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之古代传统文化测试30题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解析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解析一56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
《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
B.中官:中官在古代含义较多。
最初是古官名,后来还可指宫内、朝内之官。
本文的“中官”指宦官,又称奄人,内官,内臣等。
C.“出为湖广左参议”中的“出”指京官外调。
《琵琶行》中的“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出官”也是这个意思。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
又称抚台。
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
56.A(《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先例”的意思。
)5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中令,是皇帝的侍从护卫官,主要掌管宫殿门户等,属于九卿之一。
虽然级别不算很高,但是多为皇帝的亲信之人担任。
B.禁中,即宫禁。
是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
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宫禁。
C.关中,指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一带,因为西有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所以取四关之中之意。
D.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
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以水路运输为主,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路运输。
57.D(戍漕,是指水路运输军需物资。
)5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
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高三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试题5+Word含答案.doc
建瓯二中高三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5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
B.“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
C.“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
D.“遗民”有亡国之民、沦陷区的百姓、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人、劫后余留的人民等义,文中指金亡后不愿归顺元的百姓。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诏是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属于命令文体。
B. 古代举行仪式,授予官职称作“拜”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拜相如为上大夫”。
C. 古人对人身故有多种描述方式,最常见的是“卒”,早亡一般用“殇”,而“薨”则专指帝王之死。
D. 嗣在古文里常作动词,意为继承、继位等。
如嗣王,意为继位之王;嗣君,意为继位的君主。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刺史:中国古代官职名。
“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B.大业、义宁:隋代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继位后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江表: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D.弑:封建时代称子杀父、臣杀君、侄杀叔、甥杀舅等为“弑”。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汇编30题(3)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汇编30题(3)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老”分别指黄帝和老子,黄老之术是产生于战国时期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流派,对后来道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
B.“案”在古代指进送食物的托盘,形体不大,足很矮,可以托举起来,也可以放在地上。
后来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也叫“案”。
C.“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罪三族”指因为一人犯罪而牵连到亲属受罚,是古代专制社会惨无人道的刑法之一。
D.“右”作为方位名词指右边,与“左”相对。
古代崇右,故以右为上,为高;而在地理上,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D 古代以西为右,以东为左。
2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父”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从”表示堂房亲属,“从弟”即堂弟。
B.“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特指皇帝登基。
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C.“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应考。
D.“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文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黜”等。
(3分)D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号是皇帝在位的时候就有的。
明朝以前一个皇帝大多不只有一个年号,明朝以后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
B.“劾”指揭发罪状,“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劾死”指冒死弹劾。
C.“巡抚”在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D.“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B(“劾死”指判决死罪。
)2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玺书,是古代以泥封加印的文书。
古代递送文书易于破损,所以竹简两片合一,缚以绳,在绳结上用泥封固,钤以玺。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40题(含详解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1.下列关于《诗经》的相关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后始称《诗经》。
B.《诗经》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C.《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按音乐及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各地民歌。
“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
“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D.《诗经》的赋、比、兴、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风格文学创作的源头。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与杜甫齐名,杜甫曾夸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杜甫读罢李白的《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登高》被称为“七言律诗第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 “望帝托心” “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等典故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
成语“五音不全”就是嘲讽唱歌时走音、跑调的人。
B.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现在这些州名大多存在,但地域多有改变。
C.汉朝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加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共为四十郡。
郡是比县高一级的行政区域名。
