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导读_PPT课件
《大学》导读
《大学》导读一、《大学》综述1.1.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在宋代以前不是一部独立的经典,学者对其价值也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北宋二程夫子推崇《大学》,认为《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也”,阐明了古人为学与修身次第,“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
到了南宋,朱子又作《大学章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与“五经”并列。
朱子认为《大学》正文分经、传两部分,“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大学》首章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有学生问朱子:“欲专看一书,以何为先?”朱子说:“先读大学,可见古人为学首末次第”。
朱子又说,“大学是修身治人的规模,如人起屋相似,须先打个地盘,地盘既成,则可举而行之矣”。
朱子说:“大学是为学纲目。
先通大学,立定纲领,其他经皆杂说在里许。
通得大学了,去看他经,方见得此是格物、致知事,此是正心、诚意事,此是修身事,此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事”。
《大学》是如此重要的一部经典,为什么汉唐之间的学者研读《礼记》却没有发现《大学》的独特价值?因为“孔孟而后,汉儒只有传经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汉唐学者沉溺于“记诵词章之习”,以至于“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
宋代理学(道学)兴起,是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朱子说:“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
1.2 宗圣曾子曾子,名参,字子舆,孔子晚年所收弟子,少孔子四十六岁。
曾子著《大学》与《孝经》,上承孔子之道,下开儒家思孟学派,被后世推尊为“宗圣”。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程子曰:“孔子言‘参也鲁’,然颜子没后,终得圣人之道者,曾子也。
中国名著导读
中国古典名著目录
春秋 ・孔子等著 战国 ・孟轲著
3《大学》 4《中庸》 5《诗经》
战国 ・曾参著 战国 ・子思著 春秋 ・孔子编
6《周易》 商・姬昌著 7《尚书》 春秋 ・孔子编定
8《礼记》 战国 ・子思著 9《春秋》 春秋 ・孔子编定 10《孝经》 春秋 ・曾参著 11《尔雅》战国 佚名
而于义疏之作,尚未遑也。,, 先君子发策得《论语》,自是
最高的注本,有着鲜明的特色。 首先,旁征博引,择善而从,
摒弃他务,专精致思,依焦氏
详加引录。这主要表现在对清
作《孟子正义》之法,先为长
代学者注说的采用上,如毛奇
编,得数十巨册,次乃荟萃而
龄的《论语稽求篇》、江永的
折衷之,不为专己之学,亦不
《乡党图考》、陈鳣的《论语
即刘宝楠的“正义曰”,疏文
度、人名地名、风俗礼节、历
依次解释经文的字、句及整篇
史事件等考证相当详细。《八
之义,解释时引各书说法相近
佾》、《乡党》两篇,多言礼
或相异者,如果对引文有异议, 乐制度,作者就分为五卷,大
便加按语;再次,“正义”之
篇幅对其进行详细疏解考证。
后,加○为注文作解释,先用
又如《子罕》篇“子畏于匡”,
https://
https://
https://
https://
https://
https://
https://
37《说苑》西汉 刘向编 38《列女传》西汉 刘向编 39《论衡》东汉 王充著
40《诸葛亮集》三国蜀 诸葛亮著 41《陶渊明集》东晋 陶渊明撰 42《三国志》西晋 ・陈寿著 43《玉台新咏》南朝梁 ・徐陵编
44《昭明文选》南朝梁 萧统编 45《诗品》南朝 ・钟嵘著 46《文心雕龙》南朝梁 ・刘勰著 47《高僧传》南朝梁 慧皎撰 48《千字文》南朝梁 周兴嗣撰 49《搜神记》 晋・干宝著 50《世说新语》 南朝宋 ・刘义庆撰 51《水经注》北魏 ・郦道元著 52《洛阳伽蓝记》北魏 ・杨衒之著 53《颜氏家训》 北齐 ・颜之推撰 54《千字文》 南朝梁 ・周兴嗣著 55《贞观政要》 唐・吴兢撰 56《王右丞集》唐 王维撰 57《孟浩然集》唐 孟浩然撰 58《杜牧集》 唐・杜牧著 59《李商隐集》 唐・李商隐著 60《李白集》 唐・李白撰 61《杜甫集》 唐・杜甫撰 62《元稹集》 唐・元稹著 63《白居易集》 唐・白居易著 64《韩愈集》 唐・韩愈著 65《柳宗元集》 唐・柳宗元著
大学的理念(世界 大师 原典 文库(中文导读插图版))
3
Lecture Ⅱ Literature
4 Lecture Ⅲ
English Catholic Literature
5 Lecture Ⅳ
Elementary Studies
01
Lecture Ⅴ A Form of Infideli ty of the Day
of Other
Branches
of
Knowledg
e on
Theology
02
Discours eⅤ Knowledg e Its Own End
D0 i3 s c o u r s eⅥ Knowledg e Viewed in Relation to Learning
Discours e0 4 Ⅶ Knowledg e Viewed in Relation to Professi onal Skill
D0 i5 s c o u r s eⅧ Knowledg e Viewed in Relation to Religion
D0i6 s c o u r s eⅨ Duties of the Church Towards Knowledg e
1
Introductor y Letter
Lecture Ⅰ 2
02
Lecture Ⅵ Universi ty Prstia nity and Physical Science
L0 e4 c t u r e Ⅷ Christia nity and Scientif ic Investig ation
05
Lecture Ⅸ Discipli ne of Mind
06
《大学》导读之三
各篇章之间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从阐述大学之道的根本原则,到个人道德修 养和社会责任的实践,再到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重点篇章解析
“大学之道”篇
此篇为全书的总纲,强调大学的 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使人弃旧图新,达到最完善的境 界。
“明明德”篇
此篇进一步阐述大学之道的核心 ,即彰显个人内在的光明德性, 通过自我修养来达到内心的净化 与升华。
04
