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度,对策,基层]基层政府信任度现状与解困对策

合集下载

当前基层政府维稳的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当前基层政府维稳的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当前基层政府维稳的困境及其解决途径作者:陈道鹏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62期信访制度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其设立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利益表达的渠道,同时通过社会公众实现对政府行为的监督。

然而,隨基层改革逐步扩大,农村基层长期积累的矛盾逐渐凸显,基层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难度也越来越大。

在新时期,“抓发展,更要抓稳定”,如何抓好基层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贯彻落实好习总书记信访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地方稳定已成为基层政府首要任务。

为了做到保一方平安稳定,地方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综治信访维稳方面,但是在运行的过程中,却往往面临着重重困难,导致矛盾得不到解决甚至越演越烈。

镇级政府,既是信访程序的起点,又是矛盾冲突解决的终点。

基层政府陷入维稳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群众受外来价值体系和市场经济冲击价值观发生扭曲,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致使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造成社会矛盾的大量暴发;另一方面现行行政体制机制方面的不足造成基层政府的维稳方式难以有效处置社会冲突。

一、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虽然目前基层群众的钱包鼓起来了,但离生活富裕尚有一段差距,基层政府需要不断加强辖区经济建设,增加群众收入,满足群众致富愿望,同时要对群众的价值观、致富观进行合理引导,促使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

1.发展基层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飞跃式提高,但同时G镇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体经济比较欠缺、支柱产业少,产业结构不合理,群众收入有限。

结合实际G镇实际情况和区域优势,助推产业发展的主题,着力夯实招商基础,推进全镇产业经济健康发展,增加群众的就业机会。

发展休闲生态农业,打造集种、养、休于一体的综合农业开发项目。

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优化种植项目,重点发展五味子、草莓、柿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扩大规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doc

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doc

浅析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龙慧【摘要】:政府公信力在目前仍然是一个较为热门的词汇,它是一个衡量政府信用状况和信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政府信用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保障和支柱,同时,它也是政府政策执行力度的一种侧面反映,对政府的作为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本文对提升我国政府公信力的价值、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在新形势下提高我国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公信力;对策政府公信力是指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是体现某一区域“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党和国家领导最为关注的行政问题。

早在2006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明确指出,现阶段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的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随后,党的十七大报告有明确提出“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的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再次强调要提高政府公信力。

这突出表明了中央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决心。

一、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性1、政府公信力是社会经济运行效率的根本保证作为国家软实力政府公信力,是经济社会信用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信用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品格,更是公务人员的政治品格和行政品格,对于政府来说,其信用程度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

政府的宗旨是执政为民,为公众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政府还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社会信用的规范者和倡导者,如果政府能够全面履行公共职责,努力提高政府和各部门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全面履行其经济职能,维护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证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就高,政府的公信力就强,那么,社会经济运行的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2、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法行政程度和民主化程度高低的体现政府的行为不能违法,政府不能滥用权力,这是政府公信力对政府的基本要求。

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及其解决

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及其解决

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在现代社会中,政府信任危机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政府本身应该是令人信任的力量,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那么,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政府信任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政府自身的问题。

政府的不透明、腐败,官僚主义,以及垄断性等都是导致政府信任危机的主要因素。

政府的不透明是指政府在制定政策或者执行某个决策时,缺乏公开透明的过程。

这可能导致不公正行为的出现,从而因此形成对政府的不信任感。

政府腐败是指政府部门或者政府官员在处理事务时,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

与不透明相似,政府的腐败会让民众质疑政府的诚信性,从而加重政府信任危机。

此外,官僚主义,也是政府信任危机的重要因素。

政府机构繁琐的手续和拖延的处理会让民众感到失望和愤怒,从而对其产生怀疑。

其次,是社会上的一些外在因素,比如民族冲突、犯罪率高等。

社会不稳定会让民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认为政府无法有效地解决社会问题。

因此,在解决政府信任危机上,社会因素也不能被忽视。

解决政府信任危机的措施政府需要在多个方面下功夫来解决政府信任危机。

以下几点是比较重要的。

1.加强政府透明度。

政府制定政策和执行决策的过程应该更加透明。

政府应该全面公开政策制定的过程和有关决策的基础事实,让民众了解政府的工作方式,并加主动承担信息披露义务。

2.加大反腐打击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罚力度,尽可能防止腐败的发生,并加强监督。

