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最新审定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3 每逢佳节倍思亲(优秀课件)
三年级语文上册 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苏教版
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 要求 1.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身居他乡、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3.能借助注释阅读另一首思乡的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身居他乡、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 课时三课时。
1每逢佳节倍思亲2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❶长安❷,不觉已经两年了。
[句导读:写王维离家已有两年,独自一人作客他乡,忍受着孤寂。
][①这句话表明了什么?]3段导读:交代了人物、地点。
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②你了解重阳节吗?]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句导读:“扶老携幼”“兴高采烈”两个词表现出九九重阳节这天大街上的“热闹”情景。
朗读时也要读出王维的思乡情。
]4[③这种情况使王维有什么感受?]段导读:重阳节到了,王维在异乡思念亲人。
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zhū)萸(yú),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5[④为什么要头插茱萸?“总要”“手挽着手”表达了王维怎样的感情?]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❸,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1知识点详解 ☜2❶京城,即国都,首都。
❷长安,在今陕西西安。
①“不觉已经两年了”点明了诗人独自一人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处境,突出了独居的时间长。
3②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为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效果。
4③王维心中更加凄凉,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5④旧时在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有浓烈香味儿的植物,据说重阳节登高时将它插在头上,可以避邪。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
天各一方
思绪万千
读课文,说说课文每一段写什么?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讲的是唐代诗人王维15岁离家,到京 城长安有两年。 第二自然段:讲的是王维看到了重阳节 家家欢度节日的景象,更加思念亲人。 点名题目。 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思 念兄弟们的具体内容。 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讲的是王维写 诗表达了思念亲人的感情。
1、王维诗的题目是什么?
2、说说每个自然段对应的哪句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① 独:独自一人。 ② 异乡:他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遇到美好的节日就会更 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 遥知:从很远的地方知道。 ④ 登高:登上高处。 ⑤ 茱萸:又名越椒,有浓烈香味的植物。 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 说可以消灾避邪。重阳节还有饮菊花酒的习 俗。
xiōng dì 兄弟
qíng jǐng 情景
yì xiāng 异乡
jiā jié 佳节
chóng yáng tiān gè yī fāng 重阳 天各一方
dēng gāo 登高 yī nián yī dù 一年一度
解释词语: 搀扶老人,领着孩子。
形容兴致极高,精神饱满。
扶老携幼
兴高采烈
彼此相隔遥远,难于相见。
fé ng ji ā
bè i
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国古时候有许多节日,有的一直流传 到了现在,像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古代一位诗 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为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 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 等活动。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3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 , 。” 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寂寞,思念 亲人的心情。 “ , 。”想 象了今年重阳节亲人登高远眺的情 景。
中秋节那天,爸爸出差在外, 小明不由地想起了诗句: 。 小英的妈妈是列车员,春节到 了,妈妈不能回家,她非常想念妈 妈,想起了诗句: 。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 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 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 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 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假如你是王维的 兄弟,此时此刻, 你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思绪万千……
王维思绪万千, 提起笔来写下了《九 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人日思归 隋·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 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 思发在花前。
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 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人归落雁后:诗人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 思发在花前: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发生在春花开放以前。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思亲的古诗?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zhuó)花未?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三年级语文上册 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苏教版
23、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在读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读题感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读课题)2*“思”就是指……(指名学生说)思念亲人,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来读(指名生1读课题)3*听出来,你很想念亲人。
“倍”又指……(指名学生说)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了,该怎么读?你来!(生2读课题)4*思亲之情多强烈呀!一起来!(齐读课题)二、以题引诗1*小朋友,告诉你们,这课题可是一句千古绝句呢,猜一猜它出自哪首诗呀?诗人是……(指名生答),教师随机出示诗题。
2*九月九日是什么节呀?(学生答)课题中的佳节就是指这重阳节。
“山”在这里指华山,“山东”是华山东面的意思。
“忆”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答)*很好。
谁来读读这首诗?(指名生读)预设:如学生读得流利*很好!读准了字音,读通了诗句。
如学生读得不流利*你很努力地读了,但还应注意……*如学生读得很有感情*不简单!你已与诗人王维心灵相通了,让我们一起来读!(齐读)三、学文感悟1*诗是诗人心灵的独白,要明白诗人的内心,我们就得去了解诗句背后的故事,让我们走进关于这诗的文章,好好地读读。
2*老师看到了,我们小朋友读书都那么投入,你能说说读书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吗?(生答)——我感受到了诗人王维很想念远方的亲人。
(不一定这样,只要点到思念就可以)(一)品析第一段1*你们真会读书!文字是有温度的。
有些句子,我们一读,就感到心里热乎乎的,有些句子读后,我们会有一种凉凉的感觉。
(课件出示: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读读这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生读)*你听出了什么呢?(指名生评价)预设1:我听出了王维已经离家很长时间了。
