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湖北省数据分析摘要
湖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湖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湖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北省统计局2011年5月5日联合发布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全省常住人口为57237740人。
全省户籍人口为61759720人(含户口待定)。
若进行初步比较,与2000年底公安统计的户籍人口59359897人相比,增长了2399823人,增长了4.04%。
全省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16698928户,家庭户人口为52744179人。
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1人减少了0.35人。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为29392920人,占总人口的51.35%;女性为27844820人,占总人口的48.65%。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59下降为105.56。
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7963523人,占总人口的13.91%;15-65岁(不含65岁,下同)的人口为44070111人,占总人口的77.00%;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04106人,占总人口的9.0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8.96个百分点,15-65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6.1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78个百分点。
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545634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950238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22676244人;具有小学程度的1309096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3898人上升为9533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2595人上升为1660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4311人上升为3961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5416下降为22871人。
2010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湖北省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们逆势奋进、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同心协力,迎难而上,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呈现平稳回升、蓄势上行的良好局面,增长基础进一步巩固,积极因素进一步累积,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12831.5亿元,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42.2亿元,增长2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11.8亿元,增长4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8.4亿元,增长19.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14.8亿元,增长14.7%,税收收入比重为75.6%;出口总额99.8亿美元,下降14.8%;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6.9亿美元,增长13.9%;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1.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7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5035.3元,增长8.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个百分点。
除外贸出口外,本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已完成。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了明显成效,标志着我们在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中迈出了坚实步伐,为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谋划“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0年做的7项主要工作一年来,我们坚持应急与谋远结合,做了以下主要工作:(一)始终把坚定发展信心作为应对危机的动力之源。
我们在咬定发展目标中坚定信心。
我们综合分析研判形势,辩证思维,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愈挫愈勇,确定“保十”发展目标,提出“弯道超越”要求,与全省人民一道,坚定信心,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保证了目标的实现。
2010年湖北省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全省国土面积185900平方公里,分属长江流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9.3%)和淮河流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0.7%),辖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个省直管市和1个林区。
降水 2010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279.3毫米,比上年增加20.0%,比常年偏多8.4%,为偏丰年份。
水资源 2010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1239.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306.13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间的不重复计算量为29.65亿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总量为1268.72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22.5%。
2010年全省入境水量6733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5.3%;全省出境水量为7835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多7.2%。
蓄水动态 2010年全省66座大型水库和259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282.30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增加21.99亿立方米。
全省13个典型湖泊年末蓄水总量为18.46亿立方米,比年初蓄水总量减少4.87亿立方米。
供水量 2010年全省供水量292.3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281.80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9.75亿立方米,其它水源供水量0.82亿立方米。
用水量 2010年全省用水量292.37亿立方米。
其中农业用水138.2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121.4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 32.60亿立方米。
总用水耗水量为129.24亿立方米,耗水率44.2%。
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用水量18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含火电)用水量为185立方米。
废污水排放量 2010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49.62亿吨,其中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废水)为37.91亿吨,城镇生活污水9.16亿吨,第三产业废污水2.55亿吨。