政府要公开财务信息,使主要预算的使用符合规定和一般原则,并简化审计程序。

3.解决官僚主义问题。

官僚主义问题是政府效率的重要瓶颈,因此要采取相关的措施缩短审批时间,规范招录程序,降低繁琐的程序和费用等,提高办事效率和透明度。

4.关注社会问题解决。

政府需要解决民众关心的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和制定有助于人民生活的政策,以建立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包括对重大疫情的及时公布、在贫困人口等方面的优惠扶贫政策等。

当前基层信访工作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基层信访工作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基层信访工作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基层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近年来,我国基层信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当前基层信访工作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二、问题分析1. 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基层信访干部缺乏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不熟悉信访工作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能及时准确地回答信访群众的问题,影响了信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 资金投入不足。

当前,基层信访工作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仍然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地区信访投入较少,导致基层信访工作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无法提高,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3. 信息化程度偏低。

目前,一些地区的基层信访工作尚未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信访信息的采集、传递、分析等环节存在瓶颈,影响了基层信访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 核心问题未得到解决。

一些基层信访工作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如群众反映强烈、涉及利益广泛的矛盾和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长期积压,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三、对策建议1. 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基层信访干部的培训和岗位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加强对信访干部队伍的选拔和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信访干部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2.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基层信访工作的资金投入,保证基层信访工作的正常运转。

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制度,确保各地区、各部门的信访工作都能得到充分保障。

3. 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对基层信访工作中信息化手段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信访信息采集、传递、分析和应用的能力。

建立健全信访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信访工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4. 解决核心问题。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积极参与解决基层信访工作中的核心矛盾和问题,加强与信访群众的沟通和协调。

建立健全问题解决机制,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确保基层社会稳定。

乡镇政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政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镇政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当前社会中,乡镇政府是实施基层治理的重要组织。

但是,乡镇政府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人员待遇低、工作精神不足、服务效率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人员待遇低乡镇政府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人员待遇低,这导致了部分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无法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乡镇政府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例如提高工资待遇、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等。

工资待遇提高将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同时,使用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能够更好地激励他们工作积极性。

二、工作精神不足部分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存在工作精神不足的问题,这导致了他们的服务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准确地解决百姓的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营造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工作氛围。

其次,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素质。

最后,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精神积极、工作效率高的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服务效率低服务效率低是乡镇政府工作中的又一问题。

乡镇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提高服务效率。

首先,要完善服务流程,规范服务程序,以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要加强管理,设立全天候服务热线,解决百姓的问题。

最后,可以建立社会服务中心,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

综上所述,乡镇政府工作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我们应该认识到,只有加强改进,提高服务质量,才能打造一个更为和谐、稳定的社会。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思考问题的根本原因,积极采取对策,为乡镇政府的发展和百姓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

浅谈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公共服务质量不均等:不同地区、 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共服务质量存在 差异,导致不公平现象
公共服务监管不力:政府对公共服 务的监管不到位,存在一些违规行 为和服务质量问题
PART FOUR
政策制定过程公开透明 政策执行过程公开透明 建立政策反馈机制 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工作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程序,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推动民主法治建设:政府公信力是民 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促进政 府依法行政,推动民主法治建设。
政府行为:政 府行为是否公 正、透明、高 效,直接影响
政府公信力
政策制定:政 策是否合理、 可行,直接关 系到政府公信

公共服务:政 府提供的公共 服务是否优质、 高效,也是影 响政府公信力
的关键因素
建立官员考核机 制,对不称职的 官员进行惩处
推进政务公开,增加 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让公众了解政府的工 作内容和成果
加强与公众的沟 通和互动,建立 良好的政府形象
优化服务流程:简 化办事程序,提高 服务效率
提升服务水平:加 强人员培训,提高 服务意识和能力
创新服务方式:利 用现代科技手段, 提供便捷高效的服 务
强化监督机制:建 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确保服务质量和 效率
PART FIVE
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加强信息公开透明度 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 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和监督 建立问责制度,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和追责
建立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和公共事务管理 加强舆论监督,发挥媒体和网络平台的作用,对政府行为进行及时曝光和监督 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提高政府透明度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对失职渎职行为进行严肃追究和惩处

