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一课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

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认识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2)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科学概念:(1)科学探究:观察、实验、假设、验证。

(2)科学方法:比较、分类、分析、综合。

2. 实践活动:(1)观察身边的物体,了解物体的基本属性。

(2)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索科学原理。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展示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探究:(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科学原理。

(2)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分享探究成果。

3.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巩固科学概念。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探究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学习效果。

3. 探究活动: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选用适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科学教材。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普书籍、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验器材: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工具和设备,确保实验安全和顺利进行。

小学《科学》校本教材

小学《科学》校本教材
虽然虎克所看到的软木塞细胞是空的小格子﹐但是,虎 克的工作使人们对生物结构的认识,进入到细胞这个微观领 域。
用植物花卉做“花钟”
8 世纪植物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不 同植物的开花时间是不相同的。他还发现,同一地区的同类 植物往往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开花。根据这一事实,他编排出 一个“花钟”,每一个钟点用一种花代替,把开花时间表示 在一个钟面形的花坛上。 每次他只要看一下花的开放情 况,就知道当时的时间了。
下午 6:00 月见草开放
正午 12:00 西番莲开放。
勒阿斯的“钟”是这样的准确,以至此后好些年欧洲人还以 这种“钟”的规律布置花坛。在有太阳的白天,每一片花坛 按自已的时间开花,人们只要在花园里看看,就能够说出时 间来
不用彩笔画出鸡蛋画
需要材料: 白醋、蜡烛、鸡蛋、美工刀、玻璃杯、毛笔、打火机。 制作步骤: 1、先把准备好的蜡烛点燃。 2、用毛笔蘸上融化的蜡油在鸡蛋上画画, 单点的图案即可,比如一个鬼脸。
目录
第一课:生物学家 - 罗伯特•虎克 2
第二课:用植物花卉做“花钟”
4
第三课:不用彩笔画出鸡蛋画
5
第四课:土豆饮水小实验
7
第五课:糖葫芦气球
8
第六课:自制简易的电动机
10
第七课:科技小制作-自制地震预警灯!
12
第八课:五球碰摆小制作
14
第九课: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17
第十课:神奇的磁化水
19
第十一课:无处不在的能量
科学史上称他是“发明大王”,但是他是一个身体不好,大 嘴、厚唇、高额、大下巴,还有一双凸出的大牛眼,从没有 一个女孩子喜欢过他,这样的一个人,没有去演钟楼怪人, 反而成了开创科学,帮助许多人的著名人物。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的理解。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实验器材。

2. 准备实验材料:水、杯子、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或者故事引入主题,引起学生对水的兴趣。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外观,尝试描述水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如加热、冷却、加入杂质等。

3. 交流:4.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或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水的认识。

例如,让学生用杯子、勺子等工具进行水的传递和控制。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水,并记录下来。

7.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记录学生在交流和分享环节的表述和思考深度。

3. 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如参观水库、河流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 开展水资源保护的主题活动,如绘制宣传画、编写口号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资源:1.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书、视频等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

2. 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有关水资源的科普知识,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

九、教学建议:1. 在实验环节,教师要确保学生的安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

2. 在交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十、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3. 教师要关注课堂氛围,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年级《科学》(上)第一课

六年级《科学》(上)第一课
生物技术
介绍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及其在医疗、农业等领域的 应用。
新材料技术
介绍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前沿技术及其在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应 用。
环境保护重要性阐述
1 2
环境问题现状
介绍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 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环境保护的意义
阐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以 及每个人在环保中的责任和作用。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学习成果, 布置课后作业和拓展阅读任务。
02
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法
01
观察法的定义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
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02
观察法的步骤
确定观察对象、制定观察计划、进行观察并记录、整理分析观察结果。
06
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意识培养
科技发展历程回顾
古代科技
简要介绍古代科技成就,如四大发明等。
近代科技
概述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如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等。
现代科技
重点介绍现代科技的重要突破和标志性成果,如计算机、互联网、人 工智能等。
当代科技前沿动态介绍
信息技术
介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及其应用。
动物对环境的感知和适应
动物能够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通过神经 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来适应这些变化,如调节体温、 改变体色等。
动物对环境的改造和利用
动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通过自身的活动对环境进 行改造和利用,如筑巢、挖洞等。
05
地球与宇宙奥秘
地球构造及板块运动原理
地球构造

