,其来有方向。

臂如对直而来,则我以四两之劲,牵其手之末。

顺其势而抖出之。

此之谓牵。

因牵动之後,彼之力已落空。

则此时以劲拨之,未有不掷出寻丈之外者。

然牵之之劲,柢要四两足矣。

拨之之劲,酌用在我耳。

然牵之之劲,不可过重。

重则彼知之,可以变化脱逃也。

或则藉牵动之劲,换其所向,得以袭击之也。

否则彼知我牵之,便畜其力而不前。

畜其力,其势已退挫。

可即因其退挫,便舍牵之之劲,而反为发放,则彼未有不应手而倒。

此反拨也。

以上种种,皆澄师口授指点之传于曼青者,不敢自秘,愿广其流传。

幸世之同仁共勉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