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https://img.taocdn.com/s3/m/91fcd600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98.png)
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策勒沙漠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始建于 1983 年。
20 世纪 80 年代初,流沙逼近到距离策勒县城 1.5 km 处,策勒绿洲告急。
1982 年 10 月,为了解决“沙临城下”的严重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策勒县召开了沙漠化治理现场办公会议,决定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成立策勒站,开展沙漠化防治研究工作。
策勒站于 2001 年加入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网络,2003 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 年加入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2013 年加入中国荒漠-草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
策勒站地处以昆仑山脉为界的青藏高寒区和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 1 400 km 风沙线上唯一的沙漠研究站。
1研究目标和定位策勒站基于极端干旱区的生态与环境特征,针对区域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开展退化植被恢复、风沙环境治理和绿洲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发和试验示范推广,构建荒漠植被稳定维持、人沙关系和谐共处、绿洲农田健康发展的技术体系和优化模式,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①风沙危害过程及防沙治沙技术集成与示范;②荒漠植物逆境适应策略与可持续管理模式;③绿洲农田高产稳产技术与绿洲稳定性机制;④荒漠生态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规模化应用。
2研究成果与科学贡献自建站以来,策勒站瞄准国际干旱区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坚持以干旱区绿洲和荒漠两大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与稳定维持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国家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克服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导向。
通过几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策勒站在风沙危害特征及生态屏障建设技术、荒漠植被退化机制与稳定修复技术、农田稳产高产机理与健康管理技术、生态产业协调发展及规模化应用技术等方面产出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重要理论成果、技术体系和示范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包括:1995 年策勒站的两项科研成果“策勒县流沙治理试验研究”和“引洪灌溉大面积恢复柽柳造林技术”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土地退化与荒漠化防治成功业绩奖”;2001 年策勒站在新垦沙荒地上连续 3 年创造的棉花单产世界纪录,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等。
塔克拉玛干沙漠固碳机理及碳汇能力评估
![塔克拉玛干沙漠固碳机理及碳汇能力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f716912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d.png)
塔克拉玛干沙漠固碳机理及碳汇能力评估塔克拉玛干沙漠固碳机理及碳汇能力评估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之一,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地区。
该沙漠覆盖面积广阔,气候干燥,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固碳潜力。
本文将探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固碳机理以及评估其作为碳汇的能力。
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固碳机理1. 植被固碳能力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植被主要由沙漠草原和灌木丛组成。
这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在地下部分积累有机碳。
沙漠草原的根系能够穿透沙层,达到地下水层,形成深根系。
这些深根系植物可以在贫瘠的沙漠土壤中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促进植被的生长和固碳。
2. 沙漠土壤固碳能力沙漠土壤通常富含含碳量较高的残留物质,如植物残渣、枯枝败叶等。
这些有机物在沙漠土壤中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稳定的有机质。
此外,沙漠土壤的结构独特,含有较多的矿物物质和有机胶体。
这些物质能够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并形成碳酸盐,将二氧化碳永久固定在土壤中。
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碳汇能力评估1. 植被固碳潜力评估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的调查和监测,可以评估其固碳潜力。
研究发现,沙漠草原和灌木丛的固碳能力较强。
沙漠草原植物的固碳速率可以达到每年3-5克碳/平方米,而灌木丛的固碳速率可达到每年20-30克碳/平方米。
根据沙漠植被类型和覆盖度的变化,可以综合评估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的碳汇能力。
2. 土壤固碳潜力评估沙漠土壤的固碳能力主要与有机质的含量和稳定性有关。
通过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并测定有机质含量和质量,可以评估沙漠土壤的固碳潜力。
研究发现,沙漠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100厘米的范围内逐渐增加,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例如,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可以达到20-40克碳/平方米。
