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
家畜传染病全课件-口蹄疫
家畜传染病全课件-口蹄疫口蹄疫一、概述口蹄疫(Footandmouth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virus,FMDV)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
临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泡和溃烂为特征。
二、病原1.形态特征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中的口蹄疫病毒属(Aphthavirus)。
病毒粒子直径为23~25nm,呈圆形或六角形,由60个结构单位构成20面体。
病毒内部为单链线状的正连RNA,无囊膜,成熟病毒粒子约含30%的RNA,其余70%为蛋白质。
2.血清学特性:★FMDV含有4种结构多肽(VP1~VP4)。
VP1、VP2和VP3组成核衣壳蛋白亚单位,VP4则与RNA紧密结合,构成病毒粒子的内部成分。
★VP1全长213个氨基酸,是序列依赖型表位的主要构基础,分离的VP1可诱生中和抗体,是近年来免疫、诊断制剂的重点。
★VP3的56位残基的Arg对硫酸乙酰肝素受体的识别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VP4与诱导产生中和抗体有关,完整的病毒粒子和空壳体有免疫原性,而壳微体没有,差别的形成是由于后者缺少VP4。
VP1发挥免疫原性,可能需要VP4的存在。
FMDV有O型、A型、C型、SAT1型(南非I型)、SAT2型(南非Ⅱ型)、SAT3型(南非Ⅲ型)、Asia1型(亚洲I型)等7个血清型。
每一型内又有亚型。
各型彼此无相互免疫关系。
3.培养特性:口蹄疫病毒能在许多种类的细胞培养内增殖,并产生致细胞病变(CPE)。
常用的有牛舌上皮细胞、牛甲状腺细胞、猪和羊胎肾细胞、乳仓鼠肾细胞等,其中以犊牛甲状腺细胞最为敏感,并能产生很高的病毒滴定,因此常用于病毒分离鉴定。
猪和仓鼠的传代细胞系,如PK15、BHK21和IB-RS-2等细胞也很敏感,常用于本病毒的增值。
培养方法有单层细胞培养和深层悬浮培养,后者适用于疫苗生产。
口蹄疫
使用疫苗种类 牛、羊和鹿:口蹄疫O型-亚洲I型二价灭活疫 苗和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 猪:口蹄疫O型灭活类疫苗,口蹄疫O型合成 肽疫苗(双抗原)。
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受威胁区域的全 部易感家畜进行一次强化免疫。最近1个 月内已免疫的家畜可以不进行强化免疫。
公共卫生
• 感染主要是由于饮食病乳奶脂,或通过挤奶、 处理病畜而接触感染,创伤也可感染。
• 人患病后,体温升高,口腔发热,唇、齿龈、
舌、面颊部粘膜潮红,发生水疱,皮肤水疱多
见指尖、指甲基部,有时见于手掌、足趾、鼻
口腔、蹄部、乳房、咽喉、气管、支气 管和胃粘膜可见水疱、烂斑和溃疡,反 刍动物真胃和肠粘膜有出血性炎症。 心肌病变具有特征性,心包膜有弥散性 点状出血,心肌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 或条纹,好似老虎身上的斑纹,俗称 “虎斑心”,心肌松软似煮肉样。
六、诊断
1、参考: 主要偶蹄动物,传播迅速,呈流行性 或大流行性发生,多为良性经过。患病 动物的口腔和蹄部有水疱和烂斑,死后 剖检可见虎斑心病变等特点,可做出初 步诊断。
二、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主要侵害偶蹄兽,牛最易感,其次是猪, 再次为绵羊、山羊和骆驼;幼畜易感性高。 传染源:病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发病初期的病畜 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症状出现后的头几天,排毒量 最多,毒力最强。病牛以舌面水疱皮排毒为最多, 其次为粪、乳、尿;病猪以破溃的蹄部水疱皮为最 多,约为牛舌面水疱皮的10倍,病猪排毒量远远超 过牛、羊。潜伏期病毒就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 具有传染性;病愈动物带毒,其带毒期长短不一, 康复牛的咽喉带毒可长达24-27个月;隐性带毒者也 是重要的传染源; 绵羊是本病的“贮存器”,猪是“扩大器”,牛是 “指示器”。
口蹄疫
致病机理