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地方政府的政策连续性不强。政策的透明度与可预见性是政府取得民众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少地方领导从自利性原则出发,对已经生效实施的政策、合同任意修改、废止,要不就是“新官不理旧账”,“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领导人的一句话”。这种现象越到基层政府表现的越为明显。
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超越地方政府的上访问题越来越多,即便是到本级政府上访也多表现为群体性上访。而一个比较极端的表现是由个案容易引发成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从去年贵州的瓮安事件,到今年湖北石首事件,都是由一般个案而引发成了轰动全国的群体性事件,其实在这两个事件之间,国内还发生了许多群体事件。这些群体事件发生,都是因偶然因素引起,突发性极 强,没有明确的组织者,找不到磋商对象,绝大多数参与者与最初的事件并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主要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群众不相信当地政府,借题发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以发泄为主,在发泄过程中通过手机短信、网络传播信息、利用民众盲从的群体心理散布谣言,蛊惑更多民众参与,甚至做出对政府机关和其他设施进行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调控能力有限导致公信力缺失。一是地方政府对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有限,地方政策措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甚微,群众对地方政府的能力产生质疑,甚至认为政府在发展经济上没有进行作为。二是地方政府过于追求政绩,盲目追求GDP,出现“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向社会公布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脱离实际,而这与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幅度存在一定差距,导致群众对政府失去基本的信任。三是地方政府甚至存在与民争利的现象,很多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充当了引导者和裁判员的角色,有的也作为运动员参与了市场竞争,追求经济利益,将企业与公众摆在了不平等的竞争位置上,导致民怨沸腾。
社会舆论质疑不断。在一项政府决策或信息发布之后,公众往往对其不认同,并进行分析、判断,发表个人看法,通过新兴的网络媒体和传统的社会舆论进行传播。如云南的“躲猫猫”事件、陕西的华南虎事件,均是网友提出质疑后,政府进行再调查,最终使真相大白的。最近社会上热议的河南彩民高中3.6亿元彩票巨奖事件,也受到社会质疑,认为这是内部操作所致,从一定程度上看,这也是对政府公信力的二、现阶段包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根源分析

地方政府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地方政府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7·10世纪桥B R I D G E O F C E N T U R Y地方政府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王庆怡(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公信力是政府取信于社会公众的能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制建设程度。

如果政府不能致力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就会容易失去民心,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失去信用,损害其在民众心中的形象,甚至会威胁到自身的执政地位。

近年来政府公信力问题已经日益凸显,这其中尤其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问题更为突出,在新的社会形势下,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发展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关键词】地方政府;公信力;信任【中图分类号】D6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10-0075-02【收稿日期】2017-06-15【作者简介】王庆怡(198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人事管理。

一、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主要表现(一)职能定位模糊不清国务院的“三定”方案已经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能,“三定”分别是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

所以,现在职能是有的,但是并不是有了职能,各个部门就能完全履职,在实践过程中仍有空白之处。

某些地方政府对市场监管不严,使得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由于信用制度也尚未健全,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伪劣产品,对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二)政策缺乏连续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政府取信于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少地方领导从自利性原则出发,政策执行准备不足,缺乏紧迫感,政策随意性比较强。

政策缺乏连续性的表现可以总结为三句话:新官不理旧账;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追不上想法。

这三句话可以说是政策反复无常的一个最佳体现。

政府信任危机及其处置对策

政府信任危机及其处置对策

人员行使行政权力, 进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的一种信任 失, 这也构成了现阶段构建民众对政府信任的瓶颈 。
心理和态度。 政 府 及行 政 人 员忽 视 公 共 利 益 和 民主 价 值 , 这
再次, 政府行政官员的理想信念也是政府信任危机产 生
就 不 可避 免地 面 临着 政 府 信 任 的危 机 。 党 的十八 大报 告也 指 的重 要原 因 。 改革 开放 以来 , 随 着 我 国社 会经 济 的 快 速 发 展和 出一 些 干 部 领 导 科 学 发 展 能 力 不 强 , 一 些 基 层 党 组 织 软 弱 涣 社 会主 义 市场 经 济 体 制 的完 善 , 利益 主体 多元化 、 社会 组 织 形 散, 少 数党 员干 部 理 想 信念 动 摇 、 宗 旨意识 淡 薄 , 形式 主 义、 官 式多样化 、 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 已经 成为了社会普遍现象, 这 僚 主 义问题 突 出, 奢侈 浪 费现 象严 重 。 政 府 信 任 不仅 是 政 府 政 就 对 人们 的思 想 观 念 、 思维方式、 行为 方 式 、 价 值 取 向产 生 了 治 合法 性 的根 本基 础 , 更 是 整 个社 会信 用体 系 的核心 与 支柱 , 很 大 的影 响 。 理 想 信 念 就 是 受到 了 一 定程 度 的影 响 , 导致 一 些
造 成 了政 府 行 政 能 力和 决 策 水平 与社 会 和 公 众 的价 值 期 待 存 可以通过极端的网络暴力, 蔑视甚至攻击政府应有的权威 。 再 回应 能 力较 弱 。 这 样 就 只能 在着一定的差距。 政府信任问题产生 的根源在于官僚作风和行 加 上 一些 地方 政 府 执 政 能 力不 强 ,
当前 一些 政 府及 行政 人 员 的行 为表 现 可 以看 出 , 部分 党 政干 部 众 一 开始 即有 某 些 偏 向 , 在 经 过 讨 论 和商 议 后 , 人们 就会 朝 着

