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工程2.0》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03.20•【文号】教师〔2019〕1号•【施行日期】2019.03.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
2013年以来,通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普遍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乡村教师应用能力薄弱,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对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根据《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总体部署,服务国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教育部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下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特制定本意见。
一、目标任务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5年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1.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服务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吉林市龙潭区双语实验小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意见》(教师〔2019〕1 号)精神,按照《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吉林省‘提升工程2.0’项目协同实施对接工作会”的相关工作要求,制定吉林市龙潭区双语实验小学校“提升工程2.0”(2019—2022)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一、学校总体介绍我校现有教职工54人,教师平均年龄47岁,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任课教师中,大学本科48人,专科6人。
教师基本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
学校全体任课教师参加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1.0的培训并考试合格。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学校目前处于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在教育信息化 1.0时代,学校比较注重三通两平台的建设,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学校现有计算机教室1间,校园网的改建,无线网络覆盖到各科室和各教学班级,班班配备一体机,但是网速有限,基本能为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
我校教师在年龄上差距比较大,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对于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并不积极,仅仅是能进行简单的操作。
三、活动目标(一)活动总目标学校经过三年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研究、实践,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精准辅导,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打造个性发展的平台,着力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采用整校推进的混合式研修新模式,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
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学校。
(二)年度目标本年度,任课教师逐步实现现代化教学和办公设备会操作,常用办公软件和辅助教学工具的会使用,教育教学网络资源会搜索,教学课件、微课会开发,改善信息化演示课件的质量,增强课件的可读性。
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微视点INFORMATION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日前,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o这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现实需要,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信息化内涵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意见》提出9项主要措施和四大任务,总体目标为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本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9项措施分别与四大任务对应。
在围绕整校推进方面,要帮助学校管理团队制订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支持教师有针对性地参训。
在着力缩小差距方面,要定向帮扶乡村教师提高专业水平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在引领发展方向方面,采取包括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加强智能化教育领航名校长名师培养等2项措施,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在升级服务体系方面,分别从提高培训指导的针对性、研修资源的适用性以及测评助学的精准性等方面提出3项措施,保障工程实施.@(摘编自教育部网站2019-04-02)让学生竞赛焕发岀更大更新的育人价值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确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29项竞赛活动为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的全国性竞赛活动。
29项竞赛活动中包括科技创新类12项、学科类13项、艺术体育类4项。
这份“白名单”体现了教育部门在坚决维护广大中小学生教育权益的同时,兼顾维护竞赛活动组织者的合法权益,其合法合理合教育性跃然纸上.根据此前教育部颁布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就是要坚决治理各类违规竞赛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解读-闫寒冰
B9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B10档案袋评价
智慧学习环境
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C4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 与 表达 C5基于数据的个别化指导
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 C7创建数据分析微模型
•
• •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 规划的实施绩效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 的通过率和优秀率 信息化教学实践应用成果 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情况
结合教师信息化教 学能力提升目标的 达成度,考察: • 规划的达成度 • 校本研修实效性
• •
学校自我举证 专家实地调研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目标任务
内容与实施要点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应用考核指南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开放教育学院) 闫寒冰
工程1.0——工程2.0
成果层: 在个人与组织绩效方面所产生变化
行为层: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学以致用的能力
学习层: 在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收获
反应层: 对学习条件的反应和满意度
2.0:关注学以致用 和学校发展
1. 制定面向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与考核规范 • 测评信息化教学能力:强调细微精准、实践能力
