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丝绸桑蚕知识与技术的详细整理

合集下载

桑蚕文化知识 科普

桑蚕文化知识 科普

桑蚕文化知识科普桑蚕文化是指与桑蚕相关的一系列传统文化和知识体系。

作为中国古老的养蚕业,桑蚕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桑蚕文化的知识,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桑蚕文化的了解。

一、桑蚕的起源与历史桑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多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人类最早驯养的昆虫之一。

桑蚕最早是野生的,后来逐渐被人类驯养和培育,成为重要的经济动物。

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就有桑蚕养殖的记录,而且桑蚕的养殖技术也日臻完善。

二、桑蚕的生命周期桑蚕的生命周期包括蛋、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桑蚕的一生中,幼虫期是最重要的阶段。

桑蚕幼虫主要以桑叶为食,经过4-5次蜕皮后,体型逐渐增大,皮肤变得透明。

在幼虫期结束时,桑蚕会停止进食,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结茧。

蛹期通常持续10-15天,最后蛹壳破裂,成虫从茧中爬出来。

三、桑蚕丝的制作桑蚕丝是桑蚕幼虫吐丝时分泌的一种特殊蛋白质纤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纤维之一。

桑蚕丝制作的工艺非常精细,需要经过脱胶、清洗、烧茧、煮丝、卷绕等多个步骤。

其中,最重要的是煮丝过程,需要掌握火候和时间,以保证桑蚕丝的质量。

四、桑蚕文化的传承桑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传承。

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有人继续传统的桑蚕养殖和丝绸制作工艺。

此外,一些学校也开设了桑蚕文化的相关课程,以培养学生对桑蚕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五、桑蚕文化的影响桑蚕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

首先,桑蚕文化带动了丝绸业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的重要产业之一。

其次,桑蚕文化和丝绸制作工艺的传承,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手工艺传统。

此外,桑蚕文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服饰文化和美学观念。

六、桑蚕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桑蚕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桑蚕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桑蚕文化的认识和重视。

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对桑蚕养殖和丝绸制作工艺的研究,推动桑蚕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

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

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桑蚕是蚕丝的原料,而蚕丝又是我国传统的优质农产品之一。

在农村地区,很多农民都以桑蚕饲养为业,因为桑蚕的饲养具有成本低、回报高的特点。

要想实现优质高产的桑蚕饲养,农民们需要注意一些技术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

桑蚕的饲养技术主要包括饲料的选择、疾病的防治和饲养环境的管理。

首先要注意的是饲料的选择。

桑蚕的饲料主要是桑叶和桑根部。

在选择桑叶时,要选择嫩叶和瘦叶,因为这些叶子的含水量高,营养丰富,有利于蚕宝宝的成长。

在选择桑根部时,可以选择质地柔软、裂纹少的根部,因为这些根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有助于蚕宝宝的健康发育。

饲料的供给要定时定量,不能给予过多或过少的饲料,以免影响桑蚕的正常生长。

其次是疾病的防治。

桑蚕容易感染疾病,如桑白皮病、黄曲条病等。

要防止桑蚕感染疾病,农民们可以做好日常的卫生清洁工作,保持蚕室的干燥和通风,减少病菌的滋生。

还可以在蚕宝宝孵化期间给予一些抗病虫害的药物,以增强蚕宝宝的抵抗力。

如果发现桑蚕感染了疾病,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避免蔓延和传染。

最后是饲养环境的管理。

桑蚕对饲养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在桑蚕孵化期间,要保持室内温度在25-27摄氏度之间,湿度在70%左右,光照要适中,避免阳光直射。

在蚕宝宝长大后,温度可以适当下降到20-23摄氏度,湿度维持在60-65%,光照也要适当增加。

要控制蚕室内的空气流通,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二氧化碳过多积聚。

要定期清理蚕粪和死蚕,以保持蚕室的清洁和卫生。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桑蚕饲养还要注意一些其他问题,如合理的避免同源育种、注意蚕宝宝的人工培养和及时消灭害虫等。

同源育种容易导致蚕种质量下降,所以要进行定期的更新换代。

蚕宝宝在孵化期间需要人工培养,包括喂食和更换饲料等。

害虫会对桑蚕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消灭害虫。

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需要关注饲料的选择、疾病的防治和饲养环境的管理等方面。

讲述一下中国古代的丝绸生产技术

讲述一下中国古代的丝绸生产技术

讲述一下中国古代的丝绸生产技术中国古代的丝绸生产技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丝绸的制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丝绸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为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技术的演变和影响。

一、蚕桑种植在中国古代,丝绸的制作最基本的原料就是蚕丝,而蚕丝的产生需要蚕桑的种植。

蚕桑种植最早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

蚕桑种植的技术包括选择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培育壮健的桑树等。

同时,还需要有经验丰富的农民进行防虫、防病等管理工作。

二、蚕丝的提取与加工当桑叶长成后,蚕蛹开始吐丝结茧。

这时,人们将茧取出,先用热水烫杀,再将茧浸泡在碱水中。

通过煮茧和蚕丝的拉伸等环节,最终将蚕丝完全提取出来。

这个过程需要熟练的技术和细致的操作,以确保蚕丝的质量。

三、染色技术的创新丝绸的鲜艳和多样的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要归功于中国古代对于染色技术的创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植物染料对丝绸进行染色。

后来,经过不断的尝试与改进,中国的染料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并创造出了独特的溜色、挂染、织楞等特殊的染织工艺。

四、纺织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丝绸生产过程中,纺织技术的进步对于提高丝绸的质量和生产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最初的时期中,纺织工具主要是手工纺车,操作困难且效率低下。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发明了自流车、织机等纺织工具,使得纺织过程更加自动化和高效率。

五、质量监控与贸易为了确保丝绸的品质,中国古代进行了严格的质量监控。

例如,在汉代,为了应对赝品丝绸的出现,政府设立了专门的检验部门,负责检验丝绸的质量。

此外,丝绸的生产技术还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丝绸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结语中国古代的丝绸生产技术以其独特性和创新性为世人所称道。

从蚕桑种植到蚕丝提取与加工,再到染色技术的创新和纺织技术的进步,中国古代丝绸生产技术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丝绸的工艺

丝绸的工艺

丝绸的工艺丝绸的工艺是指制作丝绸的各个环节和技术过程。

丝绸工艺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丝绸的生产和加工技术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丝绸的产生、原材料、蚕丝的获取、蚕茧的加工、丝绸织造等几个方面来介绍丝绸的工艺。

