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总论(一)[
专题10诗歌鉴赏(解析版)
专题10 诗歌鉴赏一、鉴赏类型(一)诗歌的形象 1.诗歌的形象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喻等的解读。
2.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3.意象:诗中表现诗人情思意趣的感性对象----构建形象的主要因素。
4.意境: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完美融合的产物。
(二)诗歌的语言 1.语音上:音乐之美。
2.语义上:精炼、形象、情意之美。
3.语法上: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成分省略等造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4.语言风格和意义性:清新自然、明白晓畅、深沉委婉、热情奔放、直朴清纯、典雅文丽、轻灵飘逸;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特殊义)(三)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1.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欲扬先抑、照应、象征、衬托、比兴、联想和想象。
2.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修辞方法及典故。
3.直接抒情: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
4.间接抒情: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即事感怀。
二、鉴赏方法(一)形象分析法形象即意象,是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
故应注意诗中选取的事物。
(二)语言分析法 重点理解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义的词、用典等。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间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意象: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 感情语言:独、飘渺、恨、寂寞、冷 象征语言:拣尽寒枝不肯栖意境:孤独、凄凉但又有坚定的信念。
(三)表现手法分析法修辞、衬托、情景关系、对仗等。
(四)意境分析法 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主要和作家的风格有关。
三、鉴赏角度(一)类别方面 诗词曲;古体诗和近体诗;绝句和律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边塞诗、抒怀诗等。
(二)风格方面 豪放:恢宏阔远、博大新奇 雄奇:雄伟劲健、奇绝峭拔 沉郁:深沉蕴积 直率:奔肆率直 婉约:曲柔细密、情调缠绵 含蓄:藏而不露 清新:清秀奇丽 风趣:幽默诙谐(三)技巧方面 对比比较;映衬比较;虚拟写实;象征暗示、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花用典故、以古说今;静景动写、以动写静;渲染烘托、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勾勒、浓墨重彩。
诗歌赏析要点总结大全
诗歌赏析要点总结大全诗歌是一种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性。
通过对诗歌的赏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意图和感受诗歌的美。
以下是对诗歌赏析要点进行总结的大全。
一、诗歌的主题和意象诗歌的主题是指诗人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可以是关于爱情、自然、社会等各种主题。
要点总结:1. 主题思想要清晰明确,体现诗歌的独特性。
2. 情感真挚,与读者产生共鸣。
3. 意象丰富多样,通过形象的描绘来表达主题。
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诗歌通过节奏和韵律创造出独特的音韵美感。
要点总结:1. 节奏感强烈,形成诗歌的韵律。
2. 使用恰当的词语、语音和音调来构建韵律。
3. 融合音韵和意义,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诗歌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技巧,通过对语言的巧妙运用,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要点总结:1. 比喻:用其他事物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增加诗歌的意境。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形象和行为,增强情感的表达。
3.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征和效果,使诗歌更具吸引力。
4. 对仗:诗歌中的句子和词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对仗关系,增强诗歌的音乐美感。
四、诗歌的结构和形式诗歌的结构和形式是指诗歌的组织和布局方式,通过结构和形式的选择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要点总结:1. 分行:通过分行设置,突出诗歌的形式美感。
2. 篇幅:不拘泥于篇幅的长度,以符合主题和情感的需要。
3. 结构:合理设置诗歌的开头、发展和结尾,体现诗歌的整体完整性。
五、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是通过选词、造句和语法结构等形成的,正确的选择可以提升诗歌的表达力。
要点总结:1. 选词准确,力求简洁明了。
2. 造句流畅,注意句与句之间的衔接。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语言形象化,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以上就是对诗歌赏析要点进行总结的大全,通过对这些要点的把握,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美。
当我们读到一首动人的诗歌时,可以注意这些要点,深入品味其中的意境与艺术魅力。
诗歌鉴赏总结
诗歌鉴赏总结诗歌鉴赏是一门关于诗歌的研究和欣赏的学科。
通过对诗歌的品味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通过音韵、形象、语言和节奏等多种手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感受。
