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大唐大将李绩灭薛延陀之战发生在哪个时期?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唐朝时期战争年表

中国历史-唐朝时期战争年表

中国历史:唐朝时期战争年表唐武德元年(618年)五月至七年(624年)三月唐统一的战争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李渊太原起兵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李渊之女李氏等起兵隋义宁元年(617年)六月西河之战隋义宁元年(617年)六月张纶攻离石等郡之战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战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至九月河东之战隋义宁元年(617年)九月刘文静击降屈突通之战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渊攻取长安之战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至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李世民击灭薛举父子之战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薛仁杲击唐弼之战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李世民击薛仁杲扶风之战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姜謩、窦轨与薛举长道之战隋义宁元年(617年)十二月薛举击刘世让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王师仁击稽胡富平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窦轨击稽胡宜君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唐击薛举浅水原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李轨击灭突厥阙可汗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薛仁杲攻唐宁州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八月至十一月浅水原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刘感与薛仁杲泾州、细川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常达击薛仁杲宜禄川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二月马元规攻取安陆、荆州、襄州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四月李建成、李世民进逼东都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唐击朱粲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蔺兴粲击梁师都灵州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九月唐攻尧君素河东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罗艺击窦建德幽州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庞玉击旁企地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王世充围谷州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盛彦师伏歼李密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高开道击李景北平之战唐武德元年(618年)末宇文化及攻魏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正月李神通击宇文化及魏县、聊城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窦建德击宇文化及聊城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张孝珉袭汜水城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至三月王世充攻谷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窦建德攻邢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李厚德兄弟击王世充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杨则击梁师都灵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邓暠击高开道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至五月王世充攻义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三月至次年四月唐灭刘武周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四月刘武周攻并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六月刘武周攻介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六月雀鼠谷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九月刘武周攻取并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九至十月宋金刚攻取晋州、葜? 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裴寂击吕崇茂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夏县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美良川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十二月安邑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二月潞州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三月李仲文击张万岁浩州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三月张纶击刘武周浩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四月王世充攻伊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唐灭李轨凉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五月刘季真攻唐石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六月至九月窦建德攻沧、沼等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七月任瑰击郭士衡谷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七月种如愿袭河阳城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八月秦武通击葛彦璋洛阳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九月段德操击梁师都延州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九月许绍击萧铣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九月李子通击陈棱江都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罗艺击窦建德衡水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庞玉平集州僚人叛乱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窦建德攻黎阳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十月罗士信袭洛阳外城、攻青城堡之战唐武德二年(619年)十一月李世勣攻获嘉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正月秦武通击王行本蒲反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正月李文相袭曹旦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三月李靖击冉肇则羹州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三月李孝恭击萧闍提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四月罗士信攻慈涧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四月黄君汉击王玄应西济州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四月史万宝击王玄应九曲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五月李艺击高士兴笼火城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次年五月洛阳、虎牢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袭誉击突厥使者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唐攻慈涧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段德操击梁师都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八月张夜叉攻回洛城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八月刘德威袭怀州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王君廓攻轘辕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至显庆二年(657年)唐与突厥战争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突厥攻唐凉州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九月魏宣武帝陵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十月罗士信攻硖石堡、千金堡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十月管城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十月(一说九月)窦建德攻幽州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一月樊城镇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一月至次年二月窦建德击孟海公周桥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李艺击窦建德军笼火城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许绍攻取荆门镇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张绣攻董景珍长沙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王干平贺拔行威瓜州叛乱唐武德三年(620年)李子通击沈法兴?亭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杜伏威击李子通溧水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十二月李子通击沈法兴吴郡之战唐武德三年(620年)冯盎击高法澄、沈宝彻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正月梁县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正月李世民率玄甲队击王世充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李君羡截击王玄应运粮队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谷水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王君廓击单雄信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至三月唐攻王世充洛阳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二月王君廓夜袭虎牢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三月唐击突厥石州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李元吉击王世充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唐击突厥雁门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四月杨公卿、单雄信击李元吉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三月至五月虎牢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二至三月李建成击刘(人山)成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李大恩击苑君璋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唐李叔良击突厥