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77页PPT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计分析法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的原理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的原理基于朗伯-比尔定律,即当一束单 色光通过溶液时,光线被吸收的程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 的厚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溶液后的透射强度,可以计 算出溶液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分光光度计可以自动调整波 长,并使用光电检测器测量透射光线强度,从而得到吸光 度值。
比色法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可 在普通实验室进行。分光光度计 分析法需要使用精密仪器,对实
验室环境有一定要求。
实验时间
比色法操作简便,实验时间较短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需要较长时
间进行波长调整和测量。
准确度的比较
准确度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待测物质的浓度 。比色法准确度相对较低,但适用于 一般实验室和现场检测。
挑战与机遇
挑战
尽管比色法和分光光度计分析法具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如样品预处理、干扰物质的影响以及仪器设 备的普及程度等。
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比色法和分光光度计分析法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政府支 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也将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05
未来展望
技术发展展望
智能化
01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步,比色法和分光光度计分
析法将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动化、快速和准确的检测。
高灵敏度
02
提高检测灵敏度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检测低浓
度的物质。
多组分同时检测
03
发展多组分同时检测技术,能够同时测定多种目标物质,提高
分析效率。
应用领域展望
干扰因素
重复性
分光光度计分析法的重复性较好,结 果稳定。比色法重复性相对较差,受 操作影响较大。
比色分析法 ppt课件
当溶液的浓度为1mol/L、厚度为1cm时,在一定温度和波长下
测得的吸光度称为该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用ε表示。
其数学表达式变为: A=εbC
ε的意义:反映有色物质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大小,即测定该有 色物质的灵敏度。
三、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 1.单色光不纯引起的偏离;
正误差
2.有色溶液本身引起的偏
第四节 测量条件的选择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A 应为最大吸收峰的波
长,才能保证测定的灵敏
度和准确度。
λ1
λ2
λ
二、参比溶液的选择:
在测量吸光度时,利用参比溶液来调节仪器的零点及T = 100 %,可以消除由于比色皿、溶剂及试剂对人射光的反射和吸收带来 的误差。
1.当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时→用蒸馏水;
由于不同物质,其结构不同、能级
不同,故吸收的光线也不同。
白光
青蓝
蓝 紫
结论:物质对光有选择性吸收。
4.吸收曲线:以波长(λ)为横坐标, 以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Α)为纵坐标→吸 收曲线→λmax(吸收峰)
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透光率和吸光度: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
Alg1lg TlgIo
T
It
2.朗伯-比尔定律:
从水库取一瓶水,看其颜色与水库中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结论:瓶中的颜色浅、水库中的颜色深。 原因何在?
是因为瓶子的厚度远远没有水库的深度大,光线照射后,被吸 收的光线量远远没有水库吸收的光线量多,那么剩余的互补光也没 有水库中剩余互补光多,故其颜色也就越深。
1.灵敏度高。要求ε→104~105 2.选择性好。是指其他物质不会和与被测物质反应的物质作用 呈现类似的颜色,即吸收峰相差较远 。 3.生成物恒定。是指生成的有色物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件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教学文案
工作曲线(标准曲线):
测定信号的大小随被测物质浓度变化的曲线,在分 析化学中,要求这一曲线为直线,即测定信号与被 测物浓度成正比。