《大学》的语言特色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对比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表达形式,与现代汉语存 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和表达习惯上 。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语言风格较为古雅 ,与现代汉语相比更为简洁、精炼,同时保留了较 多的古汉语特征。
现代汉语则更加丰富多样,词汇量更大,表达方式 更为灵活,与日常口语更为接近。
《大学》的主要内容与主题
主要内容
《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阐述了儒家学者对于个人品德、家庭、国家、天下的理解和实践。全文主要分为 “三纲领”、“八条目”,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 修养的一致性。
主题
《大学》的主题在于阐述儒家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强调个人修养、家庭和谐、国家昌盛之间的内在联系,追 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大学》的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
《大学》的语言风格典雅、庄 重,富有哲理性和教化意义。 其修辞手法多样,包括排比、 对仗、夸张、借代等。
这些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 奏感和音乐美感,使得《大学 》的思想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与现代汉语相比,《大学》的 语言风格更为含蓄、内敛,需 要读者深入体会其深层含义。
《大学》的语言难度与阅读技巧
《大学》导读讲解
《大学》导读讲解今天所讲的内容,主要是从《德道经》的这个基础之上拓展开来,进入到儒学思想的这个范畴,如何在这个道德人文文化的这个领域,把我们的眼界更加拓展开来。
我们大家都知道老子通于大道,而孔子精于常道,那么要想真正地进入大道,就必须要知于常道。
在我们的道德人文文化的这个领域,可以说是社会的基础,是做人的标准。
这个基础和标准,这个道德人文文化,如果我们不掌握和了解,那么也就必然无法真正地通于大道;也就没有办法,去实践这个真正的道学理论、道学方法、圣人之治的方法、修真的方法。
我们的社会历史是如此发展而来,经过了道治文化、德治文化、仁治文化和智治文化这样一个过程。
那么智治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这么一个人文文化时期。
我们要想真正地复归于道治文化,同样的需要分析和掌握所谓的“智治文化”当中的一些内容,学会如何按照《德道经》所指引的这样一种精神文化转变的一种规律——“反也者,道之动也”,这样一条原则,去符合逆归精神文化状态。
因为这个智治文化,到现在已经延续了二干五百年之久,而且这种智治文化其中的内含,也就是私欲、私心、利己之意。
随着时代的推移,历史的加深、加重、加强,其实现代的“智治文化”,与七百年前的智治文化状态,和几干年以前的那个状态,这个智,已经称不上智德,离智德的这个德性状态,已经相距非常的遥远。
在早期,基本上是按照了智德的状态,在循这个礼,还遵循某些德性的内容。
但是整个世界发展到近代,这个智德也称不上纯粹的,是用人治——人的后天的智识。
这个后天的智识当中,又不太符合德性的要求,而是充满了血惺,充满了杀戮,充满了自私自利,充满了唯我独尊、利己至上,这么一些私欲,私心以及历史的禀性和社会中养成的习性。
这些现状,实际上就是我们了解道德人文文化的一个障碍。
而且这个障碍呢,我们要注意到:基本上是三大块历史变革,历史沿革。
要知道人类的离道失德,如何在历史沿革中逐步形成的。
例如,我们曾经提到了:在汉代以前,整个社会基本是一个全社会性的道德人文文化的社会时期。
儒家思想《大学》教案模板
儒家思想《大学》教案模板一、课程概述《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掌握《大学》的核心要义,从而提高个人修养,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
2. 掌握《大学》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3. 能够运用《大学》中的思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提高个人修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内容1. 《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地位。
2. 《大学》的主要内容: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仁、义、礼、智、信。
4. 如何运用《大学》中的思想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 个人修养的提高和正确道德观、人生观的树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运用《大学》中的思想原理进行解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深入探讨《大学》中的思想内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个人作业法: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和总结。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等。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4. 个人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及总结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大学》及相关儒家思想教材。
2. 参考书目: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目,供学生深入学习。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案例。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介绍《大学》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地位。
2. 第二周:讲解《大学》的主要内容: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第三周:讲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仁、义、礼、智、信。
4. 第四周:分析实际案例,运用《大学》中的思想原理进行解读。
《大学章句》导读1:序(《四书章句集注》精品导读系列)
