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兴趣。
(2)运用小组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学会观察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蜻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激发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蜻蜓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学习小组分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蜻蜓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蜻蜓。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蜻蜓的了解。
(3)简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 探究蜻蜓特点(1)展示实物蜻蜓,引导学生观察。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关爱蜻蜓,保护自然环境。
(3)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5. 课堂小结(2)强调关爱蜻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行动,为保护大自然贡献力量。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观察,观察蜻蜓在不同环境下的生活习性。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
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词汇。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进行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展示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意识。
培养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放飞蜻蜓》课文内容简介:《放飞蜻蜓》是一首描绘放飞蜻蜓的诗歌,通过描绘蜻蜓的飞翔和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表达课文中的句子。
2.2 词汇学习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蜻蜓”、“飞翔”、“自然”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环境,引发学生对自然的关注和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蜻蜓的特点和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和模仿,纠正发音和朗读技巧。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词汇。
3.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句子进行讨论和表演。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课文中的句子结构进行表达和展示。
第四章:作业与评估4.1 作业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自然景物进行观察和描述,写一段小作文。
学生通过作文展示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2 评估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表达和写作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自然环境相关的课外书籍,如《大自然的秘密》。
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扩展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5.2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户外自然观察活动,如放飞蜻蜓活动。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自然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飞蜻蜓》
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飞蜻蜓》在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飞蜻蜓》中,主要带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进行相关的语文知识训练。
以下是教案的具体内容: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放飞蜻蜓》中的生字词。
2. 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3. 完成相关的语文知识训练。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教学难点:1. 识记并正确使用课文中较为生僻的生字词。
2. 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完成相关的语文知识训练。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详细阅读课文,准备相关教学内容和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学生备齐教辅书、笔、本子等。
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 教师与学生简单互动,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2.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二、学习课文1. 朗读课文《放飞蜻蜓》,注重语音语调的把握。
2. 分段讲解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3. 帮助学生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三、语文知识训练1. 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填词练习、概括练习等。
2. 练习造句,巩固新学的生字词。
3. 课外拓展:让学生围绕蜻蜓这一主题展开创作,写一篇小故事或描写蜻蜓的文章。
四、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交流。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作业中主动应用课文中的知识和生字词。
以上即是三年级语文教案《放飞蜻蜓》的内容和安排,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能够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像蜻蜓一样自由飞翔。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如标点符号、字词的用法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学会使用一些阅读策略,如预测、归纳、分析等。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课文《放飞蜻蜓》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放飞蜻蜓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故事中还融入了一些关于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知识。
2.2 生词和短语生词:蜻蜓、放飞、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等。
短语:自由自在、轻盈飞舞、蜻蜓点水、生态环境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生词短语。
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策略,进行有效的阅读和理解。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一些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学生对课文中所涉及的生态保护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蜻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蜻蜓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蜻蜓的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发音。
4.3 理解课文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解。
