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Tanenbaum著)复习资料整理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整理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 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 P2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结构的因特网。
P5、6 3、因特网的组成:① 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P11 两类通信方式:✧ 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 ✧ 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 P12 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 P12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 P13✧ 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 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 )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 )形成分组(包packet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 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 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作用范围:W AN(广),MAN (城),LAN (局),PAN (个人); P20 ● 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 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 ● 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 ,WW AN (手机);● 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一、网络概念1、计算机网络:指的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二、网络协议1、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和网络协议(互联网协议)的组合。
IP协议是通信协议,TCP协议是传输协议。
2、OSI模型: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其协议分层概念广泛用于网络系统的设计和标准化。
三、网络设备1、路由器:连接不同网络或网段的设备,使得网络间的数据包能够路由选择到达目标。
2、交换机:连接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实现数据交换和广播。
3、集线器:将多个局域网段连接在一起,使得这些网络能够相互通信。
4、网关:连接不同网络或网段,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5、防火墙:网络安全设备,可以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四、网络连接方式1、有线连接:通过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物理介质连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2、无线连接:通过无线电波(如Wi-Fi、蓝牙)传输数据。
3、远程连接:通过拨号、VPN等方式远程访问局域网或互联网。
五、网络安全1、防火墙: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2、加密技术: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入侵检测系统(IDS):检测并响应网络中的安全威胁。
4、安全审计:对网络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实践进行评估和改进。
计算机网络笔记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在国民经济信息化中,计算机网络是信息传输、处理、存储和共享的基础设施。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的硬件、软件及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计算机⽹络》复习资料《计算机⽹络》复习题第⼀章概述1、因特⽹使⽤的IP协议是⽆连接的,因此其传输是不可靠的。
这样容易使⼈们感到因特⽹很不可靠。
那么为什么当初不把因特⽹的传输设计成为可靠的?答:这个问题很重要,需要多⼀些篇幅来讨论。
先打⼀个⽐⽅。
邮局寄送的平信很像⽆连接的IP数据报。
每封平信可能⾛不同的传送路径,同时平信也不保证不丢失。
当我们发现收信⼈没有收到寄出的平信时,去找邮局索赔是没有⽤的。
邮局会说:“平信不保证不丢失。
怕丢失就请你寄挂号信”。
但是⼤家并不会将所有的信件都⽤挂号⽅式邮寄,这是因为邮局从来不会随意地将平信丢弃,⽽丢失平信的概率并不⼤,况且寄挂号信要多花3元钱,还要去邮局排队,太⿇烦。
总之,尽管寄平信有可能会丢失,但绝⼤多数的信件还是平信,因为寄平信⽅便、便宜。
我们知道,传统的电信⽹的最主要的⽤途是进⾏电话通信。
普通的电话机很简单,没有什么智能。
因此电信公司就不得不把电信⽹设计得⾮常好,这种电信⽹可以保证⽤户通话时的通信质量。
这点对使⽤⾮常简单的电话机的⽤户则是⾮常⽅便的。
但电信公司为了建设能够确保传输质量的电信⽹则付出了巨⼤的代价(使⽤昂贵的程控交换机和⽹管系统)。
数据的传送显然必须是⾮常可靠的。
当初美国国防部在设计ARPANET时有⼀个很重要的讨论内容就是:“谁应当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这时出现了两种对⽴的意见。
⼀种意见是主张应当像电信⽹那样,由通信⽹络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因为电信⽹的发展历史及其技术⽔平已经证明了⼈们可以将⽹络设计得相当可靠)。
但另⼀种意见则坚决主张由⽤户的主机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这⾥最重要的理由是:这样可以使计算机⽹络便宜、灵活,同时还可以满⾜军事上的各种特殊的需求。
下⾯⽤⼀个简单例⼦来说明这⼀问题。
设主机A通过因特⽹向主机B传送⽂件。
怎样才能实现⽂件数据的可靠传输呢?如按照电信⽹的思路,就是设法(这需要花费相当多的钱)将不可靠的因特⽹做成为可靠的因特⽹。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资料)李新宇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访问节点】:又称端节点,是指拥有计算机资源的用户设备,主要起信源和信宿的作用。
【转接节点】:又称中间节点,直至那些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这些节点拥有通信资源,具有通信功能。
【混合节点】:也称为全功能节点,是指那些既可以作为访问节点又可以作为转接节点的网络节点。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线路。
