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差异之古代雕塑艺术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方雕塑史的异同

中西方雕塑史的异同

• 表现的内容:均表现自己的文化、愿望、信仰、 精神等。 • 都受制于人类思维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的一般规 律。 • 中西雕塑艺术家都重视线条的表现力,重视以线 条造型为共同的媒介
• 题材差异: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和影响,中 国早期雕塑题材以动物为主,宗教佛像也成为中 国传统雕塑的表现对象之一,同时在中国厚葬习 俗的影响下,陵墓雕塑成为中国雕塑艺术上的又 一珍宝。 • 西方的社会基本上是一个宗教性的商业社会,神 话传说是两方雕塑题材之,对人体美的表现也是 两方雕塑家们的又一题材
• 二、思维模式的差异
• 在中西思维模式发展过程中,西方的文化形成了 重视逻辑推理的思维模式,中国的文化则形成了 强调直观意向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与西方注重分 析、偏于抽象的思维模式的不同文化特质。
• 这种文化特质表现在造型艺术上,便形成了中国 雕塑注重意向浑融,偏于象征、表现、写意、追 求美和善统一的特质。而西方更注重再现、模仿、 写实、追求美和真的统一。
• 三、哲学品质的迥然
• 西方文化重智,东方文化惟情。前者易知,后者 难察。 • 这在雕塑中,就是一个形似与神似的问题。 • 在西欧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形似的地位是关 系着雕塑的成败的。而在中国古代,形似的地位 就微妙了一些。中国古代雕塑强调的是神采的神 似,而忽视形状的雷同。
• 中西文化的差异在于文化的特质,而中西雕塑的 异同则在于雕塑的基本特征,中西雕塑的比较既 具有着文化和历史的价值,也具有着时代和现实 尤为丰富,如土、 木、石、玉、铜等等,其中以与自然密不可分的 土木居多;西方在雕刻材料的选择上以石雕为主 流
• 中西方雕塑产生异同的原因
•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 从地理的角度来讲,中国地理环境较为封闭,为 避免外来文化的冲击确保了客观条件。中国的地 大物博决定了中国的雕塑显示了题材广泛的特点, 不仅有人物,还有动物、风景等。在宗教雕塑兴 起后,中国的人像雕塑才得以充分发展。封建宗 法制和礼乐文化,使得雕塑作为陪葬品或被放置 在帝王的陵墓前。雕塑成为宗法制度的一种附属, 失去其独立的美学品格。

文字艺术知识:中西方雕塑艺术的异同

文字艺术知识:中西方雕塑艺术的异同

文字艺术知识:中西方雕塑艺术的异同中西方雕塑艺术的异同雕塑艺术是一种以材料塑造形体的艺术形式,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风格和风貌。

在中西方的艺术文化中,雕塑作为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深深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发展。

本文将从材料的使用、题材的选择以及风格的表现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雕塑艺术的异同。

一、材料的使用在材料的使用方面,中西方的雕塑艺术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雕塑以大理石、铜、铁、铸铜等金属材料为主,这些材料的优越性能使得西方雕塑在比例、纹理、质感等方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而中国雕塑则以陶瓷、玉石、青铜等材料为主,这些材料的使用重点在于形似,神像形体以及事物本身的形状等,因此中国雕塑的形态常常比西方雕塑要复杂得多。

此外,在雕塑的材料选择上,西方雕塑多呈现出抽象、现代化的特征,而中国雕塑则强调象征、附会的含义。

二、题材的选择在题材的选择方面,中西方的雕塑艺术也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雕塑强调对人体的雕塑表达,以人物雕塑和人体雕塑为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情感。

而中国雕塑则强调对自然的表现,被称为“自然主义”。

这种表现形式强调的是雕塑作品的附会式含义,即通过对物体、事物的脱离、变形等方法,把他们作为象征、形式的表现阐释出来。

因此,中国雕塑往往运用动物、植物等自然图像来诠释生命之美,尤以龙、凤、狮为主的形象广泛应用,卓尔不凡。

三、风格的表现在风格的表现上,中西方的雕塑艺术也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雕塑的风格多呈现出现代主义色彩,追求线条感、形式感、未来感,强调的是现代和新的审美标准。

而中国雕塑的风格则更加注重表现传统审美价值。

不论是哪种题材,作品都呈现出古朴、流畅、优雅、端庄等风格,以及庄重、恢宏等的气势感受。

中国雕塑大多数都是建立在道德、哲学和文学上,注重意蕴和情感的表达,以具有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为主要特征。

总的来说,中西方的雕塑艺术都是后人们不断探索、发展得来的文化遗产,两者在艺术形式、精神内涵等方面,都有着各具特色的独立性。

中西雕塑艺术的异同

中西雕塑艺术的异同

中西雕塑艺术的异同
中西雕塑艺术的异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

一、题材差异:
中西雕塑艺术的题材有所不同。

在中国古代,雕塑主要以神话传说、人物、动植物等为题材,强调表达中华文化和思想。

而西方雕塑艺术更注重对人体解剖结构的研究和表现,以及关注历史和宗教等主题。

二、审美观念差异:
中西雕塑艺术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雕塑更注重的是神韵、动态和意境的表现,强调含蓄、内敛和神秘感。

而西方雕塑更侧重于精确的解剖结构和立体感的表现,追求逼真和理性。

三、材料和技术差异:
中西雕塑艺术在材料和技术上也有所区别。

在中国传统雕塑中,常常使用象牙、石料、木材等天然材料,并采用手工雕刻的工艺。

而西方雕塑则更多地使用金属、铜、铁等材料,同时也运用了更多的机械、电子等现代技术。

四、艺术风格差异:
中西雕塑艺术的风格也有不同。

中国传统雕塑强调陶瓷文化和佛教造像的风格,注重静态和宗教氛围。

而西方雕塑艺术则包
含了古典主义、文艺复兴、现代主义等多种风格,展现出更多的历史、社会和个人表达。

中西雕塑艺术在题材、审美观念、材料和技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文化、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的不同,也丰富了雕塑艺术的多样性。

