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讲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学生版+解析)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了解诗歌有关知识,准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诵读积累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知识点01 了解诗歌体裁和诗歌诵读的知识。
【即学即练1】(一)、了解本课涉及哪些古代诗歌体裁?参考示例: 《观沧海》是四言诗,这是历史最悠久的一种诗体,盛行于先秦时代。
《诗经》集四言诗之大成。
也属于乐府诗,即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闻王昌龄左迁标遥有此寄》是绝句。
《次北固山下》是五律,它们都要遵循格律。
《次北固山下》的四联:(首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领联)潮平两岸间,风正一祝悬。
(对偶联)(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对偶联)(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前”“基”“年”“边”是押韵的字,都是平声韵。
目标导航《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这篇作品的具体名称。
散曲的不同曲牌,对于句式、字数、平仄也都有相应的要求,只是不像格律诗那样严苛,允许添衬字,有的曲牌还可以增句,押韵也稍灵活,平仄韵通押。
下面以《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为例,简单说明相关的格律问题。
《天净沙·秋思》的平仄(“△”为可平可仄,曲中仄声常区分上、去二声)△平△仄平平,△平Δ反平平,仄仄平平去上Δ平平去,△平△仄平平。
(二)、古诗节奏划分有哪些规律?参考示例:(1)四言诗歌,主要形成了以两个音节(即两个汉字)为一节拍的声律特点。
2024届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专题 古诗词鉴赏(讲义)(原卷版+解析版)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鉴赏是中考语文考试中每年必考的内容,要求学生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词,其中考查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对古代诗词的基本常识的掌握,对作品中词语及句子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作用的分析,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的阅读浅易,也就是初步鉴赏,主要就是针对诗词本身的内容、形象、情感、语言、表达技巧做概要、粗浅的赏析。
【中考真题练手】(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千里思郑锡①渭水通胡苑,轮台望汉关。
帛书秋海断,锦字夜机②闲。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
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
[注]①郑锡,唐朝登宝年间进士,官至礼部员外。
②机:原意是弩机,代指武器。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通”和“望”连接四个地方,紧扣诗题“千里思”。
“望”是“思”的具体表现。
B.颔联意为:家乡来信被深秋大漠阻断;想写封家书,却战事不断、枕戈达旦。
C.“两乡思”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惟余”极言思乡之切。
D.“一夕度关山”与“关山度若飞”都写出了迅速越过关山、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2.请简要分析“虫”和“雁”两个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
【答案】1.D 2.示例:羁留异乡,好梦难圆,伴随着秋虫的鸣叫,天已经破晓了。
“虫”鸣“催晓”,以动衬静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凄苦之情。
身在他乡,真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递给家人。
“雁”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
D.有误,“惟余两乡思,一夕度关山”的意思是:只剩下两地乡思之情,想一天晚上快速度关山。
因此,“一夕度关山”写出了诗人想快速回到家乡的思乡之情,并不是写诗人立即奔赴战场的状态。
故选D。
2.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意象。
“旅梦虫催晓,边心雁带还”意思是旅人的思乡之梦被虫鸣声打破了,身在边关而心在家乡,希望鸿雁尽快将书信传给家人。
诗词格律学讲义
第一讲中国诗体的流变一什么是诗?《辞海》:“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二诗歌的特点《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古代诗歌都是可以歌咏的,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
从内容上看,诗歌的特点是“言志”、“缘情”。
即“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金刘祁《归潜志》:“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
”但“言志”与“缘情”并非诗歌所特有的,其它文学体裁也可以用来抒情。
并且诗歌里面除抒情诗外,还有叙事诗、写景诗、咏史诗等。
因此,诗歌的最大特点还是表现在其语言形式上,注重形式美是诗歌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富有民族性的。
诗歌的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又有历史发展性。
我们学习的诗词格律学,就是学习前人对诗歌形式的研究成果。