•理想情况下工作曲线是一过原点,具有一定斜率的直线; •直线的线性范围是有限的;一般的分析方法要求两个数量级 以上的线性范围; •未知样品中被测物的浓度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否则 测定结果不准确。
11
2. 分光光度计的基本部件
检
结
光 源
单 色 器
吸 收 池
测 系 统
果 显 示
பைடு நூலகம்
光源: 在可见和近红外区使用钨灯或碘钨灯,波长范围320-2500nm; 在紫外区使用氢灯或氘灯,波长范围180-375nm。使用稳压器 保证光强稳定。
12
单色器
•色散元件:将连续光谱分解为单色光的元件,如棱镜、光栅; •单色器:由入射狭缝、准直透镜、色散元件、聚焦透镜和出射 狭缝构成。 •玻璃吸收紫外光,所以玻璃棱镜仅用于350-3200nm波长范围, 只能用于可见分光光度计;石英( 185-4000nm )则可用于整个 紫外-可见光区。 •光栅利用光的衍射与干涉作用,其优点是适用波长范围宽、色 散均匀、分辨率高;但其缺点是各级光谱有重叠而产生相互干 扰。
10
§20.3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及其仪器
1. 光度分析方法 • 目视比色法: • 光电比色法:用光电比色计测定未知溶液和标准溶液的吸
光度。 • 分(吸)光光度法: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未知溶液和标准溶
液的吸光度。
光电比色计用滤光片得到较窄波长范围的入射光; 分光光度计用棱镜或光栅做分光元件得到单色入射光。
15
显色剂:
•能与被测物质反应,并使被测物显色的试剂。 •无机显色剂(如:硫氰酸盐、鉬酸铵、双氧水)与被测物生 成的有色物的稳定性、灵敏度和选择性都不高,故应用较少。 •有机显色剂(如:磺基水杨酸、二苯硫腙)多为能与金属离 子形成稳定有色配(螯)合物的有机试剂;
比色分析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a
t
图2-2 溶液对光的作用
(1)透光率T 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用“T”表示, 即: T=(It / I0)×100% T越大,透光程度越大,对光的吸收就越小; T越小,有色溶液透光程度越小,对光的吸收程度 就越大。 (2)吸光度A 入射光强度I0与透过光强度It之比的对数称为吸 光度,用“A”表示,即: A=lg(I0/ It)=lg(1/T) I0/ It越大,有色溶液透光程度越小,对光吸收 程度越大;反之,I0 / It越小,有色溶液透光程度越 大,对光吸收程度越小。
光谱中400 ~ 800nm 范围内的光作 用于人的眼睛,能引起颜色的感觉,故 称可见光。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引起不同 的视觉效果,从而产生不同颜色。白光 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 合而成的;如果将一束平行的白光通过 棱镜,则白光分解为红、成、黄、绿、 青、蓝、紫七种色光,各种颜色的色光 其波长范围如图表所示。
第三节 朗伯-比耳定律
一、朗伯、比耳定律 1、透光率、吸光度 溶液吸收光的程度与溶液的性质、浓度、入射光 的强度、波长以及溶液液层厚度等因素有关。 一束平行光(单色光)通过溶液(或固体、气体) 时,一部分光被溶液反射,一部分光被溶液吸收,一 部分光透过溶液,如果入射光强度为I0 ,吸收光强度 为Ia,透过光强度为It,反射光强度为Ir,那么, I0=Ia+It+Ir 在进行光度分析时,同一实验的各种溶液均采用 质料、大小、形状都相同的比色皿,故Ir相同,其影 响相互抵消,则: I0=Ia+It
第四章 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
第四章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Colorimetric and Spectrophotometric Analysis§1 概述许多物质本身具有明显的颜色,例如KMnO4溶液显紫色,K2Cr2O7溶液显橙色等。
另外,有些物质本身并无颜色,或者颜色并不明显,可是当它们与某些化学试剂反应后,则可以生成有明显颜色的物质,例如Fe3+本身具有黄色,当与一定量的KSCN试剂反应后,生成的Fe(SCN)3具有血红色;浅蓝色的Cu2+与氨水作用后,则生成深蓝色的Cu(NH3) 42+。
当这些有色物质溶液的浓度改变时,溶液颜色的深浅液会改变。
浓度越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小,颜色越浅。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有色物质的含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在分析化学中,把这种基于比较有色物质溶液的颜色深浅以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比色分析。
实践证明,无论物质有无颜色,当一定波长的光通过该物质的溶液中时,根据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也可以确定该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
目前的比色分析常用分光光度计将光源变为单色光,并选择对待测物质具有最大吸收的单色光进行比色测定。
比色分析法、分光光度法与前面所讲的容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灵敏度高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浓度,下限一般可以达到10-5~10-6 mol/L,可以测定相当于含量0.001~0.0001%的微量组分。
如果将被测物质加以富集,灵敏度还可以提高。