六年级上册科学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资料

六年级上册科学资料第一课使用工具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第四课轮轴的秘密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实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秘密我的猜想: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研究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研究的方法:(1)分别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研究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力。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动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 第一单元光//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正在发光的灯泡、萤火虫、发光鱼)等。

2.有些物体自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给人感觉很亮,这样的物体不是光源。

例如:月亮、汽车后视镜、人眼看到的鲜花等。

3.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4.(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5.(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6.没有处在发光状态的物体不是光源。

如没有通电的电灯,没有点燃的蜡烛。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声音是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2.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生活中看到的手电筒、激光笔的光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2)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4.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5.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的距离约为1. 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物体向光的一面是(明亮的),背光的一面是(黑暗的)。

2.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如果三者处在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处于月球阴影中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便形成了日食。

5.当地球运行到月球和太阳之间时,如果三者处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月球处于地球阴影中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便形成了月食。

6.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备课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全册科学备课第一课:观察春天的变化
课堂目标
- 通过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季的特点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 研究如何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
研究内容
1. 春天的特点:变暖、明亮、生机勃勃
2. 观察春天的现象:温度变化、花开、昆虫出现等
3. 如何进行观察:使用观察表记录温度变化、花开的情况等
教学过程
1.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例如温度
升高、阳光明亮、花草绿意盎然。

2. 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观察春天的兴趣,例如:“你们在春
天时有没有注意到什么变化?”
3. 给学生分发观察表,让他们观察家中或学校周围的春天现象,并记录下来。

4. 学生交流观察到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春天的特点和现象。

拓展活动
1. 给学生分发种子,让他们在春季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记录并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速度。

2. 安排春季郊游课程,让学生在实地观察春天中更多的现象和特点。

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研究,学生们能够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季的特点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并学会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

接下来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第一课时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课第一课时

课时教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

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

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

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导入2: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

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

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如何呢?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

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

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

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

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

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

……)教师适当评价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

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资料。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1-1《使用工具》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使用工具》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使用简单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不是很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一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常见工具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的掌握。

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2.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工具的使用技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常见工具的实物或图片,用于展示和讲解。

2.准备工具操作的视频或动画,用于演示和指导。

3.准备实践操作的材料和工具,用于学生动手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使用工具。

例如,讲述一个发生在家庭中的小故事,描述家庭成员在使用工具时的场景,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常见工具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工具的名称。

接着,呈现工具操作的视频或动画,让学生了解工具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对工具的认知清晰明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定的实践操作材料和工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完成指定的任务。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1.1《水到哪里去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状态变化,以及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水的一些基本状态变化,如冰冻、蒸发等,但对水的微观结构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状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水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状态变化及其特点。

2.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3.生活实例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杯子、加热器、冰块等。

2.课件:水的状态变化图片、视频等。

3.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提问:“你们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吗?”2.呈现(5分钟)进行实验:将一杯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同时,将一杯水放入冰块,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状态变化。

要求每组选定一种实验方法,如加热、降温等,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4.巩固(5分钟)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提问:“水为什么会发生状态变化?”、“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用途有哪些?”5.拓展(5分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

部编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科学教案第一课:磁力- 教学目标:- 了解磁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研究磁铁的吸引和排斥作用;- 掌握磁力的运用。

- 教学内容:- 磁力是什么;- 磁铁的吸引作用;- 磁铁的排斥作用;- 磁力的运用。

- 教学步骤:1. 通过观察磁铁吸引小铁片的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吸引作用。

2. 利用两个磁铁相互接近时的排斥现象,引导学生了解磁铁的排斥作用。

3. 引入磁铁的运用,例如使用磁铁拾取铁屑等。

4.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磁力的应用场景。

- 教学辅助工具:- 磁铁- 小铁片- 铁屑- 实物和图片第二课: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研究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的实验观察方法。