因此,在学习诗词格律之前,我们还有必要对中国诗歌体裁的发展流变进行初步了解。
三诗体的流变关于诗体的流变,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是这么说的: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这句话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诗歌形式的变化轨迹。
诗歌起源与劳动,早在远古时期,人们便开始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日常生活的行为。
如《吴越春秋》记载了一首《弹歌》: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肉)。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表现了发明弹弓,用以狩猎的情景。
从形式上看,这首诗两字一顿,有了简单的节奏。
“竹”与“肉”押韵,具有诗歌的最基本的特点。
[一]《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时代的诗歌,共计三百零五篇。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国风”,是周代各国的为地方民歌,“雅”、“颂”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它们的区分与主要是情调不同,和音乐有密切关系。
古诗两首:《锄禾》与《悯农》讲义
引导读者继续学习和欣赏古诗
古诗学习建议
建议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学习古诗,可以通过阅读古诗注 解、鉴赏辞典等途径,了解古诗的背景、意象和内涵。
古诗欣赏方法
鼓励读者在欣赏古诗时,注重感受诗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 韵律美,通过吟诵、朗诵等方式,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味和魅 力。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诗词艺术。
05
结束语
总结古诗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这两首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 贵遗产,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 古代农村的生活、劳动场景以及
农民的情感。
艺术教育价值
古诗的高度艺术性和凝练性,使 其成为语文教育和文学艺术教育 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人文关怀价值
古诗中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刻 同情和尊重,以及对社会现象的 关切,体现了深厚的人文精神, 有助于培养现代人的社会责任感
自然敬畏
诗中对天气的关注,如“日当午”的炎热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期 盼,表现出古代农民对自然的敬畏,提醒人们要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
对勤劳节俭传统美德的弘扬
勤劳致富
诗中描绘的农民勤劳耕作的形象,传达了勤劳致富的观念,鼓励人们通过辛勤劳 动创造财富和美好生活。
节俭持家
古诗强调节俭的重要性,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节俭精神,提醒人们 珍惜劳动成果,勤俭持家,反对奢侈浪费。
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农民的辛勤。
02
深邃的社会意义
诗歌不仅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更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
富差距。诗中的农民辛勤劳作,却仍然难以温饱,从而唤起读者对社会
现实的深刻反思。
03
简练明快的语言风格
春江花夜月-讲义
《春江花月夜》讲义一、解题:《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汉朝正式设立了音乐机构,称为乐府。
专门采集诗文再谱写乐曲,是用来训练乐工的,也就是培养国家级的音乐人才。
这其中包括大量的民间词曲,后来乐府变成专有的诗歌类型,也就是乐府诗。
乐府诗这样带一个“乐”字,就是说明这些诗是可以用来唱的,其实也就是歌词。
乐府诗押韵灵活,风格淳朴,内容广泛,有很多朗朗上口的佳作,比如说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等,乐府诗对唐代的五言诗、七言诗都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春江花月夜》就是乐府诗的固有标题,所以张若虚这首诗属于命题诗,题目是原来就有的,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原来的曲谱已经没有了,变成了一种纯粹由文字表达的诗。
这是一首七言诗,但是它不同于唐代标志性的七言律诗,他在体裁上仍然是一首乐府诗,是一首“宫体诗”。
所谓的“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
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
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
后来也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宫体诗”的特点有三个:重视用典、辞藻华丽、讲求声韵。
比如南唐后主陈叔宝的这首《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隋炀帝杨广曾写过两首《春江花月夜》:其一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其二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二、赏析: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全部是由七言的句式组成的,全诗一共36句,这是天罡数,这么长的,是它不是一韵到底的,这首诗是每四句换一次韵,唐诗七言绝句就是四句,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这首诗可以拆成九首七绝,当然这只是大体的形态上说的,在平仄的规则方面,当然它不是真正的七绝,由于它是四句一换韵,全诗共经历了九次转换,会给人带来非常不同的体验。