全省废污水入河量为34.74亿吨,火电直流冷却水排放量为30.36亿吨。
地表水水质 2010年全省地表水质监测河流总长为8385.5公里,其中劣于Ⅲ类的河流总长为1915.1公里,占总评价河长的22.8%,主要集中在城市(镇)河段,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等。
2010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和各种挑战,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统筹做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加强通胀预期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巩固了经济社会良好发展势头。
全省经济在应对严峻挑战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在战略性调整中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协调性在统筹谋划中进一步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增强,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在共建共享中进一步改善。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不仅为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为今后战胜新的困难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综合2010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5806.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14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7764.65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894.44亿元,增长10.1%。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9年的13.8∶46.6∶39.6调整为13.6∶49.1∶37.3。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金融保险、房地产及其他服务业分别增长10.6%、9.5%、11.1%、6.7%、7.3%和11.5%。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102.9,价格水平上涨2.9%,其中:城市上涨2.8%,农村上涨3.1%。
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5.8%,衣着类价格上涨0.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涨1.4%,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3.2%,交通和通讯价格上涨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2%,居住类价格上涨3.4%。
12月当月价格水平上涨4.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8.6%,食品中粮食价格上涨17.5%。
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上涨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9%。
2010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报告
2010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报告根据《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办法》(鄂办发[2009]45号)的要求和分工,省经信委会同省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对全省80个县(市、区)2010年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考核评价。
具体报告如下:一、考核评价范围与指标体系(一)考核范围。
2010年纳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范围的单位有80个。
其中,县级市24个,县40个,县改区和比照县(市)管理的区16个。
(二)考核指标权重。
本次考核指标体系权重分值为100分。
其中,总量指标4项占21%,人均指标3项占14%,结构指标5项占21%,速度指标7项占21%,后劲指标3项占10%,社会与环境指标6项占13%,上述权重与2009年相同。
(三)数据来源。
考核评价中有关统计数据由省统计局提供,其它有关数据分别由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环保厅、省安监局、省信用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分别审定提供。
省县域经济联席会议办公室按照考核办法和指标体系要求组织考核。
二、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概况2010年,全省80个县(市、区)完成生产总值8923.03亿元,占全省的56.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30.9亿元,占全省的32.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84.01亿元,占全省的54.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247.4亿元,占全省的57.8%。
县(市、区)平均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2010年,被考核的80个县(市、区)平均生产总值111.54亿元,增长15.2%;平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4亿元,增长38.4%;人均生产总值19522元,增长15.2%;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23.9元,增长38.9%;农民人均纯收入5697.7元,增长15.8%。
生产总值过50亿元的县(市、区)61个,比上年增加7个;过100亿元的40个,比上年增加11个;过200亿元的10个,比上年增加6个;30亿元以下的4个,比上年减少7个。
2010武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一,全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2010年全国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国民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728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367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5830亿元,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73643亿元,增长9.6%。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3549亿美元,同比增长43.1%。
其中,出口7051亿美元,进口6498亿美元,进出口相抵,顺差55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逾四成。
下面是上半年具体的各项指标:1.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夏粮产量基本持平。
全国夏粮产量12310万吨,比上年减产39万吨,减少0.3%,是建国以来第三个好收成。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713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2455万吨,增长3.6%。
2.工业增速总体较快,企业效益大幅提高。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6%,比上年同期加快10.6个百分点。
分登记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7%,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8.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7.0%。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9.4%,轻工业增长13.6%。
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16.7 %,中部地区增长20.7%,西部地区增长17.6%。
