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简答和名解

临床血液学简答和名解
临床血液学简答和名解

1、常用的一期、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试验有哪些?

答: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试验包括出血时间、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血小板计数和血块收缩试验。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试验包括全凝血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2、述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象特点。

答:原单及幼单细胞体积较大,形态变化多端。胞核较小,常偏于一侧,呈笔架形、马蹄形、S形、肾形或不规则形。胞浆相对较多,常出现内外双层胞质,有明显伪足突出,边缘清晰,外层清测,内层毛玻璃样。胞质内常有空泡和被吞噬的细胞。

3、简述骨髓穿刺检查的适应证。

答:①外周血细胞数量、成分及形态异常。②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③不明原因的骨疼,骨质破坏,肝、肾功能异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④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疗效观察,⑤其它: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查

4、简述大致正常骨髓象特点。

1)、有核细胞增生活跃2)、各系各阶段有核细胞所占百分比基本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3)、各种血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4)、无寄生虫和明显异常细胞

5、MDS的FAB分型分哪几型?

1)、难治性贫血(RA)2)、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RAS)3)、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4)、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RAEB-T);5)、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6、简述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原理:

粒细胞和部分单核细胞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其能分解H2O2而放出新生态的氧,后者可使四甲基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后者再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合,进一步氧化为稳定的蓝色物质,沉淀于酶活性的细胞内.

7、简述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的标准?

①无临床症状和体征;②血象:Hb≥100g/L(女性90g/L),N ≥1.5×109/L,PLT ≥100 ×109/L,外周血中无白血病细胞。③骨髓象:原始+幼稚细胞≤5%。

1、血小板的止血功能有哪些?

1)、粘附功能2)、聚集功能 3)、释放反应4)、促凝作用5)、血块收缩

8、简述CML急变期诊断标准

CML具有下列之一可诊断本期:1)、外周血或骨髓中原始细胞或原淋+幼淋,或原单+幼单≥20% 2)、外周血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RAS)3)、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4)、有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9、诊断缺铁性贫血时,铁代谢检查包括哪些?各有何变化?

答:血清铁降低,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15%,转铁蛋白增高,红细胞内游离原卟琳测定增高。

10,、什么是血小板的开放管道系统?其功能有哪些?

答:是血小板膜凹陷于血小板内部形成的管道系统,是血小板内与血浆中物质交换的通道,在释放反应中血小板贮存颗粒内容物经此通道排至细胞外。

11、简述急性再障的血象与骨髓象特点

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降低,

骨髓象:造血细胞(粒、红、巨三系)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比例增高;

12、如何区别三种急性白血病(急淋,急粒,急单)的原始细胞。

⑴原粒:圆或椭圆形,核染色质细颗粒状,如薄沙。胞质天蓝或深蓝色。

原淋:圆或椭圆形,核染色质颗粒状,胞质少,淡蓝色、透明近核处有一透明区。

原单:圆或不规则形,有扭、折,可有伪足,核不规则有扭、折或凹陷。胞质灰蓝色,不透明。⑵细胞组织化学染色:POX。

13、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有哪些主要表现。

答: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可出现纤维化或脂肪物。

14、骨髓铁染色的临床意义?

答:主要用于缺铁性贫血和环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

1骨髓象检查的适应症有哪些?

答:①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②不明原因的骨疼,骨质破坏,肝、肾功能异常、紫癜、血沉增高;③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疗效观察;④其它……⑤⑥⑦⑧

15、简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要点。

答:①符合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②骨髓中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30%,③早幼粒:原幼粒>3:1,④异常早幼粒细胞核大小不一,胞质中有大小不等的颗粒,可见Auer 小体;⑤过氧化物酶阳性;

问答题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FAB分型标准及细胞学特征是什么?

答:分为L1、L2、L3三型

L1:以小细胞为主,大小一致,核染色质较粗,核型规则,核仁小而不清或少见不见,胞浆量少,轻度深染。

L2: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核染色质较疏松不一致,核型不规则,常见凹陷、折叠,核仁清楚,常一个或多个,胞浆量多,可深染。

L3: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一致,核染色质呈点状均匀,核型规则,核仁明显,胞浆量少,一个或多个小泡样,胞浆量多,深染,胞质空泡明显,呈蜂窝状。

2、什么在分析骨髓象的同时,必须常规分析血象,试举例说明。

答:在不同的疾病情况下,血像和骨髓像存在着不同和相同之处,观察血像和骨髓像细胞学检查,对疾病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者关系如下:

⑴骨髓像相似而血像不相似;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和急性失血的骨髓象非常相近,但血象却有显著差异。

⑵血像相似而骨髓像不相似;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慢淋的血象中皆有小淋巴细胞增多,但传淋骨髓象中淋巴细胞稍增多。而慢淋骨髓中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⑶骨髓像变化不显著而血像显著;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其骨髓中的异形淋巴细胞远不及外周血中明显。