1、第一期水疱:口蹄疫病毒侵入机体后,首先在侵入部位的上皮 细胞内繁殖,使上皮细胞逐渐肿大,变圆,发生水疱性变性和坏死,以 后于细胞间隙出现浆液性渗出,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小水疱,称为原发 性水疱或第一期水疱(一般在1-5天) 2、第二期水疱:当机体的抵抗力不足以抗御病毒的致病力时,则 病毒由原发性水疱进入血液而扩播全身,引起病畜血病,从而又引起病 畜体温升高,食欲减损和呼吸,脉搏加快等症状(一般3-5天)。这时 除病畜的唾液、尿、粪便、乳汁、精液等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存有大量病 毒外,病毒还定位于口粘膜、蹄部、瘤胃和乳房等部位的粘膜及皮肤的 上皮细胞内继续增殖,使上皮细胞肿大、变性和溶解,形成大小不等的 空腔,后者互相融合,便形成继发性水疱或第二期水疱。 3、继发性水疱发生于人工感染后48h ,继发性水疱破裂后,则于 口腔粘膜、舌、皮肤和蹄部形成糜烂和溃疡病灶,此时患畜表现大量流 涎和采食困难,并常发出鼓舌音,蹄部病变可致跛行 。
新华网东京5月28日电 为了防止宫崎县口蹄疫进一步蔓延, 日本参议院28日上午通过了《口蹄疫对策特别措施法》。该法将 于6月1日经内阁决议后宣布实施。 《口蹄疫对策特别措施法》规定,为了防止疫情蔓延,国家 和县可强制宰杀家畜,农家的损失由政府全额补偿,掩埋被宰杀 家畜的用地由国家和县负责提供,在发生口蹄疫的区域,对汽车 等可强制消毒。
蹄叉蹄踵部水泡破溃形成烂斑
蹄部烂斑,蹄匣将脱落
蹄叉蹄踵部溃疡,蹄壳开始脱落
鼻拱、鼻镜部水泡溃疡和结痂
舌表面溃疡
四蹄水泡破溃
病理变化
除口腔和蹄部病变外,还可见到食道和 瘤胃粘膜有水疱和烂斑;胃肠有出血性炎症; 肺呈浆液性浸润;心包内有大量混浊而粘稠 的液体。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 白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 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
兽医课件:口蹄疫
2、传染源: 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是重要的传染源; 前驱期,排毒量最多,毒力最强; 一头病牛的排毒量可感染100万头牛,1克病猪蹄部水疱皮可
使10万头猪感染发病。 病牛以舌面水疱皮排毒为最多,其次为粪、乳、尿; 病猪以破溃的蹄部水疱皮为最多,约为牛舌面水疱皮的10倍,
病猪排毒量远远超过牛、羊。 绵羊是本病的“贮存器”,猪是“扩大器”,牛是“指示
4、流行特点 传播快、流行广,具有快速传播和远距离传播的特
点,呈流行或大流行。 周期性:
每隔三年就流行一次。
四、发病机理
病毒侵入机体
1-3d
进入血液
第二期水泡
进入恢复期
侵入部位生长繁殖 第一期水泡
体温升高和全身症状 嗜好部位
幼畜急性心肌炎而死亡 水泡融合破裂 体温下降至正常,
血液中病毒减少 至消失
2、特点 ❖ 良性经过; ❖ 传播快,感染谱广,不易控制和消灭; ❖ A类动物疫病、一类动物疫病、5号病
3、分布 ❖ 世界性分布 ❖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已消灭FMD; ❖ 日本1933年宣布消灭口蹄疫,但2000年再次爆发; ❖ 朝鲜、韩国长期保持无口蹄疫,但在2000年也爆发
流行。 ❖ 迄今只有新西兰是唯一未发生FMD的国家。
4、病毒含量 ❖病畜的水疱液、水疱皮、淋巴液及其发热期血液 中含量最高; ❖其次组织器官、排泄物、分泌物; ❖退热后在奶、尿、泪、粪便等都含有一定量的病 毒。
5、增殖 ❖ 细胞:
犊牛肾细胞、仔猪肾细胞、乳鼠、仓鼠、乳仓鼠 肾细胞等,产生细胞病变; ❖ 动物:
牛舌部皮内接种、豚鼠后肢跖部皮内接种或划刺、 乳鼠等;
3、羊 症状与牛相似,但较轻
➢ 绵羊多于蹄部,山羊多于口腔发生水疱; ➢ 孕羊发生流产; ➢ 羔羊有时发生出血性肠炎,常因心肌炎死亡。
口蹄疫(FMD)
的牛运到非疫区而引起口蹄疫流行的。羊群中
成为长期带毒的传染源。由于病猪的排毒量远
远超过牛、羊,据报道病猪经呼吸排至空气中
的病毒量相当于牛的20倍,因此认为在本病的
.
10
传播中走相当重要的作用。
❖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和通过各种媒介物而间接 接触传播,消化道是最常见的感染门户。也能 经损伤的粘膜和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更易发 生。
7
病原
❖ 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在自然情况下,
含毒组织和污染的饲料、皮毛及土壤等可保持
传染性达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久。酸和碱
对口蹄疫病毒的作用很强,所以1一2%氢氢化
钠、1一2%甲醛溶液、0.2一0.5%过氧乙酸等均
是:蹄疫病毒的良好消毒剂,短时间内即能杀死
病毒。
.
8
流行病学
❖ 易感动物:
❖ 3.衣壳蛋白亚单位:无RNA,无感染性,有抗 原性
❖ 4.病毒感染相关抗原(VIA抗原) :是一种不具
有活性的RNA聚合酶,当病毒粒子进入细胞,
经细胞蛋白激活才有酶活性,能诱发动物产生
特异抗体,无型特异性,而有群特异性。
.