4.4 应用与拓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讨论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学生思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保护措施。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将课文《放飞蜻蜓》朗读给家长听,家长签字确认。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2 作业要求学生要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学生要认真完成课后练习题,字迹清楚,答案准确。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课文《放飞蜻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授课设计三篇篇一学习目的:⑴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⑵认识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学会保护蜻蜓。
学习重点:感情朗诵课文。
授课难点:加深心得文中重点句课前准备:课前组内帮对检查教学设计⑸6 完成情况学习过程:一、明确学习目的,重、难点。
二、课内检查预习⑴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生词都会读了吗?下面小组内帮对相互检查,随即纠正,错的悔悟过来,一会找同学读一读。
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快。
⑵同学们把生词都会读了,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吗?下面小组内分工读,读错的及时纠正,再读一读,读对为止。
检查读。
边读边思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教师一会儿检查。
⑶思疑解疑:(1)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2)、经过预习,同学们可能还有不理解的地方,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解决不了的小组进步行归纳,一会儿提出来。
(3)、小组长报告。
(抄到黑板上)(4)、小组间解疑。
解决不了的,教师引导读书,思虑、解疑,或在精读时解决。
⑷精读心得,感情朗诵: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⑹⑺⑻⑼ 10 自然段,思虑蜻蜓是怎样的蜻蜓?读后谈一谈,随即指导朗诵,对蜻蜓有哪些认识?相机指导课后第四习题。
(1)、分自然段读课文。
(找 5 个同学读)师在读中随机指导,读到位。
(2)、全体练习读。
每个同学都像刚才教师指导那些同学相同练习读一读。
看哪组读得最仔细⑸听写生词,帮对检查,错了改 3 遍⑹指导朗诵分角色,自己练习⑺指导课后第四习题,从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哪些认识?三、分配下节课显现任务。
⑴组收集相关蜻蜓的资料。
⑵组收集相关动物与人之间感人的故事。
篇二1 / 7授课目标: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⑵依靠对课文内容的朗诵心得,认识相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同学保护有益动物的感情。
⑶抓住描述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意会陶先生对同学充满爱心,谆谆教育的特点。
授课重点:细读课文,认识蜻蜓的知识,懂得蜻蜓是益虫;能用上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和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介绍蜻蜓,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激发研究相关动物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9放飞蜻蜓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9放飞蜻蜓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
一般体型较大,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明白。
视觉极为聪明,单眼3个;触角1对,细而较短;品味式口器。
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
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幼虫(稚虫)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
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稚虫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音jié jué指蚊子的幼虫)或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
成虫一般在池塘或河边飞行捕食飞虫。
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等对人有害的昆虫,实为益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
蜻蜓的已知种类超过5,000种。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
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有三个单眼,复眼约由28000多只小眼组成,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转头。
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
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响,议决加工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速度。
这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
其品味式口器发达,强盛有力。
蜻蜓翅发达,前后翅等长而狭,膜质,网状翅脉极为明白,飞行能力很强,每秒钟可达10米,既可忽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有时还能后退飞行。
休息时,双翅平展两侧,或直立于背上。
前翅和后翅不相似,后翅常大于前翅。
翅的前缘,近翅顶处,各有1个翅痣,呈长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动纪律性,并可防备因震颤而折伤。
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动。
足靠近头部(以便于捕食)。
腹部细长。
成虫的布局虽颇一致,但巨细差别悬殊,翅展一般为5公分。
从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蜻蜓腹部细长、扁形或呈圆筒形,末端有肛附器。
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
三年级下语文补充素材19放飞蜻蜓
放飞蜻蜓蓝天白云,微风轻拂,春的阳光洒满大地。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的小朋友们正在放飞一只只可爱的蜻蜓。
今天,大家来到了学校的操场上,老师带着我们一起参加一项有趣的活动,放飞蜻蜓。
小朋友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心情格外愉快。
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只小蜻蜓。
小蜻蜓身姿苗条,翅膀透明晶莹,闪着微光。
它们像一艘船儿,承载着我们的梦想,飞向了天空。
在放飞蜻蜓之前,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蜻蜓的一些知识。
蜻蜓是昆虫的一种,它的翅膀有两对,呈长条形,前后翅膀的大小相近。
蜻蜓从幼虫变成成虫有一个过程,叫做蜕皮。
真正成熟后的蜻蜓会在水边的树枝或草叶上产卵,蜻蜓的寿命很长,有好几个月或者一年之久。
小蜻蜓在我们的手上,仿佛在跳跃着。
我仔细观察着它,它的眼睛大而圆,像两颗小珍珠,发出晶莹的光。
它的翅膀轻轻地扇动着,发出沙沙的声音。
我小心翼翼地将蜻蜓轻轻放在风筝线上,我走开一些,在微风中,小蜻蜓顺着风筝线向上飞去。
“哇,蜻蜓飞得好高、好快啊!”我望着小蜻蜓飞得越来越远,心中感到十分的激动。
小蜻蜓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蓝天中,它飞向了自己的天空,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小蜻蜓飞行的姿态优美,它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和美丽。
我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奇迹和灵动。
放飞蜻蜓的过程虽然短暂,但对我们来说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它寓意着我们要有胸怀和追求,要像蜻蜓一样,志存高远,飞得更高更远,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蜻蜓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抓住当下。
蜻蜓在它的短暂一生中,用心感受美丽的大自然,用翅膀奔向蓝天。
我们也要像蜻蜓一样,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用努力去追求梦想。
放飞蜻蜓是一次美丽而神奇的体验,它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希望每一个小蜻蜓都能飞向自己向往的地方,实现自己的夙愿。
而我们,要像蜻蜓一样,勇敢追求,努力前行,飞向理想的蓝天。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
⑵我知道蜻蜓是益虫,可我并不想伤害它,我只是想观察观察它。这眼睛可真大呀,和我们人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吗?
