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古码头留下的记忆 辽北曾因马蓬沟而尽显繁华
多想重见蓬渡风帆_300字
多想重见蓬渡风帆_300字
姥姥家西边不远的地方就是铁岭的辽河。
它的水很浅,岸边是一片荒凉寂静的土地。
别看它现在一点儿也不起眼儿,其实今日荒凉的马蓬沟昔日曾是辽河重要的货运码头。
据记载,马蓬沟正式开港于清咸丰三年,上至通江口,下通营口。
船只往来如梭,桅杆如林,帆船如织,十分繁忙。
明代大学士陈循赞“蓬渡风帆”为铁岭八景之一并赋诗一首“往来渡口船,风利乃得骋。
遥逢数片帆,吹没远天影。
”由此可见这里当时的繁荣景象。
1910年周恩来到铁岭读书,就是坐船在这里上的岸。
后来辽河上游的植物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讯期洪水多发,两岸崩塌,河水断流,致使船只无法行驶。
这里也就没有了往日的繁荣。
我真以没有看到它当年那美丽的风景而遗憾!这都是人们不爱护环境所得到的惩罚。
我是多么希望人们能把遭到破坏的地方修好,让我重新看到这清澈宽阔的辽河。
美丽的辽河我的家
美丽的辽河我的家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今天我怀着一颗虔敬之心,来到新区的辽河博物馆参观。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辽宁人,第一次了解辽河文化,谛听关于辽河的故事。
辽河,古称辽水、大辽水,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金牛山、庙后山、小孤山等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存,揭开了辽河两岸历史序幕。
兴隆洼、新乐下层、红山、夏家店下层、高台山、马成子、夏家店下层等新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文化,绚烂多彩。
战国以迄明清在纳入中原文化体系的过程中,东胡、夫余、秽貊与后来的契丹、女真、蒙古和汉族等民族,在吸收中原先进文化的同时,保持和发展自身特色,开发着辽河流域,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辽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我们的母亲河。
三楼的历史辽河展厅从青铜器时代直至近代辽河流域的人类生活足迹,辽河流域自然情况及污染防治展厅,展示了辽河流域的自然情况、产生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我看后感慨不已,我们肩负着治理和保护母亲河的责任。
要让她和我们和谐共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让她绽放异彩!
还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辽宁工业发展回眸,作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辽宁工业令世人瞩目。
我们在冶金、石化、电力、能源、机械、机车、航天、军工、船舶工业等方面为社会主义工业
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一幅幅老照片的展示让我唏嘘不已,增添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方向,将来为家乡,为辽宁的建设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古老的辽河弯弯曲曲,是一幅连绵不尽的画卷。
我坚信无论何时都阻挡不了我对家乡辽河的热爱,美丽的辽河,你是我挚爱的家园!。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
21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梁刚辽宁省铁岭市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摘要: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辽河航运,在当时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且经济欠发达的东北地区,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当时商品的流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本文论述作为辽河中游重要的商埠码头——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对当时铁岭县及辽北地区经济、商业的发展以及周恩来乘船来东北求学的起点(铁岭)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辽河航运;铁岭马蓬沟古渡;周恩来东北求学的起点;周恩来走向世界的第一站江河是人类的母亲。
人类在江河的怀抱里繁衍生息,创造历史。
那奔腾不息的江河,充满生机活力,美丽而年轻。
千万年来,人类生于斯,长于斯,与江河的关系密不可分,“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里”。
那是我们的生命之河,心灵之河。
一条河流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
而江河交通为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提供基础条件,为人和物的空间位移提供运输服务。
“辽河”,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东北地区南部最大的河流。
辽河汉时又称大辽河,魏时称辽水,唐时仍称辽水。
辽河之名始于《辽史·地理志》:“辽河出东北山口,为范河西南流入于海”。
曾为辽河中游重要的商埠码头——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作为江河交通方式的交汇点,承载着城市之间在经济、文化、贸易上以及人员交流的使命。
一、马蓬沟码头的建立为铁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铁岭,位于辽宁省的东北部地区,境内地势自东而西是山地、丘陵、平原,地跨辽河两岸,东部丘陵冈峦坡缓,西部平原土地肥沃,域内更有辽、清、柴、凡、寇等诸多河流及其支脉纵横交错,滋润着这片富饶的土地。
铁岭交通方便,明朝年间就有了设渡口和开河运的记载。
在清康熙开海之初,为了开发盛京这块“龙兴”之地,清廷一方面鼓励关内移民到关外种田,另一方面采取优惠政策,招揽南方海船赴东北贸易。
不过,由于此时仍有豆禁和粮禁,奉天的进口要远大于出口,商船南运不能满载。
清乾嘉年间,奉天由海上贩运的豆粮贸易达到鼎盛。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事业单位真题2024
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事业单位真题2024(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中国国家航天局2024年5月10日举办()任务巴基斯坦立方星数据交接仪式,并为其拍摄的首幅影像揭幕。
A.嫦娥五号B.嫦娥八号C.嫦娥六号D.嫦娥七号【答案】:C2.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4月26日至10月28日举行,持续186天。
A.成都B.洛阳C.武汉D.昆明【答案】:A3.()首个()瓦级水光储智能微电网示范工程2024年4月13日在()建成投运。
