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博舆论的消极影响及其治理_杨蒙
微博传播功能的负效应及其治理
微博传播功能的负效应及其治理作者:李建伟郭文嘉来源:《中州学刊》2012年第06期摘要:微博便捷的传播功能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
微博的互动性、便捷性、海量性、跟随性、扩散性等优点有目共睹,但作为虚拟的公共意见平台,学界对微博的负效应重视不够。
微博的负效应如滋生谣言快、容易引发抄袭等知识侵权、主观色彩浓更易侵犯隐私诽谤他人、言论随意性强监管更加困难、海量垃圾信息麻醉受众程度更深等都在不同程度地侵害社会机体,伤害受众。
研究微博传播功能的负效应及其治理,对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完善新闻传播理论、提升网络道德建设、增进受众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微博;网络传播;负效应;治理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2)06—0206—03微博的迅速兴起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理论,国内外许多“群体事件”的重大舆论影响都是从微博开始的。
微博在传播中的正效应不可置疑,其负效应也令人担忧。
研究微博传播功能的负效应的现状,分析其存在原因,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治理举措,对加强政治舆论引导、提升网络道德建设、完善新闻传播理论、增进受众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微博传播过程中负效应的现状微博传播过程中的负效应现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总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发布虚假信息滋生谣言快微博作为“无门槛”的公共意见平台相较于传统博客和QQ传播信息更加便捷,传统博客的检索需要有博客的网址,QQ空间往往也被用户加密,信息传播起来障碍较多。
而当微博用户发布一则虚假信息后成千上万的微博用户都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关键词搜索或者首页推荐、或者粉丝间的传播发现信息,一旦被水军或别有用心的用户利用扩大了虚假信息的传播面,盲目的用户就会不加判断地转发与评论继续夸大谣言的影响。
一则微博可以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引起过万用户的转发与评论,这是其他SNS工具所不具备的特点。
如《金庸“被逝世”作协辟谣多少名人“被死亡”?》,其实金庸并未逝世。
微博舆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微博舆论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内容提要】当微博作为社会舆论工具而被受众广泛应用时,这一影响的“双刃剑”效应会被大大强化,促使人们再次审视社会化媒体的正负面效应。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微博在社会动员中所起的作用,如何“趋利避害”更有效地使用微博成为当前的迫切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微博的本质、微博给社会动员带来的消极影响、微博在构建和谐社会舆论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而提出增强微博舆论传播引导的五点建议。
【关键词】微博/微博舆论/问题/对策/建议互联网传播的自由性与交互性,容易消解舆论的社会整合能力,使网络空间信息传播处于争议状态。
在传播规范的缺位、信息传播失控的情况下,会使网络传播极易出现各种负面的社会效应。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开放、自由、虚拟与广泛等便利,为进行更有效、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动员创造了方便的技术平台与空间。
在享受到微博便利的同时,我们应当意识到微博是可以为不同的用户使用,基于用户的使用目的而发挥作用的。
当微博作为社会舆论工具而被受众广泛应用时,这一影响的“双刃剑”效应会被大大强化,促使人们再次审视社会化媒体的正负面效应。
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微博在社会动员中所起的作用,如何“趋利避害”更有效地使用微博成为当前的迫切问题。
一、理解微博的本质理解微博,是认识微博各种社会影响的前提与必要条件。
1.一些微博舆论易引发现实行动微博最大的特征是涵盖了现实社会的各种组织结构与行为方式,实现了舆论传播者、行动发起者与响应者的统一。
微博提供了实时信息交流平台,满足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群体快速的信息传播需求,客观地帮助协调了跨地区、跨国界的网民在现实生活中的集体行动。
当这些事件对社会正常秩序产生负面影响时,微博的现实社会动员能力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
2.微博不仅仅局限于媒体,并对现实社会产生一定影响以第二次互联网影响力调查结果为例,网民对于“网络围观、签名等互动可以改变事态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变革力量”与“相信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曝光得到解决”这三项的认可程度如下图所示。
热点事件微博舆情社会影响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年份 社会影响力
2009 30. 11
2010 35. 1
表1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社会影响力计算结果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42.44 42. 75 44.21 54.07 59. 19
度、影响力强度和影响力速度三个维度建立指 标体系,衡量和评价基于微博的企业网络舆情 社会影响力。⑻三是从传播媒体、传播范围、传
播速度、情绪倾向程度及相关度等方面对舆情 潜在影响力进行探索,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潜 在影响力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⑼四是通过对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861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6401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5T80990);中国博士后科学 基金(2014M550473);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FB136)
作者简介:高志方(1968-),男,云南曲靖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质量工程管理研究; 刘亚楠(1994—),女,山东曲阜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质量工程管理、决策方法研究; 彭定洪(1982-),男,云南曲靖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
48
网络舆情、信息源、影响力的深入研究,构建网 络舆情信息源影响力评估体系,并提出新的算 法对信息源重要度进行排名o[10]
微博谣言信息传播规律及其治理对策
微博是一种新 的信息传播形式 、 文化娱乐形式和 人际交往方式 , 微博平 台突破 了以往传统媒体的线性 传播和 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 ,形成 了其独特的链状 、 环状 、 树状 的对话结构 , 从而为谣言的迅速传播 、 聚合 和裂变带来了可能。 在微博新媒体的舆论环境下, 谣言 信息传播事件频频发生 , 严重影响了政府和人 民的工 作和生活 , 威胁到社会 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规范微博 谣言信息传播行为, 加强对微博谣言信息传播治理与
府面前的一个迫切且急需解决的问题 。 微 博信 息传 播的特 点
一
、
微博是一种基于用户关 系的信息传播及 获取平 台, 用户通过约 10字的信息 , 4 实现更新与即时分享 。 微博平 台的出现 ,赋予每个人平等的网络话语权 , 每
个人均可 以通过网络发表言论 , 因此微博 的出现改变 了传统舆论生态和舆论环境。0 年上半年我国微博 21 1
用户已经达到 1 8 ,微博 已经超过 B S成为第二 . 亿 9 B
大舆情源 。谣言遇到微博就像插上了翅膀 , 其快速的
体从 5 . 8 %降低为 5 . 9 61 %。因此 , 我国微博信息传播门
槛低 、 平民化 、 草根性 。微博的“ 碎片化” 表达方式导致 微博信息多元化 , 也造成信息泛滥失控 。
情引导等方面的研究.