5
病原
❖ 血清型及免疫:多型性、易变性。口蹄疫病毒 目 前 有 A、O、C、SAT1、SAT2、SAT3 以 及 Asia I型等7个血清型。以0型最常见。各型间 彼此几乎没有交叉免疫性。每一个血清型又分 若于亚型,同型各亚型之间仅有部分交叉免疫 性。据最近报道,口蹄疫亚型已增加到70个以 上。FMDV特别容易变异常有新的亚型出现。
全身症状,病毒随血液到达所嗜好的部位,如
口腔粘膜和蹄部、乳房皮肤的表层组织继续繁
殖,形成继发性水疱,随着水疱的发展、融合
口蹄疫名词解释
口蹄疫名词解释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其病原体为口蹄疫病毒。
口蹄疫病
毒主要影响牛、猪、羊、山羊等经济性家畜,其病征包括发热、口腔糜烂、蹄底角脱落等,可能导致严重的生产损失。
以下是口蹄疫相关名词的解释:
1.病原体:指引起某种疾病的病菌、病毒等微生物。
2.疫情:指某一区域或某种动物发生的某种传染病的总体情况。
3.传染性:指疾病具有传染和扩散的能力,可能感染大量人或动物。
4.疫苗:指通过对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加工制成的预防疾
病的药物。
5.屠宰封锁:指为控制某一区域或某些动物的疫情蔓延,暂停该区域
或动物的屠宰业务。
6.隔离:指将疾病患病的动物或人员与其他健康的动物或人员隔开。
7.流行地区:指某一区域或某种动物繁殖群体中,该疾病长期存在或
爆发过的地区。
【疾病名】口蹄疫 【英文名】foot and mouth disease
【疾病名】口蹄疫【英文名】foot and mouth disease【缩写】【别名】aftosa;aphthous fever;口疮热;口蹄病【ICD号】B33.8【概述】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最易感的是牛类,猪也易感,羊、山羊、骆驼、象等均有发病报告,人亦可感染。
主要是人与动物接触而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唇、牙龈、颊部、舌的边缘、手足颜面等处的黏膜、皮肤先出现红点、继生水疱,水疱破裂后成溃疡、结痂后痊愈,时伴有发热、头痛、四肢痛、眩晕、呕吐、腹泻等。
一般预后较好。
【流行病学】口蹄疫能侵害33种以上动物,以猫、蹄兽最易感,口蹄疫流行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易扩散,它可以通过牲畜、车辆、人员、鸟类甚至空气多种途径传播。
牛群今天有两头发病,明后天就会有大多群全群发病,波及村、县、全国,对其的传染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
如果一个人用1天时间,从南美的农场到美国的得克萨斯州的农场,口蹄疫就可能在1天内暴发,甚至一阵大风可以将病毒传播至几十公里以外,由于病牛水疱液、涎滴在地上,污染土壤,随汽车轮子携带的口蹄疫病毒1天可以扩散到1000km以外的地区。
病毒的乳制品、畜产品、乳油、毛皮等如通过空运则1天之内可传播至万里以外。
2001年在英国暴发流行,共发生1603病例,屠宰130万头牲畜。
本病有极强的传染性,老疫区发病率为50%,新疫区牲畜发病可达100%。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于浙江、广州、北京、福建、长春、承德等报道过少数病例。
1.传染源 主要为病畜。
发病初期的病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病状出现后头几天,排毒量最多,毒力最强,病牛排出的病毒以舌面疱疮最多。
2.传播途径 以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为主。
直接接触是病畜与健畜群牧等之间的感染或饲养员、畜医、挤奶员接触了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而感染。
间接接触是通过污染的土壤、空气气味、吸入含病毒的尘埃等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症状,无明显严格季节性,它可以发生在任何月份,但由于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发生季节也不同(如牧区秋末冬季为主,而农业区季节性不明显)。
口蹄疫预防和措施
疫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 - 建立健全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加强
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口蹄疫- 到口蹄疫疫区的动物应接受特别检
疫和隔离。
口蹄疫的预防措施
卫生措施: - 加强动物圈舍和设施的卫生管
理,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 - 避免与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接
触,控制动物交流和运输。 -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
治疗,确保病例及时控制。
口蹄疫的预防措施
教育宣传: - 提高畜牧业从业人员和养殖户的口
口蹄疫预防和 措施
目录 什么是口蹄疫? 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性 口蹄疫的预防措施
什么是口蹄 疫?
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影响牛、猪、羊和其他反芻动 物。 口蹄疫病毒会引起口蹄病,症状包 括蹄部溃疡、发热和呼吸困难。
预防口蹄疫 的重要性
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性
口蹄疫在畜牧业中具有严重的经济影响 ,能迅速传播并导致大规模死亡。 预防是控制口蹄疫最有效的方法,可以 避免疫情的扩散和破坏。
口蹄疫的预 防措施
口蹄疫的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 对牲畜进行定期口蹄疫疫
苗接种可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 。
- 选择合适的疫苗和接种计 划,根据不同地区和动物种类 的需求来制定。
- 定期接种疫苗,并确保疫 苗的质量和保存条件。
口蹄疫的预防措施
动物检疫: - 检疫是防止口蹄疫传播的重要环节
。 - 对新引进的动物进行检疫,确保其
2023年口蹄疫疫情
2023年口蹄疫疫情引言概述:2023年,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口蹄疫疫情。
这场疫情给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从疫情的起源、传播途径、病毒特点、疫情防控措施以及对农业产业的影响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疫情起源1.1 病毒来源:口蹄疫病毒属于病毒科,主要感染偶蹄目动物,如牛、猪、羊等。
1.2 病毒变异:2023年口蹄疫病毒发生了新的变异,使得疫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1.3 传染源:感染的动物成为病毒的传染源,通过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呼吸道等途径传播给其他动物。
二、传播途径2.1 直接接触传播:感染动物直接接触健康动物,通过分泌物、粪便等传播病毒。
2.2 间接接触传播:病毒通过污染的物体、工具、车辆等间接传播给健康动物。
2.3 空气传播:病毒通过空气中的飞沫和尘埃传播给其他动物,特别是在密集养殖场等封闭环境中传播更为迅速。
三、病毒特点3.1 高度传染性:口蹄疫病毒具有极高的传染性,一旦感染,病毒迅速在动物群体中传播,导致疫情扩大。
3.2 病程短暂:感染动物的病程通常较短,但症状严重,包括发热、溃疡形成、蹄部病变等。
3.3 病毒稳定性:病毒在环境中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存活较长期,增加了传播风险。
四、疫情防控措施4.1 动物隔离:对于感染动物,应及时隔离,减少与健康动物的接触,避免病毒传播。
4.2 消毒措施:对于可能受到病毒污染的场所、设备、工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减少病毒存活的机会。
4.3 疫苗接种:疫情防控中,疫苗接种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能够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
五、对农业产业的影响5.1 经济损失:由于口蹄疫疫情的爆发,农业产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动物死亡、屠宰中断等造成为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5.2 减产风险:疫情导致动物生产能力下降,农产品产量减少,给农业产业带来了减产的风险。
5.3 贸易限制:国际间对于口蹄疫疫情的传播耽忧,可能导致贸易限制,进一步影响农产品的出口。
口蹄疫危害及预防PPT
何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发现病例时
一旦发现口蹄疫病例,应立即采取隔离和扑杀措 施,防止疫情扩散。
及时向兽医和相关部门报告,争取早期处理。
如何预防口蹄疫?