A.河北、十兆、涉县B.安徽、五兆、歙县C.湖南、九兆、邵东D.湖北、八兆、仙桃【答案】:A4.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者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的产品。
地理标志产品不包括()。
A.来自本地区的养殖产品B.原材料部分来自本地区并在其他区域按照本地工艺生产的产品1/ 15C.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的产品D.来自本地区的种植产品【答案】:B5.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转型升级。
A.现代化B.数字化C.稳固性D.全面化【答案】:B6.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答案】:C7.下列著名战役发生时间最早的是()。
A.中途岛海战B.斯大林格勒战役C.偷袭珍珠港D.索姆河战役【答案】:D8.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益;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
这说明()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D.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答案】:B9.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
A.唯物主义历史观2/ 15B.马克思主义认识论C.对立统一规律D.联系的观点【答案】:B10.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发表文章,认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为“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是“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对近代辽河沿岸马蓬沟码头相关问题的调查
对近代辽河沿岸马蓬沟码头相关问题的调查一、调查目的:1了解近代辽河航运的一般概况及沿岸主要码头的基本情况2重点调查、掌握有关辽河中游马蓬沟码头的相关问题3学会利用省图书馆、档案馆的古籍、文件等,来检索、查找相关资料4初步掌握研究一般历史问题的方法二、调查方式1通过到省图书馆、档案馆查找相关古籍、档案等2通过网络,利用万方、同方数据库搜索相关学术著作、论文等3采访当地马蓬沟村的知情老者4实地走访、考察马蓬沟码头旧址三、调查对象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园艺村三组村民80岁的贺兴家老人,75岁的余姓妇人;辽宁省铁岭博物馆周向永副馆长四、调查过程与分析(一)辽河自然情况及近代辽河水运概况据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奉天通志·交通》第一百六十三卷记载,“辽河为东西二流所成,西辽河发源于热河省之白岔山,东辽河发源于西安县上游,称赫尔苏河。
至三江口东西二流并合为一,成为辽河之本流,至营口入海,蜿蜒共三千八百里。
其可通舟楫之利,仅由营口至郑家屯间之一千四百二十八里而已。
其支流贯通奉吉之平原旷野,抱拥之面积达三十五万余里。
”“近年以来(指自民国以来),上流之土砂顺流而下,淤塞河底成为浅滩,航行逐渐阻塞。
且东北特产运输期之冬季四个月,河水冻结,交通杜绝,均辽河水运之缺点。
自南满铁路开通以来,货物运输多取道路,辽河水运之价值一落千丈。
日俄战争以前,辽河来往船舶长达万余艘,现在不过民船三千余只而已。
近代辽河水运之主要码头,航行日数及河水深度如下表:(此表格数据源自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奉天通志·交通三·航路下》)附注:上列表内各码头距营口里数双行并列者,系据另一调查所报告。
又辽河水深,上流水深约二尺内外,中流三尺乃至六尺,下流十尺内外。
(二)近代马蓬沟码头总体概况位于铁岭城西五里的荒凉的马蓬沟,昔日曾是辽河中游上重要的商埠码头。
马蓬沟码头正式开港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于1929年停运,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到中华民国十八年,计有77年历史。
静静的辽河
静静的辽河在中国辽宁省流经的一条长江,有一条安静而神秘的河流,它就是辽河。
辽河诞生于葫芦岛市辽宁的喀左县,向南流经辽阳市,最后注入渤海。
辽河的全长有了直达1522公里。
辽河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水系之一,也是辽宁省最大的河流。
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还在于河流上面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河水比较宽泛且充沛,因而滋养了辽宁省的大部分农田以及补充了辽宁省一些城市的饮用水。
一到秋季,辽河的景色就开始变得美丽与宁静。
这个时候,辽河两岸的树木开始渐渐变得金黄色,映衬着河水的蓝,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河水悄悄的流淌着,既没有浪花吞吐,也没有奔涌激流。
在这个时候,辽河如同一个安静的姑娘,静静地融入大地之中。
辽河两岸还有一些美丽的景点,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沈阳市的沈抚新城风景区。
这里有着碧水蓝天,自然风光旖旎。
无论是漫步在河岸边的小径上,还是坐在河堤上欣赏河水,都能感受到辽河给予人们的宁静与美好。
辽河的岸边还有一些古老的村庄和古堡,这些古老的建筑见证了辽河流域悠久的历史。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喀左县的龙王庙,这座庙宇据说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每年,这里都会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品味辽河留下的历史痕迹。
辽河还是一个赋予了辽宁省许多城市活力的运输通道。
众多的商船穿梭于辽河之上,将各种货物运送到城市,推动了辽宁省的经济发展。
辽河运河连接了辽宁省的许多重要城市,如沈阳、辽阳和锦州,将这些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然而,辽河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和环境破坏,辽河的水质逐渐恶化,生态系统遭受了破坏。
河流两岸的开发和工业污染也给辽河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辽河这一重要的资源,政府和民众一直在做出努力,加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静静的辽河,见证了辽宁省的繁荣和发展。
它是辽宁省人民的骄傲,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保护辽河,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
