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中药学笔记功效总结-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通鼻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又能活血消症、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5.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6.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桔梗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诃子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蝉蜕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11.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生姜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沉香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白豆蔻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砂仁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吴茱萸12.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沉香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补骨脂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磁石13.续筋接骨-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庶虫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骨碎补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自然铜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断续。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1讲
学习⽬标 学习⽅法 中药学部分主要包括中药基本理论和常⽤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及其他应⽤知识和技能等,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为数众多,内容复杂,涉及⾯⼴。
不容易抓住重点,普遍反映是:药味众多,容易混淆,不易记住。
如何学习《中药学》谈⼏点看法: ⼀、抓住重点,掌握功效 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功效、应⽤是本学科的重点,掌握功效⼜是学好中药学的关键。
功效与药性主治证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时⼀⽅⾯要运⽤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分析功效,理解其含义,同时要以功效联系主治证,使功效落到实处。
例:黄连泻⽕功效与苦寒性味密切相关,苦泄降,寒清热,能清泄⽕邪,由于它归⼼经、胃经、肝经故以清⼼⽕、胃⽕,肝⽕见长,适⽤于⼼⽕亢盛的热病神昏,⼼烦失眠,⼝⾆⽣疮,胃⽕所致的脘痞呕吐及肝⽕⽬⾚等。
这样以泻⽕功效为中⼼将性味,归经和主治证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黄连泻⽕功效的理解,⼜突出了重点。
学习到后期可将前后章节相关的功效进⾏联系⽐较,可加深功效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如⾏⽓与补⽓,化湿与利湿,祛风与息风等等。
以⾏⽓与补⽓治脾胃病为例,⾏⽓药⼤多⾟温,能通畅⽓机。
脾胃⽓滞证为适宜;补⽓药⼤多⽢温,善补脾胃之⽓;脾胃⽓虚者为宜。
此外,亦可将相对的功效进⾏⽐较。
如升阳与潜阳,泻⽕与补⽕,宣肺与敛肺等等。
⼆、把握共性,注重特性 中药学是按药物的功⽤分类的,同⼀章节的药物既具有共同的功效主治范围,⼜分别具有各⾃的特点。
学习时只要掌握本章节总的功能、主治则本章节所含药物的主要功效主治证就把握住了,然后再分别记忆每味药各⾃所具有的其他⽅⾯的作⽤。
这样既容易记忆,⼜不易混淆。
对性味归经、⽤量⽤法、配伍等内容也同样要区别对待。
如理⽓药⼤多⾟温芳⾹,这是普遍性,⽽苦楝⼦却苦寒,属特殊性要特别注意。
再如矿物药由于质地重,⼀般可⽤30克左右,⽽朱砂虽是矿物药,但是毒只可⽤o.3-1.5克。
槟榔的⼀般⽤量在5-10克左右,但治绦⾍病需⽤量60-90克,量⼩难以取效,再以⽤法为例,⼤多数药物可以⼊煎剂,但逐⽔药⽢遂有效成份不溶于⽔,驱⾍药雷丸受热后有效成份破坏,均不宜⼊汤剂。
中药材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中药材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荆、升麻、葛根、紫草——蝉1.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荆物是荆芥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荆物是薄荷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荆的荆物是牛蒡子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的荆物是荆既翳蝉能透疹又能升荆的荆物是升麻既阳气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止荆的荆物是葛根既阳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荆物是紫草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荆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既通荆白芷、荆辛、辛夷、荆耳子——2.能通鼻荆又能消荆排荆的荆物是白芷既能通鼻荆又能肺化荆的荆物是荆辛既温能通鼻荆又能解表的荆物是白芷、荆辛、辛夷、荆耳子既清——胆叶决决肝明目羚羊角、熊、桑、菊花、秦皮、明子、荆前子、石明、珍珠母 3.能肝明目又能疏散荆荆的荆物是桑、菊花既清叶能肝明目又能解表肺荆燥的荆物是桑既清清叶能肝明目又能荆解毒的荆物是菊花、羚羊角、熊既清清胆能肝明目又能荆燥止痢止荆的荆物是秦皮既清清湿能肝明目又能荆解毒、息荆止荆的荆物是羚羊角、熊既清清胆能肝明目又能平抑肝、息荆止荆的荆物是羚羊角既清阳能肝明目又能荆荆通便的荆物是明子既清决能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肺化痰的荆物是荆前子既清清能肝明目又能平肝的荆物是石明、珍珠母既清潜阳决能肝明目又能平肝、荆安神的荆物是珍珠母既清潜阳惊清虚——荆知母、牡丹皮、秦、蒿、地骨皮、胡荆荆、荆甲、荆柴胡艽青黄4.