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鲁教版必修二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word教案

合集下载

2019年鲁教版必修二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word教学参考

2019年鲁教版必修二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word教学参考

2019年鲁教版必修二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word教学参考一、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产生面对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事实,人们时常思考着一个问题: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于是,人们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简单地说,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环境人口容量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环境人口容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

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比如在原始社会,人类几乎没有掌握多少科技知识,所能获取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因此环境人口容量很小。

今天地球上的60亿人口,在原始条件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想象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生活除了满足吃、喝等生理方面的需求以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

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乐观者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鲁教版必修二 教案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鲁教版必修二 教案

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基础知识梳理:一、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一般以作为衡量指标。

2.读课本活动部分分析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 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以及等。

其中,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

2.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其特点是、、、、最显著的特点是:。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

属警戒值。

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将。

2.对比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1)含义复述:环境人口容量指。

人口合理容量指。

(2)对比:属人口数量警戒值的是,全球环境人口数量警戒值约为110亿人,我国人口数量的警戒值约为人。

属人口数量合理值的是,根据我国耕地、草原、水资源利用状况,预测我国人口数量的合理值是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人之内;按美国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人之内。

3.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4.我国必须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实施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相协调。

课堂检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各纬度带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A.北纬40—60度B.北纬20—40度C.赤道—北纬20度D.赤道—南纬20度2.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人口数量多,主要原因是( )A.北半球温带温度和降水适宜B.南半球温带地势起伏大C.北半球温带比南半球温带陆地面积大D.北半球温带开发早3.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A.地形的影响B.水源的影响C.政策的影响D.文化背景的影响4.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起止于( )A.漠河—腾冲B.黑河—腾冲C.漠河—大理D.黑河—大理5.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D.人口受教育水平6.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文化 D.生活消费水平7.现代环境人口容量比原始社会大的多,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减少 B.资源总量不断增加C.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D.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减少8.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是( )A.人口增长模式在不断转变 B.人口总数处于不断变化之中C.人口迁移的数量、规模越来越大 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处在不断变化之中9.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环境承载力等于人口合理容量 B.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人口数量C.环境对人口的容量是无限度的 D.环境可以承载的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10.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B.农业时期—原始社会—工业时期—现代社会C.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D.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二.判断题:11.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人口适宜值。

2019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2019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评论(0)1. 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的因素。

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4.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发展观。

2学情分析评论(0)人地关系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但对人口数量的多少所引发的问题以及某地区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还没有深层次的、系统的思考。

3重点难点评论(0)1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图片导入评论(0)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拥挤的地铁,一组是青藏高原无人区,,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地方人口多?而有的地方人口少?世界人口密集区在哪?稀疏区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的学习活动2【讲授】一、世界人口分布评论(0)引导学生读图1-3-1分析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区别。

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可以发现这两个图人口密度虽然相同,但人口的实际分布却不相同。

左图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不尽合理,而右图的人口分布则比较均匀,比较合理。

所以我们在研究人口分布时不但要研究人口的密度还要考虑人口的分布格局。

导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探究。

让学生读活动中的表及图,思考讨论并完成动后的问题。

1、读表1-3-1,总结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纬度范围。

2、读表1-3-2,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距海远近的关系。

3、读表1-3-3,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4、结合表1-3-1、1-3-2、1-3-3读图1-3-2,找出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人口稠密的原因。

活动3【讲授】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评论(0)阅读课本第二部分,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简要说明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完成学案。

1.自然环境因素:(1)地形(2)气候(3)水资源和土壤(4)矿产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鲁 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鲁 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分析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难点: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2、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特点自主学习:一、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2、规律:①从纬度看:集中于 纬度 ②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 地区③从地形上看:集中于 地区3、人口密集地区及形成原因:①密集区:亚洲的 、西欧、②形成原因:二、我国人口的分布1、特点:地理分布2、人口分布地理界线:胡焕庸线自 至 ,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 因素,影响逐渐减少。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生产活动方式、 以及政治文化等,其中 的影响最为显著。