首先,丝绸的产生。

丝绸是由蚕丝产生的,蚕丝是由蚕虫的触须分泌的丝状物质构成的。

蚕丝是一种天然纤维,主要由蛋白质组成。

蚕丝产生的过程称为蚕茧的吐丝,一般在蚕茧中保存着成熟的蚕虫。

其次,丝绸的原材料。

丝绸的原材料主要是蚕丝,通常是采用桑蚕的触须分泌的蚕丝。

桑蚕是中国最早培育和利用的家蚕种类,具有较高的纤维产量和质量。

此外,丝绸的原材料还包括蚕茧、染料和助剂等。

然后,蚕丝的获取。

蚕丝的获取主要是指从蚕茧中获取蚕丝的过程。

蚕丝的获取一般分为针刺法和煮茧法两种。

针刺法是用细针在蚕茧上刺孔,让蚕丝逐渐便出,再经过清理和撚绕等工序得到蚕丝。

煮茧法是将蚕茧放入开水中煮熟,然后通过拴丝机将蚕丝收集起来。

这些获得的蚕丝经过更加精细的加工和处理后,就可以用来制作丝绸。

接下来,蚕茧的加工。

从蚕茧中获取蚕丝后,需要对蚕茧进行加工。

首先是脱脂处理,将蚕茧放入碱水中浸泡,去除茧皮上的脂肪和胶质。

然后是剥茧和煮剥。

剥茧是将蚕茧从中剥开,使里面的蚕丝暴露出来。

煮剥是在初剥后,将蚕茧放入热水中煮熟,用去茧机将蚕丝收集起来。

最后,丝绸的织造。

丝绸的织造是指将蚕丝编织成纺织品的过程。

织造丝绸需要经过丝绸织机的处理,主要有织造花纹的设计、编织机的设置和编织过程的调节等。

在编织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经纬线的调整和纺纱等处理。

织造完成后,需要进行整理和后整理工艺,以使丝绸具有更好的质感和外观。

总的来说,丝绸的制作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艺过程。

从蚕茧的获取到织造,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处理。

丝绸工艺的发展推动了丝绸的生产和应用的进步,也使得丝绸成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

丝绸的美丽和优质让其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珍贵和独特的纺织品,也为丝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

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

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桑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其成茧制桑蚕丝可以用于丝织品的生产。

在桑蚕饲养过程中,合理的饲养技术可以提高桑蚕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关于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的详细介绍。

一、桑叶的选择和处理1.选择优质的桑叶:选择无病虫害、无霉变、嫩绿鲜嫩的桑叶,最好是新鲜摘下的桑叶。

2.桑叶的处理:将桑叶用清水清洗干净,去除黄叶和老叶,切成长度约为2-3厘米的小段,然后晾晒至半干状态备用。

二、桑蚕的饲养环境1.温度:桑蚕的适宜温度为25-30摄氏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桑蚕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湿度:桑蚕的适宜湿度为65%-75%,太湿或太干都会影响桑蚕的正常生长。

3.通风:保持适宜的通风条件,避免桑蚕感染病害。

三、桑蚕的饲养管理1.选种:选择优质的种蚕,确保种群健康。

2.孵化:将种蚕放入温湿度适宜的孵化箱中,保持湿度和温度的稳定。

3.饲养:将孵化的桑蚕转移到养蚕架上,定时喂食桑叶,注意桑叶的新鲜度和干燥状态。

4.定期清洁:及时清理养蚕架上的粪便和残骸,保持蚕室的卫生。

5.防病虫害:定期进行蚕室消毒,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6.摘茧:当桑蚕开始结茧时,将其转移到茧室中继续养护,待茧完全形成后采茧。

四、桑蚕的饲养问题需要注意1.饲料供应不足:提供充足新鲜的桑叶,确保桑蚕有足够的食物供应。

2.温度过高或过低: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桑蚕的正常生长发育。

3.湿度过高或过低:过高或过低的湿度会导致桑蚕患病或发育不良。

4.病虫害防控不及时:病虫害的蔓延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5.蚕室卫生不好:保持蚕室的清洁和卫生,避免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总结: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包括桑叶的选择和处理、饲养环境的控制和饲养管理的注意事项。

合理的饲养技术可以帮助提高桑蚕的产量和品质,促进桑蚕丝的生产发展。

同时要注意避免供应不足、温湿度异常和病虫害等问题,保证蚕室的清洁和卫生。

这些都是桑蚕饲养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以确保桑蚕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丝绸知识点总结

丝绸知识点总结

丝绸知识点总结一、丝绸的历史丝绸作为一种纺织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传说,公元前27世纪,中国的黄帝女娲发现了蚕丝,从而开启了丝绸的历史。

公元前2640年,中国的夏朝时期,已有记录说到有人养蚕、丝织布,丝绸开始进入生产和使用阶段。

而丝绸的输出和贸易,主要来源于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和周代(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

丝绸的生产和使用,大约在周代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

丝绸作为一种奢侈品,在古代被广泛用作贡品、外交礼品和国际贸易商品,在东西文明的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丝绸得以传播到其他亚洲国家、中东地区、欧洲等地。

丝绸的传播不仅使得丝绸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商品,也使得丝绸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国的丝绸制作工艺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

在宋代(公元960-1279),绢纺织业蓬勃发展,丝绸服饰开始成为上层社会的主要服饰,并且在织物印染上进行了不少创新。

元代(公元1271-1368)时,出现了大量的出口型工业,在蒙古的统治下,经济的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加强了东方和西方的丝绸联系。

明代(公元1368年到1644年),丝绸工业继续发展,福建霞浦等地成为丝绸出口基地之一,我国的三大丝绸生产中心,宁波的和绍兴一起成了明朝丝绸的主要产区和销售港,则周边的边的场地面对外国,日本,熟悉“丝绸之路”贸易规律。

清代,刺绣业在广东潮汕地区迅速发展,成为潮汕女子的重要生产和生活工具。

这是清代以后已致商业有序规模制绣花和编织作坊的燎牌。

.charCodeAt(10)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纺织行业的变革,丝绸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然而,丝绸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成为了现代时尚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丝绸的生产工艺丝绸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饲养蚕、缫丝、织布和印染等过程。

首先是饲养蚕,蚕丝的生产是丝绸制作的第一步。

蚕丝的生产过程主要分为蚕的养殖、蚕的吐丝和蚕茧的加工等环节。

在蚕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和环境,帮助蚕成长并产出高质量的蚕丝。

整理养蚕知识点总结

整理养蚕知识点总结

整理养蚕知识点总结一、蚕的品种不同种类的蚕有着不同的生长特性和用途。

按照蚕的用途可以将蚕分为家养蚕和野生蚕。

家养蚕用来生产丝绸,主要有家蚕和野蚕两个品种。

而野生蚕则是原始状态的蚕种,不用来生产丝绸。

家蚕主要分为白蚕、僵蚕和黑蚕三种,分别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生产适应性。

二、蚕的生长环境蚕的生长环境是蚕的主要生长依赖,它直接影响到蚕的生长发育和产丝能力。

蚕主要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室温一般在20-30摄氏度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