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六月周法明攻安州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六月石世则叛乱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至八月刘黑闼起兵反唐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七月郭行方攻都州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八月徐圆朗起兵反唐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八月至九月突厥攻唐代州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九月刘黑闼击李神通、李艺饶阳、藁城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九月唐杨师道击突厥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十月唐平萧铣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十月至十二月刘黑闼攻唐河北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王雄诞击李子通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王雄诞击灭汪华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刘旻击刘合成之战唐武德四年(621年)十一月高开道起兵反唐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至三月洺水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二月唐攻徐圆朗杞州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二月段德操击梁师都石堡城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三月高开道攻易州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三月突厥与高开道、苑君璋合兵攻打雁门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四月至六年唐灭徐圆朗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四月突厥攻唐新城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五月唐击突厥忻州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六月至十月下博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六月至贞观九年(635年)五月唐与吐谷浑的战争唐武德五年(622年)六月唐李长卿击吐谷浑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七月邓士政叛乱武德五年(622年)八月吐谷浑攻唐岷州之战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16年)唐与吐蕃战争唐武德六年(623年)六月岷州之战唐武德七年(624年)六至七月唐蒋善合击吐谷浑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八月至九月唐击突厥汾州、三观山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十月唐灭林士弘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十一月至次年正月唐灭刘黑闼之战唐武德五年(622年)灵州之战唐武德六年(623年)正月王摩沙叛乱唐武德六年(623年)三月至七年二月唐平高开道之战唐武德六年(623年)三月唐平张善安之战唐武德六年(623年)四月段德操击梁师都夏州之战唐武德六年(623年)四月庞孝恭等叛乱唐武德六年(623年)五月苑君璋攻代州之战唐武德六年(623年)六月至十月苑君璋攻高满政马邑之战唐武德六年(623年)六月突厥攻扰唐边之战唐武德六年(623年)六月沙州叛乱唐武德六年(623年)七月唐平冯士翽叛乱唐武德六年(623年)八月至次年三月唐灭辅公祏之战唐武德六年(623年)十月唐平张大智叛乱唐武德七年(624年)二月至五月唐平蜀中僚人叛乱唐武德七年(624年)六月唐平泷、扶二州僚人叛乱唐武德七年(624年)七月唐平杨文干叛乱唐武德七年(624年)七月苑君璋攻朔州之战唐武德七年(624年)八月五陇坂之战唐武德七年(624年)九月唐平姜子路叛乱唐武德八年(625年)四月唐击睦伽陀所引突厥军凉州之战唐武德八年(625年)六月唐反击突厥的作战唐武德八年(625年)七月唐击睦伽陀且渠川之战唐武德九年(626年)三月唐平眉州山僚叛乱唐武德九年(626年)三月唐击突厥凉州之战唐武德九年(626年)四月唐与突厥硖石之战唐武德九年(626年)五月唐平成郎叛乱唐武德九年(626年)五月卢南叛乱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玄武门事变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王君廓平庐江王李瑗叛乱唐武德九年(626年)七月唐柴绍击突厥秦州之战唐武德九年(626年)八月泾阳之战唐贞观元年(627年)正月唐平李艺叛乱唐贞观元年(627年)回纥击突厥马鬣山之战唐贞观二年(628年)正月唐退吐谷浑岷州之战唐贞观二年(628年)四月唐灭梁师都之战唐贞观二年(628年)西突厥内乱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唐击突厥河西之战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唐灭东突厥之战唐贞观五年(631年)四月唐平斛薛部叛乱唐贞观五年(631年)冯盎平僚人叛乱唐贞观六年(632年)正月唐平静州僚人叛乱唐贞观六年(632年)三月吐谷浑攻兰州之战唐贞观六年(632年)高昌攻焉誊之战唐贞观六年(632年)西突厥攻薛延陀之战唐贞观七年(633年)牛进达平僚人叛乱唐贞观七年(633年)至八年张士贵平僚人叛乱唐贞观八年(634年)六月唐段志玄击吐谷浑之战唐贞观九年(635年)唐击党项羌之战唐贞观九年(635年)闰四月唐击吐谷浑之战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齐善行平僚人叛乱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八月霸州山僚叛乱唐贞观十二年(638年)八至九月松州之战唐贞观十二年(638年)西突厥乙吡咄陆可汗击蛭利失可汗之战唐贞观十五年(641年)西突厥咄陆可汗击叶护可汗之战唐贞观十六年(642年)西突厥射匮可汗击咄陆可汗之战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唐击西突厥伊州之战唐永微二年(651年)七月至三年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反唐之战唐显庆元年(656年)八月唐程知节击西突厥之战唐显庆元年(656年)十二月吐蕃平白兰之乱唐显庆二年(657年)闰正月唐灭西突厥之战唐显庆四年(659年)乌海东岱之战唐龙朔三年(663年)五月至十一月吐蕃攻吐谷浑之战唐总章三年(咸亨元年,670年)四月至八月大非川之战唐上元三年至仪凤二年(676年—677年)吐蕃攻扰鄙、廓、河、芳、叠等州唐仪凤三年(678年)正月至九月青海之战唐调露二年(永隆元年,680年)唐击吐蕃河源之战唐永隆二年(开耀元年,681年)五月唐击吐善良非川之战唐水淳元年(682年)唐娄师德击吐蕃河源之战唐永昌元年(689年)七月唐与吐蕃寅识迦河之战唐长寿元年(692年)十月安西之战唐延载元年(694年)二月唐击吐蕃冷泉之战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素罗汗山之战唐圣历元年(698年)吐蕃内乱唐久视元年(700年)闰七月唐破吐蕃凉州之战唐长安二年(702年)十月吐蕃攻茂州之战唐开元二年(714年)八月至十月武街之战唐开元四年(716年)二月唐破吐蕃松州之战唐开元十年(722年)九月唐援小勃律击吐蕃之战唐开元十五年(727年)正月青海之战唐开元十五年(727年)九月吐蕃攻唐瓜州、长乐之战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十月瓜州之战唐开元十六年(728年)七月唐破吐蕃渴波谷之战唐开元十六年(728年)八月唐破吐蕃祁连城之战唐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唐袭吐蕃大同军之战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灭高昌之战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二月唐击薛延陀之战唐贞观十八年(644年)九月唐击焉耆之战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至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与高丽战争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攻高丽之战唐贞观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唐灭薛延陀之战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唐攻龟兹之战唐显庆五年(660年)唐灭百济之战唐显庆五年(660年)至光启年间(885—887年)唐与契丹、奚等之战唐龙朔元年(661年)至二年平壤之战唐龙朔二年(662年)三月天山之战唐乾封元年(666年)至总章元年(668年)唐灭高丽之战唐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破西突厥之战唐调露元年(679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朔州、黑山之战唐永隆二年(681年)裴行俭攻伏念之战唐永淳元年(682年)云州之战唐永淳元年(682年)至永昌元年(689年)骨笃禄攻唐之战唐则天后光宅元年(684年)十月至十一月武则天平李敬业之战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九月两井之战唐则天后垂拱四年(688年)八月唐诸王反武后之战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至七月黄麞谷之战唐武后神功元年(697年)三月东硖石谷之战唐景云三年(712年)冷陉之战唐开元二年(714年)七月滦水谷之战唐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石堡城之战唐开元十八年(730年)六月至二十年三月唐攻契丹之战唐天宝六载(747年)七月积石军之战唐天宝六载(747年)七月唐击小勃律之战唐天宝七载(748年)十二月青海之战唐天宝八载(749年)六月石堡城之战唐天宝年间至唐末(750—875年)唐与南诏战争唐天宝十四载至宝应二年(755—763年)唐平安史之乱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范阳起兵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荥阳之战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安军攻占东都之战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二月郭子仪击叛军之战唐天宝十五载(756年)二月常山之战唐天宝十五载(756年)春雍丘之战唐天宝十五载(756年)四月九门之战唐天宝十五载(756年)五月嘉山之战唐至德元载(756年)五月至二载五月南阳之战唐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灵宝之战唐至德元载(756年)十月陈涛斜之战唐至德元载(756年)十二月宁陵之战唐至德二载(757年)春太原之战至德二载(757年)正月至十月睢阳之战唐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至十二月唐收复两京之战唐至德二载(757年)二月河东之战唐至德二载(757年)九月唐收复长安之战唐至德二载(757年)十月唐收复洛阳之战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至二年三月邺城之战唐乾元二年(759年)十月河阳之战唐上元二年(761年)二月邙山之战唐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再夺东京之战唐宝应元年(762年)十月至二年正月唐灭史朝义之战唐广德二年(764年)八月至十月邠州之战唐永泰元年(765年)九月至十月奉天、灵台之战唐大历八年(773年)八月至十月灵、宜、盐、百之战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剑南、西川之战唐建中二年(781年)临洺之战唐建中三年(782年)洹水之战唐建中三年(782年)魏州之战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至兴元元年(784年)六月泾原兵变唐建中四年(783年)十月至十一月奉天之战唐兴元元年(784年)贝州之战唐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之战唐兴元元年(784年)七月至贞元元年(785年)八月河中之战唐贞元二年(786年)八月至十二月汧城之战唐贞元十年(794年)神川之战唐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至十二月维州之战唐贞元十八年(802年)正月唐破吐番维州之战唐元和十二年(817年)蔡州之战唐大中十三年(859年)至咸通七年(866年)交趾之战唐咸通九年(868年)七月至十年十月庞勋起义唐咸通十年(869年)十月至十一年(870年)二月成都之战唐乾符二年(875年)初王仙芝起义唐乾符二年(875年)六月至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黄巢农民起义唐乾符四年(877年)十月至五年(878年)三月黄巢转战中原之战唐乾符五年(878年)三月至十二月黄巢南下福州之战唐广明元年(880年)五月至七月信州之战唐广明元年(880年)七月至十一月黄巢攻东都之战唐广明元年(880年)十一月潼关之战唐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长安之战唐中和元年(大齐金统二年,881年)四月黄巢攻长安之战唐中和元年(大齐金统二年,881年)四月至三年(大齐金统四年,883年)四月唐夺长安之战唐中和四年(大齐金统五年,884年)四月至六月唐灭大齐之战唐天复二年(902年)河东之战。