3、政治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文化习俗、 、 四、谋求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①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 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它是一个 值。

②影响因素: 、科技水平、 、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等,此外还与 、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有关。

③特点: 和2、人口合理容量:①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②谋求途径:A 、实施“ ”的基本国策。

B 、提高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 、环境保护相协调。

小结:课堂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08年江苏学业)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据此完成第1题。

1、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 A .人口合理容量 B .环境承载力C .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D .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 (09年江苏学业)下表为“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资料”。

鲁 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鲁 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课标解读〗本节“标准”对学生的具体学习要求如下: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能够正确辨别和判断“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能够认识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持能力有一个限度,人类活动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种种环境问题。

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追求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是对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总结。

教材通过讲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以及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分布,旨在让学生搞清楚人口分布的大势及成因,为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作铺垫。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解读“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三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并且以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为落脚点,指出我国必须谋求合理的人口容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教学目标】(1)通过图表资料,归纳世界及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2)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说明形成原因;(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内涵,并能说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4)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

【重难疑点】〖教学重点〗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教学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疑点〗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和相对确定的双重性。

【教学方法】通过学案导学、微课教学、情景教学、辩论式教学等方法,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知识只有通过自我体验才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内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尝试着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去参与、去经历、去体验。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1 鲁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1 鲁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1 鲁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2、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3、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4、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2、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3、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4、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6、运用自学法来启发学生分析相关问题7、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事例,分析理解概念,并进一步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联系的观点2、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3、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4、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教学重点: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教学难点: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特点教学方法:讨论法、个案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

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

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1.3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即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鲁教版必修二教案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鲁教版必修二教案教案: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2.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通过案例分析,认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二、教学重点1.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2.如何合理计算人口容量。

四、教学过程Step1. 问题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全球人口密度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世界上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2.人口分布与何种因素有关?Step 2. 人口分布与影响因素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人口分布与其影响因素,并进行归纳总结。

Step 3. 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引出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进行简单解释。

Step 4. 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方法教师给出人口合理容量的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并对学生进行引导式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该公式进行计算。

Step 5. 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Step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

五、教学延伸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取一个城市,结合相关数据,计算该城市的人口合理容量,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2.鼓励学生参观相关人口展览,进行实地观察,加深对人口分布与合理容量的理解。

六、教学资源准备1.全球人口密度分布图;2.教学课件;3.个人计算机和投影仪。

七、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态度、参与度和思维能力;2.作业评估: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评分,并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价。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设计以问题导入为切入点,通过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达到了探索式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和讲解,逐步让学生掌握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深入认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的概念。

(2)让学生通过图表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3)根据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探究世界分布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相关图表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以中国人口分布为例,利用地图叠置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3)通过问题讨论,强化学生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

(2)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过程回顾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切入主题。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内容切入主题,板书课题。

先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明确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的关系。

师:“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是什么?”生:“人口密度”“人口分布格局”师:“那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格局相同吗?”(可利用课本图1-3-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对比帮助理解,强调如果单独讲一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并不能说明这个地区内部的人口分布状况,存在“被平均了”的情况)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引入人口问题,形象生动,直接切入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这节课的学习。

世界人口分布规律利用教材中的表1-3-1、1-3-2、1-3-3,引导学生从纬度、距海远近、地形三方面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特征。

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出世界人口分布的规律。

(学生在分析表格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的学生能很快给出答案,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无从下手的情形,所以这在部分可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图:判读地理分布图时,遵循以下步骤:1.读图名;2.读图例;3.寻找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4.根据所学知识,对该事物的分布规律进行原因分析)设计意图:新课改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转化为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需要经历体验、思考、协调和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学案:1.3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2学案:1.3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1、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说明世界人口分布大势及形成原因。

2、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说出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
容量的区别。

3、讨论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观点,分析与判断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和我国环境
人口容量,理解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学习重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学习难点: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人口分布,这里是对前面知识的复习与深化,教师适当引导就可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预习练习:
自主学习:。

