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吸光光度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及分析化学
3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单色光、复合光、互补色光 单色光:具有同一波长的光 复合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 成的光 互补色光:适当颜色的两种单
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 也可以成为白光,这两种单色 光被称为互补色光
光的互补色示意图 无机及分析化学
4
2、溶液的颜色与光的选择性吸收
• (1)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 (2)光吸收曲线 • 将不同波长的单色光通过某 一固定浓度的有色溶液,测 量对应波长下溶液对光的吸 光度,然后以波长为横坐标, 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即可 得一曲线,称为光吸收曲线。 • 光吸收程度最大处的波长称 为最大吸收波长 , 用λmax 表 示。
第十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本章主要介绍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 基本结构和有关应用。
学习要求
1、熟悉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2、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适用范围; 3、了解吸光光度法的分析方法以及显色反应和显 色条件的选择; 4、了解吸光光度法仪器构造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无机及分析化学
1
§10-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MR
(有色化合物)
显色反应:加入某种试剂使被测组分变成有色化合物的反应 在光度分析中生成有色物质的反应主要有配位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等,其中以配位反应应用最广。 显色剂 与待测组分形成有色化合物的试剂
无机显色剂 有机显色剂 价格便宜,但灵敏度和选择性不高,应用不多 种类多,灵敏度和选择性较高,应用广泛
四、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1.非单色光引起的偏离 2.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
无机及分析化学
11
思考2:已知KMnO4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是 525nm,在此波长下测得某KMnO4溶液的吸光度 为0.710。如果不改变其他条件,只将入射光波长 改为550nm,则其吸光度将会( )。 A. 增大 √ B. 减少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10
应用朗伯-比耳定律时,必须掌握好以下条件: ①入射光波长应为λmax,且单色性好; ②被测溶液具有均匀性、非散射性(不浑浊,也不呈胶体); ③被测物质的浓度应在一定范围内。 必须指出: 朗伯-比耳定律不仅适用于可见 光,也适用于红外光和紫外光;不仅 适用于均匀非散射的液体,也适用于 固体和气体。因此,它是各类吸光光 度法定量的依据,用途很广。
无机及分析化学
24
• • • •
•
吸光光度仪器的一般操作程序 a.选合适的波长作为入射光,接通电源预热仪器。 b.调透光率为零,即仪器零点。光路应断开,光电转 换元件不应受光,显示系统显示T%=0.0,如不在“0” 处,则应调节到“0”。 c.调T%=100.0 。将参比溶液置于光路,接通光路(盖 上吸收池暗箱盖),显示系统显示T%= 100.0 。2、3 步应反复调整。 d.将样品溶液推入光路,读取吸光度A。溶液的吸光 度应控制在0.2~0.8范围内,使测定结果有较高的准 确度。而当 A=0.434 或 T%=36.8 时,测定的误差最小。 过大或过小应予以调节。 e. 整理好仪器。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17
二、分光光度法及分光光度计
1.基本原理 由光源发出白光,采用分光装置,获得单色光, 让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透过光的强度通过检测器 进行测量,从而求出被测物质含量。
光源 单色器 吸收池 检测器 显示系统
2.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①光源 紫外光源一般使用氢灯或氘灯,可见光源使 用钨灯和卤钨灯。 ②单色器 选择波长的装置。如棱镜或光栅。 无机及分析化学
⑤干扰的消除 加掩蔽剂、选择适当的显色条件、
分离干扰离子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
15
思考4:显色反应是指( )。 A. 将无色混合物转变为有色混合物 B. 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 √C. 将待测离子或分子转变为有色化合物 D. 向无色物质中加入有色物质
