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碰撞相对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碰撞相对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碰撞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
3. 能够应用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4. 能够分析碰撞中的相对运动情况。
二、教学内容
1. 碰撞的概念和分类;
2. 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
3. 碰撞中的相对运动分析。
三、教学重点
1. 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2. 相对运动的分析。
四、教学难点
1. 碰撞中相对运动情况的解析;
2. 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的综合应用。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引入碰撞的概念和分类;
2. 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碰撞的现象,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并让学生应用这两个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4. 拓展:讨论碰撞中的相对运动情况,引导学生分析碰撞中的相对速度和相对加速度;
5. 实践:让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相关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
6. 诊断: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碰撞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7. 总结:做一次课堂总结,强调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七、教学延伸
1.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2.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碰撞的理解;
3. 实践:在实验室中开展更复杂的碰撞实验。
八、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实验结果来评价这堂课的教学效果,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球叠加碰撞游戏教案
小球叠加碰撞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小球叠加碰撞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2. 掌握小球叠加碰撞游戏的操作方法;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小球叠加碰撞游戏的基本规则和玩法;2. 教学难点,小球叠加碰撞游戏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电脑或平板设备;2. 安装了小球叠加碰撞游戏的软件;3. 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介绍小球叠加碰撞游戏的概念,并简单介绍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2. 游戏规则介绍。
教师通过PPT向学生详细介绍小球叠加碰撞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包括小球的控制方法、游戏目标、得分规则等。
3. 操作方法演示。
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向学生演示小球叠加碰撞游戏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何控制小球的移动和叠加碰撞的技巧。
4. 游戏实践。
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实践,让他们亲自操作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和挑战。
5. 游戏策略讨论。
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游戏中的策略和技巧,分享游戏经验,提高学生的游戏水平。
6. 游戏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小球叠加碰撞游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升作用,并鼓励学生多多练习,提高游戏水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小球叠加碰撞游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游戏的基本规则和操作方法,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小球叠加碰撞游戏,提高游戏水平,并写一篇游戏心得体会。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们对小球叠加碰撞游戏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但也有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多加练习。
下节课可以安排更多的游戏实践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游戏,提高游戏水平。
八、教学延伸。
可以邀请专业的游戏玩家来学校进行游戏表演和讲解,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游戏技巧和经验。
以上就是小球叠加碰撞游戏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碰撞教案教学设计方案
碰撞教案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理解碰撞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碰撞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的应用;3.能够通过碰撞实验观察和分析碰撞过程;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碰撞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碰撞动量守恒定律;3.碰撞动能守恒定律;4.碰撞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碰撞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问学生对碰撞的认识,引导他们思考碰撞的概念和现象。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通过多媒体教学,讲解碰撞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阐述碰撞动量守恒定律和碰撞动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
三、实验设计(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关于碰撞的实验;2.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确定实验方案。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2.老师和助教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保证实验的进行顺利。
五、实验分析(20分钟)1.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实验结果分析;2.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碰撞动量守恒和碰撞动能守恒的应用。
六、归纳概括(15分钟)1.学生归纳总结碰撞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2.强调碰撞动量守恒和碰撞动能守恒的重要性。
七、小结(5分钟)1.简要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2.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和媒体:1.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碰撞的场景和实验过程,更加生动形象地引入和解释碰撞知识点。
