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1840—1949 近代(1840—1919 旧民主主义1919—1949 新民主主义)1949—至今现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太平天国(爆发标志:金田起义失败标志:天京陷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1919—1927:大革命〈第一次国共的统一战线〉反北洋军阀失败原因:客观原因,国民党的动摇,使统一战线发生剧烈分化;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领导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

1927—1937:土地革命〈工农联盟的统一战线〉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1937—1945: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1949:解放战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现代化建设包括1949—1956:社会主义改造(过渡、革命)时期1949—1952底:彻底推翻三座大山(1952年底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1953—1956:三大改造(1956年之后是社会主义国家)1956—197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年《论十大关系》意义:它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1956年中共八大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发展生产力,解决这个矛盾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78—至今:改革开放时期开始标志: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1992年南巡讲话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之间的关系?①1840年封建社会地主与农民推翻地主阶级的压迫②1840—1949 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③1949—1956 新民主主义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矛盾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④1956—至今社会主义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变落后农业国为先进工业国(发展生产力)一、两大比较1.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同点:①社会性质(发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③革命性质(资产阶级革命)④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民族资产阶级)不同点:①领导阶级(旧:资产阶级新: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旧:自由、平等、博爱新:马克思主义)③革命前途(旧:资本主义新:社会主义)④所属体系(旧:世界资产阶级的一部分新: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分)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相同点:①领导阶级(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③革命前途(社会主义)④所属体系(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分)相同点:①社会性质(新:发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发生于新民主主义社会)②革命对象〈任务〉(新:推翻三座大山社:完成三大改造)③革命性质(新:资产阶级革命社:无产阶级革命)二、三大综合1.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阶级领导;亮点;作用;失败根本原因;得出的结论)①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历次农民运动最高峰原因)解决土地问题,《资政新篇》;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的新特点;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带领中国探索出一条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4. 扶植、收买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
1. 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2. 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 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 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1)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的赔款,而且强迫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 (2)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
(3)帝国主义列强还控制了中国的现代交通运输业。
法国议会在辩论对华政策时,一位法国议员指出:“中国地土广阔,民气坚韧。”“吾故谓瓜 分之说,不啻梦呓也。”
3.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评价
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 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由于不能认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阶级以 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蒙受了封建阶级的欺骗;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许多迷信、落后的倾向。这些历史教训,是应当记取的。 但是,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不容抹煞: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 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四、历史评价第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不仅阻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的农业 经济也造成严重破坏。 第二,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在经济上也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 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了西方大国的经济附庸。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 三元里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2. 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评价: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 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 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 族的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 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才使我 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 略而不亡。那些不畏强暴、赴汤蹈 火、血战疆场、宁死不屈的民族英 雄,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中国近代史纲要提纲

中国近代史纲要提纲

《全球通史》说:“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 折关头,中国转向内部,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 西方的冒险事业”。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的评说。

半殖民地化(国际地位)
领土(割地,租界);关税;司法(领事
裁判权)

半封建化(国内状况) 自然经济解体。 外国资本和中国民族资本起步。 恩格斯用“半封建”一词描述当时普鲁士的“君主 专制”制度,指的是封建政治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形 态。“半封建”不一定对应“半殖民地”。

从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出发做出的评价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革命任务
社会性质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 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 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务是为后 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 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 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 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 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 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 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 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就学科体系而言,它又是一门历史课。它 不同于一般的思想政治课(与“毛邓三” 的比较)。


基本的史学方法论。
两组基本概念:


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

主要采取课堂讲授的 方法。一次影像资料 课。 专题讲授为主。课时 问题;大学教育的特 点。 使用统一编写的教材。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2.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军,当即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接着驻扎在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军队分别向沈阳城内和长春、四平街、公主岭等地发起进攻。

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

3.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

当夜,驻丰台日军一个中队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

日军借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即炮轰宛平县城,攻击卢沟桥。

日本全面侵华由此开始。

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1.三大法宝: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2.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主义,建立人民民主主义专政。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1.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2.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经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5.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的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2.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感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3.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特点: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形成以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4.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5.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出来,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6.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表现: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各级官吏徇私舞弊、强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

经济上,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极端痛苦。

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万马齐喑。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7.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至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美国、法国等欧美主要国家先后确立。

8.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发生上。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纺织业,以后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迅速遍及及机器制造业、冶铁业、采掘业等行业。

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厂手工业。

9.开辟新的市场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要,促使西方列强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10.1825年,英国经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1.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签订《南京条约》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1894年,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侵占领土:1842年8月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州,“归应属香港界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涵盖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变革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3. 培养分析和评价中国近现代史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研究意识;三、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和背景:包括清朝的衰落和外国入侵;2. 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3. 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国内政治的变化;4. 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5. 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6. 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的经济改革;7.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四、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通过讲授基本知识、阐述历史事件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脉络和重要影响;2. 分组研究:学生分组研究某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并提交研究报告;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20%):包括参与度、讨论质量和作业完成情况;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50%):考察学生对整个近现代史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教材和参考书目1. 主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