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和土壤质量,可以评估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的碳汇能力。
三、塔克拉玛干沙漠固碳潜力的应用前景1. 生态修复和荒漠化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固碳机理和碳汇能力为其生态修复和荒漠化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两种能见度仪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两种能见度仪测量结果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d9348c8762caaedd33d459.png)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两种能见度仪 测量结果的对 比分析
李振杰 。 , 艾力 ・ 买买提 明 一何 ,
(. 师范大学地理科 学与旅游学院, 1 新疆 新疆
清 , 一金莉莉 13 , 刘 2 ,
强zs I, 3郑 ,
伟
乌鲁木齐
乌鲁木 齐 8 0 5 ;. 3 0 4 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 齐沙漠气象研 究所 , 疆 新 乌鲁木齐 80 4 ) 3 0 6
2 I si t fDe e tMee r lg , MA, u i8 0 0 , i a3 De e mo p e e a d E v r n n . n t ueo sr t to o o y C Ur mq 3 0 2 Ch n ; . s r At s h r n n i me t t o
沙 漠 与 绿 洲 气 象
。
第4 第2 卷 期
21 0 0年 4月
D。s‘t— 。。 。 。i— —’。 。o。。— 。e。 —’ 。。 。 。。 。 —。。 。。 。 y 。。。r 。 。 。。 。 。。o 。‘‘——。。 。 。s 。 — t。r 。。 。 e ——n。 。 a。s M ’ e 。 。。 。— a d O 。 。‘ e 。 。l g 。o —
U i r t, rmq 8 0 4 ) nv s y U u i 3 0 6 ei
Ab t a t T e v r t n c a a trs c f vsb l y u d r v r u a h r c n i o swe e a ay e sr c : h a a i h r ce i i s o ii i t n e a i s we t e o d t n r n l z d i o t i o i
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
![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https://img.taocdn.com/s3/m/0e8c5d21af45b307e87197e1.png)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1、概况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中央,是欧亚大陆的干旱中心,对于开展海陆、陆陆环流系统以及青藏高原环境效应的深化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沙漠风被称之为“世界沙丘的博物馆”,是开展风沙环境形成和风沙运动规律的天然实验室。
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理位置为:39˚00´N,83°40´E,海拔高度1099.3米。
2003年建站,2007被科学院正式确定为特殊环境监测站。
“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是目前唯一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系统监测和试验研究基地。
该站通过对沙漠腹地的水、土、气、生等常规监测和风沙运动规律、风沙危害形成过程、沙尘暴发生条件、植物对多重胁迫的响应、土壤水盐运移规律、防护林生态工程的稳定性、高抗逆性植物的选育、特殊沙漠生物资源开发等专项监测和试验研究,从不同时空尺度揭示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沙漠形成演变规律、生态过程和动植物抗逆机理,形成以确保塔里木沙漠公路长久安全运行为总体目标的防沙绿化技术体系,为全球性特别是北半球同纬度环境对比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针对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436公里的绿色走廊的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后期管护、林带更新、风沙灾害、稳定性等技术问题继续开展试验研究;依托塔中的已建绿地,开展沙漠腹地新人工绿州的环境变化和生态过程监测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风沙环境和风沙运移过程监测研究。
2、重大在研项目3、成果通过十余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沙运动规律,制定了沙漠公路沙害划分标准;发展了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植物种选育技术,成功筛选出了适宜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防风固沙植物种;集成创新了流动沙漠地区高矿化度灌溉造林的技术体系,拓展了干旱区生态工程建设水资源的利用范围;建立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立地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创建了流动沙漠地区大型防护林体系的结构模式;分析评价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优化完善了流动沙漠地区大型防护林工程可持续管护技术。
塔克拉玛干沙漠:广袤的沙海
![塔克拉玛干沙漠:广袤的沙海](https://img.taocdn.com/s3/m/5a0c5d99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98.png)
塔克拉玛干沙漠:广袤的沙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心,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也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这片广袤的沙海,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地理文化,吸引了无数探险者和研究者。
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沙丘连绵,形态复杂。
沙漠表面被厚厚的沙层覆盖,形成了独特的沙丘群。
这些沙丘形态各异,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蘑菇,有的像波涛汹涌的海浪。
在阳光的照射下,沙漠呈现出金黄色,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
沙漠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干燥、炎热、多风是这里的典型特点。
在沙漠中行走,常常会感到强烈的阳光照射在皮肤上,让人感到皮肤干燥、疼痛。
沙漠中的风力有时会达到惊人的程度,一阵风过后,沙丘会随风移动,形成新的形态。