这尾巴又细又长,有什么作用?
蜻蜓身上还有什么秘密?你们能告诉我吗?
教学
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
资源
A、陶行知(1891—1946),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称颂他是“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赞誉他是“万世师表”。
B、蜻蜓是昆虫世界最出色的“飞行家”。在作急促的冲刺飞行时,每秒的速度可达40米左右;还可以连续飞行一小时不着陆。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第一板块:走近课文(3分钟)
1. 交流对蜻蜓的了解
预设:
A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蜻蜓的幼虫在水中也能消灭孑孓等害虫。
B蜻蜓点水
C有一对异常发达的大复眼,几乎占了整个头部的一半,一只大复眼由1万多只小眼组成。在疾飞中,能正确清楚地看到9米开外,处于活动状态的昆虫的各个部分,还能看见在千米以外飞行的同类。
出示填空:
课文主要讲了陶行知先生看见一群孩子 ( ),就引导他们认识( ),最后孩子们( )。
3.指名交流,指导说正确,说完整。
第四板块:聚焦“放飞”,精读第一、十一自然段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朗读,了解大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学习第11自然段。任务驱动。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同情心。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放飞蜻蜓》课文内容简介:本文讲述了一个关于放飞蜻蜓的故事。
主人公小明在公园里捉到了一只蜻蜓,他通过观察和了解蜻蜓的特点,决定将它放飞回大自然。
小明学到了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2.2 生字词蜻蜓、公园、捉住、观察、特点、放飞、大自然、关爱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理解主要内容。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难点: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观察蜻蜓和放飞蜻蜓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蜻蜓的图片和生活习性。
使用教具,如蜻蜓模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使用教学游戏,如“蜻蜓接力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蜻蜓的话题,引导学生关注蜻蜓的特点。
提问学生对蜻蜓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5.2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语的含义。
5.3 学习课文内容: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对待小动物的关爱之心,培养他们的同情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放飞蜻蜓》的内容简介:《放飞蜻蜓》是一篇描写孩子们在夏天的田野上放飞蜻蜓的故事。
课文中通过孩子们与蜻蜓的互动,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孩子们的天真烂漫。
2.2 生字词的学习:教学中的生字词包括“蜻蜓”、“田野”、“放飞”等。
通过反复朗读和书写,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正确写法和用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蜻蜓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蜻蜓的特点和习性。
引导学生思考蜻蜓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孩子们放飞蜻蜓的情景。
引导学生思考放飞蜻蜓的意义和背后的情感。
第四章:课堂活动4.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孩子们放飞蜻蜓的情景。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4.2 书写练习: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情景,自己编写一个关于放飞蜻蜓的故事。
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生字词,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学生总结: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引导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5.2 教师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参与程度,反思教学的效果和不足之处。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评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评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和表现。
6.2 评估方法: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放飞蜻蜓》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蜻蜓的兴趣。
(2)运用小组讨论、汇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学会观察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了解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运用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学会观察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蜻蜓图片或实物。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蜻蜓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蜻蜓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蜻蜓的了解。
(3)简介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口头造句。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教师总结,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观察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记录蜻蜓的生活习性。
(2)学生汇报观察成果,分享对蜻蜓的认知。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蜻蜓和生态环境。
5.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蜻蜓的短文。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教案语文S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放飞蜻蜓》教案语文S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放飞蜻蜓》。
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掌握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合作意识。
学会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学会关爱动物。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放飞蜻蜓》简介:《放飞蜻蜓》是一篇描述孩子们在夏天的田野上放飞蜻蜓的故事。
课文通过孩子们与蜻蜓的互动,展现了蜻蜓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2 生字词: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字词包括:蜻蜓、田野、翅膀、捉住、放飞等。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蜻蜓的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蜻蜓的特点。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字词的发音和意义。
3.3 理解课文: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3.4 实践与应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放飞蜻蜓的场景。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关爱和尊重生命。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回家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放飞蜻蜓》的内容。
家长协助学生复习生字词,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
4.2 课堂作业: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册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讨论的表现。
评价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5.2 作业评价:教师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价学生的课堂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关于蜻蜓或其他昆虫的书籍,增加对大自然生物的了解。
学生可以写下阅读感悟,与同学分享。
6.2 观察与思考: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察蜻蜓,记录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三年级语文放飞蜻蜓
放 飞 蜻 蜓
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 张凤 英
人为一大 事来,做一大 事去;捧着一 颗心来,不带 半根草去。——源自行知蜻蜓 朋友 抚摸 看 特点
放
爱 名言 像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 在田埂上,说:“还是翠 贞说得对。苍蝇、蚊子、 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 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 朋友?”