从哪里听出来的?(不觉已经两年了)你来读!“15岁那年……了。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23.每逢佳节倍思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 的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诗人为什么 会思念亲人?又是怎样思念亲 人的?(先思考、圈划、写体 会、后小组讨论)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
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 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 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 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 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思绪万千…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 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 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 《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 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 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 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王维作此诗时,其家已由太原郡(今山西祁 县)迁至蒲(今山西永济),蒲在华山以东, 所以此处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山西 一带)。
茱萸
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据说可祛邪 避灾。
yì
九月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chāzhū yú
遍插茱萸少一人。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洲 唐·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 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 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 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 念家乡的亲人。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23每逢佳节倍思亲_苏教版-教育文档
第二十三课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认读5个生字,书写10个生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王维以及古诗的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感情【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师:同学们,每见月圆,你会想起什么?师: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播放视频)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思乡诗。
2. 板书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你了解诗人王维吗?(图片文字介绍)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夫——扶、力——幼、木——采、儿——兄、乙——忆、虫——独、今——念。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佳”左右结构,左小又大。
右边是两个“土”字。
“倍”左右结构,左小又大。
右边是“立”“口”字。
“重”第一笔是撇,共九笔。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讲述了诗人王维在重阳佳节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jiā chóng fú xié zhū yú sī dú yì xiōng wǎn佳节重阳扶老携幼茱萸思念独自回忆兄弟手挽手A. 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远眺:向远方眺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课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23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课
文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有个大诗人,名叫王维。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
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
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
王维思绪万千,提起笔来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材简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课文,这是一篇以“文包诗”特殊形式出现的文章。
在课文中不仅呈现了王维的旷世之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
且通过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形象地解释王维的这首诗,故事融入了作者年少离乡,适逢重阳,遥想亲人的深深情思。
文章以脍炙人口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透出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课文情感真挚,有相依相伴的故乡情,有望眼欲穿的离别情。
读起来饶有趣味。
部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优质课件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国传统节日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五月初五 正月十五 九月初九 八月十五
在这样的节日里,家家团聚,其乐融融。因此,这样美好的节日就统称为“佳节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茱萸
茱萸:又名
越椒,一种有 浓烈香味的植 物,据说可祛 邪避灾。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彩还能表示称赞的欢呼声、赌博或游戏中赢得的财 物,如光彩夺目、五彩缤纷、喝彩、中彩、精彩 、 “丰富多彩”、、“彩霞满天”、“彩声满场”等。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携:①带②拉着手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 “采”和“彩”的区别
采: “采”是个会意字,从爪从木,表示用手去采 摘树上的果实的意思。用于表示动作,如“采集”、 “采用”、“采访”、采用、采纳等;用于指精神状 态,如“丰采”、“风采”、“神采奕奕”、“兴高 采烈”等。
“彩”是个形声字,左边的“采”是个声符,多指 各种颜色。常见彩色、彩虹、色彩、彩纸、彩笔等。
遇到
加倍
美好的节日 这里指重阳节
自学提示:
•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遇到难读的词句时,多读几遍。
• (2)想一想:诗人在什么时候,看到什 么,想到什么,写出了《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这首诗。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片情,千言万语汇成这思乡的千古名句 , 下节课继续走进王维的古诗,体验他的内心,感受他对家乡、亲人浓浓的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 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原籍祁(今山 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 善画人物、丛竹、山水。苏轼赞他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与孟浩然 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 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世有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 人才”之说。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 称王右丞。
茱
萸
茱萸:又名越椒,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 据说可祛邪避灾。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京杂记》中 就有记载了。到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古人认为 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 手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 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 也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