如何预防口蹄疫?
疫苗接种
定期对牲畜进行口蹄疫疫苗接种,以提高其免疫 力。
疫苗接种是预防口蹄疫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如何预防口蹄疫?
什么是口蹄疫?
症状
感染动物会出现发热、口腔内溃疡、蹄部水疱等 症状。
这些症状可导致严重的疼痛和食欲减退,影响动 物的生产性能。
什么是口蹄疫?
影响范围
口蹄疫不仅影响动物健康,还可能导致经济损失 。
发病后,动物的生产能力下降,可能导致农民收 入减少。
口蹄疫的危害
口蹄疫的危害
对动物的影响
口蹄疫会导致动物无法正常进食、饮水,严重者 可能导致死亡。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养殖户
口蹄疫的暴发对养殖户的直接影响最为明显,尤 其是养牛、养羊和养猪的农户。
这些养殖户可能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损失。
谁会受到影响?
消费者
疫情可能导致肉类和奶制品价格上涨,影响消费 者的日常生活。
消费者需要关注肉类和乳制品的来源,以确保食 品安全。
谁会受到影响?
政府和相关机构
口蹄疫的危害及预防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口蹄疫? 2. 口蹄疫的危害 3. 谁会受到影响? 4. 何时需要采取预防措施? 5. 如何预防口蹄疫?
什么是口蹄疫?
什么是口蹄疫?
定义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 病,主要影响偶蹄动物,如牛、羊、猪等。
该病毒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或污染的饲料 传播给动物。
猪口蹄疫潜伏期多少天,猪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
猪口蹄疫潜伏期多少天,猪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猪口蹄疫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7天,潜伏期长的可达14天。
出现症状24小时后猪就会排毒,前期排毒量大,传染性强。
治疗猪口蹄疫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硼酸钾清洗,或者在糜烂处涂抹1%-2%的明矾。
如果有高热不退患病严重的病猪,可注射氨基比林加头孢进行退烧,再注射5号特工进行治疗。
一、猪口蹄疫潜伏期多少天1、猪口蹄疫的潜伏期非常短,一般是1-7天,潜伏期长的可达14天。
当猪出现症状24小时后就会排毒,前期排毒量比较大,传染性也很强,一般2-3天就可全群传播。
5-7天后排毒量会下降,10天后基本不会排毒,也不会引起同栏感染,但淋巴结和骨髓可带毒1个月以上。
2、猪口蹄疫治疗可用清水、食醋或0.1%高硼酸钾清洗,或者在糜烂处涂抹1%-2%明矾,蹄部可以用来苏儿洗涤,擦干后涂抹鱼石脂软膏,再用绷带包扎。
乳房可以用肥皂水清洗,涂抹青霉素软膏,定期将奶挤出,防止产生乳房炎症,然后使用强心剂和结晶樟脑口服每天2次即可。
3、如果有出现高热不退患病严重的猪,可对其注射氨基比林加头孢退烧,再注射5号特工治疗。
五号特工非常适合治疗猪口蹄疫病,而且它有安全,起效快的效果。
如果猪在患病后采食量下降,可在饮水中可加入葡萄糖、维生素补充能量。
二、猪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有哪些1、由于口蹄疫经常在气温低的冬季和早春传播。
首先,预防时一定要进行疫苗免疫,在口蹄疫发生前也就是每年9月和次年3月进行疫苗注射,这样可以使机体产生足够高的抗体,在进行疫苗接种时要选择高效浓缩疫苗注射。
2、猪群发病的处理要遵守“早、快、严、小”的原则,必须扑杀病猪及同群猪,严格控制病原,疫区内所有猪都不能移动,污水、粪便、用具、病死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疫情停止后,要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对猪舍及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和空置后才可解除封锁。
3、养殖场要实行封闭式生产,必须制定严格的防疫制度,控制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入场。
口蹄疫专项培训口蹄疫概述及特点口蹄疫病毒类型侵入途径理化性质
口蹄疫概述及特点、口蹄疫病毒类型、侵入途径、理化性质培训
一 口蹄疫概述
定义: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 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 和可快速远距离传播的动物疫病。以口腔 粘膜和鼻、蹄、乳头等皮肤形成水疱和烂 斑为特征。
口蹄疫是世界卫生组织法定报告的动物传 染病之一,农业部将口蹄疫病毒列为一类 动物病原微生物。口蹄疫为一类疫病。
二 口蹄疫病毒
核酸复制
正单股病毒RNA基因组在细胞的膜结构上复制,大多数 微RNA病毒基因组复制的膜是如何形成的还不清楚。
口蹄疫病毒复制膜来源于早期分泌途径的前高尔基体间 隔。以RNA为模板,尿素酸化的VPg蛋白质引物引导下,复 制负链RNA,再以负链RNA为模板合成正股RNA链,在该过 程中常形成双股RNA的复制中间体(RI)。以负链为模板 合成多股正链RNA和病毒蛋白的积累,包装之后形成子代 病毒。
病毒在PH7.0-7.5时十分稳定;
口蹄疫病毒对碱也很敏感,圈舍消毒通常应用 2%NaOH或KOH,或4%Na2CO3;
本病毒对化学消毒药的抵抗力较强,1:1000升汞、 3%来苏儿6小时不能杀死病毒,在1%石炭酸中5个 月,70%酒精中2-3天病毒尚存活。
临床症状
牛:潜伏期一般为24h-8天,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萎顿, 食欲障碍,内唇,齿龈,舌面,颊部粘膜发生水疱,流涎呈 白色泡沫挂满嘴边,并串珠状滴下,鼻镜干涸,流脓性鼻涕, 眼角有黄白色排泄物,被毛粗乱。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的, 边缘整齐的红色糜烂。有时舌面,口唇等处水疱连成一片, 整个舌粘膜脱落,舌呈鲜红色的柔嫩组织,病牛摇头不安, 痛苦万分,蹄叉发病形成跛形,蹄冠,蹄叉,蹄踵部皮肤发 生水疱,破溃后形成鲜红烂斑,有感染则化脓,坏死,可造 成蹄壳脱落,有时乳房上也出现水疱破溃后形成鲜红烂斑。 但一般呈良性经过,死亡率低。但牛的恶性口蹄疫可侵害心 肌,使死亡率提高。
口蹄疫
周边国家疫情对我国的威胁