1.3+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1.3+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地理年级高一学期春季课题人口合理容量课程标准运用资料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教学目标1. 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2. 比较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3. 掌握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4. 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初步形成人地协调的意识。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区分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2.掌握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时采取的态度和措施。

教学难点:1.区分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2. 掌握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介绍胡焕庸线的“前世”与“今生”。

学生思考:为何一张图管用了近100年?这样的人口分布格局是否合理?(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胡焕庸先生绘制我国第一张人口分布图的故事,引导学生致敬科学家,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研精神和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

通过图表资料的展示、视频的播放,引导学生感受“胡焕庸线”的魅力,并激发学生的深思:为何一个世纪过去了,“胡焕庸线”至今仍具有重大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学习: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1.概念: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任务:阅读课本17页“牧民的愁与乐”,谈谈你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理解。

得出结论:资源环境承载力具有动态性、系统性、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

2.影响因素问题探究:“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材料:“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和固原的简称,1972年该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

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

问题探究:日本靠什么养活自己材料:日本是一个科技发达、人口过亿的国家。

日本海运便利,有许多天然良港,但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非常缺乏,但小小的国土却承载了1.26亿人口,这是为什么?任务:结合材料,想一想日本是依靠什么条件来提高本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总结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地理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1)(鲁教版必修二).

地理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1)(鲁教版必修二).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第1课时学习要求: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2、理解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知道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知识体系: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的。

2、分布特点:。

人口稠密地区主要有欧洲的、亚洲的、北美洲的。

3、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纬度。

按距海远近,主要分布在距海千米范围,按地势,人口主要分布在米海拔范围内。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1、自然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发展水平、方式、条件以及状况等3、政治文化:包括政治、、文化习俗、、政府的人口政策和发展政策以及历史因素等三、中国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分布特点:地区人口多,地区人口少。

3、分布规律:沿海、沿江、沿湖的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地区人口少;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民族地区人口少。

典型例题:读下列图表回答:(1)图1、图2和表1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和。

(2)由表1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3)解释图2人口集中分布在0—200米的原因是。

(4)上述自然因素往往通过对人口的影响而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同时又通过人口分布而影响的形成和发展。

(5)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增长和分布的人文因素主要有。

A.经济状况B.交通条件C.历史文化D.政策法规及时训练(单选题)1.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①土层贫瘠②交通不便③气候寒冷、风力大④干旱缺水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人口稀少的原因是( ) A.气候炎热B.降水少C.矿产资源贫乏D.地势起伏大3.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温暖湿润B.地势平坦开阔C.交通便利D.工矿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社会经济发达4.199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要比中西部快,其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东部低B.东部地区的出生率比西部高C.大量人口从中西部向东部迁移的结果D.中西部地区计划生育工作做的好5.下列各纬度带人口数量最多的是( ) A.北纬40—60度B.北纬20—40度C.赤道—北纬20度D.赤道—南纬20度6.北半球温带地区比南半球温带地区人口数量多,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温带温度和降水适宜B.南半球温带地势起伏大C.北半球温带比南半球温带陆地面积大D.北半球温带开发早7.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 A.地形的影响B.水源的影响C.政策的影响D.文化背景的影响8.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生产活动方式③交通运输条件④文化教育状况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9.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起止于( ) A.漠河—腾冲B.黑河—腾冲C.漠河—大理D.黑河—大理10.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人口只占6.3%,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生态脆弱B.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C.西部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D.西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迁出量大1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状况的正确叙述是( )①南部沿海密集,北部高原稀少②东部沿海密集,西部高原稀少③平原地区密集,山区稀少④沿海密集,内陆稀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读右面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界线——“胡焕庸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上标出“胡焕庸线”的起止点。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1.3 人口合理容量课程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1.3 人口合理容量课程教学设计

人口合理容量【教学目标】1.能够区别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学会评价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大小。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解释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能够结合实例,说出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联系,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和资源观。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1.能够区别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学会评价一个地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大小。