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上半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397亿元,同比增长81.6%。
在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个行业由亏转盈,2个行业利润同比下降。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稳,房地产投资增长较快。
2010年上半年武汉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10年上半年武汉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战线抢抓国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和国内需求稳步增长的机遇,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精心组织经济运行,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可喜的高速增长局面。
(一)生产增速创多年新高,月度生产规模跨上新台阶。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83.56亿元,增长38.4%;完成工业增加值926.81亿元,增长30.2%,增速创近十年同期新高。
月度生产规模在站稳500亿元台阶的基础上,4、6月份分别为543.95亿元和574.35亿元,两破历史记录。
(二)大型企业发挥强劲支撑拉动作用,中小企业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上半年,全市34户大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68.6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0.9%;产值增幅为50.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8个百分点;净增产值524.53亿元,对全市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61.3%。
同时,中小企业也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6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2778户,比年初增加240户。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514.92亿元,增长28%,同比提高17.9个百分点。
(三)开发区领先增长,青山区和远城区增势良好。
上半年,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完成产值1257.05亿元,增长45.2%,增幅高于全市平均6.8个百分点。
其中,武汉开发区在汽车和家电企业高速增长的拉动下,完成产值805.33亿元,增长60.9%。
东湖开发区继续受电子信息企业出力支撑,完成产值451.72亿元,增长23.7%。
在钢铁、石化等产业恢复性增长的带动下,青山区完成产值595.12亿元,增长43.4%。
6个远城区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完成产值648.55亿元,增长36.3%。
(四)经济效益保持强劲增长,增幅明显提高。
在经济形势总体看好和同期基数较低的双重因素下,全市工业经济效益实现了大幅增长。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891.05亿元,增长59.3%,比一季度提高17.3个百分点;实现税金总额219.45亿元,增长53.7%,提高11.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37.27亿元,增长127.5%,提高64.4个百分点。
2010武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初稿)
武汉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目录一,全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二)2010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二,武汉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武汉市09年部分经济运行状况1,国民经济快速回升2,农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3,工业和建筑业4,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5,房地产业6,国内贸易7,对外经济8,交通、邮电和旅游9,财政、金融和保险业(二)2010年武汉经济发展展望三,武汉钢材市场发展状况及预期四,武汉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及预期(一)近来的一些房地产市场数据(二)市场特点(三)房地产市场未来分析一,全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08年下半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主要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到2009年10月份,这些经济政策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
一系列重要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表现得非常明显。
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当时还是比较低的,前两个季度增长7.1%,前三季度增长7.7%,其中第三季度当季已经上升为8.9%,回升的速度、稳定性、可持续性都在增强,实现了2009年GDP增长率8%的目标。
(一)2010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从一系列积极因素看,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态势和动力格局将总体上好于2009年。
首先,投资具有惯性作用,此外,四万亿元投资已有实际安排。
在这种情况下,惯性投资和既定的投资安排能保证2010年的投资仍然保持较高的比例。
此外,民间自主投资也在逐步跟进,外资也在逐步增长,2010年投资仍然可能保持较快增长。
其次,从消费来看,我国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的水平,其中相当一部分呈现刚性的特点,而且这个刚性水平正在提高,加之消费政策的稳定性,消费正处于升级阶段。
所以,2010年的另外一个动力源——消费也会保持一个平稳、较高的水平。
其三,2010年出口有望保持一定水平的正增长,改变2009年负增长的格局。
据有关人士估计大概为8%~10%,甚至有可能更高一些,当然这取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我国产品的竞争力情况。
2010年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调研分析报告
2010年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调研分析报告2010年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调研分析报告一、调研背景2009-2010年度,植棉效益下滑和不利天气条件造成中国棉花面积单产双下滑,在经济复苏计划的刺激下,国内棉花供需出现巨大缺口,推升棉价一路走高。
自去年新花上市以来,棉价从13000元/吨大幅攀升至当前的18500元/吨,涨幅达42%。
尽管国家接连下发外棉配额填补,但棉花供应依然表现紧缺。
面对尴尬的国储库存,市场的焦点都集中到了新年度棉花的生产情况上。
为此,在省农业厅的支持下,美尔雅期货特联合省棉协共同展开对湖北省主要棉产区的生产调研活动。
二、调研路线:时间调研点调研员5.24--5襄樊、老河口、枣阳、宜城、钟王军、杨.28祥根6.1--6.王军、吕荆州、沙洋、公安、松滋、枝江8小鹏6.21--6武汉、新洲、麻城、黄梅吕小鹏.256.21--6天门、潜江、仙桃王军.251三、数据来源:通过近一月的走访,共走访了28家400型棉企,3家合作社,4个农业局、2个农场和1个棉花协会。
我们对湖北省今年棉花的生产情况作了一定的了解。
2四、调研结果1. 2010年湖北省棉花播种面积增幅达15%调研初期,由于接连阴雨天气影响,麦子和油菜的收割期推后,沿途很少看见棉花地膜,我们的调研也主要集中在400型棉企(合作社首选)、农场和市农业局。
整体而言,受去年高价驱使,各县市植棉面积不同程度增长。
综合而言,通过对各主要产棉县市近三年数据的调研,我们认为,2010年湖北省棉花播种面积增幅将达15%,绝对数量在780万亩左右,接近了08年水平。