师傅1
师傅2
附件1: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
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3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A4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选择 能力 点
理解 要求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南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规范和指导全市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基本原则(一)以评促学、以评促用。
校本应用考核应着眼于鼓励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开展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二)尊重差异、关注发展。
尊重各个学校在信息化教学发展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方面的差异,强调学校和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和提升。
(三)因校制宜,鼓励创新。
校本应用考核以指南为依据,避免“一刀切”,各学校可根据学校特色、资源条件和师资情况,创新考核方式,实施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方案。
二、校本应用考核内容(一)校本应用考核突出实践导向和成果导向,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校应注重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及应用过程中的经验总结,引导教师及时梳理提炼并形成生成性资源成果。
(二)校本应用考核可依据《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指南》(幼儿园、职业高中参照使用),以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
(三)校本应用考核要依据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需求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引导不同层次的教师选择不同层次的微能力点。
三、校本应用考核流程- 1 -按照“区级统筹—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师参与—学校评审”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一)区级统筹。
各区依据本区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方案,发挥统筹管理作用,审核本区各学校校本应用考核方案,并指导监督实施。
(二)学校规划。
学校在区级指导下自主规划,依据本考核指南和校本研修方案,制定本校校本应用考核方案,确保校本应用考核与教师自主学习、校本研修的方向一致。
(三)教研组协商。
3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考核方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X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和《XX市教育局关于印发〈XX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通知》(X教函〔202 0〕89号)文件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学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现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实施方案公布如下:—、实施目标通过对区域骨干培训团队、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团队的专项培训,全面完成我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的全员培训任务。
建立协同培训机制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机制,构建“实践、实证、实效”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整校推进混合式研修新模式,提升管理团队的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团队的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建强区级研训团队■以校为本,整校推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三、参培对象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含所有普通中小学校、幼儿园、中职学校、特教学校以及社区治理和社事局等具有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序列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
四、考核认证(一)合格认定测评结果由20课时线上网络课程培训和30学时线下校本实践应用(其中能力点实践应用认证材料15学时,参加能力点的校本教研10学时,完成综合应用能力点课堂实录5学时)两个板块构成,认定等级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
(二)证书打印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合格证书。
五、研修阶段安排培训采取“集中面授+管理实践”的混合模式。
第一阶段:2021年1—4月,XX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项目办)组织专家对学校信息化团队进行政策解读与理念更新。
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思考
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下的教师培训模式的思考发布时间:2021-04-16T13:23:21.19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第34期作者:莫永壮[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互联网+”时代下,针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规划莫永壮广西南宁市教师培训中心广西南宁 530012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互联网+”时代下,针对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与规划,以及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有效性等问题逐渐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者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主要结合广西南宁市统筹项目“国培计划(2019)”培训方案探究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下的教师培训模式,以推动教育信息化进一步的发展和前进。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
引言: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就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取惊人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九大更是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同时也开启了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新的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一个新的使命,同时也必然带动着教育信息化正式进入了2.0时代,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必须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信息化2.0行动计划成为了顺应智能教育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2019年,广西南宁市构建并实施了“国培计划”统筹项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者研修项目,针对各区县教育局管理员、各区县 2-3所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示范校代表以及市直属学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示范校代表进行了分批培训,聚焦围绕“政策与文件解读”、“新技术与新模式”、“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与组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创新”、“后续重点工作策略”等多个方面的培训内容展开,通过组织多种教师培训模式完成了培训目标,深化了学校及教师信息化应用的路径,提高了信息技术培训者信息化规划的指导能力、信息化支持下的管理评价能力,以及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创新能力。
