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米的认识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米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米的认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米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实际操作和交流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初步形成米的感觉。

2.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米的实际应用,知道1米=100厘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和想像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知道1米=100厘米,会用米尺测量已知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请学生说出自己学过的长度单位,并说一说各种长度单位的特点。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米。

2.动手操作,建立概念(1)观察米和厘米的特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出示用厘米标注好的米尺,让学生观察思考后回答问题。

(3)学生动手测量铅笔、课桌椅、书本等物体的长度。

(4)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一米大约有多长。

(5)小组交流:你心目中的一米是什么样子的?3.联系生活,实际应用(1)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过米这个单位?(2)想一想:我们学校的操场大约有多少米?旗杆大约有多米?教学楼大约有多少米?(3)小组活动:测量教室的长度。

4.课堂小结,课外延伸(1)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尝试让学生自己出题,并解答。

例如:一米等于多少厘米?等等。

四、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米和厘米的特点,动手测量物体的长度,联系生活实际应用,以及课堂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米的概念。

在观察思考中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在测量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了增强。

同时,我也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维过程,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案介绍米

小学数学教案介绍米

小学数学教案介绍米
适用年级:小学
教学内容:米的认识和计算
教学目标:
1. 了解米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2. 能够用米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3. 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一袋米或一小袋米;
2. 小黑板或白板;
3. 直尺、尺子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袋米或一小袋米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一下米的实际大小和重量。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说出米是什么,米的用途等。

3. 讲解米的基本概念:简单介绍米的单位和基本概念,如米的大小、重量等。

4. 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进行米的简单计算,如:如果一袋米有5千克,那么3袋米有多少千克?
5. 实际应用:让学生实际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或重量,并用米来表示,让他们体会到米的实际应用。

6. 温故知新:回顾米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米的认识还比较浅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实际应用的练习,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米的概念。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需要我进行更多的讲解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一_第3课时《认识米》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一_第3课时《认识米》教案设计

第3课时认识米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经验,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已有经验,为学生搭建操作与探究的平台,让学生在操作、探究的过程中经历学习、交流的全过程,进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1.引导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

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学习新知或解决问题。

通过让学生汇报课前测量的身高,使学生自觉地带着生活经验走进课堂,自主地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去完成学习任务,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新知,促进对新知的理解。

2.以活动促进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本设计创设了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如运用多种方式比较1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米的实物,测量多种实物的长度等,变换方式和角度帮助学生加深对米的认识,使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3.注重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使他们在“玩”中轻松、愉快地领会和获取新知,完成了认识米、感受1米的长度和用米测量的教学。

学生有了自我操作的机会和空间,动手实践的能力才能逐渐得到培养与提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米尺绸带剪刀胶带标签纸学生准备学生尺每组一把米尺标签纸胶带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师:大家在交流的时候都用到了一个字——“米”。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测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自测量,初步感知“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师生交流,探究体验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师: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们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高呢?谁能上来指一指?(贴上标签)(请学生指、贴、说) 然后估计一下,从地面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大约是1米呢?(贴上标签)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还是不到1米?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估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素材:5.3 认识米 导学案和校本作业(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素材:5.3 认识米 导学案和校本作业(苏教版)

豪洋双语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第三课时认识米主备教师:二年级班姓名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学具和教具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导入新知(一)认识米1.请两位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

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2.问题: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3.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3.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初步质疑.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教师出示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巩固练习1.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2.操作性练习.(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2)教师门高()米()厘米.(3)讲桌长()米()厘米3.1米=()厘米100厘米=()米教学反思:豪洋双语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校本作业一第一课时认识米主备教师:二年级班姓名1.在括号里填上“米”或“厘米”。

米的认识教案

米的认识教案

米的认识教案【篇一:最新人教版认识米教学设计】第三课时认识米学习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第8页练习一的3、4、5题。

课标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进行测量。

学习目标:1、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

(限整米)任务评价:1、通过提问1米大约有多长?检测目标1达成情况。

2、通过量黑板的长度,检测目标2达成情况。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学生尺、米尺、软尺。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想知道黑板有多长,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比一比,看谁量得快!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分别找学生用不同的教具上讲台量黑板的长,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展示测量的结果。

