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学 - 新课标教学网-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

合集下载

《植物组织培养》电子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电子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电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进行简单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并应用于植物繁殖、遗传改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

1.2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1.3 教学方法讲授与互动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概念。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2.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介绍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概念和证据。

解释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因和机制。

2.2 植物组织培养的激素调控介绍植物激素在组织培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解释植物激素平衡对组织培养的影响。

2.3 植物组织培养的营养需求介绍植物组织培养中所需的无机和有机营养成分。

探讨不同营养成分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

第三章: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与方法3.1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介绍外植体的选择标准和处理方法。

强调外植体处理对组织培养成功的重要性。

3.2 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增殖介绍愈伤组织的诱导方法和培养条件。

探讨不同植物激素对愈伤组织增殖的影响。

3.3 胚状体的诱导与分化介绍胚状体的诱导方法和分化条件。

分析不同植物激素对胚状体分化的作用。

第四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4.1 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介绍植物组织培养在植物繁殖中的应用实例。

探讨组织培养对植物繁殖的影响和优势。

4.2 遗传改良与基因工程介绍植物组织培养在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解释组织培养对植物遗传特性的影响。

4.3 植物生物技术的展望探讨植物组织培养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未来发展。

激发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第五章:实验操作与实践5.1 实验材料与设备列出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强调实验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和准备的重要性。

5.2 实验操作流程详细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操作流程。

27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27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适用专业:2013级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授课学时:36学分:2总纲课程的性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为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之一本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室设计,培养基制备,灭菌以及各种植物器官、无毒苗、原生质体等的无菌接种及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驯化栽培的基本技能。

课程基本任务: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操作原理和操作规范,并能较比较熟练地操作组织培养的相关技能,最后达到掌握系统的组织培养技术,为未来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工作奠定牢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课程内容概要:课程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组织培养实验室设计、培养基制备、灭菌以及各种植物器官的无菌接种及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驯化栽培等。

课程教学形式:课程教学形式分理论和实验两部分,其中理论课18学时,实验课18学时。

课程学时分配:课程考核方式:考查成绩评定:考查成绩由平时表现、作业、提问和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等组成,平时表现考核占10%、实验报告占60%、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占30%,考查时间可随堂进行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

考查成绩采用总分百分制或五级制计分方式。

1、平时表现:由学生到课情况决定,缺课一次扣2分,8次不到,取消该课程考核资格。

2、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完整,有原始数据记录、结果正确,在课后整理完成。

3、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在培养基制做、灭菌、接种、培养检查等基本方法中选择1-2个常规的操作技能,分数评定主要依据操作规范程度和污染率及成活结果等来决定。

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植物组织培养》李胜,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7。

参考书:1、《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谭文澄、戴策刚主编,1997年中国林业出版社。

2、《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中国林业出版社3、《植物组织培养手册》颜昌敬,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14、《林花果菜组织培养快速育苗技术》李云,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65、《花卉组织培养》韦三立,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86、《组织培养技术》沈海龙,中国林业出版社课程教学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一)基本要求: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类型,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特点,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史,初步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1.课程定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实验室的设计要求及技术条件,组培的主要操作技术,以及器官及个体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为今后从事园林种苗生产的组培繁殖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以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过程和工艺流程安排教学,分解能力培养体系为多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中穿插关键技能和一般技能。

3.课程目标3.1知识目标●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掌握培养基各成分的功能;●掌握接种的流程及注意事项;●掌握驯化移栽的的流程及注意事项;3.2能力目标●学会组培实验室设计与管理;●能进行组培最佳方案筛选与设计;●会进行培养基制备;●能够进行无菌操作与培养;●能够处理常见植物的组织培养方法与易发问题;●能够进行组培苗驯化移栽。

3.3素质目标●具有自主学习新技能、具有责任心、能自主完成工作岗位任务;●具有分析能力,善于创新和总结经验;●具有合作精神和管理协调能力,善于沟通,豁达、诚信、团结、乐于助人;●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能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4.课程内容和要求4.1课程内容设置4.2学习情境与要求4.3 考核建议4.4实现课程目标必需条件1)实训室①具备组培实训所需各种用品及仪器;②超净工作台的个数需在10台左右;③实训室水电应能够正常使用。