希望在未来,辽河可以更加蓬勃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宁静与美好。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作者:梁刚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5期摘要: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辽河航运,在当时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且经济欠发达的东北地区,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为当时商品的流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本文论述作为辽河中游重要的商埠码头——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对当时铁岭县及辽北地区经济、商业的发展以及周恩来乘船来东北求学的起点(铁岭)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辽河航运;铁岭马蓬沟古渡;周恩来东北求学的起点;周恩来走向世界的第一站江河是人类的母亲。
人类在江河的怀抱里繁衍生息,创造历史。
那奔腾不息的江河,充满生机活力,美丽而年轻。
千万年来,人类生于斯,长于斯,与江河的关系密不可分,“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里”。
那是我们的生命之河,心灵之河。
一条河流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
而江河交通为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提供基础条件,为人和物的空间位移提供运输服务。
“辽河”,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东北地区南部最大的河流。
辽河汉时又称大辽河,魏时称辽水,唐时仍称辽水。
辽河之名始于《辽史·地理志》:“辽河出东北山口,为范河西南流入于海”。
曾为辽河中游重要的商埠码头——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作为江河交通方式的交汇点,承载着城市之间在经济、文化、贸易上以及人员交流的使命。
一、马蓬沟码头的建立为铁岭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铁岭,位于辽宁省的东北部地区,境内地势自东而西是山地、丘陵、平原,地跨辽河两岸,东部丘陵冈峦坡缓,西部平原土地肥沃,域内更有辽、清、柴、凡、寇等诸多河流及其支脉纵横交错,滋润着这片富饶的土地。
铁岭交通方便,明朝年间就有了设渡口和开河运的记载。
在清康熙开海之初,为了开发盛京这块“龙兴”之地,清廷一方面鼓励关内移民到关外种田,另一方面采取优惠政策,招揽南方海船赴东北贸易。
不过,由于此时仍有豆禁和粮禁,奉天的进口要远大于出口,商船南运不能满载。
清乾嘉年间,奉天由海上贩运的豆粮贸易达到鼎盛。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位于中国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市马蓬沟镇赤城村,是一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遗址。
该渡口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曾是辽宁省境内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被誉为“辽东第一渡”、“万顷水面战九门”、“马蓬外战书”的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经济等角度,探讨马蓬沟古渡的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马蓬沟古渡是中国古代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马蓬沟是经由开原通往黑龙江、吉林的唯一道路,因此马蓬沟古渡成为了当时辽东地区最重要的运输工具。
清代时期,为防止边疆民变,清廷在铁岭马蓬沟古渡一带设立了八旗兵营,渡口成为八旗军队管辖地区。
马蓬沟古渡曾被称为“辽东第一渡”,马蓬沟外“战书”之一便是指当时渡口的战斗。
据记载,明朝末年,由于辽东地区民变频发,朝廷颁布了一道诏令,要求各地驻兵尽快向辽东进发。
然而,由于当时辽东地势险恶,通行的道路狭窄且易守难攻,不利于大批士兵的进出。
于是,渡口的战斗便在明清时期多次出现。
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是清朝八旗兵军防御九门户发生的渡口战役。
渡口决定了战争的胜负,使得马蓬沟古渡成为了一段历史。
文化价值马蓬沟古渡是辽宁省境内一处著名文化遗址。
该渡口曾是交通、商贸重镇,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
例如,马蓬沟祠堂,是一座红墙碧瓦的明清建筑,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供奉着马蓬沟镇四杰之一的禹天祺。
同时,渡口还有京口刘氏祠堂、大清第一马蓬沟古牌楼、五洲英才长衣号等许多古建筑。
这些文化遗产代表了辽东地区的古文化、建筑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历史。
经济价值马蓬沟古渡是辽东地区最大的渡口之一,因“铁马蓬”渡口的开放,使得大量货物从辽宁省运往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促进了当时辽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当今,古渡在经济上仍有很大的价值。
铁岭市政府曾在2010年兴建了马蓬沟特色小镇,至今拥有马蓬沟古渡游览区、铜像广场、红砖雕塑公园等一系列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位于辽宁省铁岭市西南部的昌图县,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古老渡口,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铁岭马蓬沟古渡是古代交通要道的重要标志和重要水运港口。
自古以来,铁岭马蓬沟古渡就是连接辽、陕、山东等地区的交通要道之一,是连接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重要枢纽。
古代的马蓬沟古渡是滨西即蓟津和泰山等地的必经之路,也是连通昌图和四平等地的交通枢纽,因此具有重要的经济和交通地位。
铁岭马蓬沟古渡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
古代战争的形势多变,马蓬沟古渡作为通往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必经之地,经常成为军队进退的关键地点。
历史上,多次军事行动在马蓬沟古渡展开,包括秦朝、西汉末年、辽金战争等等。
马蓬沟古渡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铁岭马蓬沟古渡还是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所。
在明清时期,一些名人、文人常常以马蓬沟古渡为背景写诗作文,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例如明代文学家于谦的《渡江而招安》、《古渡闲步》等,以及清代文学家李渔的《谢渡使岐山附书》等,都是对马蓬沟古渡的赞美之作。
这些文学作品记录了马蓬沟古渡的繁荣景象和文化氛围,具有很高的文化历史价值。
马蓬沟古渡还保存有许多古代建筑和遗址。
包括渡口的码头、古战争遗址、古寺庙等等。
