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说中国近代史书评
读《 重说近代史》有感
读张鸣《重说近代史》有感在中国,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这段大约七十年的历史,与其他时段的历史颇不相同。
虽名曰史,其实被加载了太多太重的意识形态负荷。
它被建构成一段中国遭到列强欺负的屈辱史,同时又是一段延绵不绝的革命史。
这种“列强欺负中国人—中国人奋起革命”的叙事逻辑,是中国公众从小开始受教育就习惯了的,许多人都深信不疑。
在此基础上,对于许多由这种叙事逻辑派生出来的论断,也都深信不疑。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渐渐有学者发现,即使自己在感情上仍然愿意相信这样的叙事,但是越来越多的史料,却似乎与自己原先接受的一些论断越来越有出入了。
这自然会让人产生“重说”这段历史的冲动。
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就是将这种冲动付诸实施的成果之一。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当然并没有打算颠覆“列强欺负中国人—中国人奋起革命”的基本框架,但是他颠覆了许多由这种叙事逻辑派生出来的论断。
在书的开篇,他一上来就对读者说,中国人在晚清七十年这段历史上,有极要不得的“三妇”心态,必须立即摆脱。
第一曰“怨妇心态”:“凡事以哭闹为主,就是觉得你们总欺负我们,你们从头到尾都欺负我们,我们冤得要死,我们苦大仇深,比窦娥还冤。
”这种怨妇心态,或者说怨妇情结,使得我们直到今天还可能无法以一个健康的心态面对西方列强。
第二曰“泼妇心态”:“凡事讲打,打不过我挠。
把整个近代史写成仅仅是反抗的历史,这个反抗的过程虽然可歌可泣,但毕竟没打过什么胜仗。
”张鸣认为有些关于中国人反抗胜利的神话(比如所谓的“三元里抗英大捷”)就是在这种心态下催生出来的。
第三曰“情妇心态”:“它跟前面两种心态正相反,在它看来,殖民历史也是好历史,不殖民我们怎么进步?但是被殖民的过程实际上是很屈辱的,不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如此。
尤其对这个民族的上层精英来说。
如果这些上层精英曾受过本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熏陶,他们就会感到更加悲哀。
但是情妇心态把这一层抹掉了——就觉得殖民是好事,能看到它给被殖民国家带来文明,却看不到殖民本身的掠夺和奴役。
《重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重读中国近代史》读后感从历史故事中汲取智慧拿到《重说中国近代史》这本书,最引人注目的是“重说”二字,为什么要重说?因为作者说史的着眼点和叙史方法与我们读过的教条正史有着明显的不同。
阅读本书得知,书中内容没有辜负《重说》这个响亮的名字。
在张鸣老师严肃活泼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
张鸣老师对历史的评价很客观,我不由得想起了曾经读过的作家赵焰写的《晚清有个李鸿章》这本书,将历史上真实的李鸿章呈现给我们,李鸿章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卖国贼,也不是我们认为的很爱国但性格软弱,他的思想的深远和当时的无奈应该是比较客观的事实。
还有我们前期读过的《苦难辉煌》,这三本书均以真实、客观的历史画面颠覆了我们的历史观。
读《重说》,我们以史为鉴,应该有所启迪:正确看待历史,客观评价历史。
我们常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中国人民遭受了极大苦难屈辱,所谓怨妇心态。
我们的民族英雄奋起反抗,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所谓泼妇心态。
外国的侵略给中国带来了现代文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所谓情妇心态。
这就是作者所说的我们国人对待近代史常见的“三妇”心态。
如果把这“三妇”心态结合起来,各占其一,我想,应该就是对历史比较理智的看法。
我们不是要批评“三妇”心态,而是要客观、冷静的看待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历史,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比如说,在我们前些年小学生的课文中,有关批评国民党的题材很多,把国民党说的很坏,我们的小孩在思想观念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被灌输了片面、偏激的思想,确实有不妥之处。
现在小孩子们学的课文没有这种情况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近代中国为什么遭受了如此多的欺凌,就是因为我们远远落后了。
世界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西方世界的科学技术百花齐放,可是我们的清政府还沉迷在天朝上国的梦境中,还很鄙视周围的“蛮夷”。
当英国人在乾隆皇帝面前展示洋枪洋炮的时候,乾隆爷还在得意洋洋的炫耀骑马射箭。
读书笔记心得:读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读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历史就是民族的记忆。
如果不想让自己处于失忆的状态,重读历史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张鸣教授说:“如果我们不知道或者完全无视这个过程,就很难在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难安放好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
”在张鸣教授的还原下,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颠覆,它与我们以往学过的记忆里的印象迥然不同。
“如果我们不能很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就很难吸取教训,很难避免过去的悲剧。