论建筑雕塑艺术中中西文化的差异

论建筑雕塑艺术中中西文化的差异

论建筑雕塑艺术中中西文化的差异作者:杨亮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第09期摘要:雕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雕塑艺术以一种物质形态与意识形态相交融的方式存在着,它以静态的美传达艺术家们的思想情感与审美理想;而两种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使同一种艺术形态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

本文从题材、表现手法、造型手法、材料的运用等不同角度,对这两种艺术风格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和比较,并作以简要评述。

关键词:雕塑;差异;中西方艺术中图分类号:J301 文献标识码:A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东方与西方文明各自绽放出不同的灿烂火花,虽然两方在社会制度上起源相同,都经过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受到相似的经济基础的制约,但是在另一些方面由于地域人文等造成的长期来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地方特色的差异,故风格各异。

这在雕刻艺术上显现的更为明显。

1 题材差异中国是农耕民族的代表,它的艺术讲究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对自然景物,植物,动物,器物的刻画描述讲究飘逸,灵动而神在。

早期的作品如《四羊方尊》、《莲鹤方壶》便是代表作。

而后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菩萨,佛,众神灵成为人类膜拜雕刻的对象,这些雕塑为了追求神秘庄严之感常常体积庞大,耗工量巨大,如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此外也有大量庙宇雕塑,此外在墓地文化下形成了达官贵人大兴建造陵园和奢侈品陪葬,由此兴起了墓地雕塑文化系统,如秦始皇兵马俑。

还有建筑雕塑,卢沟桥等。

与此相对希望是以基督教教义等宗教为核心的商业性文化,他们的相对善于冒险和果敢,想象力充沛富于浪漫气息,对外界充满挑战和接触的欲望,这形成了他们独特的艺术主题和艺术手段,比如,西方雕塑之对象往往是神话和故事中的人物,他们有着人的外表和神的能力,身材健美,气质勇敢,神态各异,对其崇拜其实是反映了对人类本身感官的关注,如神貌美的外表,弱点,欲望,局限,性情中的嫉妒,宽容,贪婪,懒惰,人物关系中的父子,夫妻,姐妹,母女等,即更加放大了的人的描述。

中西方艺术历史背景下的异同比较

中西方艺术历史背景下的异同比较

中西方艺术历史背景下的异同比较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创造、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和美感为主要目标。

中西方艺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体现出各自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从艺术历史背景、题材取材、表现形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对中西方艺术进行比较,探索其异同之处。

一、艺术历史背景比较中西方艺术在历史背景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西方艺术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等时期的发展。

而中方艺术则源远流长,以中国古代文化为基石,经历了先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演化。

西方艺术更加注重个体创作的独立性和自由性,而中方艺术则更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二、题材取材比较中西方艺术的题材取材也呈现出不同的倾向。

西方艺术在古代以宗教、神话、历史等题材为主,强调对人类文明的反思和探索。

在现代,西方艺术逐渐从宗教题材中解放出来,更加注重对社会、政治等现实问题的关注。

而中方艺术则更多地以中国传统文化、自然景观、人物故事等为题材,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思考。

三、表现形式比较中西方艺术在表现形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区别。

西方艺术更加注重对视觉形式的表达和推敲,以绘画、雕塑等为主要手段。

西方艺术家追求逼真的肖像描绘、精细的绘画技巧和丰富的色彩组合。

中方艺术则更注重对情感的抒发和思想的表达,以绘画、书法、音乐等方式表现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

中方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四、审美观念比较中西方艺术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西方艺术更加崇尚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强调“个性即艺术”的理念。

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自我,追求个人独创性和创意性。

而中方艺术则更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中方艺术家追求的是匠心独运和心灵的宁静,强调个人对宇宙的认知和对人生的反思。

综上所述,中西方艺术在历史背景、题材取材、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艺术更注重个体创作的自由和表达的多样性,中方艺术则更强调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中西方雕塑异同

中西方雕塑异同

中西方雕塑异同雕塑艺术是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是造型一刷的一种,是人类情感外溢的物化形态,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整体来说,中西方雕塑在雕塑手法,雕塑材料,雕塑题材有相似点。

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作用方面则有所不同。

中国的雕塑手法注重“形神兼备”,注重形象的传神性;西方的雕塑更注重形态的完美与真实,注重形象的逼真性。

人始终是西方雕塑的和西方文化的主题,而中国雕塑较多的是动物像、佛像,却鲜见纪念性人物雕像。

不论古代还是近代,雕塑的创造都体现着时代的文化精神,是人类主动的创造行为。

中西方由于各自的文化、思维模式、社会组织结构,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各自的雕塑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首先,由地理环境和社会组织结构的不同所决定的中西方雕塑在题材与形式上的不同。

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对文化的产生及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中西方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又决定了不同的社会组织结构。

古希腊的神祗与人同形同性,自上而下为“神系”。

因此其雕塑以人体、人像为主题,从古希腊创立并奠定了以人为主题的雕塑形式后,一直到现代雕塑兴起的2500年中,人像始终占据着雕塑题材的主导地位,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人像雕塑作品。

这种封闭性与公共性不仅是中西雕塑2000多年在题材和文化上最大的不同,也揭示了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是为死人服务的艺术,而西方大多的人像雕塑是为活人欣赏的艺术,显示了二者在目的和功能上的不同。

其次,在中西思维模式发展过程中,西方的文化又形成了重视逻辑推理的思维模式,它结合古希腊的科学主义和理想主义,为雕塑艺术的典范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的文化则形成了强调直观意向的思维方式,它通过直觉来直接体验、感悟并把握对象。

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了逻辑、概念而更长于悟性,这种所谓的“豁然贯通”、“点石成金”,也形成了与西方注重分析、偏于抽象的思维模式的不同文化特质。