《大学章句序》导读第一段: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
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
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导读:这一段介绍了《大学》的目的与朱子的人生观,给“人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与“中国儒家圣人以及政治秩序的必要性、合理性”提供了一种答案。
具体来看:第一句: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
说明《大学》是古代教育人成为人的方法之书。
朱子所说的“古代”主要是指尧舜禹时期,这一点可由第二段内容得知。
为什么朱子特为重视“教人之法”?这与宋代儒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关。
先秦儒学是儒学的辉煌时期,孔孟荀开创了儒学多样化的源头,汉代儒学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主,并成为官方哲学,汉后至唐,儒学式微,佛道炽盛,因而宋代儒者面对着重建成圣理想的任务,所以,重建成圣工夫成为宋代儒者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因而朱子特别将《大学》作为四书之首,以标显其重要。
第二句: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
介绍人的来源、本质,这是朱子乃至中国古人所理解的人类生存的真相与意义。
注意人与天的关系,以及人的本质(仁义礼智之性),由此可思考,朱子的天人关系是什么?我们现在的天人关系是什么?还需要这种天人关系么?为什么?第三句: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朱子点明,人的先天不足之处,即气质之禀的差异性导致不能完全透显天所赋予的仁义礼智之性,因而人不能始终处于纯粹的仁义礼智的本真生活状态,而可能背离仁义礼智。
由此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特别崇尚仁义道德,为什么有人愿意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第四句: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间,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
说明圣人、君主的必要性。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第7—13章精讲精练课件
一标准,文体为之大变,宋代称为“散文”。
明代以八股文取士,此后八 股文盛行。清末,梁启超先 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 极。后胡适之先生提倡白话 文,经过五四运动,白话文 畅行。
特 点: ①文辞妙绝。读来如闻其 语,如见其人。 ②历史价值高。所记上接 春秋时代,下至楚汉兴起 为止。战国的名称是刘向 在这部书的序里定出的。
《史记》《汉书》 第九
司马迁早年漫游各地,了解风俗, 采集传闻。他以“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 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 记》,汉人称为《太史公书》。
《史记》 司马迁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 例:十二本纪,记帝 王政绩。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记典章制度的沿革。 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亡。七十列传,类记各方面人物。《汉书》 班固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通史特 点:①文字弘丽精整,多用排偶,句 子较长。
②作者删润旧文,“述而不作”。《史记》《汉书》的异同:《史 记》“文直而事核”,《汉书》“文赡而事详” 同:组织宏大,描 写曲达。
《辞赋》 第十一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的一个人。 《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 篇都是屈原放逐时所作。 东汉后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作 《二京赋》,晋左思作《三都赋》。
辞:句读由短而长、由齐而畸,屈原诸作奠定了这种体制,模 拟的日渐变多,汉武帝时最盛。汉时称这种体制为“辞”,又 称为“楚辞”。刘向将这些东西编辑起来,成为《楚辞》一书。 赋:荀子的《贼篇》最早称“赋”,这种赋日渐发展,屈原诸 作也便被称为“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 四类。
乐府
《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 《秦妇吟》
乐府三绝 《孔雀东南飞》
《木兰诗》 《秦妇吟》
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 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 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 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礼记》导读2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 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 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 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 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 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 ——学记
《大学》篇章句训解
断句 正音——唐·陆德明【音义】 解词释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 【疏】、宋·朱熹【章句】
7、颜元(1635-1704)
格物之格,王门训正,朱门训至,汉儒以来, 似皆未稳。元谓当如史书“手格猛兽”之格, “于格杀之”之格,即孔门六艺之教是 也。’‘周公以六艺教人,正就人伦日用为 教,故曰“修道谓教”。盖三物之六德,其 发见为六行,而实事为六艺,孔门“学而时 习之”即此也;所谓“格物”也.