湖北省棉花播种面积万亩2008年 2009年 2010年同比?襄樊 57.9 58.4 64 9.6%宜城 11.1 13.9 15 7.9%枣阳 18.3 18.3 19 3.8%荆州 170 148 162 9.5%公安 45 38 43 13.2%松滋 20 16 20 25.0%潜江 54.6 40 48 20.0%天门 61 58 62 6.9%仙桃 42.8 31.9 37 16.0%32.棉花播种面积长期趋势是趋减的从种植结构上看,传统的粮棉生产逐渐被多元化取代,各地纷纷开展蔬菜和水果的基地化种植。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2010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5月23日武汉市统计局)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上下积极抢抓多项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城市功能继续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面实现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圆满完成“十一五”时期主要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551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0.0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532.82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2812.90亿元,增长12.5%。
一、二、三产业比重3.1:45.9:51.0,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0.1个百分点,二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6个百分点。
表1: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生产总值5515.7614.7第一产业170.044.5第二产业2532.8217.8 工业2079.8220.5 建筑业453.005.9第三产业2812.9012.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306.9420.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42.9615.0批发和零售业550.3014.6住宿和餐饮业183.707.8金融业347.1213.0房地产业331.203.1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416.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9%。
武汉市2010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及下半年展望
武汉市2010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及下半年展望一、201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承担和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工业、投资、消费等均保持快速增长,国民经济呈现“增长强劲、调整加快、效益回升”的运行态势,为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打下了较好基础。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预计,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460.28亿元,增长15.5%,增幅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64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209.52亿元,增长21.4%;第三产业增加值1191.12亿元,增长10.5%。
(二)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优化农产品结构,努力克服干旱、低温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为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1、农业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全市农业生产尽管遭受恶劣天气和部分农产品价格下降不利影响,但是农业总产出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1-6月,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59.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7%。
实现农业总产值101.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6%;其中:种植业产值53.47亿元,同比增长3.8%,畜牧业产值27.64亿元,同比增长1.6%,渔业产值17.97亿元,同比增长1.1%。
2、种植业生产有喜有忧,优化结构显著近年来,我市种植业在调整布局、优化品种、创新科技上狠下功夫。
种植业在保持总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基础上,扩大高效农业品种种植,压减低效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都市农业,成效明显。
夏粮、夏油等比较效益较差的传统作物均呈“三减”态势,而蔬菜等效益较好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产量保持增长。
夏粮、夏油呈现“三减”态势。
全市夏粮播种面积33.41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0%,预计单产2745公斤/公顷,比上年下降5.0%,预计总产量9.15万吨,比上年减少6.1%。
2010武汉市最全统计年鉴
2010年武汉统计年鉴一、综合(第一组)简要说明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1-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指标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比例和效益指标1-6 按区域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国民经济核算(第二组)2-1 国内生产总值2-2 国内生产总值构成2-3 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2-4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2-5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2-6 第三产业增加值2-7 第三产业增加值构成2-8 第三产业不变价增加值2-9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2-10 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2-11 分行业增加值2-12 三次产业贡献率2-13 三次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2-15 按三次产业分地区生产总值(2008年)(以下第三组)2-19 居民消费支出Z2-20 三大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2-23 各地区最终消费支出及构成(2008年)2-24 居民消费水平Z2-25 各地区居民消费水平(2008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三、人口(第四组)3-1 人口数及构成3-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3-3 人口年龄结构和抚养比3-14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Z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四、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第五组)简要说明4-1 就业基本情况4-2 按城乡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4-3 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4-5 按行业分就业人员数(年底数)4-7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年底数)4-8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职工人数4-9 按登记注册类型和细行业分职工人数4-10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人数(年底数)(以下第六组)4-15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劳动报酬和指数4-16 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和指数4-17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4-20 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劳动报酬4-21 职工工资总额和指数4-22 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4-23 各地区按登记注册类型分职工平均工资4-24 各地区按行业分职工工资总额4-25 