这样的气候条件使得沙漠中的水资源更加珍贵,也更加容易受到风沙的影响。
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孕育出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沙漠中的植物种类虽然不多,但每一种都显得特别坚韧。
例如,胡杨树是沙漠中的重要植物,它们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下来,成为沙漠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此外,沙漠中的动物种类也十分丰富,如骆驼、蜥蜴、沙鼠等。
这些动物在沙漠中找到了生存的方式,与环境形成了和谐的共生关系。
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古代游牧民族迁徙的重要路线。
历史上,许多历史事件和传说都与这片沙漠有关。
例如,传说中的楼兰古城就位于沙漠中,曾经是一个繁荣的文明中心,但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为因素,现在已经成为了废墟。
如今,塔克拉玛干沙漠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政府和当地居民已经意识到了保护这片土地的重要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例如,建立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对沙漠的干扰;同时也在沙漠中开发了一些旅游项目,让更多的人能够亲身体验这片神秘的土地。
总之,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片广袤的沙海,它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地理文化吸引着无数探险者和研究者。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仔细介绍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仔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4dddf14b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7e.png)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仔细介绍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沙漠之一,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地区。
它的面积约为337,000平方公里,相当于德国的面积。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个干旱、高温和风沙频繁的地区,被誉为“地球上最严酷的地方之一”。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气候条件极端恶劣。
这个沙漠地区几乎没有降雨,年平均降雨量仅为50毫米左右。
由于缺乏水源,这里的气温极高,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摄氏度以上。
同时,由于地势低洼,蒸发速度也很快,造成了水分的大量流失。
这种干旱、高温的气候条件使得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为生物和人类难以生存的地方。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势起伏,沙丘交错。
这里的沙丘形态各异,有高耸的沙山,也有连绵起伏的沙岭。
其中最著名的是“罗布泊沙丘”,它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最大的沙丘,高达300多米。
这些沙丘是由于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所形成的。
沙尘暴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大特点,由于沙尘暴带来的沙尘覆盖,形成了许多特殊的地貌景观。
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尽管干旱和高温的环境条件对生物生存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但仍有一些适应沙漠环境的动植物在这里生存繁衍。
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有许多特有的植物,如野葱、盐藜、白刺等。
这些植物能够抵抗干旱和高温,为沙漠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
沿着丝绸之路,塔克拉玛干沙漠曾是中国和中亚地区重要的贸易通道。
许多丝绸之路上的古城和古墓葬遗址分布在这个地区。
莫高窟、吐鲁番古城等文化遗址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了解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窗口。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个气候恶劣、地势复杂、生物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的地方。
它的特殊地理环境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无数的探险家和旅游者。
同时,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人们研究气候变化、沙尘暴等自然现象的重要场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这个神秘而又美丽的沙漠将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起沙阈值计算解析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起沙阈值计算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a38ad7aa00b52acfc7ca79.png)
基金项 目: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自然科学基金( 2 0 1 3 2 1 1 B 3 9 ) 。
左右 ; 年平均风速为 2 . 3 m / s , 年大风 日数为 1 0 . 5 d , 风 向以偏东 北 和偏 西北风 为 主 。
相 间分 布 , 沙垄走向为 N N E — S S W或 N E — S W 方 向, 相 对高 度 为 4 0 ~ 5 0 m。垄 间平 坦 低地 宽 1 ~ 3 k m, 长
2 — 5 k m。高 大沙垄 的前缘 分布 有低 矮 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月 形沙 丘
和沙 丘链 4 l 。根 据塔 中气 象站 观测 资料 记 载 , 塔 中 地 区 的年平 均 气 温为 1 3 . 6 c c ; 年平 均 降水 量 在 2 5 . 9
值为 5 . 1 m / s ; ( 3 ) 塔 中地 区 起 沙阈值 , 最高值 出现在夏季 , 次高值 出现在冬季 , 春季最小。 关键词 : 地表土壤含水率 ; 临界摩擦速度 ; 临界起沙风速 中 图分类 号 : P 9 3 1 . 3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 — 0 7 9 9 ( 2 0 1 4) 0 5 — 0 0 5 3 — 0 5