- 教学内容:- 水的三态变化;- 温度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影响;- 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 教学步骤:1. 介绍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了解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

2. 进行实验观察,通过改变水的温度来观察水的相变现象。

3.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教学辅助工具:- 温度计- 水-- 实物和图片第三课:昆虫的生长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 研究昆虫的不完全变态;- 掌握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内容:- 昆虫的生长变化;-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昆虫的生长变化实验方法。

- 教学步骤:1. 介绍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2. 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完全变态的昆虫形态,引导学生了解不完全变态的特点。

3. 进行昆虫生长变化的实验,通过观察触角或鳞片的脱落现象来了解昆虫的生长变化。

4. 引导学生回顾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并思考昆虫的生长变化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 教学辅助工具:- 昆虫标本- 实物和图片...继续编写其他科学教案内容,直至完成全册的科学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

一年级科学教案第一课认识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水的性质和特点。

2. 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1. 水的分子构成。

2. 实验操作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实验材料:水、杯子、勺子、盐、糖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入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特点和作用。

2. 学生分享对水的了解和感受。

二、探究水的性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等特征。

2. 学生用勺子取水品尝,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3. 教师向学生介绍水的分子构成,解释水的性质。

三、实验:水的溶解性(15分钟)1. 教师准备实验材料,为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用品。

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观察盐和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与组内同学交流分享。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3. 教师强调水的珍贵,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实验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技巧,确保实验安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水的循环与气候变化(10分钟)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引导学生认识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PPT展示水循环的动画,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学生分享对水循环的理解。

3. 教师介绍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如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

七、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10分钟)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世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2. 引导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空气的成分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的共同呼吸之源。

空气的成分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五年级科学上册中,第一课就是关于空气的成分,通过本文,我们将详细介绍空气的成分以及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一、空气的成分1. 氮气氮气是空气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约占空气的78,它对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呼吸起着重要的作用。

氮气还能稳定大气的温度,并参与了大气层的氮循环。

2. 氧气氧气在空气中约占21,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气体,是呼吸作用的重要原料。

氧气还参与了大气的氧循环,是地球大气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约占0.03。

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需气体,也是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地球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 稀有气体空气中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如氩气、氦气、氖气等,它们虽然含量较低,但也对大气层的稳定和温度的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空气的重要性1. 对人类的重要性空气是人类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每天人们通过呼吸来摄取氧气,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正常的空气中的成分比例和质量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而且还能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2. 对动植物的重要性空气中的氮气和二氧化碳是动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没有它们的存在,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人类和其他动物也无法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

空气的成分对于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3. 对地球的重要性空气中的成分对地球的气候和环境稳定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们可以维持地球的温度和大气层的稳定,保障了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总结:空气的成分对人类、动植物以及地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们是地球上生物体共同呼吸之源,维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我们要珍惜和保护好地球上的空气,保持空气的质量和成分,才能够保障我们自己和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通过本文对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空气的成分的介绍,相信读者对空气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希望大家能够从自身做起,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地球。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的教学反思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教案的教学反思

要做好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的教案,需要教师先对开学第一课的课程目标进行充分了解和分析。

教师需要明确本课程的核心思想、关键词汇、知识点和世界观,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

这样,才能张开教课的“蒲扇”,将知识点逐一展开,达到教师带领学生乘风破浪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可以采用课件、实验、讨论、游戏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兴趣并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

如,开学第一课可以用卡通习题的方式,让同学们找出问题本质,确定问题解决思路,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

在已经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教师需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教师在反思时不仅需要关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更需要关注问题背后的原因。

通过深入反思,教师可以观察到教学方案中不足的地方,并通过修正、改进、提高,进一步提高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水平。

教师要时刻与学生保持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视角,调整和改善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长期反思,教师会发现自己创新、才能和热情的提升,同时也能更好的理解学生的需求,把握科学知识的本质,固化学生的基本学习技巧,激发他们成为科学的探索者。

做好小学科学开学第一课的教案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用心去做,用脑去想,用情去感受,用爱去创新。

