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逍遥游》(节选)说课稿

合集下载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逍遥游》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能够概括和解释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3)能够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对比等方法,培养学生对文章论证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的困境和挑战,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逍遥游》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 概括和解释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

2. 理解并应用“逍遥游”的思想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逍遥游》的作者、背景和文学地位。

(2)激发学生对《逍遥游》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逍遥游》(节选)原文,理解文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句问题。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概括和解释文章的主旨和观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逍遥游》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

5. 练习巩固:(1)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及时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强调“逍遥游”的思想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逍遥游》(节选)原文,加强文言文语感。

2.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深入研究《逍遥游》中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逍遥游》节选,使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旨,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庄子的哲学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逍遥游》节选的基本内容。

(2)把握庄子的哲学思想。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庄子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庄子及其作品《逍遥游》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证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 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谈谈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

2. 深入思考庄子的哲学思想,写一篇心得体会。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庄子哲学思想的感悟和运用。

4.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逍遥游》节选及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庄子在文中提出的典型案例,如大鹏鸟、小鸟、蜩与学鸠等,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庄子的观点。

2.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学派的思想观点,如儒家、墨家等,突出庄子的独特性。

3. 情景模拟:创设情景,让学生模拟文中角色的言行,体会庄子哲学的魅力。

4.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说课稿逍遥游

说课稿逍遥游

教师招聘考试:《逍遥游》说课稿一、说教材《逍遥游》是第四册,第六单元的文章。

第六单元由两篇古代散文和两篇古代小说组成,单元要求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领略文言文在叙事和抒情中的艺术魅力。

《逍遥游》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奇特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风格。

根据本文的特色,现将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1、教学目标结合课文注释即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汪洋恣肆的特点。

能一分为二的适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2、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

3、教学难点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

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

二、说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

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明扼要。

3、讨论法。

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

教学课时:两课时三、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本课题安排为:导入文本——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块,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一)情感激发,导入文本1、利用《列御寇》中庄子临死前的小故事,初步感知庄子的思想,引入课文2、多媒体展示庄子的简介、主要哲学思想及写作的主要特色。

《逍遥游》全文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中世间万物都因有所待而不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

第二部分则是通过一系列的语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通过无为来达到。

而本文选自第一部分。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逍遥游》(节选)的内容;(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分析并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逍遥游》(节选);(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升文学素养;(3)运用文本分析法,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自由、逍遥的向往和追求;(2)培养学生敢于梦想、勇于追求的精神品质;(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逍遥游》(节选);(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观点。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2)文中某些句子结构的分析;(3)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逍遥游》的作者及其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观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分析:(1)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2)解读文中的象征意义,如大鹏鸟、逍遥游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自由、逍遥的理解;(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逍遥游》(节选);3. 选择一篇与《逍遥游》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未达成的部分,调整教学策略;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课后作业的难度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逍遥游》(节选)的熟练掌握程度,包括朗读、背诵和理解;2. 学生对文本中关键词语、句式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3. 学生对文本主题思想和观点的分析、概括能力;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和讨论成果;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反思能力。

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教案【优秀6篇】

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教案【优秀6篇】

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教案【优秀6篇】高中语文《逍遥游》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介绍庄子及其影响,从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很重要。

古文以诵读最为重要,所以第一节课安排学生朗读课文。

庄子思想博大精深,加上其表述方式的特点,解读具有多样性,“诗无达诂”,只要言之成理,不必强求一致。

教学目标1.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

——海德格尔(德国)“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

”——林语堂《信仰之旅》一说到庄子,我们就会想起“庄生化蝶”的故事,“庄生晓梦迷蝴蝶”,非常富有想象力,非常富有情趣。

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并且在高一学习过他的《秋水》,对他的情况和思想有了初步了解,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庄子?2.庄子简介:约前369-前286著名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安徽蒙城)人。

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

家贫,曾借粟于监河候(官名),但拒绝了楚周王的厚币礼聘。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文章汪洋恣肆,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想象丰富。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鲁迅先生曾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

3.解题:逍遥自在、逍遥马、逍遥宫、逍遥冠,这些词语应该都与《逍遥游》有关,庄子所谓逍遥游,用课文原话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高中语文《逍遥游》(节选)说课稿

高中语文《逍遥游》(节选)说课稿

高中语文《逍遥游》(节选)说课稿《蒲公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选取了三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分别告诉学生怎样正确认识自己,怎样理智看待别人,怎样拿出实际行动。