的信息 , 直接 @某用户 。一条信息可以被上千万的用 户粉丝收看 , 如果他们再转发一 次 , 就会达到倍几何
级的传播影响力 ,能够在短时间内呈现雪崩式传播。
低收入 、 少理性的特点 , 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往往 会将一点小事演化成酝酿成谣言事件。 相对于网络上
浅议微博对于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浅议微博对于大学生的消极影响作者:杨晓曦李文华余春阳丁畅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7期【摘要】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传播形态和人际交流工具,很自然地受到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们的追捧,可以说,微博的使用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
但是,微博在信息传播、舆论建构以及其特定的信息环境也给这些学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本文即是通过分析微博本身特性,结合大学生的群体特点,探讨这些消极影响究竟是怎样形成和表现的。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信息环境消极影响“微博”起源于美国的twitter,由博客(Blog)衍生而来。
相对于博客来说,微博更注重“微”字:一方面是发布内容的字数有限,只言片语所谓“微”;另一方面在于用户身份个体化,多为社会中“微小”的草根阶层。
新浪最先于2009年9月15日推出微博(Micro-blog),并利用名人效应、品牌效应等营销手段使其用户出现爆炸式的增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已达到2.5亿,较上一年底增长了296.0%,网民使用率为48.7%。
①不到两年时间,微博已经成为“网络现象级应用”,“郭美美”、“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网络热词都最先出现于微博平台。
微博似乎仅仅通过简单的“关注”和“微言微语”,就引发了一场传播变革。
一、微博使用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在微博出现之后,大学生成为其最初也是最活跃的使用群体之一。
他们通过微博获取信息,关注热门社会事件,也在微群或微讨论等平台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还通过@好友、私信等方式,与网友进行有效沟通,以期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同时,他们还借助微博平台,关注包括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娱体明星在内的微博名人,从心理上拉近与这些人的距离。
这也就是说,微博的使用已然成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当代大学生习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人际交流。
“90后”从小便生活在一个信息化趋势十分明显的社会环境里,他们相对于上一代人接触互联网的时间更早,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使用者。
从当下微博现象浅析网络言论自由和舆情管制的相互平衡与制约
从当下微博现象浅析网络言论自由和舆情管制的相互平衡与制约【摘要】在这个网络普及且高速发展的时代,微博逐渐从达人们的新宠变成了网民们普遍拥有和使用的,发表言论、情感的娱乐方式。
当这种自发性强,简单且易操作的言论表达方式逐渐成为流行趋势时,网络长久以来存在的弊病也逐渐在其身上展现。
虚假夸大的言论、不实的网络谣言,小到让人上当受骗,大到左右人的是非观念,以至于影响社会舆论走向。
因此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适当的舆情管制不仅能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洁与安全,更能正向健康的引导网络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情;言论自由;舆情管制当我们怀揣各种智能产品大步的走向信息时代的同时,有人已经在预测传统媒体的衰败与消逝。
很显然网络的大势所趋已经开始成为主流并成为现实。
庞大的信息量和传播的快速性是网络的巨大优势,然而信息的真实与否和网络谣言参杂其中,也不免让人眼花缭乱。
仅以时下最火热的微博为例,新浪不仅仅制造了一个言论自由的平台,同时也遗留了一个舆情危机。
1.微博时代的“蝴蝶效应”一条小小的、仅有140字的微博,在普通用户手的中也许只是用来道家长里短,可是大V手里的一条微博就有可能成为新的热点话题,并引导社会的舆论走向。
由此看来,当微博逐渐成为影响舆论的另一重要因素时,它已经逐渐的制造了一场微博时代下的“蝴蝶效应”。
1.1当“大V”成为新型的“舆论领袖”“大V”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新型词汇,指的是账户粉丝数超过50万的重要人物。
能称之为“大V”的多是社会知名人士,他们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
因此他们的言论变得举足轻重,更是因为庞大的粉丝数量,是他们的微博能快速的传播开来,因此他们便成为了微博时代里新型且新兴的“舆论领袖”。
1.2从“媒介审判”到“微博审判”媒介审判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
微博审判正是从这一词汇衍生出的产物。
当微博的影响力和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微博审判也成为一种被人们逐渐关注的问题浮出水面。
浅议微博舆论危机以及政府应对策略_李海超
政法精英The Elite of Political and Law浅议微博舆论危机以及政府应对策略李海超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 北京市 100871摘要:互联网发展使微博应运而生,近年来微博在中国迅猛普及并以其自身的特性成为热点新闻传播的强大舆论载体,也改变了传统媒体舆论传播模式。
但微博因为其无法克服的缺陷(碎片化信息、强大舆论生成机制、舆论传播盲目性、迅猛性)使得政府部门在面对微博舆论危机时陷于被动疲于应付。
本文立足于微博,分析微博舆论危机以及尝试性提出相应对的措施。
关键词:微博;微博舆论危机;应对措施一、 微博的发展历程与特点微博(Micro Blog)又称微型博客,是继博客后发展起来的又一互联网社交服务,最早形态为国外2006年问世的Twitter博客。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中Twitter成为奥巴马竞选工具之一,短时间内为其聚集了几百万“粉丝”,大选之后Twitter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
国内紧随其后,饭否网、9911等Twitter网站也纷纷建立,但2009年此类网站因为各种原因关闭 。