⑷血像变化不显著骨髓像而显著;如多发性骨髓瘤、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的骨髓象分别可见到特异性的骨髓瘤细胞、戈谢细胞、尼曼-匹克细胞,但血象中少见。

⑸骨髓像难以辩认而血像易辩认;血象中细胞来源于骨髓,因此白血病时血象中的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较骨髓中好,较易辨认,故结合血象可辅助白血病类型的诊断。

3、试述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特征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粒系、红系、巨核系三系细胞均出现巨幼变为特征

红细胞系:增生明显,粒红比值降低或倒置。正常形态幼红细胞减少或不见,由各阶段巨幼红细胞取代,其比例常大于10%,可见核畸形、碎裂和多核巨幼红细胞。

粒细胞系统:略有增生或正常,粒系细胞比例相对降低。中性粒细胞自中幼阶段以后见巨幼变,以巨晚幼粒和巨杆状核细胞多见。

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减少,可见巨核细胞胞体过大,分叶过多与核碎裂。胞质内颗粒减少。淋巴细胞形态一般无变化,单核细胞也可见巨幼变。

4、试述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学特点。

多数骨髓增生活跃,主要为白血病性的原始及幼稚细胞,有病态造血;在某一系列白血病细胞增生的同时,其他系列细胞增生受抑,白血病细胞一般≥30%(NEC)。白血病细胞可有明显变异,多数伴有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大小相差较大,胞质量少,胞核大,形态不规则,常有扭曲、折叠、切迹、分叶或双核等。增生性白血病时骨髓增生低下,但白血病细胞仍占30%(NEC)以上。

5、试述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和骨髓象特征

⑴、血象:全血细胞减少,为正细胞型,网织红细胞降低,分类各类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急性再障降低明显(2)、骨髓象:A、急性再障;骨髓液稀,脂肪滴明显增多有核细胞增生极度度低下,造血细胞(粒、红、巨)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淋巴、浆细胞、网状、肥大细胞)增多B、慢性再障:骨髓受累有散在造血灶,穿刺部分一定。骨髓增生减低三系减少,幼红、巨核细胞减少明显,非造血细胞增多,在50%以上。

6、简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诊断标准。

具有下列四项者可诊断:①贫血或脾大(1分) ②WBC>30×109/L,原始细胞<10%,E、B增多③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分类同血象④NAP(-)⑤Ph染色体阳性或bcr/abl 融合基因表达⑥CFU-GM集落或集簇较正常明显增加

7、你认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3型应如何诊断?(结合临床、血象、骨髓象简要说明)(1)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中、重度贫血,皮肤粘膜、内脏出血,全身淋巴结无肿大,肝、脾中度肿大,骨关节及胸骨压痛明显。

(2)血象:RBC、Hb低于正常,正细胞性贫血,外周血中可见幼红细胞.WBC增多,可达100×109/L,血小板减少.伴血小板功能异常.

3)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以原始+幼稚淋巴细胞为主,>30%,可高达50%-90%,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一致。细胞核染色质较为疏松,形态不规则,核仁清楚,1-2个,胞浆量不定,核仁明显,胞质中有明显空泡,常呈蜂窝状有时可见深染。

8、试述缺铁性贫血骨髓象特征

呈增生性贫血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主要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红比降低, 增生的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细胞体积较正常小,胞质少而着色偏蓝,呈锯齿状或如破布,示胞质发育落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致密、深染甚至在局部形成浓缩块状,

表现为“核老质幼”的核质发育不平衡改变。粒细胞系统比例相对减低,各阶段间比例及形态基本正常。巨核细胞系正常。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正常。

9、试述急性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学特点。

多数骨髓增生活跃,主要为白血病性的原始及幼稚细胞,有病态造血;在某一系列白血病细胞增生的同时,其他系列细胞增生受抑,白血病细胞一般≥30%(NEC)。白血病细胞可有明显变异,多数伴有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细胞大小相差较大,胞质量少,胞核大,形态不规则,常有扭曲、折叠、切迹、分叶或双核等。增生性白血病时骨髓增生低下,但白血病细胞仍占30%(NEC)以上。

1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骨髓像特点主要有哪些?(分型)

答;分三型,ALL1,ALL2,ALL3

ALL1,: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少数减低.以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为主, >30%,可高达50%- 90%,细胞以小细胞为主,核染色质较粗,结构一致,核规则,核仁少而不清,胞质量少,其空泡不定,.粒、红、巨三系减少,蓝细胞增多。ALL2,: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少数减低.以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为主, >30%, 可高达50%- 90%, 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核染色质较疏松,结构不一致,核不规则,常见折叠或凹陷,核仁清楚有一或多个,胞质量常较多,其空泡不定,粒、红、巨三系减少,蓝细胞增多。ALL3: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少数减低.以原始和幼淋巴细胞为主, >30%,可高达50%- 90%, 细胞以大细胞为主,大小不一致,核染色质点状均匀,核规则,核仁清楚有一或多个,呈小泡状,胞质量常较多,其空泡明显呈蜂窝状,粒、红、巨三系减少,蓝细胞增多。