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碰撞现象,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实验设计和分析,鼓励他们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方法:1.实验报告评分: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等。
2.课堂讨论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他们对碰撞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碰撞教案教学设计方案
碰撞教案教学设计方案碰撞教案教学设计方案1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
2.前后四个同学按段轮流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细读课文,探究情感1.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节。
5.学习第三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吗?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碰撞教案教学设计方案2(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今天来咱班作客的可不止这些听课老师哟,还来了位神秘的小客人!想知道它是谁吗?它就是小露珠。
2、板题。
露是咱们今天要新认识的第一个生字朋友,怎么很快记住它呢?(指名说识记方法)你们都记住了吗?一起来叫叫它的名字。
3、读题。
小露珠来咱们班作客,你欢迎吗?那就真切、热情地一起叫叫它的名字吧。
(齐读课题)4、见过小露珠吧?什么时候见的?在哪见过的?什么样子?(二)初读感知1、小露珠可害羞了,他现在还不好意思跟大家见面呢,它说,要等和大家熟悉了,再出来和你们见面。
怎么才算熟悉呢?请看。
(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露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文章能不能读顺,关键之一,生字字音能否读准小露珠给我们来了哪些生字朋友呢?(出示课后生字)呀,还真不少呢!没关系,团结起来力量大!咱们和小组同学合作学习这些生字,比比哪组记得快、记得准,怎么样?(小组合作学习,师巡视)3、检查情况:(1)(出示生字)哪个小组认识这些字?指名小组内轮着读,其他同学竖起耳朵听,如果有不正确的,帮他纠正。
强调钻是多音字(2)这些生字朋友又带来了词语朋友。
(出示词语)练习读,指名读。
高中物理_碰撞_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6.4 碰撞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2.了解微粒的散射(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碰撞球,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是什么?2、如何判断动量是否守恒?(二)引入新课通过日常见到的碰撞现象,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回答碰撞的两个特点:时间特点和作用力特点,得出结论: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做碰撞球实验,进一步引导:碰撞过程机械能是否守恒?(三)进行新课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播放动画,引导学生理解弹性碰撞的含义。
注意:弹性碰撞后的物体不发生永久性的形变。
2. 非弹性碰撞:如果碰撞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
播放动画,引导学生理解非弹性碰撞的含义。
说明:碰撞后两物体连在一起运动,这类碰撞叫完全非弹性碰撞。
此类碰撞是非弹性碰撞中的一种特殊形式,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多 3. 弹性碰撞的规律 :引导学生推导111122m m m υυυ''=+222111122111222m m m υυυ''=+()22111v m v v m '='-()()22211111v m v v v v m '='-'+221111v m v m v m '+'=211vv v '='+121112m m m m υυ-'=+121122m m m υυ'=+(1) 若 m 1 = m 2,则 ʋ1ʹ = 0、ʋ2ʹ = ʋ1,相当于两球交换速度(2) 若 m 1 > m 2, 则 ʋ1ʹ > 0,且 ʋ2ʹ一定大于 0(两球同向运动, 且ʋ2ʹ > ʋ1ʹ) (3) 若 m 1 < m 2 , 则 ʋ1ʹ < 0,且 ʋ2ʹ一定大于 0(质量小的球反弹)(5) 若 m 1 >> m 2 , 则 ʋ1ʹ = v 1, ʋ2ʹ= 2ʋ1 (质量大的球速度不变,小的球2倍速运动)(4) 若 m 2 >> m 1 , 则 ʋ1ʹ = v 1, ʋ2ʹ= 0(质量小的球原速率反弹,质量大的球不动)4. 非弹性碰撞 ʋʋ2 地面光滑11221122m m m m υυυυ''+=+222211221122k 11112222m m m m E υυυυ''+=++∆5. 完全非弹性碰撞ʋ1ʋ2地面光滑222112212kmax 111()222m m m m E υυυ+=++∆112212()m m m m υυυ+=+例1 质量相等的 A 、B 两球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 球的动量是 7 kg·m/s ,B 球的动量是 5 kg·m/s , A 球追上 B 球发生碰撞,碰撞后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A. p Aʹ = 6 kg·m/s , p B' = 6 kg·m/sB. p Aʹ = 8 kg·m/s , p B' = 4 kg·m/sC. p Aʹ =2 kg·m/s , p B' = 14 kg·m/sD. p Aʹ = 4 kg·m/s ,p B' = 17 kg·m/s分析讲解: 碰撞过程动量守恒,'p 'p p p B A B A +=+知:A 、B 、C 都满足.'V 'V B A ≤,知:A 、C 也都满足.总动能不能增加,即2mP2m P 2m P 2m P 2B2A 2B 2A '+'≥+得:只有A正确了判断碰撞过程能否发生的依据1. 动量守恒;2. 动能不会增加;3. 符合实际情况。
高中物理车辆碰撞问题教案
高中物理车辆碰撞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车辆碰撞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物理概念。
2. 掌握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3. 能够应用碰撞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碰撞的基本原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车辆碰撞问题的实际应用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内容:1. 车辆碰撞的基本情况和分类。
2.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公式推导。
3. 车辆碰撞问题的具体案例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车辆碰撞视频或图片,引起学生对碰撞问题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介绍碰撞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碰撞会发生,如何影响碰撞结果。
3. 理论分析:讲解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公式推导,让学生掌握碰撞问题的基本理论知识。
4. 案例分析:通过解决不同类型的车辆碰撞问题,让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归纳:总结碰撞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注意事项,巩固学生对碰撞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6.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探讨其他类型的碰撞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验: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碰撞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解决碰撞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反馈:1. 及时纠错: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及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知识强化:通过课后作业或练习巩固碰撞问题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
