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节能减排能力测度与政策推进——以东北地区为例
沈阳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沈阳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摘要:本文分析了沈阳市推进“双碳”战略的意义及面临的掣肘问题,提出了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构建,加快低碳交通体系构建、加快技术创新、健全双碳制度标准体系等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沈阳市;低碳经济;对策研究一、沈阳市推进“双碳”战略的意义与挑战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宣布,中国将力争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60年达到碳中和,这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对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责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促进绿色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促进碳中和可以提高产能,降低消耗,加快绿色生产方式的形成。
实现产业快速转型和二氧化碳减排,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双碳发展”理念指导下,沈阳市出台了《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为完成国家“双碳战略”奠定了基础。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沈阳经济转型发展带来新机遇。
沈阳市要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减少CO2排放的要求,以节能减排为契机,促进沈阳市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升级及转型发展,提升能源效率,实现气体排放达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沈阳市发展“双碳”战略现状与压力(一)重工业比重超高,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的能源瓶颈凸显辽宁省是老工业基地,也是国有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主要由煤炭、石油、能源、钢铁、汽车等行业组成。
沈阳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源能力不足、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供给侧适应性和灵活性不足。
虽然行业结构已经调整,但还不到位,仍需优化和改进。
2021年,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249.7亿元,同比增长了7.0%,三大产业增长4.2%7.8%和6.7%,三次产业比重为4.5∶35.5∶60,由此可见,工业仍是沈阳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其增长率位居三个产业之首。
辽宁省节能减排的难点及对策研究
机构节能 , 全面完成公共机构综合能耗 同比降低 5 %的目标 ; ) ( 辽河治理取得显著进展 , 4 截至目前 , 辽河 干流 2 断 面 C D全 部 达 到 V 类水 质 , 6个 O 辽
河、 浑河 、 子河 全河 段 C D浓 度分 别 比 20 太 O 07年 下降 6.% 、 .% 、50 。 46 1 5 4.% 9
文章编号 : 64— 8 3 2 1 ) 1— 0 5— 5 17 0 2 (0 2 0 0 4 0
辽 宁省 节 能 减 排 的难 点 及 对 策 研 究
孟 祥铭 “ 顾 英伟 ,
( 沈阳工业 大学 a .经济 学院,b .管理学 院 , 阳 10 7 沈 180)
摘
要: 节能减排是 可持 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推进 辽宁省节 能减排工作 , 针对 目前辽 宁省节 能
应有效运用价格杠杆制定鼓励绿色开发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相关经济政策引导社会生产力要素向有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向流动把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政策手段使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有利可图逐征工作进度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推进供暖按热量计价收费改革规范机动车排污环保监测收费管理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全面开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建立全省固体废物和一般工业废物资源化市场交易平台
监督检查 。辽宁省建立 了能源利用状 况报告 制度 , 对 10 0多家 年用 能 50 0吨标 准 煤 以上 的 重 点 0 0
用能单位全部实施 能源调度 , 并实施了高耗能企
业 差别 电价政策 。 同时 , 宁省 一些 重 点 领 域 的节 能 减 排 工 作 辽
业、 建筑 、 交通运输 、 公共机构领域 的节能工作还 存在薄弱环节 , 节能激励措施不够完善等 _ 。 2 ]
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问题与解决路径——一个文献综述
王
蕾 力
、
魏 后凯
王振 霞
,
,
目前
,
大 部分 学 者 都 是 利 用 全 要 素 能 源 效 率 来 测 量节 能 减 排 的 潜
(
。
全 要 素 生 产 效率
(
(
是基 于 数 据 包络 分 析
。
的
种 全 新 的 能 源 效率 测 度 方 法
,
得
到 广 泛 应用
,
测量 我 国 节 能 减排 的 潜 力 需 要有
;
了
(
激 励 与 约 束机 制 不 完 善 导 致 政 府缺 乏 节 能 减排 的 动 力
。
(
分税
了
“
我 国 产 业 结 构 的 不 合理
”
为 此
,
我 们 需 要 从优 化 产 业 结构
,
、
调 整 外 贸结 锦 标赛
。
构
、
弱化
的
、
污 染避 难所 完 善 激励
;
效应
以
、
及 增 强 技 术进 步 效应 入 手
我 国 节能 减排 的 现 状
、
问 题 与
解 决路径
个文 献 综 述
余泳泽
,
邓 姗姗
,
南 京财 经 大 学产 业 发 展 研 究 院
南京
摘要
我
国 的
节 能减 排 问 题
了
日
趋突
。
出
。
本 文从 文献梳 理 角 度 对 我
,
国 巨
节 能 减 排 的现 状 大
,
、
存在 的 问 题 以 及解 决路 径 进 行 低下
哈尔滨市城市能源利用与低碳发展研究
哈尔滨市城市能源利用与低碳发展研究近年来,全球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城市能源利用与低碳发展的道路,以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不足的双重压力。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哈尔滨市也积极开展了城市能源利用与低碳发展的研究工作,旨在推动城市能源结构的优化和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就哈尔滨市在城市能源利用和低碳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城市能源利用城市能源利用是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在能源利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哈尔滨市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推进城市能源利用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哈尔滨市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利用力度。
清洁能源是低碳发展的基础,也是减少排放、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
哈尔滨市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同时,还加强了能源利用技术研究,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和经济性。
其次,哈尔滨市注重能源利用的规划和管理。
制定并实施科学合理的能源利用规划,合理分配能源资源,推动能源利用结构的优化,是低碳发展的关键。
哈尔滨市制定了一系列能源利用政策和措施,加强了对能源利用的监管和管理,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益。
最后,哈尔滨市加强了城市能源利用的宣传和教育。
能源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哈尔滨市通过举办能源节约宣传活动、开展能源利用知识培训等方式,提高了全民对城市能源利用和低碳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了低碳生活方式的普及和推广。
二、低碳发展低碳发展是指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耗,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哈尔滨市在低碳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首先,哈尔滨市积极倡导低碳城市建设。
低碳城市建设是低碳发展的核心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交通管理等方方面面。
哈尔滨市加大了对低碳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提升了城市的低碳发展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其次,哈尔滨市致力于推动低碳交通的发展。
东北三省居民消费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东北三省居民消费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2023-10-27CATALOGUE目录•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东北三省居民消费碳排放测算•东北三省居民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比较分析•结论与建议01研究背景与意义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排放成为关注焦点。
目前针对东北三省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研究较少,因此开展相关研究具有必要性。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其碳排放情况备受关注。
东北三省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其碳排放情况具有代表性。
通过对东北三省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有助于了解该地区碳排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有助于为未来的碳排放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碳排放研究的深入发展。
有助于为政府制定针对该地区的碳排放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减少碳排放提供技术支持。
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碳排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和普及。
0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
研究主要集中在测算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总量及人均量。
探讨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如人口数量、收入水平、城市化进程等。
分析不同地区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差异及其原因。
国外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研究起步较早,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研究体系。
研究主要集中在测算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排放源和排放量。
探讨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如消费结构、能源结构、气候变化等。
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居民消费碳排放的差异及其原因。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对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深度研究,从多方面挖掘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研究将更加注重与国际接轨,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研究将更加注重与政策实践相结合,为政府制定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将更加注重实证分析,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调查和统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发展趋势0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LCA)研究方法建立消费碳排放测算模型利用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来源与处理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网等权威数据来源数据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利用相关指标进行数据转换和处理01研究东北三省居民消费碳排放现状技术路线02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消费碳排放差异03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居民消费碳排放的主要因素04提出政策建议和措施以降低居民消费碳排放04东北三省居民消费碳排放测算居民消费碳排放测算方法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东北三省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测算,包括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
中国东、中、西地区碳排放空间差异测度及成因研究
中国东、中、西地区碳排放空间差异测度及成因研究崔维军;李宗锴【摘要】碳排放空间差异测度研究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采用总离差和平均差测度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人均碳排放的空间差异,然后基于地区分解和kaya恒等式的总离差因素分解模型分析了差异的来源和成因。
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三大地区人均碳排放量空间差异呈扩大态势,碳排放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内部,主要成因是人均GDP ,其次是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其中西部人均GDP的贡献率初期较小但增长迅速。
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推进节能减排进程中,除了要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外,针对不同地区应制定不同的节能减排政策,体现节能减排政策的差异化。