与唐朝有关的历史事件

与唐朝有关的历史事件

与唐朝有关的历史事件一、玄武门之变:唐太宗李世民亲自主持的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最重要的政变之一。

公元626年,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起兵谋反,李世民发动政变,成功夺取了皇位。

这一事件标志着李世民成为了唐朝第二位皇帝,也奠定了唐朝的基础。

二、唐高宗灭东突厥:公元630年,唐高宗发动了灭东突厥的战争。

经过一系列战役,唐朝成功消灭了东突厥,统一了西域,确立了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这一事件对唐朝的疆域扩张和对外交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玄奘取经:玄奘是唐朝一位著名的佛教传教士,公元629年至645年,他历经艰险,历时17年,徒步前往印度取经。

他带回了大量佛教经典,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玄奘的取经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传统。

四、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内乱。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导致整个唐朝陷入动荡和分裂。

这场内乱持续了8年之久,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尽管唐朝最终平定了叛乱,但国力大幅衰退,为唐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五、黄巢之乱:黄巢之乱发生在公元874年至884年期间,是唐朝末年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

起义军首领黄巢发动叛乱,声势浩大,对唐朝统治造成了严重威胁。

唐朝政府经过多次战争才最终镇压了叛乱,但这场战乱使得唐朝进一步衰落,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动乱奠定了基础。

六、唐朝的科技与文化繁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

在唐朝,发明和创造大量的科技成果,如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唐朝文化也达到了巅峰,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唐诗更是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

七、唐朝的外交交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外交交往最为广泛的时期之一。

唐朝与邻国进行了频繁的外交往来,如与吐蕃、高丽、日本等国家的交往密切,为唐朝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打开了大门。

唐朝通过外交手段,维护了自身的疆域稳定和国家安全。

总结起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有许多与之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

唐朝三百年间十次对外战争与胜负一览表

唐朝三百年间十次对外战争与胜负一览表

唐朝三百年间十次对外战争与胜负一览表唐朝在290年中,对内对外的大战小战无数,几乎无年不战。

其中对羁縻州内的僚人、西原蛮、岭南蛮的平叛战争,时断时续,所以不好区别是内战还是外战,又因规模不够大,故不列入。

因唐朝对外战役太多,故将相关战役整合为一场战争,分列如下。

1、唐与突厥的战争武德三年至贞观四年(620-630) 唐与突厥第一次战争:东突厥汗国灭亡,其地并入唐朝。

贞观十六年至显庆二年(642-657) 唐与突厥第二次战争:西突厥汗国灭亡,其地并入唐朝。

调露元年至开元九年(679-721) 唐与突厥第三次战争:西突厥叛乱被平定,东突厥遗民成功复国,成为北方大患。

天宝元年至四载(742-745) 唐与突厥第四次战争:后突厥汗国灭亡,回纥汗国臣服于唐朝。

2、唐与吐谷浑的战争武德五年至贞观二年(622-628) 唐与吐谷浑边境战争:吐谷浑屡被击退。

贞观八年至九年(634-635) 唐平吐谷浑战争:吐谷浑被征服,为唐朝所控制。

3、唐在朝鲜半岛的战争贞观十九年至二十二年(645-648) 唐与高句丽第一次战争:双方均未达成目标。

永徽六年至总章元年(655-668) 唐与高句丽第二次战争:百济灭亡,日本被击溃,高句丽灭亡,百济和高句丽故地并入唐朝。

咸亨元年至仪凤元年(670-676) 唐与新罗战争:新罗吞并百济故地及部分高句丽之地,在军事对峙下,新罗臣服于唐。

4、唐与吐蕃的战争贞观十二年(638) 唐与吐蕃边境战:吐蕃被击退,臣服于唐。

龙朔二年至乾封二年(662-667) 唐与吐蕃边境冲突:吐蕃吞并吐谷浑,成为唐朝最强劲的对手。

咸亨元年至长安二年(670-702) 唐与吐蕃第一次战争:唐军先败后胜,保住了安西四镇,吐蕃臣服于唐。

开元二年至十七年(714-729) 唐与吐蕃第二次战争:唐军胜利,吐蕃臣服于唐。

开元二十五年至大历十四年(737-779) 唐与吐蕃第三次战争:唐军先胜、中败、后胜,河西陇右之地尽丧,吐蕃曾陷长安,而后吐蕃屡攻屡败,双方言和。

历史趣谈大唐盛世的军事开拓 败薛延陀灭高昌助新罗一统

历史趣谈大唐盛世的军事开拓 败薛延陀灭高昌助新罗一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唐盛世的军事开拓败薛延陀灭高昌助新罗一统导语:说历代盛世,自然少不了“文治武功”四个字,文治自然就是发展生产,恢复经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但一个王朝的强大,同样需要赫赫的对外说历代盛世,自然少不了“文治武功”四个字,文治自然就是发展生产,恢复经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但一个王朝的强大,同样需要赫赫的对外战争功勋来陪衬。

盛唐之所以“盛”,除了骄人的GDp成就外,更有开疆拓土的武功。

灭突厥,平西域,定高丽,一连串流光溢彩的胜仗,打出了唐军天下无敌的威名。

光辉的战功,像血液一样四面扩张的大唐疆域,威服四方的荣光,现代人追忆起来,无不热血澎湃,心向往之。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草创时期,其军事力量都是强大的,但百废待兴的国民经济,都会让开国皇帝们选择暂时的忍耐,在休养生息国富民强后,方才吹响反击外敌的号角。

和汉朝反击匈奴一样,唐王朝也是一样,但不同的是,汉朝反击匈奴,经历了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4代帝王60多年的时间,且在征战之中几经反复,终汉武帝一世也未能彻底臣服匈奴,直到昭宣中兴时期,才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而唐朝的速度却快得多,在贞观初年,经过短短几年休养生息后,就迅速发动了反击突厥的战争,在突厥最疲弱的时期,给予了其最致命的打击,然后,就是唐王朝开疆拓土,扫平周边群雄的过程。