按细行业分职工平均工资(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五、固定资产投资(第七组)5-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Z5-2 按城乡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 各地区全社会住宅投资Z5-9 各地区全社会施工、竣工房屋面积和价值Z5-19 各地区城镇施工、竣工房屋建筑面积和价值Z5-26 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房5-27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主要指标Z5-28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个数5-29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从业人员数5-30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土地开发及购置Z5-31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投资总规模及完成投资(2009年) Z 5-32 按用途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投资完成额Z5-33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金来源Z5-34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房屋建筑面积和造价Z5-35 按用途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新开工房屋面积Z5-36 商品房屋销售情况Z5-37 按用途分商品房屋销售面积Z5-38 按用途分商品房屋平均销售价格Z5-39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资产负债Z5-40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经营情况Z5-41 按规模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完成投资(2009年)5-42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建设成套住宅竣工与销售情况Z5-43 35个大中城市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财政(第八组)简要说明7-1 国家财政收支总额及增长速度Z7-2 各项税收Z7-3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Z7-4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7-5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收入项目(2009年) Z7-6 中央和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2009年)7-7 各地区财政收入(2009年)7-8 各地区财政支出(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八、价格指数(第九组)Z8-1 各种价格指数8-2 各种价格定基指数8-3 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2009年)8-4 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2009年)8-7 各地区商品零售价格分类指数8-14 工业品出厂价格分类指数8-1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8-16 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8-17 房地产价格指数Z8-18 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Z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九、人民生活(第十组)9-1 人民生活基本情况9-2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9-3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9-4 各地区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9-5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9-6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9年)9-7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9年)9-8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9年)9-9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9-10 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9-13 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购买主要商品数量(2009年) 9-14 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耐用消费品拥有量(2009年) 9-15 各地区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收入来源(2009年)9-16 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2009年)9-28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2009年) 9-35 城乡新建住宅面积和居民住房情况9-36 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9-37 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城市概况(第十一组)简要说明10-1 全部地级以上城市数(2008年)10-2 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城市社会经济指标(2009年)10-3 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主要经济指标(2009年)10-4 地级及以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2009年) 10-5 城市公用事业基本情况10-6 各地区城市建设情况(2009年)10-7 各地区城市供水情况(2009年)10-8 各地区城市燃气情况(2009年)10-14 各地区城市设施水平(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九、金融业(第十二组)简要说明19-6 货币供应量(年底余额)19-7 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率19-8 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19-9 金融机构法定贷款利率19-10 黄金和外汇储备19-13 证券市场基本情况19-14 上市公司数量19-15 股票发行量和筹资额19-16 股票交易情况19-17 保险系统机构、人员数(年底数)19-18 保险公司业务经济技术指标19-19 保险公司资产情况19-20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19-21 各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和赔付支出情况(2009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二、其他社会活动(第十三组)22-36 享受补助、救济人员情况22-39 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及累计结余22-40 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41 社会保险基本情况22-42 各地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情况(2009年)22-43 各地区失业保险情况(2009年)22-44 各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2009年)22-45 各地区工伤保险情况(2009年)22-46 各地区生育保险情况(2009年)22-47 各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2009年)22-49 婚姻登记和离婚情况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十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2009年12月)地区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新建住宅价格指数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环比同比环比同比环比全国107.8 