《蒲公英》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从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一、教材分析《逍遥游》《逍遥游》作为《庄子• 内篇》的第一篇,具有开宗明义的价值。

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

本单元要求学生加强自学,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欣赏作品的情节、形象和语言。

欣赏中要展开想象,进入作品创造的艺术天地。

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第三阶段是“延伸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安排在课外,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读写的结合,这是课内外的结合,这是课文学习的迁移、延伸、拓展,要求学生将学过的写作技巧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写作时重在借鉴,要摒弃写作的随意性,要注意调动情感和想象,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要写出景物的特点,要写出景物的精神和韵致;不仅要状其形还要绘其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和句式。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智能目标: 1、练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2、养展开想象、进行文学鉴赏的能力,能欣赏作品听情节、形象和语言。

德育目标: 1、能一分为二地恰当评论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对于层次比较弱的班级,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比较法来赏析。

如“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一处,将“钻”改为“长”,引导学生比较揣摩用“钻”的妙处,理解“钻”所象征的白洋淀人民的精神力量。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1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唐代诗人陶渊明,认识他对逍遥游的理解。

2. 了解词牌“清平调”,学习词牌的特点和特殊韵律。

3. 学习逍遥游词的基本知识,掌握歌词的基本技能。

4. 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学习陶渊明散文中的典型特点。

5. 了解唐代文学风貌,体会文学中的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1. 听陶渊明《逍遥游》词,了解陶渊明的人生观和文学思想。

2. 解释“逍遥游”的意义和涵义,分析词中的文学技巧和典型特点。

3. 学习唐诗词中的词牌,掌握词牌的特点和特殊韵律,发表个人看法。

4. 学习《清平调》中的词,体会文学中的人生哲学和情感。

5. 了解散文的基本知识,分析陶渊明散文中的特点和典型特点。

6. 通过阅读唐代文学作品,了解唐代文学发展的历程和文化底蕴。

7. 分组演绎陶渊明的作品,体会文学创作的艺术魅力。

8. 在学习诗词散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1. 讲解和讨论:通过讲解和讨论陶渊明的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深刻的人文内涵。

2. 分组学习: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3. 课堂互动:在学习唐代文学之前,引导学生先写一篇对唐代诗词散文的看法和评价。

4. 演绎和创作:在学习中,通过分组演绎作品和创作文学作品,增强学生的文艺创作功能。

5. 讲坛演讲:在课堂演示中,在讲坛上演讲,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答辩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创作和阅读作品的质量和成果,查看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3. 通过学生在讲坛上的演讲,查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1. 学生对唐代文学作品的理解程度差异较大,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2. 采用小组讨论和演绎作品的方法,学生的文艺创作功能大大增强,但时间管理需要注意,以免花费太多时间。

人教版高二语文《逍遥游》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高二语文《逍遥游》说课稿范例
指出大鹏南飞,有待海运,有待六月的巨风;而野马尘埃的任意游荡有待于以
息相吹。为了强调大鹏有所待,作者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
比喻,论证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为了使人们对结论深信不
疑,作者又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这个生活常识为喻,证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可谓说理透
寓言
说理,想象奇特,采用多种修辞手法的写作特色和浪漫主义色
彩。
3、情感态度价值观:合作探讨,加深对庄子逍遥至境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体会庄子文章风格特点。
难点:对逍遥至境的深入认识和评判。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
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采用以下方法教
彻。
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
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而且,
庄子自己也很难达到他所主张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所以,他一方面
强调大至鲲鹏小至尘埃都有所待因而不自由,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小大之
辩。只有把庄子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去审视,才能更好地认识庄子其
人及其文。
(二)、引导学生逐层深入了解逍遥境界
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情真性和品味课文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上。具体说来,要
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艺术、注重诵
读。
《逍遥游》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更关键的是,庄子所追求的超然
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
据和深层动力。

人教版必修5语文《逍遥游》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5语文《逍遥游》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5语文《逍遥游》说课稿一、课程背景《逍遥游》是《红楼梦》中贾阿托与贾珍之女林黛玉所写的一首诗。

该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人教版必修5语文教材中,将《逍遥游》作为课文进行学习,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了解《逍遥游》的作者林黛玉及其背景; 2. 掌握《逍遥游》的诗歌表达形式; 3. 理解《逍遥游》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1.掌握《逍遥游》的诗歌语言特点;2.理解《逍遥游》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3.分析《逍遥游》的艺术特点和意境。