大兴安岭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核心能力点测试方案
大兴安岭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及核心能力点测试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推动全省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有效实施,帮助广大中小学校准确判断本校所处的实际信息化教学环境,选择核心能力点,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依据与标准依据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见附件)分类,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分为三种。
一是多媒体教学环境,是指在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和交互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教”,即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二是混合学习环境,是指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环境中实施,重点支持“集体学”,即教师通过环境支持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
三是智慧学习环境,是指用智慧教育设备支持学生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
本方案就是基于这三类情况来确定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
教师微能力测试是基于国家提出的3种环境、4个维度、30个微能力点的测试标准体系,根据学校信息化环境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学校发展规划要求而制定的,要求在测试过程中充分体现学校发展需求和教师信息化发展现状,并通过测试工具给出建议。
二、内容与方法测试内容:学校城乡、学段分布;学校信息化硬件配备与网络资源平台建设;教师结构分布;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教师对“能力提升工程2.0”未来一年发展预期和建议;学校在推动信息技术应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育变革中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学校经过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期望达到的目标。
(运用软件:问卷星)县(市、区)发放《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诊断问卷》电子版,所属学校经过讨论后填写一份汇总问卷,学校完成网络填写问卷环节。
县(市、区)测试团队依托测试系统对学校上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后生成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核心能力点建议报告。
三、流程与结果学校完成问卷填报后,县(市、区)管理员在后台将问卷数据导出,并将问卷数据复制到“环境测评”数据库;数据库针对每个选项自动赋值、学校环境核算分值;在WORD环境模板中调用数据库相关字段生成判断环境、推荐教师研修关键能力点、给出研学内容建议。
《 提升工程2.0混合式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李彩霞
《提升工程2.0混合式校本研修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李彩霞根据上级关于提升工程2.0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围绕我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规划,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探索多媒体教学、混合学习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为抓手,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二、研修目标通过提升工程2.0,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校本研修制度;构建一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学科教学好的学校信息化教学融合团队;打造一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一)通过研修学习,使教师形成信息技术应用自觉研修的习惯和能力,改善和变革课堂教学的能力明显提升。
(二)通过学科教研活动,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师日常工作的各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强教科研活动的实效性,使教师专业水平、科研水平全方位提高。
(三)以研导修。
在研究中进修,在研究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具体目标如下:1.提高技术在学情分析中的应用能力(1)通过研修,使教师养成思考的习惯;(2)掌握学情分析的途径和方法。
2.提高教师演示课件的制作与应用水平(1)提高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能力。
(2)课堂教学中使用好演示文稿。
3.提高教师数字资源的检索、判断能力(1)提高教师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主题学习资源包、电子书、专题网站的应用能力。
(2)提高教师判断资源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4.提高教师技术支持的总结能力(1)提高教师应用技术的意识;(2)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3)掌握相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提高教师探究型学习活动的设计能力(1)掌握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方法和设计框架;(2)掌握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实施策略。
6.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支持的测验与评价能力(1)掌握信息手段与测验相融合的途径;(2)掌握与测验相关的技术操作方法。
陕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工作
附件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和《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的通知》(陕教师办〔2019〕39号),规范和指导我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实施工作,依据《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教师司函〔2019〕34号),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思路以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认证课程学习为载体,提高教师全员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能力;建强省市县三级工程实施团队,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管理团队;探索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分批推进、注重实效的整校(或中心校,下同)推进新路径;建立校有规划、组有计划、师有清单的整校推进新模式;通过集中培训、混合式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实现“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 3 —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实施路径(一)逐级规划,明确任务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和《陕西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方案》,统筹规划好本市能力提升工程的整校推进实施工作。