101.5 109.1 101.9 106.8 101.0 北京109.2 103.1 113.2 104.5 102.9 101.5 天津108.7 102.1 111.2 103.0 104.8 100.5 石家庄101.4 100.4 102.5 100.6 100.5 100.1 太原101.8 101.0 102.5 101.2 101.2 101.0 呼和浩特103.3 100.7 104.4 100.8 100.2 100.5 沈阳102.3 100.1 102.8 100.0 101.3 100.1 大连104.7 101.4 104.2 101.7 108.2 101.6 长春104.4 100.1 106.3 100.2 102.3 100.2 哈尔滨105.4 100.5 103.8 100.6 108.1 100.8 上海107.4 101.3 109.2 101.4 107.5 101.6 南京110.4 101.4 111.7 102.3 110.3 100.5 杭州111.5 101.6 111.4 101.8 113.9 101.2 宁波107.5 100.9 111.7 101.9 105.7 100.0 合肥102.8 100.5 103.4 100.7 100.7 100.0 福州101.9 100.7 103.1 101.4 100.9 100.1 厦门107.9 101.4 107.7 101.8 113.2 102.0 南昌104.9 100.9 105.1 101.5 106.2 101.1 济南104.6 101.3 105.0 101.2 104.8 101.7 青岛104.1 101.2 104.9 101.7 104.3 101.0 郑州103.6 100.7 103.5 100.8 104.8 100.6 武汉102.5 101.3 102.3 101.0 102.5 101.4 长沙107.2 100.8 107.9 100.7 106.8 101.1 广州108.7 100.7 119.9 101.6 101.4 100.2 深圳118.9 101.3 114.3 101.3 123.9 101.3 南宁104.6 101.0 105.8 101.0 103.8 101.1 海口109.9 102.8 113.4 103.3 105.5 102.3 重庆106.3 100.9 107.6 101.4 110.3 100.2 成都104.7 100.6 105.4 100.6 104.8 100.6贵阳106.8 100.8 106.7 100.8 107.3 101.3 昆明108.2 100.4 110.8 100.7 100.7 99.9 西安105.7 101.8 105.8 102.1 106.6 101.4 兰州105.2 100.8 104.9 100.9 107.6 100.4 西宁105.6 100.9 106.5 101.1 105.1 100.9 银川109.7 100.5 110.5 100.1 111.5 101.4 乌鲁木齐104.8 100.2 104.8 100.3 105.9 100.4 唐山98.2 100.2 98.0 100.1 98.2 100.6 秦皇岛104.0 100.4 103.9 100.3 104.4 100.5 包头102.7 100.9 103.9 101.1 101.2 100.0 丹东104.1 100.8 104.4 100.8 106.1 101.3 锦州104.2 100.0 107.4 99.9 101.7 100.0 吉林102.6 101.9 100.1 101.2 104.5 102.4 牡丹江105.2 100.5 106.8 100.6 102.6 100.2 无锡104.7 100.8 106.1 100.9 103.2 100.6 扬州104.9 101.0 105.0 100.8 102.6 100.9 徐州104.1 101.0 104.6 101.2 103.8 100.8 温州114.5 102.4 113.0 104.1 119.2 101.5 金华112.0 101.3 114.9 102.4 112.1 100.2 蚌埠106.4 102.3 108.4 103.1 105.0 101.3 安庆103.0 100.6 104.5 100.7 101.2 100.3 泉州101.6 100.8 102.3 101.1 100.2 100.3 九江102.2 100.6 102.0 100.2 103.5 101.3 赣州102.8 100.6 103.5 100.8 102.0 100.4 烟台103.1 100.5 104.0 100.5 103.0 100.5 济宁103.3 100.8 102.4 101.2 106.0 100.0 洛阳105.0 100.0 104.5 100.0 107.0 100.1 平顶山101.1 100.0 101.4 100.0 100.4 100.0 宜昌104.1 100.7 104.6 100.7 102.3 100.1 襄樊101.8 100.4 102.3 100.6 100.9 100.0 岳阳108.6 101.1 109.4 101.2 108.1 101.0 常德105.3 101.1 107.4 101.6 105.8 100.9 惠州102.0 100.9 102.1 100.5 103.2 102.6 湛江111.0 102.5 113.2 102.5 104.7 100.0 韶关100.2 100.1 100.3 100.1 100.4 100.1 桂林104.7 100.4 104.3 100.3 106.2 100.9 北海105.6 101.2 107.4 102.0 105.5 100.6 三亚107.4 104.6 107.2 105.1 108.1 103.3 泸州103.6 100.7 104.4 100.6 103.7 101.5 南充103.8 100.6 104.8 100.7 101.5 100.2 遵义106.0 100.7 106.0 100.7 107.8 100.0 大理106.2 100.5 106.6 100.3 105.9 101.0 注:同比以去年同月价格为100,环比以上月价格为100。
2010年湖北省水泥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项 目有 : 湖北 世纪新 峰 50 0/、 0 t 华祥 45 0/ 、 d 0 t 湖北 亚 省 水泥行业积极利用工业固体 废弃物 ,重点水泥企业全 d 部被省发 改委列 为资源综合利 用企业 ,年工 业固体废弃 3 5 吨 ,8 7万 % 0 %
物 利 用 量 达 到 约 20 0万 吨 , 占全 省 工 业 固体 废 弃 物 总 0
2o
湖 . |
湖 北省 水 泥 工 业 协 会 秘 书 长 李 燕 萍
我 省水 泥 总 产 量 为 第 2位 , 利 润 总额 仅 占第 4位 , 但 吨水
一
、
2 1 年 全 省 水 泥 工 业 经 济 运 行 情 况 00
泥 平 均 利 润 为 第 5位 ( 图 3) 见 。
9月份 以后 ,许 多水 泥 粉 磨 企 业 因 为 商 品 熟 料 供 应 短 缺
提高省 内水泥市场 占有率 , 先后收购 了湖北 不能满负荷生产 , 甚至停产待料。 ~ 1 , 1 1 月 全省水泥产量 业整合步伐 , 房县钻石水泥公司 , 确立 了其在湖北水泥 80 7万吨 , 0 但水泥熟料产量仅 49 9万吨 , 3 预计 外省进 三源水泥公司、
行 业 的主 导地 位 。 同B t 向河 南 、 向 湖 南 延 伸 , -L L , 南 形成 了
入我省的水泥熟料约 1 0 0万吨左右。 0
二是 水 泥 企 业 生产 成 本 大 幅 上升 。 近一 年 多来 , 由于 具 有较 强 实 力 的全 国性 水 泥 集 团 ,在 全 国水 泥 工 业 区域
成 本 同 比增 长 3 .9 ,增 幅 超 过 主 营业 务 收入 47 39 % .9个
3水 泥 落 后 产 能 淘 汰 工 作 力 度 加 大 。 全 年 共 淘 汰 了 .
[精品文档]1701-湖北省武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武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武汉市人民政府第六次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武汉市统计局2011年5月10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市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六万余名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武汉市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
目前,普查的全部数据正在进行计算机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将我市人口普查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常住人口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1]为978539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048091人[2]相比,十年共增加1737301人,增长21.59%。