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
”一提到中国近代史,大家就感觉到了两个字:愤怒。
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迫使中国政府答应他们种种无理的要求,外国人怎么能如此不要脸呢?还有人出于一种“爱国主义”,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总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
书中一开始便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凡事以哭闹为主,都是人家欺负我们,我的伤都是当初你弄的)、泼妇心态(凡事讲打,打不过我挠,还挠不到人家脸上)和情妇心态(崇洋媚外的变态心理,认为被殖民是好事,而且还甘愿被殖民)。
尽管这让我们很难受,可是发现作者说的不无道理。
作者不少地方非常客观分析,没有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也能让我们变得清醒些。
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如果中国采取了正确的措施,外国人的计划有怎会得逞呢?《重说中国近代史》迷人之处正如书封面所说“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这本书中的许多观点与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历史教育观点非常不同,甚至出现相悖之处。
本书特点:本书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几乎不掺杂作者个人任何政治立场、情绪,完全是中立的。
这显得非常难能可贵。
鲜明的政治倾向不可能写出信史。
如果说张教授有什么立场的话,他完全是站在一个历史研究者的立场客观公证地分析历史事实的。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重说中国近代史》是北大政z学教授张鸣老师所著。
张鸣老师常常在各大网站以及报刊上发表一些新闻评论。
其新闻评论语言犀利、视角独特,再加上本人具有丰富的文史知识功底,读其作品不只是学习他的观点,更是学习一些文史知识。
当然,这本著作与新闻评论并不是一回事,但多少也保留了张鸣老师新闻评论的某些特点。
具体的说,这本著作有三处与官方不同:其一,这本书对好多近代历s事件的评价与官方评价存在极大区别。
比如,官方认为义h团运动是在特殊历s背景之下,农民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机而发起的爱国运动。
可是,张鸣老师在文中结合大量史实得出的结论则是,这是以慈x太h为首的保守派一次政z冒险。
其二,这本书罗列了大量不为人之的史实。
我们依然以义h团运动为例。
官方对这段历s的记述重点是义h团如何抵抗八g联j,对义h团给社会造成的破坏鲜有详细的记载。
张鸣老师却根据大量不为人知的史实,把义h团给社会造成的社会破坏做了详尽的罗列。
其三,这本书能够尽力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评说历s人物的对错。
其实,这一点对于研究历s的人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好多研究历s的人,习惯用后人的视角去评说已经远去的历s。
结果,历s反而成了“借古喻今”的题材,而要保证历s结论的客观公正真是难上加难。
当然,这部书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它能颠覆官方对近代史的诸多论断,而在于它能以新颖的表述改变人们对近代史的诸多误解,让人们能够带着怀疑去读我们的近代史。
猫狗鼠好词好句摘抄好词摘抄媚态玩弄嗥叫嫉妒动辄获咎博大装潢希图冒充好句摘抄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为,但我对猫是不会有好感的。
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
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重说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读完《重说中国近代史》,我认为从表层来看,信息传播的缺失,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许多问题。
对外看,学习中国近代史,我们一直都在讨论一个“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科技发达,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并且中国近代越来越落后?中国从何时开始落后?在我看来,从大明帝国的统治者紧紧闭起国门,不愿再向门外多看一眼的时候,中国就开始落后了。
读《重说中国近代史》,在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历史事件中,我近一步加深了对中国落后的思考。
中国落后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闭关锁国,不仅是停止了对外交往的活动,更是主动与世界隔离开,不再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切断了与外界的传播媒介。
因而直到鸦片战争,关于外国人,中国军民接受的还是或滞后或荒诞的信息。
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对于当时的信息传播有许多描述,比如说当时有两个神话:一是英国请求通商的使者团曾求见乾隆,却不愿意跪拜,于是当时就有传言说外国人的腿是直的,没有膝盖,把他们打翻在地就站不起来了;二是外国人以吃牛肉粉为生,如果没有了产自中国的茶叶和大黄,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畅胀气而死,只要中国不对他们出口茶叶和大黄就会不战而败。
这两则神话现在听来荒谬,但在当时,就连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也都对这两则神话深信不疑。