2. 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和展示案例分析。
3. 实验装置:用于演示碰撞实验和观测现象。
八、教学反思: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
2. 不断拓展教学内容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高中物理防撞问题教案大全
高中物理防撞问题教案大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碰撞的基本概念,了解碰撞物体的速度、质量和形状等因素对碰撞的影响,掌握碰撞时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
2.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态度和科学认识,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碰撞的基本概念及碰撞时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的定律。
2. 碰撞实验的设计及结果分析。
三、教学内容:1. 碰撞的概念及分类。
2. 碰撞时速度、质量和形状等因素对碰撞的影响。
3. 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碰撞”这一概念,如车辆碰撞、球类比赛中的碰撞等。
2. 概念讲解:介绍碰撞的概念及分类,碰撞时速度、质量和形状等因素对碰撞的影响。
3. 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碰撞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来探究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
4.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验证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5. 总结与检查:对碰撞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对碰撞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五、板书设计:1. 碰撞的概念和分类。
2. 碰撞时速度、质量和形状等因素对碰撞的影响。
3. 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
六、课堂作业:1. 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其中的碰撞过程并讨论影响碰撞结果的因素。
2. 完成相应的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碰撞的概念和碰撞实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能量和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碰撞过程。
在教学中,要注重通过实验和引入生活例子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物理弹性碰撞妙招教案高中
物理弹性碰撞妙招教案高中
目标:通过本课,学生将了解什么是物理弹性碰撞,掌握相关计算方法,从而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
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
1. 弹性碰撞的概念和特征
2. 碰撞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
3. 弹性碰撞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场景引入弹性碰撞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碰撞的种类和特征。
2.讲解:介绍碰撞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的概念,讲解弹性碰撞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展示其应用。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弹性碰撞结果,加深他们对碰撞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生对弹性碰撞的认识,并鼓励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
1.教材《物理弹性碰撞》
2.黑板、彩色粉笔
3.计算器、实验器材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准确理解物理弹性碰撞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确认他们是否掌握了课程内容。
防碰撞系统课程设计
防碰撞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防碰撞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如牛顿运动定律和碰撞理论。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防碰撞技术,并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3. 学生能够解释防碰撞系统在交通安全中的作用,并列举其在现代交通工具中的具体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碰撞过程,提出减少碰撞伤害的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碰撞相关的速度、加速度和距离等参数。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模拟,设计和评估简单的防碰撞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防碰撞系统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培养对交通安全的责任感。
2.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防碰撞技术的创新与进步,激发对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普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防碰撞系统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碰撞原理: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分析碰撞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探讨减少碰撞伤害的物理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动力学,第三节 碰撞运动2. 防碰撞技术:介绍常见的防碰撞技术,如ABS、气囊、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分析其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交通安全,第一节 防碰撞技术3. 实际应用:讲解防碰撞系统在现代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如汽车、火车、飞机等,举例说明其安全效果。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交通安全,第二节 防碰撞系统的实际应用4. 实验与模拟:设计碰撞实验和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防碰撞技术的效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碰撞落地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碰撞落地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自由落体和碰撞过程中的物理规律。
实验器材:垂直测量仪、计时器、小球、平滑斜面、台秤。
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加速度,速度将随时间增加;
物体在受到碰撞时会产生力,根据动能守恒定律,碰撞前后的动能相等。
实验步骤:
1. 在地面上放置垂直测量仪,调整至垂直状态。
2. 将小球从一定高度自由落体,用计时器记录下其落地时间,测量其落地高度h1。
3. 将小球在一定高度处与平滑斜面碰撞,再从斜面上自由落体,用计时器记录下其再次落
地时间,测量其再次落地高度h2。
4. 分析实验数据,计算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推导出碰撞和落体过程中的物理规律。
实验要求: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小心操作,避免碰撞伤及实验者。