第14课《诗词三首》讲义
4 诗词三首行路难(其一)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被人举荐,担任翰林供奉,但他在政治上未受到重视,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的三首《行路难》中的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品:诗文对照翻译及赏析教材原文金樽zūn①清酒斗十千②,玉盘③珍羞④直⑤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参考译文酒樽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我心中郁闷,)放下酒杯扔掉筷子吃不下,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从叙事到抒情,由欢乐奢华的宴会,写到诗人内心的苦闷。
炼字:“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李白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与“金”“清”“玉”“珍”形成对比,反衬诗人内心的苦闷。
修辞:开头两句运用夸张手法,仿佛在营造宴会的欢乐气氛,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教材原文欲渡黄河冰塞sè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参考译文(我)想渡过黄河,冰雪却阻塞了河川;(我)要登上太行山,大雪早已封山。
理解赏析写作手法:象征。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蕴含着无限的悲慨。
教材原文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参考译文空闲时就学姜太公在青绿色的溪边钓鱼消遣,忽然又梦见自己乘船从太阳旁边经过。
理解赏析内容理解:诗人希望自己像姜尚和伊尹那样,说明诗人对前途抱有希望。
用典:运用姜尚、伊尹受重用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从政有所期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
教材原文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⑥?参考译文世上行路多么艰难,世上行路多么艰难,那么多的岔路,如今身处何方?理解赏析内容理解:诗人感叹世路艰难,反复咏叹“行路难”,表现出苦闷和低沉的心境。
修辞: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用短句,节奏短促,表现了诗人无法实现理想抱负的苦闷和迷惘。
诗词格律讲义
诗词格律讲义一、第一讲诗律的形成诗歌属于韵文。
这是相对散文而言的。
中国古代散文的定义很宽泛,几乎韵文之外的其他文体,都可以称作散文。
而韵文则是需要讲究一定的韵律,比如诗歌,比如赋体等。
诗歌分为格律诗和非格律诗。
中国古典诗歌原先是不讲格律的。
到了南齐武帝的永明时代,南朝的文学繁荣。
当时的著名文人沈约著有《四声谱》,周颙著有《四声切韵》,它们都是早期的音韵学著作。
此外还有诗人王融和谢朓等,他们能辩识声韵,以汉语的平、上、去、入为四声,在诗歌创作中运用声韵的规律,有“四声八病”之说,一时成为风尚。
人们称这种新变的讲究声韵的诗体为“永明体”。
永明体运用了音韵的抑与扬、轻与重的关系,即平声与仄声的对应,严守韵部,注意对偶。
它们已具格律诗的雏形了。
第二讲诗律的声韵标准我们要确定诗律的声韵标准,必须了解中国音韵的分期。
中国的古韵分为上古韵,中古韵和近古韵。
中国的律诗产生于中古音时期的唐代,当时凡讲四声、平仄和韵,一律依据当时的音韵,而且以政府公布的官方韵书为准。
跟现代的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我们要学会诗律必须与上古音、近代音和现代音划清界限,尤其切忌以现代普通话语音去比附。
第三讲四声与平仄汉语由声调的高低抑扬的差别而构成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关于四声的辨别,南朝时梁武帝问周舍说:“何谓平上去入?”周舍回答说:“天子圣哲是也。
”周舍一时难以说清,只得举“天子圣哲”四字为例,这四字恰代表四个声调。
明代释真空《玉钥匙歌诀》云:“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清代张成孙《说文谐声谱》说:“平声长言,上声短言,去声重言,入声急言。
”我们这所讲的四声,是中古音。
现在中古音的四声调值——即实际读音,我们不易发声准确了,因此读者切勿将中古的四声与现代普通话的四声混淆或比附。
否则,我们在读古人诗时,就很容易将一些古代押韵,符合平仄的诗当成不合格律的。
当然,作为现代人,如果用现代普通话来押韵,我也不反对,但要是对传统诗歌有深入的研究,一定要懂古韵。
古诗词讲义
古诗词讲义一、诗歌的基本特征诗是一种最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的基本特征是:1)高度集中,概括生活,意境深广。
2)感情强烈,富于想象,长于抒情。
3)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二、意象与意境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
“象”——物象、形象。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的异同点:1.相关意象组合构成特定意义的意境(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
2.意象是细小的、具体的单位(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范围大而抽象(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