“融汇汉宋”(礼理)
主要脉络
宋朱熹分经、传、补格物致知章 元仁宗延佑科举:科考唯一注解 明清之际理学末流:伪书、禅书 清乾嘉考据学:回归古本、汉唐注疏 礼学复兴: “格物致知”新解,重实践之 “礼”、重絜矩之道而非空谈道德性命
“案训释《大学》、《中庸》者,《千顷堂书目》仍 入‘礼类’。今并移入《四书》,以所解者《四书》 之《大学》、《中庸》,非《礼记》之《大学》、 《中庸》。学问各有渊源,不必强合也。”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君子曰:‘无节于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 ; ; 不由礼,弗之得矣;作事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 以礼,弗之信矣。故曰礼也者,物之致也。”而 《大学》格物即为礼,“此即《大学》格物之正义 也。格物亦指礼而言。‘礼也者,物之致也’, 《记》文亦明言之。然则《大学》之格物,皆礼之 器数仪节可知也。后儒置《礼器》不问,而侈言格 物,则与禅家之参悟木石何异?” ——凌廷堪《慎独格物说》
《大学》注解及导读
1、关于“四书”的资料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1“四书五经”到现在还是我们口头上一句熟语。
“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前二者又简称《学》、《庸》,后二者又简称《论》、《孟》;有了简称,可见这些书是用得很熟的。
本来呢,从前私塾里,学生入学,是从“四书”读起的。
这是那些时代的小学教科书,而且是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因为没有不用的。
那时先生不讲解,只让学生背诵,不但得背正文,而且得背朱熹的小注。
只要囫囵吞枣地念,囫囵吞枣地背;不懂不要紧,将来用得着,自然会懂的。
怎么说将来用得着?那些时候行科举制度。
科举是一种竞争的考试制度,考试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题目都出在“四书”里,而且是朱注的“四书”里。
科举分几级,考中的得着种种出身或资格,凭着这种资格可以建功立业,也可以升官发财;作好作歹,都得先弄个资格到手。
科举几乎是当时读书人唯一的出路。
每个学生都先读“四书”,而且读的是朱注,便是这个缘故。
将朱注“四书”定为科举用书,是从元仁宗皇庆二年(西元一三一三年)起的。
规定这四种书,自然因为这些书本身重要,有人人必读的价值;规定朱注,也因为朱注发明书义比旧注好些,切用些。
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是单行的。
这些书原来只算是诸子书,朱子原来也只称为“四子”;但《礼记》、《论》、《孟》在汉代都立过博士,已经都升到经里去了。
后来唐代的“九经”里虽然只有《礼记》,宋代的“十三经”却又将《论》、《孟》收了进去①。
《中庸》很早就被人单独注意,汉代已有关于《中庸》的著作,六朝时也有,可惜都不传了②。
关于《大学》的著作,却直到司马光的《大学通义》才开始,这部书也不传了。
这些著作并不曾教《学》、《庸》普及,教《学》、《庸》和《论》、《孟》同样普及的是朱子的注,“四书”也是他编在一起的,“四书”的名字也因他而有。
《大学》导读
贵
十、读经可以明志,可以打开格局
与经典同在,与圣贤为伍
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本经典读 一百遍,他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 学的能力,必定能从经典中领悟其 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 开阔其胸襟,启发其智慧,并且这 一百遍经典必将影响其一生!