连指挥打仗的大臣尚且如此,普通清兵自不必说,都以为打仗时把洋人打在地就能取得胜利。
对内看,清朝疆域广大,大的帝国机器运行制度腐朽,地方信息无传达到中央,如同人身体四肢的神经无法传到脑,只是一个空有巨大躯体的僵尸。
比如,在清廷的官僚体系中,只有四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向皇帝递折子,一般的官员只能通过都察院。
但都察院是司监察的机构,因而一般官员为了不被挑出毛病,很少向上呈奏折。
再比如,在太平天国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地方政府的隐瞒,朝廷不知道太平军造反这件事。
等到瞒不下去的时候,太平军的势力已经很大了。
如若信息传播无阻,在太平军发难之初朝廷就能派出军队,或许清政府在外患当头之时,也不会遭此重创。
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以史为鉴,走自强之路——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上近代史纲要课的时候,虽然不是每分钟都听得细致入微,其实你还是或多或少会受到勇老师讲课的影响,只要涉及喜欢的历史,讲到感兴趣的地方也会回去上网弄个详尽。
作为文科生,还是素来喜欢历史的。
在课堂上结合老师上课的内容,东拼西凑地了解了一些或野或正的史料,发现原来“新政”也不是一无是处,袁世凯也不是那么十恶不赦,五四运动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最近正在读人民大学张鸣教授的《重说中国近代史》,在这二十三万余字间,原先的模糊不堪的近代史框架,就如由200万像素提升到500万像素,虽未尽极致,但已是有长足的跃进。
让我对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此书书名中的前两个字:重说,为什么说要重说,因为作者说史的着眼点与叙史方法和我们以为读过的教条正史稍有不同。
比如书中讲到鸦片战争时,英国的战船开进港口时,有中国的老百姓提着茶叶蛋的篮子上去卖;洪秀全故意丑化孔子,引起士人极大愤怒;义和团运动不仅杀了很多洋人,也杀了更多的中国百姓;袁世凯时一个非常有威望的人,辛亥革命时,很多人都认为袁世凯当总统合适,而不是孙中山……作者着于事实,述说严谨,讲了许多寻常不得见的细节与故事,不仅不会让你觉得有胡说、猜测之嫌,反而让人从细微中更深刻认识了中国近代史。
读《重》让我对愚昧无知、闭关锁国的危害深感切肤之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有一条涉及领事裁判权,我们一直以为是帝国主义依靠强大的武力强加给清政府的结果,可事实并非如此,书中披露这一条款是清政府主动送给英国的,这让我感动意外,原因是这样的,那时外国人在中国犯罪由谁审理,怎么审理等一系列问题,清政府不胜其扰,就想着把这麻烦给英国人处理得了,我翻阅网上的资料时发现,《南京条约》地7款,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划定为“英商归英国自理”,我想,英国人本来没想到会有这种情况,所以当时英国只是口头协议答应,后来想既然你送了,我就拿着吧。
《中国近代史》概述
《中国近代史》点评
《中国近代史》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历史著作,它系统地梳理
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过程,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分析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和原因。
这本书的点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从内容方面来看,《中国近代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深入挖掘和整理,将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状况,还深入分析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和原因,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矛盾和冲突。
这些内容不仅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也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启示意义。
其次,从写作风格来看,《中国近代史》的语言简洁明了,
通俗易懂。
作者采用了生动的叙述方式和丰富的历史细节,使得历史事件和人物栩栩如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历史的演变过程。
同时,作者还注重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使得整本书的内容紧凑有序,读起来非常流畅。
此外,从学术地位来看,《中国近代史》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这本书的出版不仅填补了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空白,也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树立了新的标杆。
书中的观点和见解被广泛引用和借鉴,对
于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也有一些读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书中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述过于简略,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同时,书中的某些观点和见解也受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和批评。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史》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历史著作,它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
