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合集下载

转变思品课学习方式的做法

转变思品课学习方式的做法

转变思品课学习方式的做法学会学习是一个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它关系到学校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的提高。

学生学会学习,核心就是要转变学习方式。

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呢?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贵善导,学贵主动”,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课本上现成结论,而是主动参与丰富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创新的过程。

所以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学习主动权,引导他们在充分自主的平台上学习。

1.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教学时,尽量选择与学生年龄、学习生活、爱情情趣贴近的素材引导他们思考,让学生知悉情况,有话可说,乐于参与。

例如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时,课本编排第一单元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第二单元是“走进新的学习生活”,按照常规,应先学习第一单元,再学习第二单元,便是为了能切合学生初进中学实际,我先上第二单元,在教学中让学生畅谈进入中学的感受,引导他们总结适应中学学习生活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1.2质疑思辩。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自读中的困难,产生疑惑时,我就引导学生大胆围绕内容进行质疑。

但由于个体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水平高低各不相同,而且具有明显的个性倾向。

因此当学生把问题提出来后我就组织学生共同疏理,浅显的可由学生直接回答;深奥难答的问题,由教师作恰当的解释;如果学生的问题提不到点子上,就进一步启疑,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思考,找出课文问题的关键。

这样,学习问题解决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训练和提高。

2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相对于传统的“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我在思品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想方设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让学生有机组合起来研究或共同解决问题,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1有效组合。

若使合作有效,首先必须有效组合。

在划分小组时,首先对优、中、差学性进行合理搭配,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利于组间竞争,激发合作冲动。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摘 要 思 想 政 治 课 课 堂教 学 要 密切 联 系 自身 存 在 的 问
题 . 力 转 变 学 生 的学 习方 式 . 学 生 能 够 主 动积 极 地 获 取 努 使 知 识 . 正 理 解 知 识 、 握 知 识 和 进 一 步 探 索和 体 会 其 应 用 真 掌
价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学 习方式 的转变还没有真 正地 落到实处 。那么如何才 能
t a s r s d n s la n n to , kn t d n s a tn — o t n f m t e t e r ig meh dma i g s e t u o o r o u ’ u
mo sy e p o e t e u k o n r l n e a d a d a q ie u l x lr h n n wn a d tu y u d  ̄tn n c u r k o e g , O a o frh re p re c e a p id v l e o hs n wld e S st u t e x e n e t p l au ft i i h e
新课程背景下思想政治课 堂学生学 习方式 的转变
孟 凡荣
( 沛县教 师进 修 学校
中图分类号 : 2 .5 G6 31 文献标识码 : A
江 苏 ・ 州 2 10 ) 徐 260
文章编号 :6 2 7 9 ( 0 1 2 — 0 0 0 1 7 — 8 4 2 1 )9 0 4 — 2
COUr e . s
的意见 , 敢于打破“ 常规 ”敢 于在 “ 和“ ” , 新” 异 上做文章 。教
师这 时更应该看重 的是学生是 否能积极思考 ,敢于提 出问 题 、 问题 , 才考虑答案的正确与否 。 回答 然后

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思想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要求,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就是培养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和知识创新能力。

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学生个体素质的重要体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

因此,看政治课课堂教学是否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新课标理念下,评价一堂课教学成败与优劣的标准之一。

一、强化主体意识,诱发探究动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课堂设计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学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因此,教师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的讨论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活动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向平等地参与学生研究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化,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有关问题与教师讨论或争论。

另外还要求课堂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课堂教学的各种问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作答。

在教学形式上,可设计教师指导与分组讨论、自学与辅导、收集资料与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在活动安排上,可设计一些课堂辩论,教师角色模拟,撰写理论小论文,知识抢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可安排学生旁听法庭审判,到工厂、银行、农村等参与实践。