荆荆的荆物是荆柴胡清虚能荆又能滋荆荆燥的荆物是知母既清虚能荆又能荆凉血、活血化瘀的荆物是牡丹皮既清虚清能荆又能解暑截荆的荆物是蒿既清虚青能荆又能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荆物是地骨皮既清虚清能荆又能除疳荆、荆的荆物是胡荆既清虚清湿黄能荆又能祛荆、荆的荆物是秦既清虚湿清湿艽能荆又能滋荆、荆荆散荆的荆物是荆甲既清虚潜阳下乳荆木通、穿山甲——5.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荆物是荆木通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消荆排荆的荆物是穿山甲既癥截荆蒿、生何首荆、荆、常山——青榔6.能截荆又能荆解暑的荆物是蒿既清青能截荆又能荆荆通便、解毒的荆物是生何首荆既能截荆又能吐痰涎的荆物是常山既能截荆又能荆消荆、行利水的荆物是荆既虫气榔安胎紫荆、芩、砂仁、桑寄生、杜仲、荆、荆子、白荆、荆麻根、艾——黄断菟叶7.能安胎又能解表、行荆中的荆物是紫荆既气能安胎又能荆燥的荆物是芩既清湿黄能安胎又能化行的荆物是砂仁既湿气能安胎又能荆肝荆、强筋骨的荆物是桑寄生、杜仲、荆既断能安胎又能荆肝荆、祛荆、强筋骨的荆物是桑寄生既湿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荆物是芩、荆麻根既黄能安胎又能荆止血的荆物是艾既温叶能安胎又能荆、健脾、止汗的荆物是白荆既气能安胎又能荆荆固精、荆肝明目的荆物是荆子既菟荆荆郁金、荆、麝香、片、蟾、荆合香、石菖蒲、牛、荆志——皂冰蜍黄8. 能荆荆又能活血通荆的荆物是麝香既能荆荆又能外用荆解毒的荆物是片既清冰能荆荆又能神化和胃的荆物是石菖蒲既宁湿能荆荆又能解毒止痛的荆物是蟾既蜍能荆荆又能熄荆止荆、荆解毒的荆物是牛既清黄能荆荆又能心安神、祛痰、消散荆荆的荆物是荆志既宁荆苦、荆、芦荆、荆牛子、花椒、川子、苦皮、荆、百部虫——参众楝楝榔9. ;荆、雷公藤、仙荆草、使君子、南瓜子、荆草芽、雷丸, 皂能荆又能荆解毒、凉血止血的荆物是荆既虫清众能荆又能荆下肝的荆物是芦荆既虫清能荆又能逐水去荆的荆物是荆牛子既虫能荆又能中止痛的荆物是花椒既虫温能荆又能荆荆的荆物是川子、苦皮既虫楝楝能荆又能行止痛的荆物是川子既虫气楝能荆又能消荆行的荆物是荆既虫气榔能荆又能荆肺止咳的荆物是百部既虫荆荆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荆、瓜荆;仁,、明子、;苦,杏仁、荆子、肉豆荆、生——当决10.首荆、硫、柏子仁、知母、虎杖黄能荆荆通便又能利水消荆的荆物是郁李仁既能荆荆通便又能肝明目的荆物是明子既清决能荆荆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荆物是荆、桃仁既当能荆荆通便又能荆化痰、荆胸散荆的荆物是瓜荆既清能荆荆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荆物是杏仁、荆子既能荆荆通便又能荆荆、益精血的荆物是肉荆蓉既阳能荆荆通便又能荆血荆荆的荆物是荆既当能荆荆通便又能解毒截荆的荆物是生首荆既能荆荆通便又能荆的荆物是肉荆蓉、硫既阳黄能荆荆通便又能荆血的荆物是荆、桃仁既当能荆荆通便又能荆心安神的荆物是柏子仁既能荆荆通便又能荆荆的荆物是冬既麦。
药物功效异同比较
药物功效异同比较1、赤芍与丹参、丹皮、川芎四药的比较赤药有凉血化瘀功效,丹参、丹皮与之有相同之处。
赤芍在活血方面,与川芎相近。
在抗凝血、抗栓塞方面,在扩张冠状动脉、抗心肌缺血方面,在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在降低肺动脉高压和门静脉高压方面,在保肝、抗肝纤维化方面,丹参、丹皮、赤芍、川芎四药都有相同之处,但在临床应用时,丹参、丹皮、川芎较赤芍用的更多。
在研究方面,对丹参酮、丹皮酚、川芎嗪的研究更为深入。
四药都有自己的特点。
药理研究结果提示,在降低肺动脉高压作用上赤芍优于川芎,在抗缺氧作用上赤芍优于丹参;在临床使用方面,抗血凝、抗栓塞赤芍优于川芎,治疗高血压川芎优于赤芍,治疗冠心病丹参优于赤芍。
这些药各有其侧重点,但在临床活血化瘀时,常配伍同用。
2、丹参、丹皮、赤芍、川芎四药在免疫病中的使用在免疫方面,丹参是免疫增强药,丹皮、赤芍和川芎是免疫抑制药。
在治疗自身免疫病,抑制抗体和抑制炎症时,宜使用丹皮、赤芍和川芎。
这是符合传统的,古人在治疗瘀点瘀斑,红斑皮疹一类病症时,是用丹皮、赤芍的。
在治疗风湿痹痛,需要活血通络时,是用川芎、赤芍的。
在需要增强免疫力功能,如感染血瘀时,是用丹参的。
在治疗与免疫无关的一些疾病时,各药通用。
【沈丕安临床体会】赤芍能增强耐缺氧能力,作用强于丹参。
地骨皮其退热的效果较生石膏弱,比青蒿强,同用可增效。
牡丹皮能去血中热,地骨皮能去气中热。
地骨皮只清内热,不清表热,对外感风寒表证不净之发热者不宜使用。
这一点与青蒿不同。
银柴胡与柴胡银柴胡与柴胡两药一字之差,但不是同一科属植物,功效亦异。
柴胡清轻上升,善于透表泄热,且能疏肝解郁,对发热内热,实热虚热都可使用;在肿瘤的治疗中,可用于肝气郁滞、胸胁胀痛的肝癌。
而银柴胡尚未被证实有否退热降温作用,临床使用其清热效果也不如柴胡好,也没有疏肝功效。
所以只对阴虚发热,低热不退的各种癌肿配伍应用。
柴胡苦而微寒,偏于疏散,解表退邪热;银柴胡甘而微寒,善于敛血退虚热。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成药同中有别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成药同中有别作者:暂无来源:《家庭医学(上半月)》 2020年第12期主任医师郭仲华(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宁夏银川 750021)“中药配方颗粒剂是中成药吗?是要一小袋一小袋吃掉吗?”今年45岁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王女士,拿着刚从中药房取出的袋装中药颗粒剂询问医生。
目前各个中医医院大量使用的中药配方颗粒剂,非常类似于中成药颗粒剂,包装也有点大同小异,用法都是冲服。
患者如果不仔细辨别,很容易混淆为一体。
服用不当则可影响治疗效果,甚至贻误病情。
其实,从中医学角度上讲,两者还是同中有别。
什么是中药配方颗粒剂中药配方颗粒剂(又称免煎中药颗粒剂)是以单味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工艺制成的颗粒状新型配方单味中药,供中医临床配方使用。
它与中药汤剂同属中药家族一员,其方剂往往是由十多味甚至二十多种单味中药组成,其有效成分、性味、归经、主治、功效和传统中药饮片完全一致,保持了传统中药饮片的全部特征。
主要特点是便于携带、不需要煎熬,因而患者易于接受。
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成药不同之处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成药颗粒剂的区别有三点。
其一,中药配方颗粒剂剂型只有一种,每一味中药成一个单独的小包装,如独活是一小袋、党参是一小袋等,这种小包装比起中成药颗粒剂要小许多;其二,中药配方颗粒剂处方由多味中药小包装组成一副药而成一大包的包装,相当于传统的一副中草药,具有传统中医的君、臣、佐、使和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的特点,可灵活随症加减;其三,它的用法是即将一剂药(一日量)中的每一袋药物都倒入同一杯中,用150~200毫升开水冲化、搅拌、调匀后,密封2~3分钟待溶解充分,每日分2次服用;亦可将所有的小包装各分一半,每日分2次,如同喝咖啡一样开水冲服。
如果每次只服1小袋,就相当于只服了一味中药,根本起不到治疗作用。
因此,只有遵中医师处方一起混合开水冲服才有效果。
中成药大家都比较熟悉,是以中药材(饮片)为原料,按照国家药品管理部门规定的处方、生产工艺和重量标准制成颗粒剂型的药品,其处方来源包括传统方、经验方、科研方,是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而成的复方制剂。