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通顺、逻辑清晰,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历史书籍。
中国近代史评价
中国近代史评价总结: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政治方面,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转变。
这一过程充满了抗争和探索,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
在经济方面,中国开始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虽然最终失败,但它为中国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也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在文化思想方面,中国经历了从封闭保守到开放创新的转变。
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到戊戌变法时期的"全盘西化",再到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民主科学",中国近代文化思想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总的来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抗争和探索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同时,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充满教训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深刻的反思。
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转换视角,找准定位——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作者:王文强很多时候我们所接触到的东西,不管是所谓的真理还是史实都是来自于前人的阐述,而前人在看待某一件东西的时候,又常常带有自己个人的情感,或者说被导向强迫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所谓成王败寇,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书写,这又加入了干扰因素。
所以历史实际上是异常复杂的。
而鲜明的政治导向是不可能写出可信的历史的。
在这一点上,张鸣教授就发出过感叹:“所谓史实,是被要求服从某种观念的。
如果我们今天从一个常人的是非和真伪角度来看,这样的历史就是伪史。
”(第一讲开场白)确实如此,无论我们身处哪一个朝代或者说年代,我们都处在某一种主导思想的束缚中,这种束缚大多来源于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或者说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施行的手段。
比如说秦朝的焚书坑儒,又或是清朝的文字狱,乃至文革时期的种种。
历史就是民族的记忆,无论是整体还是个人,对于历史的记忆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如今,可能历史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也许只剩下些历史课上的只言片语,还有就是教科书上的陈述,而且已经是那样的模糊,更何况,我们所接触到的历史还极有可能是史实,也就是张鸣教授所说的伪史。
所以说我们要换个角度去品读历史。
那么你一定会问:换个角度去品读历史难道就会有什么质的改变么?答案是肯定的,就如对于近代史的态度而言,张鸣教授就反其道而行之,觉得中国人有“三妇”心态:(1)“怨妇心态”。
凡事以哭闹为主,总觉得你们总是欺负我们,我们冤得要死,还时不时掀起衣襟给人看:我这伤疤是当初你弄的。
(2)“泼妇心态”。
凡事讲打,打不过我挠。
我要反抗,把整个近代史写成仅仅是反抗的历史。
(3)“情妇心态”。
在它看来,殖民历史也是好的历史,不殖民我们怎么进步?(第一讲第1节对于近代史的“三妇”心态)张鸣教授的这个观点刚开始的时候让我有些感到难以接受,但是随着我渐渐地深入读了下去,我发现他说的也并不是没有道理。
“三妇”心理,幽默有趣但又恰到好处地形容了我们对待中国近代史的三种态度。
中国史书评
《中国近代史》之我见《中国近代史》这本书讲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阶段的中国历史,前后约110年。
这里记载了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统治到被各国侵略再到抗战胜利建立新中国。
这段历史的进程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人的团结、坚强、勇敢和智慧,它们用自己的鲜血和奉献精神为我们开启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这本书中以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从这一年开始,这段历史就不再仅仅以中国为重点,掺杂着西方各帝国的身影,对中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而且,从外国士兵踏进中土地那一刻开始,中国这片土地就开始从本质发生了转变,也意味着中国这段抗争史的开始。
在中国近代史这段时间中,中国这片土地上出现了许多性质不同的政权争夺。
其中掺杂着有晚清政府的挣扎,有普通农民的反抗,有代表着新思想的政党,有为抗日战争做出巨大贡献的党派和最终带我们走向胜利的共产党。
而政权的变更与衰落,也意味着各个政权所代表的思想的进步。