2. 测量精度要求高,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并妥善保管。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受到的力大小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以及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加速度的影响。
同时也加深了对牛顿力学和动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实验结束后,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教学设计 (表格式)
第5节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碰撞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
那么,在各种碰撞中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探究】研究小车碰撞前后的动能变化如图滑轨上有两辆安装了弹性碰撞架的小车,它们发生碰撞后改变了运动状态。
测量两辆小车的质量以及它们碰撞前后的速度,研究碰撞前后总动能的变化情况。
研究两辆小车碰撞前后总动能的变化情况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碰撞: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在极短时间内,通过相互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2、碰撞的特点:(1)作用时间极短(2)碰撞过程中内力远大于外力(3)碰撞过程两物体产生的位移可忽略,几乎在原位置进行(4)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3、碰撞的种类:(1)完全非弹性碰撞:V A=V BΔE K最大,两球相距最近,(2)非弹性碰撞: P=P΄,E K> E K΄,两球不能恢复原状(3)弹性碰撞:P=P ΄ ,E K = E K ΄ ,两球恢复原状。
【例题】如图,在光滑水平面上,两个物体的质量都是m ,碰撞前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以速度v 向它撞去。
碰撞后两个物体粘在一起,成为一个质量为2m 的物体,以一定速度继续前进。
碰撞后该系统的总动能是否会有损失?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2mv mv =碰撞后的共同速度v v 21'= 碰撞前的总动能2021mv E k =碰撞后的总动能22'41221mv mv E k =⨯=能量不守恒【练习】冰球运动员甲的质量为80.0kg 。
当他以5.0 m/s 的速度向前运动时,与另一质量为100 kg 、速度为3.0 m/s 的迎面而来的运动员乙相撞。
碰撞后甲恰好静止。
假设碰撞时间极短,求:(1)碰撞后乙的速度的大小; (2)碰撞中总机械能的损失。
思考:如果碰撞后两球粘连在一起,则各球速度又是多少?动能的损失又是多少?一,两次分别属于什么碰撞?属于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二、弹性碰撞的实例分析: 一维弹性碰撞的碰后速度的确定221111v m v m v m '+'= 222211211212121v m v m v m '+'=v 1′= 12121V m m m m +- v 2′= 12112V m m m + 弹性碰撞(机械能守恒)——“一动一静模型”①若m 1=m 2,则1'2'1,0v v v == ,等质量物体弹性碰撞速度交换(如打台球)②若 m 1 >m 2 , 则0'1'2>>v v ,大撞小,同向跑(如运动钢球碰静止玻璃球)③若 m 1 >>m 2 , 则 1'21'12,v v v v == ④若 m 1 <m 2 , 则0,0'2'1><v v ,小撞大,被弹回(如运动玻璃球碰静止钢球)⑤若 m 1 <<m 2 , 则0,'21'1=-=v v v 【例题】两球A 、B 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 A =1 kg ,m B =2 kg ,v A =6 m/s ,v B =2 m/s ,当球A 追上B 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 、B 速度的可能值是(取两球碰撞前的运动方向为正)( )A .v A ′=5 m/s ,vB ′=2.5 m/s B .v A ′=2 m/s ,v B ′=4 m/sC .v A ′=-4 m/s ,v B ′=7 m/sD .v A ′=7 m/s ,v B ′= 1.5 m/s【练习】(多选)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可能的是()A.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B.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C.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D.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练习】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等大异向的F1、F2分别同时作用于A、B两个静止的物体上,已知mA<mB,经过相同的时间后同时撤去两力,以后两物体相碰并黏合为一体,则黏合体最终将()A.静止B.向右运动C.向左运动D.无法确定总结归纳:。
碰撞高中物理教案
碰撞高中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碰撞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碰撞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碰撞的定义和分类
2. 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3. 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4. 碰撞中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碰撞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碰撞的定义和分类
2. 解释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
3. 展示实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碰撞定律的应用
三、实验操作(2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碰撞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碰撞过程中的现象和规律。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碰撞定律的应用和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碰撞的内容,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碰撞的概念和定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操作也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物理学习能力。
高中物理车辆碰撞实验教案
高中物理车辆碰撞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车辆碰撞中的能量转化和动量守恒原理。
实验器材:两个小汽车模型、直线轨道、测量尺、计时器、摄像设备。
实验步骤:
1. 将直线轨道平放在实验台上,确保轨道表面光滑无障碍。
2. 将两个小汽车模型放在轨道上,一个作为运动车辆,一个作为被碰车辆。
3. 用测量尺测量两辆车的质量和速度,并记录下来。
4. 将运动车辆推向被碰车辆,使它们相撞。
5. 用计时器记录碰撞过程中的时间,并观察碰撞后车辆的运动情况。
6. 通过观察车辆碰撞的过程,分析能量转化和动量守恒的原理。
实验结果分析:
1. 车辆碰撞中,能量会转化为形式各异的能量,包括动能、热能等。
2. 碰撞前后,总动量守恒,即碰撞前后车辆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 根据碰撞前后车辆速度和质量的变化,可以计算出碰撞前后的动能变化,分析能量的转化。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车辆碰撞造成伤害。
2.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实验延伸:
1. 可以修改车辆的质量、速度等参数,观察碰撞结果的变化。
2. 可以将碰撞实验与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理论进行比较,深入分析碰撞过程中的物理规律。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车辆碰撞中的能量转化和动量守恒原理,加深了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实验,进一步提高对物理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物理两球碰撞模型教案