中药学中的要药
中药学中的要药中药学》要药1.麻黄—“发汗解表第一药”,为宣肺平喘之良药。
2.生姜————XXX家圣药.3.羌活————善治腰以上的风寒痹痛,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
4.藁本————颠顶剧痛的首选药5.苍耳子————治风寒头之常用品,有为治鼻渊之要药。
6.辛夷————既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又为治风寒头痛鼻塞之佳品。
7.胡荽————治麻疹透发不畅,又善开胃消食,为药食两用之佳品。
8.鹅不食草————治风寒头痛‘鼻塞目翳之良药,又为治鼻渊之妙品。
9.菊花————疏散风热之要药。
10.柴胡————治肝气郁结之要药11.升麻————升阳举陷之要药12.石膏————清热泻火之良药13.知母——上能清肺润肺,中能泻胃生津,下能滋肾降火14.天花粉————既为治热病生津口渴,内热消渴之良药,有为治肺热,肺燥咳嗽之常品。
15.栀子————为治热病烦躁之要药16.夏枯草————为治肝火目赤,目珠疼痛之要药17.黄芩————尤善治中上焦湿热及肺火,为治湿温暑湿,胸脘否闷及肺热咳嗽之要药。
18.黄连————治湿热泻痢要药,又善清心热,泻胃火,为治心烦失眠及微热呕吐之良品。
19.蒲公英————为热毒内外痈肿之常用,尤善治乳痈。
20.紫花地丁————尤其治疔疮之要药21.蚤休——为治疮痈肿痛,毒蛇咬伤之要药22.千里光——之热毒疮痈,水火烫伤,被誉为“外科圣药“23.鱼腥草——既为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之要药,又为热毒疮痈之常用品。
24.漏芦——治乳痈只需药,又能通乳,治热壅乳房作胀,乳汁不下。
25.土茯苓——治梅毒要药26.白头翁——尤善清大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之良药,为治热毒血疠之良药。
27.马齿苋——治热毒血疠之经常利用品28.射干——治咽喉肿痛之要药29.山豆根——为治热毒咽喉之第一药30.牡丹皮——有凉血而不留瘀,活血不动血之特点31.青蒿——治治暑热外感之要药32.XXX——临床常用的润肠通便药33.茯苓——利水渗湿之要药34.薏苡仁——既能利水渗湿,又能健脾止泻,利水不伤正,补脾不滋腻,为淡渗清补之品35.关木通——为治乳汁不下,血瘀经闭及湿热痹痛之良品36.地肤子——皮肤科常用药37.XXX治尿道痛苦悲伤,为治诸淋涩痛之要药38.XXX为治血淋,石林之要药39.萆薢——治膏淋之要药40.茵陈——为治黄疸之良药41.款项草——为治石林之要药42.附子——为治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等阳虚诸症治良品43.肉桂——为治命门火衰及虚阳上浮诸证要药44.吴茱萸——为治中寒肝逆或寒滞肝脉诸痛之要药45.丁香——为治虚寒呕逆之要药46.小茴香——为治寒疝腹痛,偏坠胀痛之佳品47.陈皮——理气健脾之佳品48.香附——凡肝气郁滞之胸肋脘腹胀痛,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和胎产诸病,均持为要药。
中药学基础知识-药性-配伍及中药调剂
中药学基础知识第一部分概述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制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以及中药的来源、产地、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
中药是以植物,动物、矿物为主要来源,尤以植物为多。
故传统的中药专著称之为“本草”。
我国地域辽阔,跨寒,温、热三带,天南地北,平原,高山,丘陵,盆地,各处有着非常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为世界著名的天然药材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各地目前使用的中草药已达五千多种。
一、中药药性中医把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统称为“药性”,它包括药物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和治疗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作用,是药物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
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
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学家在长期用药实践中,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中医理论为依据,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禁忌及有毒无毒等。
四气,是指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叫“四性”。
其中温热与寒凉属两类不同的性质。
温与热,寒与凉是性质相同仅在程度上的差异。
药物寒、热、温、凉的性质是古时医家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的。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一般属于凉性或寒性。
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温性和热性。
五味是指药物具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原是通过口尝而得知的,逐渐发展为利用医疗作用来说明药物的味,“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
”古人在长期尝试药物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味道的药对疾病产生不同的作用;相同味道的药,其作用也有相近和共同之处,而后逐渐演变成中药药性的五味。
然而,中药的味,其实也是其所含化学物的滋味。
如含生物碱类的中药大多具有苦味,由于生物碱类物质大多具有良好的治病疗效。
含一些无机盐类如钠、钾、钙、镁的药物大都具有咸味。
含有机酸类如苹果酸、酒石酸、枸橼酸等的药物则具有酸味。
中药药物功效的比较
1.麻黄与桂枝的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二药都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同中之异:其中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味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风寒犯肺之咳喘以及风水水肿等,为桂枝所不俱;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治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等,为麻黄所不备。
2.荆芥与防风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两药均能解表散风、祛风止痒,用于风寒感冒、风疹瘙痒等.同中之异:其中荆芥发汗解表之力大于防风,风寒与风热之邪俱可发散,可用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不同点:荆芥质轻,善透善散,又可疏散血分风热,透邪外出,具有透疹与疗疮之功,治疗麻疹外出不畅、疮疡初期等;炒炭能止血,治疗产后血晕等,是防风所不备。