无论它们的性质如何,都对中国的不断进步和抗争提供了积极影响。
这段时间不仅仅有政权的变更,还有经济、思想、社会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的进步。
在经济方面,传统的封建帝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男工女织为主,即使在明清时期有资本主义萌芽,但也只是局部的片面的影响。
之后,在西方各帝国的铁蹄下,中国开始被动地改变所处的陈旧的经济模式。
在中间时期也经历了以发展工业为重点的资本主义经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间接地为政治变革提供良好的基础。
最终,在不断的争斗下确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
与此同时,思想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孙中山先生等先驱的影响下,从以前的迂腐、封建、妄自尊大的思想中开始逐渐改变,人们开始接受西方传来的民主思想并且摒弃唯我独尊的理念。
人们开始在打开中国这扇紧闭的大门的时候,就不断的有新思想传入进来,既使其中包含优劣,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改变了我们,中国人开始思考。
人们学会思辨这才是中国进步的根本,因为只有思想上的进步才是缩短与帝国之间的距离的关键。
《重说中国近代史》书评
《重说中国近代史》书评历史基地班2013211749 吴键正如本书封面所说“还原一段被扭曲的历史,挖掘国人今日问题之根源”,人大政治系教授张鸣经过数年的研究,还原了中国近代史的真实面目,以一个学者的良知来重新述说中国近代史,不偏不倚,去先前近代史的“行政化色彩”和“简单化面目”。
在他笔下的中国近代史变得如此复杂精彩,又是如此的颠覆,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教科书上的忠奸两列,黑白分明。
花了一周时间好好地品读了这一本著作,表示很喜欢张鸣教授公正客观地评价中国近代史中的问题,且改变了以往历史书刊的艰涩枯燥,更多的是给人一种诙谐幽默的课堂感觉,并诱导读者深思近代史中的问题,起一种重要的引导作用。
从这本书中可以得出:当诸多人物和史实呈现在我们面前时,难以用一句简单的是非做判定,在正视一段被扭曲的中国近代史的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国人今日问题的精神根源。
下面我就对书中所出现的重要问题做一些浅陋的见解。
1.面子问题面子对于中国人是大事,道光因为面子,宁可在南京条约中赔款割地,也要保持天朝的地位,但求不给予外国人平等地位(不设外交部与其对话)。
李鸿章人情世故通达极致,在百日维新后,可以运用面子从死牢中轻松救出经元善、徐致敬,而张之洞的面子纵使自己的得意门生杨锐,也只能成为历史上的六君子了,能力再强,不懂得人情世故,事事难办。
李鸿章的面子不仅朝廷给,全世界的洋人都认。
袁世凯、曾国藩也都是深谙人情世故的高人,在各自的时代也是推动历史的人物。
西太后慈禧,更是在国家改制的道路上反反复复,面子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
面子是什么,谁说中国人不讲团队,中国人最讲团队,面子就是讲团队,面子就是要大方。
2.教育问题多次和人讨论中华传统文明和西方近三百年科技的比较,孰强孰弱的问题,以下两种解释我觉得值得一提。
一个提法来源于佛家的解释,科技不断满足甚至创造欲望,把人类迎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最终将有因果报应,因为佛教核心讲究的是控制欲望。
《中国近代史》点评
《中国近代史》点评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
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等尝试改革和自救的运动都未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等政治运动也未能成功。
最终,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未能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人民开始了更加艰苦卓绝的斗争。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了人民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最终,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中华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这段历史对于理解中国的现状和发展,以及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近代史历史书评
中国近代史历史书评《中国近代史》是一本描写中国近代历史的权威著作。
作者对这段时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详细展示了从晚清末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本书的篇章架构合理,内容丰富而系统。
作者首先对晚清朝廷的衰败和中国社会的困境进行了梳理,深入分析了内外因素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然后,作者详细介绍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重大事件,以及主要参与者的生平和思想背景。
这些章节生动地展现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和自由所做出的努力,并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复杂性。
本书对于国共内战和新中国成立也有详尽的叙述。
作者通过对毛泽东、蒋介石等重要人物的分析,解读了他们的战略决策和意识形态,呈现了他们之间复杂而牵扯深远的关系。