古希腊与古罗马雕塑艺术比较

古希腊与古罗马雕塑艺术比较

古希腊与古罗马雕塑艺术比较【摘要】古希腊与古罗马雕塑艺术是古代艺术中的瑰宝,两者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

古希腊雕塑注重表现人体的完美之美,追求自然主义和优雅的线条;而古罗马雕塑则更注重表现人物的个性和气质,偏向于表现政治和历史题材。

在题材方面,古希腊雕塑以神话和英雄故事为主,而古罗马雕塑则更多展现了史诗和功绩。

在技法上,古希腊雕塑更注重青铜雕塑和大理石雕塑的结合,而古罗马雕塑则更擅长于浮雕和胸像的制作。

在风格方面,古希腊雕塑追求完美与和谐,而古罗马雕塑更倾向于夸张和具象。

古希腊与古罗马雕塑艺术各有卓越之处,但也有一些异同之处,这些都体现了古代艺术在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特点。

【关键词】古希腊、古罗马、雕塑艺术、比较、特点、题材、技法、风格、异同。

1. 引言1.1 古希腊与古罗马雕塑艺术比较简介古希腊与古罗马是欧洲古代两个著名的文明中心,其雕塑艺术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其特点是强调人体比例的完美与自然姿态,表现出优雅、充满动态感的特点。

古希腊雕塑作品尤以神话故事和英雄人物为题材,塑造出身姿挺拔、神态自然的形象,展现出古希腊人对美的追求和崇拜。

相比之下,古罗马雕塑艺术在古希腊的基础上发展,更注重表现人物的细节和肌肉结构,呈现出更加真实主义和力量感的特点。

古罗马雕塑作品多以历史事件和政治人物为题材,反映出罗马人的实用主义和功利性思维。

古希腊雕塑注重完美与美感的表现,强调人体的比例和姿态;古罗马雕塑则更注重实用性和力量感,强调细节和肌肉结构。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雕塑艺术在题材、技法和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但都体现了古代文明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2. 正文2.1 古希腊雕塑艺术特点古希腊雕塑艺术以人体为主题,强调人体的优美和完美。

古希腊雕塑家追求对人体结构和比例的准确表现,展现出人体的力量、优雅和和谐之美。

雕塑家们注重捕捉人体的动态和情感,使作品充满生命力和情感表达。

古希腊雕塑艺术的雕塑作品经常表现神话故事、英雄传说和历史事件,展示出希腊人对美、智慧和勇气的崇尚。

谈中西方雕塑艺术的不同

谈中西方雕塑艺术的不同

谈中西方雕塑艺术的不同通过一个学期的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我了解了许多美术知识,如中西方绘画,书法,雕塑等等。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中西方雕塑艺术作品的赏析,让我获得了许多以前所不知道的知识。

我最喜欢的两幅作品是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和法国雕塑家罗丹的《思想者》,现在我通过这两幅作品来谈谈中西方雕塑艺术的不同。

兵马俑的塑造,基本上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

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

光是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

总体而言,所有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兵马俑雕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色彩。

在手法上注重传神,构图巧妙,技法灵活,既有真实性也富装饰性。

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

正是由这千百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构成整体静态的军阵地,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静极则生动,愈静则愈动”。

惟有这种静态的军阵才能使人们感到军阵巨大威慑力的深浅莫测。

这样恢宏的阵列,宏伟的构图,空前绝后,无与伦比。

再来谈谈罗丹的雕像《思想者》,它塑造了一个强有力的劳动男子。

这个巨人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默视下面发生的悲剧。

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拳头触及嘴唇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极度痛苦的心情。

他渴望沉入“绝对”的冥想,努力把那强壮的身体抽缩、弯压成一团。

他的肌肉非常紧张,不但在全神贯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恼之中。

这幅作品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雕像要体现的是一种直面人类死亡与苦难的思想,这应当是一种理性、冷静、深刻,充满着矛盾痛苦的心智活动过程。

而与站姿相比,将身躯、肢体折叠收缩起来的坐姿,更有重量感、体积感,沉稳厚重,更适于表现这样一个主题。

第二,采用这样一种俯身低头的坐姿,是因为雕像在《地狱之门》这件巨雕中所处的位置及作用使其需要与处于其下方的群雕有一种交流、呼应乃至统领的关系,而这种俯身低头下视的姿态自然是最合适的。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雕塑与西方雕塑的比较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雕塑与西方雕塑的比较

艺术欣赏古代中国雕塑与西方雕塑的比较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中,雕塑一直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雕塑以其独特的造型、手法和风格,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创造力和文化内涵。

与之相比,西方雕塑在表现形式、艺术观念和技术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创作动机、主题选材、风格特点和审美情趣等方面,对古代中国雕塑与西方雕塑进行比较。

一、创作动机古代中国雕塑往往是为了纪念重要人物、宣扬政治理念或供奉神明而创作的。

例如,秦始皇兵马俑就是秦始皇帝陵墓中的陪葬品,目的是维护秦始皇的统治地位和彰显其永恒的权威。

另外,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雕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像的创作成为重要的宗教艺术形式。

而西方雕塑常常是为了美学追求或者装饰而创作。

在古希腊,雕塑是为了表达美的理念和体现人体的完美而存在的。

雕塑家借助于雕塑技巧和材料的特点,创造出了许多具有高度真实感和比例完美的人体雕塑。

二、主题选材古代中国雕塑的主题选材广泛。

其中,人物题材占据了重要地位。

在古代,尊奉先贤和历史名人是中国雕塑创作的常见题材,这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英勇精神和高尚品德的礼赞。

此外,动物、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等也是中国雕塑的常见题材。

相比之下,西方雕塑的主题选材相对较为狭窄。

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人体雕塑是主要的题材之一。

这些雕塑以展现人体的线条和比例为主,强调对肌肉、骨骼和神态的准确表现。

此外,西方雕塑也涉及了宗教、神话和历史等方面的题材。

三、风格特点古代中国雕塑的风格特点丰富多样。

从技艺上看,中国雕塑注重细腻的雕琢和自然的造型。

在艺术表达上,中国雕塑追求的是气韵生动和神态自然。

这种风格特点在汉代的石刻和唐代的石窟造像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同时,中国雕塑中还注重表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和谐,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而西方雕塑的风格特点则更多地呈现出对人体结构和比例的追求,更加注重对自然界的模仿和描绘。