防风为治风通用药,外风可祛,内风可息,又能止痉、胜湿止痛、止泻,治疗破伤风、风寒湿痹痛及肠风泄泻等,为荆芥所不具。
3.羌活与藁本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两药均能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证等.同中之异:①发散表邪,羌活之力大于藁本;②治疗头痛,羌活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头项强痛,藁本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颠顶头痛;③除湿止痛,羌活优于藁本且善治上半身风湿痹痛,以此为异。
4.桑叶与菊花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不同点: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血热证、自汗盗汗等;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是二者之异.5.柴胡、葛根与升麻功效主治异同相同点:三药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头痛以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
同中之异:①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②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再次之;③葛根与升麻还同能透疹,用于麻疹不透,其中升麻优于葛根。
中药与中成药的区别
中药和中成药的区别中药和中成药的区别主要是体现在制作工艺方面,其中中成药是经过切制、炮炙以及其它一系列加工处理而制作成的药物,而中药只需要简单加工即可。
除此之外,两者在服用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且药物性状有一定的区别之处。
中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尤其是其具有副作用小的优点,所以很多患者在确诊之后都会优先选择服用中药进行调理。
而此时就面临中药或者中成药的选择问题,如果了解两者的区别,则更有利于做出选择。
那么中药和中成药有什么区别呢?一、中药和中成药有什么区别1.制作工艺不同:中成药是采用各种中药材配伍之后,经过药材净制、切制、炮炙以及其它一系列加工处理之后的一种中成制剂。
而中药则只需要在药材原产地进行简单加工,即晾晒等,这时就可以直接使用。
2.服用方法不同:中药和中成药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服用方法不同,其中中药一般需要在配药之后用水煎制成汤药后才能口服,且最好是使用陶瓷锅进行煎制,否则可能会影响药效。
而中成药大多属于散剂、冲剂或者丸剂,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搅拌均匀之后服用,也可以用温开水送服或者用温黄酒送服,服用方法相对简单很多。
3.性状不同:中成药是中药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制作成的药物,其性状通常为细末状或者蜜丸状,也可能是口服液、注射液等类型。
而中药则是指中药材的原来性状,保持原有的外观、质地以及横断面等形态。
二、中药和中成药有相同点1.来源相同:其实中药和中成药更多的是具有相同之处。
尤其是两者的药物来源相同,都是源于相同的中药材,且药物的药用部位和采收季节都是完全相同的。
2.功效相同:不管是中药还是中成药,只要是相同的配方,所具有的药物疗效就是基本相同的,不会有明显的差异性。
所以患者在选择药物时不必过多纠结哪一种药物的疗效更加显着,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生建议来选择,均可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柴胡香附郁金的功效区别
柴胡香附郁金的功效区别柴胡香附郁金是中医药中常用的四味草药,具有多种功效。
尽管它们都属于中医经典方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在治疗疾病时有一些区别。
本文将介绍柴胡香附郁金的功效区别。
柴胡的功效柴胡,中药名称,为柴胡科植物茵陈柴胡的根茎。
柴胡具有辛凉苦寒的性质,归肝经。
柴胡的主要功效包括:1.疏肝解郁:柴胡能够调节肝气,舒缓情绪,具有镇静作用,对于治疗郁结气滞引起的抑郁症状有一定效果。
2.解表散寒:柴胡具有解表发散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寒热症状,如发热、头痛、恶寒等。
3.疏肝理气:柴胡能够调节肝气,解除肝气郁结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适用于胸胁痛、胸闷等症状。
4.利胆消炎:柴胡具有促进胆汁分泌和胆道排空的作用,可用于胆囊炎、胆管炎等胆道疾病的辅助治疗。
香附的功效香附,中药名称,为黄芩科植物香附的根茎。
香附具有辛温的性质,归脾经。
香附的主要功效包括:1.活血化瘀:香附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血液淤滞,对于各种瘀血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如瘀血痛、瘀血积聚等。
2.行气止痛:香附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胸腹胀痛、痞满、脘腹胀闷等症状。
3.利湿通便:香附具有利湿通便的功效,可用于湿阻脾胃引起的便秘、腹泻等症状。
4.安神止惊:香附能够镇静安神,对于因心悸、失眠、惊悸等神经官能症状有改善作用。
郁金的功效郁金,中药名称,为姜科植物郁金的根茎。
郁金具有辛温的性质,归胃经。
郁金的主要功效包括:1.祛风散寒:郁金能够祛除寒湿邪气,适用于风寒引起的头痛、身痛等症状。
2.活血消肿:郁金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淤血引起的各种疼痛和肿胀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3.利关节筋骨:郁金能够促进关节血液循环,缓解关节疼痛,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
4.健脾开胃:郁金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可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柴胡香附郁金的区别柴胡、香附、郁金虽然具有一些相同的功效,但在功效上有一些区别。
柴胡主要疏肝解郁,而香附则活血化瘀;郁金则更适用于祛风散寒和活血消肿。
黄连·黄芩·黄柏的区别
黄连·黄芩·黄柏的区别
黄连、黄芩、黄柏都是中医药中常用的品种,它们具有很多相似的功效,但又有不同
的特点和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它们的区别。
1.植物学特征
黄连:为虎座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长约5-10厘米,呈卷曲状,外表呈黑褐色,
有黄色粉末和苦味。
