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二区--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
颅内压增高与治疗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超过20mmHg,并持续超过5分钟以上。
颅内压增高是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大脑中动脉和小脑的梗塞或出血。
严重的致命性的颅内压增高占所有中风患者的10%左右。
脑水肿引起脑组织肿胀,产生压力梯度,严重的可以导致脑疝。
一般情况下,大脑中动脉的梗塞或幕上的出血引起脑的水平移位,严重的可以引起小脑幕切迹疝,而导致脑干的功能丧失。
局部的压力作用于脑的其它部位的血液供应,可以使得梗塞灶扩大,如大脑中动脉梗塞可以引起大脑前和大脑后动脉梗塞。
继发性的脑积水也可以引起颅内压增高或使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一旦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脑组织移位,死亡率将超过50%。
脑组织的广泛水肿是中风一周内死亡的主要原因。
[原因]颅腔(包括与之相连的脊髓腔)是一个不能伸缩的容器,由三种内容物组成,即脑组织、血液及脑脊液,它们的体积虽都不能被压缩,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互相代偿。
成年人颅腔容积约为1400~1500ml,脑组织平均约为1250ml,占颅腔容积的90%左右。
单位时间内贮留在脑血管内的血液约为75ml,约占颅腔容积的5.5%,因颅内血容量变动较大,可占颅腔总容积的2%~11%。
脑脊液在脑室、脑池和蛛网膜下腔共约150ml,约占颅腔容积的10%。
颅内容物可代偿的容积,按Morno-Kellie原理,即颅腔内容物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脑组织体积比较恒定,特别是在急性颅内压增高时不能被压缩,颅内压的调节就在脑血流量和脑脊液间保持平衡。
为维持脑的最低代谢,每分钟每100g脑组织所需脑血流量为32ml,全脑每分钟为45ml。
脑血容量保持在45ml时,脑血容量可被压缩的容积只占颅腔容积的3%,所以当发生颅内压增高时,首先被压缩出颅腔的是脑脊液,再压缩脑血容量。
因此,可缓解颅内压的代偿容积约为颅腔容积的8%~10%。
一般颅腔内容物容积增加5%尚可获得代偿,超过8~10%时则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
脑梗塞引起的脑水肿是双向的,早期由于能量依赖性的钠泵衰竭,引起细胞内的水钠潴留,导致脑水肿。
(颅内压增高)
2、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内肿瘤:
脑脓肿:
肉芽肿: 向内生长的骨瘤
3、颅腔容积变小
大面积凹陷性骨折
颅底陷入症(先天性)
[病理生理]
一、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年龄
2、病变的扩张速度:临界点、体 积压力反应
3、病变部位:占位病变位于脑脊液 或血液循环通路时,脑压增高明显且 出现早 4、伴发脑水肿的程度
(2)引流速度及量: (3)保持引流管通畅: (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二) 防止颅内压骤然升高的护理
1.休息
2.保持呼吸道通畅
3.避免剧烈咳嗽和便秘
4.避免癫痫发作
(三)一般护理
1.体位:给予抬高床头15~300。 2.给氧:改善脑缺氧,减轻颅内压。 3 .饮食与补液:清醒病人,可给予普食。 意识障碍的病人尽早插胃管给予鼻饲,保 证营养的供给。
⑴ ⑵ ⑶ ⑷
[适应症] 中枢性高热、 严重脑损伤的病人; 脑室内手术后高热及自主神经功能紊 乱的病人; 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脑水肿导致颅内 压居高不降时。
(六)冬眠低温治疗的护理
[禁忌症] 全身衰竭、休克、年老、幼
儿、及严重心血管功能不良者禁用此
法。
(六)冬眠低温治疗的护理
1.根据医嘱首先给予足量的冬眠药物
2、颅内压增高症(IIP):指
某种病因使颅内容物体积增加,
使 颅 内 压 持续 超 过 2.0Kpa ( 200mmH2o ),并产生相 应的综合征,称为IIP。
[病因]
1、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 脑体积增大:脑水肿 脑脊液增多:脑积水 脑血流增多:脑缺氧、PO2↓ 颅内血肿:外伤、高血压出血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
1、立即抬高床头15-30°,给予高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同时通知医生。
2、遵医嘱立即给予脱水利尿剂及激素,常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速尿20〜40mg静推,地塞米松5〜IOnIg静注,及时抽血生化送检。
3、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
4、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5、若处于脑疝早期,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剧烈头疼、频繁呕吐,遵医嘱立即开放静脉通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6、若脑疝形成,患者表现为瞳孔不等大、呼吸深快、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程度加重。
7、应遵医嘱快速输入甘露醇,急查血气分析、血常规,加大氧流量。
8、若患者瞳孔未恢复、神志昏迷,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9、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观察患者用药反应,遵医嘱调整药物用量。
10、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变化。
【处理流程】11、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目标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目标颅内压增高(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是指颅腔内各种病理因素引起的颅内压力升高。
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并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在护理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减少颅内压力,保护脑组织,促进病情的稳定和恢复。
以下是颅内压增高的护理目标:1. 减少颅内压力:通过控制呼吸、碱化血液、减少氧需求、控制体温等措施,减少颅内压力的增加。
例如,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维持正常的氧合和通气;保持患者的酸碱平衡,避免酸中毒,可以减少脑组织的水肿和压力;通过有效控制体温,降低新陈代谢产物的生成,减少脑组织代谢的需要。
2. 维持稳定的血压:有效控制和维持患者的血压水平,以确保脑血流的稳定和脑组织的供氧。
高血压可能会导致颅内压力的增加,而低血压可能会导致脑组织的缺血、缺氧。