【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
【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组成。
【网络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系统、终端及通信设备。
【对等网】:在计算机网络中,倘若每台计算机的地位平等,都可以平等地使用其他计算机内部的资源,每台计算机磁盘上的空间和文件都为公共资源,这种网络就称为对等网。
填空题:1、1969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美国的ARPANET 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妈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诞生、这个计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
2、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3、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的。
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则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
4、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由称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访问节点、转接节点和混合节点5、通信链路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复习总结一、网络基础知识1. 网络的定义和分类:网络是由若干计算机通过通信链路连接而成的互联网,按作用范围可分为LAN、WAN和Internet。
2.OSI参考模型:由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组成。
3.TCP/IP协议族:由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组成,是网络世界的基础协议。
4.常用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网关等。
二、网络协议1.TCP/IP协议族:包括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等,IP协议负责寻址和分组转发,TCP协议提供可靠的端到端传输控制,UDP协议提供无连接的传输服务。
2. HTT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支持客户端发送请求和服务器返回响应。
3.DNS协议: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并提供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映射。
4.DHCP协议:动态主机配置协议,为网络中的主机自动分配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配置信息。
5.FTP协议和TFT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和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文件。
三、网络安全1.网络攻击与防范:常见的网络攻击包括拒绝服务攻击、入侵攻击、数据泄露等,防范措施包括使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通信等。
2.加密与解密:对于敏感数据的传输,采用加密技术可以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常用的加密算法有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3.网络认证与授权:网络认证是指验证用户身份的过程,常用的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密码验证、数字证书验证等;网络授权是指控制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四、学习方法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是网络学习的基础,但只有结合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可以通过搭建实验环境、参与网络项目等方式进行实践。
2. 多进行网络实验:通过使用Wireshark等网络抓包工具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网络通信过程,熟悉各种协议的使用和交互。
3.阅读相关文献和案例:了解最新的网络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可以阅读相关论文、文章和安全报告等。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资料分章节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复习资料分章节第一章概述1.互联网两大特性:连通性和共享2.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单个网络ARPANET (2)三级结构的互联网 (3)多层次ISP结构的互联网。
3.互联网的组成:(从工作方式分为两部分)(1)核心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端系统)组成。
(2)边缘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4.边缘部分分成两大类:(1)客户和服务器方式: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
(2)P2P(对等方式):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即是客户端又是服务器。
5.核心部分:主要是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1)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占用资源。
质量高,效率低。
(2)分组交换:把大的报文切割成长度固定的较短的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加上一个首部,构成一个分组。
(3)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4)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速率带宽时延吞吐量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 利用率7.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指标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8.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OSI/RM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2)TCP/IP 四层协议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 运输层应用层(3)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4)分层的好处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2.灵活性好;3.结构上可分割开;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5)协议:未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9.实体、协议、服务之间的关系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美)特南鲍姆复习笔记计算机网络总结