这些古代建筑和遗址,是研究古代交通、军事和文化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历史价值。
铁岭马蓬沟古渡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是古代交通要道和水运港口,是重要的军事据点,也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场所。
古渡保存了许多古代建筑和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历史学意义。
通过对铁岭马蓬沟古渡的保护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交通、军事和文化历史,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铁岭马蓬沟古渡是位于中国辽宁省铁岭市的一处古代渡口遗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作为古代交通要道的一部分,马蓬沟古渡在当时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在中国历史中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迹。
今天,铁岭马蓬沟古渡以其丰富的历史价值而备受关注,成为了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古代交通、经济和文化,以及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铁岭马蓬沟古渡的历史价值也在于其对于研究古代交通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渡口遗址所在地的古代交通设施、动植物遗存、以及出土的各种文物等,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有助于我们了解渡口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水文特点以及古代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对于研究古代的地理环境和交通发展史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还为后人提供了重要依据,可以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规律,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和社会历史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还可以为当今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现代交通与文化的发展。
铁岭马蓬沟古渡的历史价值还可以在于其对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古代渡口遗址所在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所具有的独特史料价值和历史文化内涵,为其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这些游客除了能够欣赏到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外,还可了解古代交通历史等,使其旅游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渡口遗址的旅游开发与宣传有望吸引更多游客来到该地旅游观光,从而增加当地的旅游收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铁岭马蓬沟古渡的历史价值也体现在其对于当地旅游业的促进。
铁岭马蓬沟古渡的历史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古代交通要道的一部分,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古代交通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与此这种历史价值还有助于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铁岭马蓬沟古渡是中国辽宁省铁岭市的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铁岭马蓬沟古渡位于辽宁省铁岭市西南方向的草河流域,是辽西地区通往中原的重要渡口,历史悠久。
据文献记载,马蓬沟古渡始建于明朝,被列为明代的“三大古渡”之一,同时也是清朝时的六大古渡之一。
古渡的位置使得它成为连接东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对于辽东、辽西地区的军事、经济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马蓬沟古渡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军事角色。
作为东北地区通往中原地区的重要通道,古渡十分关键。
在辽东抗击倭寇时期,马蓬沟古渡成为抗击倭寇的重要军事要地。
明代万历年间,明神宗下令设立辽东总兵署,驻扎在马蓬沟地区,以巩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
此后,古渡地区成为明朝与后金政权争夺的重要战略据点。
清朝时期,马蓬沟古渡也是抵御葛根罗齐军的关键之地。
马蓬沟古渡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战争,是我国军事史上的重要一环。
马蓬沟古渡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作为东北地区通往中原地区的重要咽喉,马蓬沟古渡所在地的草河流域是当时交通物流的重要枢纽。
古渡周边地区的农产品和产品都需要通过古渡运输到中原地区,成为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古渡也是商贾云集的地方,成为农民和商人交流和贸易的场所。
历史上,古渡周边地区的商业繁荣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马蓬沟古渡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古渡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辽东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心,众多历史文化遗址和人文景观见证了这一点。
在古渡的辽朝文化园内,有一座辽代的寨子遗址,这是我国辽代军事制度的代表之一。
在古渡的周边地区还有许多历史遗址,如辽朝的城池遗址、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纪念园等,这些都是研究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文物。
马蓬沟古渡所处地区还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故事,如“李卫公捉放生面老鬼”、“马蓬沟香猪”等,这些传说和故事在当地人民的口口相传中延续至今,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
马蓬沟古渡作为中国辽宁省铁岭市的一处历史文化遗址,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铁岭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之一。