D.周朝实行封建制,所谓“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到了汉朝,“国”也存在,是诸侯王的封地,大小相当于“郡”,所以“郡国”并称。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轲:不是车子的组成部分,而是阻止车轮移动的一块木头。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汇编30题(2)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汇编30题(2)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弟”,唐以前指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唐以后指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的同辈男性,同今之“堂弟”。
B.“诸生”,是古代中国对读书人的一种称呼,明清后又指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陛下”,本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进言天子时须先呼台下侍者而告之,后成为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敬称。
D.“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专指皇帝的死亡,意义相同的词语还有“崩殂、驾崩、仙逝、薨、不禄”等等。
D【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能力。
能力层级为B级。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士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对“死”委婉的说法。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登第,即登科。
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等次。
隋唐时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
B.冠,即弱冠,古代男子到了20岁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
C.嘉祐,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于纪年的专有名号,中国的年号制度是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启用的。
D.谥,指谥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C 年号制度从汉武帝开始13.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本题考查理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A项“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错,“授任湖州司士曹事,不久授任太学博士”可以分析出“博士”在文中是官名。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附解析
2019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知识训练题附答案分析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知识训练题附答案分析Ⅰ3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身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 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 “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 出,指京官外任; 除,指贬职或免除官职。
D. 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31.C( “除”,委任官职。
)3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贞观”是唐代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本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从,以后成为与帝王当面应付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换、升贬的常用词语。
第 1页一般状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离职,意为恳求使骸骨归葬故土,近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32.C( 左迁是贬官。
)33. 以下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讲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经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能够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委任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好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与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逝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必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敬行为,表示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拜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教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经》《乐经》《周易》。
《论语》不是“六经”。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80题(附答案)
岭南、08 人举、87 下门、67 32�12、47 节宵元、27 》字解文说《、07 堂令、86 子妻�A、66 黜�D、46 午壬�C、26 帝武汉�B、06 阳重�B、85 试乡�D、65 代隋�B、45 书尚�B、25 鹊扁�B、05 关海山�C、84 163�D、64 白李�D、44 》鉴通治资《�C、24
代”梓桑“④ 代”青汗“①
�么什代指各语词列下�中文诗古在�53 正斧 教赐 扰打 涵包�D 教指 涵包 正斧 扰打�C 正斧 教赐 扰打 驾劳� B 涵包 教指 正斧 扰打�A 评批人请④谅原人求③文改人请②人别烦麻①�境语 是项一的当恰用使词敬中境语种几面下在�43 。等”康杜“、”醴玉“、”液玉“、”浆琼“为称被酒�D 。等”札“、”函“、”素尺“、”牍尺“、”雁鸿“为称被信�C 。等”花梨“、”出六“、”花冰“、”玉乱琼碎“、”玉碎“、”玉琼“为称被雪�B 。等”宫桂“、”娟婵“、”钩银“、”盘玉“、”宫月“、”宫蟾“为称被亮月�A 是项一的确正全完不说解下以。称名干若有往往物事一同�中文诗古在�33 。 。 叫封开 � 叫州杭 � 叫州扬 � 叫岁十四� 叫州苏 �陵金叫京南如 �称别或称古有市城少不国我 �C 叫岁十三� 。 � 叫职官予授 � 叫作工职到员官 � 叫岁十二�称代有龄年示表人古�B 叫休退官辞求请老年臣大
“取能才时这�年成示以�”
己自称�等 。人呼称来 、
、父令有词敬�时亲父的人别称在人古。德美统传的族民华中是”人尊己卑“�2 、 以是别分�翁放陆为游陆称�公毅忠左为斗光左称�部工杜为甫杜称�1
组Ⅰ第 题 08 试测识常化文代古
1�题 08 试测识常化文代古
代”尺三“⑥ 代”帼巾“③
代”辕轩“⑤ 代”眉须“②
叫岁十六�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无论男女,都在二十岁时取字,字和名在意义上有联系。
B.名、字与号: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
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C. 谥,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欧阳修谥号“文忠”,陶渊明被私谥“靖节征士”。
D.斋名,指用书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我国历代名流雅士大都建有自己的书斋,并为之起名为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
如“项脊轩”即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不聪明。
如“愚以为……”,就是“我认为”的意思。
B. 鄙,见识肤浅,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如“鄙人才疏学浅”。
C. 卑,出身低下,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如“卑职知罪”D.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实际上就是承认对方地位比自己高。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孤家(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B.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词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末将、小吏、哀家、足下等。
C.古代读书人自谦小生、晚生、晚学、晚辈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D.古代读书人常称自己为不才、不佞、不肖,也表示自谦,说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B.“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古代女子对别人说话时,往往自称妾、臣妾、贱妾、奴婢、拙荆等。
D.中国人含蓄内敛,出家之人亦不例外。