在省级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基础上,分年度明确本市整校推进工作任务。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能力提升工程组织管理的责任主体。
在规划设计时,要全面掌握辖区内学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情况,结合省市提升工程2.0实施总体目标任务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应用考核规范》,按照“统筹规划、尊重差异、分类设计、注重创新、精准指导、均衡推进”的原则,明确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的目标、任务、内容,确定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能力提升的时间表、路线图。
信息素养的概念和要素
信息素养的概念和要素内容提要:信息素养应时而生,因时而变。
本文在分析信息素养产生的背景及核心要素后,阐述了不同时期对信息素养培育的不同要求,提出应在主动适应技术带来变化的同时,坚守教育初心,通过学习提高、榜样示范等途径,提升信息素养,以适应时代要求。
关键词:教育教师信息素养在信息化浪潮席卷人类的新形势下,人们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育也不例外发生了变化。
为了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提升“信息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
信息时代,教师需梳理“信息素养”提出的背景,分析信息社会变革中对“信息素养”的新要求,审慎思考变化中不变,改进教育方式与手段,以促进“信息素养”培养,提高教育质效,满足信息社会不断变化的新要求。
一、“信息素养”产生的背景与核心概念“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一个复合词,由“信息”、“素养”两个词复合而成。
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
英文中的素养(Literacy)是原指“读写能力;识字;有文化”,常与人的基本计算能力相对应,以说明一个人的基本常识性知识的掌握能力。
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率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全新概念,并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
我国学者对信息素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以及信息能力三部分构成。
有学者认为,信息素养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指基于网络获取、分析、生成、使用和创造信息的综合素质。
有学者认为,从技术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处理;从心理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问题解决;从社会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交流;从文化学视野看,信息素养应定位在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能力。
有学者专门研究了大学生信息素养,他们认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指大学生在认知、内化与运用信息的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修养,其中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常识与信息品质四个方面。
依托智能研修平台提高教研教学质量
教研指导JIAOYAN ZHIDAO一、引言培养满足现在及未来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要不断加强和开展学校教研、区域间联合联片教研以及网络教研等多种方式的教研,充分发挥教研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成长方面的作用。
2019年4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指出“要深入推进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改革,依托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对教师研修开展全程性数据采集与过程性评价,从而提高测评助学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比传统线下学校与学校之间或区域间开展的教研,网络研修不受制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利于开展学科及区域间的大规模和常态化教研工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研得到了广大教师的高度认可。
常见的网络教研因缺乏实际的学习环境、教研过程中相对缺失真实的教学情境、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强等原因,效果不是很显著。
为解决上述问题,一些机构不断研发和完善网络研修平台,平台不断更新,功能更加齐全,也更加高效稳定。
平台涵盖了在线教学、集体备课、区域教研、家校共育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学习效果检测、错题收集推送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协助功能。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教师对线上教研功能和技术的需求,但是缺少大量线上+线下的教研实践。
为深入推进教师教研方式的转型,研发设计满足适合智能时代的教师教研平台非常必要。
2021年4月,中央电化教育馆开展智能研究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组织教师开展基于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的大规模在线教学研究,旨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师教育融合的理念、思路和方法。
本文在智能平台应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以线上和线下教师教研实际场景为基础,基于知识共享理论,构建新的教师培训模式,研究教师培训环境及其实际应用。
依托智能研修平台提高教研教学质量◇赵乐生王道生(甘肃: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摘要〕本文主要探究智能研修平台在开展精准网络教研方面的有效性。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框架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框架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要求,指导各地规范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特制定本指南一、目标任务遵循应用驱动、精准测评、以评促用的原则,通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诊断和评价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评估学校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成效。
(一)建立管理机制。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效推动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管理,确保考核工作有序实施。
(二)制定评价体系。
制定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诊断发展体系,重点关注教师在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与创新。
(三)实施综合测评。
通过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施。
(四)推动持续发展。
保障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形成闭环,促进教师终身发展。
二、考核内容从过程与成果两方面进行。
包括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成效考核和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考核。