中国社会信任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度现状及对策研究导语:社会信任度作为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和衡量标准之一,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目前中国社会信任度普遍偏低,这不仅制约了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也影响了国家的形象和国际地位。

因此,本文将深入分析中国社会信任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中国社会信任度的现状:1.1社会信任度普遍偏低当前,中国社会信任度普遍偏低,表现在各方面表现疑虑和怀疑情绪,相互之间缺乏信任感。

人们普遍对他人的诚信和道德水平抱有怀疑态度,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也不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

尤其是在商业合作和政府治理方面,信任度更是低下,从而阻碍了社会的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

1.2假冒伪劣和虚假广告泛滥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但也产生了大量的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广告,这让消费者对产品的真实性和商家的诚信产生怀疑,加剧了社会信任度的下降。

消费者不敢轻易相信商家的诺言,更不愿意购买没有口碑保证的商品,从而导致商品流通和市场交易异常困难。

1.3缺乏诚信意识和法治观念现阶段,一些公民对信用和诚信的意识较为淡薄,不尊重法律和规则,缺乏法治观念。

这让社会秩序和法律制度难以得到有效的维护,社会信任度下降。

公共场合的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给人们留下了不良印象。

二、提高中国社会信任度的对策:2.1加强信用建设和普及教育提高社会信任度,首先需要加强公民的信用建设和普及教育。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公民信用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提高公民对诚信的重视程度。

同时,可以通过推行信用制度和信用评价体系,对不守信用和违法行为进行严惩,形成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

2.2加强法治和监管机制在商业合作和市场交易方面,需要加强对假冒伪劣商品和虚假广告的打击力度,提高市场监管和执法水平。

同时,也需要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维护自身权益的便利。

此外,还应加强对商业纠纷的调解和仲裁,提高交易安全和纠纷解决的效率。

政府公共关系现状及其对策方案

政府公共关系现状及其对策方案

政府公共关系现状及其对策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公共关系也越来越重要,影响着政府的形象和信任度。

政府公共关系的现状如何?如何通过对策方案来提高政府公共关系?一、政府公共关系现状(一)政府工作部门决策范围狭窄,政策制定过程不透明政府工作部门决策与政策制定,涉及诸多的利益方,其制订的政策非常复杂,这就注定过程不透明。

此外,政府工作部门在决策的过程中,考虑的因素较少,只是以行政部门为主体来制定计划和方案,而社会需求和民众的反馈往往被忽视。

这种情况本质上是一种官僚制度,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变得频率和规模都很有限。

(二)政府对公众信息披露不够及时、透明政府对公众信息披露,不够及时、透明,政府部门在处理事件时,往往不会主动发布情况,而是等到一定时间要过后才会发布,这就让公众对于信息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同时也会对于政府的公信力造成影响。

(三)政府与民众沟通不畅,民众难以理解政策政府部门对于政策及信息发布的方式远远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尤其是公众对于官方政策的了解程度,往往会产生很高的难度。

政策解读不到位,让民众产生了误解和担忧,同时会使政策本身的信任度降低。

二、政府公共关系对策方案(一)改善政府部门与公众的沟通提升沟通效率,增强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推广政务信息垂直搜索引擎、政务预约平台、政务微博、微信和APP应用等。

此外,可以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确保公众信息的安全性和公正性,让公众放心地使用此类服务。

(二)提升公众对于政策的了解度政府部门可以缩小公众对于政策的距离,并深入了解有关公众需求的背景和需求,提升公众对于政策的了解度。

同时政府还可以建立公共数据平台,自动化并集成多种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为社会积累大量质量可靠的数据,为公众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询和掌握政策的渠道。

(三)加强政务信息披露政府部门需要及时公布重要消息,命令和文件,增加政务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提升政府部门公开度和透明度。

政府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府诚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741000)政府信誉是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一种良好印象和评价,是政府服务于民,取信于民而树立良好形象的表现,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无形的政治资源。

政府诚信是关系到政府公信力和执政能力的核心问题,它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状态,是社会政治,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树立政府权威,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

政府信誉的树立,能够促进政府的勤政建设,促使政府系统改进作风,提高政府造福于社会、谋利于人民的能力。

政府信誉增强政府组织的内聚力与外张力,政府信誉反映了广大政府公务员共同的价值观,必然对政府系统内的全部成员有一种强烈的感召力,激发出士气高昂、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激励公众共同克服危机。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各级政府的诚信建设至关重要。

