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二十三章

合集下载

2012年初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基础全讲义

2012年初级经济师 初级经济基础全讲义

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考试内容: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要素。

概念: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考试内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

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概念: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2.生产关系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提示: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着生产关系。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4.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强化练习题-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三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强化练习题-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三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强化练习题-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三章统计与统计数据[单选题]1.下列统计处理中,属于描述统计的是()。

A.利用均值测度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B.利用抽样调查数据推断(江南博哥)城镇居民平均收入C.利用样本信息推断消费者对某品牌的知晓度D.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线性回归模型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其内容包括如何取得所需要的数据,如何用图表或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展示,如何描述数据的一般性特征。

选项BCD属于推断统计。

[单选题]5.下列统计数据中,属于观测数据的是()。

A.居民收入数据B.新药疗效数据C.电池使用寿命数据D.轮胎使用寿命数据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通过直接调查或测量而收集到的数据,称为观测数据。

观测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施加任何人为控制因素的条件下得到的,几乎所有与社会经济现象有关的统计数据都是观测数据。

选项BCD属于实验数据。

[单选题]6.通过直接统计调查获得的数据属于()。

A.二手数据B.实验数据C.间接数据D.一手数据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数据的来源。

统计数据,就其本身的来源来看,最初都来源于调查或实验。

但从使用者的角度看,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的调查和科学实验,对使用者来说,这是数据的直接来源,称为直接数据或一手数据;二是别人的调查或实验的数据,对使用者来说,这是数据的间接来源,称为间接数据或二手数据。

一手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调查或观察,二是实验。

在社会经济领域,统计调查是获得数据的主要方法,也是获得一手数据的重要方式。

[单选题]7.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同,普查标准时间定为普查年份的()。

A.1月1日0时B.11月1日0时C.7月1日0时D.12月31日0时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第六次人口普査的标准时间为普查年份的11月1日0时。

[单选题]8.为及时了解全国城市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按照商品零售额排序对前35个大中型城市的商品零售价格变化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经济基础知识

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 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节市场需求第二节市场供给第三节均衡价格第四节弹性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第一节无差异曲线第二节预算约束第三节消费者均衡和需求曲线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第一节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第二节生产函数和生产曲线第三节成本函数和成本曲线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第一节市场结构的类型第二节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三节完全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四节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生产者的行为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第一节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第二节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第三节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第一节市场失灵的含义第二节市场失灵的原因第三节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第二节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第三节消费、储蓄和投资第四节总需求和总供给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第一节经济增长第二节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第三节经济发展第九章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第一节价格总水平第二节就业和失业第三节失业和经济增长及价格总水平的相互关系第十章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第二节国际贸易政策第二部分财政第十一章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第一节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第二节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第三节财政的基本职能第四节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1第十二章财政支出第一节财政支出及其分类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增长趋势第三节中国的财政收支矛盾与支出结构优化第四节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第十三章财政收入第一节财政收入的含义与分类第二节税收第三节税负转嫁第四节国债第十四章政府预算第一节政府预算的职能与原则第二节我国政府预算职权划分第三节我国政府预算体系第四节我国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制度第五节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的主要内容第十五章财政管理体制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与类型第二节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第三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十六章财政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功能与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第三节财政政策乘数与时滞第四节我国财政政策实践经验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十七章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供给第三节货币均衡第四节通货膨胀第十八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第二节货币政策第十九章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第一节商业银行的运营与管理第二节金融市场第二十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第一节金融风险第二节金融危机第三节金融监管理论第四节金融监管体制第五节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第二十一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第一节汇率制度第二节国际储备第三节国际货币体系第四节人民币跨境使用2第四部分统计第二十二章统计与统计数据第一节统计学第二节变量和数据第三节数据的来源第四节统计调查第二十三章描述统计第一节集中趋势的测度值第二节离散程度的测度第三节分布形态的测度第四节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第二十四章抽样调查第一节抽样调查基本概念第二节几种基本概率抽样方法第三节估计量和样本量第二十五章回归分析第一节回归模型第二节最小二乘法第三节模型的检验和预测第二十六章时间序列分析第一节时间序列及其分类第二节时间序列的水平分析第三节时间序列的速度分析第四节平滑预测法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七章会计概论第一节会计基本概念第二节会计目标第三节会计要素第四节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基本原则第五节会计基本前提第六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七节会计法规第二十八章会计循环第一节会计确认第二节会计计量第三节会计记录第四节会计报告第二十九章会计报表第一节会计报表的概念第二节资产负债表第三节利润表第四节现金流量表第五节会计报表附注第三十章财务报表分析第一节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和内容第二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三节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指标3第三十一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第一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和核算特点第二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第三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第六部分法律第三十二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第一节”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第二节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第三十三章物权法律制度第一节物权概述第二节所有权第三节用益物权第四节担保物权第三十四章合同法律制度第一节合同概述第二节合同的效力第三节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第四节合同的担保和保全第五节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第六节违约责任第三十五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一节公司法和公司概述第二节公司的设立于公司法基本制度第三节公司治理结构第四节公司的股份(权)转让和股份公司的股份发行第五节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第三十六章其他法律制度第一节工业产权法律制度第二节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第三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第四节反垄断法律制度第五节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第六节产品质量法律制度4。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一、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1)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2)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3)国家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职能。