其中,马蓬沟古渡(码头)是铁岭市最为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770年唐朝。
当时,马蓬沟作为关中通往东北地区的交通要道,因而建立了马蓬沟古渡(码头),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此后,马蓬沟古渡(码头)在元朝、明朝、清朝等时期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马蓬沟古渡(码头)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便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营口战役”。
那时,日本侵略军为了侵略东北地区,向着马蓬沟进攻。
然而,中国军队在孤军奋战、英勇抵抗下,最终成功地将日军阻止在了马蓬沟,为东北地区的抗日战争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马蓬沟及其古渡(码头)的价值,不仅在于其重要的历史地位,也在于其寓意着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抗战精神。
从古到今,中国人民在战争时期都能够拿出勇气与毅力,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而这种勇气、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事件中被完美地体现出来。
此外,马蓬沟古渡(码头)还有着重要的历史建筑价值。
在清朝时期,马蓬沟的古渡(码头)曾经创造了中国古代码头上的“三绝”,即:木板桥、石板桥、水螅桥。
在今天,这些具有古色古香的建筑,成为了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也是铁岭市主要的旅游景点之一,令铁岭市得到了更高的知名度。
在当今社会,不断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了我们应该贡献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马蓬沟古渡(码头)的保护和传承,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建筑保护和文物修复等方式,来保护马蓬沟古渡(码头),更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历史教育等方式,来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认识马蓬沟古渡(码头),从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和历史。
综上所述,马蓬沟古渡(码头)作为东北地区的历史重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人民的勇气、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拥有着重要的历史建筑和文化价值。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位于中国辽宁省铁岭市,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代渡口遗址,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自古以来,马蓬沟古渡一直是一条重要的水上交通要道,连接着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承载了大量的商贸和文化交流。
通过对马蓬沟古渡的历史价值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
铁岭马蓬沟古渡的历史价值体现在其作为古代水上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水路一直是人们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
铁岭马蓬沟古渡位于辽宁省中部,地处辽河干流上段的支流西环河畔,是辽中平原北部与黄土高原南部交界地带的重要交通枢纽。
古渡处于交通要道上,地势平坦,水道宽阔,是通往华北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
古渡在古代时期就成为了连接辽中平原北部和华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马蓬沟古渡承载着古代大量的商贸和文化交流,对于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蓬沟古渡在历史上曾经有许多重要事件发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史籍记载,马蓬沟古渡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历史长河中,多次战乱、兴废更替,古渡成为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重要见证者和参与者。
清朝时期,马蓬沟古渡就曾经是皇帝放下,铁岭方面就立下过一些汗马功劳。
马蓬沟古渡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在其作为古代通商贸易的重要通道,更体现在其作为历史文化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铁岭马蓬沟古渡还具有丰富的历史遗产价值。
在古渡遗址附近,保存有大量的古代文物和建筑遗址。
这些文物和建筑遗址对于研究古代水路交通、商贸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古渡附近的古代建筑和文物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物证,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保护和传承铁岭马蓬沟古渡的历史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铁岭马蓬沟古渡在地理位置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
古渡所在地方交通便利,地理环境优越,是一处理想的旅游、科考和考古资源点。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铁岭马蓬沟古渡是中国辽宁省铁岭市西南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渡口,位于马蓬沟村。
该古渡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历经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改建,一直作为连接辽西和辽东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如今,铁岭马蓬沟古渡已经成为了一个知名的旅游景点,其历史价值也不容小觑。
首先,铁岭马蓬沟古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河渡之一。
从唐朝开始,该古渡口就已被列为《全唐诗》中的名胜之一,并被列为古代交通中枢要地之一。
随着历史的发展,该古渡口的规模不断扩大,桥梁和码头均陆续修建。