三、古典诗歌常见意向60例花草类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昔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风霜雨雪云类海浪:人生的起伏东风:春天、美好春风:旷达、欢愉、希望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天阴:压抑、愁苦、寂寞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獗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动物类子规:悲惨、凄惨鱼:自由、惬意鸿鹄:理想、追求猿猴:哀伤、凄厉乌鸦:荒凉、衰败、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器物类玉:高洁、脱俗簪缨(冠):官位、名望颜色类白:纯洁、无暇、丧事红:热情奔放、青春、喜事绿:希望、活力、和平蓝:高雅、忧郁黄:温暖、和平紫:高贵、利国利民黑:黑暗、绝望、庄重、神秘、对死者的怀念、命途多舛其他类英雄:追慕、自愧自叹小人:鄙夷、明志、自省、鞭挞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连)草原:辽阔、人生境界、人的胸怀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淳朴美好、安逸宁静城市(市井):繁荣热闹、富贵奢华破晓:初现希望朝阳:希望、朝气、活力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深夜:愁思、怀旧四、概括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五、古诗词表达技巧1.抒情方式:(①直接抒情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2.描写手法(①渲染②动静③烘托④虚实⑤白描⑥欲扬先抑)3.修辞(①比喻②夸张③对偶④比拟⑤对比)六、常见的语言风格(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诗词格律学讲义
第一讲中国诗体的流变一什么是诗?《辞海》:“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
”二诗歌的特点《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礼记·乐记》:“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
”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古代诗歌都是可以歌咏的,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
从内容上看,诗歌的特点是“言志”、“缘情”。
即“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金刘祁《归潜志》:“夫诗者,本发其喜怒哀乐之情,如使人读之无所感动,非诗也。
”但“言志”与“缘情”并非诗歌所特有的,其它文学体裁也可以用来抒情。
并且诗歌里面除抒情诗外,还有叙事诗、写景诗、咏史诗等。
因此,诗歌的最大特点还是表现在其语言形式上,注重形式美是诗歌的最大特点,也是最富有民族性的。
诗歌的形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又有历史发展性。
我们学习的诗词格律学,就是学习前人对诗歌形式的研究成果。
因此,在学习诗词格律之前,我们还有必要对中国诗歌体裁的发展流变进行初步了解。
三诗体的流变关于诗体的流变,南宋严羽《沧浪诗话》是这么说的: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沈宋律诗。
这句话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诗歌形式的变化轨迹。
诗歌起源与劳动,早在远古时期,人们便开始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日常生活的行为。
如《吴越春秋》记载了一首《弹歌》: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肉)。
从内容上看,这首诗表现了发明弹弓,用以狩猎的情景。
从形式上看,这首诗两字一顿,有了简单的节奏。
“竹”与“肉”押韵,具有诗歌的最基本的特点。
[一]《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时代的诗歌,共计三百零五篇。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国风”,是周代各国的为地方民歌,“雅”、“颂”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它们的区分与主要是情调不同,和音乐有密切关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讲义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讲义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一)《饮酒·其五》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
此诗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宁静安详的心志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
此诗意境从虚静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忘言,层层推进,是陶渊明归隐后适意自然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诗歌风格最深邃、最充分的体现。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注释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真意:从大自然里领会到的人生真谛。
相与还:结伴而归。
赏析此诗主要描摹诗人弃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陶渊明决心摒弃浑浊的世俗功名后回归自然,陶醉在自然界中,乃至步入“得意忘言"境界的人生态度和生命体验。
此诗以“心远”纲领全篇,并分三层揭示“心远"的内涵。
首四句写身居“人境”而精神超脱世俗的虚静忘世态。
中四句写静观周围景物而沉浸自然韵致的物化忘我心态。
最后两句又深进一层,写“心"在物我浑化中体验到了难以言传的生命真谛此诗意境从虚静忘世,到物化忘我,再到得意忘言,层层推进,是陶渊明归隐后适意自然人生哲学和返璞归真诗歌风格最深邃、最充分的体现。
《书湖阴先生壁》 讲义
《书湖阴先生壁》讲义一、诗词原文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作者简介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王安石。