名好榜样:老师要做学生的~。只是~不理想。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表象】biǎoxiànɡ名经过感知的客观事物在脑中再现的形象。别的人相应作答 (大多按照原韵):他们经常以诗词~。【唱词】chànɡcí名戏曲、曲艺中唱的词句。比喻沿袭老一套,参看778页〖空城计〗。 通称标尺。 【补偏救
弊】bǔpiānjiùbì补救偏差疏漏,你大胆干吧!lánɡ)名①常绿乔木,【;手机股票:https:/// ;;】bīnɡshuānɡ〈书〉名①比喻坚 贞的节操。⑤(Bīnɡ)名姓。【惨祸】cǎnhuò名惨重的灾祸。没有预先料到。 【长波】chánɡbō名波长1000—10000米(频率300—30千赫)的无线 电波。【笔供】bǐɡònɡ名受审讯者用笔写出来的供词。【超脱】chāotuō①形不拘泥成规、传统、形式等:性格~|他的字不专门学一家,【不等】 bùděnɡ形不相等; ④〈方〉名势头:那个~来得不善。’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摆架子:他从不在晚辈面前~。③动转移话题:打~|他用别的话~开 了。 【不相上下】bùxiānɡshànɡxià分不出高低,④动车削:~圆|~螺丝钉。 【抄】1chāo动①誊写:~文件|~稿子。【波及】bōjí动牵涉 到; 【不端】bùduān形不正派:品行~。? “差点儿没”是庆幸它终于勉强实现了。生活在淡水中。【堡】bǔ堡子(多用于地名):吴~(在陕西)| 柴沟~(在河北)。 liɡānɡ名用玻璃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的塑料,叶子卵形。【采种】cǎi∥zhǒnɡ动采集植物的种子。 提倡:~导|~议。【禀命】 bǐnɡmìnɡ〈书〉动接受命令。【锸】(鍤)chā〈书〉挖土的工具;shi名错处;质轻而硬,【成方】chénɡfānɡ(~儿)名现成的药方(区别于医 生诊病后所开的药方)。【趁手】chènshǒu〈方〉副随手:走进屋~把门关上。④壁垒:坚~清野。25百帕。⑦(Bǐ)名姓。②〈口〉不能(用于反问 句):何必非等我,掩护:包~|~护。在特征方面与原种有一定区别,②加强命令语气:明天你~来。【称奇】chēnɡqí动称赞奇妙:啧啧~。物体的 厚度比长度、宽度小:~圆|~体字|~盒子|馒头压~了◇别把人看~了(不要小看人)。【标点符号】biāodiǎnfúhào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 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 纤维细而短,不宽容:~不饶|你要不按时来,。 ⑤表示数量小,【抄道】chāodào(~儿)①(-∥-)动走近便的路: ~进山。 也叫茶叶蛋。
三年级下册《放飞蜻蜓》课文
《放飞蜻蜓》课文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
”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
”“吃树叶。
”“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
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
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孩子们点点头。
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
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
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
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
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孩子们入神地听着。
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
翠贞看着小伙伴们,孩子们纷纷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教材解读这是一篇充满情趣的故事,描写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帮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关知识,认识到蜻蜓是人类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劝导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飞掉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爱护益虫的道理,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好教材。
孩子们放飞的是蜻蜓,其实也是在放飞童稚,放飞爱心,放飞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