同年8月份,新浪依靠其门户网站启动“新浪微博”并借助“名人效应”战略,使新浪微博在中国成井喷发展态势。
微博以其成员群体庞大、广泛代表民意的特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体而言,微博有如下的特征:1、注册成员广泛性、草根性微博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垄断权,使得人人可以成为新闻的“播客”, 因此,越来越多的个人、组织参与到微博互动中来,微博的注册成员也越来越广泛。
据数据统计,截止于2013年初,新浪微博注册人数已达5亿,日活跃用户达4620万 。
虽然有大量明星、专家、政府机构加入微博,但占绝大多数的还是普通网民,这也体现出微博的“草根性”倾向。
2、信息传播时效性、迅速性微博的时效性特点使其脱颖而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将其所处的状态发布到网络上与他人信息共享,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及时接收到微博信息,尤其在报道突发事件、热点新闻方面,其以接近为零的时间损耗、成本损耗将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甩在身后。
浅析微博对于舆论的影响
浅析微博对于舆论的影响徐涛文学院0904班2009101020426【摘要】微博,即micro blog,是一个舶来词,也是从博客衍生而来,它同博客一样也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它存在的时间没有博客长,但是其相对于博客而言,无论是影响力还是使用范围,似乎都是比博客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舆论,简而言之就是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意见,至少是表面上大多数人的意见。
自从舆论诞生以来,影响舆论走向的因素并不是很多。
但是微博除外。
微博,以一种惊人的力量改变着舆论,甚至决定着舆论的走向。
微博对于舆论到底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我将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简要分析一下。
【关键词】微博舆论影响力要了解微博对于舆论的影响,首先必须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微博。
微博最近非常火热,简直可以说得上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以至于现在的年轻人见面打招呼,都不再是问:“你吃饭了吗?”而是说:“今天,你微博了吗?”还有的人将微博昵称为“围脖”,其喜爱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微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如此受人追捧?要想了解个中缘由,恐怕还要从博客说起。
博客,英文名(blog),又叫网络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是网络信息传递与意见表达的另一重要形式。
在中国,只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任何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并发表文章、照片等,因此博客带有一定的私人性。
但是博客又可以被别人公开阅读和评论,因此又具有一定的公共性。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博客永远是共享与分享精神的体现。
它有三个功能:1、个人自由表达和出版;2、知识过滤与积累;3、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
博客也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
中国博客元年是2002年,其标志就是“博客中国”网站的建立,这是方兴东、王俊秀、孙坚华等人在引进Blog概念后,所进行实践的国内第一个博客平台。
一般而言,普通博客作为个人表达的影响力比较小,但当某个博客或者某篇博客被公众几种关注和评论的时候,就会形成巨大的舆论影响。
简光洲,相信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他是上海《东方早报》记者。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失焦现象及其治理对策
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失焦现象及其治理对策1. 引言1.1 定义在后真相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传播的普及,舆论失焦现象日益严重,给社会治理和舆论引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所谓舆论失焦,即指在信息泛滥的时代,媒体和公众对于真相、事实的认知被扭曲,导致舆论的偏颇和失衡。
这种现象不仅容易造成社会脆弱的民意政治,还可能给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带来重大影响。
舆论失焦的主要表现包括:信息虚假性增加、信息碎片化严重、信息来源不明确等。
这些现象使得公众难以辨别真假信息,容易受到舆论的误导和操纵,增加了社会躁动和不确定性。
我们必须对舆论失焦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制定相应的治理对策,才能有效应对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失焦的挑战。
【研究意义】在于引起社会对后真相时代的关注,促进舆论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社会对真相的认知和理解。
1.2 问题描述在后真相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舆论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舆论失焦现象逐渐突显,给社会治理和舆论引导带来了重大挑战。
舆论失焦现象指的是在繁杂的信息传播中,真相被混淆、丑化和误解,导致公众不知所信、难以辨明事实。
这种现象常常使得人们在漩涡般的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失去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
虚假信息、谣言和诽谤不仅对个人和组织形象造成负面影响,也对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构成严重威胁。
舆论失焦现象的出现,不仅扰乱了社会秩序和舆论导向,也凸显出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和制度缺陷。
如何有效治理舆论失焦现象,恢复公众对信息和真相的信任,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难题。