印度:因贫困和宗教信仰,使FMD难以控制,O、A、C和Asia1 到处流行。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等国情况相同。 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流行O、A、和 Asia1流行。菲律宾1976年进口南美牛将C型带入。1996年印度 和菲律宾暴发发生C型口蹄疫,虽此后再未见有暴发,但C型的 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日本、南朝鲜、蒙古、俄罗斯于2000年发生O型FMD,毒株属O 型泛亚毒株。 前苏联解体后与我国相邻的国家,大多流行过或正在流行A型 口蹄疫。 2005年后,俄罗斯、越南等国与我国接壤的地区先后发生了 Asia1型口蹄疫。 不丹、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疫情更为严重, 尤其是巴基斯坦疫情复杂,同时流行A、O和Asia1型,对我国威 胁最大。
渐好转;部分动物,特别是幼畜,会因恶性口蹄疫
而死亡;部分动物,特别是牛可转为持续性感染。
口蹄疫临床症状-牛
早期症状:奶牛产奶量突然减少,厌食、精神沉郁和发热。 1天后,口腔及周围、蹄部和乳房,乳头上可发现水泡。 在 8-12小时内随着液体的积聚变得更加凸起。在形成水泡的急性 病程中,口腔疼痛,感染牛的唇和下腭震颤,分泌过量唾液( 流涎),在水泡破裂后流涎更明显严重,常出现白沫状口水, 粘稠的唾液。 舌面上皮逐渐坏死,并在1-2天内破裂,留下无表皮(露肉 )的红色糜烂(烂斑),抓舌(检查)可加速破裂导致大片舌 皮脱落。 出现水泡的部位还有:鼻孔内和口鼻凸出部。鼻孔中的病损 通常很小,愈合后表面形成结痂。
周边国家疫情对我国的威胁
亚洲是口蹄疫的重灾区。多年以来,我国始终处于Asia I 型口蹄疫包围之中。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2002-2004 年度)公布的疫情资料显示,在我国周边的印度、巴基斯坦、
什么是口蹄疫
什么是口蹄疫1.什么是口蹄疫口蹄疫是致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患病动物的口、舌、唇、蹄、乳房等部位往往出现示病性水泡,破溃后会形成烂斑。
该病以传播迅速、感染率高为主要特点,国际兽疫局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之一。
2.口蹄疫病毒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目前已知口蹄疫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其中O型口蹄疫为全世界流行最广的一个血清型。
口蹄疫病毒对酸很敏感,在PH为6时,每分钟可损失90%;2%苛性钠、3-4%甲醛、0.5-1%过氧乙酸、30%热草木灰水、10%新鲜石灰乳剂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均不宜做带猪消毒,安多福万金水对口蹄疫病毒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不仅可做带猪消毒还可进行饮水净化,但来苏儿、新洁乐灭等对日蹄疫病毒无杀灭效能。
3.流行病学自然发病的动物常限于偶蹄兽,黄牛最易感,其次是水牛、牦牛、猪、绵羊、山羊、骆驼等。
通常是冬春低温季节多发,夏秋高温季节少发。
易感畜高度集中则极易爆发口蹄疫。
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
该病入侵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呼吸道及受伤的皮肤和黏膜传染。
4.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猪的潜伏期为1-3d,也有3-7d的报道。
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0-42℃。
在口腔、乳房和蹄部等部位出现水泡,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站立和行走困难。
病程经过一到两周后,体温恢复正常,食欲也恢复正常,蹄壳脱落处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会形成结痂。
乳猪的死亡率很高,有时可达100%。
5.口蹄疫防治措施(1)常发地区按期进行免疫接种。
在选择疫苗时,最好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生产或农业部批准进口的优质疫苗。
另外疫苗种类繁多,应根据当地流行病株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
(2)加强防疫,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可用安多福万金水/对养殖场全面进行带畜环境消毒和饮水净化消毒,预防口蹄疫的效果极佳。
(3)加强牲畜的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口蹄疫的科普知识PPT
预防口蹄疫的 重要性
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性
保护畜牧业: 预防口蹄疫是保护畜牧业 发展的关键,可以减少经济损失。
保护人类健康: 口蹄疫病毒对人类不具 有直接威胁,但如果病毒传播到人类食 用的肉类,可能引发一些健康问题。
口蹄疫的全球 控制
口蹄疫的全球控制
国际合作: 国际间的合作是控 制口蹄疫的关键,包括疫苗研 发和信息交流等。
口蹄疫的症状
口蹄疫的症状
牲畜的症状: 发热、溃疡、蹄部痛苦、 乳房充血等。
输卵管和肺部的症状: 发炎、病灶形成 、组织退化等。
口蹄疫的预防 与控制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疫苗接种: 使用疫苗来预防口 蹄疫的发生。 卫生措施: 加强畜禽的环境卫 生,定期消毒和清洁。
口蹄疫的处理 和处置
口蹄疫的处理和处置
治疗: 口蹄疫患畜的治疗主要是辅助治 疗,如消炎、降温、补充营养等。 处置: 对于受感染的动物,需要依法进 行安全处置,以避免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
口蹄疫的影响 和经济损失
口蹄疫的影响和经济损失
动物健康: 口蹄疫对动物的健 康会产生严重影响,可能导致 死亡。
经济损失: 口蹄疫的爆发会给 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包括动物死亡、市场受限等。
口蹄疫的科普 知识PPT
目录 口蹄疫介绍 口蹄疫的症状 口蹄疫的预防与控制 口蹄疫的处理和处置 口蹄疫的影响和经济损失 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性 口蹄疫的全球控制 结语
口蹄疫介绍
口蹄疫介绍
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种 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羊 、猪等反芻动物。
病因和传播途径: 口蹄疫是由 口蹄疫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 飞沫、接触感染的方式传播。