同时,蚕的生长环境还需要保持一定通风量,以便于蚕的呼吸和排泄。

三、蚕的饲料蚕的饲料主要是桑叶和桑枝,其中桑叶是蚕的主要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等,是蚕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蚕在饲料上的嗜好性比较强,通常应选择茎叶完整、嫩绿柔软的桑叶,以确保蚕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蚕的养殖技术1. 选蚕:选择优质种蚕,以保证后续的丝绸产量和质量。

2. 筛选种桑:种植桑树,确保桑树的生长环境和饲料质量。

3. 控温控湿:保持蚕室的温湿度,以促进蚕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 养蚕盆洁净:蚕盆的卫生和洁净直接影响到蚕的健康状况。

5. 饲料管理:合理供给优质饲料,以供蚕的正常生长发育。

6. 疾病防治:定期检查蚕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蚕的疾病。

7. 丝绸蚕的采茧:在蚕完成饲养后,采集其茧并进行制茧,以获得丝绸。

五、蚕的疾病防治养蚕过程中,蚕的疾病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蚕的常见疾病主要有蚕眼病、蚕瘟病、蚕痣病等。

这些疾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防治,会导致蚕的死亡和丝绸产量的减少。

因此,对蚕的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可以采取卫生防疫、疾病防治药剂、病虫害防治网等措施。

六、蚕的丝绸产出蚕的丝绸产出主要是通过采茧来完成的。

蚕完成饲养后,就会开始产丝,这时需要及时将蚕茧采集下来,并进行制茧加工。

制茧技术是一个重要环节,影响到最终丝绸的质量和产量。

总结:养蚕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农业养殖活动,需要对蚕的品种、生长环境、饲料、养殖技术等方面做到全面了解。

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

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

桑蚕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及要注意的问题桑蚕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优良饲料生产虫种之一,其丝质细腻,丝线强韧,可用于纺织和其他工业制品的生产。

为了获得更好的桑蚕产丝效果,农民需要掌握一些优质高产饲养技术,并且应该注意一些问题。

一、优质高产饲养技术:1.选用优质种蚕:选择抗病强、产蚕多、丝质细腻的种蚕。

可以通过了解各个种蚕的品种特点和产蚕性能,选择适合本地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品种。

2.合理的饲料配方:桑蚕以桑叶为主要饲料,但也需要适量的补充其他饲料,如竹叶、豆饼、麦麸等。

根据蚕龄的不同,可以调整不同的饲料比例和食物种类。

3.科学严谨的饲养管理:保持蚕室的温度和湿度适宜。

温度控制在24-28℃,湿度保持在70%-80%左右。

要定期清理蚕室,注意通风换气和杀灭寄生虫的工作。

4.合理控制蚕龄:根据市场需求和出丝时间,要合理控制蚕龄的发育速度。

一般来说,出丝期为蚕龄5-7天时较为理想。

5.科学用药防治病虫害:及时发现和防治蚕室内的病虫害,可以采取物理方法、生物防治和化学控制等手段,保持蚕室内环境的良好状态,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二、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1.饲养密度:要根据蚕室的大小和空气流通情况,合理控制蚕室内的饲养密度。

如果密度过大,蚕室内的空气流通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引发传染病的发生。

2.饲养环境的保持:保持蚕室内的温湿度稳定,避免过冷、过热、过干或过湿的环境对蚕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要防止蚕室内有异味、灰尘或细菌的污染,保持蚕室的清洁。

3.饲料管理:提前清洗好饲料,确保没有杂质。

饲料的存放要干燥,避免霉菌和害虫的滋生。

在喂食过程中要注意每次的数量和质量,避免浪费和蚕室内的饥饱不均。

4.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及时发现蚕室内的病虫害,可以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如定期清洁蚕室、消毒蚕室、定期检查蚕的健康状况等。

对已经发生的病虫害,要及时进行药物防治,避免疫情扩散。

在饲养桑蚕的过程中,农民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知识,科学管理,合理饲养,才能获得更好的桑蚕产丝效果,并提高经济效益。

蚕丝知识点总结

蚕丝知识点总结

蚕丝知识点总结蚕丝是由蚕蛹的外蚕茧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纤维,是一种天然的蛋白质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且手感柔软光滑,被称为“纺织之王”。

蚕丝源远流长,被人们称为“丝绸之母”,其丝绸制品以优美的光泽和触感而著称。

在中国,蚕丝生产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被视为国宝之一。

以下将对蚕丝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1. 蚕丝的来源蚕丝是由家蚕(学名:家蚕蚕蛹)的外蚕茧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纤维。

家蚕是由人工饲养的家蚕种群,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家蚕是双翅目、蚕蛾科、家蚕属昆虫的幼虫,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性昆虫之一。

家蚕的寿命较短,约为30-50天。

家蚕的繁殖产卵的前提是取蚕茧,即生产蚕丝的原材料。

2. 蚕丝的生产过程蚕丝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蚕的饲养、蚕茧的收获和蚕丝的加工。

蚕丝的生产通常在蚕室内进行,首先需要饲养蚕蛹,然后等蚕蛹吐丝形成蚕茧后,将蚕茧采摘下来。

蚕茧中的蚕丝并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进行加工处理。

加工过程包括脱脂、煮丝、组丝、织丝等步骤,最终制成蚕丝制品。

3. 蚕丝的特性蚕丝是一种天然的蛋白质纤维,与其他纤维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 光泽:蚕丝具有独特的光泽,因为蚕丝中富含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能够很好地反射光线,使其具有良好的光泽度。

(2) 透气性:蚕丝是一种透气性很好的纤维,适合夏季穿着,能够带给人们舒适的穿着体验。

(3) 吸湿性:蚕丝具有很好的吸湿性,能够吸收人体汗液,使皮肤保持干燥舒适。

(4) 舒适性:蚕丝具有良好的手感,柔软光滑,舒适适合贴身穿着。

(5) 耐热性:蚕丝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可承受一定温度的热处理,不易变形。

4. 蚕丝的用途蚕丝因其独特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蚕丝制品主要包括蚕丝织物、蚕丝被、蚕丝枕等。

(1) 蚕丝织物:蚕丝织物是蚕丝的主要应用之一,主要用于制作衣服、围巾、床上用品等。

蚕丝织物具有良好的光泽和质地,是高档面料的主要代表之一。

(2) 蚕丝被:蚕丝被是利用蚕丝填充的被子,具有保暖性好、透气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德清蚕乐谷蚕桑科普教育基地知识技术要点

德清蚕乐谷蚕桑科普教育基地知识技术要点

德清蚕乐谷蚕桑科普教育基地知识技术要点
德清蚕乐谷蚕桑科普教育基地是一个专注于蚕桑科普教育的地方,它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技术要点。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要点:
1. 蚕桑技术简介:蚕桑是指种植桑树养蚕,利用蚕丝生产丝绸的工艺。

蚕丝是一种天然纤维,具有优良的抗菌、保湿和柔软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制造高品质的纺织品。