(美)特南鲍姆复习笔记计算机⽹络总结北京化⼯⼤学计科专业2014年6⽉计算机⽹络总结复习提纲第⼀章引⾔按照⽹络规模的分类接⼝、协议、服务理解⾯向连接和⽆连接的服务ISO的OSI与TCP/IP第⼆章物理层各种传输介质的特点和⽐较数字调制与多路复⽤基带传输与通带传输的概念基带传输中的⼏种编码⽅式(图2-20)4B/5B编码的作⽤和代价通带传输中的三种调制⽅法频分复⽤、时分复⽤、码分复⽤CDMA(图2-28)电路交换与包交换第三章数据链路层4种成帧⽅法纠错码与检错码CRC的计算第四章介质访问控制⼦层ALOHA:纯的、分槽的CSMA:坚持的、⾮坚持的、p坚持的、带冲突检测的⽆冲突协议:位图、令牌传递、⼆进制倒计数暴露终端、隐藏终端以太⽹帧格式,关于长度以太⽹:⼆进制指数后退的CSMA/CD⽆线局域⽹:CSMA/CA802.11的帧间间隔:图4-28停等式交换与直通式交换(⾍洞路由)VLAN第五章⽹络层虚电路与数据报⽹络的⽐较,图5-4泛洪算法、距离⽮量路由、链路状态路由图5-13层次路由三⾓路由拥塞控制的途径及其反应速度显⽰拥塞通知及逐跳后压负载脱落中的wine和milk漏洞和令牌桶加权公平队列的数据包完成时间(图5-31)数据包分段:透明、⾮透明路径MTU发现IPv4地址分类、⼦⽹划分、⼦⽹掩码第六章传输层UDP、TCPAIMDTCP段头格式TCP计时器:重传、持续、保活TCP的两个窗⼝:拥塞窗⼝、流量窗⼝图6-46、图6-47选择确认第⼀章绪论按照⽹络规模分类:个域⽹PAN,局域⽹LAN,城域⽹MAN,⼴域⽹WANOSI的核⼼概念:接⼝:每⼀对相邻层次之间是接⼝协议:通信双⽅就如何通信的⼀种约定服务:服务定义了该层是做什么的,⽽不是上层如何访问这⼀层。
⾯向连接的服务:像⼀个管道。
有时需要发送⽅、接收⽅、⼦⽹⼀起协商。
⽆连接服务:如发送邮件。
有确认的数据报服务:像挂号信⼀样。
ISO的OSI:开放系统互联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七层的基本原则如下:1)需要不同抽象体的地⽅创建⼀个2)每层应该执⾏⼀个明确定义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复习完整汇总
计算机网络复习完整汇总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设备,让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传输。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计算机网络知识,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以及常见的网络协议进行汇总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多台计算机和设备通过通信线路互相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与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按照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按照连接方式可以分为点对点连接和多点连接等。
3.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模型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协议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四个层次: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两种模型都是为了规范计算机网络的架构与通信规则。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其中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这种模型适用于互联网上的大部分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
2. 对等(P2P)模型对等模型是指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对等的,每台计算机既可以是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
这种模型适用于资源共享的场景,如BitTorrent协议中的文件下载。
三、常见网络协议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协议。
它包括了多个协议,如IP 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等。
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UDP 协议提供不可靠但是实时性较好的数据传输。
2. HTTP协议HTTP协议是在Web浏览中使用的协议,它是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
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服务器返回HTTP响应,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网页加载、文件上传下载等操作。
3. DNS协议DNS协议(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Andrew S.Tanenbaum著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第一章概述1.Store-and-forward 存储转发2.模块化的设计,将通信软件分割成小的相互叠加的层。
分层的意义:相对简单、容易理解、容易实现软件的更新和升级。
3.协议,通信双方关于如何进行通信的一种约定,是不同通信体系中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规则。
4.协议分层的意义:简化了通信软件的设计、每一层的实现都是可替换的、每一层都向上层提供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些服务的细节对上一层加以屏蔽。
5.QOS 服务质量6.服务是下一层为上一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操作)。
服务涉及层之间的接口。
协议,同一层上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规则。
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7.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OSI 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TCP 传输控制协议IP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8.OSI七层模型及其功能。