老和尚自称“老衲”,尼姑自称“贫尼”,道士自称“贫道”。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民或官吏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殿下等。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周礼》《礼书》合称“三礼”。
B.儒家所称道的礼,可谓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政治制度、宗教仪式和社会风俗习惯等。
C.中国古代礼乐并称,乐其实是礼的一部分,附属于礼,用来补充仪文(礼仪形式)的不足,以助教化。
D.孔子教导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周朝时,礼、乐皆为贵族社会专有。
2.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书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B.遂通五经,贯六艺: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六艺,就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D.天子射上林中:上林,即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在长安西,周围三百里。
西汉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当浔阳城。
”B.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C.除,一般指免去旧职且不授予新职。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D.擢,既由选拔而提升。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4.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号,又称别号、表号。
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
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古代文化考试题及答案高中
古代文化考试题及答案高中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发明”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D(印刷术是四大发明之一)2.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三国志》答案:A(《史记》)3. 以下哪位不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者?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D(韩非子是法家学者)4.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代表什么?A. 民间歌谣、宫廷音乐、祭祀歌曲B. 宫廷音乐、民间歌谣、祭祀歌曲C. 祭祀歌曲、宫廷音乐、民间歌谣D. 祭祀歌曲、民间歌谣、宫廷音乐答案:A5.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最早开始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B(唐朝)6.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答案:A(李白)7.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A. 笔、墨、纸、砚B. 琴、棋、书、画C. 书、画、诗、酒D. 纸、砚、酒、茶答案:A8. “天工开物”一书的作者是谁?A. 李时中B. 宋应星C. 张衡D. 沈括答案:B(宋应星)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杜牧C. 李清照D. 苏轼答案:B(杜牧)10.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B(周朝)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我国古代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_____。
答案:数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答案:苏轼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的是古代的______关。
答案:剑门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诗经》中的______篇章。
答案:《子衿》5.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早发白帝城》。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选择题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知识选择题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设计的古代文化知识选择题,共计40题。
1.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以下哪项不是《诗经》的组成部分?A. 风B. 雅C. 颂D. 赋2.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色,请问黄河的发源地位于我国哪个省份?A. 青海B. 甘肃C. 宁夏D. 陕西3. 《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请问《史记》中记载了哪些内容?A. 历史事件B. 人物传记C. 神话传说D. 地理风貌4. 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其中“状元”是指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等级,请问以下哪个朝代开始实行科举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5.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三国时期历史的古典小说,作者是明代的罗贯中,请问《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个地方?A. 徐州B. 荆州C. 益州D. 扬州6. 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项技能,请问以下哪项不是“六艺”之一?A. 礼B. 乐C. 射D. 兵7.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清代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曹雪芹,请问《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表妹是谁?A. 林黛玉B. 薛宝钗C. 史湘云D. 王熙凤8. 古代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其中“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请问以下哪个部门不属于“三省”之一?A. 中书省B. 门下省C. 尚书省D. 太常寺9. 古代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请问以下哪部经典不属于“四书”之一?A. 《大学》B. 《中庸》D. 《道德经》10. 古代的“五行”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金、木、水、火、土”代表五种基本元素,请问以下哪个元素不属于“五行”之一?A. 金B. 木C. 水D. 土11. 古代的“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请问以下哪部经典不属于“五经”之一?A. 《诗经》B. 《尚书》C. 《礼记》D. 《史记》12. 古代的“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请问以下哪个不属于“四书五经”中的经典?A. 《大学》B. 《中庸》D. 《孙子兵法》13. 古代的“五岳”是指五座著名的山,请问以下哪座山不属于“五岳”之一?A. 泰山B. 华山C. 衡山D. 嵩山14. 古代的“五谷”是指五种主要的粮食作物,请问以下哪项不是“五谷”之一?A. 稻B. 麦C. 黍D. 玉米15. 古代的“五音”是指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请问以下哪个音级不属于“五音”之一?A. 宫B. 商C. 角D. 徵16. 古代的“五行”与“五音”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木对应宫B. 火对应商C. 土对应角D. 金对应徵17. 古代的“六艺”与“六书”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礼对应象形B. 乐对应指事C. 射对应会意D. 书对应形声18. 古代的“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请问以下哪个季节不属于“四时”之一?A. 春B. 夏C. 秋D. 冬19. 古代的“五行”与“四时”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木对应春B. 火对应夏C. 土对应秋D. 金对应冬20. 古代的“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规范,请问以下哪项不是“五常”之一?A. 仁B. 义C. 礼D. 勇21. 古代的“六义”是指赋、比、兴、风、雅、颂六种诗歌的表现手法,请问以下哪项不是“六义”之一?A. 赋B. 比C. 兴D. 豪22. 古代的“五经”与“六义”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诗经》对应风B. 《尚书》对应雅C. 《礼记》对应颂D. 《易经》对应比23. 古代的“四时”与“五行”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春对应木B. 夏对应火C. 秋对应土D. 冬对应金24. 古代的“五谷”与“五味”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稻对应甘B. 