2. 桑叶的重要性:桑叶是蚕的主要饲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合理的桑叶管理可以提高蚕的生长速度和产丝量。

3. 蚕的生命周期:蚕的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蚕四个阶段。

卵孵化后成为幼虫,通过不断吃桑叶生长,最后停止进食并结茧。

在茧内,幼虫逐渐变成蛹,并最终化为成蚕。

4. 蚕茧的处理:蚕茧是蚕丝的原料,可以通过丝蚕的茧绕丝、蒸汽蚕茧或热水浸泡蚕茧的方式进行处理。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蚕茧上的粗丝和杂质。

5. 蚕丝的提取和加工:蚕茧处理后,蚕丝可以通过退蚕法提取出来。

提取后的蚕丝可以进行加工,如漂白、染色、织造等,最终制成丰富多样的丝绸产品。

6. 蚕的保健和疾病防治:蚕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为了保障蚕的健康,必须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包括合理的饲养管理、疫病监测和及时治疗等。

7. 蚕桑产业的发展前景:蚕桑产业是中国传统的优势产业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蚕桑产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积极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以上是德清蚕乐谷蚕桑科普教育基地的一些知识技术要点,通过参观和学习,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蚕桑产业,培养对丝绸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种桑养蚕知识点总结

种桑养蚕知识点总结

种桑养蚕知识点总结一、桑养蚕的基本知识1. 桑养蚕的基本原理桑养蚕是指利用桑树叶子饲养蚕蛹,培育出蚕丝生产蚕茧的一种养殖方式。

桑养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桑树叶子中的营养物质以及桑树叶片的适宜含水量,为蚕蛹提供养分,使蚕蛹逐渐发育成熟,形成蚕茧,最终得到蚕丝。

2. 桑养蚕的优势桑养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桑树叶子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对蚕蛹的生长发育有利;(2)桑树叶子的适宜含水量能够保持蚕蛹体内的水分平衡,有利于蚕蛹的成长;(3)桑树叶子的采集和处理比较方便,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养殖。

3. 桑养蚕的适宜环境桑养蚕的适宜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条件:桑养蚕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为温暖湿润,昼夜温差适宜;(2)土壤条件:桑养蚕适宜生长的土壤条件为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排水性良好的土壤;(3)光照条件:桑养蚕喜欢光照充足的环境。

二、桑养蚕的培育方法1. 桑养蚕的种蚕桑养蚕的种蚕主要包括种蛹和种子两种形式。

种蚕的选择要选择身体健康,体型较大,无明显疾病的蚕蛹或者蚕种,以保证后代蚕蛹的优良品质。

2. 桑养蚕的设施桑养蚕的设施主要包括蚕房、饲养仓和蚕茧垒放场等。

蚕房应该保持通风、光照和保温等功能,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饲养仓应该装设饲养设备,用于喂养蚕蛹。

蚕茧垒放场应该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以确保蚕茧的质量。

3. 桑养蚕的饲养管理桑养蚕的饲养管理主要包括对蚕蛹的饲养、防疫和保健等方面的管理。

对蚕蛹的饲养管理主要是通过控制桑叶的供应量、提高桑叶的质量等方式进行管理。

防疫和保健管理主要是通过对蚕房、饲养仓和蚕茧垒放场等设施进行消毒、清洁等方式进行管理。

4. 桑养蚕的收获桑养蚕的收获主要是指蚕茧的采摘和垒放工作。

蚕茧的采摘应该在蚕茧完全成熟之后进行,采摘后应该尽快进行垒放,以确保蚕茧的质量。

三、桑养蚕的产业化发展1. 桑养蚕的产业链桑养蚕的产业链主要包括桑树的种植、桑养蚕的养殖、蚕茧的加工等环节。

桑树的种植主要是为了提供桑叶,桑养蚕的养殖主要是为了获得蚕茧,蚕茧的加工主要是为了生产蚕丝。

蚕的养殖与丝绸加工技术

蚕的养殖与丝绸加工技术

蚕的养殖与丝绸加工技术蚕的养殖与丝绸加工技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产业之一,也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一。

它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蚕的养殖和丝绸加工技术,并分点列出相关知识。

1. 蚕的养殖:1.1 蚕是一种害虫还是宝贝?蚕被认为是中国农业的一个重要宠物,因为它能够为人类提供丝绸。

世界上最早的丝绸文物出土于中国,这显示了中国在世界纺织史上的地位。

蚕的养殖不仅仅是一项工业,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1.2 蚕的养殖方法:1.2.1 蚕的衍生物养蚕是为了获得蚕桑产物。

蚕的衍生物主要包括桑叶和蚕茧。

桑叶是蚕的主要食物,而蚕茧则是制作丝绸的重要原料。

1.2.2 养蚕的步骤养蚕的步骤主要包括挑选桑苗、培育桑叶、选种与繁殖蚕种、蚕室管理、蚕茧的收获和加工。

每个步骤都需要经验和技巧,以确保良好的蚕丝产量。

1.2.3 现代养蚕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养蚕技术也在不断革新。

例如,通过控制温湿度、疾病防治以及精细管理,人们可以提高蚕丝的质量和产量。

2. 丝绸加工技术:2.1 丝绸的历史丝绸作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品,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最早的丝绸文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700年左右的中国。

丝绸的加工技术在中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并最终传播到世界各地。

2.2 丝绸的生产过程:2.2.1 丝绸的生产材料丝绸的生产主要需要蚕茧丝。

蚕茧是由蚕在茧中吐丝制成的,这是世界上最细的天然纤维。

2.2.2 丝绸的加工步骤丝绸的加工步骤包括蚕茧烹制、取丝、纺纱、染色、织布、整理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熟练的技术和细致的操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美观。

2.3 丝绸的用途:丝绸是一种高档的纺织品,被广泛用于服装、家居装饰和艺术品制作。

丝绸的质感柔软光滑,同时也非常耐久,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蚕的养殖与丝绸加工技术是中国传统产业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养蚕和加工丝绸,人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丝绸制品,并且了解到丝绸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丝绸制作知识点总结

丝绸制作知识点总结

丝绸制作知识点总结
丝绸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纺织品,其制作工艺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

从最初的
手工生产到现代的工业生产,丝绸制作过程逐渐完善,技术不断提高。

在丝绸制作的过程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了解,包括丝绸的原材料、丝绸的生产工艺、丝绸的应用等方面。

原材料
丝绸的原材料主要是蚕丝,蚕丝是由家蚕的蛹吐丝制成的。

家蚕是一种昆虫,其特点是在
蛹的期间会吐丝,形成一个由丝蛋白组成的茧。

这些蛹茧经过蒸煮、多次洗涤和漂白等处
理后,就成为了我们熟悉的原料丝。

生产工艺
丝绸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饲养家蚕、茧的处理、丝的加工和织造等环节。