同时,作者还描述了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以及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的气势如虹的胜利,展示了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壮丽画卷。
《中国近代史》语言简练,文字流畅,读起来既容易理解又富有感染力。
作者不仅依靠丰富的史料和资料进行了深入研究,还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和思考。
这使得读者可以站在历史的视角上进行思考,对中国近代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著作。
通过对各个时期和事件的真实描述和分析,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节点和背后的复杂性。
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学生,阅读本书都能够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历史变迁有更深刻的理解。
需要强调的是,本书并不是一本理论性的专著,而是一部具有普及价值的通俗历史读本,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重说中国近代史阅读心得1200
重说中国近代史阅读心得1200《重说中国近代史》是一本充满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的书籍。
作者在书中对中国近代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系统的阐述,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考,对读者的思考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非常深刻。
他认为,中国近代史并不是简单的西化、中西合璧或者激进改革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历史进程。
在这个进程中,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变化和转型,这些变化和转型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因此,要理解中国近代史,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作者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个“两步走”的过程。
第一步是西方现代化的冲击和中国传统的崩溃,第二步是中国现代化的追赶和重新塑造。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中国有过许多失败和挫折,但也有着许多勇敢和智慧。
作者认为,西方现代化冲击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也不能简单地归纳为“西方文化侵略”。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也有着许多先进的思想和现象,如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五四运动等,这些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书中还提到了西方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作者认为,西方的现代化经验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也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模式,需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传统进行适当的改良和调整。
同时,作者也指出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与碰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少与西方现代化理念不相容的思想和价值观,如“共和”、“平等”、“自由”等。
因此,西方现代化的引入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之间需要寻求平衡点。
总的来说,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种种变化和挑战。
它不仅是一本历史书,更是一本思考中国未来的书。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深入探讨,作者呼吁我们思考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持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并在实践中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路径。
这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文化传承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心得优秀书评五篇
《中国近代史》的读书心得优秀书评五篇《中国近代史》的读书心得优秀书评1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
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
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
他说:不好的东西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个话颇有分量。