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1)定义社会主义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为实现宏观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的总体调节和控制。

(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并通过对市场调控来实现。

(3)宏观经济调控过程是一个运用适当的调节方式和手段,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对分散的微观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引导,促使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从而使社会经济总体协调有序进行的过程。

(4)政府在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应政企分开,综观全局,以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为目标,以间接调控为主要管理手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3)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4)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1、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由宏观调控任务决定的,是由若干具体目标组成的一个目标体系。

(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基本目标。

①经济总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②经济结构:社会生产一定发展阶段上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社会各地区之间的比例、构成及相互关系。

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结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与需求结构等。

(2)保持经济适度增长(3)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4)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5)国际收支平衡2、不同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各项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体系。

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23章

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23章

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三章会计基本概念第五部分会计第二十三章会计基本概念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会计概述【知识点二】会计的基本前提【知识点三】会计基础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原则【知识点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知识点一】会计概述建议关注会计的特征、基本职能、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一)会计的概念及特征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它通过系统、客观、及时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管理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信息。

2.会计的特征(1)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2)具有一整套区别于其他工作的专门的技术方法(3)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4)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注意】会计核算的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口诀】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账户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职能:主要运用货币计量形式,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从数量上连续、系统和完整地反映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

监督职能: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二者关系】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是进行会计监督的基础。

会计是通过核算为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又通过监督直接履行管理职能,两者必须结合起来发挥作用,才能正确、及时、完整地反映经济活动。

(三)会计的对象1.会计的对象就是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

凡是特定对象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一般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2.资金的运动过程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

(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会计上,通常将单位在日常生产经营和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运动称为经济业务事项。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汇总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汇总

为方便广大学员复习2012年经济师考试,网校编辑特整理出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预祝学员顺利通过考试!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汇总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6)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7)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8)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9)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0)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1)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2)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3)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4)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5)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6)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7)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8)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19)1 (19)2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0)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1)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2)1 (22)2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3)1 (23)2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4)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5)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6)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7)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8)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29)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0)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1)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2)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3)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4)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5)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6)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7)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8)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39)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0)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1)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2)1 (42)1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3)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4)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5)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6)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7)1 (47)2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8)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49)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0)1 (50)2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1)2012年经济师《初2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2)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3)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4)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5)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6)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7)1 (57)2 2012年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精华辅导讲义(58)1 (58)2。

中级经济基础 第23章

中级经济基础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描述统计一、集中趋势的测度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程度,它反映了一组数据中心点的位置所在。

集中趋势的测度也就是寻找数据一般水平的代表值或中心值。

2、中位数离散程度反映的是数据之间的差异程度。

集中趋势的测度值是对数据水平的一个概括性的度量,它对一组数据的代表程度,取决于该组数据的离散水平。

1、方差【教材例题】某售货小组有5名营业员,元旦一天的销售额分别为520元、600元、480元、750元和500元,求该日销售额的样本方差【计算过程】(1)计算均值(平均数)(520+600+480+750+500)÷5=570元(2)计算各数值与均值的差520-570=-50;600-570=30;480-570=90;750-570=180;500-570=-70 (3)计算差平方和(-50)2+(30)2+(90)2+(180)2+(-70)2(4)计算方差1-)(12n X Xni i∑=--==122002、标准差:3、离散系数 【总结】常用的数据特征测度三、分布形态的测度 1、偏态系数偏度是指数据分布的偏斜方向和程度,描述的是数据分布对称程度。