2)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强化案例教学方法,以任务引领型案例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操作中掌握组织培养的各种操作要求。

5.实施建议5.1教学建议1)应注重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问题职业能力;2)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故需经常到企业(单位)进行锻炼进修,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教案

植物组织培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和原理。

2.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和应用。

2. 难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操作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 采用实验法培养植物组织,让学生动手操作。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无菌操作台、培养皿、镊子、剪刀、植物激素等。

2. 实验材料:植物组织、消毒液、培养基等。

3. 教学课件和案例资料。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为什么需要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二、讲解(10分钟)1. 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2. 讲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离体组织、愈伤组织、胚性细胞团、植株再生。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分组,每组准备一份植物组织样本。

2. 指导学生进行无菌操作,将植物组织接种到培养基上。

3.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植物组织的生长情况。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效果。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和应用。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5分钟)2.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教师)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 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八、课后作业(学生)1. 完成实验报告。

2. 查阅资料,了解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植物组培课程标准

植物组培课程标准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课程标准·- 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及应用、作物生产、园林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课程选用的教材为曹春英主编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通过无菌培养技术,把植物体的各类组织、器官或者细胞等材料接种于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且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离体培养的一套技术和繁殖方法。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将来能从事与组织培养相关的工作,如能够独立设计组培方案、具备培养基的制备、进行无菌操作、植物快繁、控制污染、褐化、玻璃化等不良现象发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能够独立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经营管理的工作。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门课程以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学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为适应21世纪生物科学的发展,结合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实际,压缩理论课时,精选教学内容,增加单位时间内的知识传授量,增加实验实训课的课时。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使课程教学朝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方向发展。

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为:据植物组织培养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内容模块体系。

课程内容打破传统的“老三段”模式,打破学科特性,理论知识要求“必需、够用”,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并以此来构建组培课结构和内容体系。

在实践教学上,·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 课程标准·- 2 -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强化实训项目的实用性。

本课程一般按照“实验室设计与培养条件要求―培养基制备―无菌操作技术―器官培养―个体植物组织培养与园艺植物栽培”的顺序进行。

二、 课程设计与理念1.以“工种(岗位)技能标准”设计课程本课程设计的理念是改革以“学科”为标准的课程体系,建立以“工种技能要求”为标准的课程体系,把所有知识整合梳理,按项目要求,分解成各项工作任务,与生产过程组织起来,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规律,有利于培养理论与实操一体化技能型复合人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知识清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知识清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知识清单一、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生长、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植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通过特定的条件和操作,诱导细胞重新启动生长和分化的程序,从而实现植物的快速繁殖、品种改良以及珍稀植物的保护等目的。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细胞全能性意味着每个植物细胞都包含了该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表现出完整的植物个体特征。

在自然条件下,细胞的全能性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无法充分表达。

而在组织培养中,通过提供无菌环境、合适的营养物质、植物激素以及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打破了这些限制,使细胞能够重新恢复全能性,进行分裂、分化和生长。

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外植体是指用于培养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常见的外植体有茎尖、叶片、茎段、花粉等。

在选择外植体时,要考虑其来源的植株健康状况、生长阶段以及品种特性等因素。

选择好外植体后,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消除表面的微生物,常用的消毒方法有酒精浸泡、升汞消毒等。

2、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为植物细胞提供营养和生长环境的重要物质。

其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成分、植物激素等。

大量元素如氮、磷、钾等,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提供基本的养分;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参与细胞内的多种生理生化过程;有机成分如氨基酸、维生素等,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植物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对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3、接种将消毒后的外植体小心地接种到培养基上,操作过程要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以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4、培养接种后的培养物需要放置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培养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湿度等。