生于海拔500-2400米的山区。
2.药用功效
黄连、黄芩、黄柏都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收敛止血等功效,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但它们在具体的药用功效上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
黄连:大多用于肝胆湿热、心火亢盛、麻疹疔疮、黄疸、痢疾等症。
具有强烈的清热
燥湿、解毒的作用。
黄芩:主要用于肺热咳嗽、疮痈疔肿、腹泻、热毒痔疮等症。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燥
湿的功效。
3.成分和药性
黄连主要成分为黄连碱、黄连素、芦丁、黄降素等,性味为苦寒。
区别在于它们的成分中所含的药物成分不同,其药性也有所不同,不同的成分产生了
不同的药理作用。
4.用法用量
黄连:一般用量为3-10克,可代表性地加入中药方剂中。
黄芩:一般用量为3-10克,可单独入药,也可配合其他药物使用。
黄连、黄芩、黄柏虽然具有相同的功效,但是药用范围有所不同,适应症、用法用量
等也有些差异。
为了避免药性过重导致不良反应,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适合的品种,遵照医嘱正确使用,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中药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中药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中药学是一门涵盖知识面广、记忆难度大的科目,也是很多考生头疼的一个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为了帮大家对比记忆和强化记忆,尤其是针对一些常用药物间的对比应用做了总结归纳,希望给予即将面临考试的同仁们很大帮助。
也希望考生在考试来临之际,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奋勇向前。
中药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续断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蜍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10.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
同出一物的中药甄别
同出一物的中药甄别同一药物每因药用部位、炮制方法和采收时节不同,而出现了多种药物,且功效运用也不尽相同,有的还出现了相反的功用。
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掌握和运用中药时必须加以注意的问题。
现择要甄别如下。
1.麻黄与麻黄根二者均可治汗。
麻黄长于发汗解表,主治风寒外束,腠理闭塞无汗之表证。
又能宣肺平喘,可用于多种喘咳,因其性温,故以治风寒束肺之喘咳最为适宜。
利水消肿,可用治风水水肿。
麻黄根长于固表止汗,主治体虚之自汗、盗汗,为止汗之专药。
鉴别要点:麻黄药用其草质茎(地上部分),麻黄根药用其根及根茎(地下部分)。
李时珍云:“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本草纲目》)。
麻黄发汗,用于表实无汗;麻黄根止汗,用于体虚汗出。
2.桂枝与肉桂二者均能温通经脉,适用于寒滞经脉诸证。
桂枝偏于能发汗解表,主治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皆宜。
又可通阳化气,适用于阳气不化,水湿内停之痰饮证、蓄水证。
肉桂偏于补火助阳,治疗肾阳不足或脾肾阳虚之证。
散寒止痛,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之痛证皆宜。
本品既不补气,又不补血,还可用于气血亏虚的病证。
因其能鼓舞气血生长,常与补气补血药同用,有如“催化剂”的作用,可提高或增强补气补血药的作用,如十全大补汤。
鉴别要点:桂枝药用其嫩枝,肉桂药用其干皮或粗枝皮。
主要的区别:桂枝偏于走表,散表寒,用于表寒证;肉桂偏于走里,温里寒,用于里寒证。
3.生姜、干姜与炮姜三者均能温中散寒,用治中焦寒证。
生姜偏于散表寒,用于风寒感冒之轻证。
其温中尤善止呕,素有“呕家圣药”之称,可用于多种呕吐,以治胃寒呕吐最宜。
又可温肺止咳,用于肺寒咳嗽。
干姜偏于温里寒,尤为温中散寒之至药,大凡脾胃寒证,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证,或阳气不足之虚证咸宜。
回阳救逆,用于亡阳证,每与附子同用。
又能温肺化饮,用于寒饮咳喘。
炮姜偏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适用于脾胃虚寒,脾不统血之吐血、便血等多种出血证。
鉴别要点:生姜药用其新鲜根茎(嫩姜),干姜药用其干燥根茎(老姜),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品,又名黑姜。
中药所有丸剂的区别
中药所有丸剂的区别丸剂:丸剂是指由细药粉或药物提取物加适当的粘合剂或赋形剂制成的球形制剂。
丸剂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创造的剂型之一。
中国最早医籍《内经》即有“四乌f骨一茹丸”的记载。
早期的丸剂是在汤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后来历代中医在临床上都广泛应用,成为品种繁多,制备精巧、理论趋于完善的一个大剂型。
中国古典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序言中指出,“药性宜丸者”和《御寒经》中说:“吃药者能祛风清凉,破积消痞”。
“苏慎良方”说:“毒大者必用丸”。
自汉晋以来,就有人提出“药到病除”和“药到病除”。
服用后,药丸在胃肠道内缓慢分解,逐渐释放药物,药效持久;有毒、剧烈和刺激性药物可延迟吸收,减弱毒性和不良反应。
因此,临床上对慢性病或久病的治疗较为薄弱,病后要调和气血,服用避孕药。
丸剂制备时能容纳固体、半固体的药物,还可容纳粘稠性的液体药物;并可利用包衣来掩盖其不良臭味。
丸剂生产技术和设备较简单,亦适合基层医疗单位自制。
药片仍然有一些缺点,比如剂量大,尤其是对儿童。
生产过程长,污染机会多;操作不当影响崩解和疗效;另一方面,中成药丸的有效成分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丸剂按其制法,或赋形剂可分为如下几类:(1)根据制备方法的分类,塑料丸:是指将精细的药粉与适当的粘合剂混合制成软硬适中的塑料丸,再分为丸剂。
如蜜丸、膏丸、部分浓缩丸、蜡丸等。
泛制丸:系指以药物细粉用适宜的液体为粘合剂泛制成小球形的丸剂。
如水丸、水蜜丸、部分浓缩丸、糊丸等。
滴丸法:这种方法也称为滴丸聚集法。
它是将主药与低熔点的脂肪基质或水溶性基质溶解并悬浮,乳化后滴入不溶于水的液体冷却剂中制成的药丸。
(2)按赋形剂分类:蜂蜜丸是指以蜂蜜为黏合剂,用细药粉制成的药丸。
根据大小和制备方法,可分为大蜂蜜丸、小蜂蜜丸和水蜂蜜丸,采用盘丸法制备。
一般适用于慢性病或调理气血的补药。
水丸:是指以细药粉为原料,以冷开水或酒、醋、蜂蜜、药汁等为黏合剂,按处方制成的小球状药丸。
小儿柴桂功效和小儿豉翘的区别
小儿柴桂功效和小儿豉翘的区别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能够起到解表退热,治疗感冒、发热、头痛、流鼻涕、咳嗽、咳痰、咽喉肿痛等疾病的效果。