无机及分析化学
16
§10-3 光度分析法及其仪器
一、目视比色法 用眼睛观察、比较溶液颜色深浅以确定物质含量的方法。 仪器:由相同质料制成的、形状大小相同的比色管 方法:将一系列不同量的标液依次加入各比色管中,再分 别加入等量的显色剂及其他试剂,并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 同,最后稀释至同样的体积。配成一套颜色逐渐加深的标 准色阶。将一定量被测试液置于另一相同的比色管中,在 同样条件下显色,并稀释至同样体积。然后从管口垂直向 下观察,也可以从比色管侧面观察,若试液与标准系列中 某管溶液的颜色深度相同,则说明两者浓度相等;若试液 颜色介于两标准溶液之间,则其浓度介于两者之间。
思考3:在符合朗伯-比尔定律的范围内,有色物 的浓度、最大吸收波长、吸光度三者的关系是( )。 A.增加,增加,增加 B.减小,不变,减小 C.减小,增加,增加 D.增加,不变,减小
√
无机及分析化学
12
§10-2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一、显色反应与显色剂
显色反应一般可表示为: M + R ⇌
(被测组分) (显色剂)
18
③吸收池(比色皿) 有玻璃和石英两种。吸收池用来 盛装待测溶液。使用时应注意保护透光面的光洁。 ④检测器 将透过吸收池的光转换成光电流并测量出 其大小的装置称为检测器(光电转换元件)。检测器 主要有: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等。其共同的 弱点:它们长时间受光照射,光电转换效率就会降低, 这种现象称为“光电转换元件疲劳”。故这些元件都 安装在仪器的暗盒内。非测量状态和仪器预热时,它 们不应受到光照,只有测量时才接通光路,测完一组 样品后,应立即断开光路。 ⑤显示系统 有检流计、微安表、电位表、数字电位 表、记录仪及示波器等显示。
无机及分析化学
22
2、参比溶液 溶剂空白: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 试样空白:被测试液中存在其他有色离子 试剂空白:显色剂有色,而试液本身无色 如果显色剂和试液均有颜色,可将一份试液加入 适当掩蔽剂,将被测组分掩蔽起来,使之不再与显色 剂作用,而显色剂及其他试剂均按试液测定方法加入, 以此作为参比溶液,这样可以消除显色剂和一些共存 组分的干扰。
25
思考6、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物质的浓度,相对 误差最小是吸光度为: A. 0.343 B. 0.334 C. 0.443 D. 0.434 √ 思考7、在作分光光度测定时,下列有关的几个 操作步骤:①旋转光量调节器,②将参比溶液置 于光路中,③调节至T=0,④将被测溶液置于光 路中,⑤调节零点调节器,⑥测量A值,⑦调节 A=0。其合理顺序是 A. ②①③⑤⑦④⑥ B. ②①⑦⑤③④⑥ C. ⑤③②①⑦④⑥ D. ⑤⑦②①③④⑥ √
无机及分析化学
23
3、吸光度范围
被测溶液的吸光度值在0.2~0.8范围内,使测定
结果有较高的准确度,过大或过小应予以调节。 而当A= 0.434或T% = 36.8时,测定的误差最小。 为此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控制: 一是改变试样的称样量,或采用稀释、浓缩、富
集等方法来控制被测溶液的浓度;
二是选择适宜厚度的吸收池; 三是选择适当的显色反应和参比溶液。
无机及分析化学
9
例题 浓度为0.51μg/mL的Cu2+溶液,用双环已酮 草酰二腙比色测定,在波长600nm处,用厚度为 2.0cm比色皿测得T = 50.5%,问吸光系数a,摩尔 吸光系数ε为多少? (MCu= 63.55 g/mol) 解:此题是关于a、ε的计算和转化 Cu2+的质量浓度为 c = 0.51×10-6/10-3 = 5.1×10-4 ( g· L-1) A = -lgT = -lg0.505 = 0.297 a = A/bc = 0.297/(2.0×5.1×10-4 ) = 291(L· g - 1· cm-1) ε= A/bc = 0.297/[(2.0×5.1×10-4 )/63.55] =1.9×104(L· mol-1· cm-1) 无机及分析化学
It T 透光率T I0 透光率倒数的对数则表示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称 为吸光度A I0 1 A lg lg T It
无机及分析化学
7
实践证明,有色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 液的浓度、液层厚度及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有关。 保持入射光波长不变,Lambert和Beer分别 研究了光的吸收程度与液层厚度及溶液的浓度之 间的定量关系。 吸光度、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之间的关系 如下: A = Kbc 朗伯-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
§10-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吸光光度分析:利用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特性进行 测定一种分析方法,主要适用于微量组分分析。包括可 见光吸光光度法、紫外吸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 紫外-可见光吸光光度法简称为吸光光度法。