到明清时期,铁岭马蓬沟古渡已成为辽东和辽西地区商贸贸易的重要中转站之一,对于发展古代交通文化和经济贸易文化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留存在历史中的地位,可以反映出当时货物流动、商业贸易、交通状况等众多信息,对于中国交通历史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其次,铁岭马蓬沟古渡还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工程史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该古渡口的修建在技术层面上要求极高,需要考虑到水流、风力、地势等多种因素,也需要运用大量工程测量、建设和维修的技术。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样的建设要求十分困难,需要大批工匠和工程师参与设计施工,并付出惊人的劳动力和时间。
因此,铁岭马蓬沟古渡口可以称之为古代建筑和工程史上极为珍贵的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工程和技术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铁岭马蓬沟古渡在今天的发展中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的兴盛,这里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许多游客不仅来这里观赏历史遗存,还能近距离接触到古老的文化历史,感受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勤劳智慧。
这种交流和传承,是人们理解和尊重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因此,铁岭马蓬沟古渡在今天的历史价值也不容小觑。
总之,铁岭马蓬沟古渡具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不仅是中国交通历史和建筑工程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也现在成为了当地的旅游热点。
保护和传承这里的文化遗产,将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精神。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
铁岭马蓬沟古渡位于辽宁省铁岭市铁岭县山海关镇马蓬沟村附近,是一处具有悠久历
史的古代渡口遗址。
铁岭马蓬沟古渡的历史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铁岭马蓬沟古渡是古代交通运输业的代表,具有重要的交通地位。
在古代,由于交通
不便,人们常常依靠河流进行交通和贸易活动,乘船渡过河流是最为便捷的交通方式之一。
铁岭马蓬沟古渡因其地理位置优越,成为通往辽东、渤海、山西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对
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铁岭马蓬沟古渡是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
古渡口多是
军事要地,凭借其天然的防御地理条件,能够有效地阻止外敌的进攻。
历史上,铁岭马蓬
沟古渡处于各方势力的争夺之中,因其地理位置离各大战略要地较近,往往成为各类战争
的重要军事线路,一度成为辽东、辽西各类战役的交通枢纽。
铁岭马蓬沟古渡是研究古代交通和军事防御系统的重要遗址,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
通过对古渡口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可以揭示出古代交通运输业的繁荣程度、贸易活动的兴
盛情况,以及当时的交通工具和通行制度等方面的信息,为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化交流
和历史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铁岭马蓬沟古渡还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
在现代社会,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和人们对历
史文化的关注,许多古迹和文化遗址被开发成旅游景点,为当地经济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铁岭马蓬沟古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是游客们追溯历史、领略风光的好去处。
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保护和传承铁岭马蓬沟古渡的历史文化,促进地方文化旅游事业
的发展。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位于辽宁省铁岭市开发区厂前街北侧,距离铁岭市区约22公里,始建于宋代,是古代重要的运输枢纽之一,沟通南北交通要道。
该古渡具有历史上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价值,是当前推进“一带一路”和东北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遗产。
首先,马蓬沟古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古代运输方式比现代发达的运输方式落后,运输成本很高,而马蓬沟古渡是连接辽东半岛和长江流域的重要水路交通枢纽,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
古代的商贩和货物必须经过此地才能贸易和运输,这也使得马蓬沟古渡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
此外,马蓬沟古渡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毗邻鸭河流域和辽江流域,这也为古代商业带来了极为便利的交通条件。
其次,马蓬沟古渡具有重要的交通价值。
马蓬沟古渡所在的位置可以说是直接连接北方与南方的交通要道,因此马蓬沟古渡是连接南北水路交通的重要节点,也是古代人们出行、运输货物的必经之地。
这种交通价值在辽代尤为显著,当时辽国臣民往来南北,往往要从马蓬沟古渡这里通过。
最后,马蓬沟古渡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马蓬沟古渡在历史上流传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有许多古代文化和历史积淀。
据记载,马蓬沟古渡自宋代起,就建有桥、亭、驿站等建筑,历经元、明、清各朝,留下了众多的风俗、历史文化和民俗遗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总之,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作为中国古代的水上交通枢纽之一,不仅可以反映出古代贸易和交通的重要性,而且也有丰富的文化历史遗产,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承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马蓬沟古渡也成为了推进“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资源。