温度一般控制在 25℃左右,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培养阶段进行调整,湿度通常保持在较高水平。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2024鲜版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2024鲜版
无菌操作规范
掌握无菌操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穿戴无菌衣、戴手套、使用 无菌器械等。
无菌检查与污染处理
学习无菌检查的方法和标准,掌握污染识别和处理的基本技能。
12
培养基配制与灭菌技术
培养基的成分与类型
了解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和类型, 掌握常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注 意事项。
培养基的灭菌技术
学习培养基的灭菌方法,如高压 蒸汽灭菌、过滤灭菌等,掌握灭 菌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关键参 数。
品种创制。
29
学生自我评价与提升建议
知识掌握程度
回顾课程内容,评估自己对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原 理、培养基配制、接种与培养等知识点的掌握程 度。
问题解决能力
反思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 思路和方法是否合理、有效。
2024/3/28
实验技能水平
分析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如培养基配 制、外植体消毒、接种操作等是否规范、熟练。
28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农业生产应用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 繁殖优良品种,提高农作物产
量和品质。
2024/3/28
林业生产应用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 林木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和大 规模培育。
花卉园艺应用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 花卉的快速繁殖和新品种的选 育。
生物技术领域应用
结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 物技术手段,利用植物组织培 养技术进行植物遗传改良和新
包括实验室检测、田间试验、长期监测等方法。
安全性管理法规
各国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管理法规不尽相 同,但一般都包括安全性评价、标识管理、 审批制度等方面的内容。
2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精品课程说课文稿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精品课程说课文稿

VS
授课安排
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讨论与答疑 等环节。课堂讲授主要介绍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操作则通过 具体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讨 论与答疑环节则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 ,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PART 02
植物组织培养基本原理与 技术
PART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定义及应用领域
定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如根尖、茎尖、叶、花、 果实等器官的一小部分组织或细胞),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或 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02
培养基成分
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调节物质等,为植物细胞提供生长
和发育所需的营养和条件。
03
培养基选择依据
根据培养目的、植物种类和生长时期等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类型和成分,
以满足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的需求。同时,要考虑培养基的稳定性、透
明度、凝固性等因素。
晰、数据准确。
PART 07
课程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与总结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基本原理
详细阐述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全能 性、愈伤组织形成与分化、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剂等核心 内容。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操作流程
系统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操作流程,包括培养基配 制、外植体选择与处理、接种与培养、继代培养与扩大繁 殖、生根与移栽等关键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标准课程负责人:蔡冬元编制时间:2016 年 6月 1 日教研室主任:初审时间:2016年月日系(部)主任:审核时间:2016 年月日一、课程基本信息(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准)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授课学期 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32 学分 4 考核方式考试适用专业农业生物技术适用年级2年级二、课程的性质及定位《植物组织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相关职业应用性人才所必需的作物种苗繁育生产技术标准、规则等有关知识和实生苗、嫁接苗、扦插苗及组培苗生产等技能。

本课程是果树生产、蔬菜生产、花卉生产等课程的前修课程,植物与植物生理、植物生长环境等课程的后修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植物组织技术》课程是一门园林、园艺、农业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面向农林植物种苗生产第一线。

为使学生具备从事园林、园艺、农业生物技术等作物种苗繁育生产技术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知识、专项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标准在制定过程中,能紧紧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依据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作物种苗繁育生产技术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能力与知识的需求,大力推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突显高职教育特色,进一步突出学生职业素养与岗位能力培养,以达到学习与实际生产的一致性。

《植物组织生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

本课程通过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掌握作物种苗繁育生产技术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具备种苗生产圃地营建、有性实生苗生产技术、无性营养苗生产技术、大苗生产技术、种苗现代化生产技术等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获得与国家相应职业标准接轨的种子生产、种苗生产、种子和种苗生产等职业资格证,为学习者可持续发展、“零距离”上岗奠定良好基础。

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种苗生产基本理论知识,能熟练进行种苗生产圃地营建、有性实生苗的生产、无性营养苗的生产、大苗的生产,利用先进的设备与手段进行种苗的现代化生产等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迁移、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为学生以后在植物种苗生产相关岗位上顶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somatic embryo stem sterilant sterilization subculture vitrification
ABA р-CPA
CH DMSO
IAA KT NAA PEG
琼脂糖 种质 半纤维素 异核体 激素 体外 培养基 微繁 茎段培养 小植株,苗 原球茎 吡哆醇 再分化 茎尖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
项目教学法、现场指导法
(三)考核评价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改革“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 核方法,由此建立了平时测评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并举的开放式、全程化考核评 价体系。本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组成:理论考试 50%+实践考试 50% (1) 理论考试包括平时表现考核 10%、作业和提问 40%、期末考试 50%等四 部分。 期末考试为闭卷形式。 (2)实践考试包括实验表现 10%,实验实训报告 50%,实践技能考试 40% 。 实验实训报告和随堂进行数据记录,课后整理完成。实践技能操作选择几个常规 的实验实训方法(如培养基制做、灭菌、接种、培养检查等),分数评定主要依据 操作规范程度和污染率及成活结果等来决定.