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积极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科学教育更有趣、更有效,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未来的科学良才。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感受空气-认识空气》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并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到空气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科学方面,他们可能对空气的概念和性质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去发现和探究空气的特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感受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基本性质。

2.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现象,发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实验法: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空气的性质。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气球、塑料袋、水杯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空气。

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5分钟)通过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存在。

如:吹气球、用塑料袋装空气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总结空气的一些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究空气的性质。

如:比较不同容器中空气的多少、观察空气对物体的作用等。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和感悟。

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人要呼吸、气球会爆炸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问题,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质量。

如: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植树造林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电和磁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课电和磁

5、( C )是第一个发现电能转化成磁的人。
B、奥斯卡 C、奥斯特
电和磁 画图题
1、把小磁针放在通电导线旁,观察小磁针偏转的方向,画在下图中。
电和磁 画图题
2、小磁针靠近下列哪个电路的导线时,偏转的角度最大?请打“√”。






【课堂练习】
•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 1、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 ) • 2、做实验时,导线不能长时间接在电路中。 (√ ) • 3、加大导线中的电流不会影响小磁针的偏转。 ×) ( • 4、在电流相同时,通电线圈的磁性比通电直导 线的磁性大。(√ ) • 5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导线的周围会产生磁 场。( √ )
电和磁
实验3: 电能否产生磁的实验
操作方法: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把电路中
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指针指的方向一 致。接通电流观察指南针的变化。断开电流后指南
针有什么变化?反复做几次。
我们发现:指南针指针偏转了 实验说明:电能产生磁
有办法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吗?
分析观察到的现象,我们有什么新 发现? • 提示: • 电路短路,电 流很强,电池 会很快发热。 所以只能接通 一下,马上断 开,时间不能 长。
实验结论
• 发现把线圈立 着放,指南针 尽量靠近线圈 的中心,指南 针偏转的角度 最大。
用完了的废电池,一点电都没有了吗? 能用我们的线圈和指南针检测一下吗?
交流与质疑
• ,对于“电与磁”你们 还知道些什么?还想知 道什么?
课堂总结
• 1、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 • 2、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 转。 • 3、通电线圈能使指南针偏转。 • 4、线圈立着放,用线圈的平面 靠近指南针,或者把线圈套在 指南针上,指针偏转角度最大。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2课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1--12课
第四课根和茎 1、根据植物根的不同分类标准把根分为:(直根)(如:芹菜、白菜、油菜、芫荽)、(须根)(如:葱、 蒜、韭菜)、(贮藏根)(如:胡萝卜、红萝卜、白萝卜等) 2、通过观察我们认为根的共同特点是都有(根尖、根毛)(都向下生长)、(一般都长在地下)。 3、植物的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芽),节是指茎上长(叶)的地方。例如(土豆、 莲藕、姜、芋、蒜、洋葱、水仙、荸荠)是(茎);(山药、甘薯(红薯),胡萝卜)是(根)。(萝卜)、 (山药)是根。 4、研究根的实验滴层由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瓶中的水减少说明(根吸收了水。) 5、植物茂盛的地方,水土流失的现象少。 6、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主要存在于土壤中。 7、大多数新鲜蔬菜水果中的含水量约是自身质量的 70%-90%。 8、萝卜、山药是营养丰富的食品。
实验过程: 1、将芹菜等植物的茎插入到滴有几滴红墨水的的瓶中。 2、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茎的变化。 3、然后将茎纵切和横切,观察茎的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茎的横切面上出现一圈小红点,在茎的纵切面上出现 一条红线。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第五课 动物的食物 1、人和其他动物的生长也离不开(空气)、(水)、(阳光)等条件,同时,还要摄取各种食物来获得(营 养)和(能量)。 2、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称为(肉食性 动物);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 3、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动物也是我们地球家园的(主人),它们的生存也需要我们 人类的(关爱)。 4.肉食性动物:老虎、狮子、狼等
实验材料:两株相同植物、盒子、剪刀、 实验过程: 1、选两株大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的两株植物幼苗。 2、将盒子一侧的上方剪 2 厘米见方的窗口。 3、将植物同时放在向阳处,其中一株扣上盒子遮光。 4、几天后,将盒子取走,观察两株小苗生长情况有何区别。 实验结论:植物有向光性。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相同和不同》优秀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相同和不同》优秀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相同和不同》优秀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相同和不同》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相同和不同》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用比较丰富,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一些可观察的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光滑与粗糙、软硬等,知道可以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能识别和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光滑与粗糙、软硬特征,能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能积极地参与交流和讨论,能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等科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识别和描述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光滑与粗糙、软硬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水果,小篮子,铅笔,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揭示课题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谁愿意挑战?生:(举手示意)师:(课件出示图片)仔细地观察这两幅画,把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生:左边的有……,右边的没有……师:你们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这两幅画一共有5个地方不同。