2.准确度高一般比色分析的相对误差为5~20%,分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为2~5%,其准确度虽不如容量分析及重量分析,但对微量组分来说,这个灵敏度还是可以的,因为微量组分用容量分析及重量法已无法测定,更谈不上准确了。
例如1滴KMnO4滴入100mL水中时,仍可得到明显的适于比色分析的颜色,但这一滴溶液在滴定分析中只相当于它的误差的大小,根本无法进行准确测定。
由此看来,比色法的准确度较高,可进行微量组分的分析。
第二十章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3、朗伯-比尔定律
4、透光度(透射比) 5、吸光系数(吸收系数) 6、摩尔吸收系数
书P398: 例题20-1
二、吸光度的加和性 测得溶液的吸光度等于各组分的吸光度之 和。 A总 = ∑ Ai =κ1 b c1 + κ2 b c2 + …… κn b cn
三、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1、比尔定律的局限性 2、非单色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4、颜色的产生: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具有选
择性吸收作用而产生了不同颜色。
5、光吸收曲线 6、吸收峰:光吸收程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
7、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不同物质的溶液,
其最大吸收波长不同。
20.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一、朗伯-比尔定 1、朗伯定律 朗伯(Lambert) 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 度和吸收层厚度的关系。 A∝b 2、比尔定律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 和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 A∝ c
一、光度分析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 2、准确度能满足微量组分测定的要求 3、操作简便快速,仪器设备简单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单色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 2、复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光称为复
合光。如可见光。 3、互补色光:两种适当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 强度比例混合可成为一种白光,这种两种单 色光称为互补色光。
A
λ1 A
λ2
λ
λ1
λ2
λ
Aλ1= kaλ1bCa +kbλ1bCb Aλ2= kaλ2bCa +kbλ2bCb
三、光度滴定 四、酸碱解离常数的测定 五、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1、饱和法 2、连续变化法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例如, 白光通过CuSO4溶液时, 溶液 颜色为蓝色。
吸收曲线: 为了精确表明溶液对不 同波长光的吸收情况, 可将不同波长 的单色光依次通过某一固定浓度的有 色溶液, 测量该溶液对各单色光的吸 收程度, 即吸光度, 以波长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 即为 吸收曲线, 或称吸收光谱。
光栅:色散元件, 利用光的衍射和干 涉原理制成。当白光通过密刻平行条 痕的光栅后, 将不同波长的光色散成 连续光谱。具有波长范围宽、色散均 匀、分辨本领高等优点。
c. 吸收池(比色皿) 用于盛装被测试液和参比溶液。 按制作材料不同分为石英吸收 池和玻璃吸收池。
d. 检测器 作用: 是将光强度信号转换为可 测电信号, 常见检测器有光电池和 光电管。 光电池: 国产581-G型光电比色 计及72型分光光度计。
与目视比色法相比, 光度法的特点: ① 灵敏度高;10-5 ~ 10-6mol/L ② 准确度较高; ③ 仪器设备较简单, 操作简便、 快速; ④ 应用广泛。
(2) 光的性质和物质的颜色 光的性质: 光是一种电磁波, 具 有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性可用 波长来描述, 其单位常用纳米(nm) 表示, 波长越短, 能量越高。
具有同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由不 同波长光组成的光称为复合光。
互补色光: 若将两种颜色的光按适当的 强度比混合可成白光, 那么这两种光称为 互补色光。
物质的颜色: 物质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的。 当一束白光通过溶液时, 若溶液对各 种色光都不吸收, 则白光全部通过, 溶液呈无色透明; 若各种色光几乎全 被吸收, 则溶液呈黑色; 若溶液只吸收 某种色光, 则溶液呈透过光的颜色, 也 就是说, 溶液呈吸收光的互补色光的 颜色。
(2) 吸光系数 当b以cm, c以g/L为单位, K为吸光 系数, 用符号a表示, 单位为L/g · cm A=abc 当b以cm, c以mol/L为单位时, K为 摩尔吸光系数, 用符号ε表示, 单位 为L/ mol · cm A=εbc a a与ε的关系: M
比色分析及分光资料PPT课件
第15页/共50页
例7-2 某有色溶液,当用1cm比色皿时,其透
光度为T,若改用2cm比色皿,则透光度应为多
少?