预设1: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量了很多次。

预设2:用米尺量黑板的长,量了两次。

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引出米尺)师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

板课题:认识米用米量2、认识米尺,学会用米量。

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板书:1米)(1)1米大约有多长呢?在自己的身上量一量、找一找有没有1米。

交流汇报,课件演示。

(2)把两手臂伸直用米尺比一比,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感受1米的长度。

3、学习例5感受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用手势比划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

(2)提问: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预设:1米比1厘米长很多;预设:1米里面有很多厘米。

(3)课件出示: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100。

米的认识

米的认识

课题: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第(3)课时执教者:高萍时间:2014年10月日(星期)年级:二年级课型方式:板块结构式课时形态:标准课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难点: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准备:课件米尺。

内容提要时间关键项、方法&策略反思/评价流程性检前测一、情境引入二、互动新授3′17′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

课件出示引入米的认识1.认识米。

①PPT出示情境图②出示米尺中测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

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③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师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2.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1米=100厘米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有多少厘米?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齐读②量一量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教室带领学生实地测量:3.选择合适的单位①PPT出示53页例3.小结: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时,主题为“认识米”。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理解米的概念,学会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基本的长度测量和换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1米等于100厘米,能够用米作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细心观察和精确测量的习惯。

教学难点1. 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 正确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米尺、教学PPT、练习题纸。

2. 学具:直尺、彩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展示一些长度测量的场景,如测量书本、桌子、黑板的长度,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长度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表示呢?2. 新授:介绍米的概念,展示米尺,讲解1米等于100厘米。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1米的长度。

3. 实践:学生分组,用米尺测量教室内物品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鼓励学生相互检查,确保测量准确。

4. 巩固: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测量和换算的题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回顾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强调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以及准确测量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展示本课时的重点内容,包括:- 米的定义- 1米等于100厘米- 长度测量方法- 米和厘米的换算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1. 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并用米和厘米表示。

2. 完成练习册上的长度测量题目。

课后反思本课时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操作准确性。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在以上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障碍或理解上的困难点,它们通常是教学内容中较为抽象、复杂或需要深入思考的部分。

第3课时 认识米(课后练)

第3课时 认识米(课后练)
解题指导:每次爬上2米,滑下1米,就是 每次只爬1米,但当爬到6米时,再爬2米就 到顶端了,不再计算滑下来的米数。
5.小猴学爬竹竿,竹竿长8米,小猴每次爬上2米, 滑下1米。它要爬多少次才能爬到竹竿顶端?
小猴每次上升2-1=1(米),爬到6米处,需要 6÷1=6(次)。从6米到8米,需要1次。 共需要6+1=7(次)。
练习十
1.在( )里填“米”或“厘米”。

厘米
厘米
2.在 里填上“>”“<”或“=”。
13厘米 < 1米
27厘米 < 31厘米
1米 > 90厘米
33厘米+67厘米 < 2米
72厘米-22厘米 = 31厘米+19厘米
3.小丽的身高是98厘米。
(1)小红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98-3=95(厘米) 答:小红的身高是95厘米。
课后练
第五单元 厘米和米
第3课时 认识米
1.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大树高6( 米 )。 (2)橡皮长4(厘米 )。 (3)灯管长50( 厘米 )。 (4)字典宽16( 厘米 )。 (5)篮球场长28( 米 )。(6)跳绳长2( 米 )。
2.在 里填上“>”“<”或“=”。
3米 > 100厘米 7米 > 4米
(2)小明的身高可能是多少厘米?
小明的身高可能是96厘米或97厘米。
4.下面四种物体的高度如图。用它们搭成 的物体的高度是多少?
13 17 19
5.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两次后,现在绳子每段 长多少米?
16÷4=4(米) 答:现在绳子每段长4米。
24米 > 24厘米 100厘米 = 40厘米 < 2米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米-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米-苏教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认识米-苏教版教学目标:1.学习认识米的重要性,明白计算长度时用米作为单位。