环境 的综 合影 响 。为 了进一 步认 识 临界起 沙风 速在 野 外条 件 下的 变化规 律 , 选取 塔 克拉 玛 干 沙 漠腹 地塔 中作 为研 究 区, 在 综 合考 虑地 表 土壤 粒 径 、 土壤 湿度 、 空 气密度 等 因素 的基 础 上 , 利用 经验 公 式计 算 了该 地 区每 月 的临界起 沙风速 。 得 出: ( 1 ) 塔 中地 区 2m 高度 的临界摩 擦 速度值 介 于0 . 2 4 ~ 0 . 3 6 m / s , 均值 为 0 . 3 1 m / s ; ( 2 ) 塔 中地 区 2 m 高度 的 临界起 沙风速 值介 于 3 . 9 5 . 9 m / s , 均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的观测研究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尘气溶胶质量浓度的观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cc3b13ff111f18583d05a87.png)
Sain T zo g8 10 , hn )C iaE v o m n S i c, 0 1 11) 1 0- 6 7 t o, ah n 4 0 0 C ia. h t n n i n et c n e2 1, (0: 6 9 1 1 r e 3
Ab ta t An o e e r u ta r s liv siain h d b e ar d o ti z o g ae fT ki k n De et sr c : v r 6 y as d s eo o n etg t a e n c r e u n Tah n a o a l o i r ma a s r
数呈 上升 趋势 , 尘暴 日数 呈 下降趋 势 , 尘 天气 出现 的频 率和 强度 是 影 响沙漠 地 区沙 尘气 溶胶 浓度 的主 要 因素 . 入颗 粒物 (M l 月 而沙 沙 可吸 P 0 )
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演化过程研究
![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演化过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4e5e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f.png)
塔克拉玛干沙漠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位于亚洲中部的最大沙漠之一,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
它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之间,是一个干旱、荒芜而又神秘的地方。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塔克拉玛干沙漠经历了漫长的形成演化过程。
首先,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新生代晚期的第三纪时期。
在那个时候,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经历了一连串的构造运动和地壳抬升,形成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准现代构造形貌。
这导致了该地区的环境气候的变化。
其次,从第四纪冰期开始,气候逐渐变得干燥。
随着气候的干燥化,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不断形成。
沙丘的形成是由于风力作用,将沙粒吹到一起形成一个个山丘。
这些沙丘不断迁移和堆积,形成了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独特景观。
再次,受到亚洲季风和高山阻挡的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降水非常有限,平均年降水量约为80毫米。
这种干燥的气候条件,加上高温和强风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沙漠化的速度。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山被风和水侵蚀,形成了一系列沙漠特有的地貌景观,如流动沙山、风蚀地、沙丘等。
最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演化过程中,人类活动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的增加导致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
过量的采矿和农业灌溉,以及过度放牧和过度伐木等都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综上所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地壳构造抬升,并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干旱、风力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都加速了沙漠的形成和扩展。
了解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演化过程对于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应用价值。
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恢复与沙尘暴治理研究
![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恢复与沙尘暴治理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e419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1c.png)
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恢复与沙尘暴治理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之一,位于新疆和青海的边界地区。
由于其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长期受到沙尘暴的困扰,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研究者们进行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植被恢复与沙尘暴治理的研究。
一直以来,植被恢复被认为是沙尘暴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在沙漠地区建立植被覆盖,可以防止沙尘暴的形成与传播。
然而,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的气候条件恶劣,降水稀少,气温极端,土壤贫瘠,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很大的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与观察,探索出了一系列的植被恢复方法。
首先,他们发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适宜生长的植物主要有草本植物和灌木类植物。