全球读经教育首倡者:王财贵教授
咏诗明志
涌金门见柳
元· 贡性之
三纲八目六要素
三纲: 明明德 亲民 止于至善 八目: 格物 致知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六要素:
知止—明确目标 能静—心不妄动 能虑—思虑周到 有定—站稳立场 能安—身心安详 能得—得其所止
《大学》是“内圣外王”之学
《大学》中的三纲
明明德:光大彰显我们本有的德性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 朱子云:“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 莫不有理。”(学会;会见;相遇;相见之意) 亲民(新民):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革除旧时恶习,也有 维新的气象。 止于至善:明确目的,立定脚跟,不受外诱。
涌金门外柳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枝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1.鸡蛋从内打破是新生,从外打破是食品
2、王财贵教授推广读经是一种诚。 3、一人一生只做一件事。
《大学》给我的十大启迪
五、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 财,有财此有 用。 虽寥寥数语,却道尽人生大根大本。 六、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 容焉。 找对人,干对事。 七、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八、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 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 不仁者以身发财。
《大学》中对“大人”仪态的描 写
1、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 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 可喧兮! 2、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 3、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4、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5、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 焉,其如有容焉。 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打单元快乐读书吧读名著导读课件(共48张PPT)
雅科夫
好事情
米哈伊尔的萨沙
阅读贴士一 画角色图表,理人物关系
贴士一:画角色图表,理人物关系
很多小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能够帮助 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如,《童年》中出现了数 十个人物,不容易分清楚,但他们都是环绕着主 人公阿廖沙塑造的,弄明白他们和阿廖沙之间的 关系,就不难分清了。
贴士一:画角色图表,理人物关系
——《童年》高尔基
家里还有很多值得回忆的 事,很有趣。可一种无法排 解的压抑感逼得我近于窒 息,我好像从来都是住在一 个深不见天日的。深坑里, 我看不见、听不见,像瞎 子、聋子……——《童年》 高尔基
姥姥的上帝永远与她想随,她甚 至会牲畜提起上帝;不论是人,还 是狗、鸟、蜂、草木都会从于她的 上帝;上帝对人间的一切都是一样 的慈祥,一样的亲切。
名著导读系列——六上快乐读书吧
读 书真
好
成长小说
我们从诞生起,就踏上了成长之旅。很多 作家的作品讲述了成长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 人公有的是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的生活, 有欢笑和喜悦,也有磨难和痛苦。这些或甜或 苦的经历,教他们一步步向前,勇敢地面对未 来。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曾经读过什么成长类 小说呢?
《我的大学》
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介绍的是阿廖沙3~11岁童年的经历 写的是阿廖沙11~16岁的经历。
写的是阿廖沙11~16岁的经历。
这种记叙主人公从幼年到成人,从天真无知 到成熟的历练过程的小说就是“成长小说”。
经典句子
我不是单单在讲我自己,我 讲的那个窄小的令人喘不上气来 的恐怖景象,是普通的俄国人曾 经有过,直到眼下还没有消失的 真实生活。——《童年》高尔基
在她没来以前,我好像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 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有一根不断的线把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 色的花边,她立刻成为我毕生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 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 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
叁 内容梗概
➢ 作品简介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
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 内容概括
《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 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道子、诗、 文等经典内容,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
肆 章节梳理
《说文解字》第一
简介:东汉和帝时期许慎所作,是一切 古典工具或门径。 特点: ①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 ②分析偏旁,定出部首。 ③书中每字都有说解。
秦以前 : 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 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 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 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 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 晋至唐朝 : 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 书” ; 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 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 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 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
“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 “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
学派:儒家、墨家、道家等。
辞赋第十一
➢ 《楚辞》(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相传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楚辞”的名称,
《诗经》第四
简介: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
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乐工收集天下歌谣以 供贵族祭祖、宴饮等,战国时,贵族没落,乐工 流离,乐谱也渐渐亡失,流传下来的便是《诗 经》。
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诗传》和 郑玄《诗笺》。
世界名著《我的大学》导读
世界文学名著:《我的大学》导读【苏联】高尔基一、作品简介高尔基是俄罗斯著名作家,《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回忆了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度过的苦难童年。
《在人间》描述了少年阿廖沙被外祖父逐出家门后到“人间”去自谋生路的坎坷经历。
《我的大学》记叙刚刚步入青年时代的阿廖沙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却在“社会大学”里学到了有围墙的大学所学不到的知识,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觉悟,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三部曲展示了十九世纪末俄国社会生活的风貌,是一部既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又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
二、内容提要阿廖沙十岁就来到人间,进入社会大学。
他在社会上干过各种工作,在鞋店和绘图师家里当过学徒,在轮船上当过小工,还当过面包坊和杂货店和绘图杂货店的伙计,饱尝生活的艰辛,这使他更加憎恶沙皇统治,对劳动人民更加同情。
在社会大学里,阿谬沙还接触了各种各样的人,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全书人物众多却形象鲜明、性格各异,无论作家对之着力刻画还是寥寥数笔略加勾勒,全都显得轮廓分明、鲜活灵动,读来如见其面,如闻其声。
罗马西的深沉干练,杰连科夫的温厚善良,老警察的居心叵测,纺织工的质朴纯真,杰连科娃的矫揉造作,托尔斯泰主义者的口是心非……无不给读者留下来难以磨灭的印象。
三、作品评价《我的大学》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着深刻教育意义和巨大艺术魅力的作品。