测度数据分布偏度的统计量称为偏态系数。

计算公式(了解):1-570-180903050-22222)()()()()(++++SK=31()(1)(2)-1ni i X X nn n n -=---∑ 偏态系数取决于离差三次方的平均数与标准差三次方的比值【注意】偏态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数据分布的偏斜程度越大。

【补充】以变量值的中点为对称低,意味着出现了极大值,而这些极大值个数2、标准分数(1)标准分数也称为Z 分数,是统计上常用的一种标准化方法。

标准分数用于某一个数值在一组数据中相对位置的度量。

计算方法是用数值减去均值所得的差除以标准差。

公式为:i X XZ is--= [例1] 甲、乙、丙、丁四人在某次语文考试中分别获得 72分、68分、48分和90分,而全体学生的语文平均成绩为60分,标准差为12分,则这4个相应的标准分数分别为:【补充】①从上面标准分数Z的定义公式可知,标准分数Z是一种以平均数为参照,用来衡量原分数在一组数据中地位高低的一种评定方法。

2012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效力层级最高的法律是()。

A.刑法B.民法C.宪法D.经济法【答案】C【解析】《立法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作为一个法律部门,宪法是整个中国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其他部门法的制定依据。

2.货币政策一般是由()来制定和执行的。

A.商业银行B.各级政府部门C.中央财政部门D.中央银行【答案】D【解析】通常,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包括:①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②维护金融稳定;③提供金融服务。

3.在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准中,产出与投入的比例称为()。

A.效益B.效率C.成果D.盈利【答案】B【解析】效率是产出与投入的比例。

投入一定,产出越高,效率越高;或者产出一定,投入越少,说明效率越高。

效率是衡量管理是否“正确地做事”的标准。

【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4.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数,用于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

A.生活水平高低B.贫富差距大小C.营养结构优劣D.物价水平高低【答案】A【解析】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恩格尔系数(%)=食物消费支出金额【说明】根据最新版考试教材,该知识点已删除。

5.关于我国仲裁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仲裁一律开庭进行B.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可以就部分事实清楚的内容,先行裁决C.根据不公开审理原则,仲裁一律不公开进行D.仲裁庭作出仲裁前,必须先行调解【答案】B【解析】A项,《仲裁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仲裁应当开庭进行。

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B项,第五十五条规定,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第二十三章 统计与数据科学-课件新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第二十三章 统计与数据科学-课件新
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各种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 化的数据。
① 结构化数据是指存储在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实现 表达的数据;
35
四、统计调查
(二)统计调查的方式 ★ ★ ★
4.重点调查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
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所选择的重点单位虽然只是全 部单位中的一部分,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 调查这一部分单位的情况,能够大致反映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重点调查能以较少的投入、较快的速度取得某些现象主 要标志的基本情况或变动趋势。
统计学
第二十 三章 统 计与数 据科学
变量和数据 数据的来源
统计调查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定性、定量变量 数据 概念、分类、方式
6
一、统计学
7
一、统计学
(一)统计学 ★
1.定义 统计学是关于收集、 整理、分析数据和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
科学。
统计有两个分支: 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8
一、统计学
数据
信息
知识
47
五、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二)大数据 ★
1.大数据 大数据(big data )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
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 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 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48
五、数据科学与大数据
(二)大数据 ★
一方面研究数据本身的特性和变化规律,另一方面通过对数 据的研究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从而揭示自 然界和人类行为的现象和规律。数据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数据,研 究目标是获得洞察力和理解力,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解释、预 测、洞见和决策,为现实世界服务。

201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配套习题(第23章)

201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配套习题(第23章)

第23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单项选择题1. 组距分组是()的整理方法。

A.分类数据B.顺序数据C.数值型数据D.离散变量2. 家庭支出中,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属于()。

A.比例B.比率C.频率D.百分数3. 将比例乘以100就是()。

A.百分比B.比率C.平均数D.极差4. 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之比,是采用了计算()的数据整理方法。

A.比例B.均值C.比率D.百分比5. 条形图纵置时也称为()。

A.直方图B.折线图C.柱形图D.圆形图6. 某组中,最大值为50,最小值为12,极差为()。

A.38B.18C.20D.127. 在对数据实行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无任何关系B.反比关系C.正比关系D.组距总是组数的5倍8. 在组距分组中,上限与下限的差值称为()。