(1)物理层,在通信信道上传输原始的数据位。
(2)数据链路层,相邻结点的通信线路构成逻辑“链路”,将上层数据组装成帧,并以帧为单位传输数据,具体问题包括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介质访问控制。
点到点协议。
(3)网络层,控制子网的运行过程,关键问题是如何选路将分组从原端转发到目的端。
具体问题包括路由,网络互联,拥塞控制。
(4)传输层,真正的端到端协议,负责将源端上层的协议数据传送到目的端。
具体问题包括复用/解复用、分段和重组、差错控制、流量控制。
(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9.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FTP 文件传输协议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UDP 用户数据包协议ICMP 控制报文协议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ATM 异步传输模式IETF 短期工程事项ITU 国际电信联盟IEEE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CSMA/CD共享介质以太网10.以太网的工作原理以太网的工作过程如下:当以太网中的一台主机要传输数据时,它将按如下步骤进行:1、监听信道上收否有信号在传输。
如果有的话,表明信道处于忙状态,就继续监听,直到信道空闲为止。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复习第一章:概述1.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2.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为进行网络中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和约定3.协议的三要素:@1语法@2语义@3同步4.网络中三种数据的交换方式与差别(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递(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递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4)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5)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6)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7)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两种方式中,更适合传输实时数据的是电路交换(8)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9)分组交换的特征是基于标记(lable-based),分组交换在传送连接之前不需要先建立一条通信线路。
(10)这种不先建立连接的连网方式,称为无连接5.OSI与TCP/IP网络模型各层(1)OSI的体系结构(OSI的七层协议):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2)TCP/IP的四层协议: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TCP或UDP),应用层6.网络分层的好处(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2)灵活性好(3)结构上不可分割(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7.计算机网络传输率,性能指标,时延的基本概念,时延的计算,时延带宽积(1)计算机网络的传输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2)性能指标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速率(2)带宽(3)吞吐量(4)时延(5)时延带宽积(6)往返时间RTT(7)利用率(3)时延的基本概念: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4)时延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第二章物理层1.基带信号与带通信号(1)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2)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2.三种常见的调制方式(1)调幅(AM):即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2)调频(FM):即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3)调相(PM):即载波的初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3.信道复用技术(1)信道复用技术分为:@1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2波分复用@3码分复用(重点)(2)最基本的复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3)波分复用WDM就是光的频分复用(4)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5)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4.CDMA的基础知识,发送数据的计算(1)码分多址(CDMA):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因此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2)CDMA一个重要的特点:这种体制给每一个站分配码片序列不仅仅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相互正交。
计算机网络复习完整
计算机网络复习完整计算机网络是现代化社会信息交流与共享的基础设施,它承载了互联网、局域网以及各种网络应用。
计算机网络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包括网络体系结构、数据传输、网络协议、网络安全等等。
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复习时,需要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历史和发展。
-网络的体系结构,如OSI七层模型、TCP/IP参考模型等。
2.网络通信基础:-数据传输方式和介质,如有线和无线传输、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如数据包、帧、数据报。
-信道复用技术,如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等。
-误差检测和纠错技术,如校验和、循环冗余检测、海明码等。
3.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功能。
-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HTTP、SMTP等。
-IP地址和子网划分,IP地址的分类。
-ARP协议和DHCP协议的工作原理。