比起隋文帝善于以夷制夷,分化瓦解,唐王朝更喜欢用实力说话,无论是反复无常的薛延陀汗国,还是自不量力的高昌国,以及纷争不休的西突厥,都是用最快的速度平定,用酣畅淋漓的胜仗让对手臣服。

中国的疆域,在唐王朝时期达到了极盛,西域、外蒙古的广大土地,皆纳入到唐王朝的版图中,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态,由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名将李世绩 南征北战定天下功成身退享殊荣

历史趣谈:名将李世绩 南征北战定天下功成身退享殊荣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名将李世绩南征北战定天下功成身退享殊荣
导语: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有那么几位伴随皇帝左右的得力干将,唐初名将李世绩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干将之一。

李世绩,唐初名将,本姓徐,名世
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有那么几位伴随皇帝左右的得力干将,唐初名将李世绩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得力干将之一。

李世绩,唐初名将,本姓徐,名世绩,字懋功。

入唐,赐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单名绩。

曹州离狐人,后徙居东郡卫南。

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早年跟随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居功至伟。

徐世绩家本是富豪。

家中僮仆无数,良田数万公顷,徐世绩从小就沿袭家族传统,与其父徐盖都是乐善好施之人,经常救济贫苦百姓,无论远亲近邻,都一视同仁。

隋朝末年,李绩十七岁,见天下大乱,于是便参加了翟让的军队。

他帮助翟让招兵买马,并且善待手下,不久民众纷纷归附,士气大振。

隋朝见翟让反叛,就遣名将张须陀讨伐,翟让胆小怕事,被来往的大军吓得要逃跑,而李绩却临危不乱,与隋军两万多人交战,竟于阵中斩了张须陀,大败官军。

后来,李绩劝说翟让与另一路起义军合为一处并奉起义军首领李密为主,以此收买人心,扩大军队。

而后隋朝又令王世充讨伐李密,李世绩神机妙算,以奇计在洛水两岸大败王世充,再一次击退官军,此后李世绩深得李密器重并封他为东海郡公。

当时河南、山东闹饥荒,隋朝赈给不周,世绩果断奏请李密开仓放粮,赈济灾民,于是十天之间,就招募到兵士二十多万人,且民心归附。

生活常识分享。

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介绍_唐代重大历史事件解析

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介绍_唐代重大历史事件解析

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介绍_唐代重大历史事件解析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

中国的经济重心从唐代开始逐渐从北方的黄河流域向南方的长江流域转移。

今天店铺给大家精心挑选了唐代重大历史事件,希望文章对大家有所启发。

唐代重大历史事件一:李靖灭东突厥吐谷(yù)浑(313―663),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

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

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

吐谷浑,慕容廆之庶长兄也,其父涉归分部落一千七百家以隶之。

及涉归卒,慕容廆嗣位,而二部马斗。

慕容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离,而令马斗!’吐谷浑曰:‘马为畜耳,斗其常性,何怒于人!乖别甚易,当去汝于万里之外矣。

’于是遂行。

廆悔之……鲜卑谓兄为阿干,廆追思之,作‘阿干之歌’,岁暮穷思,常歌之。

”西晋末,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

后扩展,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国家。

至其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名、国号。

南朝称之为河南国;邻族称之为阿柴虏或野虏;因此被南朝称为河南国或河南[1] 。

东晋十六国时期控制了青海、甘肃等地,与南北朝各国都有友好关系。

隋朝与之联姻。

被唐朝征服,加封青海王。

唐朝后期,吐谷浑逃至河东,唐称之为退浑、吐浑。

五代时期开始受辽国统治。

其后人大多数已与各民族融合,少数没融合的为现代青海的土族。

吐谷浑,是中国西北古代民族名,原为人名,是辽东鲜卑慕容氏单于慕容涉归之庶长子,慕容涉归分户1700使别部以牧。

4世纪初,慕容涉归死,其嫡子慕容廆继为单于,与慕容吐谷浑不和,吐谷浑遂率所部西迁上陇,[2] 止于枹罕,以此为据点,子孙相承,侵逼氐羌,成为强部。

吐谷浑死,长子吐延继位。

昂城(今阿坝)羌酋姜聪刺吐延,伤致命,死时嘱咐其子叶延迅速保卫白兰(今青海巴隆河流域布兰山一带)以巩固其统治。

叶延在沙州(今青海省贵南县穆克滩一带)建立慕克川总部,设置司马、长史等官。

历史趣谈:李绩简介 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绩生平

历史趣谈:李绩简介 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绩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李绩简介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李绩生平
导语:英国忠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

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
英国忠武公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

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与李靖并称,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早年从李世民平定四方,后来成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曾破东突厥、高句丽,功勋卓著。

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显庆二年(657年)奉旨与许敬宗、苏敬、孔志约、于志宁等编《新修本草》二十卷,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药典。

总章二年(669年)十二月初三戊申日,李勣卒,享年七十六岁,唐高宗辍朝七日,赠李勣太尉、扬州大都督,谥号贞武,陪葬昭陵。

李勣一生,经战阵无数,早在瓦岗寨时,他从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唐太宗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灭东突厥,平定薛延陀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大唐王朝的稳定、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所得赏物,大都分赐手下将士。

大功成就,常推功于别人,故而人尽死力。

公元731年(开元十九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司空英国公李勣”便是其中之
生活常识分享。

唐代历史大事件概括

唐代历史大事件概括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从618年至907年,历时近300年。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唐代历史大事件:
1. 唐朝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2. 玄武门之变: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李渊退位,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

3.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统治,实行一系列改革,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

4.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的统治,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国家疆土辽阔,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5. 安史之乱:755年至763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这场战乱使唐朝疆土锐减,国力大损,进入中衰时期。

6. 会昌灭佛: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灭佛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整顿财政,但同时削弱了佛教势力。

7. 黄巢起义:874年至884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规模庞大,对唐朝政权造成严重打击。

8. 五代十国: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更替,同时并存的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吴、南唐、吴越、闽、南汉、荆南、北汉)时期。

9. 唐朝灭亡:907年,后梁朱全忠废黜唐哀帝,唐朝灭亡。

这些事件反映了唐代历史的兴衰和演变。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诺真水之战:唐军一战消灭薛延陀主力

诺真水之战:唐军一战消灭薛延陀主力

诺真水之战:唐军一战消灭薛延陀主力尽管东突厥汗国早在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便已被彻底平定,可是代之而兴的薛延陀汗国却趁“北方空虚”之机强势崛起,雄霸漠北,麾下足足有“胜兵二十万”,成了唐帝国北面的一大军事强国,同时,无疑也成为帝国北疆潜在的一大边患。