11、试述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主要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亚型)主要特点。答:临床表现:多见于成人,除发热、感染、贫血和浸润外,广泛而严重的出血其主特点,血象:HB、RBC呈中、重度减少,WBC正常或明显增高或减少,BPL中、重度减少,分类以异常早幼粒细胞为主,可见少数原粒及其它阶段细胞,Auer小体易见,

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少数低下,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可见一定数量的原粒及中幼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形态异常,胞质含有多量大小不等嗜苯蓝颗粒,紫红色而密集。Auer小体易见,根据其颗粒的不同而分为:粗颗粒型:(M3a)胞质丰富,外质可有伪足伸出,其中布满粗大、深染、密集或融合的嗜苯蓝颗粒,Auer小体易见,呈柴捆状,胞常驻机构被颗粒遮盖而轮廓不清。细颗粒型:(M3b)胞质中的嗜苯蓝颗粒密集而且是细胞小,核扭曲、折叠或分叶。

12、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特点及诊断标准。

答:①血象:白细胞增高,可高达100×109/L,出现较多的原始及幼稚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进行性减少。可见幼红细胞。

②骨髓象: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白血病性原始细胞≥30%,多伴有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可出现“白血病裂孔”现象或出现Auer小体。

③免疫学检验④遗传及分子生物学检验⑤细胞化学染色⑥其它。

1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诊断标准?

答:具有下列之二者,可考虑为本期

1)不明原因的发热、贫血、出血加重、骨骼疼痛

2)进行性脾肿大

3)非药物性引起的血小板进行性降低或增高

4)原始细胞(I型+II型)在血中或骨髓中>10%

5)外周血嗜碱性细胞>20%

6)骨髓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

7)出现Ph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

8)对传统的抗慢粒药物治疗无效

9)CFU-GM增殖和分化缺陷,集簇增多,集簇和集落的比值增高。

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是寻求、应用证据的医学,也称之为实证医学、求证医学,寻求证据包括证据查阅和新证据的探索,应用证据是将找到的最新、最佳指导临床实践,并验证这些证据的可靠性。

2、再生障碍危象: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急性停滞,血中红细胞及网织细胞或全血细胞减少。患者可突然贫血或原有贫血加重、乏力加剧,当有粒系造血停滞或血小板减少时,可伴高热和出血倾向。

3、核老质幼:在缺铁性贫血的患者的骨髓象中增生的红系细胞以中、晚幼红为主,其体积较正常为小,胞质少而着色偏蓝,边缘不整,呈锯齿状如破布,显示胞质发育落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致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浓缩块状的核质发育不平衡的现象称为“核老质幼”。

4、白血病裂孔现象: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患者骨髓中较成熟的中间阶段细胞缺如,仅留原始细胞和成熟细胞。

5、内源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正常血液中存在的凝血蛋白和Ca2+。

6,循证检验医学:用当今最好的检测技术和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测结果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为早期正确诊断和有效地治疗提供可靠的、最佳的证据。

7,卡波特环:为红细胞内染成紫红色纤细的环形或8字形物质,常出现于恶性贫血患者血片中。

8,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病因以感染和恶性肿瘤多见。

9,R-S细胞:是霍奇金病的恶性细胞,其典型形态为巨大双核或多核细胞,呈对称性双核者称为“镜影核”,也称为“镜影细胞”。

10、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不完全来自正常血液中,部分由组织中进入血液,这是体内凝血的主要途径,也是发生止血血栓病理改变的主要部分。

11、临床血液学:是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主要包括来源于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和以非血液病所致的继发性血液病。

12、胚胎干细胞:是指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中分离出来的具有高度分化潜能的细胞系,它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可以无限增殖并分化成为全身多种细胞类型,从而可以进一步形成机体的任何组织上或器官,因此又称为多能干细胞。

13、红血病裂孔现象:是指红血病骨髓象中以原红和旱幼红细胞多见,而中幼红细胞阶段细胞缺如的现象。

14、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又称杂交细胞性白血病,是髓细胞系和淋巴细胞系其同累积的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的一组急性白血病。

15,无效造血:红细胞系统在造血组织骨髓内分化成熟过程中,由于营养因素或先天性膜、酶、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等因素,有核细胞阶段或释放入周围血循环中立刻破裂而溶血,称为无效造血。

16,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瘤组织成分多样,但都有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即RS细胞及其变异型细胞。

17,多毛细胞白血病:简称“毛百”,是一种少见类型的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属慢性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18,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于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全身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导致以皮肤和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19、血液病:以血液、造血器官以及出、凝血机制的病理变化为其主要表现特征的各种疾病。