“政无信必衰”,政府诚信建设是整个诚信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事关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每个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十分重视自身的诚信建设,执政水平和社会公信力不断得到了提升和改善,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使政府的形象与威信受到损害事件是有发生。

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的制定主观性较大,透明度不够高,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够。

二是在政府机构中,上级对下级朝令夕改,滥发指示,下级对上级则虚报浮夸,隐瞒欺骗,阳奉阴违。

行政管理一方面要求政令畅通、服从基本原则和行政纪律,另一方面又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实事求是处理公共事务。

而个别政府和公职人员不求创新,工作缺乏主动性,唯上是听,唯命是从,应付工作,导致工作质量低下。

三是政府信息不透明,如财政不透明,执法程序不透明。

政府越是透明,政府信息公开一直是公民社会所努力诉求的结果,但是在现实中总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最终流于形式,但是公众的诉求并未因此而受到制约,尤其是近年来,公众的呼声逐渐高涨,在中央政府的倡导下要求地方政府逐步扩大政务公开,增加信息的透明化,增强对公众的回应力度。

我国政府信任危机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政府信任危机现状及成因分析

我国政府信任危机现状及成因分析公民对政府的了解与认知和公民对政府的期望值直接影响着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随着信息时代的悄然来临,公民权利意识、参政意识不断觉醒,前所未有地加大了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力度,并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公民同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使得政府原在合理范围内的某些不当行为在这个信息时代下被放大、被激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政府信任危机。

如何应对挑战重建政府信任?首先应秉承“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政府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其次要充分重视文化的内在力量,运用文化手段塑造良好政府形象,进行政府信任重建;再次,还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从制度上保障政府信任重建的有序进行,架起公民与政府之间信任的桥梁。

标签:政府信任;信任危机;政府信任重建信任危机,从来都是一个敏感却不容忽视的问题。

政府信任危机更是在整个社会信任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对于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分配、促进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以政治学视角,围绕中国政府信任现状展开讨论,初步界定政府信任的内涵,并结合我国一定范围内政府信任危机的表现,探讨导致我国政府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分析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减缓这种危机的产生、增强政府信任。

一、有关政府信任危机的相关概念解析当前,政府信任和政府信任危机已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广为各界学者讨论。

那么究竟什么是政府信任,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学术界对于政府信任内涵界定不一,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部分学者认为,政府信任是指公众在期望与认知之间对政府运作的一种心里预期和评价态度,它涉及的是民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

①有学者认为,政府信任是指公众对政府结构和政治制度的一种信任,信任政府能够按照自己的心里预期来实现自己的利益。

相信政府机构会以某种制度的方式实践其行政职能和义务②,以提供民众所需要的各种权利与服务;也有学者依据法国思想家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认为政府信任指公民由于对政府的依赖和信任而授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某些利益问题上的自由决定权,同时也承担因这种授权可能造成某种伤害风险。

政治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治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治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在政治三力(国家能力、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下面是具体的分析。

1、国家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国家能力方面,存在着贪污腐败、管理能力缺乏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这使得国家的决策难以得到执行,政策效果也不明显,民众的信任度也因此下降。

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反腐斗争,加强监督,防止不干不净的现象出现。

(2)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必要时需要更换领导层,选派合适的领导人才来加强管理和实践。

(3)通过合理的制度建设,落实中央对各个地方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使其不得偏离正道。

2、政府公信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政府公信力方面,存在着作风问题,粗暴行事和不讲信用等问题。

还有一些地方官员和公务员干的不踏实,随意为所欲为,搞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公务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素质。

(2)制订公务员奉行忠诚国家,遵纪守法,勤政为民,诚信守信的各项行为准则。

(3)加强综合管理,完善、简化和规范行政手续,消除现有行政程序上的各种不合理、慢、累赘因素。

3、社会凝聚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社会凝聚力方面,存在着社会道德滑坡问题、社会资源不均衡分配问题和政府和社会的矛盾问题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道德教育,培养更多的有良好品质的公民。

(2)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落实政府对各类人口的公共服务。

(3)应积极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树立旗帜,展示正直的价值观念,提高各种文化形态的艺术表现力和审美性综合以上,政治三力方面的问题确实存在,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政治三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当前在国家能力、政府公信力和社会凝聚力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存在的问题包括贪污腐败、管理能力缺乏、制度不完善、作风问题、不讲信用、社会道德滑坡、社会资源不均衡分配和政府和社会矛盾等。