2.结合实例,解释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

【教学过程】游戏导入:游戏规则:游戏的舞台就是讲台,演员不可掉下去。

演员:同性别学生——男生。

过程:教师先让两名男生上台,让他们伸伸胳膊,踢踢腿,舒活一下筋骨,空间很宽敞,感觉很惬意。

空间大,感觉有点浪费,再找四名学生上台,再活动时就要注意了,别捅着、踢着他人,因为空间减少了。

继续让学生上台,(许多男生坐着不动,教师急中生智问:是男生吗?是男生的上!很幽默,男生一听这话争先恐后的奔上讲台),直到站满。

教师:现在讲台上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最大,讲台容纳的人数是有限的,这种限度用一个词来表示,叫“承载力”。

如果把讲台无限延展到960平方公里的土地,即我国国土面积上这种承载力依然是有限的,再继续延展到5.1亿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是地球的表面积,它的承载力还是有限的。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与人口数量相关的两个名词“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新课讲授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导学生读课文,找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性质。

教师:强调概念中的资源和环境,说明环境及其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能举个例子说明吗?学生举“水资源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活动”,进一步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辨一辨]判断正误。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无限的。

(×)区域资源与环境有可能会丧失原有的承载能力。

(√)【知识应用】教师举例:2008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为5亿吨,按人均年消耗粮食400kg,能养活多少人?一名同学率先抢答:1.25亿,引来一片哗然。

鲁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鲁教版必修2高中地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案

居住和农业生产,世界上约80%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带。

降水主要是通过影响植被分布,间接地影响到人口分布。

例如,北半球温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由于降水量的差别而相继出现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和荒漠植被。

不同的植被带的农业布局完全不同。

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方人口稀少,降水多的地方人口较为密集。

我们看到图中A 地区由于降水少,形成沙漠地带,因此他人烟稀少,而B 地区则降水量较多,因此人口密集,而C地区由于降水过多,加之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发育成热带雨林也不适合人类居住。

而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可以看到,A地区气温十分低,不适合人类居住,而B地区气温比较适中,所以人口密集。

(提问)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热带地区哪里的人口最为稠密?热带地区由于气候湿热,人口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

如: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由于湿热人口稀少。

巴西人口绝大多数都分布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而不是亚马孙平原地区,非洲的刚果盆地气候湿热,人口稀少,而海拔1000-1200米的东非高原则是人口稠密区。

这是因为地处热带地区的山区和高原,气温和降水适中,排水通畅,而且由于往往由于其海拔超出蚊子的分布线,可以免受疾病的困扰,更适宜于人类的居住。

水资源和土壤刚才我们讲平原地区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所以土壤也就间接的影响了人口的分布,它也属于自然因素。

例如,肥沃的黑土分布区农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也较高。

(提问)农业的发展有了肥沃的土壤,还需要有什么?[灌溉水源]注意:这个水和前面讲过的气候中的降水一不一样?[不一样]像我国西部地区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是因为有充足的灌溉水源才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而并非是气候中的降水。

沙漠中绿洲也是由于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分布也影响着人口的分布。

我们知道城市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现代的许多城市都是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建的。

例如,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采,使得原来荒芜人烟的草原上崛起一座人口密集的新兴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鲁教版必修二1.3《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word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用大量篇幅讲述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以及世界和我国人口的分布,通过搞清楚人口分布的大势及成因,为更好地理解环境人口容量作一铺垫。

第一“世界人口分布”。

教材以图解的形式分析说明了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口分布的描述应包含人口平均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两个方面。

其次以活动的形式,利用一组图表呈现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不仅培养了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为探讨成因奠定了知识基础。

第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教材从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文化因素三个层面详细地阐述,对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也起到了总结的作用。

由于已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因而教材主要以文字形式直接陈述。

第三“我国的人口分布”主要介绍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

知识窗是对正文内容的进一步说明。

教材以插图地形式给出了最近两次人口普查我国东、中、西三个地带人口增长地差异,说明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第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主要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影响因素,说明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和相对稳定的双重性。