20、造血祖细胞:是指一类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但部分失去或全部失去自我更新能力的过渡性、增殖性细胞群。

21、Auer小体:是白血病细胞中的棒状小体。瑞氏染色呈紫红或红色,由嗜天青颗粒融合而成,含核糖核酸及脂类,过氧化物酶阳性暗影。这种小体出现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等急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不出现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2、血管性血友病:是由于因子Ⅷ复合物中VWF基因的合成与表达缺陷而导致VWF的质和量

23、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是一组高度异质性恶性血液病,其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分化成熟障碍,并伴有凋亡减少,阻滞发生在较早阶段为急性白血病,发生在较晚阶段为慢性白血病。

24、髓外造血: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后2月,骨髓以外的其它组织如肝脾淋巴结不再造血,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性疾病时,这些组织可恢复造血功能,此称之为髓外造成血。

25、贫血: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红蛋白、红细胞、红细胞压积低于本地区参考值下限的一种症状。

26、多发性骨髓瘤: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35506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

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 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 2.质量控制 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内科学考试复习重点(名解填空简答)

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2、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 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 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 4、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所引起的肺炎,通常急骤起病,以高热、寒战、咳 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X线胸片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变。其病理改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5、严重性呼吸综合征: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特殊肺 炎。 6、Koch现象:将结核分枝杆菌皮下注射到未感染的豚鼠,10~14d后局部皮肤红肿,溃烂,形成深的 溃疡,不愈合,最后因结核分枝杆菌播散到全身而死亡,而对3~6周前已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动物,给予同等剂量的结核分枝杆菌皮下注射,2~3d后局部出现红肿,形成浅表溃烂,继之较快愈合,无淋巴结肿大,无播散和死亡。这种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初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 7、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8、继发性肺结核:分为内源性复发和外源性复发。前者是原发性肺结核感染时期遗留下来的潜在病灶 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活动而发生的肺结核 9、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 10、继发性肺脓肿:某些细菌性肺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等,以 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空洞等继发感染可导致继发性肺脓肿。 11、慢性肺脓肿:如急性肺脓肿治疗不彻底,或支气管引流不畅,导致大量坏死组织残留脓腔,炎症迁 延3个月以上者。 12、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 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肺结核、肺脓肿、心脏病等) 13、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 展,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可以预防和治疗。 14、肺气肿: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 明显的肺纤维化。 15、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 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16、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患者发生发展的一 个重要因素。 17、重症哮喘:指哮喘严重急性发作,经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改善,继续恶化或伴严重并发症者,哮喘急 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中的重度和危重。 18、肺动脉高压:是临床常见病症,病因复杂,可由许多心、肺和肺血管疾病引起。目前以海平面静息 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mPAP)>25mmHg为显性肺动脉高压,运动时的mPAP>30mmHg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19、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所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 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指导手册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实验指导 (供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遵义医学院医学检验系组编 2005年12月 第一章血细胞形态(示教) 概念:是指血细胞经瑞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第一节血细胞多媒体示教2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各种血细胞外形及核的形态、胞浆着色情况、核染色质结构的不同点。 第二节正常血细胞形态(显微镜下示教)4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粒细胞系、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巨核细胞系的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征,并画出每一台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 (一)粒细胞系统 1.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非特异性颗粒)。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内科学重点简答题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内科学重点简答题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 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 于入院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临床上以进行性气流受阻为主要表现,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使 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响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肺性脑病:由于胸肺疾患而引起的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II 型 呼吸衰竭)而出现的一些精神症状,如躁狂、昏睡、昏睡、意识丧失等称为肺性脑病。 Horner综合征:肺尖部的肺癌可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患侧额部和胸部皮肤潮红无汗或少汗,感觉异常。

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或仅在提高充盈压后方能泵出组织代谢所需要的相应血量,同时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即心肌衰竭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危象: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超过120或130mmHg 并伴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临床现象,成为高血压危象。 Barret 食管:食管粘膜因受反流物的反复刺激,食管与胃交界处的齿状线2cm 以内的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称为Barret 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 肝性脑病: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征。 急性胃炎: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有明确的发病原因,表现为多种形式。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红细胞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临床血液学检验期末复习MPN、MDS、MM等