通过监测血压,调整药物治疗和液体管理,维持适当的血压水平。
3. 保护脑组织:采取措施保护和维持脑组织的功能。
例如,定期翻身,避免长时间压迫一侧头部,减少脑组织的缺血;保持患者的头部抬高,以降低颅内压力;监测神经系统状况,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
4. 防止并发症:颅内压增高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颅内感染、脑疝等。
通过维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注意口腔和呼吸道的清洁,预防颅内感染发生。
同时,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检查脑疝的迹象,及时采取响应措施。
5. 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需要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以减少刺激和紧张。
避免嘈杂的声音、强光和其他刺激物,以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同时,确保患者的安全,防止跌倒和其他意外伤害的发生。
总的来说,颅内压增高需要综合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支持。
通过减少颅内压力、保护脑组织、维持良好的生理功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nurses对颅内压增高的害怕有时会导致护理过程中不注意发生并发症的有关知识。
颅内压增高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 神经外科 黄东标
概述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 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颅内肿瘤 、 血管病、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发展到 一定阶段,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 导致颅内压持续超过正常上限,从而 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
பைடு நூலகம்▪ 特点
1. 颅内有局限性的扩张病变 2.明显的压力差 3. 脑组织、脑室、脑干及中线结构移位 4. 病人耐受力低,压力解除后功能恢慢 5. 极易形成脑疝
常见于脑肿瘤、颅内血肿等
急性颅内压增高
病因
•急性颅脑损伤引起的颅 内血肿、高血压性脑出血 等
特点
•病情发展快,症状和体征 严重,生命体征变化剧烈
诊断
▪ 全面而详细地询问病史 ▪ 认真细致地神经系统检查 ▪ 准确而科学的辅助检查
CT和MRI检查
▪ 是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首选的辅助检查措施 ▪ 可对绝大多数占位性病变作出定位诊断,有助于定性诊断 ▪ 无创伤性易于被患者接受 ▪ MRI对中线部位、颅底及后颅窝的病变具有较大的优势
其它辅助检查
▪ DSA(数字减影):主要用于脑血管畸 形和动脉瘤的诊断
▪ 头颅X线片
▪ SPECT
治疗原则
▪ 一般处理 ▪ 病因治疗 ▪ 降低颅内压治疗 ▪ 激素应用 ▪ 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 ▪ 抗生素的应用 ▪ 症状治疗
(一)、一般处理
▪ 凡有颅高压的病人应留观。密切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 化
▪ 频繁呕吐者应禁食,补液量以维持出入液量的平衡为度, 过多会使颅高压恶化
处理
•降颅内压治疗
•尽快手术去除病因
脑脊液分流术
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颅内压增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发表时间:2013-03-25T16:47:36.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陈美[导读] 灵活使用降温方法,使病人体温稳定在治疗要求的范围内,避免体温大起大落。
陈美 (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3-0210-01 颅内压增高是许多颅脑疾病,如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和脑积水等共有的综合征。
因上述原因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1.96kPa(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盘水肿三大病征,称为颅内压增高。
1 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神经盘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但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
1.1 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系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与牵拉所致。
以清晨和晚间多见,多位于前额及颞部,为持续性头痛,并有阵发性加剧。
头痛的部位与特性与颅内原发病变的部位和性质有一定关系。
程度可随颅内压增高而进行性加重,咳嗽、打喷嚏、用力、弯腰、低头时可加重。
1.2 呕吐多呈喷射状,常出现于剧烈头痛时,易发生于饭后,可伴恶心,系因迷走神经受激惹所致。
呕吐后头痛可有所缓解。
1.3 其他症状和体征颅内压增高还可出现复视(展神经麻痹)、头晕、猝倒等。
婴幼儿颅内压增高时可见头皮静脉怒张、囟门饱满、张力增高和骨缝分离。
2 护理措施2.1 降低颅内压,维持脑组织正常灌注2.1.1 一般护理1)体位: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给氧:持续或间断吸氧,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
3)适当限制入液量:不能进食者,成人每日补液量不超过2000ml,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600ml。
神志清醒者,可予普通饮食,但需适当限盐,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4)维持正常体温和防治感染:高热可使机体代谢率增高,加重脑缺氧,故应及时给予高热病人有效的降温措施。
颅内压增高处理指南
04
颅内压增高的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与时机
手术指征
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指征包括脑积水、颅内占 位性病变、脑肿胀等。
手术时机
对于急性颅内压增高,如颅内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降低颅内压、挽救生命。对于慢性 颅内压增高,如脑肿瘤,手术时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颅内压增高处理 指南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颅内压增高的概述 • 颅内压增高的紧急处理 • 颅内压增高的非手术治疗 • 颅内压增高的手术治疗 • 颅内压增高的并发症与预防 • 颅内压增高处理指南的更新与完