2.学会使用标准尺寸计量器进行长度测量和估计。

3.能够合理运用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米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明白米是计算长度的重要单位,所有的尺寸测量基本上都必须以米为标准。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通过展示不同米数的钢尺,让学生认识米的长度。

•将米的长、宽、高和其他物品的长度进行比较。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米数的分组比较。

2. 使用计量器进行长度测量在学生了解米的基础上,需要让他们掌握使用计量器进行长度测量的技能。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展示标准的计量器,并讲解如何正确使用。

•进行计量器的测量练习,让学生熟悉计量器的使用方式。

•进行小组测量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运用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掌握测量技能后,需要让他们运用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米的知识解决问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问题解决,可以让他们在课后报告解决方案。

4. 发展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在这节课的最后,需要让学生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如下:•将不同尺寸的物品分成小组,进行比较和分类。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物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鼓励学生思考,将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PPT呈现教学•讨论式教学•小组讨论•个别教学教学评价: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米的重要性,掌握使用计量器进行长度测量的技能,并能够运用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也应该得到发展。

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课堂答问、小组讨论和完成任务等。

米的认识教案

米的认识教案

米的认识教案米的认识教案(通用12篇)米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引导:同学们,你们在课前找到了哪些有关千米的资料?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收集的数据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2、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出教室,走向操场,一起去真实体验i千米。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

例如:长江全长6397千米,黄河全长5464公里,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亿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数学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有关千米的知识,感受“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互动新授1、感受千米。

(1)师: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多少圈是l千米?(2)引导:同学们分组活动,15名同学在跑道上走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走完l千米所用的时间;l5名同学在跑道上跑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跑完1千米所用的时间。

2、体会I千米。

师:清同学们谈谈自己走或跑完l千米的感受。

3、估计1千米。

(1)引导:刚才我们通过走、跑,真真实实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想一想学校与你家的距离大约是多长?从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2)引导:从学校出发到人民医院大约有多长?到图书馆大约有多远?……学生通过“走”“跑”等活动体验l千米的长度。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1千米有多长,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生结合学校周围交通图分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通过“走一走”“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在活动中思考。

真实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体会出1千米真的很长。

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去估一估身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理解,同时也真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米的认识教案篇2【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2篇)

《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2篇)

《米的认识》说课稿《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2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米的认识》说课稿篇1一、分析教材,把握目标。

1.教材简析《米的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

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并能用学生尺量一些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明确1米的实际长度,发现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身经历知识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加深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认识米。

难点:形成米的长度表象。

二、慎选教法,重视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

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自由操作学具,在自然的情境中亲身体会长度单位的产生。

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根据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在扶着学生认识1米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认识2米、3米、4米等更多的米,并建立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组成的复名数表达测量的结果。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学会用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并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长度单位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米与厘米、毫米的关系,初步建立米的概念。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长度的计量单位米,以及如何用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4.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米尺量一量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黑板等,加深对米概念的理解。

5.交流分享: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测量结果,讨论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米作为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用米量长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第3课时认识米作业课件苏教版ppt

二年级数学上册五厘米和米第3课时认识米作业课件苏教版ppt

3.在○里填上“>”“<”或“=”。
10米 &米-15米 < 10米+10米 10厘米 < 1米
4.汽车能不能从桥下通过?为什么? 可以 5米>300厘米
5.小可用一根长1米的竹竿测量水池的深度,将竹竿 直立在水池的底部,水面以上竹竿还有20厘米长,池 水深多少厘米? 1米=100厘米 100-20=80(厘米)
6.两根木棒都是长50厘米,照下面这样子捆在一起。 现在木棒长多少厘米?
50+50-10=90(厘米)
第3课时 认识米
1.在( )里填上“厘米”或“米”。 (1)牙刷长约18( 厘米 )。 (2)词典大约厚5( 厘米 )。 (3)黑板大约长3( 米 )。 (4)操场的直跑道长80( 米 )。 2.看图填空。
直尺上面的线段长( 100 )厘米。也就是( 1 )米。 1米=( 100 )厘米 100厘米=( 1 )米