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们借鉴了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塑传统,使雕塑作品更加精确地还原了人体的形态和动态。

比较中西方艺术艺术形式的差异与交流

比较中西方艺术艺术形式的差异与交流

比较中西方艺术艺术形式的差异与交流比较中西方艺术形式的差异与交流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达形式,它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

中西方艺术在表现形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也有着丰富的交流与融合。

本文将就中西方艺术形式的差异与交流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西方艺术形式的差异1. 绘画艺术在绘画艺术方面,中西方有着如实写实与写意抽象的不同倾向。

西方绘画追求逼真的形象再现,注重人物和景物的细节描绘,讲究透视与光影效果。

而中国绘画则着重于表现对象的气质和精神境界,在构图上强调整体性与留白的艺术效果。

2. 雕塑艺术雕塑艺术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积淀的不同特点。

西方雕塑具有神话、历史、神圣和英雄等主题,追求线条流畅和身体比例的准确展现;而中国雕塑注重对人物、动物或自然景象的抽象表达,尤其注重对于情感的传达和思想的抒发。

3. 建筑艺术中西方建筑艺术形式有很大的差异,体现了两种文化对空间和构筑物的不同理解。

西方建筑追求对称与对比,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而中国传统建筑则注重与环境的协调与融合,通常采用木结构,以内部空间的布局和庭院的构造为主要特点。

4. 戏剧艺术中西方戏剧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戏剧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深化,通过对话和表演技巧来传递情感和思想。

而中国戏剧则注重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表达,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形式。

二、中西方艺术形式的交流与融合1. 影响与启迪中西方艺术形式在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启迪。

近代以来,西方的绘画、雕塑、建筑和戏剧等艺术形式进入中国,对中国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的透视法使中国绘画受到启发,中国的传统文化又为西方艺术注入了新的元素。

2. 融合与创新中西方艺术形式的交流也促进了双方的融合与创新。

现代艺术的发展中,中西方艺术家都从对方的传统艺术中汲取灵感,将东方与西方的艺术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3. 文化互动与交流平台在科技和全球化的推动下,中西方艺术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和紧密。

论中西方绘画雕塑的差异

论中西方绘画雕塑的差异
2 . 在空间概念上意识不 同 西 方传统艺术一 直是 以科学为基础 的 , 依靠透 视学来追求 写
就是实实在在的空间认识 , 即 科 学 奴》 , 花 岗石 比较易碎 , 难 以雕琢细腻的变化 。 《 马踏匈奴》 则用写意 实 的效 果 。西 方 对 空 间 的 认 识 ,
手法 , 突 出对象 的神态和动感 , 雕塑 的外 轮廓 简约有力 , 形象生动 : 的空间 , 尽管在表面上接 近 自然 , 但在情感 上终 究徘 徊在 自然和 内
朴实 。
心之间 , 被 自然所限制。在中国美术传统理论上 , 对空间只是在画 面上区分 出远景 、 中景 、 近景 , 而不注重 画面的近大远小 的空间透
3 . 在造型上 ,塑造上又超越 了古希腊 , 更接近 自然 视。 这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观 , 而是中国画家追求 的充满诗情画意 主义 , 注重性格特征的刻画 , 不像希腊雕 塑采用理 想主义脸 型 , 在 的空间 , 也就是 中国画寻求“ 神游” 的意境 , 中 国画所要求的画面意 为 了表达这种感觉 , 中国画以 风格 上追求高贵雄伟和写实个性化的精神 面貌 。 前者 如《 奥古斯都 境是以有限的画面表 达无 限的空间 。
以知道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 . 汉代时期 中西 方雕 塑内容不 同
中 国古代绘 画中艺术家们 主张 “ 意” 在作 品中起 主导作用 , 齐
陆 的两端 , 如果 将二者作 为比较 , 并力 图发现 内在 的文化含 义 , 可 ’ 白石先生说过好 的作 品在 “ 似与不似之 间” , 这也是他把握 形 的观
只是差别而 已。 杀为他消灭了许 多敌人 ,同时也造就 了他那对一切都充满 了怀疑 在 高低优劣 , 和恐惧 的内心世界 , 一头卷 曲的头发和满脸 的胡须则进 一步强化 了他那凶残的性格。 这一雕像在表现人 物性格特点 的艺术技巧上 ,

中西方艺术的比较和交流

中西方艺术的比较和交流

中西方艺术的比较和交流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呈现出迥异的特色和表现方式,中西方艺术更是彼此独特而又各具特色。

本文将探讨中西方艺术的比较和交流。

一、中西方艺术的不同特色中西方艺术的差异始于文化和历史的背景,反映了不同文化对自然和人类的认知和理解。

首先是绘画艺术。

在中西方的传统绘画中,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

中国画注重笔墨和线条的表现,以意境为主,讲求笔墨情趣、意境遒美、构图精妙;而西方绘画则注重用色,以形式为主,追求精确的透视关系和具体细节,近代印象派则更加追求颜色和光影效果。

其次是雕塑艺术。

中西方雕塑艺术的风格也不尽相同。

中式雕刻注重形神兼备,强调形态的表现和寓意的意蕴,在材质利用和创意方面十分传神,如明代的木雕就与石雕完全不同;而西方的雕塑追求更加动态表现,注重展现肌肉和身体的姿态和动作,更强调材质本身的表现力.最后是建筑艺术。

在中西方建筑艺术中,对建筑的审美、风格和技术等方面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表现。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常采取悬山顶、飞檐叠翘等特殊技法,使建筑中蕴含、融汇了大量的审美意义和文化象征;西方建筑则更注重结构的稳固和建筑形式的创新,强调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外形和内部空间构造方面有着独特性。