在饲养家蚕的过
程中,需要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和营养,以保证蚕丝的质量。

而茧的处理过程则包括了蒸煮、剥丝、洗涤和漂白等步骤,这些步骤都对丝绸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丝的加工环节,
需要将蚕丝进行纺丝、染色和整理,以便后续的织造。

而在织造环节,需要用纺织机将丝
绸织成布匹,并进行印花、刺绣等加工,以制成各种丝绸制品。

丝绸的应用
丝绸是一种优质纺织品,具有光泽、柔软和透气等特点,因此在服装、家居用品、艺术品
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服装领域,丝绸制成的衬衫、裙子、裤子等款式繁多,广受消
费者喜爱。

在家居用品领域,丝绸也被用于制作床上用品、窗帘等产品。

而在艺术品领域,丝绸也被用于织造工艺品、刺绣等,成为了艺术品的重要材料。

以上就是丝绸制作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丝绸工艺知识点总结

丝绸工艺知识点总结

丝绸工艺知识点总结一、丝绸的制作过程丝绸的制作过程包括饲养蚕、剥茧、纺丝、织布和染色等环节。

1. 饲养蚕饲养蚕是丝绸制作的第一步。

蚕是丝绸的原料,是一种可以吐丝并纺成茧的昆虫。

蚕的饲养一般在特定的季节进行,需要选择适合的环境和温度来培育蚕种。

蚕的饲养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做好蚕的日常管理和护理工作,以确保蚕能够顺利地吐丝,形成完整的蚕茧。

2. 剥茧剥茧是制作丝绸的关键步骤。

一般来说,剥茧是在蚕茧完成后将其取出,并将其浸泡在温水中,使其变软。

然后将蚕茧中的蚕丝拉出,并加以精细处理。

这一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操作,以确保蚕丝能够完整、均匀地拉出。

3. 纺丝纺丝是将蚕丝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可供织造的纤维。

这一过程需要使用专门的纺丝机进行加工,将蚕丝进行拉扯、捻合,形成成型的丝线。

纺丝是丝绸制作的重要环节,其纺出的丝线质量直接影响着最终丝绸的质量。

4. 织布织布是将纺好的丝线进行织造,形成丝绸布料的过程。

在织布环节,需要使用专业的织布机进行操作,并且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织造。

在织布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纺丝的张力和密度,以确保成品的纹理和质地。

5. 染色染色是丝绸制作的最后一步。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使用特定的染料和技术,将白色的丝绸布料进行染色处理,以获得丰富多彩的颜色。

不同的染色技术会影响丝绸的颜色和色彩深浅,也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配和处理。

以上便是丝绸的制作过程,在这一系列环节中,每一步都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来操作,才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丝绸产品。

二、丝绸的工艺特点丝绸的制作工艺具有独特的特点,包括精细、复杂、精湛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等。

1. 精细丝绸制作工艺要求细致入微,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操作。

从饲养蚕到剥茧,再到纺丝、织布和染色,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进行细致的处理。

特别是在拉丝和织布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种参数,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丝绸产品。

2. 复杂丝绸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环节和技术。

丝绸制作知识点总结大全

丝绸制作知识点总结大全

丝绸制作知识点总结大全近些年来,丝绸制品在市场上备受推崇,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钟爱。

无论是衣服、家居用品还是装饰品,丝绸都展现出了它的独特魅力。

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丝绸制作的知识点,从蚕丝的生产到丝绸制品的加工,带你全面了解丝绸的制作过程。

1. 蚕丝的生产蚕丝是丝绸的原料,它是由蚕茧中取出来的,而蚕茧则是蚕的一种自然保护机制。

蚕丝的生产过程一般包括蚕的饲养和蚕茧的收集。

蚕的饲养是一个繁琐的过程,需要精心护理蚕宝宝,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确保它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的吐丝结茧。

而蚕茧的收集则需要技术工人进行,需要小心翼翼地将蚕茧取出并分类。

2. 蚕丝的加工蚕丝的加工主要包括煮茧、除蜡、捻丝和织布等环节。

首先是煮茧,这是将蚕茧放入开水中煮熟,目的是软化蚕丝上的胶质。

接着是除蜡,这个过程是将蚕丝浸泡在含碱性的溶液中,以溶解蚕丝上的蜡质。

其次是捻丝,这是把蚕丝进行捻合,使其变得坚实,以便后续的加工。

最后是织布,这是将蚕丝进行编织成布料,形成最终的丝绸产品。

3. 丝绸制品的加工一般来说,丝绸制品的加工包括裁剪、缝制、印花和染色等环节。

首先是裁剪,这是根据设计图纸将丝绸布料进行裁剪,制作成对应的衣物、家居用品或装饰品。

接着是缝制,这是将裁剪好的布料进行缝制,形成最终的产品。

再者是印花,这是将特定的图案印在丝绸制品上,以增加艺术感和装饰效果。

最后是染色,这是将丝绸制品进行染色处理,使其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色彩。

4. 丝绸的养护丝绸制品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丝绸制品的使用寿命和外观质量。

一般来说,丝绸制品需要轻柔洗涤,最好使用中性洗涤剂进行清洗,不宜受阳光直射,避免损坏丝绸的纤维结构。

另外,丝绸制品可以使用专门的丝绸喷雾剂进行护理,以保持它的柔软度和光泽。

5. 丝绸的特点丝绸具有天然美丽、柔软光滑、透气性好、吸湿性强、抗菌防蛀等特点,使得它成为了一种优秀的纺织原料。

另外,丝绸还具有良好的保暖性和抗静电性,适合作为衣物和家居用品。

桑蚕丝织造技艺

桑蚕丝织造技艺

桑蚕丝织造技艺
桑蚕丝织造技艺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以天然桑蚕丝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艺流程,最终制成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以下是关于桑蚕丝织造技艺的详细介绍。

首先,桑蚕丝织造技艺的前提是蚕丝的生产。

蚕丝是由蚕蛾分泌的液体凝固而成的,这个过程需要经过养蚕、结茧、缫丝等多道工序。

其中,养蚕是将桑叶喂给蚕宝宝,让其吐丝结茧;结茧是将蚕宝宝放在特制的竹匾上,让其结成茧;缫丝则是将蚕茧放入热水中,通过旋转和拉伸,将蚕丝从茧中抽出。

接下来是织造过程。

桑蚕丝织造技艺主要包括纺、绉、绸、缎、绫、罗、绒、绢等八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织造工艺和技巧。

例如,绸缎织造需要经过经纬交织、提花、织锦等工艺;绫罗织造则需要经过染色、织造、印花等工艺。

在织造过程中,工匠们需要掌握高超的技艺和经验,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丝织品。

最后是后处理。

后处理包括剪裁、缝制、熨烫、清洗等工序。

在这个过程中,丝织品需要进行精细的处理,以保证其美观度和耐用性。

例如,熨烫能够使丝织品更加平整;清洗能够去除污渍和异味,保持其清新和洁净。

总之,桑蚕丝织造技艺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养蚕、结茧、缫丝、织造等多项技艺。

这种技艺不仅需要工匠们具备高超的技艺和经验,还需要对丝织品进行精细的处理,以保证其质量和美观度。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的推进,这种传统手工艺技能也在逐渐消失,因此保护和传承这种技艺显得尤为重要。