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

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

1、结合实际,论述你对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评价及其对策。

答:(1)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评价。

主要结合实际说明:我国目前正处于转轨变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政府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众的价值期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并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引发公众对政府信任度下降的原因。

主要有五个方面:第一,行政人治色彩浓重;第二,行政权力缺乏制约;第三,政府行政效能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第四,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固守旧的行为习惯;第五,公共行政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责任机制薄弱。

而行政道德的匮乏是引发政府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

(3)我国当前政府信任关系对策。

主要说明: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要从根本上克服信任危机现象并建立起普遍的信任关系,一方面需要社会成员个体道德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确立起一种能为社会成员普遍信任的制度性安排与制度性承诺。

政府信任关系作为普遍信任关系中的重要部分,对于普遍信任关系的建立起着率先垂范的作用。

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社会制度性安排和制度性承诺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职责。

2、如何理解社会舆论在行政道德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基本方向?答:(1)舆论监督是行政伦理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

社会及舆论监督的方式主要有:第一,直接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求、批评和建议;第二,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行为;第三,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

(2)在重视社会舆论的行政道德评价作用的同时,我们应区分各种不同舆论在性质和力度上的差别。

在大力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去旧从新的过程中,总是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面对可能带来甚至是已经形成的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行政人员应通过倡导积极的、正确的舆论去抵制和压倒错误的舆论,努力消除和减少错误舆论在社会中的不良影响。

当前中国基层政治信任危机的表现及解决途径

当前中国基层政治信任危机的表现及解决途径

当前中国基层政治信任危机的表现及解决途径摘要:当前中国基层政治信任面临的危机,主要表现在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甚至紧张化,社会冲突日益显现和多样化,矛盾解决方式的上访式和单一化与民众政治参与的不足与冷漠化四个方面。

解决当前的政治信任危机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制度建设、文化建设和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三方面入手,有重点、有计划、循序渐进地采取措施,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增强群众对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

关键词:基层政治信任;表现形态;解决途径一、政治信任的内涵及问题提出信任问题一直都是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离开了人们之间的一般信任,社会自身将会变成一盘散沙”①。

作为信任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信任一般是指公民对政府与相应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认可,是政治合法性和政治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学术界对政治信任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制度论”和“文化论”两种解释上。

其中,“制度论”认为政治信任来源于政治领域,是公民对政治制度和政府绩效的一种理性评估,而“文化论”则认为政治信任形成于政治领域之外,植根于文化规范并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逐渐形成,具有本土文化遗传的特点。

作为政治信任的一个分支,基层政治信任是指在基层范围内公民对政府与相应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认可,这里的基层包括乡镇、村、社区、街道办事处等相关机构和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公社和单位体制的解体,税费改革的实施,传统的权威价值观日益减弱,群众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各种压力之下,原有的政治体制已经无法满足社会与公众的需求,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作为国家权威象征的政府机关面临着公信力和政治权威不断流失的危险。

一般来看,当前民众对于中央政府仍然有很高的满意度,然而越往下,满意度越低(O’Brien,1996②;Tian jianShi,2021③)。

如李连江在调查中就发现63.1%的受访者认为上面是好的,下面是坏的,呈现一种“差序政府信任”模式。

街道基层信访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街道基层信访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街道基层信访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导语:街道基层信访工作一直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众权益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街道基层信访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问题的存在:1.1 信息不畅通:很多民众在要求解决问题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渠道和平台,无法及时将问题反映给街道办事处。

这导致了问题的积压和未能及时解决。

1.2 社会信任度下降:由于某些信访工作人员的不作为、腐败行为等,民众对街道基层信访工作的信任度逐渐降低,不愿意向他们反映问题。

1.3 资源不足:街道基层信访工作往往存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不足。

这导致的结果是,他们无法有效地解决大量的信访问题,从而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积累。

2. 问题背后的原因:2.1 体制机制不健全:街道基层信访工作的机制和体制并不完善,无法提供充分的信息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平台。

当前的信访工作主要是由信访局和信访办负责,而街道办事处在其中的角色相对被动。

2.2 人员素质不高:部分街道基层信访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这导致他们缺乏解决复杂信访问题的能力,影响到工作质量。

2.3 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街道基层信访工作与其他政府部门和社区居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

这导致问题反映和解决的过程中存在信息断层和责任模糊的情况。

3. 对策措施:3.1 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信访工作机制,强化街道办事处的角色。

这意味着信访工作不仅仅是信访局和办公室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街道办事处的协同合作,共同承担起社会稳定的责任。

3.2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街道基层信访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适应和解决各类信访问题。