监测与报告: 各国需要建立有 效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掌 握口蹄疫的情况,采取措施防 止扩散。
2023年口蹄疫疫情
2023年口蹄疫疫情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简称FMD)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动物传染病,主要感染有蹄动物,如牛、猪、羊和山羊等。
该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飞沫传播、污染物传播等途径传播,对畜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疫情概况2023年,我国口蹄疫疫情总体呈现以下特点:1. 疫情范围:口蹄疫疫情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养殖密集的农村地区。
一些省份和地区的养殖场和农户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
2. 病例数量:截至目前,全国共报告口蹄疫疫情病例1000余起。
其中,牛群感染最为严重,占总病例数的70%;猪群感染次之,占总病例数的20%;其余的病例主要是羊和山羊。
3. 疫情扩散速度:由于口蹄疫的高传染性,疫情扩散速度较快。
在一些受感染地区,疫情蔓延的范围较广,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
4. 经济影响:口蹄疫疫情对养殖业和相关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由于疫情的爆发,许多养殖场被迫关闭,农民的养殖收入大幅减少,相关产业链也受到了冲击。
二、疫情防控措施针对2023年口蹄疫疫情,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遏制疫情的扩散和减少经济损失。
具体措施如下:1. 封控疫区:对于已经发现疫情的地区,采取封控措施,禁止疫区内的动物流入流出,并加强对疫区周边地区的监测和管控。
2. 屠宰和销毁:对于感染口蹄疫的动物,采取及时屠宰和销毁的措施,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同时,对于疫情严重的地区,也采取了扑杀未感染的动物的措施,以减少疫情的传播风险。
3. 消毒和隔离:加强养殖场和市场的消毒工作,对可能受到病毒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另外,对于已经感染的动物,进行隔离管理,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4. 疫苗接种:加强疫苗的生产和供应,对养殖动物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5. 加强监测和报告:加强对口蹄疫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
口蹄疫及其防治
采用ELISA、中和试验等血清学方法对病毒抗体进 行检测,适用于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临床鉴别诊断
与类似疾病的鉴别
口蹄疫在临床上需与猪水疱病、猪水 疱性口炎等疾病进行鉴别,主要通过 病原学、流行病学及血清学等方法进 行区分。
症状与病变差异
口蹄疫的典型症状包括口腔黏膜、蹄 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而类 似疾病的症状和病变部位可能有所不 同,需要仔细观察和比较。
防控难度
由于口蹄疫病毒具有多种血清型和亚型,且易发 生变异,因此防控难度较大。目前主要通过疫苗 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来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发生 和传播。
02 口蹄疫诊断与鉴别
实验室诊断方法
病毒分离与鉴定
采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生物学特性、理化 性质及血清学反应等方法进行鉴定。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PCR、RT-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毒核酸 进行检测,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优点。
疼痛缓解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或局部麻醉药缓 解疼痛。
中药辅助治疗
清热解毒类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 毒、凉血利咽的功效,可缓解柏等,具有祛湿止痒、 收敛生肌的作用,可用于口蹄疫 疱疹破溃后的治疗。
增强免疫力类中药
如黄芪、党参等,具有益气固表、 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提高患者 抵抗力,促进康复。
口蹄疫及其防治
目录
• 口蹄疫概述 • 口蹄疫诊断与鉴别 • 口蹄疫预防措施 • 口蹄疫治疗方法 • 口蹄疫对畜牧业的影响 • 总结与展望
01 口蹄疫概述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 偶蹄动物,如猪、牛、羊等。
传播途径
口蹄疫的科普知识
病毒传播途径
病毒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患病动物咳嗽、打 喷嚏时释放病毒颗粒进入空气 ,其他动物吸入病毒后感染。
直接接触传播: 口蹄疫病毒在 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上存活一段 时间,其他动物通过接触污染 物体而感染。
病毒传播途径
间接接触传播: 人类和物体等可间接传 播病毒,如人类通过污染的鞋子、工具 等传播病毒。
预防口蹄疫
预防口蹄疫
接种疫苗: 疫苗可以有效预防 口蹄疫的发生,定期接种疫苗 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方式。 加强卫生防护: 定期清洁和消 毒动物舍、工具、设备等,减 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预防口蹄疫
管理动物运输: 控制动物的流动和运输 ,避免病毒传播到健康的地区。
报告和监测: 口蹄疫的疫情必 须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并积 极参与监测活动。 紧急响应: 一旦发现口蹄疫的 疫情,立即采取紧急响应措施 ,以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
应对口蹄疫的措施