(5)花梗、花粉及花药、细胞的

通过对蝴蝶兰组培过程
培养方法;

的学习,使学生的理论
(6)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方法
2组
和动手能力都能得到进
(7)污染产生的原因 8 及解决方

一步的提升。
法;

(8)褐化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

法;
植物组培工厂的经营与管理
(9)蝴蝶兰组培中遗传稳定性的 4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 2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选修课,是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植物生物技术。

它阐明了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操作原理和操作规范,并能比较熟练地操作组织培养的相关技能,最后达到掌握系统的组织培养技术,为未来从事生物技术及相关工作奠定牢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通过开设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通过学生学习组织培养的研究历史、应用状况、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了解组培实验室建设,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在科学工作态度和组织培养实验技能及管理等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

2、通过学习离体条件下组织器官培养技术,离体快繁及脱毒的方法与技术等技术可从事相关产业的研究工作,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

3、通过良好的实验训练,设计合理的学习情景以及培养工作任务,解决生产上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

4、通过查找各种载体信息资料,完成设计、修改培养方案,培养学生采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在实验工作中讨论、计划、分工、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人沟通等社会能力。

6、从学科发展来看,本课程与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土壤学、育种学、栽培学等许多课程有联系,通过学科交叉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和花药在人工控制的培养基上培养,使其生长、分化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与方法。

通过学习植物组织培养基础知识和操作技术等内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熟练进行:选外植体、培养基的配制、愈伤组织、器官离体培养、植物的脱毒与快繁技术以及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常用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

《园林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园林技术、烟草栽培技术第一部分前言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使其再生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进入21世纪,生物技术发展迅猛,在植物生产中的应用愈来愈多,植物组织培养也成为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基于工作过程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开发与设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面向生产实践,构建学校与企业供需和谐的技术平台,通过分解组培工作过程能力,将组培企业生产环节模块化,工作过程项目化、任务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具有敬业精神和协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课程性质《植物组织培养》是园林技术、烟草栽培技术专业学习领域中的专业核心技术课程,是基于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过程,突出培养学生组织培养操作技能应用的一门工学结合的课程。

本课程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项目实战、理论与实训一体等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大胆实践,进而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和和熟练的职业能力。

该课程以《植物及植物生理》、《植物生长与环境》等为前导课程,学习完本课程,学生直接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在园林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中起到了明显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围绕“工学结合,能力为本”的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根据组培具体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依照岗位对组培工作的职业能力要求,兼顾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运用项目引导教学、现场教学、企业实景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组培职业工作能力为重点,选取教学内容。

1、面向职业岗位,注重素质结构本课程是面向组培企业培养基制作工、组织培养接种工和组培苗驯化管理员3个岗位的需要,培养掌握组培核心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提倡在全面素质结构基础上培养职业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建立职场环境根据组培工作的内容,依照一般组培的工作流程,组织课程内容。

依托“洋兰组培生产任务”、“铁皮石斛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等课题,充分利用真实职业环境,组织参与真实职业活动,积累经验,锻炼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合作共事能力,并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所需的主要知识、技能、态度和关键能力。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植物组织培养 (Plant Tissue Culture)课程编号:1313084216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数:52 课内实验时数:24学分:2.5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综合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植物组织培养是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它是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项植物生物技术。

近几十年来此项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渗透到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生物科学的重要研究技术和手段。

目前这项生物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工业和医药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生命力极强的一门学科。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开设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尤其是在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和推动我国植物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学习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历史、应用状况、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组培实验室建设,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科学工作态度和组织培养实验技能等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为学生将来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和经营等多方面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与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等许多课程有联系,同时也为这些学科研究提供必要的方法及技术手段,宜在植物生理学和微生物学课程之后开设。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植物组织培养简介[3];植物组织培养与生物科学的关系[1];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概况[1];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及展望 [2];重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名词解释:植物组织培养思考题: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