善
01
颅内压增高的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力超过正 常值,通常以200~250mmH2O 作为正常上限。
疾病谱变化
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也 在发生变化,需要针对新的疾病谱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提高诊疗质量
通过更新和完善指南,可以提高医生对颅内压增高的诊疗水平,规范 治疗行为,提高诊疗质量。
指南更新内容与流程
文献回顾
对最新的医学文献进行 回顾和梳理,总结当前 对颅内压增高的认识和
05
颅内压增高的并发症与预 防
并发症的种类与处理
脑疝
脑疝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组 织移位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需 要紧急处理,包括降低颅内压、
改善脑循环等措施。
脑水肿
脑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并发症 ,会导致颅内压进一步升高,形成 恶性循环,需要使用脱水药物和利 尿剂进行治疗。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加 重颅内压增高,需要使用血管扩张 剂进行治疗。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15
治疗
一、一般疗法
a. b. c. d. e. f. 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抬高头部约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 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 呕吐频繁者,应暂禁食水,静脉给予热量 防止受凉、咳嗽、避免激动、生气 对症处理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16
治疗
二、脱水疗法
a. 渗透性脱水剂:甘露醇、甘油果糖、甘油、高 渗盐水。 b. 利尿性脱水剂:呋塞米、双克等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兵团第一师医院急诊ICU
万伟博
目录
I. 基本概念; II. 疾病种类; III. 临床表现; IV. 诊断; V. 治疗;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2
基本概念
颅内压增高:由于某些疾病引起颅内容物体积增加 或者颅腔容积缩小,均可产生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颅内压增高在临床上有其特殊 表现,称为颅内压增高综合征。 颅内压增高的严重性是脑疝形成。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9
临床表现
• 生命体征变化
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缺氧,机体发挥代偿作用使血压升高, 脉慢而洪大,呼吸深慢,随着颅内压继续升高,此三中变 化更明显,收缩压可上升至200mmHg,心率可减慢至40 次\分,呼吸科变得不规则,后期则因延髓功能衰竭而致 血压下降,脉速细弱,呼吸停止。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19
治疗
五、手术治疗 脑疝一旦形成,应该立即经静脉快速滴注 或推注脱水剂,还应依不同情况尽可能手 术治疗。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20
谢谢!!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21
颅内压增高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14
诊断
1、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病因存在; 2、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头痛 、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三联征。 3、颅内压检测; 4、诊断性治疗:用脱水药物治疗,如果颅内压增高 症状缓解,则有诊断价值; 5、辅助检查例如CT、MRI及腰椎穿刺测量脑脊液 压力。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颅内压增高是指颅内压力超过正常范围所引起的一种病理现象,常见于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等情况下。
颅内压增高可以对患者的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这类患者进行准确、及时、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
以下是针对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颅内压增高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案、饮食调理、生活护理等内容。
通过教育,帮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病情,提高合作意愿,积极配合治疗。
二、严密观察。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观察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神志、肢体活动等指标。
对于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或出现意识障碍、抽搐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告给医生。
三、提供舒适环境。
四、保持头部平举。
五、合理饮食。
六、呼吸护理。
护理人员应监测病人的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通畅。
对于存在呼吸困难的病人,可辅助通气,如吸氧、呼气末正压等措施,以保证氧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的平衡。
七、药物治疗。
针对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医生可能会开具降颅内压的药物进行治疗。
护理人员应按照医嘱及时给予药物,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反馈给医生。
八、病情观察和记录。
护理人员应每日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包括生命体征、神志状态、瞳孔反应等情况。
对于异常情况的发现,应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是针对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措施。
通过科学的护理,可以减轻病人的不适症状,促进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在实践中,护理人员还应不断学习更新的护理知识,提高护理水平,为病人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颅内压分级标准