教育宣传: 加强对口蹄疫的科普知识宣 传,提高公众和养殖户的认识和防范意 识。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口蹄疫的科普知识
目录 介绍口蹄疫 病毒传播途径 预防口蹄疫 口蹄疫的治疗 应对口蹄疫的措施
介绍口蹄疫
介绍口蹄疫
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种 影响蹄类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 播。
口蹄疫的危害: 口蹄疫可以导 致牲畜蹄部的溃疡和疼痛,导 致生产力下降和经济
口蹄疫的治疗
定期检查: 及早发现患病动物 ,定期检查并予以治疗,减轻 病情和病毒的传播。 症状缓解: 通过控制发病动物 的症状,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口蹄疫的治疗
隔离和处置: 患病动物必须立即隔离并 采取适当的处置措施,以防止病毒传播 给其他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际兽医事务处发布的:2011年12 月—2012 年1 月全球重大动物疫情综述中指出关于口蹄疫疾病中国台湾、哈萨克斯坦再次发生口蹄疫。
2011年12月22日,台湾台南市一农场发生O型口蹄疫,983头猪感染。
2011年12月27日,哈萨克斯坦东哈萨克斯坦州3个村庄发生O型口蹄疫,500头牛感染。
纳米比亚、南非、巴拉圭再次发生口蹄疫。
2011年12月27日,纳米比亚Caprivi地区一村庄发生SAT1型口蹄疫,17头牛感染。
2012年1月9日,南非普马蓝加省一村庄发生SAT2型口蹄疫,6头牛感染。
2012年1月3日,巴拉圭中部圣贝竹省一农场发生O型口蹄疫,15头牛感染。
口蹄疫( foot and mout h disease , FMD)又称口疮热, 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和传播极为迅速的接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嘴周围、口内、蹄、乳头和乳房上形成水疱。
口蹄疫首次发现于1514年(意大利), 但直到1898年才由Loffler等证明本病原为滤过性病毒。
该病的发病率几乎达100 %,但病程一般呈良性经过,死亡率只有2 % ~3 % ,犊牛及仔猪和恶性病型, 死亡率可达50 % ~70%,除动物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外,动物在患病期间肉和奶的生产停止, 病后肉和奶产量长期减少以及种用价值丧失也可造成较大的损失, 最为严重的是由于该病传染性极强, 对病畜和怀疑处于潜伏期间的同群动物必须紧急处理,对疫点周围的广大范围必须隔离封锁, 禁止动物移动和畜产品调运上市,由此可导致一个国家的畜产品进出口贸易停止,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 并能在全球大规模流行,所以国际兽疫局将该病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之首, 并列入世界范围内重要传染病研究行列。
口蹄疫病毒属于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属,是一种RNA病毒. 病毒呈球形, 其直径为( 23±2) nm, 不具有囊膜.病毒感染动物的血清. 口蹄疫病毒具有型多易变的特点.已知的病毒型为A、O、C和南非1、2、3型以及亚洲1型( Asia-1)。
每一主型又分若干亚型, 目前已发现的亚型有65个。
人类感染以O型多见, C型少见. 我国口蹄疫的病毒型为O、A型和亚洲1型。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FMDV呈球型,正二十面体对称,直径为( 23±2) nm;分子量为6.9×106u,无囊膜。
完整的病毒颗粒包括单股正链RNA、衣壳蛋白及少量装配过程中夹带的非结构蛋白和宿主细胞肌动蛋白。
FMDV基因组RNA全长为8.5kb可以直接作为信使RNA。
FMDV基因组RNA由5'UTR、开放阅读框(ORF)、3'UTR 和poly(A)尾组成。
开放阅读框通常含有6999nt,编码长度为2333 个氨基酸的多肽,包括非结构蛋白L、P2、P3基因和结构蛋白基因P1,其中P1基因由4种结构蛋白VP1、VP2、VP13、VP4组成。
其中VP2、VP13、VP4编码的结构蛋白位于衣壳表面,为外衣壳蛋白。
而引起口蹄疫变异则是由于VP1蛋白的氨基酸发生变异所致。
因此VP1是决定病毒抗原性的主要成分。
口蹄疫病毒依据动物交叉免疫试验和血清学试验划分为7个血清型O、A、C、Asia I、南非(1,2,3)型。
每一主型又分若干亚型, 目前已发现的亚型有65个。
FMDV的7个血清型在全世界并不是均匀分布的,O型和A 型分布最广,在非洲、南亚、中东和南美许多地区广泛发生。
C型仅局限于印度次大陆。
Asia I型通常只发生于亚洲。
SAT几个血清型只见于非洲地区。
口蹄疫的7个血清型间抗原性有明显的差异,型间无交叉免疫作用。
人类感染以O型多见, C型少见。
我国口蹄疫的病毒型为O、A型和亚洲1型。
20世纪90年代初,以RT-PCR技术扩增和测定主要抗原蛋白V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较其同源性,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从而对其进行分型。
口蹄疫病毒基因型的划分最重要的意义就是避免没有选择性的盲目使用口蹄疫疫苗,造成疫情的扩散和毒株发生变异而产生严重后果。
口蹄疫的发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至今尚未消灭。
疫苗作为预防口蹄疫的可靠手段目前正在广泛使用。
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合成肽疫苗、核酸疫苗、植物反应器可饲疫苗及多表位疫苗等新型口蹄疫疫苗的研究已成为该领域的热点。
传统疫苗灭活疫苗目前,世界上主要应用灭活苗来实现对口蹄疫的防制,除了灭火的单价苗之外,灭活二价苗也早已出现,在我国由张永光,王永录等研制成功的牛口蹄疫O型A型双价灭活疫苗,在预防牛口蹄疫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活疫苗20世纪50、60年代许多学者用不同的毒株进行了各种途径的致弱,培育出了十几个活毒疫苗株,但经实践证明无一达到活疫苗要求的标准。
由于在致弱的过程中,FMDV 容易发生变异、不易致弱、毒力返强、有致病性等,所以活疫苗不适宜用来预防FMD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禁止使用此种疫苗。
因此,新型疫苗与传统疫苗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新型疫苗亚单位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基因缺失疫苗、多肽疫苗、可饲疫苗、多表位疫苗等。