对此,李世民当然不会视若无睹。

他知道,如果不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遏制,日后薛延陀必将成为唐帝国的一大劲敌。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九月,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命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统辖其国的南部和北部,李世民立刻意识到这是分化其势力的一个良机,随即遣使册封他的两个儿子为小可汗,并“各赐鼓纛”,“外示优崇,实分其势”。

(《资治通鉴》卷一九五)然而,这毕竟只是一种间接的防范手段,要想确保帝国北部边塞的安宁,就必须在漠南地区——亦即唐帝国与薛延陀之间的东突厥故地——设置一道捍卫的屏藩。

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七月,李世民颁下一道诏书,册封右武侯大将军阿史那思摩为东突厥的新可汗,“赐之鼓纛”,同时命“突厥及胡在诸州安置者,并令渡河,还其旧部,俾世作籓屏,长保边塞”。

东突厥突然复国,这对薛延陀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知道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必定会有抵触情绪,于是也给他发了一道诏书,说:“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前破突厥,止为颉利一人为百姓害,实不贪其土地、利其人畜,恒欲更立可汗……既许立之,不可失信。

秋中将遣突厥渡河,复其故国。

”为了稳住真珠可汗,李世民又强调说:“尔薛延陀受册在前,突厥受册在后,后者为小,前者为大。

”但是在诏书的末尾,李世民也对薛延陀进行了警告:“尔在碛北,突厥在碛南,各守土疆,镇抚部落。

其逾分故相抄掠,我则发兵,各问其罪。

”(《资治通鉴》卷一九五)真珠可汗虽然心里是一百个不乐意,可表面上也只能唯唯。

东突厥复国,不但薛延陀不乐意,就连被李世民册封为新可汗的阿史那思摩也是一百个不情愿。

对于这顶从天而降的可汗冠冕,阿史那思摩丝毫感觉不到喜悦和荣耀,有的只是恐惧和忧虑。

闲话帝王将相二三事——历史人物小评四则

闲话帝王将相二三事——历史人物小评四则

文/刘杰闲话帝王将相二三事——历史人物小评四则随着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热播,越级上访再度成为引发全社会关注的文化符号。

其实,我国很早就对此进行过顶层设计,明太祖朱元璋更是公开鼓励越级上访。

据《汉书》记载,汉代在皇宫外设置登闻鼓,使百姓能绕过各级地方政府,“来击此鼓,以达于王”,直接向朝廷陈冤诉苦、控告官吏。

汉代还有诣阙和邀车驾制度,使百姓能通过进宫或遮道挡驾的形式,向皇帝提交诉状。

然而,这些制度很难落实,因为即使全国只有极少数百姓越级上访,皇帝也处理不完。

于是,很多朝代都对越级上访进行限制,如唐代的《唐律疏议》规定,百姓的诉状必须“由县经州,达于三司(中央司法机关),如不服,听上表;如不理,方可诣登闻鼓院而邀车驾”。

如果不按程序来,就构成了“越诉”之罪,不仅要受鞭笞,弄不好还有牢狱之灾。

而且古代交通落后,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持,百姓无法赴京上访。

即便真的按程序来,很多统治者也会像清代道光帝那样,将诉状“仍交本省督抚处理”,最后不了了之。

古代的越级上访制度,一方面撑起了“皇恩浩荡”的门面,一方面又把皇帝的脸打得啪啪直响,在维护百姓利益、促进社会稳定上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与之相反,朱元璋态度鲜明地鼓励百姓越级上访。

这是由于他出身贫苦,早年饱受贪官酷吏之害,生怕吏治腐败会断送大明江山,因而把越级上访作为加强对官吏监管的重要手段。

为此,他编印了我国第一部反腐教材《醒贪简要录》,教育各级官吏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并在面向全民颁发的《大诰》中规定,不论哪级官吏,“若非朝廷号令,私下巧立名色,害民取财”,允许境内德高望重之人联名赴京上访;对那些被诬陷的清官,百姓也可赴京上访,为其昭雪。

为确保越级上访渠道畅通,他在《大诰》中列有“阻挡耆民(年高有德之民)赴京”条,对阻扰百姓赴京上访的官吏严惩不贷,其中淳化镇巡检何添观,因刁难赴京上访的农民而被判处刖刑(剁脚)。

他在位时,百姓只需带一本《大诰》,就可畅通无阻进京上访。

他不仅鼓励“越级上访”,还在《大诰》中详细规定,当百姓发现官吏犯有罪行时,可将其直接“绑缚赴京治罪”。

历史趣谈唐灭薛延陀之战结局:薛延陀可汗选择投降

历史趣谈唐灭薛延陀之战结局:薛延陀可汗选择投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灭薛延陀之战结局:薛延陀可汗选择投降导语:夷男死于645年。

在这个时候,夷男的正妻所生的拔灼,管理薛延陀西部的薛延陀的本族;而夷男的另一个儿子曳莽,不是夷男的正妻所生,管辖薛延夷男死于645年。

在这个时候,夷男的正妻所生的拔灼,管理薛延陀西部的薛延陀的本族;而夷男的另一个儿子曳莽,不是夷男的正妻所生,管辖薛延陀东部的其他民族。

人称曳莽暴虐,并与拔灼有恶劣的关系。

葬礼之后,曳莽怕拔灼会害他,突然离开,回到汗国东部。

拔灼追赶把他杀死,然后自称颉利俱利薛沙多弥可汗(简称多弥可汗)。

拔灼继承王位后,决定攻打唐朝,认为唐太宗正在东征高句丽,唐的边界将不设防。

然而,唐太宗预计到了薛延陀会突然袭击的,命令执失思力率领突厥士兵保卫夏州(今陕西榆林)。

拔灼攻击,执失思力和另一位将军田仁会,设置陷阱,诱导拔灼攻打夏州,在夏州击败了拔灼。

拔灼撤退後,很快又再次袭击夏州。

646年初,唐太宗下令,除了执失思力和田仁会的部队,命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发朔、并、汾、箕、岚、代、忻、蔚、云九州兵镇朔州;右卫大将军代州都督薛万彻,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发胜、夏、银、绥、丹、延、鄜、坊、石、隰十州兵镇胜州;胜州都督宋君明,左武候将军薛孤吴,发灵、原、宁、盐、庆五州兵镇灵州,以抵御拔灼的攻击。

拔灼到达长城后,知道唐军已被动员,连忙撤退。

646年春天,执失思力和乔师望,击败拔灼,拔灼逃离,薛延陀坠入混乱。

拔灼易怒多疑。

他不用夷男的大臣,用自己的亲信取代他们。

这导致贵族不服从他。

他作出回应,杀死了大批贵族。

薛延陀的附庸回纥,其首领药罗葛吐迷度,与仆骨和同罗反叛拔灼。

唐太宗趁机下令对薛延陀进行大规模攻击,以江夏王李道宗、左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为瀚生活常识分享。

