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第一课设计
第一课-第一课时《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五十六朵芬芳的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教学目标1、在聆听、体验少数民族音乐美的同时,激发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2、能认真听赏本课的音乐作品《辽阔的草原》,能辨别蒙古族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
3、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蒙古族文化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进教室时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刚才大家进教室的时候听到的这首歌曲,都很熟悉吧?这是我们初中时候学过的一首歌曲《爱我中华》。
歌曲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五十五个是少数民族,绝大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许多少数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
他们大多数能歌善舞,在他们聚居的地区流传着大量的民歌和舞蹈音乐。
下面我播放几首歌曲,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歌曲风格分别属于我国那个少数民族?听的时候注意它们的节奏、节拍、曲调以及情绪。
并进行比较总结出歌曲的音乐特点。
记在纸上。
(分小组讨论)生:(回答)师:由于各个少数民族在地理环境、社会生活、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上存在差异,因此我国各个少数民族就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所以同学们很快就判断出它们都属于那个少数民族。
下面我们来聆听几首不同少数民族的作品。
一起领略一下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一、新课教学1、赏析《辽阔的草原》(1)赏析全曲师:首先先请同学们聆听第一首作品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随着歌声一起走进呼伦贝尔大草原,走进蒙古包,去了解蒙古族文化。
(带着问题聆听)总结歌曲的音乐特点。
(播放音乐)全曲为对比呼应的上,下句一段体结构,羽调式。
节奏自由,旋律舒展,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2)歌曲《辽阔的草原》简介(展示课件)这是一首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
按照民歌的体裁分类,蒙古族民歌主要有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长调是典型的蒙古族音乐风格的代表,通常指那些旋律舒展悠长,气息宽广,感情深沉。
小学开学第一课民族团结教案
小学开学第一课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概况:介绍我国的56个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阐述民族团结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3. 民族文化了解:学习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特色文化等。
4. 民族团结故事:分享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发学生对民族知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我国民族概况,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包容、帮助的故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概况、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民族团结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3. 活动参与: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民族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3.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开学第一课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开学第一课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
2.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增强民族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二、教学内容1. 民族团结的定义及意义2. 我国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3. 民族团结的典型事迹和榜样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民族团结的定义、意义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团结的定义、意义及我国民族政策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团结的典型事迹和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民族团结歌曲,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民族团结的定义、意义,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知识讲解:介绍我国民族政策及法律法规,让学生掌握民族政策知识。
4. 案例分析:分析民族团结的典型事迹和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借鉴。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展开讨论。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民族团结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情境体验:通过情境教学,观察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注:本文仅提供全文的五分之一内容,完整教案请根据本文结构进行拓展。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民族团结的相关资料、案例、法律法规,设计教学活动,制作教学课件。
民族常识教案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民族团结教育教案主题: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
教学重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跟唱。
教师问:这首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学生甲:爱我中华学生乙: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过渡: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统称,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最初这些民族相互间并不了解,甚至有时候还很敌对,那么后来又是怎样逐渐相互了解,并成为一家的呢?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师: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秦朝、隋朝、元朝等。
教师: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割据然后统一的局面,对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教师:可能大家没有想过,但你们还记得北魏孝文帝改革么?还记得改革的内容吗?教师出示材料:孝文帝改革——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学生齐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产生了牢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学生活动:你还能举其他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逐渐融合而形成的吗?教师补充: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改汉姓”,如拓跋氏为首姓,改姓元氏,为最高门第。
丘穆陵氏改姓穆氏,步六孤氏改姓陆氏,贺赖氏改姓贺氏,独孤氏改姓刘氏,贺楼氏改姓楼氏,勿忸于氏改姓于氏,纥奚氏改姓嵇氏,尉迟氏改姓尉氏。
(过渡)在不断融合中形成的中华民族是怎么分布的呢?教师指导学生参阅《地理图册》八年级上册P8~9,归纳得出(并作解释):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格局。
(教师联系本地情况教学。
)问:你知道我们溧阳的少数民族的有关情况吗?学生可能知道一点,班级也许还有少数民族的学生。
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
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
教学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2.出示地图:刚才同学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
1. 第一组同学代表介绍:维吾尔族①学生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第二组学生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
(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第一课-民族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世界民族概况
目前,全世界共有65,6亿人口,2000多个民族,有人口一亿以上的民族,也有不足一千人的民族,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南美洲火地岛上的阿拉卡卢夫人和雅马纳人是人数最少的民族。
据1978年统计全世界一亿以上的民族有7个,即汉人、印度斯坦人、美利坚人、孟加拉人、俄罗斯人、巴西人、日本人。
节日
达斡尔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
蒙古族的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
分析:宗教在民族形成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提升民族的道德水准,住进社会和谐,人们对神的信仰,就会使社会风气正,即使有人有坏想法,也会由于舆论的压力和气人的而不敢轻举妄动怕做坏事报应,就不敢去做,会迫使他去做好事。
讨论题:
产生原因:是因为苗族服饰工艺最为精湛,造型独特,发展过程远久,找就留到了外国。倍受人们喜爱。
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多的省份是省。
全球人口的总体数量持续,民族的整体数目呈现的趋势,在民族文化融合愈益加快的形势下,小民族的数目逐渐,若干个小民族聚合为一些,而大民族的数目在日渐。
五、作业(当堂以书面形式完成)
1、什么是民族?