新型疫苗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大部分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如抗原蛋白的表达量较低;蛋白质多肽在体外合成,或者载体表达出的蛋白折叠、糖基化、裂解等过程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要使其规模化生产,应用于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型疫苗必将大量投入使用,人类可以对口蹄疫进行有效地防控。
基因工程苗:目前, 已经发现FMDV结构基因和非结构基因2 A、3 C串联起来表达,可以产生76 S的类病毒粒子, 提纯该类病毒粒子用来免疫动物,其免疫效果类似于全病毒, 可产生高水平的中和抗体, 能抵抗强毒的攻击, 并彻底解决了F MDV常规疫苗散毒的危险, 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可饲疫苗 近些年来,随着植物基因工程的快速发展,植物也被用作生产包括疫苗及药物等一系列蛋白的生物反应器, 成为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内的一个研究亮点。
利用转基因植物技术生产疫苗, 是将微生物或病毒的抗原基因导入植物, 使其在植物中表达, 当人或动物摄入这种植物或其抗原蛋白后, 即可产生对这种抗原的免疫应答。
但是, 目前应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 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量问题,在现有的研究中,外源基因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大约只占植物中可溶性蛋白的0 . 01% ~ 0 .37 %,即使以高表达量者为标准,作为疫苗, 这个表达量仍然较低。
但这可以通过改进表达调控系统, 如采用强启动子、增强子、先导序列及调控序列来促进表达; 其次,关于转基因植物可食化疫苗的免疫原性问题, 在人和小鼠的食用试验中, 粘膜分泌性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50%和10%, 作为可食化疫苗显然是不理想的。
因此,有两个因素应该考虑和研究, 一是植物本身可能含有一些因素会影响或干扰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这需要进一步研究, 并找出解决途径; 二是重组蛋白在经历胃肠消化酶的作用后,可能发生降解或被破坏,从而影响其免疫原性。
可选择的解决途径是在抗原基因旁加上修饰基因或吸附基因序列(如菌毛蛋白基因) ,或将抗原组装成病毒颗粒样的有序结构, 以增强抗消化作用。
预计未来的转基因宿主将呈现多样化的局面, 以满足不同动物的需求活载体疫苗利用基因操作技术将FMDV的主要抗原基因插入某种缺陷性病毒的基因组中构建成重组病毒, 这种病毒可感染哺乳动物细胞并在细胞内表达FMDV的抗原蛋白, 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
另外, 针对FMDV多血清型且各血清型之间无叉保护作用的特性,可以将不同型FMDV的VP 1或P 1基因插入到同一病毒活载体中, 从而组成多价基因工程疫苗来预防、控制FMD及其他相关疾病。
目前, 用于表达FMDV 抗原的病毒载体主要有痘苗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核心多角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牛鼻气管炎病毒、牛瘟病毒及烟草花叶病毒等。
基因缺失疫苗运用基因工程手段克隆口蹄疫病毒全长cDNA, 构建感染性克隆, 在DNA水平上来操作RNA, 通过缺失与毒力相关的基因, 减弱其毒力但不丧失其免疫原性。
口蹄疫病毒表面高度保守的p 环( G- H环)上的精氨酸- 甘氨酸- 天门冬氨酸( RGD) 序列, 构成病毒的细胞吸附位点。
构建缺失或取代RGD序列的感染性的cDNA克隆, 转染BHK细胞, 产生缺失或突变的RGD序列的病毒粒子, 这种缺失RGD序列的病毒粒子不吸附和感染细胞。
以该缺失病毒进行小鼠和猪的动物试验发现, 野生型病毒对照组发现典型的口蹄疫症状,缺失病毒试验组无任何症状。
用海福特牛对这种缺失病毒所做的油佐剂苗进行免疫试验, 并与常用的BEI(二乙烯胺)灭活苗作比较, 证明了在产生血清中和抗体、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动物保护等方面与灭活疫苗一致。
合成肽疫苗(反向疫苗学)合成肽疫苗即用根据免疫抗原表位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的抗原决定基小肽制作的疫苗。
一般是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并结合单克隆抗体的分析, 推导出蛋白质免疫主要抗原表位的氨基酸顺序, 然后合成或基因工程表达这一段肽作为抗原。
它们具有纯度高、稳定性好、易保存、可大量生产、副作用小、使用安全等优点, 近些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合成肽疫苗的免疫原性基于它们能递呈VP1蛋白G-H 环上关键的抗原表位。
然而, 这些抗原位点不仅不是病毒粒子上唯一的中和性位点, 而且也不一定能被所有的宿主动物识别, 这导致了这些疫苗在大规模使用时候, 效果并不理想。
总之, 如何增强FMD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效果, 体外合成的肽能否有效代替体内自身合成肽进行免疫等许多问题, 需要进一步搞清FMD的分子免疫机制才能得以解决。
核酸疫苗( DNA疫苗) 核酸疫苗也称基因疫苗、裸DNA疫苗,将携带有 FMDV衣壳蛋白前体基因P1或其他特异性抗原基因序列,用基因枪将该质粒接种动物编码基因的质粒DNA直接导入动物肌细胞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能在体内表达抗原并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最终达到免疫的目的。
核酸疫苗有许多优点:基因疫苗的接种能全方位地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导出针对保护性抗原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既具有弱毒疫苗的高效性又具有灭活苗的安全性,同时又能避免这两种疫苗的缺点,加之稳定性好、无感染因子、较易规模化生产。
因此,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空衣壳疫苗研究发现, 病毒的部分结构蛋白可在细胞内自行装配成为一种不含病毒核酸的空壳结构, 这种空壳结构被称为病毒样颗粒(VLPs)。
衣壳是由单一的结构蛋白聚合而形成的病毒,通过将主要衣壳蛋白前导蛋白 L1在哺乳动物细胞、昆虫、和酵母等的表达系统,产生的VL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