颅内压分级标准颅内压是指在颅腔内的压力,通常情况下,颅内压应该在正常范围内,即5-15mmHg。
当颅内压超过正常范围时,就会引起颅内压增高,这是一种严重的生理紊乱,可能导致脑组织损伤、脑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因此,颅内压分级标准对于医生诊治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非常重要。
颅内压分级标准是指将颅内压的程度分为不同级别,以便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目前,最常用的颅内压分级标准是根据美国神经外科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logical Surgeons)的建议制定的,分为5个级别:1.正常颅内压:正常颅内压范围为5-15mmHg,当颅内压低于5mmHg时,可能表明颅内压过低或颅内压监测仪器出现故障。
2.轻度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在16-20mmHg之间,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大多数患者仍能自我调节。
3.中度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在21-30mmHg之间,患者可能出现严重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症状,需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4.重度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在31-40mmHg之间,患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瞳孔扩大、脑干受损等症状,需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5.极重度颅内压增高:颅内压超过40mmHg,患者处于极度危险状态,可能出现脑疝、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手术治疗。
颅内压分级标准的制定,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对于轻度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控制病因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中度到重度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需要进行颅内压监测、血压控制、脱水、氧疗等积极治疗措施;对于极重度颅内压增高的患者,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手术治疗,以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需要注意的是,颅内压分级标准只是一种评估病情的工具,实际治疗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颅内压监测是治疗颅内压增高的关键步骤之一,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2.1.3控制液体摄入量不能进食者,一般每日遵医嘱输液不超过2000ml(其中盐水不超过500ml),保持尿量在600ml以上,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20滴/min左右),防止输液过快而加重脑水肿;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和营养代谢平衡。
2.2病情观察
2.2.1意识意识反映了大脑皮质和脑干的功能状态,意识障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我国传统的方法是根据病人对刺激的反应,将意识分为清醒、模糊、浅昏迷(半昏迷)、昏迷和深昏迷五级。目前通用的是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评定病人的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以三者得分的总和来表示意识障碍的程度,最高15分,表示清醒,最低3分,8分以下为昏迷。
颅内压增高时,脑血液量减少,脑组织处于严重缺血缺氧状态。严重的脑缺氧会造成脑水肿,进一步加重颅内压增高,形成恶性循环。当颅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占位性病变使颅内各分腔之间压力不均衡,会使一部分脑组织通过生理性间隙,从高压力区向低压力区移位,形成脑疝,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征。疝出的脑组织压迫脑内重要结构和生命中枢,危及病人生命。
2.4.2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的呼吸脉搏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反之即为阻塞;要查明原因,注意引流管有无受压、扭曲、折叠;若疑引流管被血凝块或组织阻塞,可在无菌操作下,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但不可向内注入生理盐水冲洗;若颅内压低于120~150mmH2O,也可无脑脊液流出,检查方法是降低引流袋的位置,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必要时向医师汇报,请医师协助处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成人颅腔是由颅骨构成的半封闭的体腔,其容积相对固定。颅内压是指颅容物对颅腔所产生的压力。颅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通常以人体侧卧位腰穿刺时测得的脑脊液压来表示。正常成人的颅内压0.7~2.0kPa(70~200mmH2O),儿童为0.5~1.0kPa(50~100mmH2O)。当颅内容物增加或颅腔缩减超出了机体的调节和代偿范围时,即产生颅内压上升。当成人颅内压力持续高于200mmH2O时,即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亦称颅内高压症,是许多颅脑疾病所共有的综合征,进一步可导致脑疝而危及病人生命。
颅内压升高