桑蚕基础知识

桑蚕基础知识

桑蚕基础知识1、桑树是怎样发育生长的?当早春气温上升到12℃以上时,桑树条上的芽开始膨大萌发,随着气温上升而伸梢展叶。

5月初开始养蚕,当时新梢条已有10片左右桑叶,并迅速旺盛生长。

到5月下旬新梢长到20多片叶,家蚕大量食桑,桑园成片收获,一般每亩能收获750-1000公斤桑叶。

到5月底春蚕上簇结束时,要将桑条齐拳全部伐去(夏伐),重新发芽抽条,用再生长的桑叶可养2次秋蚕。

10月初晚秋蚕结束,桑叶生长已经十分缓慢。

当气温低于12℃时就停止生长,落叶休眠。

桑园治理要“养一次蚕,施一次肥”,肥水足的桑叶大幅度增产,春叶就能有1500公斤。

2、蚕有哪些种类?经济蚕类资源主要有桑蚕、柞蚕、蓖麻蚕和天蚕。

桑蚕又称家蚕,是茧丝绸生产的主资源。

我国除XX、XX之外均有蚕业,主产区在、XX、XX、广西。

柞蚕以柞树叶为食,以山野柞林放养为主,主要在XX三省、XX、XX、内蒙;结褐色大型茧,有茧柄挂在树上,茧丝扁平,纤度粗,匀度差,耐磨。

蓖麻蚕以蓖麻叶为食,是以收获蓖麻籽为目的的室内采叶养蚕,也可以木薯叶、马桑叶养蚕,在XX、广西、XX有少量饲养;蓖麻茧有孔,主要作绢纺原料。

天蚕以柞叶为食,小蚕室内养,大蚕放养,数量极少;茧丝绿色或黄绿色,具天然“七彩光点”的鲜艳光泽,甚为名XX。

3、家蚕有怎样的繁育体系?我国的家蚕繁育体系,实行严格的“三级繁育、四级制种”制度。

有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和一般种等四个种级;原原母种在原原种母娥中择优选留,其它三级逐级繁育。

一般种是农村进行蚕茧生产用的蚕种。

农民根据当地气候、季节和生产条件,选择饲养某个品种的一般种。

现行的品种,都是经过农村养蚕、丝绸生产、种场制种“三方皆优”审定、批准的。

为了获得优质强健的一般种,采取四元杂交的方式,先制2个单杂交原种,将其次代再杂交,充分发挥杂交优势,向农民供种。

XX州蚕区的前三个种级都是浒关蚕种场生产的,一般种由在太仓的XX州市原蚕基地生产。

4、家蚕有哪种病被GJ列入强制性检疫对象?自“丝绸之路”将蚕业带到欧洲后,法国、意大利等蚕业经济发达,丝绸工业随之而起。

丝绸织物必备知识点总结

丝绸织物必备知识点总结

丝绸织物必备知识点总结一、丝绸的历史丝绸作为一种珍贵的纺织品,起源于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就已经开始种植桑树、养蚕、制丝。

而丝绸的制作方法则是中国古代的国家机密,直到公元6世纪才传入中东和欧洲。

丝绸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成为中西方贸易中非常重要的商品。

二、丝绸的种类1. 桑蚕丝绸:桑蚕丝绸是最为常见的丝绸种类,其主要原料为桑蚕丝。

桑蚕丝绸具有光泽柔软、手感舒适、透气性好、吸湿性强等特点,广泛用于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

2. 沙丁鱼丝绸:沙丁鱼丝绸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丝绸种类,主要原料为沙丁鱼丝。

由于沙丁鱼丝的纤维细长、坚韧耐磨,因此沙丁鱼丝绸具有非常好的强度和耐久性,适合制作高档服装。

3. 蜘蛛丝绸:蜘蛛丝绸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丝绸种类,主要原料为蜘蛛丝。

由于蜘蛛丝的纤维特别细致轻盈、强度高、弹性好,因此蜘蛛丝绸为纺织品中的珍品,价格昂贵,用途广泛,可以制作成高档服装、面料等。

三、丝绸的生产工艺1. 桑蚕的养殖:桑蚕的养殖是丝绸生产的第一步。

桑蚕是丝绸的原料之一,主要栖息在桑树上,因此要先种植桑树来提供充足的桑叶供桑蚕吃。

2. 蚕茧的采集:桑蚕吃饱叶子后,会开始吐丝结茧。

为了得到完整的蚕茧,要在蚕茧完成后的3-5天内将其采集下来,以保持蚕茧的完整和质量。

3. 蚕丝的提取:蚕茧收集后,蚕丝需要经过退桶、煮洗、粗拢、精拢、缫丝、并丝等一系列工序来提取纯净的蚕丝。

4. 丝绸织造:将提取出的蚕丝经过织布机织造成布匹,然后再经过染色、整理等工艺,最终制成成品的丝绸织物。

四、丝绸的特性和优势1. 光泽柔软:丝绸具有独特的柔软光泽,让人感到非常舒适柔和,所以非常适合做面料,穿着起来很舒适。

2. 保暖透气:丝绸织物的纤维结构疏松,有空气层,能保暖,同时又非常透气,所以很适合制作春秋季的服装。

3. 吸湿性好:丝绸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吸收人体分泌的汗液,使人感觉干燥舒适。

4. 抗菌性好:丝绸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

桑蚕知识大全

桑蚕知识大全

一、桑的知识桑的简介:桑科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5米。

树体富含乳浆,树皮黄褐色。

叶卵形至广卵形,叶端尖,叶基圆形或浅心脏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

叶面无毛,有光泽,叶背脉上有疏毛。

雌雄异株,5月开花,葇荑花序。

果熟期6-7月,聚花果卵圆形或圆柱形,黑紫色或白色。

喜光,幼时稍耐阴。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

耐干旱,耐水湿能力极强。

桑的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

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25-30℃,超过40℃则受到抑制,降到12℃以下则停止生长。

耐旱,不耐涝,耐瘠薄。

对土壤的适应性强。

桑葚别名:桑葚、桑实、桑果、桑枣、乌椹桑葚品种:中国收集保存的桑树种质分属15个桑种3个变种,是世界上桑种最多的国家。

其中栽培种有鲁桑、白桑、广东桑、瑞穗桑;野生桑种有长穗桑、长果桑、黑桑、华桑、细齿桑、蒙桑、山桑、川桑、唐鬼桑、滇桑、鸡桑;变种有鬼桑(蒙桑的变种)、大叶桑(白桑的变种)、垂枝桑(白桑的变种)等。