高中物理两球碰撞模型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两球碰撞模型
教学目标:
1. 了解两球碰撞的基本概念和关键特征;
2. 掌握两球碰撞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3. 能够应用两球碰撞模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和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前几节课学过的撞击力、动量守恒等相关知识,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解两球碰撞的基本概念和特征(10分钟)
1. 列举真实生活中的两球碰撞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碰撞的过程;
2. 解释碰撞的动力学特征,包括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守恒定律等;
3. 介绍碰撞的类型,如完全弹性碰撞、非完全弹性碰撞等。
三、讲解两球碰撞的计算方法和公式(15分钟)
1. 讲解两球碰撞的计算步骤,包括绘制碰撞前后的速度-时间图、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算碰撞后的速度等;
2. 介绍计算碰撞参数的相关公式,如碰撞后速度的计算公式、碰撞动量的计算公式等。
四、示范例题并讲解(15分钟)
教师通过一个具体的两球碰撞问题,示范计算的过程,并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练习与检测(10分钟)
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和模拟测试,巩固和检测所学知识。
六、课堂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两球碰撞模型展开,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碰撞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掌握碰撞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的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弹性碰撞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弹性碰撞的概念,掌握弹性碰撞的基本规律。
(2)能够运用弹性碰撞的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了解弹性碰撞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和表达交流能力。
(3)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科学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弹性碰撞的定义及特点。
2. 弹性碰撞的规律: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3. 弹性碰撞的计算公式。
4. 弹性碰撞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球类运动、车辆碰撞等,引入弹性碰撞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观察(1)准备实验器材:小球、斜面、白纸、粉笔等。
(2)进行实验,观察小球碰撞后的运动轨迹,记录实验数据。
(3)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弹性碰撞的特点。
3. 知识讲解(1)讲解弹性碰撞的定义及特点。
(2)介绍弹性碰撞的规律: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3)讲解弹性碰撞的计算公式。
4. 问题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弹性碰撞实例。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案例分析(1)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弹性碰撞实例,如球类运动、车辆碰撞等。
(2)分析实例中的弹性碰撞过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6.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弹性碰撞的特点和规律。
(2)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将弹性碰撞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验操作等表现,评价其参与度。
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弹性碰撞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
4. 课堂提问:评价学生对弹性碰撞概念、规律的理解程度。
碰撞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碰撞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撰写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二、实验原理碰撞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相互作用下,速度、方向和动能发生改变的现象。
根据碰撞过程中动量和动能的守恒定律,可以分析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实验器材1. 球台;2. 球;3. 水平桌面;4. 速度传感器;5. 数据采集器;6. 计算机及实验软件;7. 实验报告纸。
四、实验步骤1. 将球台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调整球台高度,确保球能够自由落下;2. 将速度传感器安装在球台上,调整传感器位置,使其能够准确测量球的速度;3. 启动数据采集器,记录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数据;4. 进行多次实验,确保数据准确可靠;5. 利用实验数据,分析碰撞前后物体的运动状态,验证动量和动能守恒定律。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1. 计算碰撞前后物体的动量、动能;2. 分析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方向变化;3. 验证动量和动能守恒定律;4.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误差来源。
六、实验总结1. 总结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2. 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3.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总结等。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球台水平,避免因倾斜导致实验误差;2. 调整传感器位置,确保能够准确测量球的速度;3. 注意实验安全,避免碰撞造成人员伤害;4. 实验数据要准确可靠,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碰撞现象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同时,本实验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川教版】《生命 生态 安全》一年级上册第6课 危险的碰撞 教学设计
重占
八、、
善于发现了容易造成碰撞的安全隐患并正确规避。
难点
善于发现了容易造成碰撞的安全隐患并正确规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展示法律规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高速公路驾驶机动车禁止倒车、逆行等。
2、提问:为什么在马路上,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要禁止逆行呢?
(2)如何避免在校园内发生碰撞
A不在校园内追逐打闹O
>不做恶作剧或危险动作,例如,同学站立时抽走凳子、在同学奔跑过程中使绊子。
>上下楼梯时应排队靠右慢行,礼让他人,避免碰撞和拥挤踩踏,更不能趴在扶手上向下滑。
>课间或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活动,要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不擅自行动。
>如果遇到校园施工要远离施工工地,不在易受伤的危险地方做游戏玩耍。
3、案例总结:事实证明,一只小鸟足以将一架正在高速行驶的飞机给撞坏,情节严重的还会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
4、考考你:那为什么小小的鸟儿撞击飞机会产生这么大的危害呢?为什么一只鸟在这种情况下就变成了一颗“炮弹”呢?