颅内压增高介绍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所共有征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在kPa(mmH O)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称为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颅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往往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颅内压增高会引发脑疝危象可使病人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颅内压增高的类型(一)根据病因不同颅内压增高可分为两类:弥漫性颅内压增高:由于颅腔狭小或脑实质的体积增大而引起其特点是颅腔内各部位及各分腔之间压力均匀升高不存在明显的压力差因此脑组织无明显移位临床所见的弥漫性脑膜脑炎弥漫性脑水肿交通性脑积水等所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均属于这一类型局灶性颅内压增高:因颅内有局限的扩张性病变病变部位压力首先增高使附近的脑组织受到挤压而发生移位并把压力传向远处造成颅内各腔隙间的压力差这种压力差导致脑室脑干及中线结构移位病人对这种颅内压增高的耐受力较低压力解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较慢且不完全这可能与脑移位和脑局部受压引起的脑缺血和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损害有关由于脑局部受压较久该部位的血管长期处于张力消失状态管壁肌层失去了正常的舒缩能力.因此血管管腔被动地随颅内压的降低而扩张管壁的通遇性增加并有渗出甚至发生脑实质内出血性水肿(二)根据病变发展的快慢不同颅内压增高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急性颅内压增高:见于急性颅脑损伤引起的颅内血肿高血压性脑出血等其病情发展快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严重生命体征(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变化剧烈亚急性颅内压增高:病情发展较快.但没有急性颅内压增高那么紧急颅内压增高的反应较轻或不明里亚急性颅内压增高多见于发展较快的颅内恶性肿瘤转移瘤及各种颅内炎症等慢性颅内压增高:病情发展较慢可长期无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病情发展时好时坏多见于生长缓慢的颅内良性肿瘤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等急性或慢性颅内压增高均可导致脑疝发生脑疝发生后移位脑组织被挤进小脑幕裂孔硬脑膜裂隙或枕骨大孔中.压迫脑干产生一系列危急症状脑疝发生又可加重脑脊液和血液循环障碍使颅内压力进一步增高.从而使脑疝更加严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能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下:颅脑损伤:由于颅内血管损伤而发生的颅内血肿脑挫裂伤伴有的脑水肿是外伤性颅内压增高常见原因外伤性蛛网膜下睫出血血块沉积在颅底脑池而引起的脑脊液循环障碍以及红细胞阻塞蛛网膜颗粒所引起的脑脊液吸收障碍等.也是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其他如外伤性蛛网膜炎及静脉窦血栓形成或脂肪桂寒亦可致颅内压增高但较少见颅内肿瘤:颅内肿瘤出现颅内压增高者约占%以上一般肿瘤体积愈大颅内压增高愈明显但肿瘤大小并非是影响颅内压增高的程度的唯一因素肿瘤的部位性质和生长速度也有重要影响例如位于脑室或中线部位的肿瘤虽然体积不大但由于堵塞室间孔中脑导水管或第四脑室脑脊液循环通路易产生梗阻性脑积水因而颅内压增高症状可早期出现而且显著位于颅前窝和颅中窝底部或位于大脑半球凸面的肿瘤有时瘤体较大但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而一些恶性胶质瘤或脑转移痛由于肿瘤生长迅速且肿瘤周围伴有严重的脑水肿故多在短期内即出现较明显的颅内压增高颅内感染:脑脓肿病人多数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化脓性脑膜炎亦多引起颅内压增高并随着炎症的好转颅内压力亦逐渐恢复正常结核性脑膜炎晚期因脑底部炎症性物质沉积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往往出现严重的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出血都可造成明显的颅内压增高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由于脑脊液循环和吸收障碍形成脑积水而发生颅内压增高颈内动脉血栓形成和脑血栓.脑软化区周围水肿也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如软化灶内出血则可引起急剧的颅内压增高甚至可危及病人生命脑寄生虫病脑囊虫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有:①脑内多发性囊虫结节可引起弥散性脑水肿;②单个或数个囊虫在脑室系统内阻塞导水管或第四脑室产生梗阻性脑积水;③葡萄状囊虫体分布在颅底脑池时引起粘连性蛛网膜炎使脑脊液循环受阻脑包虫病或脑血吸虫性肉芽肿.均在颅内占有一定体积由于病变较大因而产生颅内压增高颅脑先天性疾病婴幼儿先天性脑积水多由于导水管的发育畸形形成梗阻性脑积水;颅底凹陷和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脑脊液循环通路可在第四脑室正中孔或枕大孔区受阻;狭颅症由于颅缝过早闭合颅腔狭小.限制脑的正常发育从而引起颅内压增高良性颅内压增高:又称假脑瘤综合征以脑蛛网膜炎比较多见其中发生于颅后窝者颅内压增高最为显著颅内静脉窦(上矢状窦或横窦)血栓形成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引起颅内压增高其他代谢性疾病维生素A摄人过多药物过敏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等均可引起颅内压增高但多数颅内压增高症状可随原发疾病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脑缺氧:心跳骤停或昏迷病人呼吸道梗阻在麻醉过程中出现喉痉挛或呼吸停止等均可发生严重脑缺氧另外癫痫持续状态和喘息状态(肺性脑病)亦可导致严重脑缺氧和继发性脑水肿从而出现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颅内压增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如下:头痛:这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程度不同以早晨或晚上较重部位多在额头及颞部可从颈枕部向前方放射至眼眶头痛程度随颅内压的增高而进行性加重当用力咳嗽弯腰或低头活动时常使头痛加重头痛性质以胀痛和撕裂痛为多见呕吐:当头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和呕吐呕吐呈喷射性易发生于饭后有时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减轻视神经乳头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体征之一表现为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若视神经乳头水肿长期存在则视盘颜色苍白视力减退视野向心缩小称为视神经继发性萎缩此时如果颅内压增高得以解除往往视力的恢复也并不理想甚至继续恶化和失明以上三者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表现称之为颅内压增高“三主症”颅内压增高的三主症各自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可以其中一项为首发症状颅内压增高还可引起一侧或双侧展神经麻痹和复视意识障碍及生命体征变化:疾病初期意识障碍可出现嗜睡反应迟钝严重病例可出现昏睡昏迷伴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发生脑疝去脑强直生命体征变化为血压升高脉搏徐缓呼吸不规则体温升高等病危状态甚至呼吸停止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