这种药物属于纯中药制剂,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柴胡和桂枝,因此中医认为这种药物具有和解少阳的功效,尤其能够治疗半表半里的感冒症状,这些症状会有寒热往来、口苦咽干,也就是西医所指的间歇性发热,同时伴有上火的症状。
临床上可以同时配合消炎的药物,协同治疗多种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例如感冒、咽喉炎、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等等。
这种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少,退热效果很好,但是起效比较慢,可以同时配合解热镇痛之类的退热药进行协同治疗,有利于起到快速退热的效果。
小儿柴桂和豉翘的区别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虽然都可以用于外感发热,但这两个药物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具有解表退热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外感发热;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具有疏风清热、解表和消食导滞的作用,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挟滞证。
对于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这两个药物,家长们常会产生疑惑,因为从说明书来看,它们适用的症状似乎有点相同,好像都是治疗风热感冒的,两个药物对于发热头痛、流鼻涕、口渴、咽红、小便黄等不适症状都有缓解的作用。
从成分来看,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的主要成分为柴胡、黄岑、葛根、白芍、蝉蜕、浮萍和桂枝等中药材,偏重于解除表征,患儿如果表现为发热、头痛或全身痛、流鼻涕等不适症状,用这个药的效果比较好。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主要成分为连翘,淡豆豉,薄荷、青蒿,赤芍、黄芩,半夏、柴胡和甘草等中药材,偏重于解除表征和消食化滞,患儿除了上述常见的感冒发热症状外,如果还有消化不良的表现,用这个药是比较合适的。
总的来说,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虽然都可以用于外感发热,但这两个药物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适用于外感发热,而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适用于风热感冒挟滞证。
建议带孩子去专业的中医儿科就诊后,再选择合适的药物。
川断与川芎药性区别
川断与川芎药性区别川断和川芎是中医药中常常使用的两种药材,它们在药性上有一些区别。
本文将针对川断和川芎的药性特点进行比较。
一、川断的药性特点川断,学名变通川断,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生长于我国中部地区。
川断的味道辛苦、苦,性温。
1.1 川断的功效与作用川断具有活血化瘀、舒散郁气的功效。
在中医药理论中,川断主要应用于痛经,因为它可以舒经活血,缓解经痛。
此外,川断还常用于治疗其他因气滞、血瘀引发的疾病,如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等。
1.2 川断的使用方法川断可以入药,一般用于中药煎剂、药丸或散剂等制剂中。
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常见的药方如四物汤、川断丸等均含有川断。
二、川芎的药性特点川芎,学名当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陕西、四川、贵州等地区。
川芎的味道辛、苦,性温。
2.1 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川芎以其活血行气的功效而闻名。
在中医药理论中,川芎多用于调经、舒经活血,滋补气血,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川芎还常用于治疗因气血失调而引发的各种疾病,如痛经、瘀血积聚等。
2.2 川芎的使用方法川芎多用于中药煎剂、药丸或散剂中。
临床常见的药方如四物汤、当归补血汤等均含有川芎。
此外,川芎还可以独立应用于外用,如制作川芎洗剂,用于治疗妇科瘀血、痔疮等。
三、川断与川芎的区别虽然川断和川芎都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它们在药性上还是有所区别。
首先,川断与川芎的气味存在差异,川断具有辛苦味,而川芎味道辛。
其次,川断和川芎的应用领域不完全相同。
川断主要应用于痛经、症瘕积聚等病症的治疗,而川芎则常用于调经、滋补气血、治疗瘀血等。
另外,川断和川芎的产地也存在差异。
川断主要生长于我国中部地区,而川芎则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最后,川断和川芎在制剂中的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
川断可以入药制成煎剂、药丸等,而川芎不仅可以内服,还可以用于外用,如制作洗剂。
结论综上所述,川断和川芎在药性特点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虽然它们都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川断主要用于舒经活血,而川芎则常用于调经滋补。
川芎延胡索功能主治的异同
川芎延胡索功能主治的异同川芎(Chuanxiong)•川芎,又称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
•川芎性味辛、温,归肝经、脾经、心经。
•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川芎的主治1.血瘀证:川芎可舒筋活络,活血化瘀,常用于治疗各种血液循环不畅所引起的病症,如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等。
2.风湿痹痛:川芎具有温经散寒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
3.神经性头痛:川芎能促进血液循环,解决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头痛问题。
4.中风后遗症:川芎可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对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有一定疗效。
延胡索(Yanhusuo)•延胡索,又称延胡索、土大黄、南红花,为罂粟科植物土大黄的块茎。
•延胡索性味辛、苦,归心包经、肝经、胆经。
•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镇痛、解痉的功效。
延胡索的主治1.血瘀证:延胡索具有独特的活血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血液循环不畅所导致的疾病,如痛经、血瘀性疼痛等。
2.胸腹痛:延胡索能够镇痛、解痉,对于胸腹痛、胃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3.中风后遗症: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促进中风后遗症的康复。