%〔Abstract〕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of carbon emission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way to develop our energy reduction policy . This article measured spatial differences of CO2 emission per capita for China by a gross deviation and mean deviation ,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spatial differences were analyzed based on kaya identity . Study showed that GDP per capita was the main factor for causing the differences of CO2 emissions per capita followed by energy intensity and energy structure , and the differences in eastern and central region were mainly caused by the difference in GDP per capita , while in western region the contribution of GDP per capita is small initially but grows rapidly .【期刊名称】《工业技术经济》【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8页(P51-58)【关键词】人均碳排放;空间差异;kaya恒等式;离差分解【作者】崔维军;李宗锴【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5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化石能源的消耗量急剧增加,由此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异常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焦点。
东北地区小城镇住宅采暖及节能的研究
东北地区小城镇住宅采暖及节能的研究作者:董智慧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1期[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东北寒冷地区小城镇住宅冬季采暖资源消耗进行研究,通过对吉林省的典型小城镇住宅实地检测,分析整理出其消耗能源的各项指标及温度损耗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节能措施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东北严寒地区小城镇节能[中图分类号]TU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1-0118-01一、概述城市化(或称城镇化)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在城市化进程的过程当中,始终有两个重要的方向引领和控制着城镇化的发展:一是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二是重点发展中小城镇。
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而村镇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平台,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该项目是基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形势下的分项研究,就项目自身而言,在具有寒冷地区特征的吉林省范畴与环境下,其东西部自然环境迥异,对提升吉林省新农村社区面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极大的提高和改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是吉林省重点科研项目《基于寒地特征的吉林省西部土地整治后的新农村社区景观规划研究》中《吉林省小城镇住宅采暖节能的景观设计》子专项的内容之一。
既要达到节约能耗,又要从整体的景观规划形式上使之趋于合理,美观。
二、实地调研检测在《基于寒地特征的吉林省西部土地整治后的新农村社区景观规划研究》的大范围调查基础之上,我们筛选了吉林省白山市周边的共计5个村15户住宅。
在2010年1月15到2011年3月15日期间展开了建筑物单位消耗热量的检测。
检测按照我国《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 132-2001 J 85-2001)进行检测,主要检测住宅内外温度及采暖耗煤量,计算建筑物采暖所消耗的热量。
检测在供暖系统正常运转的过程后进行,检测持续时间大于168h。
测试仪器:RHLOG-T-1型自记仪测试地区为东北寒冷地区,采暖能源主要是煤炭和木材。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全1、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2、FDI路径下的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的产业承接3、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4、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5、产业集群论6、产业集群与区域物流协作模式研究7、产业集群中人力资本效应研究8、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9、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应用10、产业竞争力因素分析11、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12、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13、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演化相互作用机制研究14、城乡一体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15、城镇住房分类供应与保障制度研究16、创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转型的互动研究17、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发展研究18、促进中部崛起研究19、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20、低碳经济范式下的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研究22、东北地区区域城市空间重构机制与路径研究23、东北亚区域能源安全与能源合作研究24、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25、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研究26、非线性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27、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研究28、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29、甘肃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研究30、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31、高等学校绩效工资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32、高速公路经济论33、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利益研究34、关于中国低碳城市及其营建的初步研究35、国际能源合作的稳定性研究36、国际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37、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转型研究38、河南省节能减排政策研究39、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研究40、户籍制度与我国劳动者平等就业研究41、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42、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升的收入再分配研究43、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研究44、基于B2C的网络团购模式研究45、基于DSGE模型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46、基于产业生态系统的产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研究47、基于低碳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48、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绩效研究49、基于金融因素的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研究50、基于能源利用的碳脉分析51、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52、技术体制视角下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实证研究53、加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政府作用研究54、节能减排政府补贴激励政策设计的机理研究55、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56、经济高速增长背景下我国电力消费特征的计量研究57、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58、经济增长理论的成长59、蓝色经济与蓝色经济区发展研究60、劳务派遣合约的政治经济学研究61、利益相关者、社会契约与企业社会责任62、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研究63、旅游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研究64、民营企业财务风险形成与扩散机制研究65、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网络状产业链的基本构造与运行机制研究66、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67、农户居住空间演变及区位选择研究68、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研究69、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70、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71、品牌竞争力研究72、企业家创新精神与企业成长73、企业价值研究74、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实施机制研究75、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76、区域产业链研究77、区域产业转移的综合协同效应研究78、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撑能力的实证研究79、区域经济转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80、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81、区域主导产业选择问题研究82、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83、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制造业成长84、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机理研究85、人口城镇化背景下的户籍制度变迁研究86、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和养老金账户研究87、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88、山东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研究89、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90、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9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影响因素与测度的实证研究92、社会保障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研究93、社会互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评析94、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95、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研究96、双边市场定价策略研究97、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98、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99、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镇化进程研究100、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101、网络游戏产业之经济学分析102、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103、文化产业集聚的形成及效应研究104、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研究105、我国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106、我国保障住房供给问题的研究107、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研究108、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研究109、我国地区旅游业效率和生产率的动态演化研究110、我国第三方支付发展研究111、我国对外贸易的能源环境影响112、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研究113、我国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114、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生产率研究115、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116、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研究117、我国供热行业特性与政府规制研究118、我国国有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机制研究119、我国国有企业风险控制问题研究120、我国环境产业发展的制度分析121、我国金融业投入产出关联及效率分析122、我国居民收入与幸福感关系的研究123、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124、我国民生科技发展问题研究125、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研究126、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127、我国农民工群体特征及社会保障研究128、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129、我国区域循环经济发展问题研究130、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研究131、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研究132、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研究133、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融资研究134、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135、我国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研究136、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137、我国碳市场构建的设想138、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运营模式分析及政策建议139、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140、我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问题研究141、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142、我国信托业效率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143、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研究144、我国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145、我国银行稳健性与宏观经济的冲击影响研究146、我国长三角地区小城镇发展研究147、武广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体系发展的影响研究148、物流业与金融业的协同发展机制研究149、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150、现阶段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