从而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展示和发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自觉地给自己提出可行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监督自己去实现这些目标,并评价自己和实践结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质疑,促进深入探究新教材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设置了大量探究问题的情境及提出贴近生活的相关问题。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
, 一
运加油? 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 小芳和小 明在放学途中路过一家电子游戏厅时, 小明受到电子游 戏厅老板 的拉拢 , 了游戏机室 。 进 你认为 : 此时小 芳对此 可能会 采取 哪些行 为?对可 能采取 的行动分 别作 出评 析。 课堂 中, 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的培养 , 也有助
于学生学习方式 的优化 。 。 。
4 . 促进学生经常反省 自己的言行 思想品德课有很强 的德育功 能 , 学生在学习知识 的 同时 , 也应反省 自己的言行 , 只有 这样 , 才能促进学生理 论联 系实际 , “ ”情 ” 意” 行” 实现 知 “ “ “ 的统一 。思想 品德 课教师应加强课后指导 , 引导学 生将 书本知识转化为实 践能力 。比如 :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 什么是理性 的消 费观 ” 这一 问题 , 让学 生知道 我们 中学 生社会 阅历还不 够 丰富 , 要学会 理财 、 合理消 费 , 消费 时多一些 理性 , 少 些盲 目, 珍惜父母 的劳动 , 正确 、 合理地支配 自己的零 花钱 。在学 习“ 珍惜学 习机会 , 行受教育 的义务 ” 履 这・

内容时 , 教师应组织学生对“ 上课走神、 不专心、 迟到、 逃
学、 作业拖拉 ” 等行 为进行讨论 探究 。通过活动 , 让学生 认识 到这些行 为是 没有 自觉履行 受教育义务 的表现 , 应 把握 好青春年华 , 真学 习科 学文化 知识 , 惜受教育 认 珍
的机会 , 而端正 学习态度 , 从 培养起学习上要吃苦 , 吃 肯 苦 的钻研精神 。
生搜集和处 理信息 的能力 , 获取 知识 的能力 , 析和解 分 决问题 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 准要转 变的就是那 种学生被动接受式 的学 习方 式 , 建立和形成 旨在充分调动 、 发挥学生主动性 的学习方式 。 思想 品德课对 学生的能力 、觉悟要求越来 越高 , 若

试论思想品德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

试论思想品德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

中 “ 自然 地 生 发 ” 。二 是 让 学 生 掌 握 解 决 问 题 的 基 本
方法 。学习不 仅仅 是 为了寻求 问题 、提 问题 ,蜓

发现式学习。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重要 的是要认 清 问题 、解 决 问题 ,这 就需要 学 生掌 握解决 问题 的 方法 。正 确的方 法 ,能 起 到 “ 拔
被 动 的学 习方式 为多 元 的 、主动 的学 习方式 ,提倡
自主 、合作 、探 究 的学 习方 式 ,以充分 发挥 学 生 的
主动性 、能动 性 ,培养 学 生 实 践 能力 与 创新 精 神 , 让学生成为课 堂的主 人 ,让 学生 成 为 “ 身 体与 思维
都 自由的人 ” 。思想 品德教 师 应立 足 思想 品德课 堂 , 坚持 “ 以生 为本 ”的教 育理 念 ,切 实转 变 学生 的学
如果你 有一个 思想 ,我 有一个 思想 ,彼此交 换 ,我 规 律与智能 水 平 ,必 须结 合 学 生 的学 习生 活 实 际, 们每个人 就有 了两个 思想 ,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 ”思 否 则 就很 难 开展 。 想 品德课 堂教学 是一个 生生 之 间、师 生之 间 、文本
首先 ,教师要 创设 问题情 境 ,激 发学 生 的探究
与 自己的真 实体悟 相结 合 ,从 而寻找 到适 合 f j 的
而引导他们 去发现的应该尽量 多些 。 ”基于此 ,教 师 解 决 问题 的 方 法 ,做 到 “ 举 一 反 ” “ 触 类 旁通 ” 。 i是培养学生 坚韧 的科 学探 究精 神 。学 生 只有 拥 有
挖 掘文本 内涵 ,在 独 立思 考 中去洞 察学 习 内容 的本 坚韧 的探究 精神 ,才能使 探 究走 向 问题 的根源 ,才