深入分析舆论失焦现象的原因和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对策,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和使命。
【字数:239】1.3 研究意义在后真相时代下,舆论失焦现象日益严重,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隐患。
研究这一问题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舆论失焦现象根源和影响的机会,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治理对策,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微博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微博时代网络舆论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作者:苏伟娜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6年第08期【摘要】文章阐述了微博传播的特点,分析了微博对网络舆论的影响,提出了微博时代网络舆论的引导策略。
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发挥微博意见领袖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微博;网络舆论;影响;对策一、微博传播的特点微博是与他人分享自己所观所感所想的社交传播平台,是当今极具时效性和影响力的自媒体。
微博是一种新式媒体,既与传统博客的交流方式不同,也与微信的传播有所差异。
微信是窄传播、深社交、紧关系,而微博是广传播、浅社交、松关系;微信发布的原创内容不能被转发,不能进行二次传播,而微博可以不受限制的转发,实现N级传播,带来信息流的大规模集聚。
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下,微博传播具有以下特点:1、传播时效的即时性即时性是指用户发布的信息可以迅速出现在微博界面上,只要粉丝在线就能立马刷新看到内容。
现如今微博增强了传播的即时性,发布者可以保持在线状态,随时随地浏览新闻,并表达出自己的意见和态度。
这种即时的信息发布功能让每个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将生活中的事情以文字、图片、视频或现场直播的方式迅速发布出去,加速了社会事件的传播进程。
2、传播语境的“碎片化”传播语境的“碎片化”是指传播时间、地点、内容以及情感表达的碎片化。
当今社会,信息激增,网民上网时间有限,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这些限制性因素阻碍信息的畅通。
但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新闻,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其中微博用户也可以在手机客户端随时、随地发表自己此时此刻的所观所感,内容个性随意,表达的感情也千差万别。
3、传播效果的裂变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传播频率上看,可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
微博用户之间的关系以弱连接为主,大众可关注专家、名人、明星等大V的微博,随时评论、转发他们所发的内容。
这些大V用户一般是微博的意见领袖,他们往往拥有巨大的粉丝群,因此易造成微博核裂变式的传播效应。
对微博舆论影响与监管问题的思考
作者: 宋会平;杨天瑜
作者机构: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众传媒系,河南郑州450121
出版物刊名: 今传媒
页码: 99-10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8期
主题词: 微博舆论;舆论影响;微博监管
摘要:作为仅次于传统媒体的第二大网络舆情源头,微博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成与演变,给政府事件处置及舆情应对带来诸多挑战;如"把关人"作用受限造成严重的文化缺失现象,在突发事件中具有巨大舆论凝聚力,在现实社会中具有强大动员能力等。
因此,建议:法律层面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网络传播法律法规;操作层面完善政务微博系统,及时引导网络舆论;理念上加强微博伦理导向建设,促进理性公民的养成。
论微博对舆论事件的影响
论微博对舆论事件的影响作者:张悦来源:《记者摇篮》2018年第06期【摘要】微博是互联网时代典型的新兴媒体。
微博日渐变成信息传递、反映民情、整合民心的重要平台,同样成为重大舆论事件发声、发酵重要渠道。
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微博积极和消极影响都应该引起相关部门及研究学者的关注。
如何让微博和微博舆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将成为更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微博舆论舆论事件赋权媒体联动一、微博舆论的产生及传播特点1.形成过程①曝光出口。
在大多数情况下,关乎社会大众切身利益的事件是微博舆论的导火索。
基于微博的传播特性,大部分当事人或事件相关人员更愿意选择将微博作为曝光的出口。
然后再利用微博影响范围的广度和深度引发大范围讨论,进而形成议题。
②意见交流。
在众多意见的传播过程中,“沉默的螺旋”机制就会发挥效用,这样就造成了“一方越大声疾呼,另一方越来越沉默”的局面,最终形成一个看似被大家所认可的共识,即,微博舆论。
③意见整合。
当微博上的呼声越来越高涨,传统媒体会将网上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整合,从而进行集中式报道或深度报道,这无形中推进了事件的进展。
2.传播特点①大众民意的凸显性。
平等的交流身份,话语权的空前解放,使得微博成为网民“意见表达的自由市场”。
因此,微博舆论变成了公开、平等平台上的意见表达,人们自由表达呼声,彰显了民意。
②意见形成的快速性。
借助于互联网,手机、iPad、电脑等终端都可以是微博舆论形成的媒介。
交互式的传播方式,一点对多点的交流模式,使得意见能够在瞬息传播到其他终端。
③影响的不确定性。
微博舆论对社会事件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两种。
其一是加速事件的解决,微博舆论一出现,相关部门会介入调查,事件得以迅速解决。
其二是形成网络暴力,触发更大的舆论危机。
在舆论发酵过程中,诸多不可控因素都会影响舆论的走向。
二、微博对舆论事件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促进事件解决的动力。
发布渠道的多样性和信息发布的简易性,让微博用户拥有了同精英阶层一样的话语权。
微博舆论利弊分析