诗歌鉴赏的过程就是通过欣赏、品味、剖析和评价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形式美。
在进行诗歌鉴赏时,我们首先要从内容入手。
诗歌是诗人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媒介,因此我们要通过精读诗歌的文字,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我们可以通过读者的角度来体会诗人的视角,感受他们的情绪和表达方式。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诗歌中所蕴含的寓意和象征。
有些诗歌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更加深刻的意义,我们要仔细品味和思考,试图理解诗人的用意。
其次,我们可以从形式上对诗歌进行鉴赏。
诗歌的形式美是诗歌独特的魅力所在。
诗歌有其特定的韵律、节奏和呼吸,这些都是诗歌的基本元素。
通过品味和欣赏诗歌的音韵和语言的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构思和表现力。
例如,有些诗歌采用押韵和律诗的形式,这样会使诗歌更加优美和朗朗上口。
有些诗歌则采用自由诗和散文诗的形式,以自由的节奏和抒发感情的方式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诗歌形式的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领悟诗歌的美感和魅力。
此外,诗歌鉴赏还需要解读诗歌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
诗歌在表达的过程中,诗人会运用一系列的修辞手法来提高诗歌的艺术效果。
例如,诗歌中常见的比喻、拟人等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和情感化。
通过解读诗歌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表达和意境。
最后,诗歌鉴赏的过程还需要结合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诗歌是人类灵魂的独特表达形式,每个时代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诗歌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
同时,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个人情感。
总的来说,诗歌鉴赏是一门充满艺术灵气和思想启迪的学科。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踏雪寻梅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第一节表达方式一、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秋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这种方式比较直观,这里仅略举三例,不深入讨论。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析】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例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析】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析】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例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南·关雎》)例5: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卫风·伯兮》)例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黍离》)【析】直露而真率地抒发了诗人内心沉重而深广的忧伤;例7: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析】写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直接表达了少女至真、至善、至烈的爱情,显得坦荡、真率而震憾人心。
例8: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关汉卿《[双调]沈醉东风》)【析】这首曲写送别的场面和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挚感人。
语文重点知识归纳诗歌的欣赏与鉴赏
语文重点知识归纳诗歌的欣赏与鉴赏语文重点知识归纳:诗歌的欣赏与鉴赏诗歌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欣赏与鉴赏诗歌,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语感,增强对美的感知能力。
本文将针对诗歌的欣赏与鉴赏进行详细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诗歌的特点与分类1. 诗歌的特点诗歌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节奏感强:诗歌运用韵律、节奏等手法,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音韵美。
(2)意境深远:诗歌通过抒发情感、描绘景物等手法,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3)简练精炼:诗歌以简短的篇幅表达深刻的意蕴,具有经济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2. 诗歌的分类根据形式和内容的不同,诗歌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别,常见的有:(1)古体诗:以五言、七言为主,如唐诗、宋词等。
(2)现代诗:自20世纪初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更加自由宽泛,形式多样。
(3)民族诗:特指民族文学中写实生动的诗歌,如民谣、地方诗等。
(4)抒情诗:以抒发诗人情感为主,表达内在的情感世界。
二、欣赏诗歌的方法与技巧1. 关注诗歌的意象和形象诗歌常常使用大量的意象和形象来表达情感和主题,因此,欣赏诗歌时应仔细观察和品味其中的意象,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 注重韵律感受和语感体验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语感,通过朗读、吟诵诗歌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其中的韵律美和语感美,为欣赏诗歌增添更多的乐趣。