麦对应苦C. 黍对应酸D. 菽对应辛25. 古代的“五音”与“五味”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宫对应甘B. 商对应苦C. 角对应酸D. 徵对应辛26. 古代的“五常”与“五味”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仁对应甘B. 义对应苦C. 礼对应酸D. 智对应辛27. 古代的“六艺”与“六味”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礼对应甘B. 乐对应苦C. 射对应酸D. 书对应辛28. 古代的“五行”与“六味”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木对应甘B. 火对应苦C. 土对应酸D. 金对应辛29. 古代的“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请问以下哪个不属于“四书五经”中的经典?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史记》30. 古代的“五岳”是指五座著名的山,请问以下哪座山不属于“五岳”之一?A. 泰山B. 华山C. 衡山D. 嵩山31. 古代的“五谷”是指五种主要的粮食作物,请问以下哪项不是“五谷”之一?A. 稻B. 麦C. 黍D. 玉米32. 古代的“五音”是指五声音阶中的五个音级,请问以下哪个音级不属于“五音”之一?A. 宫B. 商C. 角D. 徵33. 古代的“五行”与“五音”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木对应宫B. 火对应商C. 土对应角D. 金对应徵34. 古代的“六艺”与“六书”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礼对应象形B. 乐对应指事D. 书对应形声35. 古代的“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请问以下哪个季节不属于“四时”之一?A. 春B. 夏C. 秋D. 冬36. 古代的“五行”与“四时”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春对应木B. 夏对应火C. 秋对应土D. 冬对应金37. 古代的“五谷”与“五味”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稻对应甘B. 麦对应苦C. 黍对应酸38. 古代的“五音”与“五味”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宫对应甘B. 商对应苦C. 角对应酸D. 徵对应辛39. 古代的“五常”与“五味”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仁对应甘B. 义对应苦C. 礼对应酸D. 智对应辛40. 古代的“六艺”与“六味”相对应,请问以下哪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A. 礼对应甘B. 乐对应苦C. 射对应酸D. 书对应辛答案:1. D2. A3. B4. A5. B6. D7. A8. D9. D10. D11. D12. D13. D14. D15. D16. D17. D18. D19. D20. D21. D22. D23. D24. D25. D26. D27. D28. D29. D30. D31. D32. D33. D34. D35. D36. D37. D38. D39. D40. D。
古代文化考测及答案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一)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传统文化高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成语中,与“桃李满天下”意思相近的是:A. 鸿儒满腹B. 人才济济C. 举世无双D. 风华绝代2. 下列诗句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 下列古代文化现象中,不属于“六艺”的是:A. 书法B. 音乐C. 弈棋D. 武术4. 下列节日中,与“春节”同属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是:A. 中秋节B. 重阳节C. 清明节D. 端午节5. 下列传统习俗中,与“祭祖”无关的是:A. 赏花灯B. 赏月C. 赏梅D. 赏菊6. 下列古代名著中,属于四大名著的是:A. 《西游记》B. 《红楼梦》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7. 下列古代建筑中,属于古代园林的是:A. 故宫B. 长城C. 颐和园D. 秦始皇陵8. 下列古代服饰中,属于汉服的是:A. 和服B. 藏服C. 汉服D. 套裙9. 下列古代礼仪中,属于“五礼”的是:A. 丧礼B. 婚礼C. 丧葬D. 丧服10. 下列古代医学著作中,属于中医四大经典的是: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千金要方》D. 《本草纲目》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 简述中国传统节日的主要习俗。
3. 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
4. 简述中国传统服饰的主要特点。
三、论述题(15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
四、作文(40分)以“传统文化在我身边”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 内容充实,观点明确;2. 语言流畅,条理清晰;3. 字数在600字以上。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附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附答案)1、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古代的“及笄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A、15岁、20岁、30岁、40岁B、女子15岁、男子20岁、50岁、60岁C、女子15岁、男子20岁、30岁、40岁D、13岁、20岁、30岁、50岁2、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3、“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可以理解为:太阳光能照到的地方为阳,照不到的地方为阴。
山北当然照不到,为阴;水的北岸正对着太阳,为阳。
反之亦然。
所以,水南为阴,水北为阳。
例如:“江阴”、“汉阳”、“衡阳”、“华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长江南岸、汉水的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B、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北边、华山的南边C、长江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北边D、长江北岸、汉水的北边、衡山的南边、华山的南边4、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精华。
“前四史”是指:()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5、《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为后代学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较完善的文献资料。
“四库”是指:()A、仁、义、礼、智B、经、史、子、集C、诗、书、礼、易D、礼、乐、书、数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所提出,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
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8.下列对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词有多个义项,在这句中,应为“闲适自得,清静无为”之意。
B.从文中的表述来看,唐朝所采用的官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确立于隋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C.文中最后一段出现“解职”一词,这与“致仕”词义恰好相反。
D.文中多次出现与官职调动相关的一个词“迁”,在古代还有“左迁”“右迁”的说法,右迁为升官,左迁为降职。
9.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校尉,官名。
校,军事编制单位。
尉,军官。
校尉为部队长之意。
西汉,汉武帝为了加强对长安城的防护而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八校尉。
八校尉之秩皆为比二千石,属官有丞及司马。
B.游徼,乡官之一。
原为泛称,意为有秩禄的官吏中最低级人员。
秦末始为官名。
汉沿设。
掌巡察缉捕之事。
魏、晋、南北朝多沿设。
C.世券,又称铁券。
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
每副各分左右,左存功臣,右藏内府。
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爵,在文中指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周以后各封建王朝都有封爵制度,爵称和爵位制度虽然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
10.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1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1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1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2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2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