唐击薛延陀之战唐贞观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

唐击薛延陀之战唐贞观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

唐击薛延陀之战唐贞观十九年(645年)至二十年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十二月,唐朔州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勣率军在诺真水(在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击败薛延陀军的作战。

薛延陀是铁勒诸部中最强悍的部落,习俗与突厥相近。

贞观二年,薛延陀酋长夷男率其部7万余帐归属东突厥。

不久,薛延陀联合附近九姓铁勒中回纥、拔野古、同罗、仆骨等部共起反抗东突厥奴役,铁勒诸部皆推夷男为首领。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牵制颉利可汗,于三年遣使册封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

夷男大喜,建庭于郁督军山(今蒙古共和国境内杭爱山东支)。

四年,薛延陀协助唐军平灭东突厥。

东突厥灭亡后,漠北空虚,夷男率其部众东返故地,建牙于都尉犍山北、独罗河以南,正式建立薛延陀汗国,其辖区东至室韦,西到金山,南接沙碛,北界瀚海,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等部皆臣服,拥兵20万,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汗国,并伺机南侵。

唐太宗见薛延陀日益强盛,开始对唐构成威胁,即采取扶持回纥和东突厥降众以抑制薛延陀的策略。

十三年七月,唐太宗册封阿史那思摩为乙弥泥孰俟利苾可汗,命他率突厥旧部渡黄河北上,在大漠以南建立汗国,以阻遏薛延陀南下。

突厥返回故地,引起夷男疑惧。

经过/唐击薛延陀之战编辑十五年十一月,夷男闻唐太宗将东封泰山,以为唐边境空虚,命其子大度设征发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等部落兵马共20万,渡漠南下,屯兵白道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据善阳岭(今山西朔县北)进攻突厥。

俟利苾可汗无法抵御,率部进入长城,据守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遣使告急。

十六日,唐太宗命营州都督张俭率骑兵及奚、契丹诸部兵马从东包抄;李勣率士卒6万、精骑1200正面出击;右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道行军总管,领兵4万、精骑5000驻守灵武(今宁夏永宁西南);右屯卫大将军张士贵为庆州道行军总管,率1.7万人出兵云中;凉州都督李袭誉为凉州道行军总管,包抄薛延陀西部。

并吩咐诸将:“薛延陀负其强盛,逾漠而南,行数千里,马已疲瘦。

唐灭薛延陀之战的事件介绍

唐灭薛延陀之战的事件介绍

唐灭薛延陀之战的事件介绍唐灭薛延陀之战是唐贞观十九年至二十年,唐军击灭薛延陀的一次作战,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唐灭薛延陀之战的事件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唐灭薛延陀之战的简介唐灭薛延陀之战,是唐太宗时期灭亡漠北薛延陀的战争,因此参战方就是唐朝和薛延陀,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就是唐最终灭了薛延陀,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从641年开始直到646年结束,维持了5年之久。

战役的主要指挥官是李勣,薛万彻,真珠可汗等人。

在贞观的前期,唐朝曾经与薛延陀结盟,来对付强大的东突厥汗国,在630年,唐军和薛延陀一起击灭了东突厥。

东突厥失败后,就由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

而薛延陀臣服于大唐,于是便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

到了639年,唐太宗试图想要恢复东突厥,并且拥立俟力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

而薛延陀与新恢复的东突厥进行了多次战争,以防止唐朝的抗衡。

为了避免薛延陀打败东突厥,唐朝将李勣在641年战胜薛延陀。

但是644年,趁着唐太宗讨伐高句丽的时候,薛延陀的部队于是就趁机发起新一轮攻击,最终击败了东突厥,迫使阿史那思摩逃回到中原。

之后,高句丽像薛延陀求助,但夷男希望避免与唐朝直接战斗。

于是在645年,夷男死后,他的儿子多弥可汗拔灼便和唐朝大军开始作战。

646年,唐军反击并打败了拔灼,同时薛延陀的附庸回纥出兵,将他杀死。

而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最后薛延陀灭亡。

唐灭薛延陀之战的过程唐灭薛延陀之战是发生在641年到646年,是唐太宗时期灭亡漠北薛延陀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作战地点是在蒙古高原,战争的主要指挥官是李勣,薛万彻,真珠可汗等人,唐灭薛延陀之战历时5年时间。

那么唐灭薛延陀之战过程是怎样的呢?大唐是怎样打败薛延陀的呢?在639年,大唐的行动导致了唐与薛延陀之间的关系恶化。

在阿史那咄苾被俘虏后,唐太宗将投降的东突厥人安置在唐朝边界之内,而并不用从新册封一个新的可汗给他们。

但是在639年的时候,阿史那咄苾的侄子阿史那结社率阴谋暗杀皇帝败露后,唐太宗就改变了主意,册封了阿史那思摩为新的东突厥可汗。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

隋唐大事年表(超详细)
山东、河南又大水,漂没30余郡,大饥。官又贪暴,因缘侵虐,民变纷起。王薄起兵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境),窦建德起兵高鸡泊(今山东故城西),张金称起兵河曲(今河北清河境),高士达起兵清河(今河北清河)。
612
隋大业八年
全国兵会涿郡,开始攻高丽,分24军,海陆并进,兵员113万。杨广渡辽河,围高丽辽东城(今辽宁辽阳),久不能克。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海道攻(朝鲜)平壤,中伏,大败。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统9军、35万人至萨水(今朝鲜平壤北30里),亦大败,全军覆没,生还仅2700人。杨广狼狈班师。
590
隋开皇十年
江南民不习隋政府法令,陈故境一时悉叛,越公杨素先后击平之。
591
隋开皇十一年
吐谷浑向隋政府称臣。
593
隋开皇十三年
隋文帝杨坚于岐州普润(今陕西麟游)筑仁寿宫,铲山填谷,死者万数。
594
隋开皇十四年
下令制新乐。乐师万宝常饿死。 关中大旱。
595
隋开皇十五年
仁寿宫成,民夫死者相次于道,越公杨素悉行焚除。
唐贞观元年
燕王罗艺据泾州(今甘肃泾川)叛,兵败,左右斩之。
玄奘犯禁出国境,西行求佛法,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高昌王麹文泰礼待。
628
唐贞观二年
夏州都督刘旻击梁师都于朔方(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东突厥来救,大败,梁师都为其侄所杀,群雄悉平。唐政府于其地置夏州。
关中饥,民卖子以易衣食。
西突厥内乱,二可汗并立,莫贺咄可汗与乙毗叶护可汗互攻不息。东突厥突利可汗所部多叛,征讨又败。颉利可汗大怒,囚突利可汗10日,突利可汗由是生怨。颉利可汗向其数征兵,皆不应,发兵攻之,突利可汗降中国。突厥北边诸部纷叛突厥,共推薛延陀部落酋长夷男为真珠可汗。
613