平均每年增加173730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97%。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2932765户,家庭户人口为816158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7人减少0.39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033093人,占总人口的51.43%;女性为4752299人,占总人口的48.5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20下降为105.91。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976947人,占总人口的9.98%;15-64岁的人口为8013317人,占总人口的81.8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95128人,占总人口的8.1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8.4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了7.2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14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465061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213141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22689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29697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0年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0年,湖北省经济延续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回升向好发展态势,经济增长仍然主要由投资拉动,辅之以消费、出口的快速增长,推动湖北产业升级和承接产业转移;三次产业合理布局和“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成为湖北工业化进程提速的引擎;财政状况的不断改善和税收大幅增长,为湖北经济培植新的增长极提供了财政保障。
房地产调控的预期效应有待进一步显现,物价上涨形成的通胀压力和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艰巨性不容低估。
2010年,湖北金融业紧扣金融宏观调控主旋律,信贷投放节奏趋向均衡,增速平稳回落,对地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平滑作用,避免了湖北经济的大起大落;在信贷增长回归常态过程中,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涉农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增幅均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幅,县域贷款及小额担保贷款增速较快,但贷款长期化引起的期限结构错配矛盾仍然存在;以深化金融改革为契机,全省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为市场经济主体融资方式的多元化打开了方便之门。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湖北省将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继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继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湖北省金融业将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和各项金融宏观调控措施,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促进湖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金融运行情况2010 年,湖北省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改革不断深入,体系日趋完备,金融创新亮点纷呈,金融市场交易活跃,融资总量持续增长,金融生态建设取得新突破。
(一)银行业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信贷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金融服务水平提升湖北省银行业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金融宏观调控政策,信贷稳定增长,投放节奏均衡,结构不断优化,为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0年湖北省卫生事业发展分析报告
2010年湖北省卫生事业发展分析报告湖北省卫生厅信息中心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五日“十一五”时期是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最快、改革步伐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作为“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全省卫生系统在2010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努力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全省卫生事业取得了明显进展。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
)一、全省卫生资源总量相对稳定,结构配置进一步合理2010年全省卫生机构总数34362个(含村卫生室),床位200668张,卫生人员总数345453人。
按全省6160.23万人口计算,全省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62人,较上年提高0.08人。
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1.53人,较上年提高0.12人。
每千人拥有床位3.26张,较上年提高0.21人,增幅达到6.88%。
图1全省卫生机构医生、护士、床位相对指标近三年变化情况表1 2010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体情况(一)医疗卫生机构1、总体情况2010年全省卫生机构总数34362个,不含村卫生室的卫生机构数10305个。
其中:医院603个,卫生院119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129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61个),采供血机构25个,妇幼保健机构10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5个,卫生监督局(所)98个。
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共6499个。
2、机构变动情况全省医疗机构总量近年来基本保持稳定,综合医院、中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体系等公共卫生机构的数量基本不变,专科医院数量略有减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得到加强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ueueInit(Q); QueueIn(Q,p); //初始化队列,根结点指针入队
while (!QueueEmpty(Q))
{p=QueueOut(Q); //出队
if (p->lchild && !tag) QueueIn(Q,p->lchild); //左子女入队
for (i=1;i<=e;i++) //输入e条边:顶点,权值。
scanf("%d%d%d" ,&edge[i].i ,&edge[i].j ,&edge[i].w);
for (i=2;i<=e;i++) //按边上的权值大小,对边进行逆序排序。
if(level==k && !p->lchild && !p->rchild) leaf++; //叶子结点
if(p->lchild) Q[++rear]=p->lchild; //左子女入队
if(p->rchild) Q[++rear]=p->rchild; //右子女入队
{if (connect(k)) //删除第k条边若仍连通。
{edge[k].w=0; eg--; }//测试下一条边edge[k],权值置0表示该边被删除
k++; //下条边
}//while
}//算法结束。
connect()是测试图是否连通的函数,可用图的遍历实现,
{LinkedList h;
h=(LinkedList)malloc(sizeof(LNode));//申请结点
h->next=h; //形成空循环链表
for(i=0;i<n;i++)
{pre=h;
p=h->next;
while(p!=h && p->data<A[i])
{pre=p; p=p->next;} //查找A[i]的插入位置
}
}//for
return(h);
}算法结束
10、数组A和B的元素分别有序,欲将两数组合并到C数组,使C仍有序,应将A和B拷贝到C,只要注意A和B数组指针的使用,以及正确处理一数组读完数据后将另一数组余下元素复制到C中即可。
void union(int A[],B[],C[],m,n)
{edge[0]=edge[i]; j=i-1;
while (edge[j].w<edge[0].w) edge[j+1]=edge[j--];
edge[j+1]=edge[0]; }//for
k=1; eg=e;
while (eg>=n) //破圈,直到边数e=n-1.