作品叙述了少年的“我”怀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梦想破灭之后,不得不为生存而劳碌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与小市民和大学生交朋友。
他进入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在那里学到了在有围墙的大学里学不到的知识,经过痛苦的思想探索,终于成长为一个革命知识分子。
《我的大学》至今仍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激励了几代人从高尔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气和信念。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高尔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宝贵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6);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 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物 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 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 后天下平。
【注释】(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 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9)格物:研究万事万物。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 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 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 后,则近道矣。
【注释】 (4)知止: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 界是“至善”。(5)得:收获。
• 知道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至善”,而后 才能有确定的目标;目标确定后,内心 就会平静;内心平静,遇事就可以坦然 自安;遇事安和,就能思虑周详;思虑 周详,然后才能有所收获,达到至善的 境界。天下万物都有根本有枝叶,世间 万物皆有开始和结束。知道什么该先做, 什么该后做,那么,就接近道了。(事 物的发展规律)
【读解】: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 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 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 奴隶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 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 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 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八目:
“格物”:就是全面透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
【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2)明明德: 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 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 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3)亲民: 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 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 恶从善。(4)至善: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大学》导读
提要
一、《大学》介绍 二、释题 三、结构 四、选读
1.定义: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2.分类 (1)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
礼俗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2)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
(3)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其中又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到了宋代,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
南宋的朱熹继承了二程的思想,也竭力推崇《大 学》和《中庸》。
在二程和朱熹看来: 《大学》 :“初学入德之门” 《中庸》:“孔门传授心法”
所以把它们从《礼记》一书中提取出来,作为单 行本刊印。并且和《论语》、《孟子》并列在一 起称为“四书”。
在经历宋、元以后,《大学》就成为学校官定的 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格致 物知
诚
正
意
心
修齐 身家
治平 国天
下
《大学》三纲八目结构图
【解读】:
《大学》的主体是“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 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 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 “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是儒学 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释题1 Nhomakorabea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 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 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 “大学”。“大学”是大人之学。 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下的道理。
2.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 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 安邦”的大学问。
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 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 的意思。
“齐家”:是善于理处好家庭或家族内部的关 系。
“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
布施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 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
内修(独善其身):“格物、致知, 诚意、正心”。
外治(兼济天下:“齐家、治国、 平天下” 。
枢纽:修身
明德
大学
止于至善
新民
结构
朱熹把《大学》分为“经”与“传” 两大部分。认为第一章“经”的部分 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后十章 是“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 人记之”。而“传”的部分又分为两 部分:“前四章总论纲领旨趣”, “后六章细论条目工夫。”
节选讲析
第一章: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 在亲民 (3),在止于至善。
古代想要把完美的德行昭示于天下 的人,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想要治理好国家,就要先整治好自 己的家庭;想要整治好自己的家庭, 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性;想要修养 自身的品性,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 心;想要端正自己内心,就要先使 自己的心意诚实;想要心意真诚, 就要先获得知识。
而要获得知识,关键在于研究万事万 物。研究了万事万物,然后就会获取 知识;获取了知识,心意就会诚实; 心意诚实了,内心自然就会端正;内 心端正了,才能修养品性;自身修养 好了,家庭就会得到整治;家庭整治 好了,国家也就能获得治理;国家治 理好了,就能使天下太平。
因此,就国学的内容而言,占主 导地位的应是儒家的著作和学说, 尤其是经典著作“四书五经”。
四书 五经
《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
《大学》一、《大学本为》《礼来记源》中的一章
《中庸》
南宋以前没有单独刊行过
到了唐代,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 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 《孟子》相提并论。
从实践中求知,然后明白事物。
“致知”:就是要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
认识。了解事物,获得“真知。能辨明是 非善恶。
“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
够做到诚实、不自欺。
“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情感的偏向,公正诚明
无所偏倚,不动摇心志。
“修身”: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
中对人的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条目”的中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