唐朝统一战争的简介

唐朝统一战争的简介

唐朝统一战争的简介唐朝统一战争的分析中文名称:唐朝统一战争参战部队:唐、周围各地割据政权战争结果:唐朝统一中国时间:618年-628年地点:中国全国人物:李渊李世民李元吉秦叔宝唐朝统一战争的详情平定北方李渊在关中站稳脚跟后,首先对威胁关中的薛举、李轨和刘武周采取武力征讨与分化瓦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各个击破。

薛举据有陇西之地,拥兵13万,自称西秦霸王,不久称秦帝,早与李渊争夺关中,未得逞。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七月,金城的西秦霸王薛举进攻唐朝。

唐军与秦军在高摭对阵。

不久由于统帅李世民生病,唐军被秦军打败。

不久,薛举病死。

其子薛仁杲(gǎo )继位。

李渊乘机派使赴凉州(今甘肃武威)封李轨为凉王,以孤立薛仁杲,同时派李世民率军进攻薛仁杲军。

两军在浅水原交战。

李世民取坚壁疲敌战法,挫伤了秦军锐气,一举击败了秦军,一举歼敌10万之众,俘虏了薛仁果。

唐占陇西地。

次年,唐军擒获割据在西北的另一个割据首领凉帝李轨,完成了对西北的统一。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二月,李渊又派使联络吐谷浑击李轨,策反其大臣安修仁发兵攻城,擒李轨,唐又占河西五郡。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马邑(今山西朔县)定杨可汗刘武周发兵南下,打败了留守太原的李元吉,二年九月攻占太原,继派大将宋金刚挥军南下,攻陷唐朝数州。

不久又打败裴寂。

关中大震。

李渊想弃河东,被李世民劝止,遂派其率军渡河进击,与宋金刚对阵于柏壁(今山西新绦西南)。

李世民以主力坚壁不战,待刘武周士气低落,以少量兵力扰敌,断其粮道。

切断了刘的退路。

两军相持五月之久,宋金刚终因粮尽兵疲而引军北撤。

李世民率军穷追,秦叔宝、殷开山在美良川打败刘武周的大将尉迟敬德,日行200里,连败宋军,斩数万人。

刘武周、宋金刚逃奔突厥,不久被杀。

经三年征战,唐已拥有西至陇右,南拥巴蜀,北据河东的巩固的根据地。

从此唐朝统一了北方。

统一中原和江南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郑王王世充废隋皇泰主,在洛阳称郑帝,成为中原最大的割据势力。

唐朝定襄会战

唐朝定襄会战

唐朝定襄会战:一战俘突厥可汗,令其在中华朝堂青衣行酒,打出了唐朝天可汗的尊贵地位。

在李唐开国以前,汉家军队在胡掳铁骑的冲锋面前输了太多次。

在李唐开国以后,中国北方在突厥的马蹄声下也呻吟了太久。

而李靖注定是为洗雪百年华夏积郁之耻而生的。

公元629年的定襄会战,他率领三千汉家精骑爬兵卧血,以一次精彩的大迂回穿插直捣突厥人的阴山老巢。

赫赫强悍的突厥帝国竟然一败而亡,那位梦想逐鹿中原的颉利可汗,只能无奈的迎接以阶下囚的身份在长安聊度残生的悲惨命运。

古往今来,只有汉家的君主在胡掳的朝堂上青衣行酒,李靖破突厥,俘可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立下前无古人的辉煌奇功。

晋朝两位末帝倘若泉下有知,必当举杯同庆,含笑于酒泉。

如果霍去病是这个世界上最凶猛的刀手,那么李靖就是这个世界上最阴狠毒辣的刺客,刺客与刀手的区别在于:对比刀手狂飙突进式的冲锋,刺客往往选择沉默。

刺客以沉默洞悉敌人的弱点,在漫长的忍耐中寻找攻击的方向,在电光火石之间完成必杀的追魂一刺,李靖是那个年代里最高明的刺客,骑兵是李靖刺穿敌人心脏的宝刀匕首。

他的骑兵奔袭战重在一击致胜,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在第一时间摧毁敌人的指挥中枢,象武侠小说里许多剑客对决的固定情节一样,突厥这个横行草原百年的庞然大物就这样在惊愕间倒在李靖的刀锋之下。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靖这样的将领只有在唐朝才能获得成功,因为只有唐朝这样一个强盛的朝代,才能为李靖的成功提供最基本的保证。

唐朝的军工体系仿佛是一家技术尖端的冶炼厂,为李靖打磨出最锋利的匕首。

唐朝的战马储备量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里最雄厚的,唐朝的骑兵装备也是冷兵器时代汉家骑兵最好的。

府兵制更是为唐朝训练了大批素质优良的沙场骑手。

然而神兵利器只有在高手的手中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从辅公佑到萧铣,从突厥到吐谷浑,从为唐王朝开国马踏川蜀,到为保国安邦追亡逐北,李靖的刀下倒了了太多的挑战者。

无论对手的武功是何家路数,无论对手的战法变换了何种方式,李靖的致命一刺永远让人防不胜防,仿佛古龙笔下三少爷不可战胜的最后一剑,遇神杀神,战无不胜。

唐朝大事战争年表

唐朝大事战争年表

唐朝大事战争年表
唐朝简介
1、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2、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

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并于657年建东都洛阳。

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

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

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3、唐朝时万国来朝,疆域空前辽阔,极盛时东起日本海、南据安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是中国自秦以来第一个未修据胡长城的大一统王朝。

唐朝攻灭东突厥、薛延陀后,唐太宗被四夷各族尊为天可汗。

又借羁縻制度征调突厥、回鹘、铁勒、契丹、靺鞨、室韦等民族攻伐敌国,并让日本、南诏、新罗、渤海国等藩属国学习自身的文化与制度。

4、唐朝接纳各国交流学习,经济、社会、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开放性等特点,诗、书、画、乐等方面涌现出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书法家颜真卿,画圣吴道子,音乐家李龟年等。

5、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女性地位明显提高,人们可自由结婚和离婚。

「终极对抗」大唐王朝与薛延陀汗国首次大规模的会战

「终极对抗」大唐王朝与薛延陀汗国首次大规模的会战

「终极对抗」大唐王朝与薛延陀汗国首次大规模的会战贞观15年(即公元641年),大唐王朝发生了与不少民族相关联的大事情,比如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唐太宗把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当时吐蕃王朝的首领松赞干布也是大唐王朝与这些少数民族相连的大事件。