2、民族有哪些特征?
预习:请借助互联网完成
1、亚洲的多民族国家有哪些?
2、亚洲的单一民族的国家有哪些?
⑤共同风俗习惯: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群众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是显露于外的民族特征之一,是民族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
⑥共同心理认同:共同民族心理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历史的连续性,是团结本民族成员的重要精神纽带;具有内聚性、向心性、自识性等特点。
四、巩固复习
1、完成下列空白
中国有__个民族,全世界有__亿居民,__多个民族。
一千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60多个。一百万以上人口的民族有200多个。从世界民族统计资料来看,全球人口的总体数量持续增长,民族的整体数目呈现下降的趋势,在民族文化融合愈益加快的形势下,小民族的数目逐渐减少,若干个小民族聚合为一些大民族,而大民族的数目在日渐增多。
第一课民族
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 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 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3、初步树立各民族“共融共存”的思想,体会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怀,从而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并懂得要为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只有共同奋斗,才能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
教学准备:歌曲《爱我中华》音频资料、自制课件ppt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新课。
1、(大屏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教师激情引课: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 个兄弟姐妹吧!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学习新课(一)、走进民族花园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唱一唱:全班齐唱《爱我中华》。
5、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二)、阅读资料回答问题:1、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
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2、学生阅读资料并思考回答问题:(大屏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 91.5℅。
其他 55 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
2024年《民族团结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2024年《民族团结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意义,掌握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讨论,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
实践能力与习惯: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养成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团结的内涵及其在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促进民族团结的具体措施和实践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和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主题。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吗?你们知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吗?2. 理论讲解讲解民族团结的定义、内涵及其重要性,结合国家的历史和现实,阐述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表现和实践经验。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学校和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每组选出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角色扮演设计情境剧,让学生扮演不同民族的角色,模拟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场景,体验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
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及其在个人和国家层面上的实践意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团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实践意义。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本单元共有四课,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第二课《谈学习方法》、第三课《我的心愿》、第四课《我们的作品》目标导向:1、掌握每课的生词,并会运用这些词语2、掌握每课的句型3、学习新偏旁部首“门”“双立人”“日”足字旁4、通过课文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汉语的信心,积极参与汉语交际,积累韩语学习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把观察插图与学习相结合2、把多媒体教学与学习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习惯的教育2、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3、鼓励学生学习汉语课时安排:共28课时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一、总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积极参与汉语交际2、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3、围绕民族团结大院的情况,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各抒已见。
扩展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能力4、能识读课文中出现的词语5、学习句型……着……..……就像……一样因为……6、学习偏旁部首“门”的意义,用它组合汉字7、会写本课中要求会写的7个生字。
会组词教学重点:知道各民族要友好互助,团结一致。
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白各民族在衣、食、居等方面都存在着文化差异,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心心相印的兄弟姐妹。
教法:引导点拨法学法:合作交流法教学课时:7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
2、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知道各民族要友好互助,团结一致,激发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热爱自己伟大的祖国。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明白各民族在衣、食、居等方面都存在着文化差异,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是心心相印的兄弟姐妹。
三、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秀丽,就像一个大花园,每一个民族就是其中一朵璀璨的花朵,而且每朵花都各具特色。
中华民族大团结第一课教案
中华民族大团结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二)、新课讲授探究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图片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2.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教师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4.教师提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但它是怎样确立下来的?提示: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
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宪法。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5.教师强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同学们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讨论一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第1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第1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一. 教材分析《民族第1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大家庭,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共同捍卫着祖国的统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了解,但对我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了解和认识我国各民族,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大家庭,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
2.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民族团结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去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2.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3.采用图片展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民族的案例材料,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2.准备各民族分布的图片资料。
3.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貌,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民族大家庭。
2.呈现(10分钟)呈现各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各民族的特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操练,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民族,深入了解该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然后进行分享。
5.拓展(5分钟)讨论: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共同发展?让学生从个人角度出发,思考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