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怎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论文

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怎样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一言堂”、死记硬背的现象,学生成了被灌输的“容器”。

这种刻板的程式化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

新课程则彻底扬弃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材那种说理型、灌输型的呈现方式,代之以活动型、探究型的新的呈现方式,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为此,本人对新课改下思想品德课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以下几点论述,以求抛砖引玉。

一、课程要求确立新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学习偏爱或倾向,反映学习者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性。

包括具体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状态及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等有关学习行为的基本特征。

而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性、接受性为主要特征,学生的主体性丧失,从而使学习异化为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控制力量,并将导致人的主体性、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由学生自主而不是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

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

”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应当对学生的学习承担责任?教师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而思想品德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但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系统的知识,而更为重要的是知识的内化,品德的提升,以提高实效。

为此,我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预习的指导,突出学生自主探究新教材的内容的表达、问题的提出,活动的探究,呈现开放性、诱导性、引导性。

留有许多空白,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像的空间,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发挥新教材各方面的优势,在上课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给学生布置思考的任务、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不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延伸到不断提出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给他们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学生预习的形式要多样化,有的可以以单位为单元,有的可以以课为单位,有的可以以框为单位,有的可以放在课堂上。

教师有时进行集体指导,有时进行个别辅导。

在各种形式的自学中,要强调实效性。

要指导学生放开地去想,大胆地去写、去练。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的指导应从几个方面入手:①要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②要及时鼓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运用赏识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学的成就。

③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④要逐渐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⑤及时进行检查、督促,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敢于与教材进行充分“对话”善于提出问题,不唯书。

要鼓励学生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

二、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开展课堂交流与合作新课程的新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说理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实施开放性教学,教师的角色也应之而改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应该成为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

浅谈思想品德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问题山东东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基础学科的思想品德,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

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累,学生睡,讲完了,没听会”的现象,制约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和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

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教师要学会经营课堂,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一)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

教师应当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堂上,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潜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奠定基础。

笔者在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经验的基础上,运用“学案导学—质疑展示—合作探究—训练达标”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性大大提高,能力得到培养,课堂效率也得以提升。

(二)构建愉悦的教学方式,营造快乐的教学氛围。

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教师学会经营课堂,建构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发展。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愉悦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联系生活实际,走进学生的心灵。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思想品德课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思想品德课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思想品德课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者:董文利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4期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顺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努力转变观念,从根本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

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

引导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

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怎样做人。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

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燃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尊重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

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间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这些组织形式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新课程中,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成新型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

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

教师要以亲切的言谈,优雅的举止,甚至和学生每一次目光的对视来实现交流。

二、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主动感悟情感的感染与道德的领悟是密不可分的。

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课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于学生 埘学 习的一种 内在需要 。学生学习的 内在需要 , 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 趣。 学生 有了学习兴趣 , 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 而是一种享受 、 一种 愉快的体验 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 , 另一力 面表现 为学 习责任 。 学习是谁的事情 ,
准应 当对学生的学习 承担 责任? 教师 当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 。 但是如果学生 意识不 到学习 的责任 , 能把学 习跟 自己的 生 活 、 不 生命 、 长 、 成 发展有机 联系起
象 学生成了知识灌输的 容器 这种刻板的程式化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性 、 能动 性、 独立性 不断被 销蚀 。 思想品德新课改彻底抛 弃了传统 的说 理型 、 灌输 型的呈 现方式, 代之以活动型、 探究型的新的呈现方式 倡导以 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交 流与合作 ” 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 , 从而促进学生思想晶德课学 习方式的转变。
ll | l l _ l
一l l
- -。
豢豢≥ 一鋈 害
l l_ 薯 l j _0_ 。