5、总结:都是速度惹的祸——之所以小鸟会变成
观看案例。
思考并回答问
展示飞机撞鸟的案例,从真实案例中感受碰撞带来的巨大危险。
(3)校园外容易发生的碰撞:
>在公园里荡秋千,如果荡得太高又不小心的话很容易发生碰撞。
>过马路如果不注意看,容易发生碰撞。
>拐角的地方容易撞到人。
>如果从正在建筑或装修的楼房下经过也容易发生碰撞。
寻找校园内外可能会发现的碰撞危险。
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碰撞的危险并学会正确规避。
教学设计1: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研究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2、能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处理弹性碰撞问题.3、知道什么是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了解处理非对心碰撞问题的一般方法.4、知道动量守恒定律及碰撞知识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领悟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研究物理问题的优越性和重要性,熟悉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问题一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碰撞问题的讨论及其在物理学上应用体会自然界的和谐统一.2、通过对“科学足迹”的材料学习,体会在科学发现中信息交流和科学思想碰撞的重大意义.教学重点:弹性正撞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非对心碰撞及其处理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用具:气垫导轨、两个滑块(附有弹簧圈和尼龙拉扣)、铁架台、悬线两根、小钢球三个(其中两个质量相等,另一个质量相差较多)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从前两节学习中,你知道了碰撞过程中什么量是守恒的?学生活动:动量守恒.追问:碰撞过程除了动量守恒,还有没有另外的守恒量?(二)新课教学1、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如图,A、B是两个悬挂起来的钢球,质量相等.使B球静止,拉起A球,放开后A与B 碰撞,观察碰撞前后B球到达的高度与A球释放的高度.教师: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觉得能说明什么问题?学生活动:碰撞后B 球到达的高度与A 球释放的高度相同.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这一碰撞过程中能量是守恒的.教师:对这个结论我们如何进行定量研究呢?实验设计:演示:利用气垫导轨研究一个运动的滑块碰另一个质量相等静止的滑块的弹性碰撞中动能守恒.学生活动:记录数据,计算.结论:这一碰撞过程中动能也是守恒的.教师:我们已经知道各种碰撞过程中动量总是守恒的,我们又研究了上述两种碰撞,他们也遵守能量守恒,那么是不是一切的碰撞过程中能量总是守恒的?如果将上述实验中两个滑块间换上尼龙拉扣,让它们碰撞后两滑块粘在一起运动,这样的碰撞能量守恒吗?我们先不做实验,大家先通过理论研究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活动:由动量守恒:m v 1+0=2m v 共,得v 共= 12v 碰撞前的总动能: 2112mv 碰撞后的总动能:221112=24共mv mv 这一碰撞过程中动能有损失.教师演示上述实验,验证理论研究的结论.教师:上述讨论的两种碰撞,一种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称为弹性碰撞,另一种有机械能损失,称为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在弹性力的作用下,系统内只发生机械能的转移,无机械能的损失,称完全弹性碰撞.微观粒子间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力的作用下,部分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机械能有了损失,称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在非弹性碰撞中,碰撞物体粘合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这种情况下机械能损失最大(转化为内能等),称完全非弹性碰撞.理解: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的动量都是守恒的,它们的区别是在于有没有能量损失.钢球、玻璃球的碰撞形变由于是弹性力作用,形变能完全恢复,所以没有能量损失,是弹性碰撞.木制品碰撞的形变不能完全恢复,碰撞过程有能量损失,是非弹性碰撞.橡皮泥球的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下面我重点来研究弹性碰撞.演示如下实验:m B =m A ,m B >>m A ,m B <<m A理论推导:作为弹性碰撞:11221122m m m m +='+'v v v v22221122112211112222m m m m +='+'v v v v 若20=v (一动一静),发生弹性正碰,则有111122m m m ='+'v v v ①222111122111222m m m ='+'v v v ② 则由①②两式得:121112m m 'm m -=+v v ;122122m 'm m =+v v A 、当21m m >>时,1121,2''≈≈v v v vB 、当21m m =时,1210,''==v v v .两球交换速度C 、当21m m <<时,112,0''≈-≈v v v .主动球反弹.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质量分别为m 1=2kg ,m 2=3kg 的木块.m 2原来静止,m 1以向右的速度v 1=10m/s 与m 2做对心碰撞.分析说明m 1、m 2碰撞分开后的速度可能取值范围.碰撞可能是三种类型碰撞的任何一种,应做全局分析说明.为此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①如果是弹性碰撞,碰后情况怎样?②如果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情况怎样?③如果是非弹性碰撞两木块可能在什么时刻分开,分开后的速度范围如何利用弹性碰撞结果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结果来分析?