民族政策常识教案教学设计课题:第一课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普通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普通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即爱是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增强热爱个民族人民的情感二、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概况三、教学难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准备:精读教材,把握教材思路,编写问题。
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一、我国各民族的概况1、我国民族结构状况 (1)中华民族: 了解基础知识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4、各族人民对祖国都做出了贡献(2) 少数民族: (3) 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4) 我国少数民族的普通特点:(5) 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及意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随后经历了汉唐元明清各朝的巩固和发展(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战争): (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3) 抗日战争时期: (4) 解放战争时期:(1)祖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族人民共同开辟的 (2)祖国的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 (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知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知道我国各民族人民为4、阅读与思量:(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族人民共同捍卫的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1)、我国各民族分布有何特点?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通过问题驱动、指导阅读法理解主要内容(2)、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普通特点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4)、举例说明我国各民族人民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贡献。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
本课旨在通过学习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情况,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培养观察力、分析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跨文化交流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学习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情况,包括国土面积、人口分布等。
2. 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
3. 认识各民族都是国家的主人,逐渐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加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2.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情况和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2. 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交流交往交融的意义。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思考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促进作用。
2.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国家概念和地理常识,对中国多民族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可能还有一些模糊的认知,对于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也有待加强。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个主题。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了解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情况和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首先,请你们回忆一下,你们知道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吗?学生: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生2:中国有56个民族。
教师:非常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
那么,你们知道各民族在中国的分布情况吗?请大家思考一下。
(学生思考)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和相互关系。
民族团结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这说明
(1)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2)祖国的辽阔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和发展的
(3)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4)各族人民捍卫着祖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教师: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与内地有着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密切联系。新疆各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明清时期:元朝以后,民族构成的变动相对固定下来。虽然元朝曾把女真、契丹称为“汉人”,但只是暂时的和局部的。元朝建立以后,民分四等,实行严厉的民族分化和民族歧视政策。这是我国第五次民族大互动、大整合时期。
教师:我国各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逐步形成和发展成为共同的中华文化;民族人口不断地迁徙、杂居和通婚,逐步汇聚融合成统一稳固的中华民族。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编辑
精品
可编辑教师出示资料:张骞出使西域
提问:张骞出使西域做出了哪些贡献?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新疆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源远流长,自古以来,新疆不仅在政治上与内地保持着联系,在经济、文化上也有着密切的交往。早在先秦时期,新疆与内地就有经济文化交流;汉统一新疆以后,有了更密切的联系,内地先进的农业与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新疆,对新疆的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新疆的农作物、文化艺术也大量传入内地,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
第一课民族团结教案
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读《中华民族歌》了解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2、树立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思想;3、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学生深刻认识民;1、树立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思想;2、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我国辽阔第一课: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读《中华民族歌》了解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2、树立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思想3、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学生深刻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树立各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思想2、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加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准备:歌曲磁带《爱我中华》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2、请个别同学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民族名称。
二、学习民族花园1、学生自读《中华民族歌》2、说一说你最熟悉的民族,他们在祖国的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习俗?有多少人口?(1)小组讨论交流(2)全班交流小结:同学们,我们班有几个民族?学生齐说,我们大家的关系怎么样?(很和睦)我们大家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关爱,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那么,在我们国家的五十六个民族关系上,也是如此的,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三、学习阅读《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下面,我们来一起读一读《阅读与思考》了解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完成后面的习题。
1、我国一共有多少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2、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3、看插图,师生各介绍一两种民族四、唱一唱:1、师:我们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亲如兄弟姐妹,有一首优美的歌就是赞美我们的民族团结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并跟着唱一唱。
民族团结第一课活动方案
民族团结第一课活动方案为进一步强化德育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做好民族团结教育,根据河北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和河北省名族宗教事务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秋季开学时集中开展“民族团结第一课”活动的通知》,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在以往政治思想常规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力度,为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健全组织机构学校成立“民族团结第一课政治思想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张跃华副组长:张伟强成员:郑新福刘士杰刘贺芳各班主任二、科学制定活动方案根据河北省宣传部、教育厅等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当前形势,认真研究制定了师生教育活动方案,从时间安排、内容设置、学习重点、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部署。