151、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152、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153、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机理与模式研究154、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155、新形势下中国应对反倾销问题研究15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研分析与绩效评价157、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研究158、引进股指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研究159、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160、优化开发区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例161、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研究162、长春市区域空间结构形成机制与调控研究163、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研究164、中国产品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165、中国产业集群升级研究166、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研究167、中国产业政策效应研究168、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169、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效率研究170、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171、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172、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研究173、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174、中国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及产业化研究175、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176、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177、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研究178、中国二氧化硫污染的经济分析179、中国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度量与控制研究180、中国房地产业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181、中国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关联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182、中国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研究183、中国耕地资源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184、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185、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186、中国公租房制度创新研究187、中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软预算约束问题研究188、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研究189、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制度研究190、中国货币化进程的实证分析191、中国机动车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192、中国家族企业制度理论分析193、中国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影响研究194、中国金融发展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195、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分析196、中国金融风险指标体系构建与预警研究197、中国经济波动问题的数量分析198、中国经济开发区发展研究199、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研究200、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201、中国利率市场化及利率政策效应研究202、中国旅游业的制度创新研究203、中国能源供求预测模型及发展对策研究204、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205、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206、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207、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208、中国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209、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210、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211、中国农民工流动就业问题研究212、中国企业管理文化研究213、中国区域产业转移动力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214、中国全要素土地利用效率计量分析215、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216、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研究217、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218、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卫生支出的影响219、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20、中国社会保险费的就业效应研究221、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222、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悖论及其形成机理223、中国食品安全规制改革研究224、中国食品安全及其监管制度研究225、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国际化成长战略研究226、中国特色的房地产市场与政府管制研究227、中国特色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228、中国土地用益物权制度的经济学研究229、中国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与集聚发展的实证研究230、中国新闻电视媒体跨国传播能力研究231、中国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232、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机制研究233、中国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研究234、中国引进海外人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235、中国与中亚能源开发合作研究236、中国资源类企业海外并购实证研究237、中国综合能源市场体系建设研究238、中央企业国际战略定位与风险控制研究239、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的风险原因研究240、珠海房地产业与经济发展研究241、主观幸福感的经济学理论与实证研究242、转型期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计量分析243、资本市场促进战略新兴产业成长研究244、资产证券化风险研究245、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246、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247、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内生增长研究248、自主创新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49、综合运输体系对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与优化研究250、组织的管理沟通研究。
低碳背景下东北新能源行业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低碳背景下东北新能源行业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作者:杨洋来源:《时代汽车》2021年第19期摘要:在现今绿色低碳生活的大背景下,实行低碳經济,发展新能源产业日趋成为我们各个产业发展的方向。
新能源产业在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东北地区也有丰富的新能源产业,如:太阳能光热产业,风力发电产业,木质煤产业,本文将对东北这些新能源产业的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能源利用现状发展前景Analysis of the Utiliz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in Northeast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w CarbonYang Yang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oday's green and low-carbon life,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low-carbon econom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industries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ur various industries. The new energy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optimizing China’s energy structure and ensuring energy security. There are also abundant new energy industries in the Northeast, such as solar thermal industry, wind power generation, and wood coal industry.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se new energy industries in Northeast China. The utiliz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company are analyzed.Key words:new energy, utilization status, development prospects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改革或产业转型升级的手段,来降低煤、石油等这些高能耗的不可再生资源,减少有害及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而实现社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经公示不予立项名单
序号学科门类学校名称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请人不予立项原因1经济学安徽财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经验定价核的不完全市场条件下期权定价研究周海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012经济学安徽工程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奈特不确定环境下投资者决策行为的经济分析费为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0033社会学安徽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行为过程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赵春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674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北方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潜在语义的网络图像情感信息研究张萌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031135管理学北方民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回族老字号品牌进化路径与政策研究杨保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20206管理学北方民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非合作可信性博弈理论及黄河中上游水资源跨区域污染问题研究李存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10017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北京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多水平模型的农村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及其社会决定因素的聚集性研究唐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021778经济学北京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农村“宗教热”发生与发展机制研究:精神合作社假说与代际传递模式阮荣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069经济学北京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多纬贫困测量方法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张建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0510管理学北京工商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微博热点话题的时空传播模型及应用研究韩忠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7011211管理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概念地图的领域知识定性建模与定量分析郝金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0512管理学北京化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不同类型信息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的饮用水健康风险全面评价周荣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01213管理学北京交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BOT项目的风险补偿机制研究叶苏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017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经公示不予立项名单14管理学北京交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B2C网购顾客物流服务感知及其对顾客满意度影响的实证分析卞文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15015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生物反馈干预研究张锦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0099216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