审题解答:①如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则有:1112(m m =共)v +m v ,11124m/s m m ==共v v +m ②如是弹性碰撞,则有 111122m m m ='+'v v v222111122111222m m m ='+'v v v 解得:12m/s '=-v ,28m/s '=v③由于是非弹性碰撞,m 1、m 2在恢复形变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分开,则v 1′、v 2′的数值范围应为4m/s≤v 2′≤8m/s-2m/s≤v 1′≤4m/sv 1′、v 2′的具体数值应在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体下由两物体的弹性性质决定.2、对心碰撞和非对心碰撞教师:上面我们们讨论的碰撞,无论是弹性碰撞,还是非弹性碰撞,都发在一维空间,即在一条直线上,我们称之为对心碰撞.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资料,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段台球非对心碰撞的视频.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发表看法.教师:这是一个平面内的二维碰撞问题,称为非对心碰撞.对心碰撞是在一条直线上,我们在这个方向应用动量守恒定律,那么非对心碰撞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例2、如图,同质量的小球1和2,运动的1球与静止的2球发生非对心碰撞,如果碰撞后2球的速度如图中所示,试画出1球碰撞后的速度.教师:以上处理也可以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运用动量守恒定律.碰撞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近代物理有关微观粒子的探讨中,它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微观粒子很小,大多发生的是非对心碰撞,因为碰撞后大多数粒子飞向四面八方,所以微观粒子的碰撞常称为“散射”.例如近代物理中非常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科学足迹”一段材料,然后谈谈你的想法学生活动:阅读并发表看法:(1)动量守恒定律及碰撞问题的研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有着重要的作用.(2)在科学发现中信息交流和科学思想碰撞的有着重大意义,是必不可少的.(三)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与同学交流.(四)布置作业完成“问题与练习”中的题目.。
教学设计3: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1.5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会应用动量、能量的观点综合分析解决一维碰撞问题。
2.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能运用这两个定律解决碰撞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于碰撞问题中动量和机械能的守恒或不守恒的深层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分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过程,锻炼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教师: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这两种碰撞过程,系统动量都守恒,那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呢?二、新课教学(一)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分析左图:由动量守恒得:m1v+0=0+m2v′由于m1=m2=m;得:v′=v则E初=12mv2;E末=12mv2碰撞前后机械能守恒,无能量损失。
我们把这种碰撞称为弹性碰撞。
分析右图:由动量守恒得:mv+0=2mv′∴v′=12v则E初=12mv2;E末=122m(v2)2=14mv2碰撞前后机械能不守恒。
(一部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我们把这种碰撞称为非弹性碰撞。
总结:1.弹性碰撞:如果系统在碰撞前后动能不变,这类碰撞叫作弹性碰撞。
2.非弹性碰撞:如果系统在碰撞后动能减少,这类碰撞叫作非弹性碰撞。
(二)弹性碰撞的实例分析1.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学生观察这两种碰撞的不同,总结:(1)对心碰撞:碰撞前后的速度都沿同一条直线,也称正碰。
(2)非对心碰撞:碰撞前后的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也称斜碰。
2.弹性碰撞已知:如图,地面光滑,物体m1以速度v1与原来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碰撞,碰后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求v1′和v2′。
分析:由动量守恒得:m1v1+0=m1v1′+m2v2′……①由机械能守恒得:12m1v12=12m1v1′2+12m2v2′2……②联立①②得:v1′=m1−m2 m1+m2v1v2′=2m1m1+m2v1请学生分析几下几种情况下的速度情况:(1)若m1=m2(2)若m1≫m2(3)若m1≪m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1)若m 1=m 2;得:v 1′=0 ;v 2′=v 1;则:两小球交换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碰撞教学设计(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碰撞教学设计
授课人:舒华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2)掌握弹性碰撞中等质量交换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体会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不同碰撞的区别,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动量守恒定律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二.引入新课:
实验演示:五个小钢球用相同的细线竖直悬挂,彼此间接触,无相互挤压。
拉起一个小球,小球摆到最低点与其它小球碰撞,发现只要一个小球被撞起;继续拉起两个小球,发现被撞起两个……
教师设疑:系统发生碰撞的前后,除了满足动量守恒之外,还有什么特殊的规律吗?