4.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概念。
-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如拒绝服务攻击、中间人攻击、ARP欺骗等。
-网络安全防御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
-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问题。
5.无线网络:-无线网络的特点和应用。
-无线网络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无线局域网(WLAN)的标准和安全性。
-移动网络和蜂窝网络的原理与应用。
6.互联网和云计算:-互联网的概念和组成。
-云计算的定义和特点。
- 云计算的模型,如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云计算的优势和挑战。
7.IPv6和下一代互联网:-IPv6的概念和特点。
-IPv6的地址表示和配置。
-IPv6与IPv4的互联互通技术。
-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在复习计算机网络时,可以参考相关的教材和书籍,理论基础要扎实,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思考和应用。
同时,需要进行实验和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复习中,可以进行习题和练习,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并通过交流和讨论与同学、老师互动,共同提高。
湖南大学《计算机网络》笔记-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第1章概述1. 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功能: 连通性资源共享2. internet互联网(互连网):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3. Internet(因特网):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络。
4. 计算机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因特网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5. 三网融合: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6. Internet的发展1969年起源于ARPANET,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85-1992年,建成为三级结构的Internet:主干网、地区网、园区网(或企业网、校园区网)1993- ,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7. I nternet的组成:边缘部分(资源子网)、核心部分(通信子网)8. C/S(Client/Server)方式与P2P(Peer-to-Peer)方式:定义、比较9. C/S(Client/Server)方式与B/S(Browser/Server)方式:定义、比较10.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与优缺点比较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经过通信路径上的线路资源独占;优点:通信实时性强,适用于交互式会话类通信;缺点:1. 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通信线路的利用率较低。
2.建立连接时间长,系统不具有存储数据的能力,不能平滑流量。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优点:无需预先分配传输带宽,在传送突发数据时可提高整个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缺点:时延较长,灵活性较差。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优点: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迅速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论Internet :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有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路,它采用TCP/IP协议族。
1、因特网:从硬件和软件方面来说:数以百万计的互联的计算设备(主机=端系统,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运行网络应用);从分布式应用提供服务的联网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使能分布式应用,提供给应用通信服务。
2、协议: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格式和次序,以及在报文传输和 / 或接受或其他事件方面所采取的动作。
一组控制数据通信的规则。
3、网络组成: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接入网。
4、网络边缘:面向连接服务——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可靠的,有序的字节流数据传送(丢包:确认和重传),采用流控制(发送方不能过载接收方),拥塞控制(当网络拥塞时发送方“降低发送速率”)。
5、网络边缘:无连接服务——UDP(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无流控,无拥塞控制。
6、网络核心:电路交换( circuit switching )和分组交换( packet switching )。
7、电路交换:为“呼叫”预留端到端资源,在电路交换网络中,沿着端系统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缓存、链路传输速率)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
(非共享)。
将链路带宽划分为“片”,FDM 和TDM。
8、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多路复用,该链路在连接期间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
TDM(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多路复用,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并且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一个时隙可用于传输该连接。
9、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每个端到端数据划分为分组,分组交换使用按需的方式分配链路。
计算机网络背诵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背诵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起来,使它们之间可以互相通信和共享资源的技术。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其覆盖范围、传输技术、网络拓扑结构、使用用途等多种分类方式进行分类。