四、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比喻;2.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五、教学准备1.讲台与黑板;2.课件,包含《逍遥游》的全文和相关解读;3.课本和教辅资料;4.音乐播放器,用于播放相关音频。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逍遥游》的背景和作者林黛玉,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20分钟)1.带领学生朗读《逍遥游》的全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分析《逍遥游》的诗歌结构和韵律,引导学生探讨它们与诗歌表达的关系。

3.解读诗句中的隐喻和比喻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3. 分析课文(2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逍遥游》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蕴。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夸张、对仗等,让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意境,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情感体验(15分钟)1.播放与《逍遥游》相配的音乐,营造气氛。

2.给学生时间默读《逍遥游》,让他们感受诗歌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

3.鼓励学生分享对《逍遥游》的个人理解和感悟,激发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10分钟)1.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应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2.带领学生回顾《逍遥游》所传达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加深理解和记忆。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逍遥游》(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逍遥游》(节选)的内容;(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2)学会如何运用文中的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逍遥游的思想内涵,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2)学会面对人生的困境,保持乐观的心态,追求精神的自由和解放。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朗读和背诵;2. 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3. 文章主题和作者观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2. 文章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逍遥游》的作者和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2)分析并欣赏课文的表达技巧,如寓言、讽刺等。

5.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和背诵;(2)布置课后作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五、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逍遥游》(节选);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生活的短文;3. 深入研读《逍遥游》,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逍遥游思想的感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准确性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逍遥游思想的感悟。

3. 课文背诵评价:检查学生对《逍遥游》(节选)的背诵情况,鼓励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够正确表达。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逍遥游(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逍遥游》(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逍遥游》(节选)的内容;(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逍遥游》(节选);(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运用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庄子逍遥自在的人生观;(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追求自由、幸福和成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逍遥游》(节选);(2)理解文本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3)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特点。

2. 教学难点:(1)文本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2)庄子逍遥自在的人生观的阐述;(3)文本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的解读。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本内容,分析文章结构,阐述庄子的人生观;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背诵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3.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4.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本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庄子及其《逍遥游》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背诵文本,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3. 讲解分析:讲解文本内容,分析文章结构,阐述庄子的人生观;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逍遥游》(节选);2. 写一篇关于《逍遥游》的读后感,谈谈自己对庄子人生观的认识;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运用庄子的思想指导自己的成长。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朗读、背诵和写作等方面;3.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4. 读后感评估:阅读学生的读后感文章,了解学生对庄子人生观的理解和感悟。

【精品文档】逍遥游说课-word范文模板 (16页)

【精品文档】逍遥游说课-word范文模板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逍遥游说课篇一:逍遥游说课稿《逍遥游》说课稿一、说教材:《逍遥游》是庄子的作品,文本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为我们揭示了庄子思想的精髓:逍遥游。

这篇课文是编排在鲁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属于讲读课文。

二、说目标: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生“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一定数量的名篇”。

据此,我设置了一课时内容,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的实虚词、句式、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2、理解《逍遥游》语言特点和写作方法。

(二)能力目标:诵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德育目标:了解庄子及《逍遥游》的基本哲学思想,并且辩证的看待这种思想。

三、说重、难点:重点: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本的思想感情。

难点:辩证看待庄子在《逍遥游》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

四、说教法:1、诵读法。

古文,必须通过诵读才能培养出一种古文的语感,只有通过反复的吟诵,学生才能愈来愈深刻的了解文章的内涵。

2、梳理法。

对于文本的文言现象,采用分组重点突破,讨论归纳整理的方法进行教学。

3、研讨法。

对于文章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哲学思想,可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研讨进行分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五、说学法:1、预习法。

学习一篇课文,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知识量大,所需掌握的内容多,不经预习直接听课,学生很可能会不知老师所云者何,听课效果大打折扣。

反之,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听课时对文章重难点的把握就会事半功倍。

2、诵读法。

“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生学文言文,实际上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读懂文言文。

《逍遥游》气势磅礴,寓意丰富,想象奇特,比喻生动,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说课稿

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说课稿

三一文库()/高三〔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说课稿[1]〕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说课稿》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一、设计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庄子的散文,主要表现手法是寓言。

《逍遥游》大量地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在生动的想象中。

因此学习本文应以此为突破口。

同时,本文中比喻之奇特,联想之丰富,意象之变幻,文字之跳跃,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