Printf(“医院应建在%d村庄,到医院距离为%d\n”,i,m);
}//for
}//算法结束
对以上实例模拟的过程略。各行中最大数依次是9,9,6,7,9,9。这几个最大数中最小者为6,故医院应建在第三个村庄中,离医院最远的村庄到医院的距离是6。
1、对图1所示的连通网G,请用Prim算法构造其最小生成树(每选取一条边画一个图)。
else if (p->rchild) return 0; else tag=1;
} //while
return 1; } //JudgeComplete
11、设一棵二叉树的结点结构为 (LLINK,INFO,RLINK),ROOT为指向该二叉树根结点的指针,p和q分别为指向该二叉树中任意两个结点的指针,试编写一算法ANCESTOR(ROOT,p,q,r),该算法找到p和q的最近共同祖先结点r。
}//while }//结束LeafKLevel
9、本题要求建立有序的循环链表。从头到尾扫描数组A,取出A[i](0<=i<n),然后到链表中去查找值为A[i]的结点,若查找失败,则插入。
LinkedList creat(ElemType A[],int n)
//由含n个数据的数组A生成循环链表,要求链表有序并且无值重复结点
5、冒泡排序算法是把大的元素向上移(气泡的上浮),也可以把小的元素向下移(气泡的下沉)请给出上浮和下沉过程交替的冒泡排序算法。
48.有n个记录存储在带头结点的双向链表中,现用双向起泡排序法对其按上升序进行排序,请写出这种排序的算法。(注:双向起泡排序即相邻两趟排序向相反方向起泡)
6、若第n件物品能放入背包,则问题变为能否再从n-1件物品中选出若干件放入背包(这时背包可放入物品的重量变为s-w[n])。若第n件物品不能放入背包,则考虑从n-1件物品选若干件放入背包(这时背包可放入物品仍为s)。若最终s=0,则有一解;否则,若s<0或虽然s>0但物品数n<1,则无解。
3、二路插入排序是将待排关键字序列r[1..n]中关键字分二路分别按序插入到辅助向量d[1..n]前半部和后半部(注:向量d可视为循环表),其原则为,先将r[l]赋给d[1],再从r[2] 记录开始分二路插入。编写实现二路插入排序算法。
4、 连通图的生成树包括图中的全部n个顶点和足以使图连通的n-1条边,最小生成树是边上权值之和最小的生成树。故可按权值从大到小对边进行排序,然后从大到小将边删除。每删除一条当前权值最大的边后,就去测试图是否仍连通,若不再连通,则将该边恢复。若仍连通,继续向下删;直到剩n-1条边为止。
else {if (p->lchild) return 0; //前边已有结点为空,本结点不空
else tag=1; //首次出现结点为空
if (p->rchild && !tag) QueueIn(Q,p->rchild); //右子女入队
int front=0,rear=1,leaf=0; //front 和rear是队头和队尾指针, leaf是叶子结点数
int last=1,level=1; Q[1]=p; //last是二叉树同层最右结点的指针,level 是二叉树的层数
while(front<=rear)
{p=Q[++front];
if(p==h || p->data!=A[i]) //重复数据不再输入
{s=(LinkedList)malloc(sizeof(LNode));
s->data=A[i]; pre->next=s; s->next=p;//将结点s链入链表中
void Hospital(AdjMatrix w,int n)
//在以邻接带权矩阵表示的n个村庄中,求医院建在何处,使离医院最远的村庄到医院的路径最短。
{for (k=1;k<=n;k++) //求任意两顶点间的最短路径
for (i=1;i<=n;i++)
void SpnTree (AdjList g)
//用“破圈法”求解带权连通无向图的一棵最小代价生成树。
{typedef struct {int i,j,w}node; //设顶点信息就是顶点编号,权是整型数
node edge[];
scanf( "%d%d",&e,&n) ; //输入边数和顶点数。
8、对二叉树的某层上的结点进行运算,采用队列结构按层次遍历最适宜。
int LeafKlevel(BiTree bt, int k) //求二叉树bt 的第k(k>1) 层上叶子结点个数
{if(bt==null || k<1) return(0);
BiTree p=bt,Q[]; //Q是队列,元素是二叉树结点指针,容量足够大
for (j=1;j<=n;j++)
if (w[i][k]+w[k][j]<w[i][j]) w[i][j]=w[i][k]+w[k][j];
m=MAXINT; //设定m为机器内最大整数。
for (i=1;i<=n;i++) //求最长路径中最短的一条。
(1)s-w[n],n-1 //Knap(s-w[n],n-1)=true
(2)s,n-1 // Knap←Knap(s,n-1)
7、给定n个村庄之间的交通图,若村庄i和j之间有道路,则将顶点i和j用边连接,边上的Wij表示这条道路的长度,现在要从这n个村庄中选择一个村庄建一所医院,问这所医院应建在哪个村庄,才能使离医院最远的村庄到医院的路程最短?试设计一个解答上述问题的算法,并应用该算法解答如图所示的实例。20分
if(front==last) {level++; //二叉树同层最右结点已处理,层数增1
last=rear; } //last移到指向下层最右一元素
if(level>k) return (leaf); //层数大于k 后退出运行
//整型数组A和B各有m和n个元素,前者递增有序,后者递减有序,本算法将A和B归并为递增有序的数组C。
{i=0; j=n-1; k=0;// i,j,k分别是数组A,B和C的下标,因用C描述,下标从0开始
while(i<m && j>=0)
if(a[i]<b[j]) c[k++]=a[i++] else c[k++]=b[j--];
while(i<m) c[k++]=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