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耐旱抗逆能力,能够适应沙漠环境的生长条件。
其次,研究者们还发现,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合理的水资源利用非常重要。
他们利用地下水、雨水等水源,通过灌溉等方式,为植物提供水分,增加植物的生长机会。
同时,他们还研究了不同的灌溉方式和水肥管理技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适应能力。
除了引入适宜的植物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外,研究者们还探索了其他与植被恢复相辅相成的治理方法。
例如,他们研究了沙漠地区的风力状况,通过设置沙障、固沙网等防护措施,减少沙尘暴对植被的破坏。
同时,他们还开展了土壤改良研究,探索了不同的土壤调节技术,以改善土壤养分和结构,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好的条件。
在植被恢复与沙尘暴治理的研究中,不仅需要科学家们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与支持。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植被恢复与沙尘暴治理项目的投入,提供技术支持和经济资金。
同时,公众也可以积极参与到植被恢复与沙尘暴治理的行动中,通过义务劳动、环保义工等形式,为沙漠治理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的植被恢复与沙尘暴治理研究,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通过科学研究和社会参与的双重努力,我们有望找到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将沙漠变为绿洲,为当地人民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52d4485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c.png)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研究一、引言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位于亚洲中心,东亚、中亚、南亚和西亚的交界处。
该地区干旱缺水,气候极端,年均气温高,风力大,地表温度变化剧烈,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1. 季节变化: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在不同季节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冬季,由于天空辐射平衡相对较低,沙漠地表温度较低;夏季,由于天空辐射平衡相对较高,沙漠地表温度较高。
春季和秋季是过渡季节,沙漠地表温度处于较为温暖的状态。
2. 白天与夜晚变化: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在白天与夜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白天,受到强烈的太阳辐射和风速较大的影响,地表温度较高;夜晚,由于没有太阳辐射的影响,沙漠地表温度迅速降低。
3. 空间分布: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在空间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沙漠中心地区的地表温度较高,逐渐向外围降低。
这与沙漠中心地区没有较高的植被覆盖,影响蒸散蒸发的水分少有关。
同时,边缘地区由于较多的植被覆盖,地表温度相对较低。
三、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的因素1. 气候因素: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气温高,湿度低,太阳辐射强烈,风速大等气候因素是地表温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气候因素对沙漠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大。
2. 地形因素: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的地形起伏较大,山地与沙漠区域并存,不同地形对地表温度的分布有一定影响。
山地地区由于高程较高,气温相对较低。
3. 植被覆盖: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的植被稀少,特别是沙漠中心地区几乎没有植被覆盖。
植被对地表温度的遮蔽作用较弱,导致地表温度较高。
四、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气候干旱化: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气候极端,这种气候特征加剧了该地区的干旱程度,导致土地退化、水资源匮乏,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地理知识知识:亚洲最大的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
![地理知识知识:亚洲最大的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https://img.taocdn.com/s3/m/3f7abc5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8.png)
地理知识知识:亚洲最大的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亚洲最大的盆地之一,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故事和历史,也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地质、气候、生态和历史等方面,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进行介绍。
一、地质特征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境内,面积超过33万平方公里,沙漠环绕着大型的塔克拉玛干盆地。
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北侧,是一个呈“V”字型的盆地,东西长1100公里,南北宽500公里,最低处海拔933米,阿尔金山脉和天山山脉分别将其隔开。
盆地内的地质构造活跃,发生过强烈的构造变化,形成了许多奇特的地貌景观,包括残丘、世界最长的弯曲沙丘、著名的卡拉麦里鼓风口(风口直径60多米,深近50多米),还有无数的天然壁画、遗址和岩画,反映了古代文明的历史。
二、气候特征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寒冷干燥的冬季和炎热干燥的夏季是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由于缺乏潮湿的东南海风,在盆地内产生严重的干旱现象,日照时间长、蒸发强烈,导致地表水分蒸发迅速、土地干旱和植被稀疏。
盆地内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极少有雨水,主要由地下水和雪水补充,但由于地下水的储量不足且大量被开采,导致盆地内开展喀斯特水利为主的市政管理和产业困难。