3. 理解和思考诗歌的内涵诗歌常常具有深远的内涵和哲理,欣赏诗歌时应针对诗歌中的言外之意进行思考和解读,理解诗人想要表达的意义,并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悟相结合。
4. 细读读者与诗歌之间的互动关系诗歌需要读者的主观参与和联想,通过与诗歌进行互动,读者可以在欣赏中获得更多的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三、诗歌鉴赏的要点与技巧1. 解读诗歌的标题和辞藻诗歌的标题和辞藻往往是诗人表达情感和主题的重要手段,读者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标题和辞藻,来推测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诗歌鉴赏总结精华
诗歌鉴赏重点摘要1、整体阅读从上而下:标题、作者、注释、意象、体现情感的字词154页6题2、诗歌分类及观点态度(了解古代诗歌常见的情感)3、诗歌形象人物形象鉴赏步骤: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概括塑造了怎样的形象(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手法)(3)指出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灵活回答)景物形象:景——境——情物象鉴赏流程:物的外形特征——物的神韵、品格——诗人的理想情操4、诗歌语言炼字题型答题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译)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或描绘了…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第四步:作用或增强了感染力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种模式:炼句型1、简析句意,结合文意赏析2、用到了什么手法或哪个字用得好(位置结构)3、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语言特色类题型答题模式第一步:点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第二步:结合原诗分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第三步:分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技巧手法题答题模式:明技巧+释运用+析作用修辞手法作用及答题模式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
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2、拟人。
人格化,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赋予物以人的情感,便于抒发感情。
如果将“物”直接说成“你”,显得亲切自然。
(化物为人,亲切自然)3、对比。
用什么与什么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的某个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的某种感情。
4、反复。
强调、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升华主题。
5、排比。
增强文章的语言气势、说理效果和感染力。
用排比说理,可把论点阐明得更严密、透彻;用排比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叙事,可把事情叙述得井然有序;用排比写人,可以把人物刻画得细致深刻。
结构紧凑,文意贯通。
6、反语:即说反话,故意说与本意相反的话,表达一种讽刺、愤怒或调侃之情。
诗歌鉴赏整体分析
抓景
夜色渐浓,露水在渐渐凝结、垂落,楼下的江水,在静静 地流淌。周围的山峰,像巨人一样屹立。夜风轻拂,一切 都是那样柔和、安详。远处长江水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 点灯火,那是夜泊的客船和渔舟,新月高悬,万籁俱寂, 这时从城中传来一阵阵捣衣的砧杵之声,回荡在夜空之中 。此景虽美,却难免给人以凄清之感。流离他乡,凄清之 景更令人伤怀。
以体悟杜甫的《夜》为例: 夜
杜甫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泡”开方式
体悟情感
抓字词
“疏”“孤”“无情”:“疏”是稀疏,言其灯少,暗示 贫困、偏僻、凄清;“孤”是孤独,无人作伴,更显凄凉 ;“无情”则是诗人得不到家书迁怒于传书鸿雁的无奈之 语,思乡强烈于此凸显。
读诗常规技巧/ part 02
(一)“读”标题蕴含的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 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 读”: 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 旨; 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 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 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 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 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抓事 抓尾句
抓情
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独坐高楼,对着窗外空山的景色, 听着远处传来的砧杵之声,加上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时局 动乱,战争不断,诗人已经很久没有收到故乡亲人的来信 了。这时自己走到室外,倚杖步檐,仰看星斗,由银河想 到长安,内心无限悲凄。
步檐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一个病情严重的人, 在床上挣扎起来,倚着拐杖还要走到门外,仰望天空,遥 望国都,远眺故园,感慨万千,诗人的忧国之心、思乡之 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考诗歌鉴赏一、如何分析诗中人物和作者的情感(教师)
高考诗歌鉴赏之一:如何分析诗歌中的思想感情:一、分析思想感情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表达情感的手法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