如何挑选桑葚:在挑选桑葚的时候,以酸甜适口,黑中透亮,个大,颗粒饱满,厚实肉厚,色紫黑,没有出水,比较坚挺、糖分足者为佳。

如果桑葚颜色比较深,味道比较甜,而里面比较生,就要注意一下,有可能是经过染色的。

所以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如何挑选桑葚干:桑葚干以长度为1cm—1.5cm为好,最好选择新疆出产,因其地处北纬37°,可以直接接受阳光最丰富的照射,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桑葚的营养和糖分相对其他地区都要高。

但因新疆风沙大,桑葚干糖分又高,有细沙附着在表面,建议先清洗,稍微浸泡后,再食用。

怎样清洗桑葚:桑葚是由很多小桑葚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形态的,比较难于清洗,稍用力,皮就破了,不用力就难于将缝隙中的脏东西洗净。

清洗桑葚有小技巧,先用自来水不断冲洗,就可以将其表面的脏东西冲洗出去。

怎样保存桑葚:鲜桑葚属于季节性水果,只在每年的夏季成熟。

其水分含量高,糖类丰富,常温下2天左右即变色、变味,非常的难保存,如果一不小心,买多了,怎样让桑葚保存的更久?1、用白砂糖或者红糖来腌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丝绸桑蚕知识与技术的详细整理本文系中国丝绸网独家发布,转载请申明!一、什么是桑蚕丝?桑蚕丝俗称真丝,桑蚕丝面料也是真丝面料,机械缫的又称厂丝,手工缫者称土丝。

缫丝厂出厂的桑蚕丝俗称生丝.生丝经脱胶后成为熟丝。

1.生丝的性能生丝光滑透明、柔软、并富有弹性,光泽柔和优雅,其织物相互摩擦后会产生特有的丝鸣。

生丝的横截面呈成对的近似三角形(或近似石榴籽形)。

生丝的密度为1.33~1.45g/cm3,经脱胶后熟丝的密度为1.25~1.30g/cm’。

生丝吸湿性强,透气性好。

标准回潮率为11%,在相对湿度100%的湿空气中,最大回潮率可达36%~39%,生丝吸水后长度增长1.3%~1.6%,横截面增大约19%。

生丝的强力和伸长率良好,拉伸断裂强度为3.0~3.5dN/t。

x,断裂伸长率为15%--25%。

生丝经精练脱胶后吸湿性、强度和伸长率均有所降低。

桑蚕丝的初始模量为45--90dN/tex。

桑蚕丝耐光性较差,日光照射后会泛黄、发硬、发脆、强力下降。

桑蚕丝干燥时不导电,是良好的绝缘体,在相对湿度65%气中,质量比电阻可达10加~2g/cm,故在生产过程中,因摩擦易产生静电,故必须控制车间温湿度或采用静电消除措施。

桑蚕丝的绝热性能良好,导热系数约为50~54roW /(m‘K),在天然纤维中为最小,故蚕丝织物冬夏均宜穿着。

生丝对弱酸作用稳定.但不耐强酸,会在强酸的溶液中水解,高温时尤甚。

生丝对碱的稳定性弱,在强碱溶液中显著水解,高温时更甚。

桑蚕丝的吸色性能优良(染色一般在精练后进行),酸性染料、活性染料、酸性媒染染料、还原染料和直接染料等均宜,可按要求选择之。

总之桑蚕丝各方面的性能均很优良,其优良性能一直被所有化学纤维作为仿制的目标。

2.生丝的规格如下表所列,常用的有22.2/24.4dtex(20/22旦)、30.0/32.2 dtex(27/29旦)、44.4/48.9dtex(40/44旦)。

3.生丝的等级按国家GBl797--86生丝分级规定,根据物理指标和外观质量的综合成绩,生丝分为6A、5A、4A、3A、2A、A、B、C、D、E、F级和级外品。

二、桑树的栽培是怎么样的?我国桑树产地及品种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落叶树种,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以亚洲最多。

中国幅员辽阔、气候温和,桑树生长条件适宜。

全国除西藏、青海、天津外,其他29个省、市、自治区均有蚕桑生产。

桑树对生态环境条件有着广泛的适应性,中国三大蚕桑区域(长江三角洲、I~JII盆地、珠江三角洲),其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更是适宜栽桑养蚕,形成全国高、优质蚕茧的生产基地。

桑树品种繁多,按高产、优质、易采集、抗病虫害及适应地方土壤、气候条件等方面的要求,通过纯系选择、A T_诱变、杂交育种等方法,育成了数以千计的栽培品种。

目前中国栽培的桑树品种主要有鲁桑、白桑、山桑及广东桑等四大系统。

江浙的湖桑、四川的嘉定桑、广东的广东桑、山东的鲁桑,以及山西的格鲁桑、安徽的摘桑、新疆的白桑、辽宁的辽桑等,都是具有地区特点的优良品种。

A.桑树生长各阶段桑树从春季发芽到冬季落叶为生长阶段,从落叶到翌春发芽前为休眠阶段。

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了桑树的年生长周期。

当土壤温度上升到5℃以上时。

桑树根系开始生理活动;气温上升到12℃以上时,桑树逐渐萌芽;气温达到20℃以上时,桑树进入旺盛生长期,桑芽抽长成新梢,其着生在枝条上部的新梢称为生长芽,着生在中下部的新梢称为止芯芽。