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不好的东西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呢?本书以恭亲王奕欣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了。
于是本书明确提出自身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明确提出,意即对西方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
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
只是在范文文档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取代。
这本书不但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
由于我在上高中时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倾向,因此看到蒋先生的大作,真的是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
他不但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
中国近代史书评
中国近代史书评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着磨难和沧桑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历了很多的变革和血泪,从传统王朝到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这段历史时期充满着许多的故事和传奇。
然而,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近代史不仅仅是历史教科书里的内容,它更是一个民族的痛苦和奋斗的历程,是我们从中吸取教训并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篇文章,将介绍几本我认为是比较好的中国近代史书籍,并加以评述。
第一本是鲁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其作品中,更在其学术研究上。
《中国现代小说史》是鲁迅在1925年至1926年间写成的,全书分为前言、史论和各家小说,共计64万字。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流派和代表作品。
在书中,鲁迅批判的目光见长,呈现出震撼人心的思考和观点。
这本书所表现的独特的思想和文化视角,引领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方向,并对中国现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本是《大明王朝1566-1644》。
这是一本由美国历史学家约瑟夫·魏德门撰写的关于明朝晚期的历史书籍。
在这本书中,魏德门详细介绍了明朝晚期的各种政治和社会事件,包括内部的纷争、少数民族起义和明朝与外部势力的争斗等。
笔者认为,这本书之所以引起我极大的兴趣,除了其详实和生动的历史叙述外,更因为其深化了我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从这本书中,我发现明朝晚期毫无头绪的内外问题和民生疾苦的深层次本质,而这些问题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存在于各个历史时期。
第三本是《战争与历史》。
这是一本著名的历史学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著作,全书探讨了战争的本质、战争的条件以及军事战役的实现方式,是世界军事理论的经典名篇。
尽管本书没有直接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历史事件,但帮助我们理解战争和决策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时的政治决策和战争决策,散布的思考量十分巨大。
本书所讲解的原则和思想,也对我们理解军事史、战争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有感
中国的近代史虽然不长,但是一个风云变幻、错综复杂、异常精彩的历史,对于我们而言又是一个迷离的历史。
按常理而言,离我们越近的东西越容易搞清楚,而中国的近代史却成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其实道理很简单:之所以“不识”,是因为遮挡“真面目”的“云雾”太多,以往教科书里所讲述的中国近代史被人为地塞进了许多偏离历史事实的东西。
该作者在书中就说,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名以上讲的是历史,实际上却不是当成历史课开的,而是按政治课开的,即使在历史系也是如此。
这种课的主要目的是想给大家灌输一种世界观,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它其实是一个观念史。
所谓史实,是被要求服从某种观念的。
如果我们今天从一个常人的是非和真伪角度来看,这样的历史就是伪史。
”作者的揭示了造成遮挡近代史真面目云雾的根本原因。
历史课是应该原原本本地讲述历史真实史实的,而政治课是为掌权者服务的(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所以在讲述历史史实时,就必定根据不同的历史阶段的需要和目的有所取舍,甚至遮掩、歪曲、编造。
把历史课当作政治课讲述(乃至把历史课并入了政治课),所展现的肯定是被层层云雾遮挡的中国近代史原貌,其结果必然是难识真面目了。
类似的还有教育为政治服务、文艺为政治服务、体育为政治服务、治疗为政治服务等等。
只要某项东东一为政治服务肯定就失去其本来面貌,成为你不认识的东西了。
《中国近代史》书评
《中国近代史》书评蒋廷黻先生在总论中便已阐明,写此书的目的不仅在于深刻地探讨、综合地分析中国的近代史,更是希望通过研究每个时期国人的抵抗方案,为抗战建国的事业贡献教训和经验。