微博舆论利弊分析作者:李艳平周鼎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08期【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播媒介形态不断推陈出新,网络媒体已逐渐向主流媒体靠近。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手段,凭借其即时性、自主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在众多突发性事件中崭露头角,彰显了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而在其兴盛的背后,微博也出现了传播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加大民众恐慌等负面影响。
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微博舆论意见领袖随着时代的发展,由网络传播衍生出来的最新传播平台—微博逐渐进入人们眼帘,凭借传播时效性强、内容自主随意性大等特点已对现代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并对社会舆论的作用越来越大。
其中既有促进社会正能量的因素,也有败坏社会道德底线的负面因素。
研究其利弊能使我们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它,趋利避害,发扬其积极作用,促进社会舆论健康向上。
微博舆论的益处加强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社会言论自由更加开放。
首先,微博这种“草根媒体”属性的传播手段改变了人们的话语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传统媒体拥有较大的经济规模和组织机构,而微博这种“草根媒体”则没有任何经济和框架的限制,任何享有公民权的人都可以注册微博,共享浏览,不受到其他利益的驱动。
在信息源选取、关注议题和个人叙事等层面都可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从而改变了传统媒体“发展靠广告”的动力模式。
在“自媒体”时代,“我们即媒介”,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微博助推了公民个人新闻的发展,信息的随意性、丰富度更强,让媒介真正成为“人的延伸”,自由空间度更大。
其次,把关模式的转变使舆论方向更加趋向自由化。
微博“自我把关模式”采取的是前台“管理员事后审查”与“后台关键词监控”相结合的模式。
除非用户发布了违法与不良信息,微博管理员对微博内容一般不予干涉和过滤。
相对于传统主流媒体“多层把关”的模式来说,微博使得舆论方向更加趋向自由化。
最后,微博在传播过程中的多重身份使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三者逐渐消融。
论新兴媒体微博的弊端及“自我净化”功能
论新兴媒体微博的弊端及“自我净化”功能新兴传播载体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广泛的传播。
但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二面性,微博在受到人们青睐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凭空捏造的信息四处散播、未经证实的事件,以讹传讹以及充斥着各种垃圾信息等问题。
但是,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微博具有超强的“自我纠错、自我净化”功能,信息流通越快,辟谣功能越健全,信息越容易去伪存真。
文章论述了微博的弊端,以及对微博“自我净化”功能的看法。
标签:微博弊端自我净化从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接入因特网开始,中国的互联网经历了最初的门户网站时代、搜索引擎时代以及现在的Web2.0时代。
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形态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过去的单一媒体到多媒体,以及到今天的网络媒体、甚至是移动媒体。
尤其是从2010年开始兴起的微博,它作为信息传播方式颠覆性变革的一种新兴传播载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广泛的传播,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但是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二面性,微博也不例外。
在传统媒体新闻采编中,记者、编辑等“把关人”起到了过滤假新闻的作用,但微博用户数量的庞大和更新的快速使得监管成为一个难题。
在用户“匿名”、“把关人”缺位、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交互及海量新闻信息的多重作用下,一些未经核实的信息可能会被微博用户盲目转发,别有用心者甚至会故意散布不实、违法信息。
下面笔者就谈一下,兼具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结构特征的微博所具有的弊端和“自我净化”功能。
1 微博的弊端归纳起来,微博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 凭空捏造的信息四处散播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们享受海量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因凭空捏造的信息四处散播,而饱尝“雾里看花”之苦。
像微博这种海量的“草根性”信息的汇聚平台,必然有谣言散播出来,甚至可能有各种利益团体恶意散布的谣言。
例如:“浙江省文化厅为反三俗确定37首违禁歌曲”、“上海地铁现人贩子和器官贩子诈骗行为”、“四川宜宾交警副支队长殴打妇女”以及“金庸去世”等广为传播的假新闻均来源于微博。
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的危害与治理
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of News Research第10卷第12期2019年06月VoLlO No.12June 2019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的危害与治理王佩(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710063 )摘 要:Web2.0时代,微博以其便捷、快速的特点逐渐成为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给人们 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微博也滋生了新时代的信息乱象——谣言,给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研究微博谣言的特点,分析微博谣言的危害,从多个方面寻找辟谣的方法,对营造良好的微博舆论环境 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微博谣言;措施;“意见领袖”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 ( 2019 ) 12-0161-02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公众从完全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成大众传播活动中积极的参与者,既可以 主动接收信息,又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发布信息。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 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