二、中西方艺术的交流中西方艺术在相互交流和融合过程中,互相借鉴并逐渐形成独具魅力的新风格,为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视野,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多元性。

首先是马丁·弗洛伊德(Martin Freud)和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等心理学家的研究,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有很大的启示。

弗洛伊德关注无意识的深层结构和概念,表明了人类内心的多样性;荣格则更实践意义,重视跨文化实践研究,通过丰富的文化体验,建立更加包容和多元的人文关怀。

其次是文化艺术节的举办,能够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比如中国的文化交流深入到美国,曲艺在美国成为风靡全球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表演形式和效果已经融入到美国音乐剧中,美国传统的蓝调音乐也影响到了中国音乐的发展。

雕塑的文化多样性从东方到西方的创作风格

雕塑的文化多样性从东方到西方的创作风格

雕塑的文化多样性从东方到西方的创作风格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既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也展现了不同地区的创作风格。

从东方到西方,不同的文化与思想观念在雕塑艺术中得到了独特的表达和呈现。

本文将探讨雕塑的文化多样性从东方到西方的创作风格,并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差异和特点。

一、东方雕塑的文化多样性东方雕塑源远流长,受到了宗教、哲学和传统价值观的深刻影响。

中国古代的铜雕艺术,如商代的青铜器和汉代的铜像,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庄重的形象,表现出崇高和庄严的宗教情感。

佛教雕塑是东方雕塑的一大特点,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融合,形成了唐代的丰富佛像艺术。

这些佛像具有细致的表情和动作,传递出内心沉思与宽容的佛教精神。

日本的雕塑艺术受到了佛教的强烈影响,特别是禅宗的传入使得雕塑作品更加注重表达内在的心境。

日本的木雕和石雕作品以其简约而富有表现力的风格,传达了禅宗追求内心平静和灵性的主题。

二、西方雕塑的文化多样性西方雕塑的发展与古希腊文化密不可分。

古希腊的雕塑注重对人体比例和形态的研究,以展现人体的美和力量为目标。

著名的古希腊雕塑《米洛的维纳斯》和《大卫像》都是在这一风格下创作的杰作,它们以优美的线条和完美的身体比例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中对身体的崇拜。

罗马帝国的兴起使得古希腊雕塑的影响得以进一步传播,逐渐形成了罗马雕塑的独特风格。

罗马雕塑强调写实主义和表现力,注重群体场景的刻画,既有豪放奔放的英雄主义,又有平凡人物的真实形象。

例如,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摩西像》和《达维德像》都是具有浓厚罗马风格的代表作品。

三、文化差异与创作风格东方与西方雕塑的文化差异体现在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上。

东方雕塑注重内心的感悟和心灵的宁静,追求的是内在的完美与和谐;而西方雕塑则更加强调个体的英雄主义和自由精神,突出的是外在的力量和形式的完美。

此外,不同的材料和工艺也影响了东西方雕塑的创作风格。

东方雕塑以木雕、石雕和陶瓷等自然材料为主,强调手工艺术和细腻的纹样;而西方雕塑则使用了更多的大理石、铜和铁等金属材料,形成了雕塑的永恒和稳定感。

中国秦汉雕塑与西方古希腊雕塑的比较

中国秦汉雕塑与西方古希腊雕塑的比较

中国秦汉雕塑与西方古希腊雕塑的比较无论是中国的古代雕塑还是西方的传统雕塑,在宗教文化,表现题材以及表现形式上都有许多本质的差异,这种差异也正是各自形成文化的民族性与独立性的前提。

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雕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西方美术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严谨的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

多年来,这种艺术精髓曾滋润着西方美术生生不息;而秦汉时期雕塑水平达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潮。

秦代兵马俑壮阔的气势、汉代大型陵墓石雕雄浑刚健风格共同缔结了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古希腊雕塑与秦汉雕塑进行比较的研究,做出客观的论述,对当代的雕塑的创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秦汉雕塑与古希腊雕塑进行社会比较:一、中国秦汉的雕塑背景中国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一个绘画、雕塑艺术非常丰富和灿烂的国家。

在中国古代,由于封建制度的压迫,雕塑的创造者一般都是地位比较低下的劳动人民,他们由于受到理论知识、生活条件、文化修养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他们没有理论史传保存下来。

尽管如此,中国的传统雕塑仍然在漫漫的历史长路上树立了一座又一座巍峨的艺术丰碑。

俑像雕塑是秦朝雕塑最大的特征。

在中国奴隶时代,阶级统治是十分残暴的。

奴隶主死后,会将其身前所使用的奴隶杀死将其陪葬,妄想永久性的继续奴役。

后来,由于生产力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奴隶主就改用泥塑、陶塑来代替真人殉葬,这样的风气一直延续到了封建社会。

那么秦朝作为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国家,也延续了这种风俗。

但由于这一时期劳动力需要的增加,因此用俑人代替真人从葬的风气就变得更加的兴盛起来;其次,秦始皇作为第一个封建统一大国的君主,为了炫耀其功德,因此,不惜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塑造了这样一批强大阵容的陶兵马俑。

而汉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继秦代统一以后国力强大时期,随着社会的安定和工农业的发展,手工业技术和文化艺术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标志着封建统一国家走向兴盛的新阶段。

比较中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探究

比较中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探究

比较中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探究中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探究艺术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抒发方式,是文化和传统的延续。

中西方艺术,作为两个迥然不同的文化领域,具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对中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进行探究。

一、绘画艺术中西方绘画艺术在表现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写实技法,追求形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而中国传统绘画则重视笔墨的运用,强调意境的抒发和精神的表达。