这节课,我们继续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出示课题)二、自主探究,比较相同和不同1.自主观察一种水果师:看,篮子里装的是什么?生:苹果、香蕉……师小结:我们把这些统称为“水果”师:你们想看一看吗?生:想师:你们想摸一摸吗?生:想师:表现好的小组就可以来老师这儿领取一份水果(组长把果盘放桌子中间)师:每人只能选取一种水果,仔细观察水果的样子,把你观察的结果小声地在小组内说一说。

明白吗?(出示活动要求)学生组内交流,教师适时指导,选出学生代表上台在全班汇报,教师作出评价。

师:同学们,观察好了吗?生:好了师:请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有的同学已经用坐姿告诉老师观察好了)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观察结果呢?生:我观察的是(苹果),它圆圆的,青色的……(句式预设,手举起水果)师:说的真好,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刚刚这位同学发言的时候,同学听得最认真,老师非常喜欢他)你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gulation
4人小组为 基本单位 (人员和位 置固定)。

regulation
regulation
regulation
课代表:检查 并监督小组成 员的课前准备 保证老师来教 室时有秩序、 和老师即使沟 通、提醒老师 布置的任务、 老师没在时组 织并管理课堂、 批改小组长的 作业。
小组长:检 推选组长和 科学课代表, 查并监督小 组成员课前 明确相关责 准备、实验 任和权利。 材料准备的 督促、小组 活动中纪律 的监督
后果
警告 找你谈话 通过劳动教育
通知班主任或直接和家长联系
离开课堂
永远记住
• 我们是一个家,相信我们能开心、快乐地 度过这个学期的科学学习。
7
1 2 3 4 5 6
认真看和听所需要完成的任务,确保自己理解自 己该做什么。
如果不清楚可以问你身边的同学,如果还不懂可 以举手询问老师。 如果有人向你寻求帮助,你要耐心、热情地帮助别人。
小组讨论时声音不能太大。不要干扰到其他小组。 成员之间、小组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
明智地利用你们的时间,提出自己的建议,让你们 小组能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如果老师举手示意时
1 2 3
无论你在干什么都应该停下来 面向老师安静地坐好并安静地等待 提醒你周围还没注意到老师的同学 没有讨论和讲小话的声音,把你们的注意力 全集中在老师这里
4
迟到时
站在讲台边上告诉老师迟到的理由, 得到允许后才可以回到位置就坐
中途离开时
注意:铃声的含 义
举手示意,得到允许后轻声地离开, 回来后安静地回到自己的位置
4 5
6 7
课堂上一般回答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问题, 其余不相关的课后提问并解答。 课堂上没明白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
8
做实验时,不能大声喧哗,服从老师和组长安排。
1 2 3
作业包括书面、动手制作、观察活动等形式。 小组长检查组员作业完成情况,课代表检查 4 小组长的作业完成情况。
作业六个等级评价(A+、A、A-、B+、B、B-) 6
3
2 1
安静在自己位置上坐好等待 老师,如果遇到老师没来要 主动预习。
准备好你所需要的材料:笔、书本、 记录本、要求准备的材料。
记住每星期的科学课上课时间
老师讲解时
1 2 3
注意力集中
没有借笔、削铅笔、聊天、窃窃私语的现象 老师讲的时候不需要写,老师会给你们时间记录 有问题要举手,获得许可后方可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