三、生态环境由于地质和气候的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生态系统特别脆弱,大部分地区的植被稀疏且不发达,只有少量的草原和灌木丛林生长在沙漠的边缘。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河流只有少数几条,其中最大的是塔里木河,拥有巨大的地下水储量,是盆地内稳定的水源之一。
另外,塔克拉玛干沙漠市区居民少、较为分散,主要以畜牧为生,牲畜对当地的植被破坏相对较少。
盆地内大部分的动物是适应干旱的爬行动物,如蚂蚁、蝎子、蛇、龟、鸟类等。
四、历史文化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之路。
丝绸之路是从基础设施角度来看,把古代世界贸易连接在一起的广义概念。
徐新文:给沙漠“系”上绿丝带
![徐新文:给沙漠“系”上绿丝带](https://img.taocdn.com/s3/m/b49a0d2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5d.png)
徐新文:给沙漠“系”上绿丝带作者:来源:《学苑创造·B版》2022年第08期徐新文,1963年1月生于山東菏泽,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现任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站长。
荣获2021年中国科学院年度感动人物称号。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有一条长436千米、宽约80米的“绿丝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研究员徐新文是这条“绿丝带”的设计者。
在多数人眼里,沙漠是荒凉的,但在徐新文眼里,沙漠是灵动的。
深入一线收集一手资料20世纪90年代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这里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1992年春天,为了开发油气资源,国家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修路。
已经有6年工作经验的徐新文,接到为沙漠公路选线和防沙治沙的工作任务。
1992年的正月还没过完,徐新文团队就来到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子是流动的,如果只修路而不修建防沙体系,路很快就会被沙子掩埋。
为了设计出合理的防沙体系,徐新文带领团队沿着公路开展地形测量工作。
徐新文回忆道:“那时候,测地形全靠人扛着仪器设备一点点测,我们团队深一脚浅一脚地翻过一座座沙丘,才把地形图测好。
”最终,徐新文带领团队绘制了一幅宽度接近500米的地形图,为后续开展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5年,这条沙漠公路终于全线贯通,并取名为“塔里木沙漠公路”。
该公路全长522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沙漠公路。
路修通了,但车辆在这条沙漠公路上却难以顺畅地行驶。
因为只要发生沙尘暴,路就会被沙子覆盖,车辆也难以通行。
徐新文的研究团队在修路前,就开始研究防沙治沙的工作。
1995年至1997年,徐新文的研究团队相继在风沙运移、植物引种、土壤改良、苗木培育、灌溉技术等方面开展试验。
2002年,研究团队建立了沙漠植物园,引种了近300种防沙治沙植物。
经过反复研究,徐新文团队最终选择柽柳、沙拐枣和梭梭作为沙漠公路防护林建设的主要植物种类。
桂东伟:把文章写在防治荒漠大地上
![桂东伟:把文章写在防治荒漠大地上](https://img.taocdn.com/s3/m/72e59c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5.png)
1995年6月17日,在首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 N E P)首次颁发了“全球土地退化和荒漠化防治成功业绩奖”,全世界选送了80个项目,最终只有8个项目获此殊荣,其中,中国获奖的2个项目均来自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策勒站,分别是“策勒县流沙治理试验研究”和“流沙地、盐碱地引洪灌溉大面积恢复柽柳造林技术”。
20年之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团再探中国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时,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易卜拉欣·逖奥赞叹道:“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年前颁发给策勒站的‘全球土地退化与荒漠化防治成功业绩“在极端干旱区荒漠化是正常的,我们先从对立面绿洲化考虑,绿洲化解决不好,荒漠化必然存在”桂东伟:把文章写在防治荒漠大地上文本刊记者 梁 伟奖’是值得的”。
“联合国官员之所以说值得,是因为20年前防治荒漠化成功了,20年后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不仅保住绿洲,还使其扩大且更健康。
”作为新一代策勒人,桂东伟是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培养的博士,也是现任策勒站副站长。
在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做完访问学者后,他放弃众多选择,没有丝毫犹豫回到策勒,接过“父辈的旗帜”。
他说,“我将继续致力于使绿洲与荒漠‘和平共处’,用我们的研究改变或影响着这块区域!”沙漠之中的绿色奇迹策勒,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侧,昔日“丝绸之路”南道重镇,离乌鲁木齐1400公里,距北京4000余公里。
上世纪80年代初,风沙逼近离县城边缘1.5公里处。
沙临城下,绿洲告急。
受命于危难之时,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1983年成立策勒沙漠研究站。
以张鹤年、刘铭庭、张希明、雷加强为代表的科学家,奔赴风沙前沿,开始了科技防沙治沙、“沙退人进”的艰辛历程,让这里成为我国主要沙尘暴策源地的监测控制点、边疆生态建设和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试验研究基地、距离塔里木盆地南缘1400公里风沙线仅存的沙漠研究站。
30多年来,在几代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中科院新疆生地所在治沙实践中积累技术,结合实际情况,探索采用生物防沙和工程防沙相结合的技术途径,建立起策勒绿洲外围的综合防沙体系。
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经典十句话
![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经典十句话](https://img.taocdn.com/s3/m/492c6b4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1.png)
塔克拉玛干沙漠最经典十句话
1. 塔克拉玛干沙漠啊,那简直就是一片无垠的沙海,你说是不是就像个超级大的沙之王国?比如我站在沙漠中,感觉自己就像一粒渺小的沙。
2. 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风一吹那沙子就像海浪一样翻滚,这难道不像大海的波涛吗?就像那次我看到风吹起沙浪的震撼。
3. 塔克拉玛干沙漠,那可是充满神秘的地方,难道不是像个藏着无数秘密的宝库吗?我就曾好奇地在里面探寻过。