矗 学 ,特 是 匀 标 — 、习 程 序 、习 价 准 ; 岛 习其 点 学 目 单 化学 过 程 化学 评 标 化
发 学习 Ⅱ 雌 贝是一种 开放性的 学习, 其特点 是学习目 标整体化、 过程 学习 个性化、
≥|
“ l 。0 0 l譬 l l i l j | lI l 算 l | |
新 改 课 下
。一 一 l l l 0
式转 的 变
国河 窜 省 申牟 毒 墨 直 第 二 初 中 。 援 宝 魏
长期以来。 , . 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存在着 堂灌”“ 镛 、。言堂”死记硬背的现 、

与接受信息 的关 系, 一开始就把教师 的教作 为主动的活动 , 把学生 的学作 为被动

德育工作随笔道德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德育工作随笔道德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德育工作随笔道德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素养的重要工作之一,其中道德课堂是推动学生学
习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首先,道德课堂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各种道德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自
己的道德判断和态度。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
思考和探索。

其次,道德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道德意识。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
析道德问题的前因后果、利弊得失,从而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同时,通过
讨论和互动,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从而在学习中更加注重道德准
则和伦理规范。

第三,道德课堂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媒体手段,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同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奖惩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改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总之,道德课堂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
养判断力和道德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
为主动的思考者和探索者,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和素质。

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的转变

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理念,新思想品德课标强化了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转变学习方式,必须首先转变观念,确立新课程理念传统教学的学习观,以为学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啃教科书、完成作业、参加考试来获取知识,就是学习。

这种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手脚,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从满堂灌的课堂上走出来,便淹没在作业与模拟的题海之中,被加班加点搞得筋疲力尽的学生,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其它形式的学习?新课程的学习观,认为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与老师、与同学、与教材的互动之中进行“学中做”,更要在实践活动、问题情境的探究互动、合作互动、综合互动中进行“做中学”。

酸甜苦辣都有“营养”,都爱“吃”;成功失败都是收获,都要认真去品味。

在多元互动中调控自我、改变自我、完善自我。

二、自主学习方式,符合新课程的学习观,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新思想品德课标准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新课程的学习观,倡导由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和独特发展需要的基础上,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提出一些目标明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查阅资料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谈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谈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谈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增加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

教师应当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全方位、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为学习方式的转变奠定基础。

我在教学中常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是我回答而是和学生一起探讨,让学生各抒己见,我参与其中,使学生感到教师和他们在学习中的地位是平等的,老师是他们学习的合作“伙伴”。

由于问题是学生提出的,也是由学生自己解决的,学生就会有成功的喜悦,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愿意与老师交往,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这是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学、愿学、自主学,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会自然涌现,它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情境。

传统的导入式教学情境,使学生所进行的学习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解,被动地学,根本谈不上创造思维的启发。

新课程强调“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六课《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这一节时“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是个难点。

我首先和学生一起回忆本镇的换届:“选举自己的家人都谁参与了?”一学生马上回答:“父母和哥哥。

”我又问:“你为什么没能参加?”学生回答:“还未满十八周岁。

”再引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明确宪法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然后引导学生自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正文,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知道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内容和渠道;接着采用教材中A、B、C三个事例进一步明确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渠道有哪些;最后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四种做法正确与否”。

学生在通过阅读很快说出图一和图四的做法正确,图二图三的做法错误后,解决最后一个难题“公民如何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打造思品高效课堂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打造思品高效课堂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打造思品高效课堂渔峡口镇枝柘坪小学杨清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九年义务教育思品课程改革的一次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学生不是课堂上的被动者、配角,而是具有主卦能动性的人。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实施思品课教学活动化,对思品课堂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它是以现代教育观为指导,确立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的教育观念;其次是确立了个性教育,以发展个性潜能和个性特长为出发点,尊重差异的教学观念;最后是确立了全面的发展观。

思品活动化教学正是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地位,真正还课堂于学生。

初中思品活动化教学,从本质上倡导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思品课堂教学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思品活动化教学中,笔者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从而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立足讲台,依据课本”,将知识源源不断地“压”进学生大脑,学生在这种高压之下,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变懒了,思想上毫无创造动机,学习兴趣全无。