4.癌症辅助治疗:延胡索具有抗癌作用,可以辅助治疗肿瘤等癌症。
异同比较相同点•功能主治:川芎和延胡索都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各种血液循环不畅、血瘀证导致的疾病。
•主要功效:川芎和延胡索在治疗血瘀证方面有相似的疗效。
•适应症:川芎和延胡索都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跌打损伤等病症。
不同点1.性味归经:川芎味辛、性温,归肝经、脾经、心经;延胡索味辛、苦,性寒,归心包经、肝经、胆经。
2.适应症:川芎适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神经性头痛等病症;延胡索适用于胸腹痛、癌症辅助治疗等病症。
3.应用范围:川芎广泛应用于妇科、骨伤科等;延胡索应用于心脏科、肝胆科等领域。
总结川芎和延胡索都是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材,具有相似的功能主治。
川芎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痛、中风后遗症等病症,而延胡索适用于治疗胸腹痛、癌症辅助治疗等病症。
同源药材的名词解释
同源药材的名词解释在中医药学中,同源药材是指具有相同植物或动物科属的药材,它们在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同源药材之间具有互补补益、相辅相成的特点,可以相互引导治疗和增强疗效。
同源药材的认识和运用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草药的同源概念中草药是中医药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植物药材和动物药材两大类。
在中草药中存在着许多同源药材,比如柴胡和青黛、人参和枸杞子。
同源药材往往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和相似的化学成分,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可以起到互相协同的效果。
植物药材的同源性主要表现在植物科属上。
同属的植物药材在形态特征、药理作用和化学成分上往往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比如,在黄芩科中可以找到黄芩、黄连等同属药材,它们的药理特点和药效相似,可以互相替代使用。
动物药材的同源性主要表现在动物类别上。
例如,海龙和麝香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和药效。
这种同源关系的认识和运用对于充分利用药材资源、提升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同源药材的互补补益同源药材之间存在着互补补益的关系。
首先,同源药材往往拥有相似的药理成分,可以相互弥补缺陷。
举例来说,柴胡中的柴胡素和青黛中的青黛素都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但柴胡素对血酿有一定的刺激,而青黛素对肝胆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在临床中同时应用这两种药材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更好效果。
其次,同源药材在临床应用时,可以相互引导治疗。
比如,人参具有益气补虚的功效,枸杞子具有滋阴明目的作用,二者的同时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养血益气的效果。
三、同源药材的运用案例同源药材在中医药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运用案例:案例一:柴胡和青黛的应用柴胡和青黛都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柴胡对于上火引起的口苦、咽喉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而青黛对于肝热引起的眼红、视物不清等有一定的祛火作用。
因此,在治疗这类症状时,可以将柴胡和青黛一起应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川芎延胡索功能主治的异同
川芎延胡索功能主治的异同川芎的功效与主治•川芎,又称为川芎胡散、四川芎、光定川芎胡散,是一种中药材。
•川芎主要功效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舒筋活络等。
•川芎常用于治疗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病等疾病。
川芎的使用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病情严重者慎用川芎。
•川芎一般不宜长期连续使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使用川芎药物时,应注意不要与其他草药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延胡索的功效与主治•延胡索,又称为延胡子、延胡赤、延胡绛,同样也是一种中药材。
•延胡索主要功效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止痛等。
•延胡索常用于治疗类似川芎的疾病,如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病等。
延胡索的使用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病情严重者慎用延胡索。
•延胡索不宜与其他草药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使用延胡索药物时,需遵循医生的指导,不宜自行调整剂量或使用时间。
川芎与延胡索的异同相同点•川芎和延胡索都属于中药材,具有相似的功效与主治。
•两者都可以用于治疗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病等疾病。
•川芎和延胡索都是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的良药。
不同点•川芎是一种多年生植物,产地主要在巴尔喀什湖及周边地区;而延胡索是一种一年生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的草原地带。
•从药物属性上来看,川芎味辛、性温,能够活血祛瘀、行气止痛;而延胡索味苦、辛、甘,性稍寒,能够祛风散寒、舒筋活络、止痛。
•在使用上,川芎一般是以药材形式使用,可以制作成药膏、煎剂等;而延胡索则更常见于中药制剂中,如胶囊剂、颗粒剂等。
总结川芎和延胡索作为中药材,虽然在植物属性、药物属性以及使用方式上存在一些差异,但在功效与主治方面却有着相似之处。
对于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病等疾病的治疗,川芎和延胡索都是非常有效的选择。
然而,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仍需遵循医生的指导,注意使用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
都叫牛黄清心丸,配方差了几味药,功能大不同!