解: 由A=-lgT=abc可得 T=10-abc 当b1=1cm时,T1=10-ac=T 当b2=2cm时,T2=10-2ac=T2
第16页/共50页
桑 德 尔 ( San-dell ) 灵 敏 度 S: 当 仪 器 所 能 测 出 最 小 吸 光 度
第7页/共50页
光的互补性与物质的颜色
如果把两种适当颜色的
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也
可以得白光,这两种光就叫
互补色光。
如果吸收光在可见区,吸 收光的颜色与透过光的颜色 为互补关系,物质呈现透过 光的颜色。
如果吸收光在紫外区,则 物质不呈现颜色
第8页/共50页
吸收光谱(absorption spectrum)或吸收曲线
2.86 103 (g cm 2 )
3.25 104 L mol 1 cm 1
第18页/共50页
7.2.2 偏离朗伯一比尔定律的原因
定量分析时,通常液层 厚度是相同的,按照比尔 定律,浓度与吸光度之间 的关系应该是一条通过直 角坐标原点的直线。但在 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偏离 线性而发生弯曲,见图74中的虚线。若在弯曲部 分进行定量,将产生较大 的测定误差。
第9页/共50页
分子的光吸收机理
E=h•v=h(C/ )
分子的吸收 光谱是与其 相应的电子 能级特征相 关的。同时 也与振动和 转动能级有 关。
第10页/共50页
7.2.2 光的吸收定律—Lambert-beer定 律
7.2.1 朗伯—比尔定律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照射到有色溶液时,光的一部分将被溶 液吸收,一部分透过溶液,还有一部分被器皿表面所反射。
第十五章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4)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 吸光度 A 有差异,在λ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 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15.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一、朗伯-比尔定律
1、朗伯—比尔定律
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透明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 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器皿的表面反射。
Ir
Ia
It
价电 子
分子 振动
分子 振动
分子 转动
肉眼可见
单色光:只具有一种波长的光。 复合光:由两种以上波长组成的光,如白光。
白光(如日光)是复合光,是由红、橙、黄、绿、 青、蓝、紫等光按适当的强度比例混合而成的,在 400nm~750nm 范围的一种复合光。
2、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光通过透明的物质时,具有某种能量的光子被 吸收,而另外能量的光子不被吸收。光子是否被物 质吸收,既决定于光子的能量,又决定于物质的内 部结构。
(组成固定) Fe3+ + SCN - → FeSCN2+、 Fe(SCN)2 + ……
(组成不固定)
4、有色物稳定性高,其它离子干扰才小。如三 磺基水杨酸铁的Kf =1042 , F- 、H3PO4 对它 无干扰。
5、显色过程易于控制,而且有色化合物与显 色剂之间的颜色差别应尽可能大。
| m M a R xm R ax|60nm
κ与温度、波长及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与 吸收物质浓度无关。
分光光度的灵敏度
κ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用光度 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κ>105:超高灵敏; κ=(6~10)×104 :高灵敏; κ< 2×104 :不灵敏。
桑德尔(Sandell)灵敏度(灵敏度指数)用S来表示。
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
c1.010 31.810 5mo L1l 5.8 55
b A c 2 1 0 ..8 3 1 9 5 0 0 1 .1 14L 0 m 1o c 1 lm
2020/12/10
可编辑ppt
15
(2) 吸光度的加和性
▪ 在含有多组分的体系中,若各组分对同一 波长的光都有吸光作用,且各组分的吸光物 质彼此不发生作用,则测得的吸光度等于各 组分的吸光度之和。
2020/12/10
可编辑ppt
3
1 光度分析法的特点
▪ 有色物质颜色的深浅和浓度有关,利用比较溶液
