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周德庆版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微生物学习题答案(周德庆版)

微生物学习题答案(周德庆版)

第一章习题答案一. 名词解释1.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2.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3.静息孢子:是一种长期长在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壁厚、色深的休眠细胞,富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等不良环境。

4.菌落:将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时,该细胞就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5.基内菌丝:当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6.孢囊:指固氮菌尤其是棕色固氮菌等少数细菌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营养细胞的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一个营养细胞仅形成一个孢囊。

7.质粒:指细菌细胞质内存在于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构成。

8.微生物:是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和病毒等大类群。

9.鞭毛:是从细菌质膜和细胞壁伸出细胞外面的蛋白质组成的丝状结构,使细胞具有运动性。

10.菌落:将单个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经培养后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称菌落。

11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2鞭毛Flagella13 Actinomyces 放线菌14荚膜:有些细菌在生命过程中在其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的粘液物质,这些粘液物质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于细胞壁外面,称为荚膜。

二. 填空1 芽孢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孢外壁、芽孢衣、皮层和核心四部分.2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裂殖,少数种类进行芽殖。

3 放线菌产生的孢子有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两种。

4 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70s.5 细菌的鞭毛有三个基本部分,基体,钩形鞘,和鞭毛丝6 微生物修复受损DNA的作用有__光复活作用__和__切除修复__.7 基因工程中取得目的基因的途径有__3__条。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三版 真核微生物答案解析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三版  真核微生物答案解析
16 . 请简单综述一 下簟菌的分类地位、 已记载种数、 食用和药用种类的数目、 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我国有关
研究生产概况等信息。 答: ( 1)簟菌又称伞菌, 是指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 包括大多数担子菌和极少数的子褒菌类。 (2)全球可供食用的簟菌种类有2000多种, 其中我国有 1500余种, 目前已鉴定的食用菌已有981种, 其
基体:外围为9个做管三联体,中央无微管
句伸出细胞外的鞭杆 鞭杆的中心有一对包在中央鞘中的相互平行的中央微管;其外被9个微管二联体围绕一 圈,整个微管由细胞 质膜包裹;每条微管二联体由A, B两条中空的亚纤维组成, 其中A亚纤维是一 完全微管, 而B亚纤维则有10 个亚基围成。 @嵌埋在细胞质膜上的基体 @连接鞭杆与基体的过渡区
中92种已驯化, 62种已能进行人工栽培。 (3)食用菌产业的优势和我国有关研究生产概况: 食用菌产业是 “ 五不争 ” 产业, 不与人争粮, 不与粮争
地, 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行业争资源, 从而使食用菌成了我国第六大农产品。 我国成为全球第一 大食用菌生产和出口大国。

@G 肤聚糖含量低, 不含磷壁酸, 脂质与蛋白质含量较高, 其原生质体制备: 使用EDTA鳌合剂处理, 溶 菌酶进行处理。
(2)放线菌为G十, 其细胞壁具有G十所具有的特点。 放线菌原生质体制备: 青霉素、 溶菌酶处理细胞壁。 (3)酵母菌和霉菌为真菌, 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 内层为葡聚糖;而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 质、 蛋白质、 葡聚糖。 酵母菌原生质体制备: 蜗牛消化酶处理细胞壁。 霉菌原生质体制备: 纤维素酶处理细胞壁。
2. 试对"9+2"型鞭毛的构造和功能作 一表解。 答: Cl) "9+2"型鞭毛的构造表解如下: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周德庆).doc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周德庆).doc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周德庆)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复习思考题1.试设计一张表格,比较一下6个大类原核生物的主要特性。

2.典型细菌的大小和重量是多少?试设想几种形象化的比喻并加以说明。

3.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4.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和G-细菌肽聚糖结构的差别。

5.什么是缺壁细菌?试列表比较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际应用。

6.试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7.何谓“拴菌试验”?它何以能证明鞭毛的运气机制?8.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9.什么是菌落?试讨论细菌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

10.名词解释:磷壁酸,LPS,假肽聚糖,PHB,伴胞晶体,基内菌丝,孢囊链霉菌,横割分裂,异形胞,原体与始体,类支原体,羧酶体,孢囊,磁小体。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复习思考题1.试解释菌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