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是以骨髓中分化成熟相对正常的一系或多系髓系(粒系、红系、巨核系)细胞持续异常增殖为特征的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与MDS所见无效造血相反,增殖的细胞分化成熟相对正常。临床一般起病缓慢,有血细胞质和量的改变,肝、脾肿大,常并发出血、血栓及髓外造血。疾病进展到终末期,可出现骨髓纤维化、无效造血,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 本组疾病中典型的4种,除了慢粒还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 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是一种主要累及巨核细胞系的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血小板数持续增多,血栓形成和/或出血为特征。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多缓慢起病,部分病人发病时无症状,偶尔因发现血小板增多或脾大或手术后出血不止而确诊。多数病人有出血或血栓形成。出血以胃肠道、鼻出血较常见,皮肤、粘膜出血少见。血栓栓塞以指(趾)小血管、中枢神经血管和肢体血管栓塞为主。脾大见于多数病例,一般为轻到中度肿大,少数病人有肝肿大。 【检验】 (1)血象:血小板计数多在(1000~3000)×10^9/L。MPV增大,血小板比积明显增加。可见巨大型、小型及不规则血小板,常自发聚集成堆。可见巨核细胞碎片。白细胞计数多在(10~30)×10^9/L,偶可达(40~50)×10^9/L。分类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偶见幼粒细胞。 (2)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巨核细胞系统增生尤为突出,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的比例增高,部分病例可见到小巨核细胞。巨核细胞形态异常,核质发育不平衡,颗粒稀缺,空泡形成,核分叶过多,血小板生成增多。红细胞和粒细胞系统亦明显增生。 (3)血小板功能检查: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对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诱发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部分患者又有自发性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的现象。 【诊断】 WHO的ET诊断标准: 阳性标准:(1)血小板持续性>600×10^9/L;(2)骨髓活检主要为巨核细胞增生,胞体大而形态成熟的巨核细胞增多。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hematology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122 学分:6.5 理论课学时:58 实验课学时:64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促进了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不断前进。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应用血细胞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检查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栓与止血的各种凝血因子等。因此,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造血细胞的生理、病理形态与各类常见血液病的临床基础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造血检验、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各类贫血、白血病、出凝血疾病等疾病的检查原理、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血液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细胞形态的图示以启发式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标本、挂图、图谱等,并结合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细胞绘图等手段,强化记忆,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绪论

医学统计学第七版课后答案及解析

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 练习题 一、单向选择题 1. 医学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 A. 医学中的小概率事件 B. 各种类型的数据 C. 动物和人的本质 D. 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E.有变异的医学事件 2. 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 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 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 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 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 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部分个体 3. 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 A.收缩压测量值 B.脉搏数 C.住院天数 D.病情程度 E.四种血型 4. 随机误差指的是 A. 测量不准引起的误差 B. 由操作失误引起的误差 C. 选择样本不当引起的误差 D. 选择总体不当引起的误差 E. 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 5. 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 随机误差 B. 系统误差 C. 过失误差 D. 记录误差 E.仪器故障误差 答案: E E D E A 二、简答题 1.常见的三类误差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加以控制? [参考答案] 常见的三类误差是:

(1)系统误差:在收集资料过程中,由于仪器初始状态未调整到零、标准试剂未经校 正、医生掌握疗效标准偏高或偏低等原因,可造成观察结果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叫系统误差。要尽量查明其原因,必须克服。 (2)随机测量误差:在收集原始资料过程中,即使仪器初始状态及标准试剂已经校正, 但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也会造成同一对象多次测定的结果不完全一致。譬如,实验操作员操作技术不稳定,不同实验操作员之间的操作差异,电压不稳及环境温度差异等因素 造成测量结果的误差。对于这种误差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至少应控制在一定的允许范围内。一般可以用技术培训、指定固定实验操作员、加强责任感教育及购置一定精度的稳 压器、恒温装置等措施,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3)抽样误差:即使在消除了系统误差,并把随机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样本 均数(或其它统计量)与总体均数(或其它参数)之间仍可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抽样引 起的,故这种误差叫做抽样误差,要用统计方法进行正确分析。 2.抽样中要求每一个样本应该具有哪三性? [参考答案]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其样本应具有“代表性”、“随机性”和“可靠性”。 (1)代表性: 就是要求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必须符合总体的规定。 (2)随机性: 就是要保证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相同的几率被抽作样本。 (3)可靠性: 即实验的结果要具有可重复性,即由科研课题的样本得出的结果所推测 总体的结论有较大的可信度。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只有观察一定数量的个体方能体现出 其客观规律性。每个样本的含量越多,可靠性会越大,但是例数增加,人力、物力都会发生 困难,所以应以“足够”为准。需要作“样本例数估计”。 3.什么是两个样本之间的可比性? [参考答案] 可比性是指处理组(临床设计中称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要求基本齐同,也称为齐同对比原则。 (马斌荣) 第二章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医学资料数据大的一端没有确定数值,描述其集中趋势适用的统计指标是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 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 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 :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 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 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并连续2 年或2 年以上, 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 ,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 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临床血液学检验 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以阐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一门科学。血液学检验既属于血液学范畴,又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是检验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近十年来,血液学基础理论研究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更新而迅速发展,而实验性很强的血液学,也越来越多的引进各种新的检验项目或赋予基础检验以新的评价。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设置在检验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中,其目的是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临床血液学相关基础知识;同时掌握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常见血液病的检验方法及血液学特点,能对常见血液病作出初步诊断结论。 [课程目标]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任务是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生物遗传工程、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多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促进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推动了血液病学研究向更高层次迈进。学生需要经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的专门学习和培养,不仅要有熟练的实验医学技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实验;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实验,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为血液病做出诊断。 该课程共分四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和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常见的血液病为主线,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使用范围] 检验学专业,本科层次。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最新整理)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1.POX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A.M3的早幼粒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E 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 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 A.血小板第三因子 B.血小板第四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胶原酶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B