观看汽车碰撞试验图片,提出碰撞这个概念。
提问:能否举出生活中碰撞的实例? 提问:碰撞的特点? 三.新课教学
(一)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共性: 相互作用时间短 作用力变化快 系统动量守恒
个性: 有些碰撞碰后分开,有些碰撞碰后粘在一起; 有些碰撞沿一条直线,有些碰不在一条直线上;可能机械能守恒,有些过程机械能可能不守恒……
实验:演示牛顿摆两个小球的碰撞,发现碰撞后球A 静止,球B 运动
提问:这个过程机械能守恒吗?
设疑:设两个小球的质量都为m ,球A 碰撞球B 前瞬间的速度为0v ,求碰后B 的速度以及碰撞前后系统的动能。
学生试解:设A 撞击B 球后获得速度为1v ,由动量守恒可
得: 10mv mv =
碰撞前系统的动能
2012
1mv E K =
碰撞后系统的动能
2122
1mv E K =
可以看出 21K K E E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守恒,两个球摆的高度相同。
教师提问:那两边小球摆起的角度却不相等,为什么? 学生回答:阻力和线的摆动等原因。
学生教师提问:如果克服这些问题,两边的角度又会怎么样? 回答:相等。
教师总结:如果碰撞前后系统的机械能保持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
教师说明:如右图所示,这样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就可以等效成弹性碰撞。
教师设疑:如图所示,两个物体的质量都是m ,碰撞以前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以速度v 向它撞去。
碰后两物体粘在一起,成为一个质量为m 2的物体,以速度'v 继续前进。
这个系统碰撞过程中机械能守
θ1
θ2
恒吗?怎么考虑?
学生回答:可以根据动量守恒求出碰撞后的共同速度'v ,然后分别计算碰撞前后的总动能。
学生试解: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2mv mv =
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212
1mv E K = 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22
'2
1
mv E K = 学生回答:可以发现。
碰撞前后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减少) 教师总结:如果碰撞前后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这样的碰撞叫做非弹性碰撞。
教师总结:特别的,如果碰撞后两物粘合在一起,以共同速度运动,则机械能损失最大,这样的碰撞称为叫做完全非弹性碰撞。
(二)弹性碰撞的研究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8页【思考与讨论】讨论一维弹性碰撞的碰后速度的确定
学生活动:根据内容列出动量守恒与机械能守恒,列出表达式:
221101''v m v m v m +=
/
1212
22212
1021'2
1'2121v m v m v m += 得出计算结果
教师提问:1m 与2m 什么关系对呢?计算结果有什么物理意义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下面我们对几种情况下这两个式子的结果做些分析
⑴若21m m =,即两个物体质量相等
0'1=v ,0'
2
v v = ,表示碰后A 球静止,B 的速度变为0v 即两球交换速度
⑵若21m m >时,则0'1>v ,0'
2
>v ,即大碰小,一起跑。
若21m m >>,有 0'1v v = , 0'
2
2v v = ⑶若21m m <时,则0'1<v ,0'
2>v ,即小碰大,要反弹。
若21m m <<, 有1'1v v -=,0'
2
=v 教师提问:若A 球的速度为0v ,B 球的速度为1v ,则碰后两球的速度又为多少呢?本题布置为大家的课后作业。
(三)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课件展示:两幅台球的碰撞图片
教师提问:两种情况下的碰撞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对心碰撞:碰撞前后物体球心的连线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也叫正碰.。
非对心碰撞:碰撞前后物体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且碰撞后速度都偏离原来方向.也称为斜碰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9页思考与讨论,大致画出碰后A的速度方向
学生思考: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出结果,时间充裕的话,让学生上黑板。
【例1】质量相等A、B两球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球的动量是7kg·m/s,B球的动量是5kg·m/s,当A球追上B球发生碰撞,则碰撞后两球的动量可能值是()
A.p A'=6kg·m/s,p B'=6kg·m/s
B. p A'=3kg·m/s,p B'=9kg·m/s
C.p A'=-2kg·m/s,p B'=14kg·m/s
D. p A'=-4kg·m/s,p B'=17kg·
m/s
学生思考教师评析,得出答案A
(四)散射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内容,思考散射与碰撞的区别。
学生回答: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并不发生直接碰撞,因此微观粒子的碰撞又叫做散射。
教师说明:散射是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后面章节会详细说明
(五)小结
一.碰撞的特点
1.作用时间极短
2.内力远大于外力
二.碰撞的分类
1.弹性碰撞
2.非弹性碰撞
完全非弹性碰撞
三.处理方法
1.动量守恒定律
2.机械能变化
(六)作业布置
1.完成三维设计作业:课时跟踪检测(三)
2.课后总结本节内容的问题,下节课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