2.试图示并说明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构造和生理功能。

3.试简介真菌所特有的几种细胞器――膜边体、几丁质酶体和氢化酶体。

4.什么是单细胞蛋白(SCP)?为什么酵母菌是一种优良的单细胞蛋白?5.试图示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的生活史,并说明其各阶段的特点。

6.试简介菌丝、菌丝体、菌丝球、真酵母、假酵母、芽痕、蒂痕、真菌丝、假菌丝等名词。

7.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分别可分化出哪些特化结构8.试以 Neurospora crassa 为例,说明菌丝尖端细胞的分化过程及其成分变化。

9.试列表比较各种真菌孢子的特点。

10.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11.为什么说蕈菌也是真核微生物?12.什么叫锁状联合?其生理意义如何?试图示其过程。

13.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生质体制备方法。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真病毒?什么是亚病毒?2.病毒的一般大小如何?试图示病毒的典型构造。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doc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doc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一放线菌一蓝细菌'支原体一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一原生动物一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 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年前一1676 ),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 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派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 - 1861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 - 1897年),巴斯德,① 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 — 1953年),e . btlchner ,① 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 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 —至今)j . WatSOn和f , crick ,① 广泛运用分了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 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 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 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课后答案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试设计一张表格,比较以下6个大类原核生物的主要特性。

2.典型细菌的大小和重量是多少?试设想几种形象化的比喻加以说明。

答:一个典型的细菌可用E.coli作代表,它的细胞平均长度约为2um,宽度约0.5um,形象地说,若把1500个细菌的长径相连,仅等于一颗芝麻的长度,如果把120个细胞横向紧挨在一起,其总宽度才抵得上一根人发的粗细。

它的重量更是微乎其微,若以每个细胞湿重约10-2g计,则大约109个E.coli细胞才达1mg 重。

3.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答:G+细菌与G-细菌的细胞壁都含肽聚糖和磷壁酸;不同的是含量的区别:如下表4.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和G-细菌肽聚糖结构的差别。

答:图示如下:G-细菌与G+细菌的肽聚糖的差别仅在于:1)四肽尾的底3个氨基酸不是L-lys ,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才有的内消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2)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 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 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5.什么是缺壁细菌?试列表比较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际应用。

答: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和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都会产生少数缺细胞壁的种类,或是用人为的方法通过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人工缺壁的细菌统称为缺壁细菌。

比较如下:6.试述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生物秀-专心做生物第 3 页 共 33 页
球状体 (sphaeroplast)
生物秀论坛 学术交流 资源共享 互助社区
又称原生质球,是对革兰 胞壁的正常结构 氏阴性细菌处理后而获 3.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 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外 源遗传物质,是研究遗传规律和进行 壁层)的球形体。与原生 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质体相比,它对外界环境 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在普 通培养基上生长
特点
1.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 多形态 2.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 过型细菌” 3.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 “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 0.1mm 左右)
实际应 用
可能与 针对细 胞壁的 抗菌治 疗有关
1.对环境条件变化敏感,低渗透压、 振荡、离心甚至通气等都易引起其破 裂 2.有的原生质体具有鞭毛,但不能运 动,也不被相应噬菌体所感染,在适 宜条件(如高渗培养基)可生长繁殖、 形成菌落,形成芽孢。及恢复成有细
生物秀论坛 学术交流 资源共享 互助社区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生物秀论坛整理
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 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人类迟至 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 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 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答:史前期(约 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 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 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奠基期(1861—1897 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 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 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发展期(1897—1953 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 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 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 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 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 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 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 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和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 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 选用的研究对象。历史上自然发生说的否定,糖酵解机制的认识,基因与酶关系的发现,突变本质的阐明, 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实,操纵子学说的提出,遗传密码的揭示,基因工程的开创,pcr 技术的建立,真核细胞内共生学说的提出,以及近年来生物三域理论的创建等,都是因选用微生物作为研 究对象而结出的硕果。为此,大量研究者还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微生物还是代表当代生物学最高峰的 分子生物学三大来源之一。在经典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先驱者们意识到微生物具有繁殖周期短、培 养条件简单、表型性状丰富和多数是单倍体等种种特别适合作遗传学研究对象的优点,纷纷选用粗糙脉孢 菌,大肠杆菌,酿酒酵母和 t 系噬菌体作研究对象,很快揭示了许多遗传变异的规律,并使经典遗传学迅 速发展成为分子遗传学。从 1970 年代起,由于微生物既可以作为外源基因供体和基因载体,并可作为基 因受体菌等的优点,加上又是基因工程操作中的各种“工具酶”的提供者,故迅速成为基因工程中的主角。 由于小体积大面积系统的微生物在体制和培养等方面的优越性,还促进了高等动、植物的组织培养和细胞 培养技术的发展,这种“微生物化”的高等动、植物单细胞或细胞集团,也获得了原来仅属于微生物所有 的优越体制,从而可以十分方便地在试管和培养皿中进行研究,并能在发酵罐或其他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大 规模培养和产生有益代谢产物。此外,这一趋势还是原来局限于微生物实验室使用的一整套独特的研究方 法、技术,急剧向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各领域发生横向扩散,从而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方法学 上的贡献。 6.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 种类多。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