微博作为重要 的社交平台之一,海量的信息内容、便捷的信息交互方 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报道壁垒,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 务,促进了公共事务的解决,但微博用户的匿名性、素 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导致了谣言的出现和蔓延。
本文 从微博谣言的特点出发,分析治理谣言的措施。
一、自媒体时代微博谣言的特点(-)谣言涉及社会性热点问题微博谣言大多数是虚构的新闻事实,反映岀一定 的社会热点问题。
近些年来,有关儿童的恶劣事件层 岀不穷,如幼儿园虐童事件、儿童饮食卫生不合格、儿 童疫苗有风险、儿童被不拴绳的狗咬伤等。
儿童是祖 国的未来,是家长们的希望,一旦谣言涉及儿童,就会 击破网民的心理防线,而呈现出偏听偏信的状态。
“贵 州儿童被性侵”的谣言一经发现,快速引起热议,造谣 者利用网民的心理特点,在大家感兴趣的议题上自由 发挥,以满足自己猎奇、享受关注的心理。
(二) 谣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在微博上,任何人都可以传播和接收信息,内容涉 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试论微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
试论微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作者:黎平刚姜骁杨茂兴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14期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不断被互联网所改变着,而作为科技时代新兴的的传播媒体,微博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处于对新兴事物接受度最高的大学生中,微博早已融入现代中国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产生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但作为一种新兴的资讯传播方式,它必然是有着不足存在的,本文将对微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具体的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对策引言: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进行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 等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既能作为创作者发布一些内容在140字以内的文字,或是图片和视频等同时又能作为浏览者浏览一些新鲜有趣的信息的平台。
可以说微博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一、微博的特点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和交流分享平台,相较于其他平台它有着较为明显的特点。
第一,微博对于发布者的语言文字要求没有原来的博客要求高,微博不需要特别长的篇幅文字,只需要一些零散的感受能够反映自身的心情和状态的文字即可,根据这一特点用户可以通过过手机和电脑随时对消息进行发布,使用感受更为便捷。
第二,微博的信息的发布门槛较低,无论是从事何种领域何种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在微博上发布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每个人都可以申请自己的账号,微博所具有的平民化特点是新闻的发布更加大众,消息的来源也更加多元。
第三,由于微博可以直接从人们日常所携带的手机端进行发布,所以通过微博社会上所发生的事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大众所知晓,消息的传播时间大大缩短,速度远快于原本的纸媒和新闻报道。
第四,微博就可以是很多世界各地原本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因为对同一时间的关注变成朋友,微博拓宽了人们的交友范围,让人们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开放和随意,微博不仅是新闻发布的新兴平台,微博也将许多互联网的功能进行整合,是这些互联网网站或功能进行交流和互通,使人们的使用感受不断得到提升。
微博的负面性与管理引导探析
毒 I 闻知识 2 0 1 3 年第o 3 1 t  ̄4 7
新 媒 体
NE WS RE SEARCH
从 而引导微博健康发展 。
【 关键词 】 微博 ;负面性 ;管理 引导 【 文献标识码 】 A
【 中图分 类号 】 G 2 0 6 【 文章编号 】 粤 内登字0 - 1 0 2 6 7( 2 0 1 2 ) 0 4 -
微 博 自2 0 0 7 年 进 入 中 国 ,迅 速 崛 简单 、有利 于信息快速传播 、不受时 间 悍 ,却导 致了信息 的 “ 爆 炸”膨胀 ,进 起 ,注册用 户不 断攀升 ,影 响力 与 日俱 和空 间的限制 、更契合人们快 节奏的生 而加剧 了信息的匮乏 ,滋生 网络谣言 , 微环 境 ” ; “ 快 餐式 ” 的 增 。据 中国互联 网络信 息 中 [  ̄ ' ( C N N I C ) 活 的优点 ,是人 们思想观点交锋 的集散 腐 化 社会 “
际传播 、群体传 播和大: 众传播等 多个层 具 ,构成一个微 观结构 ,这对 于整个社 致 了信 息 的 匮乏 、信 息 的超 载 以及 信
面的传播功能 ,体 现 了 “ 受众驱动 式” 会 的信息透 明度 、意见表达 的均衡 性和 息 的 浪费 。大量 有 用 的信 息被 湮 没 在 的信息索取方式 和 “ 多点对多点 ”的信 对 真相追逐 的空 间 ,都提供 了一定 的可 信 息 的 “ 海洋 ” 中 ,其 有 效利 用 和 提 。 息传播模 式①。它 作为人 们信息 言论 汇 能 性 ② 取 的难 度 更 大 ,从 而导 致信 息 的利用 聚 的公 共场 、舆论 场 ,受 到众 多 “ 粉 丝 ”的青睐和热捧 。基 于微博 自身 的特
二 、 微 博 的 负 面 性
浅析微博谣言传播中的“沉默的螺旋”现象