西方绘画注重人物、风景等具象画面的描绘,而中国传统绘画则更加注重意象的提炼和气韵的表现。

二、雕塑艺术西方雕塑更加注重材质的选择和雕塑形象的真实感。

西方雕塑师倾向于使用大理石、铜等材料,并以人物雕像为主要表现形式。

而中国雕塑注重以器物雕刻、石刻等形式表现,倾向于使用陶瓷、玉石等材料,并注重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三、音乐艺术中西方音乐在表现手法和音乐理念上呈现出显著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和对位法,追求协调和谐的声音组合。

而中国音乐注重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强调音乐与文学、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

四、舞蹈艺术西方舞蹈重视肢体的表达和舞者个体的技巧展示。

西方舞蹈注重舞蹈者的身体柔韧性和舞蹈技术的完美呈现。

而中国舞蹈则更注重肢体的协调性和整体感,强调以舞蹈来表现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

五、戏剧艺术中西方戏剧在表现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戏剧注重舞台效果的制造和对话的展示,追求剧情的连续性和情感的真实性。

而中国戏剧注重身段的变化和腔调的运用,强调舞台化的效果和意境的表达。

六、文学艺术中西方文学在表现手法和思想理念上呈现出独特的差异。

西方文学注重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强调情节的悬念和冲突的处理。

而中国文学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追求文字的精炼和意蕴的深远。

综上所述,中西方艺术表现形式的异同主要体现在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和文学等方面。

中西方的艺术形式在表现手法、审美观念和文化背景上都存在差异,但都是人类情感、思想和文化的抒发方式。

秦汉时期中西方雕塑艺术差异及成因-最新年精选文档

秦汉时期中西方雕塑艺术差异及成因-最新年精选文档

秦汉时期中西方雕塑艺术差异及成因-最新年精选文档秦汉时期中西方雕塑艺术差异及成因中国的秦汉时期,上起秦始皇灭六国(前221年),下至曹丕代汉(220年),一共四百四十年的历史。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空前发展和繁荣。

在雕塑领域出现了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汉陶俑。

我国的秦汉时期对应于西方,正是古希腊和罗马的黄金时期,这是西方历史上的一个蒸蒸日上的时代,在艺术领域也达到了颠峰。

其雕塑作品,如雅典娜雕像、断臂的维纳斯等等,都是艺术殿堂中不朽的经典。

然而,把中西黄金时期的雕塑艺术作一下对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这些差异的背后,隐藏着更为深邃的原因。

一、秦汉时期中西雕塑艺术的差异秦汉时期,中国的雕塑在内容和主题上以人物为主,兼有动物和事物的雕塑。

举两个例子,秦始皇兵马俑是以人物为主的军阵,中间夹杂着战车和马匹。

汉文帝的阳陵中也出土了大量的人俑,如军人俑、文官俑和仪仗队俑等;另外,动物俑和事物雕塑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如猪、狗、羊、房屋等等。

而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在内容上同中国有明显的区别。

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几乎全部以人物为主,而且这些人物不像中国雕塑中的人物,他们全是神话人物和英雄人物,如美神阿芙罗狄特、智慧女神雅典娜、亚历山大大帝、罗马皇帝屋大维等等。

更有甚者,在古希腊罗马的雕塑中“一些抽象的思想――成了艺术的主题。

”[1]这就是说这些人物雕塑不仅仅表现着人物本身,而是在人物雕塑的背后隐藏着诸如胜利、和平、疯狂等一些抽象的观念。

比如说阿帕农神庙中的雅典娜雕像就是胜利的象征。

这在中国的雕塑中是没有的,中国的雕塑都是表现着活生生的、实实在在、普普通通的人物。

在雕塑的风格方面,秦汉时期中西雕塑也存在着很大差异。

总体说来,中国雕塑的风格是朴实、庄重的;而西方雕塑的风格是奔放和外向的。

比如,秦始皇兵马俑,从将军俑到士兵俑,脸上的神色都是深沉而朴实的,“具有典型的古代中国人的气概。

中西古代雕塑艺术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中西古代雕塑艺术差异及其成因分析

2023年 第7期- 65 -中西方艺术文明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有着绚烂多彩又迥然不同的特点。

它们源自不同的生活风俗、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西方的雕塑艺术在题材、艺术语言、表现手法和形式美感等方面时而趋向融合、相互借鉴,时而又显现出明显的对立冲突。

[1]雕塑艺术作为文明的物化实体,记录了中西方审美精神、造型艺术方式与效果、文化生存情境的演变过程与显著区别。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更注重灵动和神韵,擅长以平面方式表现空间,它追求抒情表意,通过简约而富有象征性的形象传递情感和意义。

而西方古代雕塑则更加注重主客相分,强调写实和描摹的能力,它更多以立体的方式存在空间之中。

一、题材差异从农耕文明中孕育出的中国雕塑艺术,自然而然地走上了与生态、自然的融合之路,在题材上初期多以动植物、自然现象为主。

而西方雕塑艺术则以宗教、神话题材为多。

早期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与石器、陶器、青铜器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雕塑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融入了人们对世间万物的想象与憧憬,多具有巫术的神秘色彩,造型稚拙粗放,视觉效果追求夸张与恫慑力。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春秋莲鹤铜方壶,壶腹部有龙角竖立的蟠龙纹,壶体四面装饰有两角卷曲的双翼神兽,圈足下盘踞着两条鳞纹枝角的卷尾兽,壶体还装饰有向上攀缘的龙、兽,两者相互呼应。

通过神兽与纹样的装饰,铜方壶摘 要:中西方古代雕塑艺术在萌芽时期便显现出了差异性,在发展中逐渐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雕塑注重抒情写意,追求意象性和诗意表达,强调主体对客体的体验与感受;西方古代雕塑则注重形体写实性,追求客观与理性的表现。

差异的形成源自两者文化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多重因素的不同。

本文从题材、功能、表现风格、造型与材质几个方面对中西方古代雕塑做出比较分析,挖掘雕塑艺术形成差异的相关原因,旨在帮助创作者更深入地了解雕塑艺术的沿革,激发创作灵感,审视文化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东西方雕塑艺术的比较研究