(完整word版)周德庆编《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word版)周德庆编《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周德庆编《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绪论1。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2。

人类迟至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年),e。

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

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和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txt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和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三版 课后习题详解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三版 课后习题详解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哪几大类群?答:(1)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微生物包括的类群①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④蘑菇和银耳等食、药用菌是例外,尽管可用厘米表示大小,但其本质是真菌,一般称为大型真菌。

而属于非细胞生物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等则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1)个体微小。

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

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

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

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3.为什么说“因果难联”的解决是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取得重大创新的不竭动力?试举一列加以说明。

答:(1)“因果难联”的解决是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取得创新的不竭动力原因如下:微生物学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从诸多表面现象中判断其原始动因是否由微生物所引起的研究,这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正因为“因果难联”的存在,令无数学者煞费苦心。

周德庆微生物第三版课后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第三版课后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 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微生物的生态课后答案与解析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微生物的生态课后答案与解析

4.用微生物监测环境污染(1)用肠道菌群的数屋作为水体质量的指标。

(2)用“艾姆氏试验法”(Ames test)检测水体的污染状况和食品、饮料、药物屮是否含有“三致”毒物。

(3)利用生物发光监测环境污染。

发光细菌是一类G、长有极生鞭毛的杆菌或弧菌,兼性厌氧,在有氧条件下能发出波长为475〜5O5nm的荧光。

①在发光细菌中,单个或较稀的细胞群不发荧光,只有当细胞达到一定浓度尤其是形成菌落或菌苔时才会发光。

②细菌发光的强度受环境中氧浓度、毒物种类及苴含慣等的影响,只要用灵敏的光电测定仪器就可方便地检测试样的污染程度或毒物的毒性强弱。

8.2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十•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如何从屮筛选所需要的菌种?答:(1)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的原因:①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C源、N源、能源;②为微生物提供了有机物、无机盐、微童元素;③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④土壤pH值范围5.5〜8.5之间;⑤温度;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⑥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⑦适宜的渗透压。

(2)从土壤中筛选所需菌种的一般步骤:采集菌样T富集培养―纯种分离T性能测定。

①采集菌样: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

②富集培养: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中的数呈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

③纯种分离:接种前婆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在整个微牛物的分离和培养中,-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纯化微生物培养的接种方法包括稀释涂布平板法、划线平板法等。

④性能测定。

2.试讨论空气、灰尘、微生物和微生物学间的相互关系。

答:空气、灰尘、微生物和微生物学间的相互关系如下:(1)空々中并不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充足的水分和其他条件,且口光中还有有害的紫外线的照射,因此不是微生物良好的生存场所。

然而,空气中还是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

这是由于土壤、人和动植物体等物体上不断以微粒、尘埃等形式飘逸到空气中而造成的。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周德庆)答案

3.试图示 G+和 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答: 图示如下:
G+细菌与 G-细菌的细胞壁都含肽聚糖和磷壁酸;不同的是含量的区别:如下表
成分
占细胞壁干重的%
G+细菌
G-细菌
肽聚糖
含量很高(50~90)
含量很低(~10)
磷壁酸
含量较高(﹤50)