所以我对此书、以及作者其人产生敬重之情,一是此书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将人物和大事娓娓道来,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趋势,极具恢弘的大局感,不愧“中国近代史开山之作”之称,二是作者其人眼界开阔,见解高明,更宝贵的是他能认清,并且承担知识分子振兴中国的责任,行文洋溢他的爱国热情和坚定信念。
一、作者其人蒋廷黻(1895-1965),湖南宝庆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11年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5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1935年受到蒋介石的赏识,弃学从政,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1945年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1961年任台湾驻美“大使”兼“驻联合国代表”;1965年在纽约去世,享年70岁。
著有《最近三百年东北外患史》、《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筹办夷务始末》等书,其中最具价值和代表性的,当推本书。
二、本书内容和精神谈到《中国近代史》的谋篇布局,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因为从初中到大学几乎所有近代史的课本,都以这种架构为例,以战争背景叙述、自强运动评判为线索,所以此书的出生堪比当时学者摸索研究脉络的启明之灯。
这是此书在对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把握上的首创。
除此,他对人物的认识是冷静、公正而多面的。
在时人均扬林则徐的深明大义而贬西太后的卖国求荣之背景下,他却意识到林则徐是剿夷派中很复杂的一员,一方面觉悟到中西强弱的悬殊,一方面又不肯“牺牲自己的名誉去和时人奋斗”,去向清廷直谏。
再看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一贯强硬主战、盲目排外的手法虽很愚昧,但是他们的爱国与勇气,却也昭然可见。
历史人物的功过一向是相伴随且难分晓的,毕竟他们的行为固然是从初心出发,却也会受时局的影响而发生偏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再做悲情“女猪脚”
——读《重说中国近代史》后感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讨论中,许多人都少不了对中学时期上历史课的回忆。
大家的经历大同小异,都是被填鸭灌输一堆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历史意义。
我们学到的历史就是那些试卷上的标准答案,没人告诉我们真正的历史是什么,在我们印象中,历史中的事件和人物都是一个个毫无关联的卡片,一些人莫名其妙的伟大着,一群人毫无来由的疯狂了。
老师说,某某是千古的罪人,书上写,某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我们呢?是被填破肚皮的鸭子。
那些影响了我世界观的书书本本们在欺骗我的同时也让我对历史生了厌倦,历史本是关于人的事,却没有一点儿人气儿在里面。
书里面的世界永远都是黑白分明、忠奸对立的,所以我想外面的世界也大致如此吧,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这世界没有灰色空间灰色的人。
我就这么悄悄地被二元思维给二了——认识到这一点自然是后来的事了,又或者说现在也只是自以为“认识到”地继续糊涂着。
当神秘华人富豪在拍卖会上用重金将圆明园的一个水龙头“夺回”,于是大家都为这爱国富豪拍手称赞——嗯,这是雪耻的表现。
中国观众最见不得中国明星在外国影片里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是若是外国佬被中国人打得七荤八素,则是大快人心的事——这是国人自尊心的崛起。
所谓雪耻,所谓自尊,其实都是怨妇心态发作后的临床表现。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旧将自己置于案板之上,但凡境遇有任何逆流,便一套“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论调上来,诉说百年前的遭遇对今日的毁灭性伤害,因此才造成了今日种种,于是一切都不是我的错,无辜扮可怜,晒伤疤,无所不用其极。
有人愤怒地:我们辉煌的千年文化都是毁在你们这群无耻侵略者手中的,我们今天的贫穷落后,还不是因为百年前那场血腥掠夺。
可是,当我们同样备足了洋枪洋炮和人数几乎只算我们零头的英军对峙,却遭惨败,就该明白我们真正缺少的不是洋枪洋炮;三元里一个农民的勾叉被传说成威武之师的绝地反击,就能知道我们内心是有多么虚弱与卑微。
这些,都是我们用臆想勾画出来的胜利,好为自己那贫瘠干渴的自尊心打上一剂鸡血。
我们始终在怨,始终将自己置于一个悲情女主人公角色上,用悲情戏码加身,用伤疤去讨伐,却不曾深究问题根源。
大概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并不是历史多么不可挽回,或者企图将历史翻供,重新找到一个悲剧的始作俑者。
重说历史唯一的愿望就是,呈现最最接近真实的历史。
过去的太多讲述放大了别人加诸的伤害,而忽略了本身的病源。
事实上,我们的曾经没有历史书上说的那么“一穷二白”,我们的现在也并非排行榜上那么“数一数二”,所以,无需妄自菲薄更无需妄自尊大。
从个人讲,一个怨妇是不会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从国家看,一个怨气冲天的民族又怎么能胜任大国的名与实。
那段历史,是一个教训,而不能是一个永远的心结。
伤疤愈合的地方会比没受过伤的地方更加坚硬,但不断揭开伤疤展示给众人,只会让伤口慢慢溃烂直到殃及全身。
“表再做悲情女猪脚”,我们是到了摆脱悲情的时候了。
但这并不是要我们彻底忘记那段过去,只是反复咀嚼痛苦回忆,一味纠结于那段不堪回首中无法自拔又有什么意义。
我们确实回不去了,真的历史没办法穿越或者更改,犯过的错误不能一笔勾销,能做的不是为罪魁找一个最佳傀儡立在那。
看最接近真实的历史,给自己重新找好位子,自立自强而不是自怨自艾,似乎这样跑题地聊聊历史反而更接近我们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