东西方雕塑艺术的比较研究

东西方雕塑艺术的比较研究一、引言雕塑艺术是人类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东西方各有其独特的雕塑艺术风格和传统。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东西方雕塑艺术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得到了独特的发展与传承。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东西方雕塑艺术的差异及共同点,以期加深对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交流。

二、东方雕塑艺术的特点1. 传统文化的影响东方雕塑艺术受到了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传统文化影响。

中国的雕塑作品多以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为题材,注重表现思想内涵和文化精神;印度的雕塑作品则常常表现宗教主题和哲学思想,充满神秘和宗教色彩;日本的雕塑作品则注重自然主题和优美的形式,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2. 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东方雕塑作品风格多种多样,既有唐代的金碧辉煌,也有宋代的朴实清丽,以及印度的雕塑作品更是以细致、精美著称。

东方雕塑注重形式的变化和细节的表现,追求形象的逼真和感情的表达,表现出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

3. 材料与工艺技术东方雕塑作品多使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工艺技术注重手工制作和传统技艺的发扬。

中国的石刻作品精美细致,充满神秘色彩;印度的铜铸雕塑则以铸造工艺见长,形象逼真;日本的木雕作品更是将传统手工技艺发挥到极致,形成了独特的木雕艺术。

三、西方雕塑艺术的特点1. 文艺复兴的影响西方雕塑艺术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对西方雕塑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西方雕塑作品多以人物、神话、历史题材为主,注重形象逼真和解剖结构的准确性,强调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2. 艺术风格的经典主义西方雕塑艺术追求经典主义和现实主义,注重形式的规范和结构的严谨。

古希腊的雕塑作品以男性裸体雕像为主,强调人体比例和肌肉结构的完美;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则常表现出神圣和尊贵的气质,形象栩栩如生。

3. 材料与技术的革新西方雕塑作品多使用大理石、铜、青铜等材料,工艺技术注重创新和现代化。

古希腊的大理石雕塑作品以白色大理石为主,表现出古典和简洁的美感;文艺复兴时期的铜雕作品则追求形象逼真和雕刻技术的完善。

中西方雕塑差异解析

中西方雕塑差异解析

放映结束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 西临太平洋, 地理 环境封闭,其文化特 征有较强的自我圆融 性闭塞的地理环境为 避免外来文化的冲击 确保了客观条件。
西方
欧洲地处温带,地理 差异相对较小,但阿 尔卑斯山的重峦叠嶂, 西班牙的群山连绵, 冰岛的茫茫冰川,也 在地理差别中培育了 欧洲人不同的民族个 性、不同的文化,在 客观上形成了文化的 多样性。
在西方思维模式发展过程中,西方的文化形成 了重视逻辑推理的思维模式,它结合古希腊的 科学主义和理想主义,为雕塑艺术的典范奠定 了重要基础;
在造型艺术上,中国雕塑注重意向浑融, 注重通过意向之后的表现,从而也形成 了这种偏于象征、表现、写意、追求美 和善统一的思维模式。
“善”体现的是中国的“德”,是伦理 性,基于伦理性的要求,所以中国的雕 塑艺术很少出现裸体的人体雕塑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和地理条件对雕塑艺术的产生及形成 有直接的影响,这是不争的客观事实。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 传统表现除了继承与发展的态势,几乎无断裂 的痕迹,西方文化则不断否定又不断重建,很 多学者认为,这与各自的地理环境条件息息相 关,但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
中国
二、思维模式的差异
中国 中国传统艺术的思维模式追求合二为一,把宇
宙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综合的一元论 中国的文化强调直观意向的思维方式,它通过
直觉来直接体验、感悟并把握对象。这种思维 方式超越了逻辑、概念而更长于悟性,这种所 谓的“豁然贯通”、“点石成金”,就是所谓 的“顿悟”
西方
西方传统艺术思维模式则以分析为手段,把世 界视为不同的部分,追求一分为二,是解析的 二元论。
善体现的是中国的德是伦理性基于伦理性的要求所以中国的雕塑艺术很少出现裸体的人体雕塑在造型艺术上西方形成了再现模仿写实追求美和真统一的思维模式基于写真和科学性的要求西方的人像雕塑艺术自古希腊以来就以人体为主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环境的不同东西方艺术的审美规律迥然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差异之古代雕塑艺术比较
作者:郝建斌
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8期
[摘要]中西文化差异由来已久,作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古代雕塑赖于多种原因,呈现着不同的风格样式,在各自的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本文从作品的创作理念,作品的技巧、形式,作品的背景、功用,作品的材质和雕塑家的社会角色等方面做了比较分析,旨在从深层认识中国古代雕塑之个性与伟大精神,并使其得到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古代雕塑艺术比较
[中图分类号]J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8-0103-02
一个民族艺术特性的形成,与其生活特性、生存理念密不可分的。

作为世界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西雕塑艺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中华民族具有世界上其他民族少有的惊人的历史延续性,其整个民族精神表现在思维模式上,强调朴素的整体观念,把人作为客体融入自然之中;在情感方式上,内向而不放任,含蓄而有节制;价值观念上,尊奉传统,追求人格的完善。

①中国雕塑作为民族精神物态化凝固的特定方式,或多或少地体现着这种精神,形成以意成象、象而寓意的造型特征,以此区别西方雕塑造型体系,具有独特与鲜明的地域特征。

在现代,由于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加快,中西雕塑艺术的形式也逐渐趋同,而相对于这一层面的古代雕塑却有着令人深思与探索的异同点,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此进行了比较。

一、作品的创作理念
中西宇宙观态度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以自然为中心,后者以人为中心。