2、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3、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景、以景结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借古讽今(借典故抒情),借事抒情。
第二步、仔细审视诗歌中的景物行为或典故的特点。
典故所表达的情感一般是固定的。
如:闻鸡起舞表达的事报效国家的愿望;燕然勒功表达的是对建功立业的渴望;黍离之悲表达的是对故国的思念,持节云中,表达的是对朝廷重用的盼望……景物常常与感情间有相似性。
另外,景物的描写角度及色彩的变化常常体现情感的变化。
第三步、读懂诗歌。
(一)读懂诗歌内容:1、懂得诗词的结构特点。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词。
上片: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片:抒情为主2、读懂诗家语(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以词语省略压缩的方式组句;句子的反常组合。
(2)、抓住关键词句品情态(3)、抓住景事情。
(4)、看标题、作者及注释内容。
3、读懂诗词的表现手法。
二、理解诗词中的人物及作者的情感1、对人、对事、对景、对物的情感;2、具体情感体现: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
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在诗歌鉴赏的备考练习中,同学们常常出现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使用时张冠李戴等问题。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考语文诗歌赏析表现手法盘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表现手法一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2、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二.诗歌鉴赏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通感、比拟、夸张、对偶、用典、化用、反复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以声衬静、化静态为动态、动静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要点总结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鉴赏诗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诗歌的内涵与表达方式。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诗歌鉴赏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下面,我将总结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要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一、诗歌的形式特点1. 韵律形式:诗歌通常按照一定的音节、押韵规律构成,有不同的韵律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2. 线条形式:诗歌的排列通常呈现出独特的线条美,如每行字数的安排、排列的紧凑程度等。
3. 篇幅有限:相较于其他文学形式,诗歌的篇幅通常相对较短,通过简短的文字传达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二、诗歌的语言特点1. 以意象和感觉为核心:诗歌常常利用丰富的意象和感觉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描写具体的形象、事物等,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2. 夸张与隐喻:诗歌常常使用夸张和隐喻的修辞手法来营造强烈的艺术效果。
通过夸张或隐喻表达情感和意象,使诗歌更富有张力。
3. 用词精准而充满想象力:诗歌在用词方面常常力求精准,通过集中而精练的词语,传达细腻而深刻的意境。
三、诗歌的意境1. 表达情感:诗歌是一种由情感驱动的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语言塑造情感,唤起读者的共鸣。
2. 传递思考:诗歌不仅表达情感,还包含着作者对人生、自然等深刻的思考。
通过诗歌的意境,传递作者的思想。
3. 营造美感: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之美和意境之美,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感受。
四、诗歌的主题和风格1. 主题的多样性:诗歌的主题涵盖广泛,有自然、爱情、人生等各种主题。
通过主题的选择和表达,诗歌向读者传达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2. 风格的多样性: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有的喜欢抒发自己的感情,有的喜欢融入社会与时代,有的追求形式的独立等。
了解诗人的风格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五、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1. 注重整体把握: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把握诗歌的主题、意境和情感,从整体上理解诗歌的艺术价值。
2. 关注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诗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情感。
诗词鉴赏总论(全)
2、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 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②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遇之乐, 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却用 “一杯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两个朋友,各自漂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 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