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等组成,其中计算机是网络的终端,通信设备是网络的中继设备,通信介质是传输信息的媒介。
4. 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协作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多种功能,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二、网络拓扑结构1. 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和连接线路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
2. 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总线型拓扑结构适合小型局域网;星型拓扑结构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扩展性;环型拓扑结构适合传输速率高的网络;网状型拓扑结构有较好的容错性和灵活性。
3.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网络传输技术1. 什么是网络传输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是指计算机网络中传输和交换数据的技术,包括有线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
2. 有线传输技术的分类有线传输技术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网络环境和传输速率要求。
3. 无线传输技术的分类无线传输技术包括无线电波、红外线、蓝牙、Wi-Fi等,它们可以实现无线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4. 选择传输技术的考虑因素在选择网络传输技术时,需要考虑传输距离、传输速率、抗干扰能力、成本等因素。
四、网络协议1. 什么是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数据传输格式和传输方式的约定,网络协议分为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等。
2. 网络协议的作用网络协议可以规范和约束数据的传输过程,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和处理。
computer networks(Tanenbaum)【第1章 概述】
computer networks要补充的:1、令牌网2、《计算机网络习题与解析》:鲁士文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章概述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与通讯的组合。
分布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区别:1、计算机网络的特征:A、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都是独立的、自主、地位是平等的B、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为别的计算机提供服务C、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是将数据分为不同厂度的分组进行传输和处理。
D、计算机之间通过不同的通讯媒体连接在一起(互联)E、任一台计算机都链接到网络的通讯子网(传输网络:负责数据的传输)的某个节点设备上,而通讯子网上的设备是相互连通的。
2、分布式系统:通常也基于自主计算机的互联,但有一个操作系统统一管理,对用户来说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和透明性。
A、虚拟计算机,可能是多台计算机的有机组合B、用户向虚拟系统提交任务,由操作系统对该任务进行分割,安排不同计算机计算不同的子任务,最后由系统综合各个计算机的计算结果,把最终答案提交用户C、一个分部系统中的各个计算机是有机组成在一起的企业网络与公众网络1、企业网络(一般是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高可靠性(任何资源可以有多个副本)、节约经费,组织方式:以太网。
企业通过自己企业网的路由器与ISP的路由器(通讯子网的某个节点)相连,从而使企业网内部的计算机可以访问internet。
通过在企业网的路由器后连一个防火墙,通过防火墙检验进出信息的授权,从而控制internet用户访问本企业的数据信息,这样便产生企业的内网和外网。
2、公众网络(互联网):提供公共服务网络分类1、按技术:广播式网络:网络上任意设备发声其他的设备都可以听见,小的网络用,如:局域网点到点网络:数据信息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的交换传递,大的网络用2、按规模: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在该网络中采用同一种网络传输技术,通常采用点对点技术,可以分为通讯子网和资源子网(网上的主机)互联网:最经典的例子是internet,在该网络中采用的网络传输技术不同。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概述通信子网:是指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集合,主要为用户提供数据的传输,转接,加工,变换等。
资源子网:资源子网主要由网络的服务器、工作站、共享的打印机和其他设备及相关软件所组成。
资源子网: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速率、带宽、时延、利用率(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掌握)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心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主要由:语法,语义,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掌握)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OSI的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掌握)TCP/IP的四层协议: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应用层。
(掌握)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物理层传输媒体物理层的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即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掌握)通信的三种方式: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掌握)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调频,调幅,调相。
(掌握)传输媒体:双绞线的类型:无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多模光纤:可以存在许多条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中传输的光纤单模光纤:是光线一直向前传播,而不会产生多次反射的光纤信道复用:为了通过共享信道、最大限度提高信道利用率。