阅读《逍遥游》时,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通课文。

并让学习小组有选择地制作课件,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文言文时,多数学生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疏通文字。

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及对古代文化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

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

五、教学重点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八、教学用时:两课时九、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难怪鲁迅先生会说:“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怎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逍遥?庄子的“逍遥”其内涵指的又是什么?这种思想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高中语文说课稿《逍遥游》

高中语文说课稿《逍遥游》

高中语文说课稿《逍遥游》下面是高中语文《逍遥游》说课稿范文!《逍遥游》说课稿一、说教材以小组互助的方法讨论以下三个题目:于园的特点;从哪几方面先容了磊石;除磊石外,还先容了哪一处风景。

通过完成这三个题目,学生会渐渐深入明白文章。

《逍遥游》是第四册,第六单元的文章。

第六单元由两篇古代散文和两篇古代小说组成,单元要求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并领略文言文在叙事和抒情中的艺术魅力。

《逍遥游》是表现庄子思想的重要篇章,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篇中,它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奇特的想象力和浪漫主义风格。

根据本文的特色,现将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山中访友》是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第三单元的第3篇课文。

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优美散文。

1、教学目标结合课文注释即工具书读通全文,增加文言积累,训练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初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形象化说理的风格。

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气势磅礴、汪洋恣肆的特点能一分为二的适当评价庄子的思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为了强调“无所待”的观点,从反面提出问题,紧紧扣住“有所待”论证,最后给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张。

根据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特制定两个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理解本文主旨,让学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识.(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散文语言.能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会创造美.2、教学重点: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赏析本文形象化说理的特点3、教学难点理解庄子世间万物若“有所待”则不自由的思想理解“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二、说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散文的感悟和理解2、问答法。

对文中交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明扼要3、讨论法。

对有难度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教学课时:两课时三、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本课题安排为:导入文本——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块,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

逍遥游说课稿

逍遥游说课稿

《逍遥游》说课稿教材分析:《逍遥游》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第二单元的一篇哲理散文,我们经过古代记叙散文(必修1)古代写景记游散文古代议论性散文(必修3)古代抒情散文(必修5)的学习,可以看到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是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有利于教学难点的分散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除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外,体会作品的文体风格,及批文入情把握作品的真挚情感。

本课属于古代的哲理散文难度加大,同时又是集中体现了庄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绝对自由的理想,它是作者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和深层动力。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加强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

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

学情分析作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知识已经有所接触,文言文教学还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

本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组研讨进行分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点拨提示,促使学生往深一层想。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和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

2、了解《逍遥游》的写作思路。

(二)能力目标:1、批文入情,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辩证的看待庄子的哲学思想(三)情感目标:领略庄子散文的意境美和气韵美培养学生唯物主义辨证的价值观重点:落实具体的文言知识及涵咏体味文本的思想感情。

难点:辩证看待庄子在《逍遥游》中所体现出的哲学思想。

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教学过程第二课时环节开胃小菜”“追本溯源”“碰撞火花”跳出文本激趣导入解读文本体会情感感悟思想一、开胃小菜,激趣导入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逍遥游说课稿

逍遥游说课稿

逍遥游说课稿逍遥游说课稿一、设计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庄子的散文,主要表现手法是寓言。

《逍遥游》大量地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在生动的想象中。

因此学习本文应以此为突破口。

同时,本文中比喻之奇特,联想之丰富,意象之变幻,文字之跳跃,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

阅读《逍遥游》时,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通课文。

并让学习小组有选择地制作课件,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文言文时,多数学生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疏通文字。

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及对古代文化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

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

五、教学重点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八、教学用时:两课时九、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

(二)听录音,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识记2、通假现象3、虚词、实词4、词类活用5、文言句式6、古今异义词7、固定句式8、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三)理解文章内容。

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说课稿范文

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说课稿范文

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说课稿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语文逍遥游课文说课稿》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一、设计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庄子的散文,主要表现手法是寓言。

《逍遥游》大量地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在生动的想象中。

因此学习本文应以此为突破口。

同时,本文中比喻之奇特,联想之丰富,意象之变幻,文字之跳跃,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

阅读《逍遥游》时,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通课文。

并让学习小组有选择地制作课件,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文言文时,多数学生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疏通文字。

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及对古代文化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