指出我国必须谋求合理人口的容量,坚定不移地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这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总结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最后教材选择热点话题“三峡移民”这一具体实例设置活动,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学会分析其影响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通过对世界各地自然、经济等特征的了解,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成因;理解思路:只要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首先考虑到三个大的方面,然后从各个角度具体分析强调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有决定性作用;结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分布特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运用自学法来启发学生分析相关问题结合教材内容,根据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事例,分析理解概念,并进一步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对中国东西部差异的认识;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属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发展观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及估计 2.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教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和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不很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我国和世界的人口分布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

五、教学方法1.讨论法: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初步了解人口分布规律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准备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示意图、有关我国人口与环境的文字资料。

3.教学的设计和布置:六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总结。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导入新课: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1935年提出:“今试自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向西南作一直线,至云南腾冲为止,分全国为东南与西北两部:则此东南部的面积计四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西北部之面积,计七百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

惟人口之分布,则东南计四亿四千万,约占总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仅一千八百万,约占总人口的4%。

其多、寡之悬殊,有如此者。

”此线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

这是中国的情况,那么世界人口分布是个什么样子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人口分布和人口合理容量。

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强调重难点。

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用课本16页图片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很好,看得出课前同学们认真预习了。

那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解决这些问题,多媒体展示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的联系与区别有哪些?教师点拨:(1)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我们要研究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什么区域,一般要看这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而疏密程度一般用每平方千米土地上的人口数(即人口密度)来表示。

我们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叫做人口密度。

用公式表示就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反映了其人口分布的平均状况。

如我国平均人口密度是134人/平方千米,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39人/平方千米,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的3倍多。

(2)人口密度不能反映人口分布格局思考: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否相同?解惑:如图1.3—1所示,图中两个地区的面积相同,都是1平方千米,总人口数都是5,根据公式:人口密度=总人口数÷总面积,可以求出两地的人口密度都是5人/平方千米。

但从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左图的人口分布不均匀,有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少区;右图人口分布均匀。

由此可见两地的人口分布格局不同。

学生明白联系与区别后教师布置学生进行实例练习,六人一组,分工合作。

并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思考讨论所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对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探究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有哪些?让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该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得结论。

然后给出探究二的思考题:(1)为什么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2) 自然环境因素有哪些?(3) 中国的人口分布状况是否合理?(4)从中国的人口分布推断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师生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明白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及世界人口分布格局,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探究三: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教师简单介绍世界人口分布格局,然后提出问题:哪些因素影响了环境人口容量?教师明确:主要制约因素——资源: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重要制约因素——科技发展水平重要制约因素——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确定是温饱型、小康型还是富裕型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提示:估计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不确定性: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

相对确定性:在一定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不大。

设计意图:本部分知识很简单,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来掌握。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那么,这些情况如何进行统计呢?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用地理统计图。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学习如何统计。

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标准: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2.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中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政治文化因素三、我国的人口分布1.现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特点: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最大值,警戒值2.人口合理容量:理想值3.地球环境人口容量:悲观派、乐观派、中间派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十、教学反思要充分的相信学生,有目的地和学生交流,对探究方向偏离过远的学生加以引导新课程倡导案例教学,新颖、详实而富有时代感的案例进入课堂,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学生借助于老师提供的材料,解读材料、生疑质疑、组织答案、踊跃发言。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挖掘了潜能,发现了自我,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的不同观点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新课程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教师应该善于捕捉适合学生发挥的内容、引发讨论。

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如引导学生针对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展开辩论。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分布和大势;理解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2: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认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因素、特点及实现人地协调的途径;3:树立联系的观点;养成有条理、全面地分析问题的习惯;4: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成因;通过对世界人口分布图的分析,总结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二、预习内容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一般以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两个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格局却不尽相同。

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人口分布的状况,而且要分析研究人口格局。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主要分布在:半球的20°—60°;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距海岸千米范围内;近8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低于米的范围内。

各大洲中,洲人口最多,洲至今没有常住人口。

人口分布密集区:东亚、、和国东北部。

人口分布稀少区:高山和寒冷地带、地带和地带。

知识点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