竹因空心,故常取其谦虚,又因其直而有节,故常取 其有气节之意。
C、谐音法。就像现代人将8与发联系在一起一 样,古代的很多意象其本来义和指代义往往也 有这样的联系。
如:柳因与留谐音,故常取其“不愿朋 友离去,依依惜别之情”;莲因与恋谐 音,故取其作为爱情的象征。
2、看炼字——炼字处成为诗眼,或使诗句形象生 动,或增强诗句的感染力——套用法、删字法、换 字法、倒推法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纷纷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云破月来花弄影;
②形容词——巧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 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 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③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
一寸两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3、受问——“你感觉我是怎样的人”;答题——审题干,答 题目,所答即所问
第一步:看人——读懂内容——看题目作者、看意象 炼字、看语句表达、看诗后注解——“四看”定内容
一、看题目作者——题目定诗由,作者定诗风
诗歌鉴赏(全面)
诗歌鉴赏(全面) 诗歌鉴赏(全面)一、引言1.1 诗歌的定义1.2 诗歌的重要性1.3 本文档的目的二、诗歌的基本元素2.1 韵律2.1.1 音节与韵脚2.1.2 音调与音韵2.1.3 韵律的分类2.2 节奏2.2.1 诗行的长短和节奏感 2.2.2 节奏对诗歌意境的影响 2.3 押韵2.3.1 押韵的种类与形式2.3.2 押韵对诗歌的效果三、诗歌的体裁与类型3.1 古韵诗3.1.1 古体诗3.1.2 韵文诗3.2 现代诗3.2.1 自由诗3.2.2 近体诗3.2.3 抒情诗3.2.4 讽喻诗3.2.5 叙事诗3.2.6 思维诗3.3 民间诗3.3.1 吟唱诗3.3.2 小调词四、诗歌的主题与意象4.1 爱情与情感4.1.1 纯美的爱情 4.1.2 失落的爱情 4.2 自然与风景4.2.1 山水诗4.2.2 季节诗4.3 社会与人生4.3.1 社会批判4.3.2 对人生的思考五、著名诗人与其代表作品5.1 李白5.1.1 夜泊牛渚怀古 5.1.2 静夜思5.2 杜甫5.2.1 春望5.2.2 登高5.3 白居易5.3.1 问刘十九5.3.2 定风波5.4 陆游5.4.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5.4.2 渔家傲5.5 modern poetry5.5.1 The Waste Land by T:S: Eliot5.5.2 Howl by Allen Ginsberg附件:诗歌鉴赏辅助材料:pdf- 附件1:古体诗韵文对照表- 附件2:现代诗常用词汇表- 附件3:著名诗人及其作品一览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韵律:指诗歌中的音节和声音组成的规律性2、节奏:指诗歌中的音节的时间长短和重音位置的规律性3、押韵:指诗歌中的音节的尾韵相同或近似4、古体诗:指构成古代文学一种形式的诗体,包括正体诗和古体诗5、韵文诗:指采用古体词汇、音律和韵律写成的新诗6、自由诗:指没有特定的押韵和节奏规定的诗歌形式7、近体诗:指以汉语传统诗歌的韵律和形式为基础的现代诗歌形式8、思维诗:指通过诗歌表达思想、哲理和感知的诗歌形式。
诗歌鉴赏总论部分
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 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 觉。
(3)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
(3)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 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 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
【考点】鉴赏诗的内容,理解主旨。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 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 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 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 “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结合全句 加以描绘。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的字“侵”的动态 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理解诗的主旨要紧扣住诗的最后一联“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 断。这种题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 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不求一致。 但是,出题人在设置考点时似乎对内容的考查拟题重复,前两个小题 都是对形象的鉴赏,虽然一概括一具体,但我本人觉得这一点有些欠缺。 【思路点拨】咏物诗往往扣住所咏之物的具体特点,又在其中有所寄寓。 阅读鉴赏时要注意抓住咏物诗的这些特征就可以读懂了。解题时注意考 题的考点,注意筛选答案要点。
(三)总结规律,把握答题技巧
• 1.反复体味,读懂原诗。读懂原诗是答好诗 歌鉴赏题的关键,因此答题之前要反复体味, 把原诗读懂,了解作者为什么而写诗,写了什 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 • (1)注意分析诗题。古诗题目往往概括主要 内容,写作环境、写作目的,暗示诗歌的感情 基调。分析诗题,有助于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 (2)注意利用注释。有的诗歌后面加了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扫清阅读理解原诗时的障 碍,一定不可轻易放过,要认真细读,充分利 用。
诗歌特点(课堂PPT)
四大文学样式之一
1
诗歌鉴赏方法总论
(一)诗歌的含义
诗歌是以凝练、形象、富 有韵律和节奏的语言、强烈的 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创造独特 感人的意境,高度集中地反映 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样式。
5
这首诗显然是写景抒怀的,如果我们不用诗歌这种样式,而改用 散文来描写,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呢?