类脂质
一般无(﹤2)
含量较高(~20)
蛋白质

含量较高
4.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 G+和 G-细菌肽聚糖结构的差别。 答:图示如下:G-细菌与 G+细菌的肽聚糖的差别仅在于:1)四肽尾的底 3 个氨基酸不是 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 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才有的内消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2)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 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 4 个氨基酸——D-Ala 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 3 个氨基酸——m-DAP 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 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2 / 31
微生物学教程答案(第二版周德庆) 倔强整理
培养方法
人工培养 人工培养 人工培养 人工培养 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
2.典型细菌的大小
核酸种类
核糖体 大分子合成 产生 ATP 系统
DNA 和 RNA DNA 和 RNA DNA
RNA有有有 Nhomakorabea有





和 DNA RNA 有 有

和 DNA RNA 有 进行
奠基期(1861—1897 年),巴斯德, 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 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 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发展期(1897—1953 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 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 的猛进;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txt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和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绪论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 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三章课后习题答案(扬大五道题)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三章课后习题答案(扬大五道题)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二三章课后习题答案(扬大五道题)4.试总结酵母菌的五个特点,并列出各个特点的例外。

个体一般以单细胞非菌丝状态存在,有含真菌丝的酵母菌为细胞相连,竹节状细胞串除外。

(2)多数营出芽生殖一有进行裂殖生殖的酵母菌,裂殖酵母除外。

(3)能发酵糖类产能,非发酵糖类酵母菌除外。

(4)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绝大多数的酵母菌细胞壁含甘露聚糖,少数不含。

(5)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环境中,生活于石油油田中的醇母菌除外。

9.以粗糙脉孢菌为例,简述其菌丝延伸及其成熟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

答:以粗糙脉孢菌为例,菌丝生长是由菌丝顶端细胞的不断延伸而实现的,随着项端不断向前伸展,细胞壁和细胞质的形态、成分都逐渐变化、加厚并趋向成熟,如图所示。

菌丝尖端细胞的分化过程及其成分变化:(1)菌丝顶端的延伸区和硬化区:细胞壁的内层是几丁质层,外层为蛋白质层:(2)亚顶端部位即次生壁形成区:由内至外是几丁质层、蛋白质层和葡聚糖蛋白网层:(3)成熟区:由内至外相应地为几丁质层、蛋白质层、葡聚糖蛋白网层和葡聚糖层:(4)隔膜区:它是由菌丝内壁向内延伸而成的环片状构造。

13.为何现代学术界总是把蕈菌作为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而不是植物学的研究对象?(1)从进化历史,细胞结构,早期发育特点,各种生物学特性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来考察,都可以证明它们与其他典型的微生物一显微真菌完全-致。

(2)若将其大型子实体理解为一般真菌菌落在陆生条件下的特化与高度发展形式蕈菌就与其他真菌无异。

15.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提出制备相应原生质体的酶或试剂。

答: (1)细菌分为G+和G-①G肽聚糖和磷壁酸含量较高,脂质一般无,不含蛋白质,其原生质体制备:使用青霉素、溶菌酶进行处理。

②G肽聚糖含量低,不含磷壁酸,脂质与蛋白质含量较高,其原生质体制备:使用EDTA鳌合剂处理,溶菌酶进行处理。

(2)放线菌为G,其细胞壁具有G所具有的特点。

周德庆微生物学khdaw

周德庆微生物学khdaw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生物秀论坛整理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 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答:史前期(约8000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 初创期(1676—1861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 发展期(1897—1953年),e.buchner ,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 ,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和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学题周德庆版本带答案

微生物学题周德庆版本带答案

微⽣物学题周德庆版本带答案第⼀章绪论⼀、填空题1.世界上第⼀个看见并描述微⽣物的⼈是荷兰商⼈安东?列⽂虎克,他的最⼤贡献不在商界,⽽是利⽤⾃制的____显微镜___发现了微⽣物世界。