2014年第12期“沉默的螺旋”理论作为传播学的一个经典理论,最早是由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提出,她认为:在更愿意公开表达意见者所营造的气候中,支持该意见者察觉到其所主张的观点被人们普遍认同,便倾向于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相反,当发觉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意见时便可能会迫于环境压力而沉默不语,从而形成一种“优势”意见不断大声疾呼,“劣势”意见越来越沉默的螺旋现象。
此理论是在传统媒体背景下提出的。
然而,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后来居上。
新媒体环境中,人人都可以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尤其随着微博时代的到来,不同声音的涌现,主流媒体不再独享话语权,被“统一的声音”告知对错的时代已经结束,个人可按需独立“拉”取信息,尽管各界对微博的质疑不绝于耳,但微博作为公共传播核心的地位并未撼动。
一、微博时代下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微博不会使从众心理“隐身”。
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的重要依据就是人们的从众心理,避免因孤立而受到群体制裁。
有人认为由于微博的匿名性、虚拟性,人们可以随意表达不敢说出的心声,网络似乎变成一件“隐身衣”。
即使被群起攻之也可以采用注销账号这一招来保护自己。
这样看来,“沉默的螺旋”似乎在微博环境中不再奏效。
但网络中除了大众传播环境外,还存在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这样的空间。
大多数用户仍会关注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亲朋好友。
经调查,83%的受访者表示原先很多敢表达的观点会随着微博中所关注的熟人好友的增多而不敢表达。
微博还存在因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的虚拟群体,人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社区关系,获得群体归属感,从众心理不仅存在,有时还十分明显。
用户通过微博的动态关注、及时交流,微粉终究炼成铁粉,最终形成线下的“资深博友变身边朋友”模式①。
表达渠道的自由并不能消除绝对优势意见。
微博的低门槛使得传受双方界限变模糊,没有意见表达渠道的受众如今也可以成为传者,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劣势意见”得以发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微博舆论的个性特征 如今 , 微博 已经 明显超 越 了 网络
论坛 , 成为公 众发 表意 见的 主要 传播
和碰撞 , 让 这件 事 的舆论 卜 到一 个 升
根 性 在获 得人 们 / 美 誉 0 的同时 , 其
不让这些不健康的信息传播出去 "微
博运 营机 构还 应加 强对 源自 言类 型 ! 特 点等 的研 究 , 做好 应急 管理 工 作 , 在 重大 谣言 出现 的第 一时 间发 现并将 其 扼杀 , 谣 言一旦 传播 要 对产生 的后 果
及时 采取措 施 补救 " 这样 就 可以把 谣
杨
蒙
中国传媒 大学 南广学院动画 与数字艺术学院
20 13 年 4 )1 20 日 8 日 02 分 , 四 # J
川省雅安 市芦 山县发 生 7. 级地震 . 地 0
染整 个 网络舆 论环境 , 甚 至影 响 人们
正常的社会生活
网 , 网易新 闻 , 杭州 日报 等 多家 新 闻 媒体 以及 各大 电视 台对此 事进 行 转载 报道 , 个 体对事 件 的 iJ一 和辩 论 随 即 论
大众 心理 研 究 [ 8 M .广 西 :广 西 师范 大
不利于事情的解决, 更会降低微博的
可信度 "
的情况下, 不能仅仅承担宣传主流意
识 形态 的功 能 , 更 要反 映现 实 ! 接 近 民众 !揭 示问题 , 不能 /报喜不报忧 0 "
学 出版社 ,20(4:156一158. ) = 51刘兴亮 .微博的传播机制及 未来 发展思考 口 闻与写作 . )1(,31( 26].新 2( ) 3):
效应
法律法规, 促进新传播方式的健康发
微 博舆 论领 袖在 消息 传播过 程 中 展 "有关 政府 部 门加 强管 理 , 相关 的
法律 !法规也应 当跟进 "同时加强执法 ,
有 重要 的作用 , 他们 的社会 影 响力 巨
简单堆积, 在舆论传播过程中很容易
发生偏差 "
大, 示范效应显著 "因此, 应率先提 高他们的媒介素养 "如培育微博意见 领袖形成信息传播的自我把关意识, 不要轻信谣言 ! 不传播谣言; 言语文明, 避免使用情绪化语言 ; 对 自己说过的
舆 论走下 网络 形成 行为舆 论 , 从 微博
微博是借助网络传播平台的一种
新型传播方式, 因此, 微博运营机构 要加强管理, 建立网络信用体 系" 如
开 发相 关过 滤软 件 , 对 色情 暴 力等 敏 感 词 汇进行 屏 蔽 , 筛 查 色情 ! 暴 力 等 不 健康 的信息 , 加 大 审查 力度 , 争取
近 日, / 郭 美美 事件 0 事 隔一 年卷 土
重来 ,
/郭 美美 事件 0 为何 闹了这 么
久, 仍旧没有一个让公众信服的说法?
对此 , 微博 上 众说 纷 纭 , 除 了谩 骂 ! 侮辱性 言论外 , 还有许多虚假的说 法 " 虚假 的微博 舆论 不利 于微 博舆 论 向其 深度 发展 "若微 博舆 论 虚假 过多 , 有
这一事件 的关注度会持续降低, 直至
遗忘 , 微博舆论会逐渐平复 " 微 博舆 论 的再 现 "微 博舆 论 的生 成环 境本 身 具有 波浪式 的 特点 , 在事 件不 断发 展 中形 成舆论 链条 , 影 响着 社会舆论生态结构 , 推进事件的发展 ,
记录着社会 思潮的运行 轨迹 " 3 微博对社会舆论塑造的消极影响
媒 体 的变 革方 向 " 中央 电视 台 5今 日 说 法 6 栏 目曾经报 道 的广 东 省佛 山市 一 货 车 司机 声称遭 治理 超 载执 法人 员 殴打的事件, 并对地方政府诚信提出
质疑就有助于重塑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 . 4 3 加强微博运营机构管理, 建立网 络舆情与微博信用体系
的强大力量 "这股力量很容易使微博
舆论的言语群体极端性演变成微博群
体极端性事件 . 3 3 微博舆论的泛娱乐化 微 博舆论 泛娱 乐 化指 的是其 在单 纯地 提高 全 民娱 乐 的同时 , 却 造成 了 微博 的庸俗 和舆 论的空洞这样 的现 象 " 微博 受众从 草根 到官 员 , 从平 民到 精 英 , 每 个人 都可 以拥 有 自己的 /小 喇 叭 0 , 享 有各 自的话语 权 "微 博的 草
新的层面 微博舆 论的爆 发与新媒体 传统媒体作 为新 闻内容之一 加以互动 ,
舆 论 开始 叠加 , 更深 一层 的讨 论和 辩
论 随即展开
媒 介 和第二 大 网络 舆情 之源
微 博舆
论 是微博 用 户构成 的公 众在 微博平 台 卜对 当前热点 事件 的议 论 , 它 是社 会
舆论 的 一种存 在 形态 , 具 有 舆论 的墓 本特征 . 又呈现出个性特点 :
展开 有 人认 为 / 地 铁 面姐 0 吃 面不
震 后不 到一 分钟 , 就有 微博 传出地 震
灾 区 的声 了 其 后 . 播 报灾 情 ! 微博 卜 子人 ! 转 发求 助 ! 公益 捐款 ! 呼叮 提
2 微 博舆论 影响公 共事件 的过程 微 博舆 论对 于公 共事 件 的影响过
程 , 一般经过舆 论的形成 !爆 发 !缓解 !