大规模协同知识处理模式研究朝乐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2017管理学长沙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物联网背景下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估与治理途径研究李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1318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法定药品质量标准的藏医学-印度阿育吠陀医学知识的数据挖掘和对比研究王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0289519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成都中医药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民族医药知识的保护与传承模式研究——以藏彝走廊为重点赖先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336020管理学大连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能源技术辨识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基于专利计量与信息可视化分析的视角侯剑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2221管理学大连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城市区域可持续消费模式的运行机制研究曲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2422管理学大连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城市居民能源消费行为机理及引导政策研究孙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2523经济学大连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纵向联盟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升级路径及机制研究任曙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2324统计学大连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保险精算中重尾相依风险模型破产理论的研究沈新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0106225经济学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中国投资者的国际投资策略和投资利益研究蒋崇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1926管理学东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大规模定制环境下服务过程设计研究冯国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12027经济学东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新农保试点对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流动性约束视角向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3128管理学东北农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等高线WTP的生态环境资源价值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敖长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04429经济学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城镇的空间剥夺问题研究王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0830经济学东华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府技术采购政策实证研究王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3231管理学东南大学规划基金项目考虑广告位位置及其信息影响和广告位具有保留价要求下的搜索引擎关键字拍卖研究张玉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04632管理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考虑现货市场交易和不完全需求信息更新下的供应期权合同研究赵映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2833管理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营销渠道成员间竞合行为量表开发及其作用效果研究张磊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7834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不确定环境下基于网络结构的社会网络监控决策优化研究倪耀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2735经济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高维数据和非线性动态因子模型的宏观经济走势预测研究陈志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3036统计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采用企业数据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倾向与中国对外贸易平衡许晓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3537交叉学科/综合研究福建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褐色土地再利用:障碍、冲突与协调机制谢红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938管理学福州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破坏性创新的企业外部知识网络演化机制与动态管控策略研究王志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6639管理学复旦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我国企业政治网络联系的战略价值:理论发展与实证研究孙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1440管理学复旦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供应链融资服务定价决策与价值研究朱文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1941管理学复旦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区域港口群空间结构演变的内在机理研究吉阿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4342经济学复旦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篮子货币最优权重的选取陆前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04243交叉学科/综合研究赣南师范学院规划基金项目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认同困境对消费行为影响研究——以客家农民工为例黄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200144管理学广东工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SNM理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模式研究张光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05145管理学广东金融学院青年基金项目从创新中获利:金融创新收益独占性机理研究吴辉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4546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广东商学院规划基金项目气候变化下国际贸易新型环境壁垒的贸易福利效应及我国对策研究黄晓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05247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广西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与创业机会:基于欠发达地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毕先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300548历史学贵州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明清以来云、贵、川(含渝)交界处插花地问题研究杨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2349管理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网络口碑与商家绩效相互影响的动态机制研究张紫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3950管理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有限理性的交通平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谢秉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06151经济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上市公司舞弊风险指数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王泽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09852心理学杭州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社会价值取向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及其神经基础吴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074453经济学合肥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股权结构对合作社功能的影响研究崔宝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5654统计学合肥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半参数计量经济学统计建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黄振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0111455管理学河海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不完全语言判断的群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许叶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4356管理学河海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政府规制研究刘炳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7257经济学河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极端风险条件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研究姚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4558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湖南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有时滞影响的双币种期权定价及风险管理研究李亚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07759经济学湖南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MCMC算法的贝叶斯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朱慧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07560心理学湖南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不同人格特质个体的内隐自我信息加工研究钟毅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00361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华北电力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我国碳排放时空演变机制及减排政策分析张兴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07562管理学华东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越库的应急物资配送调度策略与方法研究吴一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5163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华东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Kano模型的消费者感性满意研究闫宏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5064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华东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波动率长期记忆性的成因分析--基于股市微观模型的研究顾高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5265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以证据为中心的课堂评价任务设计和实施模式杨向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100066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经验似然的序贯检验方法研究李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0115667管理学华南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复杂金融系统下股本权证定价方法研究肖炜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5668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华南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分类供给与公共事务地方治理研究周锐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4069经济学华南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流动空间视角下城市关联网络的区域模式研究赵渺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18470管理学华南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后果与约束机制研究李增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19871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华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低碳视角下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优化决策研究——以广州为例付迎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5272心理学华南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左侧额下回参与语义整合的机制朱祖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081173管理学华中科技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