其他症状和体征:头晕猝倒头皮静脉怒张在小儿患者可有头颅增大颅缝增宽或分裂前囟饱满隆起头颅叩诊时呈破罐声及头皮和额眶部浅静脉扩张颅内压的诊断通过全面而详细的询问病史和认真地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许多颅内疾病在引起颅内压增高之前已有一些局灶性症状与体征由此可作出初步诊断如小儿的反复呕吐及头围迅速增大成人的进行性剧烈的头痛癫痫发作进行性瘫痪及各种年龄病人的视力进行性减退等都应考虑到有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可能应注意鉴别神经功能性头痛与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头痛的区别当发现有视神经乳头水肿和头痛呕吐三主症时则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大致可以肯定但由于病人的自觉症状常比视神经乳头水肿出现的早应及时地作以下辅助检查以尽早诊断和治疗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目前CT是确诊颅内占位性病变的首选辅助检查措施它不仅能对绝大多数占位性病变作出定位诊断而且还有助于定性诊断CT具有无创伤性特点易于被患者接受磁共振成像(MRI):在CT不能确诊的情况下可进一步行MRI检查以利于确诊MRI 同样也具有无创伤性但检查费用高昂脑血管造影(cerebralangiography):主要用于疑有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等疾病的病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不仅使脑血管造影术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图像清晰使疾病的检出率提高头颅X线摄片:颅内压增高时可见颅骨骨缝分离指状压迹增多鞍背骨质稀疏及蝶鞍扩大等X线片对于诊断颅骨骨折垂体瘤所致蝶鞍扩大以及听神经瘤引起内听道孔扩大等具有重要价值但单独作为诊断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辅助检查手段现已少用腰椎穿刺:腰穿测压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有时引发脑疝故应当慎重进行颅内压的治疗原则一般处理:凡有颅内压增高的病人应留院观察密切观察神智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及体温的变化以掌握病情发展的动态有条件时可作颅内压监护根据监护中所获得压力信息来指导治疗频繁呕吐者应暂禁食以防吸入性肺炎不能进食的病人应予补液补液量应以维持出入液量的平衡为度补液过多可促使颅内压增高恶化注意补充电解质并调整酸碱平衡用轻泻剂来疏通大便不能让病人用力排便不可作高位灌肠以免颅内压骤然增高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及咳痰困难者要考虑作气管切开术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因呼吸不畅而使颅内压更加增高给予氧气吸入有助于降低颅内压病情稳定者需尽早查明病因以明确诊断尽快施行去除病因的治疗病因治疗:颅内占位性病变首先应考虑作病变切除术位于大脑非功能区的良性病变应争取作根治性切除;不能根治的病变可作大部切除部分切除或减压术;若有脑积水者可行脑脊液分流术将脑室内液体通过特制导管分流人蛛网膜下腔腹腔或心房颅内压增高已引起急性脑疝时应分秒必争进行紧急抢救或手术处理降低颅内压治疗适用于颅内压增高但暂时尚未查明原因或虽已查明原因但仍需要非手术治疗的病例高渗利尿剂选择应用的原则是:若意识清楚颅内压增高程度较轻的病例先选用口服药物若有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症状较重的病例则宜选用静脉或肌肉注射药物常用口服的药物有:①氢氧噻嗪~mg每日次;②乙酰唑胺mg每日次;③氨苯蝶啶mg每日次;④呋塞米(速尿)~mg每日次;⑤%甘油盐水溶液mi每日~次常用的可供注射的制剂有:①%甘露醇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次;②%尿素转化糖或尿素山梨醇溶液ml静脉滴注每日~次;③呋塞米~mg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次此外也可采用浓缩倍的血浆~ml静脉注射;%人血清清蛋白~ml静脉注射对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效激素应用地塞米松~mg静脉或肌肉注射每日~次;氢化可的松mg静脉注射每日~次;泼尼松~mg口服每日~次可减轻脑水肿有助于缓解颅内压增高冬眠低温疗法或亚低温疗法有利于降低脑的新陈代谢率减少脑组织的氧耗量防止脑水肿的发生与发展对降低颅内压亦起一定作用脑脊液体外引流有颅内压监护装置的病例可经脑室缓慢放出脑脊液少许以缓解颅内压增高巴比妥治疗大剂量异戊巴比妥钠或硫喷妥钠注射可降低脑的代谢减少氧耗及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力使颅内压降低但需在有经验的专家指导下应用在给药期间应作血药物浓度监测辅助过度换气目的是使体内CO排出当动脉血的CO分压每下降lmmHg时可使脑血流量递减%从而使颅内压相应下降抗生素治疗控制颅内感染或预防感染可根据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预防用药应选择广谱抗生素术中和术后应用为宜症状治疗对病人的主要症状进行治疗疼痛者可给予镇痛剂但应忌用吗啡和哌替啶等类药物以防止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而导致病人死亡有抽搐发作的病例应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烦躁病人给予镇静剂。
颅内高压的常见病因及对症治疗
颅内压增高是神经外科常见临床病理综合征,是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疾病所共有征象。
成人正常颅内压为0.7~2.0kPa(70~200mmH20),儿童正常颅内压为0.5-1.0kPa(50~100mmH20)。
一、颅内压增高病因(一)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1.脑水肿常因脑缺氧、脑外伤、脑及脑膜感染、汞或砷中毒等原因造成。
2.脑积水常因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而导致脑脊液在颅内过多蓄积所致。
3.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脑血流量增加,使颅内血容量增多。
(二)颅内占位性病变使颅内空间相对变小1.颅内血肿多因颅脑外伤所致,包括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脑内血肿。
2.颅内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两大类。
一般肿瘤体积愈大,颅内压增高越明显,但肿瘤部位、性质和生长速度也有很大影响。
3.颅内感染脑脓肿、化脓性及病毒性脑膜炎多伴有颅内压增高,结核性脑膜炎晚期,因颅底部炎性粘连,使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引起梗阻性脑积水,以致出现颅内压增高。
4.脑寄生虫病含脑血吸虫病、脑棘球蚴(包虫)病、脑绦虫病、脑肺吸虫病等。
(三)先天性畸形使颅腔内容积变小多种病因可引起颅内压增高,如婴幼儿先天性脑积水、颅底凹陷和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狭颅症等。