2.微⽣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法国的巴斯德,他对微⽣物学的建⽴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彻底否定了“⾃⽣说”学说___、__免疫学——预防接种__和__证实发酵是由微⽣物引起的___;⽽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_德__国的_____柯赫____,他也对微⽣物学建⽴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__建⽴了细菌纯培养技术___和__提出了柯赫法则____。

3.微⽣物学发展史可分为5期,其分别为史前期、初创期、___奠基期____、______发展期和成熟期;我国⼈民在史前期期曾有过重⼤贡献,其为制曲酿酒技术。

4.微⽣物学与___数___、___理____、___化___、信息科学和技术科学进⼀步交叉、渗透和融合,⾄今已分化出⼀系列基础性学科和应⽤性学科,如化学微⽣物学、分析微⽣物学、⽣物⽣物⼯程学、微⽣物化学分类学和微⽣物信息学等。

5.微⽣物的五⼤共性是指体积⼩,⾯积⼤、吸收多,转化快、⽣长旺,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种类多。

⼆、问答题:1.“微⽣物对⼈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试⽤具体事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从四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类与微⽣物的关系。

)(1) 物质和能量循环(2)⼈体⽣理屏障(3)提供必需物质(4)现代⽣物技术等⽅⾯。

2.简述科赫原则。

(如何判定某种微⽣物是病原菌?)3.微⽣物有哪五⼤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个?为什么?4.什么是微⽣物,微⽣物学?学习微⽣物学的任务是什么?5.简述微⽣物对⽣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有何重⼤贡献?答案要点:1)微⽣物是⽣命科学研究的理想材料;2)利⽤酵母菌细胞制剂进⾏酒精发酵研究,不但阐明了⽣物体内糖的复杂转化过程,且为近代⽣物化学领域的酶学奠定了基础;3)⽐德尔(Beadle)⽤脉胞菌进⾏突变试验,阐明了基因和酶的关系,提出了“⼀个基因⼀个酶”的假说,开创了⽣化遗传学新学科;4)遗传的物质基础是⽤微⽣物证实的;5)遗传密码的被揭露、中⼼法则的确定、基因对酶的调节控制在分⼦⽣物学的基本原理都与微⽣物学有密切关系;6)遗传⼯程的主⾓:①作为遗传⼯程中表达DNA所携带的遗传性状的载体,今天依然以⼤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微⽣物为主,基因⼯程药物的⽣产⼏乎都是微⽣物;②在基因⼯程的操作中⽤于切割DNA取得所需基因的“⼿术⼑”的限制性内切酶都来⾃微⽣物;③基因的载体是病毒、噬菌体、质粒;④动植物细胞培养和发酵技术;7)微⽣物技术向微⽣物科学的整个领域扩散。

微生物学题周德庆版本带答案

微生物学题周德庆版本带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他的最大贡献不在商界,而是利用自制的____显微镜___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2.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法国的巴斯德,他对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___、__免疫学——预防接种__和__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___;而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_德__国的_____柯赫____,他也对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主要集中体现____建立了细菌纯培养技术___和__提出了柯赫法则____。

3.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为5期,其分别为史前期、初创期、___奠基期____、______发展期和成熟期;我国人民在史前期期曾有过重大贡献,其为制曲酿酒技术。

4.微生物学与___数___、___理____、___化___、信息科学和技术科学进一步交叉、渗透和融合,至今已分化出一系列基础性学科和应用性学科,如化学微生物学、分析微生物学、生物生物工程学、微生物化学分类学和微生物信息学等。

5.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指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二、问答题:1.“微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试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这句话的深刻意义。

(从四个方面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1) 物质和能量循环(2)人体生理屏障(3)提供必需物质(4)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

2.简述科赫原则。

(如何判定某种微生物是病原菌?)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4.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5.简述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有何重大贡献?答案要点:1)微生物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理想材料;2)利用酵母菌细胞制剂进行酒精发酵研究,不但阐明了生物体糖的复杂转化过程,且为近代生物化学领域的酶学奠定了基础;3)比德尔(Beadle)用脉胞菌进行突变试验,阐明了基因和酶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开创了生化遗传学新学科;4)遗传的物质基础是用微生物证实的;5)遗传密码的被揭露、中心法则的确定、基因对酶的调节控制在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都与微生物学有密切关系;6)遗传工程的主角:①作为遗传工程中表达DNA所携带的遗传性状的载体,今天依然以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为主,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几乎都是微生物;②在基因工程的操作中用于切割DNA取得所需基因的“手术刀”的限制性切酶都来自微生物;③基因的载体是病毒、噬菌体、质粒;④动植物细胞培养和发酵技术;7)微生物技术向微生物科学的整个领域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答:①.体积小,面积大;②.吸收多,转化快;③.生长旺,繁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⑤.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最基本,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 4 个共性。