专利效用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曹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09274管理学华中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网络嵌入视角的互联网企业生态系统的运作机理和策略研究吴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5975管理学华中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机理及关键能力研究贺远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08876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华中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高校社会科学管理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研究王玉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0317777管理学华中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农地保护价值的时空变异与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湖北省的实证研究闵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7278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华中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情景分析的农业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策略研究张红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7079经济学华中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高分辨率金融风险测度方法:构建、估计与应用郑承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09580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视觉通道中空间位置加工对时间知觉的影响和约束范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97981经济学暨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旅游推动的乡村城镇化:机制、影响与调控王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3982经济学暨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多任务框架下的国企高管薪酬激励安排研究朱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4183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网络组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组织创新研究胡平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301384管理学江西农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农户视角的农业补贴政策耕地保护效果评估及其完善对策——以江西省为例陈美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302285管理学江西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中国组织情境下辱虐型管理的维度、测量及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王碧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200786管理学江西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离岸IT服务外包中的供应商即兴能力研究:基于社会资本视角李晓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200887管理学昆明理工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拍卖市场的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运作模式与协调优化杨保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201988管理学兰州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团队断裂对团队效能的多层影响:基于中国情境王海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15589经济学兰州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风电产业竞争力分析模型及对策研究——以甘肃河西走廊风力发电为例王建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10290心理学辽宁师范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汉语听觉语音加工的认知机制任桂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073291管理学内蒙古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信息计量学视角下的我国产学研合作实证研究高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7892经济学内蒙古大学规划基金项目身份、关系与地下金融履约机制研究——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为例姜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202193经济学内蒙古工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碳核算和3E-CGE模型的内蒙古环境政策模拟及评估杨新吉勒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303194管理学南昌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金融创新的“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研究涂国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303295管理学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ICT产业融合下的平台竞合与绩效研究-以数字电视产业为例万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7996统计学南京财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随机保险模型下最优分红-注资策略研究姚定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0120597管理学南京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机会成本损失核算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陈志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16098管理学南京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顾客网络舆情对供应链系统的影响及其危机应对研究徐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6799管理学南京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成员间社会网络关系对自发虚拟团队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杨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39100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南京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流动性黑洞情景下投资者订单执行最优策略研究刘海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68101经济学南京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预期引致的通货膨胀: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王宇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82102经济学南京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指令驱动市场交易行为与演化机制研究—基于多资产计算实验的方法朱洪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109103管理学南京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企业新产品开发活动中的顾客参与、关系嵌入及其绩效影响研究姚山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143104管理学南京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合作博弈的我国极端洪旱灾害风险管理模式与协同决策机制研究马树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509105管理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政府低碳政策绩效动态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朱建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112106管理学南京理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信息未确知的制造网格服务性能预测及执行决策方法研究童一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04171107经济学南京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农民集中居住”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影响研究——以江苏省典型村庄为例邹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12108经济学南京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农村金融制度供给变化下农村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周月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89109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南京审计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政府IT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方法研究黄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70105110管理学南京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社会互动、投资者情绪与资产价格波动易志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25111管理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面向灾害的城市群协同应急调配优化研究朱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73112管理学南开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信息披露战略的公司治理溢价研究牛建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067113管理学南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社会关系视角的营销能力形成及使用机制研究张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46114经济学南开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不完美市场中的基金契约——投资者非理性和市场非充分竞争下的连续时间契约模型李学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118115经济学南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我国空间与行业碳排放的差异特征以及多层次配额型碳交易市场的构建研究高丽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98116经济学南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生态效率-生态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效率与提升路径研究李兰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099117管理学宁波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风险管理研究:基于典型案例的分析王雁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101118经济学宁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民族地区生态移民与可持续生计的公共政策选择李金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63035119经济学宁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资源富集区能源开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优化机制研究——以神木县为例文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549120管理学青海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农超对接的农产品直销供应链协调优化研究张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102121管理学清华大学规划基金项目董事网络、独立董事治理与高管薪酬激励谢德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010122管理学清华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网络虚拟社会群体社会资本与个体行为模式交互影响研究张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10123管理学山东财政学院青年基金项目Online-to-Offline商务环境下“切客”一族生活模式挖掘研究杨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046124管理学山东工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消费者信用风险动态评估研究刘京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1123125管理学山西大学青年基金项目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双边平台信号传递机理研究张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173126经济学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能源价格变动的节能减排时变时滞影响效应研究柴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115127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科学创造力与艺术创造力:启动效应及领域影响衣新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0755128管理学上海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企业家应对不确定性冲击的机制研究董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146129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企业基于消费者购买历史的动态竞争性歧视定价和反垄断政策研究蒋传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139130管理学上海