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组织人教版选修一精编版

高中生物“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组织人教版选修一精编版

“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吴成军在《生物技术实践》模块课程标准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尝试植物的组织培养”。

尝试是技能性目标中的模仿水平,即学生仿照教师的示范性动作完成对实验对象的操作。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操作复杂而精细,操作难度较大的实践活动,其操作流程包括:配制母液、培养基配制与灭菌、外植体选择和消毒、接种、形成愈伤组织、诱导丛芽和生根、组培苗移栽等操作环节。

从操作的持续时间看,完成前四项活动需要一天,后三项活动需要1~2个月。

为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顺利地开展实验教学,需要确定学生动手操作的一些重要环节和步骤,并针对这些环节和步骤提前做好实验准备。

1 实验室的准备工作本实验需要作好三项实验准备:一是提前配制各种母液;二是提前准备MS培养基;三是选择外植体并进行预处理。

1.1 配制母液母液中含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激素(植物生物调节剂)和维生素等有机成分,母液浓度是实际溶液浓度的5~10倍。

配制母液花费时间多,需要用到溶量瓶、移液管等精密仪器,无法由每位学生亲自操作,教师可带领部分学生在课外进行。

母液的类型和配制顺序如下:配制母液的注意事项:⑴自来水或河水中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勿用配制母液;⑵配制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母液时,应将每种化合物单独溶解后,再一一混合,同时还应用适量的蒸馏水清洗烧杯内壁,并将清洗后的蒸馏水倒入混合溶液中,这样可以保证每种元素的浓度,混合时要按照教材附表中的顺序进行,最后加入的是氯化钙溶液,这样可以避免发生沉淀;⑶配制好的母液要先倒入1 000 ml烧杯中,再由烧杯转入1 000 ml细口瓶中,不可由容量瓶直接倒入细口瓶中;⑷注意观察母液中是否有絮状物,出现絮状物表明离子之间发生反应,需要重新配制母液;⑸植物生长调节剂难溶于水,需要碱或酸助溶,一般生长素类物质用碱(0.1 mol/LNaOH1~3 ml)或酒精(75~95%的酒精1~3ml)助溶,细胞分裂素类物质一般用酸(0.1 mol/LHCL1~3 ml)助溶,加入蒸馏水定溶时要缓慢,也可用水浴法助溶;⑹用棕色细口瓶盛装有机物母液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母液,避免透射光损害母液中的有机成分;⑺在瓶壁上贴好各种母液的标签(下图所示);⑻将配制好的母液放入冰箱中或阴凉处保存。

高二生物校本教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高二生物校本教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组织培养的概念和培养的类型2.掌握组织培养的特点3.一般掌握组织培养发展历史4.初步掌握组织培养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理论基础一、组织培养的概念高等植物的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技术是指分离一个或数个体细胞或植物体的一部分在无菌条件下培养的技术。

•通常我们所说的广义的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即外植体explant),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进行培养,使其生成完整的植株。

•二、组织培养的类型组织培养按培养对象可分为:1.植株培养(plant culture)2.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3.组织或愈伤组织培养(tissue or callus culture)•为狭义的组织培养,是对植物体的各部分组织进行培养,如茎尖分生组织、形成层、•木质部、韧皮部、表皮组织、胚乳组织和薄壁组织等等;或对由植物器官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进行培养,二者均通过再分化诱导形成植株。

4.细胞培养 (cell culture )5.原生质体培养(proplast culture )是用酶及物理方法除去细胞壁的原生质体的培养。

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理论(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全能性。

所谓细胞全能性就是指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有完整细胞核的活细胞都具有该种植物的全套遗传信息和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潜在的,要实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①体细胞与完整植株分离,脱离完整植株的控制;②创造理想的适于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环境,包括营养、激素、光、温、气、湿等因子。

(二)植物的再生性在植物分化根、茎、叶等器官的过程中,某处组织受到一定的损伤,则在受伤部位往往会产生新的器官,长出不定芽和不定根,从而形成新的完整植株。

脱分化:是指成熟细胞或已分化的细胞转变成为分生状态的过程,即诱导成为愈伤组织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