主要技术有: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波分复用WDM,码分复用CDM。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复习资料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可以分为三类:广义的观点、资源共享的观点与用户透明性的观点。
从资源共享的观点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分类:1)广播式网络2)点对点式网络按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分类:1)局域网2)城域网3)广域网2、计算机网络的拓朴结构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分类: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为两类: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与点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
1)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主要有4种:总线结构、树状、环状、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结构。
2)采用点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有4类:星状、环状、树状与网络状拓扑。
3、网络协议、层次、接口、服务与体系结构的概念网络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三要素:1)语义:用于解释比特流的每一部分的意义。
——表示要做什么?2)语法:是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表示要怎么做?3)时序: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表示什么时候做?4、OSI参考模型体系结构及各层主要功能1)物理层主要功能: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结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
2)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并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3)网络层主要功能: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以及实现拥塞控制、网络互联功能。
网络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分组(packet)。
4)传输层主要功能: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end-to-end)服务。
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因此,它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户-服务器模型:服务器:数据存储在性能较强大的计算机1.2网络硬件普遍使用的传输技术:1.广播式链接(机器间传递的短消息能被任何所有的机器接受) 2.点到点链接(分组需要经过多个机器,所以找到好的路径是很重要的)1.2.1局域网:LAN:专有网络,通常只在一个区域内使用。
特征:范围小、传输技术不同(所有的机器连接在同一根电缆上)、拓扑结构不同()。
广播式LAN的总线型和环形拓扑结构:总线型:任何时候至多一台机器是主机器,只有他可以发送数据。
1.2.2城域网WAN:如有线电视网。
1.2.3广域网WAN:范围通常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大洲。
包含了大量的机器可以运行用户的程序,也就是主机。
通过通信子网连接在一起。
主机是用户所有的,而通信子网往往是电话公司或者INTERNET服务提供商所有的。
子网承载消息,将消息从一台主机传递给另一台主机。
子网有两个独立的传输线和交换单元(一种特殊的计算机,也就是路由器)组成。
存储-转发子网:路由器要通过多个路由器进行通信时,中间的路由器会把接收到的完整分组保存下来,知道输出路线空闲,才会把它转发出去。
分组交换型WAN:发送主机将消息切割成一个个的有序号的分组,接受主机将堆积的分组重新装配成消息。
至于路由器如何判断最佳路径的路由决策成为路由算法。
1.2.4无线网络:1.系统互联:通过短距离的无线电,将一台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
如蓝牙,可以将手机或者数码相机连接至电脑。
主从模式:系统单元为主,手机、相机为从部分。
2.无限LAN :3.无限WAN:例如蜂窝电话数据。
几乎所有的无线网络都在某一个点上连接到有线网络中,以便访问文件,数据库和Internet。
1.2.5家庭成员个人设备之间相互通信,如手机和冰箱。
1.2.6互联网:通过一台“网关”将相互之间不兼容的网络连接起来组成的网络。
共同的组成形式是:通过一个WAN将多个LAN组织起来。
1.3网络软件1.3.1协议层次:层:为了降低网络设计的复杂度,将绝大多数网络组织成一堆相互堆叠的层,每一层都建立在下一层的基础上。
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上一层提供特定的服务。
第N层协议:一台机器的第N层与另一台机器的第N层通话用到的规则和协定每一对相邻层之间是“接口”。
P23图:层、协议和接口点线:虚拟通信实线:物理通信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一个特定的系统所使用的一组协议(每一层一个协议)称为“协议栈”。
网络体系结构、协议栈和协议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分层设计:设计完整的网络时,将难以管理的任务分为较小的,易于处理的设计问题。
1.3.2各层的设计问题:在每一层上,都需要一种特定的机制(编址机制)来表示出发送方和接收方。
错误控制:报文片段序号的顺序错误。
流控制:保证接收方不会因为发送方速度过快而被数据淹没。
1.3.3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面向连接的服务:基于电话系统模型的。
用户首先要建立一个连接,然后使用该连接。
无连接的服务:基于邮政系统模型的。
每一条报文都携带了完整的目标地址,所以每条报文都可以被系统独立的路由。
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两种:报文序列和字节流。
区别:有无报文边界。
不可靠的无连接服务称为“数据报服务”,如电子垃圾邮件的发送。
1.3.4服务原语:一个服务通常是由一组原语来描述的,用户进程通过这些原语操作可以访问该服务。
如果协议栈位于操作系统中(大多数情况如此),则这些协议原语会被系统调用进入内核模式,然后在内核模式中控制该机器,让操作系统发送必要的分组。
LISTEN:阻塞操作,等待一个进入的连接CONNECTRECEIVE:阻塞操作,等待一个进入的报文SENDDISCONNECT1.3.5服务与协议的关系服务(竖向):某一层向他上一层提供的一组原语(服务)。
协议(横向):用来规定同一层上对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和分组的格式和含义。