大概是这样的一种情形:这一天正值清明佳节,人们多么 希望是一个花红柳绿、风和日丽的日子啊,可天公不作美,竟淅 淅沥沥地下起雨来。依照民间习俗,本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 或扫墓祭祖的时刻,而如今却是游子孤身赶路,春衫尽湿,触目 伤怀境况,让人多么地伤感凄迷啊;唉,还是找个小酒店,避避 雨,喝点酒,解解忧,去去愁吧。可哪有酒店啊?唉,那边不是 来了一个骑牛的小牧童吗?我何不问问他呢!……
1.诗歌中所描绘的诗人自我形象。2.诗歌中所描绘 的外物形象(事物形象)。3.诗歌中所描绘的他人的形象。
其中诗人的自我形象常常包括一些肖像、行动、神 态、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8
至于其表现形式,有的比较直接,有的则很含蓄。比如,刘 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内容:大风刮起来了, 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 我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 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诗歌虽朴素 简短,但人物形象尽显。鸿门宴之后,刘邦战胜了项羽,成 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使他兴奋、欢快,踌躇满志,然而他 心中又隐藏着深深的恐惧和悲哀:得江山易,守江山难。所 以他极其渴望得到良将志士,以固国安邦。由此可见,此诗 既表现了其豪迈得志的一面,又表现了其内心忧虑矛盾的一 面。其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
诗歌鉴赏总结(按内容划分)
• 诗歌的主题与内容 • 诗歌的意象与象征 • 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 诗歌的语言与修辞 • 诗歌的结构与形式 • 诗歌鉴赏的实践与拓展
目录
Part
01
诗歌的主题与内容
主题分类
爱情主题 以爱情为题材,表达对爱 1
人的思念、追求或失恋的 痛苦。
社会批判 4
以社会现象和问题为题材, 表达对社会不公、腐败、 战争的批判和反思。
比喻
通过比喻手法,将一个事物比作 另一个事物,以突出其相似之处 或差异。
情感抒发
喜悦
表达快乐、愉悦、欢快的情感。
悲伤
表达痛苦、失落、悲痛的情感。
愤怒
表达愤怒、不满、反感的情感。
平静
表达平静、安宁、放松的情感。
Part
02
诗歌的意象与象征
意象的运用
具象与抽象
意象可以是具体的物体或场景, 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或思想。通 过具象和抽象的结合,诗歌能够 更深入地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
大量阅读诗歌,并养成做笔记的习 惯,记录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创作练习
尝试自己创作诗歌,通过实践理解 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达方式。
03
02
参与诗歌朗诵
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和节 奏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讨论与分享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通过 讨论交流,拓展思路和视野。
04
鉴赏的拓展
跨学科研究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如历史、哲学、心 理学等,从多角度深入理解诗歌。
STEP 03
音韵
音韵是指通过声音的和谐搭 配,形成悦耳动听的韵律效 果,增强诗歌的音乐性。
押韵是诗歌中常见的韵律形式 ,通过韵脚的重复使用,使诗 歌具有和谐统一的美感。
诗歌鉴赏总结归纳
诗歌鉴赏总结归纳诗歌鉴赏总结归纳(1)常见表达方式:A、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理于景、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古讽今)B、描写(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明暗相衬、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上下、实写和虚写,C、记叙(赋)、议论、问答、说明,叙议结合(先记叙后议论)(2)常见表现手法:象征、用典、比兴、联想/想象、衬托/映衬/反衬/衬托/烘托、渲染、化用、虚实结合、正侧结合、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少胜多、以小见大、以乐写哀(3)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反语等等。
(4)常见篇章结构:层层深入、呼应(首尾呼应)常见、先总后分、先分后总、详略得当、过渡(巧妙过渡)常见、铺垫、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线索) 、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篇末点题)(5)常见语言特点: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简洁明快、浓墨重彩、诗情画意、含蓄隽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6)常见流派风格:现实意义、浪漫意义;豪放派、婉约派;山水派、田园派、边塞派;沉郁顿挫(杜甫)常见、豪放飘逸(李白)常见、质朴刚健、清新俊逸、诗中有画(王维)常见、平淡自然(陶渊明)常见、隽永含蓄、阴柔婉约、哀怨凄婉等等。
(7)常见描写角度:描写景物的角度:仰视、俯视、平视、远看、近观等。
描写范围的角度:形状、声音、色彩(绘形、绘声、绘色)常见等。
用笔的角度:正面与侧面,繁笔与简笔、动与静、点和面等。
课后拓展:诗歌鉴赏应试策略:(1)要读题,要读人,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和题干的提示等。
(2)分析词义、分析句义、分析意境、分析形象、分析写法。
(3)掌握正确的鉴赏流程: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
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
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
鉴赏程式一: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鉴赏要点
诗歌鉴赏要点一、引言诗歌是人类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运用美丽的语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意象,诗歌不仅能够传达情感,表达思想,还能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需要关注诗歌的语言、韵律、意象和主题等要素,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语言语言是诗歌的魅力所在,通过对诗歌的语言进行鉴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诗歌的字数,句子长度,以及诗歌的整体结构。
有些诗歌会采用押韵、平仄、对偶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会增强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
其次,我们需要留意诗歌中使用的字词,特别是一些生僻的词汇或者是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词语。