二、颅内压增高临床表现(一)头痛这是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症状之一,程度不同,以早晨或晚间较重,部位多在额部及颞部,可从颈枕部向前方放射至眼眶。
头痛程度随颅内压增高而进行性加重。
当用力、咳嗽、弯腰或低头活动时常使头痛加重。
头痛性质以胀痛和撕裂痛为多见。
(二)呕吐当头痛剧烈时,可伴有恶心、呕吐。
呕吐呈喷射性,易发生于饭后,有时可导致水电解质紊乱和体重减轻。
(三)视神经盘水肿这是颅内压增高重要客观体征之一。
表现为视神经盘充血,边缘模糊不清,中央凹陷消失,视盘隆起,静脉怒张。
视神经盘水肿早期视力多无明显变化,若视神经盘水肿长期存在,则视盘颜色苍白,视力减退,视野向心缩小,称为视神经继发性萎缩。
颅内压增高PPT课件图文
03 颅内压增高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过度摄入盐、糖和脂肪,增加 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同时,保持适度的运动,控 制体重,避免肥胖。
颅内压增高ppt课件图文
目 录
• 颅内压增高的概述 • 颅内压增高的治疗方法 • 颅内压增高的预防与护理 • 颅内压增高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颅内压增高的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颅内压增高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颅腔内压力超过正常值的状态 。
特点
颅内压增高时,可引起头痛、呕 吐、视乳头水肿等一系列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
总结词
颅内肿瘤是常见的颅内压增高原因之一,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详细描述
颅内肿瘤会占据颅内空间,压迫脑组织,导致颅内压增高。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视力模糊等症 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或死亡。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案例三:颅脑外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
总结词
颅脑外伤可能导致颅内出血、脑组织损伤等,引发颅内压增高。
04 颅内压增高案例分析
案例一:高血压引起的颅内压增高
总结词
高血压是常见的颅内压增高原因,可能导致脑出血或脑梗塞。
详细描述
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血压升高,血管承受压力增加,可能导致血管破裂或脑组织损伤,进而引发颅内压增高。患 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昏迷或死亡。
案例二:颅内肿瘤导致的颅内压增高
详细描述
颅脑外伤后,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障碍、昏迷 等症状。颅脑外伤需要及时就医,根据伤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ICU收治范围及标准(科室分)
ICU收治范围及标准(科室分)ICU(重症监护病房)收治范围及转入转出标准第一部分 ICU收治病种范围ICU的病人来源一般可分为四个方面:(1)急性可逆性疾病。
对于这类病人,ICU可以明确有效地降低死亡率,疗效肯定。
(2)高危病人。
这类病人以患有潜在危险的基础疾病但又因其他原因需要进行创伤性治疗的病人为代表。
ICU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
(3)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期病人。
ICU可以帮助这类病人度过急性期,以期望病人回到原来慢性疾病状态。
对于这类病人,ICU 有较好的效果。
(4)急慢性疾病出现不可逆性恶化,如大出血但无法有效止血、恶性肿瘤病人的临终状态等等,ICU无法给予这类病人有效的帮助,故他们不是ICU的收治对象。
以下病种门急诊在通知ICU科医生后可以直接收入ICU科。
ICU收治病种的范围主要有:一、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后二、各种类型休克三、急性呼吸衰竭四、慢性呼吸功能不全急性发作五、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六、重症哮喘七、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八、急性心功能衰竭九、严重心律失常十、高血压危象十一、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肾衰十二、重症胰腺炎十三、大出血十四、严重创伤、多发伤无急诊手术指征十五、急性神经系统损伤十六、急性重症肌无力十七、重症感染、脓毒症十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十九、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二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二十一、急性物理、化学、生物因素等致伤性因素所致的损伤二十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二十三、原因不明的急性昏迷、晕厥、抽搐等二十四、其他急性因素或突发事件引起的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ICU各病种收入及转出指征:一、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后收入指征:不明原因或急性因素导致心跳呼吸骤停经心肺复苏抢救成功后,均应收入ICU继续进行监护与治疗(不包括病程晚期的心脏停博及暂不能搬动者)。
转出指征:生命体征基本平稳,不再需要对呼吸、循环等各项参数进行严密监测,也不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颅内压增高健康教育
颅内压增高颅内压增高是许多颅脑疾病所共有的综合征。
当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1.96Kpa(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三主征时,称为颅内压增高。
处理原则是尽早解除原发病因,病因不明者或一时不能解除病因者,可采用脱水治疗,应用激素,冬眠低温治疗及手术减压等。
1.体位指导绝对卧床休息,避免颅内压骤然升高,抬高床头15°~30°,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昏迷病人取侧卧位,便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通过持续或间断吸氧,可以降低PaCO2使脑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达到降压目的。
2.氧气吸入指导持续或间接吸氧,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
3.饮食与营养指导成年人每天液体入量不宜超过2000ml,可根据病人意识状态、胃肠功能状况确定饮食种类。
鼻饲者,鼻饲液或肠内营养液温度应与病人的体温相同或略低于体温水平。
4.疾病指导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警惕颅内高压危象发生。