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3.3 建立沟通机制:加强街道基层信访工作与其他政府部门和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渠道。

可以建立定期的协调会议或委员会,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解决信访问题。

基层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基层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基层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及对策。

一、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人才流失:许多优秀的人才离开基层工作,这给基层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困难。

2.基础设施不完善:基层工作条件相对较差,有些农村地区生活条件还不如城市的劳动力市场。

这些不良的工作条件会影响基层工作效率和质量。

3.政策执行力不足:许多政策在基层工作中缺乏执行力,政策执行不力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信任度。

4.群众参与度不高:一些群众无法享受政府的制度红利,导致很多人对基层工作缺乏信任感。

二、对策1.加强人才培养:基层工作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有经验的价值观。

通过培养政府干部和产业职工的专业能力,让他们更好的承担基层工作。

2.完善基础设施:政府应给予农村、边远地区一定的优惠政策,通过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基层改革。

3.加强政策执行力和监管力度:政府应在基层设立监管机构,对执行不力的单位,行业和部门进行整改。

加大对“督查反馈机制”的执行力度,推进基层政权。

4.提高群众参与度:政府应采取相关措施,搭建群众参与的平台,运用互联网推动群众参与度提升。

同时,政府与民间机构合作,共同促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结语:基层工作历来都是重要的,但现在似乎变得更加重要了。

我们应该认识到基层工作的红利,通过改进处理这些基层问题,让基层工作以更加高效、高效的方式服务于群众,推动社会和谐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政府信任度现状与解困对策摘要基层政府信任是公众与政府间的一种互动,涉及心理,评价,满意度等各个方面。

本文基于对诸暨市人民以及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的调查,从政府信任度、过程信任、政策信任和政治参与四大指标出发,根据31项小指标分析诸暨市基层政府信任度的现状,了解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质量,工作人员素质,政府能力,政策执行水平与政府信任度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基层政府政府信任政治素质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Solution Countermeasure Researchon Grass-roots Government Credibility――Take Zhejiang Zhuji City as an exampleLU Liqin, ZHANG Danya, JIANG Yan(Jiyang College of Zhejiang A F University, Zhuji, Zhejiang 311800)Abstract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 trust is a kind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government,involving psychology,evaluation,degree of satisfaction.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urvey of Zhuji City residents as well as the basic unit government staff, from the government trust trust trust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policy, process four indicators,According to the 31 measures of small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Zhuji City grass-roots government credibility,understand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quality,staff quality and 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policy implementation level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trust.Key words local government; government trust; political caliber基层政府信任度下降已成为全球共同的难题,政府信任度的重建是当前政府的一项重任。

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进行变量化的设计,将抽象的政府信任度的概念数据化,建立科学的量化体系,通过各项的数据反映政府信任度的现状,由此提出针对性建议,使政府信任度提升计划落实。

1 基层政府信任度指标体系依据郝友宾,李强,王征兵《村民对乡镇政府信任度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的指标体系和赵泽洪,李传香《近年来国内政府信任问题的心理契约研究综述》中影响政府信任的心理因素,从政府基础的信任,人们对政府行政过程的信任,政府在执行政策时民众对其的信任及人们政治参与情况出发,建立一级指标。

政府的基础信任主要体现的是政府与社会环境、公民、市场及内部之间的关系;政府过程信任主要是政府对政务的公开情况、与民众的沟通协调情况、在处理危机时的能力及工作的服务态度;政策信任主要是人们对政府提出的一些政策及政策执行的满意情况;政治参与主要通过民众的参与情况来体现政府的信任,由此建立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的建立是对二级指标中所有影响因素,依据这些影响因素与二级指标的相关程度建立的,具体对基层政府信任度的影响建立如表1。

基础信任是政府与社会、市场、公民以及内部之间关系的信任,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认同,也是政府可信度强弱或公信力高低的标志,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在当今社会得到空前强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

⑤过程信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体现在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上。

《政府机关的3M管理模式》一书中告诉我们在过程信任中将机关内部各个要素进行划分管理,可以更好的紧密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使整个过程更加有序,连贯。

⑥政府各项政策的执行与民众的信任度挂钩,尤其是与民众密切相关的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是国家颁布维护群体利益并且与公民福利有关,并不仅仅限于政府的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

实践证明,只有吸收广大公民参与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才能实现政策上的信任。

政治参与是指特定的框架内普通公民或公民团体影响政府人事选举和政策制定等行为。

公众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要求政府归还话语权,疏通民意诉求渠道。

2 诸暨市政府信任度调查与分析2.1 资料来源与调查方法2.1.1 资料来源本次调查我们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诸暨市民众的调查方法。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采用网上问答,从部分诸暨市的网民中了解政府的信任度情况。