3. .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答:①.物种的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④遗传基因的多样性,⑤生态类型的多样性.4. 什么是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答: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5、巴斯德曲颈瓶实验说明了什么?1862年,巴斯德设计出一个巧妙的曲颈瓶试验。

他给烧瓶安装了一像横着眼放的S形状的长颈,当把烧瓶中的肉汤煮沸时,不仅瓶中的微生物被杀死了,水蒸汽把瓶颈中的微生物也杀死了。

等到汤放凉时,新鲜的空气就可以通过瓶颈自由进到瓶子中,而带菌的灰尘由于比空气重,在长颈向下弯曲处就被拦截住了。

经过这样处理的培养液放许多天也不会变质。

而如果把培养液倾斜,让它通过长颈的弯曲部,或者把长颈打断,培养液中很快就会充满了微生物。

这样就令人信服地证明了,是空气中的微生物使汤腐败的,而不是汤腐败产生微生物。

6、科赫法则是什么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pure culture);3 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4 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1.微生物分类学有哪3项具体任务?分类(宏观的战略性工作)分类的任务是解决从个别到一般或从具体到抽象的问题,亦即通过收集大量描述有关个体的文献资料,经过科学的归纳和理性的思考,整理成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鉴定(微观的战术性工作)鉴定的任务与分类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亦即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纯种微生物的各种性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对其知类、辨名的目的。

命名(开拓性的创新工作)命名的任务是为一个新发现的微生物确定一个新学名,亦即当你详细观察和描述某一具体菌种后,经过认真查找现有的权威性分类鉴定手册,发现这是一个以往从未记载过的新种,这时,就得按微生物的国际命名法规给予一个新学名。

3.什么是种?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4、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前面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组成。

学名=属名+种名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个人+现名定各年份排斜体字排正体字(一般省略)三名法:学名=属名+种名加词+符号subsp或var+亚种或变种的加词排斜体排正体(可省略)排斜体(不可省略)5、菌株(品系):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极其一切后代;实际上是一个微生物达到遗传性纯的标志。

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或纯分离物均可称为某菌种的一个菌株。

克隆:若菌落是由一个单细胞发展而来的,则它就是一个纯种细胞群或克隆。

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部)生长繁殖,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这就是菌落。

菌苔:如果将某一纯种的大量细胞密集地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结果长成的各“菌落”互相连成一片,这就是菌苔。

7.何谓三域学说?提出此学说的依据?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 C.R.Woese等人对大量微生物和其他生物进行16S和18S rRNA的寡聚核苷酸测序,并比较其同源性水平后,提出了一个与以往各种界级分类不同的新系统,称为三域学说。

三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对大量微生物和其他生物进行16S和18SrRNA的寡核苷酸测序,并比较其同源性水平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试设计一张表格,比较以下6个大类原核生物的主要特性。

2. G+和 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异同。

答: G+细菌与 G-细菌的细胞壁都含肽聚糖和磷壁酸;不同的是含量的区别:如下表3. .什么是缺壁细菌? 4类缺壁细菌答: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和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都会产生少数缺细胞壁的种类,或是用人为的方法通过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人工缺壁的细菌统称为缺壁细菌。

L型细菌(L-formofbacteria)原生质体(protoplast)球状体 (sphaeroplast) 支原体(mycoplasma) 4. .试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革兰氏染色步骤。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在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红色,而 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

此法证明了 G+和 G-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3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梁色液(稀)染10秒钟后,自来水冲洗。

干燥,镜检。

染色的结果,革兰氏正反应菌体都呈紫色,负反应菌体都呈红色。

5. .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答: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认为:芽孢的耐热性在于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从而使皮层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