A.组数B.极差C.组距D.组中值9. 限值与下限值的平均数叫做()。

C.极差D.组距10. 为解决“不重”的问题,统计分组时习惯上规定()。

A.“不重不漏”B.“组限值应能被5除尽”C.“下组限不在内”D.“上组限不在内”11. 某产品的销售收入是一个变量,其分组依次为1万元以下,1万元-3万元,3万元-5万元,5万元-6万元,那么()。

A.1万元应归入第一组B.3万元应归入第二组C.3万元应归入第三组D.6万元应归入第四组12. 用矩形的宽度和高度来表示频数分布的图形是()。

A.柱形图B.折线图C.直方图D.扇形图二、多项选择题1. 分类数据选用的图示方法是()。

A.条形图B.折线图C.直方图D.圆形图E.散点图2. 计算累积百分比的两种方法是()。

A.开方B.加权平均C.向上累积D.向下累积E.算术平均3. 顺序数据的图示方法包括()。

A.折线图B.直方图C.频数多边形图D.累积频率分布图E.累积频数分布图4. 组距分组适用于()。

A.离散变量B.变量值较少C.连续变量D.变量值较多E.品质数据5. 统计表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二十章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二十章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二十章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消费者是指为了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个人和家庭,由他们构成的消费者市场是产品的最终市场。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是分析消费者如何选择、购买、使用和处置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

一、消费者行为模型考试内容:消费者行为研究模型及其构成要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和购买决策过程。

三种不同的消费者决策类型及其特征:习惯型、有限型和复杂型。

企业要研究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以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按照消费者介入程度可以将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为三类:习惯型购买、有限型购买和复杂型购买。

消费者介入程度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对企业营销刺激、其他外界刺激的反应和参与程度。

1.习惯型购买在习惯型购买过程中,消费者的介入程度很低,且品牌之间在产品质量、性能等方面的差异较小。

消费者通常是出于习惯而非品牌忠诚购买一种产品或服务。

对大多数价格低廉、经常购买的产品消费者采用的决策类型都是习惯型的。

企业要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2.有限型购买虽然消费者的介入程度不高,但是品牌之间在产品的各项属性上存在很大差异。

消费者在挑选大多数选购类产品时进行的就是这种复杂程度有限的决策过程。

领先品牌和跟随品牌的营销战略的不同。

采取措施刺激消费者尝试他们的品牌。

3.复杂型购买消费者介入程度很高,品牌差异很大的决策情形。

消费者在购买汽车、家庭房屋装修等产品和服务时一般会经历复杂型的购买决策。

二、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考试内容: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社会因素:相关群体和家庭,个人因素:人口统计、个性和生活方式,心理因素:动机和认知,这些影响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几个重要概念:意见领袖、家庭生命周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知过程的选择性(选择性注意、选择性误解、选择性记忆)。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文化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消费者行为最直接的、决定性因素是个人及其心理特征。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整理目录版 (1)前言 (2)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3)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0)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16)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3)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7)》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30)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37)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45)第九章财政职能 (49)第十章财政支出 (53)第十一章财政收入 (57)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63)]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 (72)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77)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 (86)第十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92)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100)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 (107)第十九章市场营销环境 (112)?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 (117)第二十一章市场营销策略 (122)第二十二章产品和服务策略 (127)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134)第二十四章计划职能 (136)第二十五章组织职能 (142)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 (149)/第二十七章控制职能 (159)第二十八章法的基础知识 (160)第二十九章经济法基础知识 (164)第三十章民法基础知识 (167)第三十一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176)第三十二章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183)前言[(一)初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报名时间一般为4、5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方法: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

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1.考试科目《初级和中级经济师均2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二十二章)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产品和服务策略一、产品层次与产品分类考试内容:产品的定义及其包含的内容,整体产品的三个层次及其在营销决策中的应用。

(一)产品的含义和层次产品是指提供给市场、供使用和消费、可以满足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东西,包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机构、信息、体验和事件等。

整体产品的三个层次:核心利益、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

1.核心利益核心利益是产品最基本的层次,是满足顾客需要的核心内容,即顾客购买的真正动机。

营销管理的任务就是发现隐藏在产品背后的真正的需要,把顾客所需要的核心利益和服务提供给他们。

2.有形产品有形产品是指支持核心利益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品的质量、功能、款式、品牌和包装等方面。

营销管理的任务是做好各方面的服务,使顾客满意。

3.附加产品附加产品是指顾客在购买产品时所得到的额外服务或利益。

如提供信贷、免费送货、售后服务等。

整体产品的概念体现了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观念。

(二)产品的分类考试内容: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定义、分类,各种类型产品的营销特点。