2. 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百年史》;- 《近代中国外交史》。

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共分为15周,每周3个课时,按照以下进度进行教学:第1周:中国近代史的起源和背景;第2周: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第3周:建立中华民国和国内政治的变化;第4周: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崛起;第5周: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第6周: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的经济改革;第7周: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第8周:复习;第9周:期中考试;第10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第11周: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论和实践;第12周: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影响;第13周:中国近现代史的评价和展望;第14周:复习;第15周:期末考试。

2023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大纲

2023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大纲

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2023年将迎来新一版的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这一变化将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维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对整个社会的历史认知和文化传承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全面评估这一教学大纲,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我们需要了解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结构。

这套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了哪些内容?是否有新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被纳入其中?教学大纲是否设计了更加符合当代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接下来,我们要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教学大纲的主题。

我们将从整体结构和框架入手,逐步展开对各个历史时期和重大事件的深入分析。

这样的探讨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事件的影响,也使得我们的文章更易于阅读和理解。

在文章中,我们将多次提及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的主题文字。

通过对这些主题文字的引用和解读,可以使得文章更加紧密地围绕教学大纲展开,也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我们还要在文章中包含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以便读者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教学大纲。

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总结和回顾,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我们也要共享个人对这个主题的观点和理解,从而使得文章更具有深度和广度。

我们还要注意文章的格式和排版。

教学大纲的内容最好使用序号标注,并在内容中多次提及教学大纲的主题文字。

这样的撰写方式有助于文章的逻辑性和条理性,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兴趣。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将会撰写一篇超过3000字的有价值、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文章,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这样的文章将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思维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近现代史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2023版我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的更新与改变。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斗争失败原因
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的原因) 经济技术的落后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瓜分中国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原因 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
的反侵略斗争
第三节: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失败原因
1.领导不先进(根本) 2.思想不科学 3.软弱地称西方人为“洋兄弟”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派形成
洋务事业
洋务运动的历史 作用
洋务运动失败的 原因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派形成
目的 首领 指导思想 办事机构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
工业 军事 教育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工业:客观上促进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育:成为近代教育的开端。 文化:传播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社会:引起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
第二节: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 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 4. 顽固派的阻挠。
历史性的战略决战
1948.9.12-11.2 1948.11.6-1949.1.10 1948.11.29-1949.1.3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948年12月30日 1949年元旦 1949年4月21日 1949年4月23日 1949年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主要矛盾: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其中站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般来说,当资本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能够暂时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外国侵略。

这是,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资本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

社会性质: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在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其一,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其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

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又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

为了使中国在世界上站起来,为了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就必须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必须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南京条约签订现场
35
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对中国的危害
破坏了领土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英商进口货物缴纳中国税 款,应同英国商量
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 民众负担
破坏了贸易、关税主权; 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 和原料产地
36
战前
鸦 片 战 争的 影响
5
郑和、哥伦布下西洋比较
航海次数 郑和 7次,1405—— 1433年,历时28 年 一般多达260余艘 大型宝船60余艘 哥伦布 4次,1492—— 1504年,历时13年 最少3艘,最多17艘
船只数目
船只吨位、 宝船估计1500吨, 100——200吨, 人数 约27000人 最多约1500人,最 少约90人 航行里程 中国至东非海岸 西欧至加勒比海岸 约15000海里 约4500海里
3
(二)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其主要表现是:
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机构膨胀、腐败。 2.经济上,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少地的农民增多,需要寻找新 出路的流民增加;赋税徭役使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整个社会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军纪荡然,不堪一击。 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处于与 世隔绝状态。
47
(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1)两对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 杂的状况。其中有两对矛盾占主要地位:一个是帝国 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另一个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 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近代史纲要 - 提纲

中国近代史纲要 - 提纲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华版

中国近代史纲纲复习提纲——个人整理精
华版
一、晚清时期(1840-1911)
1. 鸦片战争(1840-1842)
- 内因和外因
- 结果和影响
2. 中外交往的逐步打开(1842-1894)
-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 维新派的出现
3. 戊戌变法(1898)
- 自强运动和变法思潮
- 变法运动的失败
4. 辛亥革命(1911)
- 各种反清起义
- 辛亥革命胜利的原因
二、民国时期(1912-1949)
1.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1912-1927)- 袁世凯和袁世凯
- 国共合作和双十协定
2. 北伐战争(1926-1928)
- 国共联合抵抗北洋军阀
- 北伐战争的成果
3. 南京国民政府(1928-1937)
- 南京政府的建立
- 南京政府的施政措施
4. 抗日战争(1937-1945)
- 七七事变和全面抗战
- 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影响
三、新中国的建立(1949-现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 人民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社会主义改造和(1949-1966)- 公有制经济的建立
- 和人民公社
3.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 运动和造反派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影响
4.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 的改革开放政策
- 改革开放的成果和挑战
四、总结与展望
1. 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 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推动因素
2. 近代史的启示与经验
- 总结历史教训和经验
- 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控中国经济的命脉,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4.文化渗透帝国主义文化渗透活动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控制中国制造舆论。