一、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 测定含量可低至10-4~10-6% ; 2.准确度好 相对误差一般为2~5% ; 3.快速简便 步骤包括将样品处理成溶液、显色、测定, 所需的仪器设备均不复杂,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 4.应用广泛
为横坐标作图,得到一条通 过原点的直线,称为工作曲 线或标准曲线。 • 再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方法 配制样品溶液,并测出其吸 光度 Ax,在工作曲线上即可 查得相应的浓度cx。 注意:待测样的测定结果应 在工作曲线范围内,不能延 长工作曲线;工作曲线也只 能在同一次测定中应用。
13
无机及分析化学
显色反应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① 显色反应的灵敏度要高。 ② 有色化合物组成要固定、稳定性要高。
③ 反应的选择性要好。
④ 显色剂在测定波长处无明显吸收。 ⑤ 显色反应受温度、pH、试剂加入量的变化影
பைடு நூலகம்
响要小。
无机及分析化学
14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①显色剂的用量
②溶液的酸度 通过实验作A-pH 曲线来确定 ③显色温度 ④显色时间 通过实验作A-T 曲线来确定 通过实验作A-t 曲线来确定
一、吸光光度法的特点 三、朗伯—比耳定律 二、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四、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原因
§10-2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一、显色反应与显色剂 二、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10-3 光度分析法及其仪器
一、目视比色法 二、分光光度法及分光光度计
三、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10-4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26
§10-4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单一组分分析 1.比较法(只有几个样品溶液需要分析,而精度要求 又不很高,常采用比较法测定。)
标准溶液 待测溶液
则
As Ksbs cs
Ax K xbx cx
As c s Ax c x
即
Ax c x cs As
27
无机及分析化学
2.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 ) 适用于经常性的、大批试样的分析 • 以A为纵坐标,标液的浓度c
KMnO4溶液的光吸收曲线
无机及分析化学
5
√
思考1、符合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 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A.向长波方向移动 B.向短波方向移动 C.不移动,但高峰值降低 D.不移动,但高峰值增大
无机及分析化学
6
三、朗伯-比耳定律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照射到任何均匀的、非散射的介质 (固体、液体或气体),例如溶液时,光的一部分被介质吸 收,一部分透过溶液,一部分被器皿的表面反射。如果 入射光的强度为Io,吸收光的强度为Ia,透过光的强度为 It,反射光的强度为Ir,则: Io = Ia + It + Ir 可简化为 :Io = Ia + It ( Ir 基本上不变 )
无机及分析化学
8
• A = Kbc
其物理意义是:在一定温度下,一束平行的单 色光通过均匀的非散射的溶液时,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 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 A = abc (c:g· L-1,b:cm,K用a表示,其单位为L· g- 1· cm-1,a称为吸光系数 ) • A =εbc (c:mol· L-1,b:cm,K用ε表示,其单位为 L· mol-1· cm-1,ε称为摩尔吸光系数 ) • ε越大,反应越灵敏,可测定组分的浓度也越低。一般认为ε <104的显色反应属低灵敏度,在104~5×104时属中等灵 敏度, 在6×104~105时属高灵敏度, >105属超高灵敏度。
无机及分析化学
19
分光光度计
无机及分析化学
20
思考5、分析有机物时,常用紫外分光光度计, 应选用哪种光源和比色皿: A. 钨灯光源和石英比色皿 B. 氢灯光源和玻璃比色皿 C. 氢灯光源和石英比色皿 √ D. 钨灯光源和玻璃比色皿
无机及分析化学
21
三、吸光光度法测量条件的选择
测量条件
1、入射光波长 a.最大吸收波长;b.能避开干扰组分的入射光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