因此,继续加强保护和研究马蓬沟古渡,发掘它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巨大价值,对于中国文化自信、文明传承和历史研究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营口辽河老街游记作文
营口辽河老街游记作文哎呀呀,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了营口的辽河老街,哈哈!
一到那儿,我就被那古色古香的街道吸引住啦。
嘿呀,那些房子都好有特色呀!
我们沿着老街慢慢地走,哎呀,两边有好多好玩的店铺呢。
我看到了一个卖糖人的,哇,那些糖人可真漂亮呀,哈哈。
我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我拿着糖人,开心得不得了,嘿嘿。
接着我们又走进了一家卖小饰品的店,里面的东西可真多呀,哎呀。
我左看看右看看,都不知道选哪个好了。
走着走着,我们还看到了一些街头艺人在表演呢,嘿呀,他们可真厉害呀!我站在那儿看了好久,不停地鼓掌,哈哈。
老街上还有好多好吃的呢,哎呀,我吃了一串糖葫芦,甜甜的,可好吃啦。
我们在辽河老街逛了好久好久,我都舍不得走啦。
哎呀呀,这次来辽河老街玩可太有意思啦,嘿嘿!我下次还要来这里玩,哈哈!。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代渡口之一。
它位于马蓬河上,是连接辽宁、内蒙古、河北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马蓬河是锦州盆地西南部最大的河流,自古以来就是辽中原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
渡口建于古代,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渡口遗存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一、历史传承的见证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古代辽中原地区人民交通出行的重要通道。
这里见证了古代人们的劳动和生活,是古代辽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的见证。
通过渡口,这里的人们可以往来于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交融。
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历史传承的重要见证。
二、水运交通要道的重要意义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位于马蓬河上,为古代辽中原地区的水运交通要道。
水运交通是古代中国交通运输的重要方式,对推动古代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是中国古代水运交通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丰富中国古代交通运输史具有重要意义。
三、古代船舶建筑的研究价值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作为古代渡口遗存,保存着古代船舶建筑的遗迹。
由于古代船舶已经失传,因此通过研究古代渡口遗址,可以了解古代船舶建筑的形制和结构,对于丰富和深化古代船舶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对船舶建筑的研究,可以为古代军事、经济和文化史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历史资料和实物依据,对于了解中国古代船舶建筑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作为古代渡口遗址,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载着古代的历史文化记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也应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加强对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宣传和推广,为人们探寻历史、弘扬中华文化提供更多的历史依据和文化遗产。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
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码头)的历史价值铁岭马蓬沟古渡,位于辽宁省铁岭市西南部,地处辽中平原,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渡口。
它是辽宁省现存最古老的渡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来论述铁岭马蓬沟古渡的历史价值。
铁岭马蓬沟古渡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据史料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马蓬沟就是古代辽西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马蓬沟古渡就是沟通两岸的重要渡口。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是交通要地,是东北地区出产粟、滩、麦等粮食物资的重要交通枢纽。
秦汉以来,马蓬沟古渡更是成为辽中平原的重要渡口之一,历史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铁岭马蓬沟古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辽宁省最古老的渡口,铁岭马蓬沟古渡见证了古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除了文物,还有大量古代的渡口遗址、石碑、碑刻、碎片、木构件、陶瓷等文物遗存。
这些文物不仅仅是重要的历史物证,更是对古代文化、经济、交通等方面的珍贵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铁岭马蓬沟古渡对于研究古代经济、交通、文化、民俗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渡口是连接两岸的纽带,是古代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古渡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的渡口运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情况,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研究,历史学者发现,铁岭马蓬沟古渡传承了丰富的古代渡口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可以为文化传承和挖掘提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铁岭马蓬沟古渡对于当地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成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