正常情况下,春期的新梢每3~4天长新叶1片,叶片从开叶到成熟约需20~25天。

在晚秋期,随着气温的下降,桑树生长渐次缓慢,为桑树积累贮藏养分时期,最后停止生长而落叶休眠。

在休眠期间,桑树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明显减弱,适宜整株修剪和桑树移栽。

B.桑树繁殖与栽植桑树的繁殖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

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一般作为嫁接用砧木。

无性繁殖是利用桑树营养器官(即枝条和桑根)较强的再生能力进行繁殖,它有嫁接、扦插、压条等方法,其中嫁接又分枝接、芽接、根接等多种方法。

由于无性繁殖是母株生长的延续,所培育的新个体与母株性状相同,所以蚕桑生产优良苗木的繁殖,一般采用无性繁殖。

桑树栽植一般在当年桑树落叶后至翌春桑芽萌发前进行。

此时桑树处于休眠期,体内贮藏养分多,蒸腾量小,栽植成活率高。

C.桑树树形自然生长的桑树一般为乔木型,采叶管理不便,不符合栽桑养蚕的要求。

因此在蚕桑生产上,桑树的树形是经过人工剪定养成的。

根据桑树树干的不同高度,分地桑、低干桑、中干桑和高干桑4类,又因树干上有无拳状可分拳式桑和无拳式桑两种。

拳式桑是在桑树定形后,在最后剪定的一层支干上,齐枝干基部进行伐条,由基部的潜伏芽长成新枝条,每年几乎在同一部位发芽抽条,经过多年剪伐而形成拳状。

拳式桑的树形整齐,便于管理,目前桑园树形养成普遍采用低干拳式桑。

各个蚕期根据养蚕计划和桑树生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桑叶收获。

我国栽桑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南北差距较大,从南到北,树形有逐渐增高的趋向。

即华南地区以地桑为主。

华东地区以低干桑、低干偏低桑为主,并推广了速成密植桑园。

华北地区以中、高干桑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向低干桑发展较多。

三、桑叶的品质与组分是什么?1、桑叶的品质桑叶是家蚕唯一的实用植物饲料。

桑叶叶质与桑树品种、桑叶发育程度、日照、肥料及旱涝、病虫害等有密切关系。

蚕桑生产通过选用优良桑品种、改善桑园的环境条件、改进栽培技术等措旋来提高桑叶品质。

春蚕期的桑叶,其叶质无多大差异。

秋蚕期因桑树枝叶生长期长,叶龄差别大,其叶质、化学组分也不同,因此蚕桑生产采取秋蚕期分批养蚕,自下而上分期采摘成熟桑叶的方法。

2、桑叶的组分桑叶所含主要化学组分为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无机盐类、维生素等。

这些物质都是家蚕有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要素,特别是桑叶中还存在着促进家蚕取食的诱食、咬食和吞咽的化学物质.四、家蚕人工饲料目前的进展怎么样?人工饲料是与天然饲料相对应的一种通称。

家蚕人工饲料是根据家蚕的食性特点和营养要求,采用适当原料,经过人工配制而成的一种饲料。

按其组成成分的来源和纯度.可分为混合饲料、半合成饲料和合成饲料三种。

混合饲料是混有桑叶粉的人工饲料。

半合成饲料是不含桑叶粉,但含有部分天然食物(如黄豆粉等)的人工饲料。

合成饲料是纯粹由氨基酸及其他化学成分组成的饲料。

国外人工饲料育蚕的研究最早是日本在1953年开始进行的,1960年首次取得成功。

我国人工饲料育蚕的研究始于1973年,至1975年其试验成绩与桑叶饲育基本相近。

目前日本对此已进入实用推广阶段,各种饲料剂型都已作为商品化生产。

在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虽已取得相当进展,但囿于人工饲料应用技术与实用蚕品种选育方面的不足,加之饲料成本过高等诸方面因素,家蚕人工饲料育尚未进入实用化。

五、蚕的种类有哪些?1、家蚕家蚕是以桑叶为食料的泌丝昆虫,又称桑蚕,简称蚕。

家蚕起源中国,饲育适温为20~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中国的蚕业产区经过几千年历史变迁,逐渐形成了目前以浙、苏、川等10省市为重心的分布格局,其蚕茧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

家蚕属完全变态昆虫,其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蚕儿)、蛹、成虫(蚕蛾)四个形态和机能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各个发育阶段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整个世代约为60天左右,其中只有幼虫期摄食桑叶,为蛹期、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

家蚕为寡食性昆虫,除嗜好桑叶外,也能吃柘叶、榆叶、鸦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但难以满足家蚕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家蚕在适温条件下,自孵化至吐丝结茧,仅为.22~26天。

期间经四次就眠和蜕、皮,食下桑叶20~25g,生长至极度时,体重增长约1万倍,体表增大约500倍,熟蚕时绢丝腺增重约16万倍,吐丝0.35g左右。

家蚕茧用于缫丝。

蚕丝是优良的丝织原料,在医疗、军工、交电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蚕的副产物(如蚕蛹、蚕蛾、蚕沙等)均可加以综合利用,是多种化工和医药工业的原料。

2、野蚕自然界鳞翅目昆虫中除家蚕外,还有许多种类的幼虫具有吐丝作茧的本能。

它们属于天蚕蛾科,习惯上把这些蚕类(非家蚕类)称为野蚕,但它与桑树害虫中的野蚕是不同的概念。

野蚕中有经济价值并已利用的约有30多种,如柞蚕、蓖麻蚕、天蚕,以及琥珀蚕、樟蚕、樗蚕、大乌桕蚕、柳蚕、栗蚕等等,其原产地分布在中国、印度、日本和非洲等国家与地区。

野蚕食性较杂,柞蚕以壳斗科柞属植物(柞树)的叶片为主要食料,嗜食辽东栎、麻栎,也能取食板栗、蒿柳等多种植物的叶片。

我国柞蚕品种资源丰富,放养柞蚕的主要地区有辽宁、河南、山东、吉林、黑龙江等省区。

蓖麻蚕以蓖麻叶为主要饲料,也食木薯、臭椿、马桑、鹤木等植物叶,此外,蓖麻蚕人工饲料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饲养技术有了较大提高。

天蚕又名山蚕,主要取食壳斗科柞属植物(如辽东柞、蒙古柞等)树叶,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等国。

在我国,野生天蚕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的天然柞林里。

天蚕的饲养形式有室外柞林放养、室内饲养(包括稚蚕室内育、大蚕室外放养)以及人工饲料饲养几种。

野蚕茧除柞蚕茧、天蚕茧能缫丝外,其他蚕茧大多只能作绢纺原料。

野蚕茧丝丝质强韧,具有天然色泽,漂白或染色较困难。

在我国野蚕资源中,以柞蚕经济价值最高,业已形成独立的产业。

蓖麻蚕曾有一定规模的生产,目前少量生产。

天蚕等蚕类正处于研究、发阶段,人工饲养取得成功,产丝量不断上升。

六、家蚕的品种与繁育怎么做?家蚕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逐渐形成了特性和特征不同的地理品种,分中国系蚕品种(包括中国温带种和中国亚热带种)、日本系蚕品种、欧洲系蚕品种、热带系蚕品种等不同的生态型。

这些为数众多的地理品种,在血缘关系、形态特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我国蚕品种资源极其丰富,至今保存的品种资源达600个左右。

蚕业生产采用的家蚕品种是根据生物杂交优势的原理,将遗传差异大的不同系统品种进行杂交,如中国系品种与日本系品种杂交、中国系品种与欧洲系品种杂交,形成杂交种,其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繁殖力、产量和品质等方面比双亲更优越。

家蚕品种的进步对整个丝绸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因而育种工作十分重要。

家蚕优良品种的繁育具有一套比较完整、严格的繁育制度和实施方案,由国家或地方蚕业主管部门指定繁育品种、杂交形式、品质审查,并交国营蚕种场执行,不合格的蚕种予以销毁。

蚕种繁育是育种工作的继续,在繁育程序上采用原原种、原种、杂交种(普遍种)三级制。

原原种、原种由各省原种场培育和繁育,杂交种(即蚕茧生产用种)则由国营蚕种场及其原蚕饲育区,按国家指定的杂交方式进行蚕种繁殖,制种方式以散卵为主。

七、家蚕的特性1、蚕的化性‘蚕的化性是蚕在自然状态下,一年内发生世代数多少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