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 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答案:C 5.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 A.Russel小体 B.Cabot环 C.Howell-Jolly小体 D.嗜碱性点彩 E.变性珠蛋白小体 答案:A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D.血小板散在、少见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答案:E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 A.严重感染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答案:A 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为IgM B.0~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多见于女性 答案:D  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C.弱表达CD34 D.对称性有丝分裂 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答案:B 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得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得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得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 中,均数得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得抽样误差得大小,就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得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2)与n得关系不同:n增大时,S趋于。(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 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得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与假设检验。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得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得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得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得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3.正态分布得特点与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得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得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 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与标准差0 ,可记作N(?,。):均数卩决定正态曲线得中心位置;标准差。决定正态曲线得陡峭或扁平程度。0越小,

曲线越陡峭;0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与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就是许多统计方法得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得可信区间得区别与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得意义、计算公式与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瞧95%参考值范围就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得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就是指95%可信度估计得总体均数得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瞧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得公式就是: ±l、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得公式就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a为0、05,自由度为V得t界值。 5.频数表得用途与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得分布特征与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与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二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得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得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得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得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得要 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得主要用途。

内科学简答和名解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感染性、 失血性、心源性)、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肺结核分类及化学治疗原则。分类:1.原发型肺结核;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继发型肺结核;4. 结核性胸膜炎;5.肺外结核;6.菌阴肺结核。治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3、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 质炎症,包括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HAP (医院获得性 肺炎):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现的肺炎。 4、试述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主要标准:①需要 有创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次要标准:①RR>30次/分;②PaO2/ FiO2<250 ; ③多肺叶受累;④意识障碍/定向障碍;⑤氮质血症(BUN > 20mg/dl );⑥白细胞减少(WBC<4.0< 109/L ); ⑦血小板<10.0 X 109/L ;⑧T < 36 C;⑨低血压需要强力的液体复苏。 5、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或慢性心瓣膜病史,后者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前者发作时必须坐起,重症者肺部有干湿啰音,甚至粉红色泡沫痰,后者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典型哮 鸣音,咳出白色黏痰后呼吸困难常可缓解。测定血浆BNPK平对鉴别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6、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 &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衰有哪些临床表现。症状:1.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①劳累性呼吸困难②端坐呼吸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④急性肺水肿;2.咳嗽、咳痰、咯血;3.乏力、疲倦、头昏、心慌;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体征:肺部湿性罗音、心脏体征(心脏扩大、舒张期奔马律)。 9、原发性心肌病定义及分型。定义:伴有心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分类:①扩张型心肌病(DCM :② 肥厚型心肌病(HCM);③限制型心肌病(RCM);④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 10、试述二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症状:一般在二尖瓣中度狭窄(瓣口面积〈 1.5c怦〉时始有明显症状。呼 吸困难、咯血、咳嗽、声嘶。体征:二尖瓣面容;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开辦音;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分裂;Graham Steell 杂音。 发病年龄年龄较轻年龄较大胸水外观多为草黄色多为血性 胸水增长速度慢快 癌细胞阴性阳性LDH 200~400U/L> 500U/L PH V 7.3> 7.4 ADA> 45 U/L V 45 U/L CEA阴性阳性 染色体整倍体非整倍体 胸膜活检结核肉芽肿肿瘤组织 气胸的临床分类?闭合性气 胸、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7、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症状:1.慢性咳嗽、大量浓痰;2.反复咯血;3.反复肺部感染;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体征:典型为两肺下方持续存在的粗、中湿罗音。结核性支扩湿罗音常位于肩胛间区。咯大量脓痰者常有杵状指、趾。 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鉴别

临床血液学检验重点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二、名词解释 1. 白血病: 2. 急性白血病: 3..急性白血病复发: 4. 部分缓解: 5. 微量残留白血病: 6. 柴捆细胞: 7. 非红系计数:。 8. 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9. MICM分型: 10. FAB分型: 11.Ph染色体 12.全髓白血病 13.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14.尿本-周蛋白 15.类白血病反应 16.R-S细胞 17.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18、M蛋白 19、重链病 20、类脂质沉积病 21、血清β2-微球蛋白 三、问答题 1. FAB分型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种亚型的形态特点各如何?