急性颅内压增高时,常有明显的进行性意识障碍,甚至昏迷,应警惕脑疝发生,频繁呕吐时应避免误吸或窒息。
5.用药指导①脱水治疗:常用20%甘露醇125~250ml,15~30分钟滴完,可间隔4~6小时重复使用1次,每天2~4次;呋塞米20~40mg口服、静脉或肌肉注射,每天2~4次。
应用过程中注意观察血电解质、血糖及肾功能和尿量的变化;病情危重者,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脱水药物应按医嘱定时给药,停药前逐渐减量或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防止颅内压反跳。
②激素治疗:按医嘱给药,注意保护注射部位的血管,避免静脉炎的发生,观察有无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等不良反应。
③抗癫痫药物治疗:遵医嘱定时定量给予抗癫痫药物,一旦发作应及时给予抗癫痫及降低颅内压处理,癫痫发作时应注意安全保护。
6. 冬眠低温疗法指导将病人安置于单人房间,室内光线宜暗,遵医嘱给予足量冬眠药物,物理降温时注意局部皮肤的保护,避免冻伤;复温不可过快,以免出现颅内压“反跳”、体温过高或酸中毒等。
颅内高压
颅内高压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静力压和血管动压两因素组成。
由于颅腔总容积相对固定,颅内压保待相对稳定。
正常人平卧位颅内压约为l.33kPa (10mmHg)。
当脑组织肿胀、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脑背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脑血流灌注过多导致颅内压持续保待在2.0kPa(l5mmHg)以上时称颅内高压(inreacranial hypertension)。
一般以药物进行治疗,并需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病因1.脑组织体积增加,最常见原因为脑水肿,(l)血管源性脑水肿,脑外伤、颅内血肿、颅脑手术后和脑膜血管意外等。
(2)细胞中毒性脑水肿,脑缺血、缺氧,毒血症。
(3)混合性脑水肿。
2.颅内血容量增加,二氧化碳蓄积,丘脑下部或脑干部位手术刺激血管运动中枢。
3.脑脊液量增加,脑脊液吸收障碍和(或)脑脊液分泌过多。
4.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脓肿等,病变本身占有一定体积,同时病变周围脑水肿或阻塞脑背液循环通路,可致梗阻性脑积水。
临床表现1.头痛,是颅内高压最常见的症状,颅内压愈高,头痛愈明显,多为弥漫性钝痛。
疼痛好发于晨起时,常呈待续性或阵发性加重。
任何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咳嗽、排便等均可使疼痛加剧。
呕吐或过度换气可使头痛减轻。
急性颅内压增高头痛剧烈,坐立不安,往往伴有喷射性呕吐。
2.呕吐,一般与饮食无关,呕吐前有或无恶心,常呈喷射性,且多伴有剧烈头痛、头昏,头痛剧烈时呕吐症状也较重。
3.视力障碍,表现为一过性黑朦,逐渐发展为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静脉扩张、出血。
压迫时可表现复视,急性颅内高压可无视乳头水肿表现.4.意识障碍,烦躁、淡漠、迟钝、嗜睡,甚至昏迷。
5.癫痫或肢体强直性发作。
6.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洪大,呼吸慢而深即库欣(Cushing)三主征。
严重颅内压升高者脉搏可在每分钟50次以下,呼吸每分钟l0次左右,收缩压可达24kPa(l80mmHg)以止,此为脑疝的先兆征象。
颅内压定义
颅内压定义
颅内压是指颅腔内的压力,也就是脑组织、脑脊液以及血液在颅腔内所产生的压力。
正常情况下,颅内压应该保持稳定,以维持脑部的正常功能。
然而,当颅内压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对脑部造成危害。
颅内压的正常范围一般为5-15mmHg。
当颅内压超过20mmHg时,就被认为存在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脑部损伤、肿瘤、感染、出血等。
颅内压增高所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它会压迫脑部的组织,导致脑细胞失去氧气和营养物质,造成细胞死亡;另一方面,它会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导致脑缺血缺氧,加重脑部损伤。
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包括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或固定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颅内压增高还可能导致脑疝和死亡。
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包括呼吸辅助、脱水、药物治疗等。
一些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颅内压监测和颅骨开窗术等。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颅内压增高非常重要,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并促进其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The nursing of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CU二区 2011·12·21 指导老师 陈素芳 广东医学院 郑筱暄 香庆波 陈晓雯
何素仪
教 学 目 标
了解颅内压增高的辅助检查。
熟悉颅内压增高的定义、病因及 临床表现 掌握颅内压增高的护理诊断及护 理措施
定义
• 颅内压增高(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CP) 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 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 1.96kPa(200mmH2O),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 神经盘水肿三大病征。
正常颅内压
平卧时腰椎穿刺测压: 成人正常值0.7~2.0kPa(70~200 mmH2O) 儿童正常值0.5~1.0kPa(50~100 mmH2O)
病历
• 患者徐某,男,72岁,以头痛伴恶心、呕吐4个月,加重 10 d,CT示脑积水收入院。查双侧眼底视乳头水肿,有小 点状出血。颈部抵抗可疑,生理反射对称减弱,未引出病 理征,肢体感觉对称存在。腰穿结果:压力2.35 kPa(240 mmH2O),蛋白1.5 g/L,细胞数270&time106 L-1,白细 胞18&time106 L-1。 神智清楚精神萎,由急诊平车送入病 房,心存焦虑 查体 T36.5℃ ,P:102次/分,R 18次/分,BP 168/97 mmHg 。
脑室穿刺测压引流
腰椎穿刺测压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典型临床表现
视乳头水肿 头痛 呕吐
临床表现
精神淡漠、 意识模糊
癫痫发作
临床表现
一过性黑 朦、头晕
前囟膨隆 骨缝分离
复视
复视
辅 助 检 查
• 头颅X线射片 • CT及MRI • 腰椎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