作为古代交通要道的马蓬沟古渡,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可以成为旅游业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古渡进行保护、修缮和合理开发利用,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的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河古码头留下的记忆——
辽北曾因马蓬沟而尽显繁华
□本报记者/王敏娜文/摄
百余年前的马蓬沟码头商贸兴盛,桅杆如林。
(张继承供图)
核心提示
马蓬沟是辽河上游一座重要的码头,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直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才正式停运,是东北河运、陆运的重要中转站,曾极大地拉动了铁岭乃至整个辽北的商业发展。
当年的繁荣景象——“蓬渡风帆”曾被列入铁岭古代八景之一。
在清代,这里被誉为“载金的水、淌银的路”
“马蓬沟码头位于铁岭城西2.5公里的辽河南岸,在清代,其上达通江口(今昌图)码头下至没沟营口岸(今营口港),是辽河航道上一个十分重要的码头。
”早在两年前,鞍山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的张士尊教授在开始“辽河航运与东北经济一体化”调研时,就格外留意马蓬沟,这个深入东北腹地的辽河码头对于铁岭乃至整个辽北的商业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清代后期营口对外开埠后,马蓬沟码头的作用更为突出,是东北河运、陆运的重要中转站。
那时,从福州、宁波等地运至营口的一些货物,会再次装船运至马蓬沟码头,由此转销东北腹地;产自东北的大豆、人参等货物也会在马蓬沟装船运往营口,进而销往关内各地。
铁岭当地有一句形容马蓬沟码头繁荣景象的话,叫做“载金的水、淌银的路”。
铁岭县统计局原局长张继承曾任镇西堡文化站站长。
8月16日,他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讲道,马蓬沟码头对岸是镇西堡的河夹心村,他过去下乡开展工作时,驻在村里,没少听人说起马蓬沟。
2004年,张继承下乡时遇到一位90多岁的老人正在讲马蓬沟的事,他因为好奇也听了一段。
据老人讲,马蓬沟码头曾经非常繁华,春秋两季每天停泊在码头的运货帆船差不多有上千只,再加上老百姓横渡辽河时用的小船,可谓百舸争流,帆樯林立。
也正因为此,“蓬渡风帆”这个用来形容马蓬沟繁华景象的词语在铁岭逐渐流传开来,并且被誉为铁岭古代的八大景之一。
今年61岁的铁岭市民任会军从小在马蓬沟长大。
不过,他的记忆中并没有蓬渡风帆的场景,在辽河边,满眼全是木头桩子。
虽然30多年前就已搬离马蓬沟,但得知记者的目的后,他当即决定带记者到他的故乡看看。
到了马蓬沟,让任会军始料不及的是,不但小时候的村庄早就不见了,就连能证实早年码头所在地的木桩也已踪迹全无。
如果不是偶遇任会军的儿时伙伴于长秀,此行恐怕将会扑空。
于长秀带领记者一行向辽河大坝外面走去,通过一座只供一辆车开过的小石桥,再走不远就能看到铁丝网围墙以及一道并不是很高的土坝。
从土坝中间一处缺口进入围墙里面后,记者发现那里并非松软的泥滩,而是结实的沙土地面,并且距离辽河河道差不多有100米。
据于长秀介绍,此处就是过去的老码头,那时的辽河水深河阔,帆船往来如梭,停靠自如。
“前些年这里还能看到码头的木头桩子呢,但是木桩子哪儿去了,谁也说不清了。
”于长秀说,1983年左右,辽河发大水,住在码头附近的最后100多户居民全部迁至距离马蓬沟不远的银州区龙山乡园艺村,这里就撂荒了。
大量外乡人到马蓬沟讨生活
“我就是马蓬沟人。
”龙山乡园艺村村民邵书满告诉记者,他祖籍山东,在清代晚期,他的太爷爷来到东北,走到马蓬沟时,一眼就看中了这里。
“那时这里不仅有个河运码头,而且地处盛京围场,住户稀少,比别处好混生活,所以我太爷爷没再往北去,而是直接扎在了马蓬沟,平日靠到码头里的货船上搬货为生。
”邵书满说,他爷爷邵井祥依然靠码头吃饭,只不过不再是替人扛活,而是买了个小车沿河拉货。
邵井祥夏天运粮食,冬天运冰,就这样打出了个家底,日子最红火的时候,家里不但有3挂马车,还在县城里开了一个打铁铺。
一直到他的父亲邵国华,也是依靠码头运货为生。
邵书满出生于1945年,当时马蓬沟码头航运早就停止,河面上只剩几艘摆渡用的小舢板。
那年恰逢解放战争,国共两党的军队争夺马蓬沟码头。
“码头一带上午还是国民党军队占据,下午就被共产党的山东支队占领,那支队伍来到村里,进到我家时我刚出生没多久,大家就给我起了个小名叫…小山东‟。
”邵书满说,马蓬沟早已融入他们家族的血脉中。
码头的兴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马蓬沟定居,就连拥有河海之利的营口人也纷纷沿河北上来到马蓬沟谋生。
今年69岁的铁岭市民傅洪武也是从马蓬沟走出来的人,他告诉记者,他家原本住在辽河下游的营口,听人说马蓬沟一带走船比较多,身为“水木匠”(有造船、修船手艺的人)的父亲便带着一家人坐船从营口来到马蓬沟。
“对于这一点我记得非常清楚,我二姐今年90岁,她有一只眼睛不是很好。
我听说就是坐船来马蓬沟时,正赶上出天花,在船上给耽误了。
”傅洪武说。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年的马蓬沟除了鲁、吴、石、王四姓为原住民,其他姓氏的人家都是从外地搬迁过来的,可以说马蓬沟是名副其实的外乡人聚居地。
关内的粮商钱商纷纷到铁岭开分号
马蓬沟这个码头日渐风生水起,铁岭周边甚至更远一些村庄的人都爱到马蓬沟来做买卖。
“我爷爷那时住在距马蓬沟码头90多公里的双井子村,平时靠种地为生,赶上芦苇下来的时候,编些苇席卖钱,他每次都是编好一马车然后运到马蓬沟码头去卖。
”张继承对这段记忆尤为深刻,因为爷爷每次到码头卖完货物都会给他买一些零食和好玩的东西,马蓬沟在他儿时的心目中是繁华的好地方。
张继承的描述在一些史料中得到了印证。
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铁岭文史资料》这样
写道:“自1877年(光绪三年)起,盛京围场多处获准开荒,吉林以南各地粮车聚集铁岭,马蓬沟的河运更加发达。
最兴盛时,整个码头形成八条街道,街面上外来摊贩一家接着一家。
”
马蓬沟的兴盛带动了铁岭城的商贸繁荣。
关内一些粮商、钱商看中了马蓬沟码头的便利,纷纷将分号开进铁岭城。
这些粮商、钱商资产雄厚,信誉高,从事的都是大宗买卖,因此往返于码头和铁岭城运送粮食和货物的马车越来越多,铁岭城的商业也更为繁荣,一度冠绝全省。
随着路上行走的马车越来越多,道路难行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虽说铁岭城至马蓬沟路程不过2.5公里,但是那里地势低洼,春天翻浆,入夏阴雨连绵,道路更是泥泞难行,一挂车套五六匹马,只载三石粮,不足千斤,还常常陷入泥潭中。
邵书满曾听爷爷抱怨过那段破路,春夏两季,马车一天顶多往返两次,不及冬天拉货的一半。
为了解决道路难行的问题,光绪十七年(1891年),由船店倡议,各车户集资铺设石头道,购买王千总堡子石场条石铺道,道宽两丈五尺,从铁岭城至马蓬沟村东头上,全长2.5公里。
石头道修成后,仅套3匹马的一挂马车便可运粮四石,每日在码头和铁岭城之间往返4次。
随着沙俄修筑的中长铁路正式通车,辽河河运逐渐被火车等工具代替,马蓬沟码头也日渐衰退。
到1929年,顺河行走的帆船基本绝迹,码头只剩下渡河用的小舢板。
而那条从码头通向铁岭城的石道也逐渐被废弃,条石也被人搬走。
“刚解放那会儿,铁岭县政府门前及一铁道门还有一段石道,到1978年就改修柏油路了。
”采访当天,任会军特意带记者重走了一遍当年的条石路。
虽然几经修整,但这条通向马蓬沟的道路依旧是原来的宽度,守在原来的位置。
只不过,现今这条道路已经完全改为柏油路,只有一铁道门里的路边还躺着几块大条石,沟缝之处附着黑色的泥垢,昭示着其年代的久远,或许它们就是当年的铺路石,曾见证了马蓬沟码头的兴盛和衰落。
来源:辽宁日报2016年09月13日版次:A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