2.我国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1986年天津会议)是什么? 3.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标准是什么? 4.根据细胞系列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哪两大类?细胞免疫分型时所用的一线单抗和二线单抗各有哪些? 5.M3的实验室检查主要特点有哪些? 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诊断要点。 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及其标准。 8.简述霍奇金氏淋巴瘤诊断时需要进行的检查及其鉴别诊断。 9.试述国内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10.试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要点。 11.什么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其程度如何区分? 答案 二、名词解释 1.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骨髓中有不能控制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分化成 熟障碍、调亡减少,同时浸润其他组织和脏器,并进入外周血中。主要临床表现有四大症状即贫血、发烧、出血及浸润。 2.指起病急、病程短,未经治疗其自然病程一般少于6个月的白血病,其骨髓髓中以原始及幼稚白血病细胞增生为主。 3.指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即为复发,①骨髓中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5%且<20%,经过有效的抗白血病治疗一个疗程后仍为达到骨髓完全缓解;②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20%;③骨髓外有白血病细胞浸润者。 4.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核细胞+幼单核或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5%~≤20%或临床、血象中有一项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者。 5.是指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估计约106~8个)的状态。 6.细胞胞浆中有多条棒状小体,从形态上似柴捆,呈束状交叉排列,因而得名,柴捆细胞主要见于M3。

《医学统计学》样题一

《医学统计学》样题一 选择题答案表(涂黑所选答案,未填此表者不给分)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样本率与总体率差别的假设检验可用。 A 四格表直接概率法计算 B 四格表χ2检验 C 不能检验 D 由样本率制定总体率的可信区间来判断 E 以上都不是 2.在抽样研究中,当样本例数逐渐增多时_____。 A 标准误逐渐加大 B 标准差逐渐加大 C 标准差逐渐减小 D 标准误逐渐减小 E 标准差趋近于0 3.2008年某乡卫生院接诊结核病患者100人,其中男性76人,女性24人,分别占76%和24%,则可以推断出的结论为。 A 该病男性易患 B 该病男女患病率不同 C该病女性易患 D 该病男女发病率不同 E 尚不能得出男女间患病率孰高孰低的结论 4.要减少抽样误差,通常的做法是_____。 A 适当增加样本例数 B 将个体变异控制在一个范围内 C 减少样本例数 D 增加抽样次数 E 减小系统误差 5. 同样性质的两项研究工作中,都作两样本均数差别的假设检验,结果均为P<0.05 P值越小,则获得的结论是。

A 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 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 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不同 D 越有理由说两样本均数不同 E 越有理由说两总体均数差别很大 6 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无效假设是_____。 A两样本均数不等 B 两样本均数相等 C 两总体均数不等 D两总体均数相等 E样本均数等于总体均数 7.要评价某市一名12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应选用的统计方法是。 A 用该市8岁女孩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作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E 以上都不是 H是_____。 8.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时的 A 两样本秩和相等 B 两总体秩和相等 C 两总体均数相等 D 两总体分布相同 E 两总体分布没有关联 9.在配对设计数值变量资料的对比分析中,配对的目的是为了。 A 提高测量精度 B 操作方便 C 应用t检验 D 提高组间可比性 E 减少实验误差 10.配对t检验中,用药前的数据减去用药后的数据与用药后的数据减去用药前的数据,两次t检验的结果_____。 A t值符号相反,但结论相同 B t值符号相反,结论相反 C t值符号相同,但大小不同,结论相反 D t值符号相同,结论相同 E 结论可能相同或相反 11. 总体是由组成的。 A 部分个体 B 全部个体 C 相同的观察指标 D 全部研究对象 E 同质个体的所有观察值 12.关于构成比,不正确的是。 A 构成比中某一部分比重的增减相应地会影响其他部分的比重 B 构成比说明某现象发生的强度大小

内科学简答题

C A P 与H A P 的定义与区别? 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HAP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 48 小时之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包括老年疗养院、康复院等)。区别:CAP以G+求菌为主,HAP以G-杆菌为主。 肺炎严重性决定于三个主要因素? (1)局部炎症程度 (2)肺部炎症的播散 (3)全身炎症反应程度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 (1)主要标准: ①需要有创机械通气; 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2)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次/分; ②氧合指数(PaO2/FiO2)< 250; ③氮质血症(BUN>20mg/ dL); ④白细胞减少(WB CX 10*9); ⑤血小板减少(血小板vx 10*9 / L); ⑥低体温(T v 36C); ⑦低血压; ⑧多肺叶浸润;