产品依据购买者的购买动机和用途可分为消费品和工业品两大类。

1.消费品个人或家庭为最终消费而购买的产品就是消费品。

按照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征来划分消费品的类型,将消费品划分为便利品、选购品、特殊品和非寻求品。

(1)便利品价格低廉、消费者要经常使用、且通常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购买的物品,如牙膏、香烟等。

生产经营此类产品的企业应尽量拓宽此类产品的分销渠道,以方便消费者购买。

(2)选购品即品种规格复杂,选择性强,在质量、价格、花色、款式等方面需要反复挑选和比较才能决定购买的物品。

选购品可分为同质品和异质品。

对于同质品,如电视机、电冰箱等,顾客购买时主要是通过比较价格、品牌知名度和售后服务来选择;对于异质品,如服装、鞋帽,消费者更重视其特色。

企业应根据消费者不同的行为特征,来调整自己的营销重点。

(3)特殊品即那些具有独特的品质特色或著名商标的产品。

这些产品一般是不可替代的,如名牌钟表、高档化妆品等。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第二十三章.1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第二十三章.1

一、管理及其职能u 考试大纲的知识点1.管理的概念2.管理的基本特征3.管理的主要职能u 知识点讲解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协调组织的各种资源,以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例23-1:(2007年)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 ABCE )等活动,协调组织的各种资源,以其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A.计划B.组织C.领导D.预测E.控制例23-2:(2010.66)管理是协调组织的各种资源,以期更有效地实现( D )的过程。

A.人员配置B.组织权力C.组织文化D.组织目标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条件、制约。

(2)管理是一个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要协调和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不断提高组织的效率。

效率是产出与投入的比例。

投入一定,产出越高;或者产出一定,投入越少,说明效率越高。

效率是衡量管理是否“正确地做事”的标准。

例23-3:(课后习题)效率是指( A )。

A.产出与投入之比B.销售总额C.目标的达成度D.管理水平(4)管理要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有效地实现组织的预期目标。

效果涉及到活动的结果,是相对于目标而言的。

活动实现了预定的目标,是有效果的;没有实现目标,就是没有效果。

效果是衡量管理是否“做正确的事”的标准。

例23-4:(课后习题)效果是相对于( B )而言的。

A.投入B.目标C.产出D.效益(5)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Ø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活动中存在着客观规律,管理活动必须遵循这些客观规律。

Ø 管理的艺术性则是指,在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地运用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好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3.管理的主要职能(1)管理职能的定义:是指在一定职位上的管理者为了完成好自己的任务、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所必须进行的活动或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一、管理及其职能
(一) 管理的概念
考试内容:管理的概念(掌握)
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协调组织的各种资源,以期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基本特征
考试内容: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

2.管理是一个过程。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形成管理的主要职能。

3.管理要协调和利用组织的各种资源。

效率是产出与投入的比例。

效率是衡量管理是否“正确地做事”的标准。

管理就是要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创造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组织的效率。

4.管理要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效果涉及到活动的结果,是相对于目标而言的。

效果是衡量是否“做正确的事”的标准。

5.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管理的主要职能
考试内容:管理的主要职能
概念:管理的职能是指在一定职位上的管理者为了完成好自己的任务、承担好自己的责任、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所必须进行的活动或工作。

管理职能可以直接理解为管理活动或管理工作。

主要的管理职能为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

1.计划职能
计划职能是确定组织未来要实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

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职能
通过分类、组合,建立一套分工协作关系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责权利分明的管理体制。

组织职能的任务是使计划方案落实于实际工作。

3.领导职能
领导职能的任务是使组织成员产生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4.控制职能
控制职能的任务是保证组织的各项工作按照计划的要求进行。

二、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
(一)组织文化
考试内容:组织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掌握)
概念:组织文化主要是指组织成员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共有价值观、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及其物质表现。

组织文化的四个层次:
(1)观念层;
(2)制度层;
(3)行为层;
(4)物质层。

(二)组织环境
考试内容:组织环境的概念和类型。

组织环境的主要种类:组织环境可分为组织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而外部环境又包括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1.组织外部环境
(1)一般环境(宏观环境)
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

(2)具体环境(微观环境)
对某一具体组织的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外部因素,包括顾客、供应商、竞争者、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相关社团等。

2.组织内部环境
对组织活动产生影响的内部因素。

如组织文化、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员素质、技术水平、财务状况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