王安石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主张变法革新,力图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在文学上,他的诗文风格独特,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诗词背景王安石晚年闲居在金陵(今江苏南京)时,常与邻居湖阴先生交往。
湖阴先生是一位高洁雅士,其居处清幽,环境宜人。
这首诗便是王安石题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
四、诗词解析1、“茅檐长扫净无苔”这一句描绘了湖阴先生家的茅屋庭院经常打扫,干净得连青苔都没有。
“长扫”表明主人的勤劳,“净无苔”则突出了环境的整洁。
2、“花木成畦手自栽”院子里的花草树木排列整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此句展现了湖阴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勤劳和用心。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一条水流环绕着农田,仿佛在守护着那片绿色。
这里将“水”拟人化,赋予其“护田”的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流与农田之间的亲密关系。
4、“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座山峰推门而入,为人们送来青翠的山色。
“排闼”一词极具动感,将山峰写得活泼而富有生气,仿佛它们迫不及待地要把美景呈现给主人。
这四句诗,前两句写庭院内的景象,展现了主人的勤劳和高雅情趣;后两句写庭院外的景色,把山水写得富有情意,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居处环境的赞美之情。
五、艺术特色1、拟人手法的运用诗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把水和山都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自然景物显得亲切可爱,富有生命力。
2、结构严谨整首诗从庭院内写到庭院外,由近及远,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前两句描写的是庭院内的静态之美,后两句描绘的是庭院外的动态之美,动静结合,使诗歌更具韵味。
3、语言简洁明快全诗语言简洁,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能准确地描绘出优美的景象,传达出诗人的情感,让人读来朗朗上口。
六、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湖阴先生居处环境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丽自然风光的喜爱,还赞美了湖阴先生的高洁品质和勤劳美德,同时也流露出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
《观沧海》 讲义
《观沧海》讲义一、作品背景《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诗作。
曹操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一时兴致大发,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诗篇。
此时的曹操,刚刚取得了一场重要的军事胜利,内心豪情满怀。
他不仅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更有着统一天下的壮志雄心。
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和抱负的生动写照。
二、诗歌原文及译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起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三、诗歌赏析1、写景手法动静结合:诗中“水何澹澹”描写了大海的动态,海水波动起伏;“山岛竦峙”则描绘了山岛的静态,高耸挺立。
一动一静,相互映衬,展现出大海的辽阔和山岛的威严。
远近交替:诗人先写眼前的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是近景;接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则是想象中的远景,将日月星辰与大海联系起来,拓展了空间,使意境更加宏大。
虚实相生:“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眼前的自然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通过想象展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气势,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2、意境营造雄浑壮阔:整首诗通过对大海、山岛、树木、秋风、洪波等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大海的浩渺无边、波涛汹涌,山岛的高耸挺拔,以及秋风中草木的摇曳,共同构成了一幅宏伟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富有生机:尽管有“秋风萧瑟”,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又展现出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歌总诗词格律讲义(3)对仗及词性、字类概念简介
第三节对仗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什么呢?对偶就是把同类的概念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例如"抗美援朝","抗美"与"援朝"形成对偶。
对偶可以句中自对,又可以两句相对。
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两句相对。
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讲解者注:实际上,古人所考量的情况要比词性说更加细致,而是字类相对法)。