颜色深浅来测定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比色分析法。
▪ 目视比色称为比色法;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称 为分光光度法。
▪ 光度分析法特点:
▪ (1)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 一般物质可测到10-3~10-6 molL-1
▪ A = A1+A2+…+A3
2020/12/10
可编辑ppt
16
(3) 对朗伯-比尔定律的偏离
▪ 比尔定律的局限性 ▪ 非单色入射光引起的偏离 ▪ 由于溶液本身发生化学变化的原因引起的偏离
2020/12/10
可编辑ppt
17
比尔定律的局限性
▪ 通常在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分析时,多采用标准工作
曲线法。即固定液层厚度、入射光的波长,测定一系 列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此时A与c应成直线关 系。
在实际工作上, 特别是在浓度较 高时,常出现标 准曲线不为直线, 即偏离了朗伯— 比尔定律。
2020/12/10
可编辑ppt
18
▪ 比尔定律是一个有限制性的定律,它假设入射光为
单色光,吸收粒子间没有干扰。因此仅在稀溶液中才 适用。在高浓度时,由于吸光物质微粒间相互影响, 从而改变了它对光的吸收能力,使吸光度与浓度的线 性关系发生偏离。
比色分析和分光光度法
气相色谱分析
③试剂和溶液 哈同(Hartong)基准溶液:称取重 铬 酸 钾 ( K2Cr2O7)0.100g 和 亚 硝 酰 铁 氰 化 钠 ( Na2[Fe (CN)3NO]·2H2O)3.500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贮存于棕色瓶中,于暗处放置24h后使用。
气相色谱分析
溶液颜色 黄色 黄 桔红 红 紫 青紫 蓝 绿蓝 蓝绿
表5-1 溶液颜色与滤光片互补关系
滤光片的颜色
滤光片能通过的波长(nm)
青紫
400~435
蓝
435~480
绿蓝
480~490
蓝绿
490~500
绿
500~560
黄绿
560~580
黄
580~595
桔红
590~610
红
610~750
气相色谱分析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吸收强度与其浓度成正比关系, 这是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在各种物质的分子吸收光 谱中吸收峰的波长位置、吸收峰的相对强度以及吸收峰的 形状(峰宽)是对物质进行定性与结构分析的依据。
气相色谱分析
2.仪器及使用方法 (1)581-G型光电比色计 581-G型光电比色计光学 系统如图5-1所示。
(2)标准曲线法 此法适合于成批试样的分析。首先 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分别测定其吸光度,以 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样品也经过同样的处理,在和标准溶液相同的条件下测吸 光度。根据样品的吸光度在标准工作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 度。
气相色谱分析
三、应用实例
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共77页PPT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第四章 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
第四章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Colorimetric and Spectrophotometric Analysis§1 概述许多物质本身具有明显的颜色,例如KMnO4溶液显紫色,K2Cr2O7溶液显橙色等。
另外,有些物质本身并无颜色,或者颜色并不明显,可是当它们与某些化学试剂反应后,则可以生成有明显颜色的物质,例如Fe3+本身具有黄色,当与一定量的KSCN试剂反应后,生成的Fe(SCN)3具有血红色;浅蓝色的Cu2+与氨水作用后,则生成深蓝色的Cu(NH3) 42+。
当这些有色物质溶液的浓度改变时,溶液颜色的深浅液会改变。
浓度越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小,颜色越浅。
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溶液颜色的深浅与有色物质的含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在分析化学中,把这种基于比较有色物质溶液的颜色深浅以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比色分析。