有条件的地区可面向区域、学校,试点开展教师信息素养监测评价,持续跟踪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综合发展水平。
学校“整校推进"实施成效的过程考核,重点关注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校本研修计划,以及校本研修的过程性数据等;成果考核重点关注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包括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成果及应用转化等。
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过程考核,重点关注教师个人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课程学习记录,以及校本研修与实践应用情况;成果考核重点关注教师与本校信息化环境相适应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成果。
三、考核实施(一)建立校本应用考核工作机制。
建立省级统筹、区县负责、学校实施一全员参与,以评促用、工学结合、分层发展的考核工作机制。
(二)把准“整校推进”考核重点与方式。
重点考核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的科学性与达成度、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目标选择的合理性与发展性,以及校本研修助推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创新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能力提升工程2.0_的“三聚焦”
S小学科学cience国家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2.0),如今,各地各校具体实施下来,均有不同层次的发展,但依然存在学校网络与硬件不能满足要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个体差异大、技术提升与课堂应用相分离、研修学习浮于表面、缺乏监督、课堂应用缺乏专家指导等问题。
为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系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示范校,在项目实施中通过“课堂实践、科研工作、教师培训”三者相融合,有效地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一、聚焦教学,应用寻求技术支撑首先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
信息技术服务教学,应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技”服务于“教”,好的“技”更多以“无形”的方式呈现,“教”为本“技”为辅,切不可出现“炫技”而忘“教本”的情况。
教师应将相应的信息技术教学理论在课堂上常态化使用、适切性使用,才能将自己教学中的心得思考及预期设想,与信息技术使用融为一体,信息技术才能在教学各环节得到合理使用。
曹培杰专家认为,未来,基于数据的精准学习、混合现实、虚拟现实将实现真正的大规模的个性化教学,发现差异,尊重差异,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育。
学校作为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智慧校园,重视支持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与差异化学习。
校本教研时,选择智慧聚焦课堂上“技术支持下的精准教学”能力点研讨,强调基于数据精准应用,教师基于搜集的多元的学生信息数据和学习数据,在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支撑下,为学生适时地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更好地以人为本。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课堂即时反馈系统”为代表的智慧教学环境开展互动教学,学生人手一个IRS及时反馈器,教师通过课堂上产生的答题数据,做到“有凭有据”,清晰地“看见”学生的反馈,由表及里,进而去推论他们的内在思维,这也是现代课程最核心的要素。
课堂上能及时地知道学生的理解程度、学生理解了什么和不理解什么,以及学生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看法,让老师了解学生在同一堂课中的学习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纠正学生错误,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学生的特殊学习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19年中国互联网学习发展报告——教师教育领域
1.1能力提升工程
2.0
能力提升工程2.0是全国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㊁普通中小学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简称㊂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中提出,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㊁基于课堂㊁应用驱动㊁注重创新㊁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基本实现 三提升一全面 的总体发展目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㊁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㊁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㊂为实现目标,提出四大任务:一是整校推进教师应用能力培训,服务教育教学改革;二是缩小城乡教师应用能力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三是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引领未来教育方向;四是全方位升级支持服务体系,保障融合创新发展㊂
1.2基于S P O C形式的教师培训
基于S P O C(S m a l l P r i v a t eO n l i n eC o u r s 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形式的教师培训是指在培训信息化管理工具的支持下,采用互动式网络直播教学的形式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的一种新兴手段㊂S P O C形式的培训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实现了训前㊁训中㊁训后的全程师生互动,在线学习行为智能跟踪监控,由结果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变,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面授培训所面临的工学矛盾㊁培训出勤率不高㊁培训效果无法保证等问题,使培训教学可互动㊁过程可监控㊁质量可检测㊁数据可分析㊁实践可落实㊂
1.3网络协同教研平台
网络教研是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系统的㊁崭新的教研模式㊂网络协同教研平台为教师的网络教研提供技术㊁资源和管理等支持服务㊂网络协同教研平台往往以教师为本,通过小组协同㊁专家引领,基于所建立的协同交流机制和知识管理机制,开展跨校区的教研资源建设,以点带面促进教师参与本地化教研资源体系建设,编织出一张突破时空的教研网,将学科教师㊁备课场景㊁备课知识 三位一体 进行深度融合,实现学科教研智慧协同工作和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㊂
1.4中小学首席信息官
首席信息官(C h i e f I n f o r m a t i o nO f f i c e r,C I O)一般是指将组织信息化战略与改革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负责制定㊁实施组织信息化战略,通过指导信息技术的应用达成组织变革的目标㊂中小学首席信息官是领导㊁督导与引导学校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人,承担着全面主持和领导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㊁组织实施㊁协调评价㊁创新应用与提高效能等一系列工作㊂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明确指出,由校领导担任学校首席信息官,组建由校长领衔㊁学校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采取国家示范培训先行㊁各地普及推进的方式,推动面向所有学校的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培训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