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

五、教学重点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八、教学用时:两课时九、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导语故事引出作者时,让学生以回忆的形式了解作者,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还巩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点。
在对本文一些常用文言字词句式的梳理时,学生在掌握本文知识的同时,联想到过去学过的相关知识,并加以归纳,有利于形成知识网,联合巩固新旧知识。
三 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前安排学生利用工具书及课文注解进行预习,力求初步熟悉课文,扫除生字障碍,对照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而且,庄子自己也很难达到他所主张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所以,他一方面强调大至鲲鹏小至尘埃都“有所待”因而不自由,另一方面又反复强调“小大之辩”。只有把庄子放到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中去审视,才能更好地认识庄子其人及其文。
五、鉴赏
1.借用寓言说理。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评论庄子散文的特点说:“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逍遥游》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篇中的鲲、鹏、蜩、学鸠、斥,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他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法,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庄子思想、文章所体现的观点以及写作手法、艺术特点等进行讨论。教师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一些问题不必有标准答案,如对逍遥至境的认识等问题,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学法分析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存在着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学生被动接受。对文言文学习也是望而生畏,不敢学,不愿意学。文言文学习停留在一种教师单边进行的层面上。文言文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本课还将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让学生在学习古文时“动”起来,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整合,自主积累和自主提高。
庄子渴望“逍遥游”,即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要“无为”,做“无己”、“无功”、“无名”的至人、神人、圣人。其实,庄子并非生来就无入世之心,但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层抱负。人世如此污浊,他的心灵就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了。因此,《逍遥游》其实是庄子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6、《逍遥游》(节选)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逍遥游》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五的课文。《逍遥游》居《庄子?内篇》之首,是阐发庄子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观点的著名篇章。可以说《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纲领。就艺术特色来看,也可称为庄子的代表作。其文雄放、奇幻,足以显示庄子的思想和文章所特有的风格。“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可见《逍遥游》在《庄子》一书中的重要性。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感受古人的真情真性和品味课文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上。具体说来,要把握作品所抒发的真挚情感、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艺术、注重诵读。
板书设计
逍遥游
《庄子》
一、课文感知 二、课文鉴赏
万物有所待:鲲鹏、野马和尘埃 1、借用寓言说理
↓(引申)—蜩和学鸠 2、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小大有区别:朝菌和蟪蛄、冥灵和大椿、3、气势博大,汪洋辟阖
本文开头以背负青天,具有奇伟力量的大鹏和纤细微小、能在空中任意游荡的“野马”为喻,论证世间万物都“有所待”,因而算不上逍遥游。可谓想像奇特。论证时,首先指出大鹏南飞,有待“海运”,有待六月的巨风;而“野马”“尘埃”的任意游荡有待于“以息相吹”。为了强调大鹏“有所待”,作者以“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作比喻,论证“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为了使人们对结论深信不疑,作者又以“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这个生活常识为喻,证明“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可谓说理透彻。
↓(类比)彭祖、鲲鹏—斥鴳修辞方法:比喻、夸张、拟人等
明确观点:四种人→宋荣子→列子—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
至人、神人、圣人引用论证
第二课时
总结
这篇文章采用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法,运用对比与想象由物及人,最后推出结论,气势阔大而思路严谨,夸张、虚幻的描述中隐藏着炽烈的情感,堪称一篇奇文。
(五)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示下节课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巩固这节课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深入了解课文。
四、教学效果 课上,学生积极配合并思想,达到了较好的互动。经过这节课,学生了解了相关的文学常识,在掌握了本文的一些文言字词句的同时,归纳梳理了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将新的知识点与旧的知识点联结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并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其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2.想像丰富,意境开阔。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像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丰富的想像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
3.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如第1段,写积水负舟是以水比风,以大舟比鹏鸟;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另外新课标要求重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合,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以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据此本文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庄子其人,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总结文中的语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通过质疑、讨论理解文中“绝对自由”的思想,鉴赏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和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二)导语:由一则小故事引出追求逍遥游的庄子,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教师再并结合一些文学常识补充完善。
(三)对课文的整体化以及作者独特的文笔。
(四)全班朗读,指出朗读中的不足或错误。因为本单元要求加强自学,故本课时以总结归纳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使之掌握和巩固。内容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领略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思路纵横、气势非凡、汪洋恣肆的特点,欣赏其浑莽开阔的意境和独具特色的气韵美。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说理方式。
教学难点: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材料和观点之间关系的整理。
二、 教法运用
教法的选择是要看对象的,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根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及相应的教学目标,结合所教学生的基础实际,我采用以下方法教学: 诵读、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