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知识员工沉默行为的结构、影响因素和影响后果研究李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28131管理学上海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NEG的大都市圈创新体系空间集聚形成机制与创新绩效研究:以长三角为例于晓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30132管理学上海海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应急救援物流网络协同布局与运作管理优化研究何新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43133管理学上海交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员工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对其态度和行为的影响研究周祖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125134经济学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房价上涨驱动的城镇居民住房财富分化的演化机制及其对消费的影响研究黄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121135交叉学科/综合研究深圳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拥堵收费影响下的城市公交结构优化方法研究邹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274136心理学首都师范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大学生求职意愿缺失的心理机制及预警体系汪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0757137心理学首都医科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fMRI和ACT-R的数字归纳推理的计算认知建模研究梁佩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05118138管理学四川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品牌主题语的类型、测量、开发路径和更新策略研究牛永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196139管理学四川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随机供应下基于CVaR风险准则的风险厌恶报童问题研究吴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99140管理学苏州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软件外包企业的交易专用性投资对能力构建的作用研究周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116141交叉学科/综合研究苏州科技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快速城市化过程中郊区失地农民利益保障研究——基于不同住区空间的实证分析范凌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08290142经济学天津财经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多因素随机利率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及实证研究张书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171251143管理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户权益保护的耦合机制研究张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536144管理学天津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合约视角下的国际PPP项目风险防范体系研究张水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2149145管理学天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非盈利顾客资产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白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139146管理学天津工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海河流域城市洪灾易损性评价与对策研究孙月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104147管理学同济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网络零售环境下考虑消费者惰性行为的动态定价策略研究李相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105148管理学同济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瞬时极化现象的涌现机理与治理模式杨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110。
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与对策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碳排放等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我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
本文将对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和对策进行分析。
一、我国节能减排的现状1.减少能源消耗:我国能源消耗量巨大,尤其是对煤炭的依赖较高。
政府通过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加强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2.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我国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速度快速增长。
政府还支持研发新能源技术,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
3.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国政府推动各行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推广应用节能技术,通过技术改造、装备升级等方式减少能源浪费。
4.加强环境法规监管:我国政府加强环境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排查力度,对不达标企业进行处罚,从源头上减少排放。
二、我国节能减排的对策1.推动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我国政府应加大对节能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支持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进行创新研发,并促进其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
2.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政府可通过给予税收优惠、补贴和奖励措施来引导企业和个人进行节能减排行为,同时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推动节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3.增加环保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增设环保设施,提高环境监测和治理水平,同时加大对环保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其参与节能减排工作。
4.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政府应加大节能减排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社区等途径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公众养成节能减排的良好习惯。
5.加强国际合作:节能减排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我国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环保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碳交易,加大技术转让力度,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
三、总结我国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还不够广泛,政策措施不够完善,环保投入力度不够大等。
东北地区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东北地区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资源大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等问题。
在全球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更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首先得从优化能源结构入手。
东北地区传统上依赖煤炭等化石能源,这不仅造成了大量的碳排放,还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
以风能为例,东北地区广袤的平原和海岸线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风力发电场,可以为地区提供大量清洁电力。
同时,太阳能的利用也有很大潜力,在农村和城市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既能满足部分能源需求,又能减轻电网压力。
此外,东北地区还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合理开发水电项目,能够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也是关键。
东北地区的重工业比重较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居多。
应当逐步淘汰那些落后的、产能过剩的、污染严重的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绿色农业。
比如,在制造业领域,加大对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同时,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
农业方面,推广绿色种植、养殖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交通领域,推动绿色交通发展至关重要。
一方面,加大公共交通的投入和优化,增加公交线路和地铁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舒适性,鼓励居民选择公交出行。
另一方面,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
此外,对于物流运输行业,推广使用电动货车和氢燃料电池货车,降低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
东北地区拥有大片的森林、湿地和草原,这些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碳汇功能。
东北地区取暖耗能标准
东北地区取暖耗能标准东北地区取暖耗能标准的重要性东北地区因其独特的气候特点,冬季长且寒冷,对取暖需求有着强烈的要求。
然而,随着全球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在满足取暖需求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东北地区取暖耗能标准这一主题,探讨相关法规、建筑节能设计、取暖设备选择与使用、节能措施与技术应用、家庭与企业能耗管理策略等话题,以强调关注和遵守取暖耗能标准的重要性。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关于取暖耗能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指标为了降低取暖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指标。
例如,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中提出,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50%,替代散烧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1.5亿吨标煤以上。
此外,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给予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以补贴等。
这些政策和技术指标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推动取暖耗能的降低和环境的改善。
二、建筑节能设计建筑设计是降低取暖耗能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应遵循节能标准,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采用外墙保温材料、门窗密封性能好的材料、双层玻璃等,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此外,合理设计室内空间布局,减少冷桥效应等措施,也能降低取暖耗能。
三、取暖设备选择与使用在取暖设备选择方面,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如火炉、暖气、空调等设备各有优缺点,适用场景也不同。
例如,火炉适合于农村地区和一些低收入家庭,因为其成本较低;暖气则适用于城市居民楼和一些公共场所;空调则适用于一些高端场所和家庭。
在使用取暖设备时,应注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降低能源消耗。
四、节能措施与技术应用除了建筑设计和管理措施外,在实际生活中还可以采取一些节能措施和技术来降低取暖过程中的耗能。
例如,在室内种植一些耐寒的植物,利用生物质能来降低能源消耗;使用智能家居设备,实现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供热等。
城市规模与紧凑度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以沈、大、长、哈东北四大城市为例
城市规模与紧凑度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以沈、大、长、哈东北四大城市为例发布时间:2023-02-23T01:45:35.885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9期10月作者:陈家劲[导读] 本研究以东北四大城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为研究对象,依据以往研究主要有以下结论。
陈家劲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摘要本研究以东北四大城市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为研究对象,依据以往研究主要有以下结论。
城市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城市碳排放增加,提高城市紧凑度可以降低城市碳排放。
但是针对具体的量化研究较少,且对于东北大城市的相关研究不多。
因此在主流结论的基础上构建度量城市规模和城市紧凑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回归估计方法,借助 Eviews 分析软件,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变量为四个城市的城市规模和城市紧凑度指标,被解释变量为人均能源消耗。
回归结果显示,城市碳排放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提高城市紧凑度对降低城市能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
关键词:城市碳排放;Eviews;回归分析;城市形态因为温室效应,国际上越来越重视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在城市碳排放研究领域,国际上更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如何降低城市能耗,以可持续性为基调的紧凑型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提高城市密度,加速用地功能混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降低城市能耗,改善城市环境 [1-5]。