1.4参考模型(网络体系结构)1.4.1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econnection,因为它涉及到了如何将开放的系统连接分层原则:有7层:物理层:物理传输介质:多少伏电压表示“1”和“0”。
每一位持续多少纳秒ns。
数据链路层:将一个原始的传输设施转变成一条逻辑的传输线路。
做法:发送方将输入数据分装到数据帧,顺序传送给接收方,可靠服务接收方确认每一帧都已接受则会返回一个确认帧。
网络层:控制子网的运行过程,关键就是确认如何将分组从源端路由到目标端。
传输层:基本功能:接受上一层数据,必要时分割为更小的单元,然后将数据单元传递给网络层,并且确保这些数据片段能够正确的到达另一端。
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建立会话。
表示层:表示层的下层中,最关注的是如何传递数据位,表示层则关注所传递信息的语法和语义。
应用层: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协议,直接针对用户的需求。
有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1.4.2 TCP/IP参考模型互联网层:将整个网络体系结构贯穿在一起的关键层,任务是允许主机将分组发送到任何网络上,并且让这些分组独立的到达可能位于不同网络上的目标段,分组到达的顺序可能会与发送顺序不同,这时则由高层来重新排列。
互联网层定义了正式的分组格式和协议,该协议称为“IP(Internet Protocol)”。
互联网层的任务就是把IP分组投递到他们该去的地方。
分组路由和避免拥塞是主要问题,类似于OSI的网络层。
传输层:设计目标:允许源和目标主机上的对等体之间可以进行对话,如同OSI的传输层。
已经定义了两个端到端的传输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个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允许字节流正确无误的传递到互联网上的另一台机器。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的协议。
应用层:包含了所有的高层协议,有虚拟终端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电子邮件协议(SMTP)主机至网络层:主机必须通过某个协议连接到网络上,以便可以将分组发送到网络上。
1.4.3两种模型的比较共同点: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并且协议栈的协议彼此独立。
各个层的功能也大抵相似。
传输层和传输层以上的各层都为进行通信的进程提供了一种端到端、与网络无关的服务。
这些层形成了传输提供方。
差别:OSI模型最大的贡献就是明确了服务、接口、协议三个概念的区别。
服务定义该层该做些什么,而不是上一层的实体如何访问这一层或这一层是如何工作的。
它定义了这一层的语义。
每一层的接口告诉他上面的进程应该如何访问本层。
他还规定了有哪些参数以及结果是什么。
TCP/IP模型开始并没有区别出三者差距。
因此,OSI比TCP/IP的协议具有更好的隐蔽性。
技术发生变化时,OSI中的协议更易被替换为新的协议,最初采用分层协议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能够做出这样的替换。
OSI在协议发明前产生,所以不会偏向于任何某一组特定的协议,更加具有通用性。
缺点就是设计者在这方面没有太多经验参考,不知道那些功能放在那一层。
而TCP/IP只是这些已有协议的一个描述而已。
所以协议一定会符合模型,不过并不适合其他的协议栈。
里一个区别在于无连接的和面向连接的通信范围不同,OSI模型的网络层同时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通信,但传输层只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这是由该层特点决定(传输服务对于用户可见),TCP/IP模型的网络层只支持无连接通信,传输层支持两种。
OSI缺点:(1)糟糕的时机:标准的编写“两头大象的启示”(2)糟糕的技术:无论是模型还是协议,都有缺陷,OSI和相应的服务定义和协议都极其复杂。
(3)糟糕的实现:过于复杂的模型和协议导致难以使用。
(4)糟糕的策略TCP/IP缺点:(1)没有清楚的区分服务、协议和接口的概念,不够规范。
(2)不够通用,不适合用来描述TCP/IP之外的协议栈(3)分层协议环境中,主机至网络层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层的概念。
(4)TCP/IP没有区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他们是完全不同的。
物理层必须考虑铜线、光纤和无线通信的传输特征,数据链路层则是确定帧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并且按照期望的可靠程度把这些帧从一端发送到另一端。
一个正确的模型应该把他们作为单独的层包含进来。
1.5.1Internet:把Internet粘连在一起的是TCP/IP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栈。
如果一台机器运行了TCP/IP协议栈,有一个IP地址,并且可以向Internet上所有其他的机器发送IP分组,那么这台机器就在Internet上。
DNS:域名系统,他将机器组织成域,并且将主机名字映射成IP地址。
1.5.2面向连接的网络:X.25、帧中继和ATM:电话公司支持面向连接的子网的理由:服务质量,预先建立一个连接,子网就可以预留资源。
便于记账:建立连接的开始,就是计费时钟的开始时间。
1.5.3以太网:ALONANET系统在低流量的情况下工作的很好,但是在上行流量很大时,几乎无法工作。
而后来的以太网通过将多台机器并行的接入多支路电缆,计算机在传输数据之前,先监听电缆上的信号,看是否其他的计算机也在传输,等待或者发送,这样可以避免干扰现有的传输任务,从而获得比较高的传输效率。
如果多台计算机都在等待当前的传输任务完成后同时开始传输数据,解决办法就是让每台计算机在他自己的传输过程中也进行监听,如果检测到有干扰,则阻塞电缆以警告所有的发送者。
然后退回来等待一段随机事件后再开始重试。
如果第二次冲突又发生了,则随机的等待时间翻一倍,如此这样下去,就可以把竞争的传输任务分离开,每个任务都有机会执行。
1.5.4无限LAN:802.11:就是WIFI。
第二章物理层2.1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2.1.1傅立叶分析2.1.2有限带宽的信号:传输过程中振幅不会明显减弱的这一段频率范围称为带宽。
通常所引用的带宽是指从0到某一个能保留一半能量的频率处。
2.1.3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如果任意一个信号已经通过了一个带宽为H的低通滤波器,则只要每秒2H 次采样,过滤后的信号就可以被完全重构出来。
一条带宽为H Hz,信噪比S/N的有噪声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为:Hlog2(1+S/N)2.5公共交换电话网络:2.5.1电话系统的结构:早期电话系统三个主要部分:交换局、顾客与交换局之间的线路、交换局之间的长距离连接。
三个主要的部件:本地回路(模拟信号)、干线(数字信号)、交换局2.5.3本地回路:调制解调器、ADSL和无线:一台计算机通过模拟拨号线发送数字数据的时候,这些数据首先必须通过调制解调器转换成模拟的形式,才能在本地回路中进行传输。
在端局又转换成数字形式以便进行长途干线传输。
调制解调器:接受一个位序列作为输入,并且产生一个经过调制的载波输出。
调幅:不同的振幅分别代表0和1;调频:不同频率的连续波代表0和1;相位调制:不同的相位角度。
每秒采样的次数用波特(baud)计量,每一个波特中,发送一个码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