4. 哇,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夜晚,星星多得吓人,简直就像把整个银河都搬过来了呀!记得有次夜晚在沙漠,我都看傻眼了。
5. 你知道吗,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酷热,那真能把人烤干,就像被丢进了大火炉!我有次差点就被热晕了呢。
6.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那起伏的样子,不就像大地的脊梁吗?我曾经费力地爬上一个沙丘,累得够呛。
7. 哎呀呀,塔克拉玛干沙漠有时候安静得可怕,就像时间都停止了一样,那次我在里面都不敢大声喘气。
8.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细得跟面粉似的,这不是和面粉很像嘛!我摸过那沙子,真的特别细腻。
9. 哼,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广阔,你走几天都走不出去,这不是很夸张吗?我就曾在里面迷失过方向。
10. 塔克拉玛干沙漠,那是个让人又爱又怕的地方,真的很特别啊!我对它的感情可复杂了呢。
我觉得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个非常独特且极具魅力的地方,虽然充满挑战,但也有着让人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测定指标
![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测定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02104d5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0.png)
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测定指标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土壤测定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沙粒含量:沙粒是沙漠土壤中最主要的组成元素,其含量可以通过选取土壤样品进行筛分,利用颗粒分析仪等设备进行测定。
2. 粉粒含量:粉粒是介于沙粒和粘粒之间的土壤颗粒,在沙漠土壤中也具有较高的含量,可以通过沉降法或其他方法进行测定。
3. 粘粒含量:粘粒是沙漠土壤中较小的颗粒,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和保水性,可以通过土壤分析仪进行测定。
4. 水分含量:水分是影响沙漠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加热干燥或其他方法测定土壤中的含水量。
5. pH 值:pH 值是土壤酸碱性的指标,对沙漠土壤的养分供应和植物生长环境有一定影响,可以使用酸碱度计等设备进行测定。
6. 养分含量:沙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通常相对较低,包括氮、磷、钾等,可以通过土壤分析进行测定。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土壤测定指标,可以为研究和保护该地区的土壤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新月形沙丘移动特征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新月形沙丘移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7323d6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db.png)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新月形沙丘移动特征刘鑫;高鑫【期刊名称】《干旱区研究》【年(卷),期】2024(41)4【摘要】新月形沙丘的移动特征可以反映区域内风沙运移和地貌演化过程,对于科学开展风沙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利用卫星遥感影像与气象再分析数据,研究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6个新月形沙丘群2012—2022年的形态变化与移动特征。
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新月形沙丘平均移动速率为6.86 m·a^(-1),移动方向与对应区域内盛行风方向基本一致;(2)不同区域内新月形沙丘形态参数之间的关联性呈现显著差异;(3)沙丘高度、下垫面植被覆盖、年均降雨量以及地表温度与沙丘移动速率呈负相关关系,分区拟合结果有差异;(4)且末西南区域的年平均输沙通量约为77120.5 kg·m^(-1)。
研究结果反映了新月形沙丘移动规律的复杂性,不同地理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或存在显著差异,需结合实地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同时,在沙丘演化过程中,形态参数的动态变化反映了沙丘迁移的内在机理,进一步为新月形沙丘的发育机理提供了实证数据,也为沙丘危害防治和土地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总页数】13页(P661-673)【作者】刘鑫;高鑫【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3【相关文献】1.新月形沙丘表面粒度特征对沙丘发育规模及风向变化的响应——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缘新月形沙丘为例2.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大沙垄区垄间地沿主风向连续分布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粒粒度特征3.塔克拉玛干沙漠新月形沙丘不同部位的粒度特征4.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新月形沙丘内部沉积构造特征研究5.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近地层风温湿廓线与能量交换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下垫面梯度输沙样粒度特征分析
![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下垫面梯度输沙样粒度特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4182e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a.png)