我国城市近二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基本是以高能源需求带动,不同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城市规模、城市紧凑度与城市碳排放强度之间相关性如何,相关性多大,以及紧凑型城市建设是否能够切实有效实现城市减碳愿景,是本研究的目的与核心内容。
1.1数据与计算本研究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08-2017)》、《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8-2017)》、以及相关城市统计年鉴。
1.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城市规模一般包括城市用地规模、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选取建成区面积、市辖区国内生产总值、城区人口作为城市规模的量化形式指标[7-8]。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分析与路径选择——以省域为视角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分析与路径选择——以省域为视角作者:王竞梅,赵儒煜,张清正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14年第10期王竞梅1,赵儒煜2%,张清正3(1.%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 2.%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3.%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100871)眼摘要演现有文献中,学者大多关注了低碳经济的政策、方式等,而对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尚缺乏深入系统研究。
文章以省域为视角,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省域异质性进行了分析,在探究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就新时期如何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路径选择。
眼关键词演低碳经济;省域;变异系数法;主客观赋权;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 F1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14)10-0054-05目前,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多样化、区域性发展,工业化等推进恶化了环境,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世界各国都重新考虑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弊端,重新思考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发展理念,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的低碳经济发展,在生态及可持续发展思想下,各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选择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目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世界各国出现了极端的恶劣气候、洪水灾难等,影响和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我国也造成了很多的不利的影响,我国近年来也频发出现气候等自然灾害,引发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等不利现象,需要以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式解决此问题。
基于此背景,本文从通过解析国内外相关文献,构建符合我国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我国各省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反映我国各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成效,分析低碳经济的省域异质性,根据我国各省市低碳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为我国政府进一步提出今后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政策。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国外低碳经济研究较早,成果较多,相关文献分为三方面:一是低碳经济发展与经济发展增长,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等;二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三是世界不同国家低碳经济发展。
2011年度全国统计科研计划项目立项清单
2011LZ040 我国金融服务业增加值计算研究 PPI编制方法与数据发布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 2011LZ041 的借鉴研究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绩效:指标体系与实证研 2011LZ042 究 宏观经济主要指标数据质量多维评估方法研 2011LZ043 究 上海人口结构变迁对住宅供求模式的影响研 2011LZ044 究 2011LZ045 中国统计公信力评价体系研究 云计算在政府统计信息化中的切入路径及相 2011LZ046 关因素研究 2011LZ047 GDP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简易方法研究 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质量定量诊断模型的构建 2011LZ048 及其实证评价 2011LZ049 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研究 2011LZ050 基于税收视角的统计数据质量研究 2011LZ051 含指标项半参数分位数模型的统计分析 流动性的统计测度指标及其与通货膨胀关系 2011LZ052 的实证研究 宏观预期指标的无偏性统计检验及预期形成 2011LZ053 机制研究 我国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方法 2011LZ054 优化:一个基于国际经验的比较研究 中国能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 2011LZ055 (CSEE1LY001 统计工作应用商业智能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 2011LY002 企业职业安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层统计能力建设模式创新研究——基于素 2011LY003 质能力模型的视角 2011LY004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国际比较研究 2011LY005 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现状与发展对策实证研究 2011LY006 基于低碳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中越边境民族地区农户贫困的动态转化影响 2011LY007 因素研究 安文 蔡建华 晁玉方 陈建龙 陈仕鸿 陈素琴 陈贻娟 山东工商学院 盐城工学院 山东轻工业学院 北京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盐城工学院 云南财经大学
年度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担单位 多层次抽样调查中样本追加的应用及方法研究 艾小青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我国迁移人口的数据采集、质量评价与控制 白先春 南京财经大学 地区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生产者和使用者的整合视角蔡光辉 浙江工商大学 基于属性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陈黎明 湖南大学统计学院 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及调查方式转变研究 董顺荣 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 一种新的判别分析方法的探索杜子芳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 上海市“碳排”投入产出表编制与应用研究 葛守中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研究 耿晔强 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问题与数据质量、小康社会评价研究 龚敏庆 贵州大学数学系 统计过程控制图的设计理论及其应用郭宝才 浙江工商大学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国家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研究侯 瑜 东北财经大学 实施基层统计单位一套表研究胡品生 四川省统计局 基于旅游卫星帐户的旅游统计分类与统计指标的国际通行规则研究黎 洁 西安交通大学我国金融资金流量矩阵表的编制与分析 李宝瑜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贡献的统计研究 李春平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基于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的统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李慧云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中国发达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李 萍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官方统计成本研究李 萍 西安财经学院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测度及协调发展模式研究李前兵淮阴工学院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担单位 建立和完善我国经常性抽样调查体系研究 陈光慧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统计学系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及评价方法研究 郭洪波 河北省统计局 行政记录在人口与就业统计中的应用 胡桂华 广西财经学院 我国所有制经济统计问题研究李 强 国家统计局现行季度测算方法的合理性及改进方案研究 ——基于地区统计数据的实证检验 周国富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地区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研究朱 胜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小域估计理论及其在我国统计调查中的应用 刘乐平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系 统计数据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刘兴慧 山东省统计局统计政策学研究刘雪明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统计环比指数与季节调整方法研究 刘稚南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统计职业化研究罗放华 湖南城市学院中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满向昱 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统计数据的函数化及函数型数据分析的工具创新 M 子川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总误差视角下的样本量确定方法探讨 庞智强 兰州商学院 统计指数若干理论问题研究任 栋 西南财经大学 网络环境下的我国统计信息系统构建研究 邵建利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现代化评价标体系研究孙君鹏 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核算的回归与时间序列估算方法研究孙祝岭 上海交通大学 财政政策对收入分配非线性影响的测度—非线性计量模型及其应用王立勇 中央财经大学 城镇居民医疗费用需求的多阶段复杂抽样调查及偏倚校正的受限因变量建模王 彤 山西医科大学 城乡住户调查方法体系及调查方式转变研究 王旭明 宁夏调查总队 基于减小误差的调查方法与调查方式互补性研究 王有刚 安徽财经大学 地区核算的国际比较研究文兼武 国家统计局 金融泡沫的形成、测度及控制研究向书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网络直报条件下地区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辛金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信息时代下会计信息与统计信息的比较研究 徐 玮 西安财经学院 中国旅游服务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许建平 青岛科技大学 中外统计产品种类比较严建辉 中国统计出版社国家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博弈机制研究 张玲芝 河北经贸大学计算机中心 季度季节调整研究张鸣芳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与管理学院大型普查的高效运作模式研究 赵继华 湖北省统计局金融风险管理中的统计方法研究朱建平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一般项目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 项目承担单位 产业集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卞继红 盐城工学院福建省体育服务业与其它现代服务业比较研究 蔡 艺 福建省统计科学科研所 中国省级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 曹景林 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系 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模型研究 晁玉方 山东轻工业学院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陈爱成 盐城工学院统计成本问题研究陈 骥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 中国实行全社会保障可行性研究陈玉营 国家统计局科学研究所 发展统计中介服务机构问题及民间统计问题研究 陈 智 四川省统计局 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程惠东 