通过对这些语言元素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三、韵律韵律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诗歌的韵律进行鉴赏,可以增加我们的审美体验。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诗歌的押韵方式和节奏感。
有的诗歌会采用押韵的方式,使得诗歌更加动听。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诗歌的节奏感,即诗歌中词句的长度和重心位置。
有的诗歌会使用短句或者长句,通过对词句的有意安排,使得诗歌表达更加准确、细腻。
四、意象意象是诗歌的灵魂,通过对诗歌的意象进行鉴赏,可以感受到诗歌所营造的美丽画面和丰富内涵。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诗歌中出现的具体事物的描写,例如花朵、山川、动物等,这些形象会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
其次,我们需要留意诗歌中所使用的比喻、象征和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这些修辞手法,诗人可以将抽象的情感或者思想具象化,增强诗歌表达的力度和美感。
五、主题主题是诗歌的核心,通过对诗歌的主题进行鉴赏,可以深入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诗歌标题或者前言,诗人往往会在其中表达对现实生活或者人生哲理的思考。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诗歌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情绪,这些情感往往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
最后,我们可以从诗歌中寻找诗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取向,通过这些观点和取向,来思考诗人所要表达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 • 【答案】(1)(3分) •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 • ①久别重逢的喜悦; • 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 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 【解析】选用欧阳修的词有点意外,选用《临江 仙》更是意外。这一首词几乎没有引起所有人的 重视。各种选本少有,网络也少有注解。好在找 到一本2002年版的线装《诗词曲》中有。答此题 既要读诗,又要看注解。丰富的感情说明不止一 条,所以要列出序号,没有让简析,只要答出情 感类别即可。诗中说“同唱第”,而注解中强调 朋友远道而来,于是就有了第一条。词中“如今” 几句,明显在发牢骚,结合注解中被贬滁州,就 有了第二条。至于说第三条,是本词最明显的情 感。似乎还有第四条—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或 对朋友的关心。“闻说”二句字面上说,你到了 一个神仙之地任职,我今后再也看不到你了。实 际上也是以调侃的语气,表达出对朋友另到一个 蛮荒之地任职的同情。且命题人给的第二题答案 的第一条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另外前两句也有对 当年一举中第,春风得意的留恋。
• (二)、(11分) • 8.(5分).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 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彩,而注重环境的烘 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 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得2分,分析 3分)。 • 9. (6分)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 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 花上,思绪万端却有无从说起,以致在在 梅树下沉吟许久,知道日暮才独自离开。 (答出心情3分,分析3分)。
3
1、修辞手法
赏
析 表 达 技 巧
4、表达方式 3艺术构思
2、表现手法
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 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 反复、反语、引用等; 借景抒情、想象、联想、对照、衬托、 渲染、 烘托、用典、悬念、赋比兴、 象征、动静结 合、虚实相生、借古抒 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 情、以哀景写乐情等。
•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6分) • 答: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 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 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 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 帝的恩赐!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具体内容的鉴赏能力。 鉴赏诗歌具体内容,首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 剖析,体会其在整个作品中的作用。
• • • • • • • •
(13年高考新课标卷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 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 情?请简要分析。(6分)
2014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讲
的能 古阅 代读 诗浅 文易
一、《2013年考试大纲》 涉及古代诗歌鉴赏的内容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
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
古 代 诗 歌
3、鉴赏评价D
2、分析综合 1、理 解 A C
2014级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新课标Ⅰ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 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 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3.(8分) (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 全诗简要分析。(4分) 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 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 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 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 未酬的忧愁和愤懑。