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同下垫面梯度输沙样粒度特征分析康永德;杨兴华;何清;艾力·买买提明;霍文;杨帆【摘要】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中,选取沙丘顶部和平坦沙地两种不同下垫面,收集了6个高度层输沙样粒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沙丘顶部和平坦沙地的沙尘粒度均呈正态分布,且峰值主要集中在90μm-125μm极细砂区域,各占53.24%和60.23%左右,其次为细砂和粗粉砂约占40%,剩余粒度级占约10%.沙丘顶部的偏度值大多为负值,粒度分布形态为右偏;平坦沙地的偏度值大多为正值,粒度分布形态为左偏.随着高度层的升高,平均粒径变小.沙丘顶部的平均粒度分布较平坦沙地而言,相对平缓且各粒级沙尘颗粒物分布范围更广.【期刊名称】《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4【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塔克拉玛干沙漠;下垫面;梯度;粒度特征【作者】康永德;杨兴华;何清;艾力·买买提明;霍文;杨帆【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913.3粒度是对沉积物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1]。
地表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不仅可以反映风力对沙源物质的搬运和分选[2-3]及沙源物质组成特征[3-5],还可结合地表植被覆盖度、气流、地形等特征因素深入研究不同风沙地貌形成的原因。
不同的区域环境或沙源丰度条件下,沙丘表面会产生不同的粒度分布模式,风力分选作用与沙粒物质来源的差异,同样影响着各环境下的沙物质组成[6-9]。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戈壁下垫面辐射平衡与地表反照率特征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戈壁下垫面辐射平衡与地表反照率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10fdb4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3.png)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戈壁下垫面辐射平衡与地表反照率特征邢立文;赵景峰;何清;李娟;苏华丽;何亚玲【期刊名称】《干旱区地理》【年(卷),期】2024(47)5【摘要】戈壁是荒漠地区主要的地表形式之一,这种下垫面特征与沙漠下垫面有较大差异,因此对于沙漠地区戈壁下垫面辐射平衡特征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利用中日沙尘暴合作项目(ADEC)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戈壁观测站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策勒戈壁站地表辐射平衡各分量全年、各季节与特殊天气下的日变化特征,以期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地-气系统能量交换提供更加具体的参数。
结果表明:(1)策勒戈壁站各辐射分量最大值除向上短波辐射出现在1月外,其余各分量均出现在7月。
(2)季节尺度上,各分量季节日变化最大峰值出现季节不一致,向下短波辐射和向上短波辐射最大峰值出现在春季,向下长波辐射、向上长波辐射和净辐射最大峰值出现在夏季。
(3)不同天气下,各季节晴天各辐射分量均呈现平滑的变化趋势,多云、阴天、降雨期间各分量变化不规则,降雨和降雪天气向下长波辐射和向上长波辐射明显高于其余各分量。
(4)地表反照率年均值为0.32,其中冬季降雪导致地表反照率远高于其他季节,各季节的次序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
而反照率的日变化受太阳高度角影响,晴天呈现出平滑的“U”型,其他天气变化不规则。
【总页数】11页(P762-772)【作者】邢立文;赵景峰;何清;李娟;苏华丽;何亚玲【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相关文献】1.鼎新戈壁下垫面近地层小气候及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季节变化分析2.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及小气候特征3.黑河地区戈壁下垫面地表辐射平衡及地表温度日较差的研究4.黑河地区鼎新戈壁与绿洲和沙漠下垫面地表辐射平衡气候学特征的对比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
1、概况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中央,是欧亚大陆的干旱中心,对于开展海陆、陆陆环流系统以及青藏高原环境效应的深化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该沙漠风被称之为“世界沙丘的博物馆”,是开展风沙环境形成和风沙运动规律的天然实验室。
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理位置为:39˚00´N,83°40´E,海拔高度1099.3米。
2003年建站,2007被科学院正式确定为特殊环境监测站。
“塔克拉玛干沙漠研究站”是目前唯一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系统监测和试验研究基地。
该站通过对沙漠腹地的水、土、气、生等常规监测和风沙运动规律、风沙危害形成过程、沙尘暴发生条件、植物对多重胁迫的响应、土壤水盐运移规律、防护林生态工程的稳定性、高抗逆性植物的选育、特殊沙漠生物资源开发等专项监测和试验研究,从不同时空尺度揭示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沙漠形成演变规律、生态过程和动植物抗逆机理,形成以确保塔里木沙漠公路长久安全运行为总体目标的防沙绿化技术体系,为全球性特别是北半球同纬度环境对比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针对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436公里的绿色走廊的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后期管护、林带更新、风沙灾害、稳定性等技术问题继续开展试验研究;依托塔中的已建绿地,开展沙漠腹地新人工绿州的环境变化和生态过程监测研究;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风沙环境和风沙运移过程监测研究。
2、重大在研项目
3、成果
通过十余年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风沙运动规律,制定了沙漠公路沙害划分标准;发展了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植物种选育技术,成功筛选出了适宜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防风固沙植物种;集成创新了流动沙漠地区高矿化度灌溉造林的技术体系,拓展了干旱区生态工程建设水资源的利用范围;建立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立地类型划分指标体系,创建了流动沙漠地区大型防护林体系的结构模式;分析评价了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优化完善了流动沙漠地区大型防护林工程可持续管护技术。
研发形成了高矿化度水灌溉造林技术体系,在被称之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建成了436公里绿色走廊。
被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08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十大环境友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