仍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例:"抗"、"援"、"保"、"卫"都是动词相对,"美"、"朝"、"家"、"国"都是名词相对。
实际上,名词对可以细分为若干类,同类名词相对被认为是工整的对偶,简称"工对"。
这里"美"与"朝"都是专名,而且都是简称,所以是工对:"家"与"国"都是人的集体,所以也是工对。
"保家卫国"对"抗美援朝"也算工对,因为句中自对工整了,两句相对就不要求同样工整了。
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段,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
汉语的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对偶。
对偶既然是修辞手段,那么,散文与诗都用得着它。
例如《易经》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干文言》)《诗经》说:"昔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词五首》课文讲义一
《诗词五首》课文讲义一————————————————————————————————作者:————————————————————————————————日期:2词派: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
因明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
风格委婉、绮丽。
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
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A《过故人庄》1、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
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2、诗文分析:过故人庄(过:访问。
故人:老朋友。
庄:村庄。
)故人具(准备)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绿树村边合(环绕),青山郭(外城)外斜(xiá)。
(村外绿树环绕,村子的四周青山斜立。
)开轩(这里指窗子)面场圃,把(pǔ)酒(端起酒杯)话桑麻。
(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把酒对饮畅谈农事)待到(等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靠近,欣赏)菊花。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来饮酒赏花。
)3、诗人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生活画面?写农村的风景,也写老朋友的友谊。
一盘鸡,一壶酒,谈谈农家的生活,对着这样热情的主人、一片好风景,就无怪他要约好再来了。
4、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主人待客热情淳朴、主客相处融洽亲切;环境清新宜人、开阔舒展;宾主把酒闲话、心情舒畅恬美。
沁园春长沙讲义
《沁园春·长沙》讲义学习目标:了解“沁园春”词牌的特点,从而提高诗词鉴赏的水平。
学习重点:“沁园春”词牌的特点。
学习难点:关于词中铺叙部分的领字问题。
(思考与练习一)一、预习检查。
1.注音舸(gě) 寥廓(kuó) 遒(qiú) 遏(è)2.注释怅寥廓,面对广阔的宇宙,思绪起伏,感慨万千。
怅,惆怅、感慨。
寥廓,浩浩茫茫,无边无际,指广阔的宇宙。
恰,正值。
意气,志趣和性格。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挥斥,奔放。
方,正当。
遒,强劲有力。
指点江山,比喻评论国家大事。
激昂文字,撰写激浊扬清的文章。
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污浊的,宣扬正以的。
粪土当年万户侯,把当年的那些军阀官僚视如粪土。
粪土,这里是作动词用,视……如粪土。
万户侯,汉代设置的一种爵位,这里比喻军阀官僚击水,拍水。
这里指游泳。
遏,阻止。
二、课文。
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三、资料。
(一)任先青《诗人领袖》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最长的一行/常于马背构思/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战地黄花,如血残阳/成了最美的意象/有时潇洒地抽烟/抬头望断南飞雁/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雪山更善畅想/神思飞扬起来/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屈指数算/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轻易不朗诵/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便成了世界的诗眼/嘹亮了东方(二)沁园春·雪1936年2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讲义(新人教部编版).ppt
5
诗的开头四句写得很朴素,其中展现的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的 一种场面。但是把这种场面和思妇怀远的特定主题相结合,却形成了一种深沉含蕴 的意境,引发读者许多联想:这位妇女在孤独中思念丈夫,已经有了很久的日子吧。 也许,在整个寒冬,她每天都在等待春天的来临,因为那充满生机的春光,总会给 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那时候,日夜思念的人儿或许就会回来,春日融融,他们将 重新团聚在花树之下,执手相望,倾诉衷肠。可是,如今眼前已经枝叶扶疏,繁花 满树了,而站在树下的她仍然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不禁令人感到无限惆怅。此时此 刻,她自然会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来,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因为这花凝聚 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爱情。也许,她指望这花儿能够带走一部分相 思的苦楚,使那思潮起伏的心能够得到暂时的平静;也许,她希望这故园亲人手中 的花枝,能够打动远方游子的心,催促他早日归来。总之,在这简短的四句诗中, 蕴含着许多诗人没有写明的内容。