一堂课下来,学习效率低下,事倍而功半,这就是“要我学”的结果。

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内化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

学生一旦具有某种兴趣,就成为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

他们就会主动、深入地去探究、思考。

在思品活动化教学中,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如,我在上八年级思品第一单元“亲情”时,就以“家是什么”、“我们为家做些什么”、“父母在家庭中的作用”三个问题,结合实例分小组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他们畅所欲言,举大量事例论证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家人”在家庭中的作用。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思想品德课开发、研制现代媒体,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思想品德课开发、研制现代媒体,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思想品德课开发、研制现代媒体,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思想品德课开发、研制现代媒体,促进同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内容提要]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本文分析了这一技术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中的乐观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对同学终身学习方式的影响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现代社会正逐步走进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正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基本要素、一种生活的素养。

相应的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充分激发同学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制造性,转变着同学的学习方式。

一、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同学自主学习中的重要性(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首先为同学的学习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了同学的学习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同学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假如你不选择学习,没有人会将学问灌输给你,假如你不主动、不乐观学习,很可能什么新学问都学不到。

在这样的情形下,同学就会渐渐首先学会依据自己真实的学习水平与独特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接着学会依据计算机的反馈,自主的打算学习的步骤和进度,还可以学会主动的探寻,发觉自己需要的学问和信息,常此以往,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向老师们呈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教学场景,将老师从繁重的传授学问的任务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投入到关注同学引导同学的教育活动中去。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老师可借助动画、图形、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介进行教学,让同学增加体验,实现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全方位学习,同时,老师还可以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模拟功能再现真实的情境以实现同学的学习的直观性。

在学习中,老师首先要关心同学适应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这种方式学习,还要教会同学如何查找信息、发觉学问;其次,老师还要能够在同学面对信息不知所措时,关心同学选择信息、组织信息;最终,老师要教会同学面对信息态度,教会同学以一种兼有批判、创新精神态度去对待眼前呈现出来的信息。

德育工作随笔道德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德育工作随笔道德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德育工作随笔道德课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回顾几年来的道德课堂的摸索与实践,首先转变是我们,我们的教法变了,我们做到了把自主权给了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行为习惯转变,让学生真正受益了。

记得那是第一届学生,在学习校园舞中让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转变,男女生不在拘谨,配合的是那么默契,自主学习的转变中是在阅读中体现的,那是08年的2月15日晚,我们的学校周围厂矿都在放烟火,这时上课的效果肯定不好,所以我随机一变我们一起来看烟花吧,不过看完之后要写出观后感,没想到学生还是非常愿意的,可惜我没有留下他们的佳作,以前的学生我宁愿不看我也不写,这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转变。

那是我在教学《狮子和鹿》一课时,由于在展示环节中七彩组的组员张冠李戴,我在当时有点失望的说:“你们小组合作意识差,组长樊梦露同学责任心不强,你们小组要落后了,虽然这次点评有点苛刻,但却激发了他们小组合作的意识,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们小组却成了课堂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组长总是那么认真在指导组员认真讨论总结,在展示时组员十分细心,恐怕他们小组落后,因此学习成绩在一步步提高。

其他方面也要争夺第一,组长显然成了小老师,成了我们班级的标兵小组,起到了带领的作用,这下最高兴的就是我这个班主任了由于在七彩组的带领下,其他小组也不甘示弱,这下子我们班的学生个性火花飞溅展现了出来:书香组王亚楠同学对学习的兴趣浓了,主动性大了,积极性高了,星星组的楚楚同学大胆了,都上台当小老师了,智慧组的白宗易同学说:“老师,在学校讨论习惯了,周末写作业时,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讲给家长听。

我爸爸还说:“这孩子话越来越多了比以前活泼了,充满了自信心!”我听后心想是道德课堂小组建设成就了这些孩子们。

我们的课堂确确实实让孩子一点一点转变了,孩子喜欢这样的课堂,想不起是那届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名字让我记忆犹新,范奕萌、黄亚芳、冯帆、冯章会、蒋志超同学在升入初中后,来到母校和我谈心,让我最感动是她说:“老师我是多么想念我们课堂,现在的课堂上没有争论,课堂上总是那么严肃,思维的火花得不到碰撞。