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到底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教具准备: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一、创设情境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准备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

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

(主要是直尺或米尺)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二、体验探究1、认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

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3、学生在观察、交流过程中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归纳:100厘米=1米, 1米=100厘米, 1m=100cm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篇二】小学二年级《米的认识》数学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设计一_第3课时《认识米》导学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设计一_第3课时《认识米》导学案设计

第3课时认识米导学案设计课题认识米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认识米”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基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地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和运用新知,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1.自主探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创设学生用小尺子测量黑板长度的情境,有意给学生设“难”,让学生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体会到这种尺子某些时候用起来小,引起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究、创造的欲望,使认识米尺成为一种精神需要,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到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

2.开展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并能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巩固初步建立起来的“米”的表象,为估计、测量及培养数感积累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12厘米长的尺子米尺学生准备:尺子米尺绳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实践操作,复习旧知。

(6分钟) 1.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手比画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1.思考后明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尺子。

2.回答问题并用手比画。

1.填一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作单位。

(2)食指宽约()厘米。

呢?3.引导学生讨论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3.交流用尺子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二、自主探究,引入新课。

(15分钟) 1.组织活动。

(1)用老师提供的尺子(12厘米长)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2)在测量时有什么问题或想不通的地方及时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导入单位“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认识米用米量》说课稿

《认识米用米量》说课稿

认识米用米量》说课稿认识米用米量》说课稿范文《认识米用米量》说课稿1一、说教材《认识米用米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三课时,是“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中的内容。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中明确要求“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认识米用米量》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厘米用厘米量》的基础上又认识的常用的长度单位。

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是量化把握物体长度的基础,而且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以及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材通过让学生感受到用厘米尺量黑板太麻烦,从而自然地引出米尺。

接着又通过画、比、量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建立了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得出“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的结论。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具体内容,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学会用米尺进行正确的测量。

2、通过画、比、量等一系列数学活动,积累学生测量长度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估测能力、合作能力,养成细心认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3、根据学生的个体特征,让他们在课堂上“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数学的乐趣。

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米进行正确的测量是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法为让学生掌握1米的长度,学会用米量,我放手让学生操作体验、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画、比、量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进行学习。

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则通过观察活动、估测活动进行学习,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估测能力、合作能力,养成认真细心、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法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更好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1、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米 菊小吴宏
几块地砖长大约1米? 几块墙壁瓷片长大约1米?
1米的队伍能站几人?
1米大约要走几步?
认识米
菊小吴宏
量度较长的物体 时,用米 (m) 作长度单位。 教室门高 约2米 黑板的长 约4米
教室的宽 约7米
教室的长 约9米
认识米 菊小吴宏
米 早晨6时30分,我从2厘米长的床上起床, 用16 米 厘米 长的牙刷刷牙,40厘米长的毛巾 洗脸。吃完早饭,我背上书包去上学,天 气晴朗我边走边哼着歌,5分钟后我来到离 米 家500厘米远的学校,在教室门口还碰到了 厘米 身高165 米 的谷老师,我很有礼貌地向她 问声“老师好!”。进了教室,我马上拿 厘米 出长21 米 的课本读起来。
认识米 菊小吴宏
0 CM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 米 = 100 厘米
认识米
菊小吴宏
找出身上1米高的地方,贴上标签。
活动要求:
1. 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测量,一人贴标签。 2. 按顺序轮流进行测量。 3. 被测量的人要站如松。 4. 测量用的尺要摆正。 5. 完成好的组请用标准的坐姿、自信的微 笑来迎接自己的胜利。
说一说下面各物体的长度。
大约
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厘米
4
厘米
大约 11 厘米
认识米 菊小吴宏
认识米
菊小吴宏
细心数一数 1米里面有多少个 1厘米?
123456789 123456789 123456789
123456789
123456789 123456789
123456789
123456789 123456789
1234567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