6
自第五句发生转折,进入第二个层次。“馨香盈怀袖”一句紧承上面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这花 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 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的。至于人物的神情,诗 人虽没有明写,但一个“盈”字,却暗示着: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本来,她“攀条折其荣”,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可待到折下花来,才 猛然想到: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此时的她,只 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她似 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对着花深深地沉入冥想之中。
2022新版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古文古诗词背诵讲义,带翻译,排版精美。
必修一语文背诵讲义一.劝学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一块木材直得合乎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的标准。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诗韵我们不妨借助汉语拼音来说明什么是诗词中所谓的韵。
其实,韵就是汉语拼音的韵母。
如果两个以上(含两个)的字,韵母及声调相同,它们就是一个韵部的。
同一个韵部的字,称作同韵字。
比如旁、忙、狼三个字,虽然声母不同,但韵母都是ang ,而且都读第二声,因此在现代汉语里,它们是同韵字。
在汉语拚音中,a 、e 、o 的前面可能还有i ,u 、ü,如ia,ua,uai ,iao ,ian ,uan ,üan,iang,uang,ie,üe ,iong,ueng等,这种i ,u ,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
比如羊、亡,它们的韵母分别是iang、uang,比旁忙狼多了i 、u这样的韵头,但在现代汉语里,它们和旁忙狼都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用来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把两个以上(含两个)同韵的字放在同一首诗的不同句的句尾位置上。
因为古诗押韵,总是在句尾位置,所以又叫“韵脚”。
我们来看一些古诗押韵的例子:【静夜思】李白床头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里,光、霜、乡三个字,它们的韵母分别是uang、uang、iang,而且都是第一声,除了有无i、u这样的韵头的差别外,没有任何不同。
光、霜、乡,这三个字,便是这首诗的韵脚。
它们的现代汉语读音,韵母和声调相同。
我们再看另一首唐人的诗【江南曲】李益嫁与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用普通话来念,韵脚字期qi和儿er的韵母,一个是i,一个是er,不是同韵字。
但在唐代,这两个字却在同一个韵母。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汉字读音,存在古今音的不同。
同一个字,普通话的读音,未必就是古人的读音。
这首诗,若由广东人来念,还是押韵的。
我们要牢牢记住汉字读音有古今音的区别。
我们现在有各种汉语字典,用拼音对汉字注音。
古代则有韵书,按照韵部收字。
古代常用韵书有《广韵》《集韵》等。
今天的诗词创作界,对写诗用韵有两种不同的主张:一派主张采用普通话读音,编有《中华新韵》等韵书;一派主张采用传统的诗韵。
所谓传统诗韵,也就是通常说的“平水韵”。
我们知道,普通话之外还有方言。
现代有方言,古代也有方言。
但古代中国科举考试,诗赋取士,是需要用官话读音来作诗的。
为了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写诗用韵标准,唐朝以后出现了一系列官方刊定的以“审音”为主要任务的韵书,即所谓“官韵”。
唐宋以来,科举的事由礼部管理,所以后来经皇帝批准而由礼部颁行的官韵就叫《礼部韵略》。
《礼部韵略》在唐宋两朝经过了几次修订,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修订本是公元1252年(宋淳祐壬子年)刊行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由于编者刘渊是平水人,所以这部书也称《平水韵》,后人说的“诗韵”,就是《平水韵》。
平水韵的韵部分作平、上、去、入四类,共106个部。
写旧体诗,当以平水韵为准。
上平声十五部: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十五部: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二十九部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十七篠,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琰,二十九豏。
去声三十部:一送,二宋,三绛,四置,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祃,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十七部: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葉,十七洽。
平水韵和普通话新韵有很大不同。
比如东和冬,在以普通话为标准的新韵里,自然是同韵字,但在平水韵里却是两个不同的韵部。
我们今天学习旧体诗词写作,应努力记住每个汉字隶属于平水韵的哪一个韵部。
当然,这可以查工具书。
手头常备一本诗韵即可。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妨背诵《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诗词写作入门顶有用的一本书,因为它对诗词写作需要的四项基础最有功用:(1)韵部。