• (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 析。(4分) • (2)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 和潜藏于胸的壮志未绝。佳节时不喜反忧; 壮心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显 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三层 对比,层层递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壮志 未酬的忧愁和愤懑的内心世界。(4分)
• 2010年18套高考语文试卷,诗歌鉴赏的命题 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略有变化。
• 1、从分值看,大部分试卷设题为7—8分,江 苏卷是10分,新课标全国卷和辽宁卷为11分。 • • 2、从体裁看,19首诗歌涉及1首乐府诗、4首 律诗、6首绝句、5首词、1首散曲、2首其他 样式的诗。其中律诗、绝句、词仍是重点,比 率占到近80%,但其他体裁不容忽视。
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 意境的作用。
本题考查作品的思想感 情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 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4分)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 本题考查作品的思想感 答:(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 语言。炼字,要求分析字 情 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 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 “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 结构作用、表现主题情感 密。 意境的作用。
篇章结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曲笔 入题、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承上启下、 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 铺垫、画龙点睛等。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4 评 价作 品 思 想 内 容
评价作者的观点:(从主旨、意境、 诗歌基调入手)
评价诗歌思想内容:(从体裁、分类 入手)
(10年四川卷)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语言。炼字,要求分析字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 的意思、修辞、表现手法、 官。
• 13年湖北卷 •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 临江仙 • 欧阳修 •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 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 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 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 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 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 • • •
备考策略 1、了解考点,熟悉题型。 2、掌握技巧,规范答题。 3、结合诗句,分析情感。
鉴 赏 形 象 要 点
二、考点阐释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
把握形象 特征
理解形象的 典型意义
分析寓于形象中 的思想感情
2 鉴 赏 作 品 的 语 言
从语法角度出题:倒装句等
从炼字角度出题(修辞手法可归纳为 表现手法类): 从品评诗歌语言风格上出题:
• 3、从题材看,咏物言志、山水田园、怀古咏史、送 别感怀、边塞战争、羁旅思乡、抑郁失意都有涉及。 其中,以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怀之作为多。 • 写景抒怀之作包含两类题材: • 一类是山水田园诗歌,此类诗以写景为主,情感淡 然悠远令人回味无穷,抒情较含蓄; • 一类是即事感怀类之作,景、事、情交织在一起, 情味深厚令人感慨万千,抒情议论较为明显。为方 便设题,把写景咏怀诗作为考查重点也就自然而然 了。
•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 用了什么手法?(4分) • 【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 •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 分) • 【答案】: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 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 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 的气节。
•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 作简要赏析。(5分) • 【答案】(5分) •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 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 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 浪漫色彩。 •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 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 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 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 (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 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 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 分) (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
• 【解析】此题难度较大。一遇到解说手法的词, 学生容易一头雾水。其实只要用好现有材料不一 定一无所知。作者由阆州,一下子想到了仙境阆 苑,想象奇特,当然属于“飘逸”范畴。且注解 中有对阆苑的注解,又框定了两句,如果学生再 联想到《红楼梦》中黛玉的唱词“阆苑奇葩”, 第一问就迎刃而解了。至于第二个答案,如果我 们把视野稍微放开,就不难发现,全词的时空转 换比比皆是。由眼前的重逢,想到十年前的“同 唱第”,由眼前的“薄宦天涯”的失意,联想到 十年前曲江宴上披红戴花的得意,由人间僻地, 想到天上仙境,这些时空转换,挥洒自如,灵动 飘逸。
• 从命题的考查点看,试题设置角度都比较 小,切入点明确,重在考查鉴赏古代诗歌 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 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3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13年重庆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