试析品德课如何转变教与学方式

试析品德课如何转变教与学方式

试析品德课如何转变教与学方式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品德课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逐渐凸显。

然而,传统的品德课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主导、讲述性质强、学生参与度低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转变品德课的教与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素养。

关键词品德课,教与学方式,转变,学生参与度,品德素养1. 引言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传统的品德课教学方式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述,学生参与度不高,难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本文将就品德课如何转变教与学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2. 转变教与学方式的意义品德课的教与学方式对学生的品德素养培养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转变教与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3. 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策略3.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设置开放式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可以起到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将学生置于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3 创设启发性的情境与案例通过讲述真实的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情境,提高学生对品德课的关注度。

4. 转变教与学方式的效果评价转变品德课的教与学方式,需要进行相应的效果评价。

通过定期的课堂观察和学生评价,可以了解转变教与学方式的效果。

并且,还可以通过量化的评价指标,如学生参与度、学习成绩等,评估转变教与学方式对学生品德素养的影响。

5. 结论转变品德课的教与学方式对于学生品德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创设启发性的情境与案例,可以提高品德课教学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而思想品德课有其自身的特点,不但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系统的知识,而更为重要的是知识的内化,品德的提升,以提高实效。

为此,我在平时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预习的指导,突出学生自主探究
新教材的内容的表达、问题的提出,活动的探究,呈现开放性、诱导性、引导性。

留有许多空白,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像的空间,给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量发挥新教材各方面的优势,在上课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给学生布置思考的任务、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不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延伸到不断提出问题,自主探究问题,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给他们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学生预习的形式要多样化,有的可以以单位为单元,有的可以以课为单位,有的可以以框为单位,有的可以放在课堂上。

教师有时进行集体指导,有时进行个别辅导。

在各种形式的自学中,要强调
实效性。

要指导学生放开地去想,大胆地去写、去练。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的指导应从几个方面入手:①要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②要及时鼓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运用赏识的力量,让学生感受到自学的成就。

③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④要逐渐地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⑤及时进行检查、督促,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敢于与教材进行充分“对话”善于提出问题,不唯书。

要鼓励学生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扩大知识面。

二、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开展课堂交流与合作
新课程的新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说理和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实施开放性教学,教师的角色也应之而改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应该成为课堂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

教学活动不在是教师单边的活动,而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成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要搭建起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热情,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应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学习上下功夫,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就某一问题或案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行交流,通过观点与观点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的灵
感,培养创新精神,要经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交流,共同探究,对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要鼓励、赏识,对于“后进生”我们更应该去关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交流,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和力量。

三、扮好学生人生引路人的角色,突出学生品德形成
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不仅在于对道德知识的记与背,更重要的在于体验与实践,在于知识的内化,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才能得以形成。

做到“知行统一”,重在训练,重在学生的实践,这正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要求:“注重与学生社会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的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体验,促进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

因此,教师要从过去作为“道德促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释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自我锻炼,从书本知识的自学迈向社会的实践活动,成为道德的践行者。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角色扮演为学生提供一个道德体验的机会,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剧本,使其扮演一定的角色,在剧情中领会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运用角色的扮演能把书本的知识具体化,贴近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能在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得到体验。

社会实践活动是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得
到道德提升的一个很好的载体。

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指导学生参与此项活动,通过这种实践性强、走进生活的趣味性活动,使学生达到增长见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和陶冶情感的目的,教师可以每一单元后开展主题探究活动,也可以以作业式为主体,探究活动通盘考虑,以使学生真正掌握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望,没有问题就感受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层和形式。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指导学生善于去发现问题,要把学习的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总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正确地加以引导,教师应把预习的指导、师生的互动、生生互动、角色的扮演、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性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独立性的形成,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教师指导的针对性,让学生在学习、社会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达到知识的内化,道德的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