⑨意识障碍/定向障碍。 肺炎的临床稳定标准是什么? ①T MC; ②心率W 100次/分; ③呼吸频率w 24次/分; ④血压:收缩压》90mmHg ⑤呼吸室内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饱和度》90%或PaO2>60mmHg ⑥能够口服进食; ⑦精神状态正常。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理特征? (1 )病理改变有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消散期。 (2)表现为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内浆液渗出及红、白细胞浸润,白细胞 吞噬细菌,继而纤维蛋白渗出、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气。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诊断标准有哪些? (1 )诱因:青壮年在受凉、醉酒后发作; (2)症状:咳嗽、咳铁锈色痰、寒战、高热; (3)体征:急性面容,口周鼻周单纯疱疹,患侧肺部呼吸减弱、语音震颤增强,叩诊患侧呈实浊音,听诊可闻及异常的支气管呼吸音。 (4)辅助检查:X 线出现实变影;血常规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5)病原菌检测:发现典型的革兰氏染色阳性、带荚膜的双球菌是确诊本病主要依据。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姓名:学号:班级: 一、单项选择题 A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D) A、锚蛋白 B、收缩蛋白 C、肌动蛋白 D、跨膜糖蛋白E肌球蛋白 2、影响DNA合成的常见因素( E ) A、丙酮酸激酶缺乏 B 、铁缺乏 C 、维生素C缺乏 D 、微量元素缺乏E、叶酸和维生素B12(vitamin B12)缺乏 3、早期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指标是( A ) ` A、血清铁蛋白降低 B 、血清铁降低 C 、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 D 、总铁结合力升高 E 、铁粒幼细胞增多 4、PAS染色对下列哪项最有意义: (A) A、巨贫与红血病的鉴别 B、急淋与急非淋的鉴别 C、PNH与再障的鉴别 D、外周血象检查 E、以上均不正确 5、活化蛋白C可灭活下列哪些因子(C) A、因子Ⅹa、Ⅺa B、因子Ⅶa、Ⅹa C、因子Ⅴa、Ⅷa D、因子Ⅹa、Ⅸa E、AT、HCⅡ 6、关于NAP的临床意义,哪项是错误的( C )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类白血病反应时则增强 B、{ C、化脓性感染时NAP活性增加,而病毒感染时则无变化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NAP活性降低,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则增强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急性变时NAP活性增强 F、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NAP活性增强,PNH时则降低 7、下列哪项符合血管外溶血的实验室指标( B ) A、血浆中出现高铁血红素 B、血浆血红素结合蛋白下降 C、尿中含铁血黄素试验阴性 D、尿中出现游离血红蛋白 E、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8、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依据是(D) A、巨核细胞受抑、血小板减少 B、原始细胞形态差别显著 C、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 D、POX染色 E、胞质中可见Auer小体 9、由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交联性纤维蛋白的过程中,参与的凝血因子有( C ) A、因子ⅩⅢ B、因子ⅩⅢa C、因子ⅩⅢa 、Ca2+ D、因子Ⅹ E、因子Ⅹa、Ca2+ 10、下列检查哪项改变与溶血无关( B )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知识讲解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 题和答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 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1.POX 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A.M3的早幼粒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E 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 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 A.血小板第三因子 B.血小板第四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胶原酶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B 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 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答案:C 5.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 A.Russel 小体 B.Cabot 环 C.Howell-Jolly 小体 D.嗜碱性点彩 E.变性珠蛋白小体 答案:A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D.血小板散在、少见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答案:E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 A.严重感染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答案:A 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为IgM B.0~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多见于女性 答案:D 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C.弱表达CD34 D.对称性有丝分裂 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答案:B 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 B.TGF-β C.IL-11 D.IL-3 E.TPO 答案:B 11.在人类产生血细胞的过程中,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是 A.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B.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C.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 D.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答案:B 12.关于红细胞系统的发育特点,以下正确的是 A.原始红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颗粒 B.早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密集、结块 C.早幼红细胞胞浆量一般较少,染色呈嗜酸性 D.中幼红细胞胞浆含量丰富,染色呈嗜多色性 E.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呈网状 答案:D 13.临床上骨髓增生程度,通常的表示方式为 A.粒细胞:成熟红细胞 B.有核细胞:全部血细胞 C.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D.粒细胞:有核红细胞 E.有核红细胞:全部血细胞 答案:C 14.T 和B 淋巴细胞接触抗原后再繁殖的场所是 A.肝和淋巴结 B.脾和淋巴结 C.骨髓 D.淋巴结 E.胸腺 答案:B 15.CFU-GM 增加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急性白血病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答案:E 16.在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的造血活动始于 A.胚胎第12周 B.胚胎第10周 C.胚胎第8周 D.胚胎第6周 E.胚胎第3~4周 答案:E 17.红细胞破坏后,受何者吞噬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脾 E.肝 答案:A 18.红细胞起源于 A.原始红细胞 B.肝脏 C.骨髓造血干细胞 D.巨噬细胞 E.早幼红细胞 答案:C 19.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引起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 答案:E 20.一般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A.正常色素性贫血 B.低色素性贫血 C.高色素性贫血 D.嗜多色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答案:A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一、选择题 A 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D ) A 、 锚蛋白 B 、 收缩蛋白 C 、肌动蛋白 D 、 跨膜糖蛋白 E 肌球蛋白 2、影响DNA 合成的常见因素 ( E ) A 、丙酮酸激酶缺乏 B 、铁缺乏 C 、维生素C 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