实践证明,无论物质有无颜色,当一定波长的光通过该物质的溶液中时,根据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也可以确定该物质的含量。
这种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
目前的比色分析常用分光光度计将光源变为单色光,并选择对待测物质具有最大吸收的单色光进行比色测定。
比色分析法、分光光度法与前面所讲的容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灵敏度高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浓度,下限一般可以达到10-5~10-6 mol/L,可以测定相当于含量0.001~0.0001%的微量组分。
如果将被测物质加以富集,灵敏度还可以提高。
2.准确度高一般比色分析的相对误差为5~20%,分光光度法的相对误差为2~5%,其准确度虽不如容量分析及重量分析,但对微量组分来说,这个灵敏度还是可以的,因为微量组分用容量分析及重量法已无法测定,更谈不上准确了。
例如1滴KMnO4滴入100mL水中时,仍可得到明显的适于比色分析的颜色,但这一滴溶液在滴定分析中只相当于它的误差的大小,根本无法进行准确测定。
由此看来,比色法的准确度较高,可进行微量组分的分析。
第二章 比色分析与分光光度分析
2.选择适当的显色反应条件
3.分离干扰离子
四、测量条件的选择
吸光度的测量:将被测溶液盛放在吸收池中,放入分光光度 计光路中。 如图所示:
入射光 I0
透射光 It
A=lg(I0/It)
MR吸收 试样中其他成分吸收
溶剂和试剂吸收
吸收池对光的反射和吸收
A (样品) = A (MR) + A (干扰)+ A (吸收池) 为了使吸光度真正反映待测组分的浓度,需扣除非待测 组分的影响——使用参比溶液 参比溶液:将不含待测离子的溶液或试剂加入一比色皿 中,试液放入另一比色皿中,再调节仪器,使不含待测离子 溶液处于T=100%(A=0)处,此种溶液为参比溶液。 目的是为了消除由于比色皿、溶剂及试剂对入射光的 反射和吸收等带来的误差。 A (参比) = A (干扰)+ A (池)=0
互补色光和各种颜色光的波长范围,可作为光度测定时选择 测量波长的参考
4.吸收曲线
若以不同波长的光照 射某一溶液,并测量每 一波长下溶液对光的吸 收程度(即吸光度A),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相 应波长为横坐标,所得 A-λ曲线,称为吸收曲线。 它更清楚地描述了物质 对光的吸收情况。
任何一种溶液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是不一样的。
绿 蓝绿
黄绿 黄
绿蓝
橙
蓝
红
紫
紫红
图中处于对角线上的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
例如蓝色光和黄色光、绿色光和紫红色光互补等
3. 光的选择性吸收和溶液的颜色
一种物质呈现何种颜色,与入射光组成和物质本身的结构
有关,而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吸光质点(离子或 分子)选择性地吸收某种颜色的光而引起的。 常见的有下列三种情况:
分光光度分析法ppt课件
Fe2++3R[Fe(3R)]2+ (红橙色,max=510 nm) (注: Fe3++3R[Fe(3R)]3+ ,兰色,max=600 nm )
用盐酸羟胺还原,再显色反应,则可以测得溶液中总 铁含量:
2Fe3++2NH2OH·HCl=2Fe2++N2+2H2O+2Cl-
精选ppt课件
29
三、实验步骤
H2O 稀至刻度
以试剂溶液作参比,在508 nm处,测定不同pH下的吸
光度,并且pH计测定相应溶液pH值,绘制A-pH曲线
,考察pH的影响。
精选ppt课件
32
5、标准溶液曲线的制作 按照书中方法配制0#~8#溶液,以0#为参比溶液,测
定1#~8#溶液的吸光度值,并且绘制A~c标准曲线。 6、未知样中总铁含量的测定 按照书中的方法配制9#溶液,测定其吸光度值,从标
精选ppt课件
27
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光度法测铁的基本原理; 2、学习分光光度法中显色与测量条件的优化与选择; 3、学习标准曲线的绘制以及试样测定方法; 4、了解分光光度计的性能、结构及使用方法。
精选ppt课件
28
二、实验原理
A=bc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A=kc,Ax值cx值。 pH3~9,Fe2+与Phen反应:
1、吸收曲线的制作
试样溶液:
1.00mL100mg/L 铁标
1.00mL10%盐酸羟胺
摇匀
50
2.00mL 0.15%邻二氮菲
5.00mL 1mol/L NaAC
H2O 稀至刻度
试剂溶液:不加铁标,其余同上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