中国人以理解来认识事物和交流感情,对于造型抽象之物也常常以熟悉之物来理解,形成东方式的联想审美。

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儒、道、释彼此沟通。

在象征意义上,依赖着一种共同的自然主义信念,即对于自然山水的爱好。

中西方都曾有过宗教雕塑艺术,以巨大的体量、整体的气势显示宗教的崇高感。

但在中国却体现雕塑本身的宏大,而西方却是有许多雕塑依附其上的建筑的宏大,雕塑从属于建筑。

中国的佛教造像动辄10米、20米甚至于几十米以上,巨大的摩崖石刻更是宏伟,这些佛像从体量上足以使中国人的“天人合一”观念,通过佛为中介成为可视可触的现实情境。


二、作品技巧、形式
这一环节是二者比较的重要部分。

首先,西方古典雕塑重写实,我国传统雕塑却更重写意。

若以虚实做比方,西方重“实”,注重形象再现;中国则重“虚”,注重气韵表现。

其次,在具体的造型上,雕塑手法却恰恰相反。

与西方雕塑相比,中国雕塑有着明确的形体感觉,明确而完整。

例如:雕塑形体的起点与终点交代清楚,并且常常闭合起来。

在中国的传统雕塑中,没有虚化的造型,所见之物都形体明确、实实在在。

因此,我们看到的传统雕塑往往都有着明确、醒目、夸张、简洁、工整的效果,并带有装饰性。

中国雕塑的处理方法与中国的工笔人物画有着某些联系。


最后,中国雕塑极其强调意识的作用,在主观的意识指导下,通过对材料的改造和利用,本着源于现实更高于现实的理想再现原则,凝结成既具客观之像又具主观之意的雕塑作品。

中国古代雕塑的创作技巧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以意成像,应物造型。

汉代雕塑精品——霍去病墓前石刻就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循石而刻,圆雕、浮雕、线刻结合。

《石虎》《石蛙》《人与熊》等都有着鬼斧神工的天然味道,人工的痕迹与自然结合得如此完美,足见我国古代雕塑技巧的纯熟与思想的博大精深。

宋代的大足石刻从选址营造就极其顺应自然,整个雕塑群在山体的裂罅之处浑然天成,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得淋漓尽致。

2.以线成形。

中国古代雕塑一个明显的共同之处是充分使用了线条,作品都会给人以强烈的“线”的效果。

优秀的线条会引导观众去欣赏作品,从表面到心灵的深处。

线条流畅、通顺、圆滑的特性正反映了中国人的哲学观念——追求和谐、通达、含蓄、中庸的境界。

为保持形体的流畅感,中国雕塑的表面处理显得十分讲究。

其中之一就是光洁,光洁的表面可以使光线自由流畅地穿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中国的雕塑中,我们可以从作品的一点开始观看,线条会引导你游入整件作品,并且不会产生间断感。

而西方雕塑不同,由于重视模仿,作品形体有时会出现零散、割裂、无序的现象。

人们在欣赏作品时就会产生间断感,这种间断感较中国作品的单一、流畅而言也更多表现出强烈的热情和跃动。


3.着彩辅型。

色彩在雕塑中普遍使用是中国雕塑的又一大特性。

西方早期雕刻也有着彩,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和绘画脱离开来。

而这一手法在中国古代雕塑制作中从未间断过,丰富的色彩补充和完善了雕塑的主题内涵,杰出的作品如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中塑绘一体的佛教艺术,使雕塑发展成五彩缤纷的世界。

中国雕塑的色彩形成大致分两类。

一类,色彩绘制(或烧制)而成。

另一类,不同质地、色相的材料搭配、组合而成,如青铜器中的“金银错”“镶宝石”等。

色彩在各种材质的雕塑上有机合理地运用,丰富了雕塑的传达语言与表现手法,从而促使中国雕塑以意成像的特性在体现上更为多样化。


三、作品的背景、功用
中西雕塑作品在艺术发展初期都是为了图腾或生殖崇拜而产生、发展。

随着人类的进步发展,西方雕塑逐渐去功能化,环境雕塑、肖像雕塑成为主体。

而中国古代雕塑从图腾、崇拜又发展成为宗教、礼数宣传的服务器,成为帝王麻痹和恐吓人民的邪恶之物,成为帝王个人享乐的终极品。

因此,中国的宗教雕塑、陵墓雕刻比较发达。

四、作品的材质和雕塑家的社会角色
西方的城市,如罗马、雅典遍地都是雕塑,而在中国一些古老的城市,都难寻觅到历史遗留下来公共雕塑的踪迹。

这种反差与中西方在建筑材质上的好尚有一定关系,也体现出一定的民族审美情趣。

木质熟软、细腻,给人以温柔、暖和的审美感受,符合中国人追求温情、和睦自然的心理。

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帝国,是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半岛国家,石材丰富,易于建造雕塑,并便于保存流传。


中国雕塑在古代艺术史中没有占据其应有的篇章,艺术史论著作中没有更多的雕塑艺术介绍。

中国古代雕塑家倍受冷遇,不像画家一样被尊称为“画师”或授以官爵,而是一律以下等工匠对待。

因此,留名千古的雕塑家也是寥寥无几。

雕塑作品中更是几乎没有作品署名,即使是一些精品,也都只能概之以劳动人民的杰作。

而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就有若干有名有姓的雕塑家,如菲狄亚斯,再如文艺复兴时期大师米开朗基罗、多纳太罗、贝尼尼等数不胜数的艺术家都流芳千古。

中西方古代雕塑还有很多的不同点,如运动与力量的表现处理等。

由于雕塑主体动态不求过多的变化,因此,中国雕塑较西方显得庄重与稳定,这一点,在中国作品《马踏匈奴》与西方作品《舞蹈》《拉奥孔》的对比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中西雕塑之别,当然是由不同的艺术精神造成的,但艺术精神并非无源之水,其更深渊源应深入地追溯到民族文化心理之中。

我们应在现实学习中深入挖掘研究,并进行多方面比较,以便能更好地探究、弘扬我国古代雕塑的伟大精神,使其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

注释:
①⑤徐正龙.雕塑学[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56+108.
②⑥黄宗贤,吴永强.中西雕塑比较[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117+149.
③④黄熙.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J].雕塑,2000:32.
责任编辑:杨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