微 博引领 舆论 的特 征 日益明 显 如果
这 个事 件 的影响 力, 在 对事 件信 息 的 评 论 中信息 叠加 , 这 件 事 的微博 网络
舆论开始形成 微博舆论 的爆 发 新浪微博 的 -地 铁 面姐 0 事 件发生 后 , 新 华网 , 人民
件 ! 新热 点 每天 都会 发生 , 这 些 新事 件 和热点 只 会越 来越 多不 会减 少 " 另 一方 面 , 随 时都 有 可能 出现 比该 事件 更有 影响 力 的事 件 , 这两 种情 况 都可
话发 过 的微博要 有责 任心 , 保证 其真
不 能让 恶意 造谣 者肆 无忌 惮 , 要 对 别 有用心 的谣言制造者形成心理威慑 " 参考文献 :
] l [ 潘忠 党 .典论研 究 的新起 点 田.
新 闻与传播评论 , 20 0 , 29 ( : 1一 . 1 ) 2 4 4 2
微博舆论 虚假化是 另一个大 问题 "
展口 ].文学界 ,2( ,,26( 32一 ,1( 9): 34.
] 3 [ 邱 瑞 贤 . 5 /微 博 元 年 0 中 国
式 爆 炸 增 长 启 示 录 } .广 州 日报 , ] N
20 1( " 一 (1(). 卜 8 05 )
度 发 展 , 不 利于 相关 部 门 的调查 , 也
] 4 = 古斯塔 夫 # 庞勒 .乌合之众 )
可能扰 乱 公众视 线 , 不利 于事 件 向深
实性 "舆论领袖应尊重传统文化的价 值观念, 不传播有悖于伦理道德观念
的信 息等 "舆论 领袖 发挥 表 率作用 和 示 范效 应有 助于促 进全 体 网民素质 的 提高 " . 4 2 增强 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主流媒 体在 微博 舆论 强大影 响力
] 2 [ 窦倩 .微博时沟通模式的新拓
被其 察觉 , 直接 冲至 面前 , 将一 碗热
于而 直接 砸在 我头 上, 还 欲强行 抢我 手机 删 除照 片 下车 后被 乘客 制 比, 急忙 后有 记者进 行 事后 现场拍 照 拜
微博 舆 论的 波峰 1 微 博舆论 爆 发 2 后 , 出现 此 案舆 论传 播浪 潮 的波 峰 . 波峰 到达 时间 的 长短 和该 事件 的性 质 与影 响有 关 一 般来 说, 简单 的事 件 能很快 到达 舆论 传播 浪潮 的波 峰 ; 相 比之 下 , 事 件越 复 杂 ! 影 响 力越大 ,
波 峰 到达 的时间 距事 件发 生的 时间就
1.1 微 博舆情 传播 主 体层次 多 ! 数 量 大 微 博突破 r 传统人际传播的模式 . 足 网络 舆 论传播 的升级 微博 对事 件 引 起社 会 各个 阶层 的关 注 ! 对促 进事
件 的解 决发 挥 着不 容忽视 的重 要 的作
用
访, 我 已报 警 ! 附肇 事者 !代 ! 该行 ! 片 为不 止不 文 明, 已对 本人 完成 人生伤 害 0 该微 博 一经 发 出, 引 发 了网 友 由 的厂泛关 注 ! 转 发 ! 收藏 和评 论
的发 展环境 " 这 就需 要政 府 部 门完善
众完整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 ; 与媒体舆 论比较, 其舆论信息文本的表达结构
的缺失 , 也不利 于微博舆论 向专业化 ! 深度 化 发展 : 由 于绝 大 多数 微博 用户 流于 个 人化 的情绪 宣 泄和生 活琐 事的
4 . 发挥 舆论 领袖 的表率 作用 和示 范 ,
使 用 不 当, 会产 生严 重 的副作 用 , 污
17
前沿
以转 移部 分公 众的 注意 力 "随 着有 关
部门就事件本身和舆论信息反馈, 作 为舆情应对措施 , 舆论由最高点渐落, 进人事件的缓解期 "
微博 舆论 的平 复 "随着 事件 的解 决, 公众对事件 的关 注热情逐渐 消退 , 舆 论逐 渐平 复 "微博博 友 会把注 意力 转 移到新 热 点新 事件 上 面 "如果 该事 件并 没有 新 的突 破或 者转 折 , 公 众对
/群体极端性 0 体现 "微博信息快速 裂变 式扩散 , 使得 微博舆 论很 容易 产 生群体极端化效应 "微博使用者会关
注 自己感兴趣 的话 题 , 忽 略与 自己的 兴 趣 ! 思 维方式 和认 知结 构无关 的 内 容, 物以类 聚 , 形成所谓的 /围观 0 , 在 网上 网下形 成一 股 不断扩 大 ! 凝 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