山东科技大学我国地方性公共产品分权式供给优势效率研究崔智敏西安财经学院季节调整方法在疾病时间序列中的应用研究崔壮天津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统计传播的模式邓力长沙学院工商管理系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丁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及其管理研究杜延庆西安财经学院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及其实证分析段敏芳中南民族大学我国民间统计面临问题及运作机制研究高强泰山学院我国四大区域主要城市功能定位与综合评价研究高兴波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一套表的设计与应用葛新黑龙江省统计局河北省居民消费行为计量模型研究顾六宝河北大学基金家族内部利益输送与投资者保护郭建军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韩海波兰州商学院收入差距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统计分析郝东明西安财经学院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关系评价体系研究何春杰西安财经学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竞争力实证研究何庆光广西财经学院贸易专业化统计指标研究及中国经验分析何树全上海大学创业政策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测度胡荣才湖南大学统计学院服务业统计监测方法研究黄国芹四川省统计局基层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研究黄玉梅四川省统计局使用行政登记数据进行官方统计研究姜澍国家统计局科研所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统计研究蒋翠侠山东工商学院核算中统计估算方法研究蒋志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省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基于时空演化的分析雷敏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于省际数据的实证分析李博湖北经济学院中国统计制度创新研究李国荣长春税务学院我国工业行业生产率增长影响因素:测度、分解与评价李健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我国西部省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李锦宏贵州大学国际金融危机下收入分配效率的统计研究李坤西安财经学院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我国基层政府绩效评估中的运用李凌汉青岛大学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统计研究——基于居民消费行为的视角李涛西安财经学院地区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研究李伟北京市门头沟区统计局区域协调发展统计研究李晏墅南京师范大学江西省区域协调发展比较与评价统计研究李志强江西财经大学金融风险管理中的统计方法研究林春艳山东财政学院“二维三向”模式下的中国统计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研究陆明远天津大学国有林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计研究吕洁华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于低碳的农村能源供应和消费需求研究罗国亮华北电力大学中国民间统计的发展研究罗良清江西财经大学一次性医用材料的合理使用指标评价体系及其应用马骏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研究院煤炭企业节能减排统计与监测体系研究马媛山东科技大学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江苏沿海企业绩效评价研究马云波盐城工学院我国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马志强江苏大学居住实态调查与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研究孟文强山东科技大学国家统计数据全程质量管理研究——基于机制设计理论孟勇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金融全球化条件下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彭莉戈西安财经学院海峡西岸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统计研究钱争鸣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基于空间计量视角的长三角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邱瑾浙江财经学院城乡弱势群体问题研究任洪涛国家统计局赤峰调查队城市群在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研究任志安安徽财经大学连续时间下的非参数统计方法沈家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统计学系基于投入产出原理的地区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宋辉河北省统计科学研究所大学生人力资本价值与就业状况关联性统计分析与对策研究宋磊济南大学统计数据质量及其公信力研究:基于公众参与的视角宋马林安徽财经大学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技术溢出效应统计研究苏为华浙江财经学院世界银行在华农业科技贷款项目投资效果评价—基于陕西省监测数据的实证研究苏永乐西安财经学院基层统计工作规范体系研究孙纪涛山东科技大学我国区域人才战略实施效果评估测度与实证研究孙锐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世界强与所属国经济发展关系的量化研究孙宪华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孙志梅山东科技大学金融服务业地理集聚与空间差异性统计研究谭朵朵湖南大学统计学院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研究王光彩四川省统计局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王桂兰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国内高等教育信息化水平统计与评价研究王洪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关中—天水空间经济协调发展统计研究王慧西安财经学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期评价研究王建斌山西省统计科研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电力能源结构优化评价指标、评价模型及软件系统开发研究王如燕山东工商学院统计中介服务机构现状与发展研究隗斌贤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就业质量的评估原理、指标体系及应用研究卫铁林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股改后上市首日超额收益统计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闻德美山东科技大学抽样调查中有效利用辅助信息的统计推断新方法研究伍长春浙江嘉兴学院非补充输入型地区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及其应用探索向蓉美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环比指数与季节调整方法研究熊建中四川省统计局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统计研究熊祖辕四川省统计局.新疆中小型企业创业情况抽样调查方案设计研究徐秋艳石河子大学山西农业现代化水平研究阎清河山西省统计科学研究所中国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西北省区现代化程度的实证研究杨大成西安财经学院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叶青湖北省统计局经济一体化统计测度及其对金融危机传染影响研究游家兴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我国农民工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于丽敏东莞理工学院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与消费需求的实证研究郁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统计学系上市公司绩效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张斌扬州大学“两型社会”指标体系及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张立军湖南大学统计学院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张强天津市统计局金融风险的识别、测度及预警统计方法研究张守凤济南大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实证分析赵乐东河南财经学院北京市信息产业链发展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视角赵曾琪国家统计局科研所现阶段我国股票市场波动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郑勇西安财经学院地区统计数据质量评价方法体系研究周洋山东科技大学建立统计创新体系、提高统计能力相关问题研究朱孔来山东工商学院基于局部风险最小化的信用衍生品定价与套期保值研究宗明刚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状况研究宗占红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
吉林省低碳经济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吉林省低碳经济创新发展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低碳经济已然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壮大,各省市也越来越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
吉林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省份,在低碳经济领域也在不断努力探索。
本文旨在就吉林省低碳经济创新发展策略进行研究。
一、吉林省低碳经济现状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是全国主要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该省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之一。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吉林省日益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经济和环境上的挑战。
这些问题也提醒着当地政府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截至目前,吉林省在低碳经济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能源利用上,该省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
此外,该省也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加大对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的支持,并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推广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等低碳经济模式。
同时,在城市化进程中,吉林省依托现有优势资源实施生态城市规划,致力于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
二、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亮点与挑战1.亮点(1)发展清洁能源吉林省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大对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的投资。
其中,吉林省是中国唯一的风能资源重点开发区,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
在太阳能方面,吉林省在长春市推广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不仅可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此外,吉林省还在积极发展生物质能产业,该省建设了大量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推广绿色制造吉林省当前的产业结构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但该省正在探索绿色制造的新路。
该省加大对节能环保等低碳产业的支持,并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推广绿色供应链管理。
此外,该省还将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吉林省的落地实施,加快绿色制造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20 09年 东 北地 区各 省 三 次 产 业 结构
F g 2 Co o i o fGDP i rh a tC i a i 0 9 i. mp st n o i n No e s h n n 2 0 t
1 2 2 东北地 区能源消 费 . . 从 总 量 来 看 , 0 8 年 东 北 地 区 能 源 消 费 量 为 20
资料来源 :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00) 2 1 整理 。
3 0 . 1 t 煤 , 50 4 0 万 标 占全 国总 量的 1 .7 , 0 3 % 是我 国能源消
费 的重要 地区之一 。其 中 , 炭 消费量 4 2.8 t石 煤 5182 万 ,
油消费量 l 4 17 1 7 . 3万 t天然气消 费量 6 . 1亿 m , , 35 一次 电力消 费量 26 7 5 0 . 8亿 k 。从各 省 能 源 消费 量看 , Wh 各 省 之间能 源消费量 差距较大 。辽宁消 费量最 大 , 1 0 为 78 1 万t 标煤 , 占东 北地 区能 源消费 量的 5 . 5 ; 次为黑 龙 08% 其 江 , 7 99 9万 t 煤 , 2 . l ; 标 占 8 5 % 吉林 72 1万 t 煤 , 2 标 占 2 . 3 。从地 区分布看 , 06 % 以煤 炭消 费为例 , 宁 消费量最 辽
F g 3 Ur a ia in d v lp n e e n Not e s h n i. b n z t e e o me tl v li r a tC i a o h
i 0 9 n2 0
从 能源利用 效率看 , 宁 、 林 和黑 龙 江 的单位 G P 辽 吉 D 能耗为 16 7t . 1 标煤/ 元 、.4 标 煤/ 万 14 4 t 万元 和 12 标 .9 t
资料 来 源 : 据 《 国统 计 年 鉴 》 2 l ) 理 。 根 中 (O O 整
煤/ 万元 , 位 工 业 增 加 值 能 耗 为 24 6t 煤/ 元 、 单 .2 标 万
整, 能源 紧张局 面有 所缓解 , 但是 , 能源供需 矛盾并 未从 根 本上解 决 , 节能挖潜 、 开流 节 源依 然 是东 北地 区能 源生 产
的 72 . %。其 中, 龙 江 原煤 产 量 最 高 , 到 了 97 0 1 黑 达 6.2
万 t 。三 是 天 然 气 储 量 较 少 , 量 仅 略 高 于 中部 地 区 。 产
、_ ,
山
凸
20 0 8年 天 然 气 产 量 4 . 5亿 m 仅 占全 国 总 产 量 的 45 , 55 , 主要集 中于黑龙 江 , .% 也 产量 为 2 . 亿 m 。四是水 71 力资 源蕴藏 量不 足 , 力 发 电 量 比较低 。20 水 0 8年 水力 发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全 国
大, 接近 2 t 亿 标煤 , 而吉林 的煤炭 消费量却不 足 1 t 亿 标
煤( 见表 2 。可见 , 炭依然是 东北 地 区最 主要能 源消 费 ) 煤
品种 , 石油 消费水平 也较高 。
图 3 20 0 9年 东 北 地 区 各省 城 市 化 发 展水 平
中国 人 口 ・ 源 与 环 境^ 2 1 年 第 6期 资 誉0 1 v得 悟铎
口 l Zu ql J 日 0 】 l 对 JI o B
加 很 高 。2 0 0 8年原 煤产 量 为 2 3 . 3万 t 占全 国总 产量 n 02 5 3 ∞ ∞ 柏 如 加 ,
,、
T b. O t u fp i r n ry i rh a t ia a 1 u p to rma y e e g n No e s n t Ch
i 0 8 n2 o
资料来源: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20 (0 2—2 1 ) 0 0 整理。
一 0
资料来源 : 根据《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 ) (0 9 整理。
年 份 Y a er
图 1 2 0 — 0 9年 东北 地 区 各 省地 区生 产 总 值 01 20
F g 1 Re in lGD n No t e s C i a fo i. go a P i r a t h n r m h 2 0l t 0 9 0 o2 0
表 1 2 0 年 东北 地 区各 省 一次 能源 产 量 08
元 。东北地 区还 没有 单 位 G P能 耗 小 于 10 t 煤/ D . 标 万 元、 单位 G P电耗小 于 100 k / 元 的省 份 ; 黑龙 江 D 0 Wh 万 但 和 吉林 的单 位 G P能耗 在 10至 2 0t D . . 标煤/ 万元 之间 、 单
东北 地 区能 源 生 产 有 以下 特 点 。一 是 石 油 产 量 高 。 东北地 区是我 国重要 的石 油生 产 供 应基 地 之 一 ,0 8年 20
与消 费的主要途 径 。
12 1 东 北地 区能 源 生 产 . .
19 9t .7 标煤/ 万元 和 1 8 5t . 9 标煤/ 元 , 万 单位 G P电耗为 D
12 3 8 Wh 万 元 、 8 . 3 k / 万 元 和 8 5 9 k / 2 . 1k / 8 5 9 Wh 6 . Wh 万
原油产量 59 8 2 1 . 6万 t 占全 国总 产量 的 3 . % , , 1 1 而且 主
2 012 0 0 3 2 O 0 5 2 0 0 0 8 2 0 0 0 2 2 0 O 4 2 0 0 6 2 07 2
电量 15 0 1 .5亿 k , Wh 占全 国总 量的 24 , 中 , 高的吉 .% 其 最 林 为 5. 1 k ( 89 亿 Wh 见表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