宣扬殖民主义文化思想,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反抗斗争,人民群众斗争方面有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天平天国,台湾人民奋起反抗,义和团。

爱国官兵有冯子才取得镇南关大捷,关天培等。

1、意义: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2、失败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正是腐败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众的广泛动员和组织,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2)经济技术的落后。

清军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低于经过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强国。

三.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林则徐成为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同时也出现了早期的维新思想。

“振兴中华”和“救亡图存”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中国的仁人志士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第二章、反侵略失败中国都做出哪些斗争?一.洋务运动:19世纪六十到九十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下,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发展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建设近代海军等。

在客观上为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治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但是,洋务派主要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并不能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失败原因:封建性。

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管理的腐朽性。

二、戊戌维新运动1、意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推动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全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全版)

中国近代史纲要(最全版)近代中国历史是中国从1840年至1949年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剧变和国家的动荡。

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国近代史的纲要,以便大致了解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清朝的衰落和外国侵略- 1840年至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并签订了《南京条约》。

- 随着条约签订,中国开始向西方列强开放港口和贸易。

- 1850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中国,清朝政权受到严重的冲击,但最终被清军镇压。

- 1884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中国再次失败并签订了《中法新约》。

起义运动和政治改革- 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再次战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

-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

- 孙中山成为革命的领袖,致力于推动中国的政治改革和现代化进程。

-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重要抗议活动。

国共抗日战争和内战-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各阶层团结起来进行抗战。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 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关系恶化,内战爆发。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取得了内战的胜利,国共合作结束。

总结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充满动荡和变革的时期,中国面临着外国侵略和内部政治动荡的挑战。

从封建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过渡,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历史转折点。

通过了解这些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的发展和演变。

注意:该文档仅提供简要纲要,并不详尽列举全部事件和细节。

如需深入了解,请参考相关史书和研究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②从民权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中国带领 人 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从根本上确保了国 家 权利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③从民生主义来看,其核心目标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个目标的实现,也是中国带领人民完成的。中国 带 领人民走入中国特色伟大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总之,孙中山先生没有完成的改变旧中国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实现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 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充分证 明,中国人是孙中山先生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
(1)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011真题再现
选择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探索+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 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 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 不断的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 各种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 和走向胜利的道路。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 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 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 列宁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建设的伟大胜利。 (2)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步探索+改革开放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农 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抗战时期,毛泽东阐释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思 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达 到成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 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历史。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虽然历经“大跃进”、“十年文革”的波折,但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在 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 待马克思主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1905~1907年一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康有 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 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激烈的辩论。
• 一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这是论战的焦点。 • 二是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 三是要不要社会革命。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学习目的和要求
• 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 运动的历史意义,懂得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开端 • 了解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把握中国共产党 成立的意义
•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社会社会历史条件和历史特点,掌 握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
SQ 2014.01.30
第一章 反对外国入侵的斗争 •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 了解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和世界,懂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 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 领会近代以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及主要矛盾、特 征,认清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 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入侵的历史,掌握反侵略斗争 的原因。
中国社会面临的两大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人物, •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封建地主阶级对 人民压迫残酷时,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俄日主要矛 盾, • 对此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实现了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才能推翻封建专制,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 产力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 裕。
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企图采取中体西用的模式求强求富。 • 失败的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目录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目录全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综述风云变换的八十年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7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0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6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21一、军事侵略21二、政治控制24三、经济掠夺26四、文化渗透30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32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32二、粉碎瓜分中国的阴谋34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37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37二、民族意识的觉醒39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43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48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52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60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68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72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83二、“三座大山”的重压87三、两个中国之命运95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00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110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121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130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第二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40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一节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49第二节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53第三节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159第四节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62第五节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177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步自卫战争183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189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196第四节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203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5) 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三、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225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30第三节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237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251第二节探索中的严重曲折259第三节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275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节历史性的伟大黑白和改革开放的起步285第二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292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301第四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10第五节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317第六节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28。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经济侵略:《辛丑条约》二.政治控制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1)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这是《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

(2)享有领事裁判权。

19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在通商口岸,英国领事有“查察”、“听诉”之权。

(3)把持中国海关。

(4)成立总理衙门。

1861年1月20日由咸丰帝批准成立。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1858年,《天津条约》中开放南京。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马关条约》中,俄、德、法三国又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要求租借港湾作为报酬。