(一)开展教师队伍“增进团结、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专题教育。
(二)开展学生政治思想专题教育。
结合我校目前形势,从两个方面制定了思想教育专题计划,即“学生政治思想常规教育,共筑民族梦、中国梦”;“增进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专题教育。
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力求做到学习教育每天都有安排,参加师生全员覆盖,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各项专题教育活动以集体学习、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板报等形式开展落实。
三、强化措施,层层抓落实,把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来抓。
学校围绕安全稳定的需要出发,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步骤。
真正把工作做实、抓细。
定州市大辛庄初级中学2015年9月6日“民族团结第一课”活动方案定州市大辛庄初级中学2015年9月6日。
第一课伟大的中华民族
第一课伟大的中华民族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视频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歌中唱到了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正是这五十六个民族才组成了我们现在的祖国。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缺一不可。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大家庭——伟大的中华民族。
(板书课题)二、认识民族的结构。
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
1)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3)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汉族:11.6亿人口多少数民族:1亿人口少3、民族分布。
1)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
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
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2)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
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
三、综合活动,深入了解。
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本民族的基本情况或风俗习惯。
1、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是什么民族的?你知道哪些我国少数民族的种类?组织学生把自己对我国少数民族原有的了解进行自由介绍。
交流时提醒学生要说出这些资料的来源,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规范,注意倾听别人的信息。
2、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板书:民族文化)我国不仅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歌曲,像傣族还有着优美的舞蹈,这些都属于少数民族艺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教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学第一课教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向世界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为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友谊,加强幼儿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了解,从小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意识。
我园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了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活动。
老师们准备了朗朗上口,旋律优美的以我国各民族名称和各民族特色文化为填词的歌曲,通过音乐和老师的讲述,孩子们了解到我们的祖西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不同的民族,各民族人民情同手足,和睦相处,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石榴,中国传统文化视为吉祥物,多子多福的象征,恰如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多民族特色。
石榴果成熟后,多室多子,籽粒饱满,颗颗相抱,正如我国5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用“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来比喻"各民族团结”,形象贴切、寓意深刻,饱含期望、意境深远。
我园教师在活动中为幼儿播放了黏土动画《石榴籽绘成同心圆》,活动中孩子们金句频出“石榴籽抱在一起硬硬的”,“一颗石榴籽掉了,其余的很容易就散了",孩子们的话语虽然稚气,细细品来却又入情入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结合当前疫情,我园教师为孩子们讲述了疫情期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精神,只有我国的各民族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才能在灾难面前形成合力,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战胜困难。
“盛丸子”的小游戏,带起了活动的小高潮,孩子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想尽各种方法要将长勺中的“丸子”盛进大纸杯中,在游戏中不仅开动了孩子们的小脑筋,还让孩子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夜晚悄悄降临,老师、父母和孩子们都在认真的收看《开学第一课》,学习如何“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新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幼儿园抓起,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根植于幼儿的心灵深处,将民族团结意识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为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开学第一课民族主义教育教案
开学第一课民族主义教育教案
目标
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开展民族主义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所属的民族,培养并增强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认同感。
知识点
- 民族概念和分类
- 国家独立和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教学活动
活动一:民族概念和分类
- 展示地图,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国家的民族组成
-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探讨民族的定义和分类标准
- 引导学生发表观点,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活动二:国家独立和民族形成的历史背景
- 分析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国家独立和民族形成的背景和过程
- 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三: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介绍民族文化的特点和重要性
- 分享民族文化的代表性传统节日、俗和传统技艺
- 分组小研究,让学生们深入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文化,发表研究成果
教学评估
-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评估学生对民族概念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设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掌握情况
- 观察学生在小研究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结
通过开展民族主义教育教案,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属的民族,增强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培养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民族团结第一课
“民族团结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蛤小五2班活动目标: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活动重点: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活动难点: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小学生民族团结第一课主题班会活动过程:一、听民族音乐,观察各民族照片。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2、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师:民族团结一家亲。
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大。
二、加深认识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1990年9月,江泽民提出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这个观点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对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是江泽民同志1990年视察新疆时指出的。
“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1、讲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师:汉藏是一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民歌的主要特点是活跃热烈、朴实和抒情优美。声音要求首先要自然流畅,在风格较强的歌曲中,偶尔出现用喉头控制声音的情况。这种唱法在民间称“枕固”,其意是说嗓子的拐弯处,是特殊的声乐装饰技巧。
3.鉴赏维吾尔族民歌《娃哈哈》
⑴下面我们来感性欣赏学习维吾尔族民歌,在听赏维吾尔族民歌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新疆的地理环境与生活概况等。录像:葡萄、哈密瓜、古老的风格建筑,小伙子弹着冬不啦,载歌载舞的维吾尔族姑娘、美丽的天山…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维吾尔族民歌的速度是什么?