背下来了,就能分清楚韵部。
不至于一东二冬不分。
(2)对偶。
《声律启蒙》是一本对对子的书。
(3)辞藻。
没有古文底子的人写旧体诗词,辞藻总是不够用。
《声律启蒙》里有很多好辞藻。
(4)典故。
没有文史基础的人知道的典故太少,《声律启蒙》里有许多文史典故。
平水韵韵部平上去入四声相配表:第二讲四声中古音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习惯性地被称为“四声”。
四声有平仄之分,平声属平;上声、去声、入声三个声调,属仄。
普通话只保留了平、上、去三个声调。
普通话系统,平声属平;上声和去声两个声调,属仄。
普通话的平声有阴、阳之分,阴平也就是所谓的第一声,阳平也就是所谓的第二声。
上声是所谓的第三声,去声是所谓的第四声。
半格律体的白话新诗也押韵,平、上、去三个声调可以通押。
格律体的文言旧诗,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一般不能通押。
古风和词曲在押韵方面的要求比律诗要宽一些,古风和词曲可以上声和去声通押。
古汉语的声调问题很复杂,一般认为四声系统形成于汉魏时期。
元明时期的中原音韵系统,和现在的普通话已经很接近。
“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是音韵学家总结出来的重要规律。
平分阴阳,就是平声有阴平、阳平之分。
浊上变去,是指中古音系统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在现代汉语里变成去声字。
入派三声,是指中古音系统的入声字,被派入现代汉语的平、上、去三个声调。
普通话字音里没有保留入声字,但文言诗词写作又往往避不开入声字。
因此辨别入声字,是初学文言诗词写作的重点,也是难点。
运用音韵学知识和其他一些方法,有助于我们辨别入声字。
常用的入声字大约有五百来个。
对于现代人尤其是官话区的人来说,判别入声字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人们也在想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记忆入声字。
其中的方法之一是背诵“入声字歌诀”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种168字的入声字歌诀,作者佚名。
入声字168字歌诀(佚名):六伯黑,不白皙,忒龌龊,没出息。
贷谷麦,织竹席,毒剥削,逐什一。
啬吃喝,食苜蓿,恶服饰,益积蓄。
欲窃物,掘穴窟,昨日暮,跖入屋。
猝突兀,魄觳觫,怕失色,匿帛幕。
急雀跃,脚踬跌,逸角落,鼻憋厥。
忽觉察,戟割截,血沥漉,卒殁绝。
七叔俶,击羯狄,越朔漠,伐弑逆。
啜冽雪,齧菽粒,历代北,踏石砾。
执节钺,发矢镝,克貊国,若霹雳。
馘魅傑,裂畜腹,抉敌目,酷杀戮。
力搏毕,贼殪斃,得匹駃,值百镒。
复失域,立业绩,获爵禄,锡玉璧。
疾杂学,悦墨翟,执木铎,习八佾。
我们还可以根据一个字的普通话读音,来判别它是不是入声字。
我们知道普通话的韵母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带鼻音韵母三类,它们的韵尾特征也各不相同,相应地又被称为无韵尾韵母、元音韵尾韵母、鼻音韵尾韵母。
普通话韵母表: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单韵母单元音韵母-i i U ü无韵尾有可能是入声字a ia Ua o Uo e êie üe er复合韵母复元音韵母ai Uai 元音韵尾基本不是古入声字(少数例外:白、柏、率)ei Uei ao iao ou iou带鼻音韵母an ian Uan üan 鼻音韵尾不可能是入声字en in Uen ün ang iang Uangeng ing Ueng Ong iong以鼻音结尾的韵母,称为阳声韵。
普通话中,但凡韵母是an、ian、uan、üan、en、in、uen、ün、ang、ian、uang、eng、ing、ueng、ong、iong的,都是古阳声韵字,肯定不是入声字。
普通话uei、uai两个韵母的字,基本不是入声字。
但“率”字除外。
从韵母来看(1)普通话中,üe韵母的字,大多是古入声字。
在常用字中只有“靴”和“瘸”例外。
例字:和声母n相拼:疟和声母l相拼:略掠锊和声母j相拼:绝决觉掘觉爵倔厥诀角和声母q相拼:缺却确雀阙鹊榷和声母x相拼:学雪血薛穴削谑噱(2)普通话中,ie韵母和b、p、m、d、t、n、l等声母相拼,一般是古入声字。
在常用字中只有“咩”和“爹”例外。
和声母b相拼:别憋鳖瘪蹩和声母p相拼:撇瞥和声母m相拼:灭篾蔑和声母d相拼:跌叠蝶碟牒迭垤耋和声母t相拼:铁贴帖餮和声母n相拼:聂捏孽啮蹑蘖臬和声母l相拼:猎列烈裂劣鬣(3)普通话中,e韵母和d、t、n、l、z、c、s等声母相拼,一般是古入声字。
和声母d相拼:得德和声母t相拼:特忒忑慝和声母n相拼:讷和声母l相拼:乐勒肋和声母z相拼:啧泽则择仄昃帻舴箦和声母c相拼:册策测厕侧恻和声母s相拼:瑟色涩穑啬塞(4)普通话中,uo韵母和声母zh、ch、sh、r相拼,一般是古入声字和声母zh相拼:捉灼桌卓涿琢啄拙浊濯酌着斫诼镯擢和声母ch相拼:戳辍啜龊绰和声母sh相拼:说朔硕烁铄槊和声母r相拼:若弱(5)普通话中,a韵母和声母f、z、c、s相拼,一般是古入声字。
在常用字中只有“仨”字例外。
和声母f相拼:发法罚伐阀筏乏和声母z相拼:砸扎杂匝咂和声母c相拼:擦嚓和声母s相拼:飒萨洒卅。
从声母来看普通话中,声母是b、d、g、j、zh、z,而读成阳平的字,一般是古入声字。
常用字中,只有“鼻”“甭”两个字例外。
例字:b声母的:拔伯博拨搏勃帛舶泊驳薄雹别d声母的:达答得德迪敌笛狄荻独毒读耋叠蝶碟谍夺铎g声母的:各格隔革国帼椁j声母的:夹节洁杰捷揭竭截劫决爵倔掘诀级极吉集急菊橘zh声母的:浊捉琢啄酌斫镯擢濯灼茁哲折辙竹嘱烛z声母的:杂昨泽择责则足卒族韵母声母 a o Ea ia ua o uo e ie Üeb 阳平入阳平入全入p 全入m (么) 全入(咩)f 全入d 阳平入(嗲)阳平入全入全入(爹)t 全入全入n 全入全入全入l (俩)全入全入全入g 阳平入阳平入阳平入khjq 全入(瘸)x 全入(靴)zh 全入ch 全入sh 全入r 全入z 全入全入c 全入全入s 全入(仨)全入还可以可以根据形声字来判定。
但要区分形声字和会意字。
譬如如“立”字是,“泣”是形声字,是入声,而“位”字是会意字就不是入声。
还有,我们现在用的是简化字,简化字丢失了很多信息,根据形声来判断字音,最好先把自行还原成繁体字。
譬如“坛”字,读tan,而非yun。
因为它的繁体是“壇”,声旁是“亶”,而非“云”。
平时多背一些押入声韵的古诗词名篇,也有助于辨别入声字。
譬如杜甫的《北征》和《自奉先赴京咏怀五百字》。
吟诗也有助于区分平仄。
现在有一些人在社会上推广吟诗调,如果能学会某种吟诗调,平时就用这个调来念诗,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