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四洲书》。

魏源在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中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创立拜上帝教。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好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 《天朝田亩制度》(1)主要内容: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按人口平均分配。

(2)意义和局限性《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中国近代史知识纲要

中国近代史知识纲要

中国近代史知识纲要中国近代史综述;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1840(鸦片战争)—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4、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专题一:近代史的侵略战争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近代史开端,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中俄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中国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年,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德法俄干涉,日被迫还辽)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赔款最多)3、通商①《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从南至北)②《马关条约》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4、其他权力①《南京条约》:规定了中英协定关税。

英国又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及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总学时:32学分:2二、课程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教学时数分配注:下编各专题内容纳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系统学习(基于课时和课程之间内容交叉原因考虑)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单元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专题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教学目的: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2、了解1840年至1919年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了解近代中国人民觉醒的伟大历史意义;4、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意义的认识;5、理解和掌握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历程,总结其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6、能够独立分析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正确分析当今改革开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近代的通商口岸、外债与今天的口岸开放、引进外资的区别等。

教学内容: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变化和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2.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3.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和任务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切认识正确判断社会性质的重要意义。

难点:正确分析近代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专题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探索,并提出了各自的什么主张和方案;2、培养学生能够总结太平天国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原因,并通过讲述近代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国家民族出路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了解当时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地主阶级的改革派以及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不能实现中国真正的独立与富强。

教学内容: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的起落2.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3.资产阶级维新派活动的进行与夭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认识无论农民战争、地主阶级改良还是资产阶级的维新都不能实现中国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难点:中国社会各派势力对于改变中国命运的认识与行动,洋务派、维新派、顽固派和革命派的思想主张与政治行动的意义,中国社会是如何艰难地转变与进步的,各种反动势力是如何阻挠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

专题三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教学目的:通过讲述辛亥革命的发生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说明这场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必然,以说到辛亥革命的胜利是历史上的巨变,但是最终失败说明资产阶级共和方案不能救中国,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

教学内容: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争义性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近代中国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

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如何认识辛亥革命与中国历史的巨大变化;认识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重点: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难点:比较分析近代中国三种建国方案,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方案最终成为人民的选择。

基本要求:通过概述1919-1949年的历史体系,说明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并处在一个极其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让学生较清楚的了解这30年的历史进程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教学内容:1.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2.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3.中国革命的新面貌重点:正确理解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难点: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基本要求:1、通过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2、了解五四运动的必然性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作用与意义,认识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及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刻关系;3、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重要意义;4、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的兴起及其失败的原因。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教学内容: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探索和寻求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为什么必须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本要求:通过讲述土地革命战争及延安整风,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胜利和失败的反复,说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中国新道路的开辟凝结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毛泽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内容: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重点:正确认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战争;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难点: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和意义。

基本要求: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全过程讲述,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及伟大意义,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教学内容: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4.人民共和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重点:分析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基本要求:1、通过讲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过,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的过程及其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2、了解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走向失败的经过与原因,了解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难点: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所走过的艰辛历程。

基本要求: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2、通过对建国的以后的历史讲述,让学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胜利与挫折,理解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名言,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3、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并进而把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带到社会主义所经历的严峻考验和作出的艰苦努力。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内容: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重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难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基本要求:主要结合叙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说明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和走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意义。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内容:1.良好的开局2.严重的曲折3.建设的成就与探索的成果重点:中国共产党人在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难点: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基本要求:主要通过叙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二十年的历史发展,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教训。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学内容:1.建国以来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巨大成就重点:怎样看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和失误。

难点:当前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难点和出路。

基本要求:主要通过叙述改革开放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1、注重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培养学生能力。

突出学生主体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法,开展课堂讨论、师生对话、辩论赛、主题演讲、写小论文、播放音像资料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

2、采用体验式教学,通过安排课余参观访问、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增强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手段: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技术等,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推荐教材:国家统编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2、主要参考书:(1)、《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胡绳,1998年。

(2)、《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胡绳,1991年。

(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中央,1981年6月。

(4)、《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七、课程考核方式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入手,确定课程考核与成绩评价体系。

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核心,重视教学过程的考核,过程考核包括课堂纪律表现、活动参与度、作业和成果展示考核等。

期末综合考核采取采取闭卷的形式。

本课程期末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占30%加期末考试成绩占70%构成。

平时考核主要根据学生的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努力程度等综合指标来评定。

作业以学生课程论文或读书报告为形式或载体,包括论文字数、格式、书写等形式方面和论文观点、逻辑思路、主要论据及具体材料等内容方面。

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共100分,其中客观题占70%,主观题占30%。

执笔:孙宗魁编制单位:基础部日期:2014年6月1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