唐太宗将宗室之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实际上也有令唐太宗担心的边界战事。

唐太宗在这一年东巡洛阳,实际上是在为封禅做准备。

消息传到漠北地区之后,夷男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佳机会,他对部众说:薛延陀汗国的首领夷男天子封泰山,精兵强将必定会跟随,边界自然会空虚,我们在这个时候发起攻击,必定摧枯拉朽。

当时李勩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掌管并州的事情,可他人并不在并州,而是去了洛阳谒见唐太宗。

薛延陀汗国首领夷男在唐王朝的北方边界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于是,夷男命令自己的儿子大度设领同罗,仆骨,回纥,靺鞨和契丹各部落的总兵力20万浩浩荡荡地越过大漠,屯兵白道川,大举攻击阿史那思摩部。

思摩所率领的军队总兵力只有四万人,不敌大度没,向南撤退,同时向洛阳告急。

唐太宗任命李勩为朔州行军主管,同时又为他安排了四员大将,分兵五路向北迎敌。

这次唐太宗派出来的五路大军兵马分别是:1.左屯卫大将军张士贵为庆州行军总管,出云中。

2.右屯卫大将军李大亮为灵州行军总管,屯灵武。

3.凉州都统李袭誉为凉州行军总管,发凉州。

4.菅州都统张俭出菅州。

5.李勩亲自率领并州大都督府劲兵七万,出并州。

大唐军队在长城脚下打败薛延陀汗国军队,夷男被迫求和北伐大军一共15万人,从不同方向向北方挺进,李勩统帅下面的唐军主力急行军赶到了长城外。

大度设率领先锋军队三万,追击思摩,思摩退到了长城以内。

大度设没有见到思摩,于是,派人登上了废弃的城墙,朝南边骂。

李勩领兵远远的看见,一声令下,唐朝大军直扑薛延陀联军,杀声如雷,尘埃涨天。

大度设害怕,于是率领军队向北撤退,李勩选中麾下的突厥精锐骑兵3000人,抛下步兵,翻过白道山,咬住大度设,以3000人对三万人,杀敌数千。

唐朝历史的外交

唐朝历史的外交

唐朝历史的外交 唐朝由于经济发达,⽂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化交流⾮常频繁。

⼩编在此整理了唐朝历史的外交,希望能帮助到⼤家。

突厥和吐⾕浑 唐三彩,駱駝背上的西域商⼈主词条: 突厥、唐灭东西突厥之战、吐⾕浑、唐与西域诸国战争 东突厥常年南下袭击中原,唐初北⽅割据政权纷纷联笼突厥抗唐,是唐建国初期⼀⼤边害。

⾼祖太宗积极抵御,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遣李靖、李勣⼆将分路征讨,次年降服东突厥,⼩可汗突利可汗投降,⼤可汗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汗国覆亡。

⼤量突厥⼈迁到长安,太宗将降众左右安置在灵武⾄幽州地区,设羁縻府管辖。

东突厥的灭亡与归顺震动了西突厥与西域各国,⼀些西域⼩国纷纷改投唐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西突厥西抵波斯,北并疏勒,控制了丝绸之路。

唐于640年攻克⾼昌城(新疆吐鲁番东南),设安西都护府。

公元647年平定焉耆,648年平定龟兹,安西都护府迁⾄龟兹,统管于阗、⾼昌、焉耆、龟兹四镇。

唐⾼宗显庆⼆年(公元657年),苏定⽅、萧嗣业⼤败西突厥。

西突厥最终在唐军数次打击下覆亡,即唐与突厥的战争。

西域⾄此成为唐朝的势⼒范围,期间唐军与当时另⼀⼤帝国⼤⾷国开始交往。

不过随着时间转移,天宝⼗载(公元751年),唐朝在与⼤⾷国阿拔斯王朝的怛罗斯战役中失败,安史之乱后,唐朝势⼒也基本退出了中亚地区。

东突厥灭亡后,常年⾂服突厥的回纥⼜受到了薛延陀的控制。

公元646年,唐联合回纥击溃薛延陀。

唐⾼宗永淳⼆年(公元682年),阿史那⾻咄禄在蒙古⾼原称汗,东突厥复国(史称后突厥),后契丹⼈也投诚后突厥并与其狼狈为奸,并把⽛帐设在阴⼭⼀带。

后突厥连年⼊侵北部边疆⼀直困扰武则天。

武后试图通过册封、和亲的⼿段试图改善突厥⼈与契丹⼈的关系,但是⼀直未能成功。

直到唐⽞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唐与回纥联军灭亡后突厥,回纥建国。

贞元五年(公元790年)勒令唐朝对其更名回鹘。

回鹘与唐朝关系⼀直⽐较良好,但在安史之乱期间曾趁机敲诈勒索唐朝,并再联合唐军攻⼊洛阳城之后,⼤肆烧杀掳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唐大将李勣灭薛延陀之战发生在哪个时期?
导语:唐灭薛延陀之战,是唐太宗时期灭亡漠北薛延陀的战争,因此参战方就是唐朝和薛延陀,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就是唐最终灭了薛延陀,取得
唐灭薛延陀之战,是唐太宗时期灭亡漠北薛延陀的战争,因此参战方就是唐朝和薛延陀,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就是唐最终灭了薛延陀,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从641年开始直到646年结束,维持了5年之久。

战役的主要指挥官是李勣,薛万彻,真珠可汗等人。

在贞观的前期,唐朝曾经与薛延陀结盟,来对付强大的东突厥汗国,在630年,唐军和薛延陀一起击灭了东突厥。

东突厥失败后,就由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

而薛延陀臣服于大唐,于是便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

到了639年,唐太宗试图想要恢复东突厥,并且拥立俟力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

而薛延陀与新恢复的东突厥进行了多次战争,以防止唐朝的抗衡。

为了避免薛延陀打败东突厥,唐朝将李勣在641年战胜薛延陀。

但是644年,趁着唐太宗讨伐高句丽的时候,薛延陀的部队于是就趁机发起新一轮攻击,最终击败了东突厥,迫使阿史那思摩逃回到中原。

之后,高句丽像薛延陀求助,但夷男希望避免与唐朝直接战斗。

于是在645年,夷男死后,他的儿子多弥可汗拔灼便和唐朝大军开始作战。

646年,唐军反击并打败了拔灼,同时薛延陀的附庸回纥出兵,将他杀死。

而拔灼的堂兄伊特勿失可汗咄摩支向唐军投降,最后薛延陀灭亡。

唐灭薛延陀之战过程
唐灭薛延陀之战是发生在641年到646年,是唐太宗时期灭亡漠北薛延陀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作战地点是在蒙古高原,战争的主要指挥官是李勣,薛万彻,真珠可汗等人,唐灭薛延陀之战历时5年时间。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