都叫⽜黄清⼼丸,配⽅差了⼏味药,功能⼤不同!“我只要****,可别给我买错了......”我们是不是经常这么嘱咐家⾥⼈去帮我们买药?⼀般情况下只要通⽤名没错,具体啥品牌的、商品名是什么,都没太⼤关系,毕竟不会差太多。
但是你能想到吗?⽜黄清⼼丸⼉这么常见的中成药,别说,换个名称还真就差挺多。
3种⽜黄清⼼丸的组成和疗效翻开清代乾隆年间纸页泛黄的《同仁堂药⽬》,⾸页的第⼀味药就是⽤正楷书写的“⽜黄清⼼丸”。
⽽“家中备点⽜黄清⼼丸,⼼烦的时候吃⼀颗”,更是很多⽼年⼈的⽣活写照。
⽜黄清⼼丸是什么药,这样吃对吗?其实,以“⽜黄清⼼”命名的药有3种,功效差别很⼤,有70多个⼚家在⽣产。
⽽像张爷爷这样的⼈很多,都把同仁⽜黄清⼼丸等同于⽜黄清⼼丸和万⽒⽜黄清⼼丸。
分不清3种药的区别,⾃然也就存在⽤药不对症的问题。
所以,应该对这3种药的组成和作⽤认真了解,仔细识别。
1. ⽜黄清⼼丸⽜黄清⼼丸的处⽅来源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共由29味药组成,具有清⼼化痰、镇惊熄风的作⽤,有急救功能,适⽤于风痰阻窍所致的中风病,临床表现为瘫痪、神志模糊、语⾔不清、痰涎壅盛、⼝⾆歪斜、⾆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
2 .万⽒⽜黄清⼼丸“万⽒⽜黄清⼼丸”见于明代《痘疹世医⼼法》中,为明代医学家万全所创,由⽜黄、朱砂、黄连、黄芩、栀⼦、郁⾦六味药组成,功⽤在于清热解毒、镇惊安神。
适⽤于邪热内闭,烦躁不安,神昏谵语,⼩⼉⾼热惊厥,⾄今仍为治⼩⼉急惊风的良药。
该药以祛邪为主,没有补虚的成分。
3. 同仁⽜黄清⼼丸同仁⽜黄清⼼丸由27味中药组成,具有益⽓养⾎、镇静安神、化痰熄风的功效。
因配⽅中有⼀组调补⽓⾎、健脾和胃的药物,所以同仁⽜黄清⼼丸适⽤的⼈群范围更加⼴泛,保健功能增强。
与⽜黄清⼼的差异是,同仁⽜黄清⼼丸处⽅中减去了朱砂、雄黄两味药。
同仁⽜黄清⼼丸临床⽤于⽓⾎不⾜、痰热上扰引起的胸中郁热,惊悸虚烦,头⽬眩晕,中风不语,⼝眼歪斜,半⾝不遂,⾔语不清,神志昏迷,痰涎壅盛等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
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荆芥:炒炭止血薄荷:疏肝解郁牛蒡子:解毒散肿
蝉蜕:明目退翳升麻:升举阳气葛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紫草:凉血解毒解毒:牛蒡子、升麻、紫草
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白芷:消肿排脓细辛:温肺化饮解表: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疏散风热:桑叶、菊花解表清肺润燥:桑叶
清热解毒:菊花、羚羊角、熊胆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秦皮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羚羊角、熊胆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羚羊角
润肠通便:决明子利尿通淋、清肺化痰:车前子
平肝潜阳:石决明、珍珠母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珍珠母
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银柴胡:专清虚热知母:滋阴润燥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青蒿:解暑截疟地骨皮:清肺降火、凉血止血地骨皮:除疳热、清湿热秦艽:祛风湿、清湿热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
关木通:利尿通淋穿山甲:活血消癥、消肿排脓
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
青蒿:清热解暑生何首乌:润肠通便、解毒
常山:吐痰涎槟榔:驱虫消积、行气利水
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紫苏:解表、行气宽中黄芩:清热燥湿砂仁:化湿行气
桑寄生: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艾叶:温经止血
白术:补气、健脾、止汗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杜仲、断续凉血止血、解毒:黄芩、苎麻根
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麝香:活血通经冰片:外用清热解毒石菖蒲:宁神化湿和胃
蟾蜍:解毒止痛牛黄:熄风止痉、清热解毒远志: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
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
(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
花椒:温中止痛芦荟:泻下清肝牵牛子:逐水去积
川楝子:行气止痛槟榔:消积行气百部:润肺止咳
贯众: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疗癣:川楝子、苦楝皮
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豆蔻、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
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郁李仁:利水消肿决明子:清肝明目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当归:补血调经生首乌:解毒截疟
柏子仁:养心安神麦冬:养阴
活血祛瘀:当归、桃仁止咳平喘:杏仁、苏子
补阳:肉苁蓉、硫黄补血:当归、桃仁
11.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
桔梗:宣肺化痰排脓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蝉蜕:疏散风热、止痉
12.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
生姜: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沉香:行气止痛、纳气平喘
砂仁:化湿行气安胎吴茱萸:散寒止痛、助阳止泻
化湿行气:砂仁、白豆蔻
13.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
沉香:温中止呕、行气止痛补骨脂: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磁石: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
14.续筋接骨——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庶虫:破血逐瘀骨碎补:活血补肾
自然铜:散瘀止痛断续:补肝肾、止血安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