另外,我们还采取历史资料分析法,分析诸暨市政府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

2.2 调查数据分析2.2.1 满意度调查数据分析通过问卷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我们了解到在政府信任分析中,民众对目前诸暨市的绿化建设、空气质量、社会治安、政府机关服务水平和效能建设情况等方面有较大意见,政府工作需要在今后加以改进和完善。

根据调查发现,有些老一辈的人写下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见政府政务没有实现很好的公开;此外,调查中发现一些老年人希望政府多加关注食品安全和医疗保险的问题。

2.2.2 影响信任度因素调查数据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削弱政府信任度主要与政府官员以权谋私、政府工作人员贪污腐败、没有定期组织群众上访或组织群众上访、以及政府政务透明度不够等有关。

这些行为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削弱政府的信任度,其中政府官员以权谋私所占比例高达90.9%;政府信任度削弱由腐败因素造成的占81.8%。

由此可见,治理政府官员以权谋私,政府官员腐败等行为的紧迫性。

通过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政府政务透明提高和基础设施完善都能有效提升政府信任度。

3 基层政府信任度提升的发展对策诸暨市经济的发展道路、现状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长三角县域经济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次课题选择诸暨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县域政府存在问题,探寻政府工作的改善途径、构建服务型政府发展对策。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政府信任度:3.1 政府信任方面提升对策3.1.1 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严格要求政府干部的工作作风,并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处理事情必须紧密联系人民的实际生活,亲自到现场了解情况,解决民事纠纷等;树立以人为本、造福群众的理念,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再就业保障服务、社区治安服务等体系;关心下岗失业人员、特困低保家庭和残疾人的生活,及时掌握其就业及收入状况,并整合政府和社区资源,积极开展救助工作,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

特色产业往往整合集体资源,可以实现规模发展。

因此政府要积极搜寻市场信息,立足区域和资源特点,主动为人民开拓产品市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政府倡导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诸暨;定期进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发展与自然协调。

3.1.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福利保障体制坚持发展为民,扩大社保覆盖范围;实施居民增收计划,保持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建立新型社会救助和福利体系,加大扶贫帮困力度,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居民饮用水安全等问题;严格要求食品安全工作,使人民安全得到保障;完善税收制度,调整分配制度,缩小贫富差距。

3.1.4 依法行政严惩腐败,全面改善政府绩效有研究表明,官员和公务员的腐败行为是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缺失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其隶属度为0.807。

⑦合理选拔政府干部,切实做好了“反腐倡廉”的工作;检察、纪检部门加强监督,提高自我约束意识;同时,基层政府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绩效的日常管理和绩效的促进机制,切实发挥作风建设考评的“指挥棒”的作用。

⑧3.2 行政过程信任方面的提升对策提高政府管理的民主化水平,要注重政府自身及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完善政府各部门权力配置,实现权责划分合理;在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贯彻法治精神;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采集和听取民意,实现“政从民来,政为民谋”;改善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实现形式通俗化、内容细节化。

此外,政府工作人员需要提升办事效率,树立勤政廉政的政府部门形象。

真正实现勤政廉政,一则要靠制度约束,二则要靠伦理规范。

领导干部要切实建立和落实反腐倡廉机制,着手加强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3.3 政策信任方面的提升对策政策制定和执行是在社会系统中进行的复杂活动,其有效性经常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政策实施后,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因此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决策:各级机关必须完善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杜绝决策的随意性。

合理变通:执行人员要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创造性地执行政策。

政府人员要在不违反政策原则的情况下,遵循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合理变通,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落实政策。

扩大执行主体:目前执行的主体不仅包括各类政府组织,也包括非政府公共组织。

执行的同体化与异体化同步发展,这是当代公共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公共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这种改变有利于激发执行人员的责任心,降低执行成本,调动积极性;有利于加强政策制定系统与公民社会的沟通与互动,减少执行阻力,有效提升执行力。

⑨3.4 政治参与方面的提升对策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现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提高公民政治素质:公民的政治素质决定政治行为,而政治素质来源于政治意识。

增强公民权利意识,由被动到积极主动的向政府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增强参与政治的信心与决心;增强政治认知,提高公民政治参与能力。

健全公民参与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和完善公民政治参与的具体制度;加快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使公民更好参与政治;加强法制建设进程,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法律的依托和保障。

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公民在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政治效能感,为高层次的政治参与提供必要的民主素养和能力,让公民主动参与民主选举,民主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