生:较快。
师:那旋律有是怎么样的呢?
生:动听优美的。
师:新疆的确是个好地方,那里物产丰富,我国西北大开发正在开阔建设它,美丽的风景,美丽的姑娘,美丽的风土人情,各种美的交织,孕育了美的旋律。下面让我们欣赏一组维吾尔族民歌,看是否和你们回答的一样。
鉴赏朝鲜族民族音乐
活动与探究
(1)你认为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主要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讨论交流
老师引导;总结节奏、旋律、曲调、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调性、音区、音色、等来表现民族风格的
(2)民族音乐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
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
语言文化与民族性格
如此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的音乐,构成了我国少数民族光辉灿烂的音乐文化,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我们深信,,少数民族音乐还会不断创造发展,少数民族音乐艺术在未来的岁月中能够放光芒!。下面我一起在《爱我中华》中结束新课。
(1)听听歌曲有什么特点,想象一下西藏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这里有崇山峻岭,这里是世界之巅;这里有苍苍森林,茫茫草原,这里是动植物的乐园;这里有皑皑雪峰,蔚蓝的湖泊星星点点,这里是江河之源;凄厉的法号带来千古的呼唤,不绝于耳的"六字真言"渴望着千年的期盼;永远都转不够的庙,一生都还不完的愿,追随着朝圣的脚步,雪域之外的人们,这就是青藏高原……欣赏《洗衣歌》,首先将同学们的情感带入到那千里之外的雪山高原
(2)介绍蒙古族特色的乐器——马头琴
蒙古族的乐器品种繁多,其中马头琴最具有代表性,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马头琴的旋律,表现了蒙古民族的勤劳、勇敢,也再现了深沉、粗犷、激昂,犹有万马奔腾。
2.请同学们欣赏《洗衣歌》片段。
1.鉴赏蒙古族民歌《牧歌》
⑴聆听歌曲,辨别是哪个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
这首是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蒙古族,是一个英勇善战的民族,豪爽大气是这个民族的性格,它属于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歌曲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短调是指结构较规整,节奏整齐,节奏整齐,句幅较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特征的民歌。
授课内容
民歌欣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讨音乐作品中的名族风格是如何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归纳。
②能够在课余收集一些民族人文、地理、风俗图片、乐谱等方面的资料,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加深对音乐与人民社会生活、劳动习俗等关系的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一、导入
二、合作探究:
三、展示交流:
四、引导点拨:
五、总结
六、总结
(1)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那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呢?
学生回答:最好能例举一些数民族有不少,那么每一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或者是音乐还有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都一样吗?
陕北民歌----《赶牲灵》
京调---《打花巴掌》
同学们知道民歌式怎样产生的吗?
师小结:民歌就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的口头、集体性的创作。他创作于民间、流传于民间而又作用于民间的一种歌唱艺术形式。作为少数民族民歌,它更具有各民族浓郁的地方色彩和鲜明的代表性。由于各民族所居住的地理、环境、语言风俗、劳动、生活方式不同,从而形成了各民族的不同风格与特色。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与民歌!
学生回答:
老师:嗯,非常好,每个民族他的人文生活、宗教信仰、音乐等都是不一样的,都有他自己的特色那么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几首少数民族歌曲,请同学们听一听是哪个民族的乐曲?
藏族———《一个妈妈的女儿》
维吾尔族———《娃哈哈》
蒙古族———《牧歌》
朝鲜族———《桔梗谣》《阿里郎》
江南地区----《茉莉花》
教
学
反
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拓宽音乐视野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
2、教学重点、难点
听赏体验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通过比较它们的节奏、旋律等音乐要素。认识、理解其民族风格。
难点:
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各民族音乐的特点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室的有关装置等。。
⑴朝鲜族有一部分定居在我国延边,他们的音乐有民歌、歌舞、器乐、说唱、戏曲五大类。朝鲜民族能歌善舞,无论年节喜庆,还是家庭聚会,男女老幼伴随着沉稳的鼓点与伽倻琴,翩翩起舞习以为常。
⑵分辨、讲解朝鲜族代表乐器长鼓与伽倻琴(先播放乐器图,请说出是什么乐器?)
⑶聆听《桔梗谣》片段
了解朝鲜族音乐作品特点:
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多用三拍子,音乐稳重,一唱三叹。有数首鲜族民歌在我国家喻户晓。“桔梗谣”、“阿里郎”等是鲜族民歌的代表作。鲜族民歌少用大跳,因此显得端庄,多用环绕性旋法,具有较强的装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