而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

关键是芽孢有生命的部位即核心部位的含水量很稀少,为10%~25%,因而特别有利于抗热。

6细菌分类形态上的分类鉴定指标?个体:细胞形态大小排列运动性特殊构造染色反应等群体:群体形态在半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7、细菌的分裂方式有哪些?裂殖:二分裂三分裂复分裂芽殖劈裂8、放线菌的结构和繁殖方式?放线菌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借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无鞭毛、有鞭毛)借菌丝:基内菌丝断裂、任何菌丝片段9、荚膜的功能:(1)保护作用,其上大量极性集团可保护菌体免受干旱损伤;可防止噬菌体的吸附和裂解;一些动物致病菌的荚膜还可以保护他们免受宿主白细胞的吞噬。

(2)贮藏养料,以备营养缺乏是重新利用(3)做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以保护细菌免受重金属离子的毒害。

(4)表面附着作用(5)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6)堆积代谢废物10、蓝细菌的形态和繁殖方式:形态:1、又二分裂形成的单细胞 2、又复分裂形成的单细胞 3、有异形胞形成的菌丝 4、无异形胞菌丝 5、分支状菌丝繁殖方式:一为营养繁殖,包括细胞直接分裂(即裂殖)、群体破裂和丝状体产生藻殖段等几种方法,另一种为某些蓝藻可产生内生孢子或外生孢子等,以进行无性生殖。

孢子无鞭毛。

11、异形孢的固氮防氧机制异形胞的体积较一般营养细胞大,细胞外有一层由糖脂组成的片层式较厚外膜,它具有阻止氧气进入细胞的屏障作用;异形胞内缺乏产氧光和系统Ⅱ加上脱氢酶和氧化酶的活性高,使异形胞能维持很强的还原态;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高,有解除氧毒害的功能;此外异形胞还有比邻近营养高细胞高出2倍的呼吸强度,借此可消耗过多的氧并产生对固氮必须的ATP。

12、三体的概念和主要特征?支原体: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特点:1、细胞很小,直径一般为150~300nm,多数为250nm左右2、细胞内含甾醇,比其他原核生物的膜要坚韧3、因无细胞壁故成革兰氏阴性,形态易变,对渗透压敏感,对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敏感4、菌落小,在固体培养及表面呈特有的“油煎蛋”形状5、以二分裂和出芽等方式繁殖6、能在含血清、酵母膏和甾醇等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生长7、多数能以糖类作为能源,能在有氧或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氧化型或发酵型产能代谢;8 基因组狠小,仅在0.6~1.1mb左右9、对能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和破坏含甾体的细胞膜结构的抗生素都很敏感立克次氏体: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特点:1、细胞很大,直径在0.3~0.6×0.8~2.0μm2、细胞形态多样,自然状,双球状、杆状至丝状等3、有细胞壁,革兰氏阴性4、除少数外,均在真核细胞内营细胞内专性寄生5、以二分裂方式繁殖6、对四环素和青霉素等抗生素敏感7、存在不完整的产能代谢途径,不能利用葡萄糖或有机酸,只能利用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产能8 基因组狠小9、对热敏感,一般在56℃以上经30min即被杀死。

10、一般可培养在鸡胚、敏感动物或Hela细胞株(子宫颈癌细胞)的组织培养物上衣原体: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革兰氏阴性原核生物。

特点:1、有细胞构造2、细胞内同时含有RNA和DNA两种核酸3、有细胞壁(但是缺少肽聚糖)革兰氏阴性4、有核糖体5、缺少产生能量的酶系,需严格细胞内寄生6、以二分裂方式生殖7、对抑制细菌的抗生素和药物敏感8、只能用鸡胚卵黄囊膜、小白鼠腹腔或Hela细胞组织培养物等活体培养13、古细菌细胞壁上的差异细胞壁是由假肽聚糖、糖蛋白、蛋白质假肽聚糖: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塔罗糖胺糖醛酸构成以β-1,3-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连在后一氨基酸上的肽尾由L-Glu L-Ala L-Lys 三个L型氨基酸组成,肽桥则由L-Glu 1个氨基酸组成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 什么是单细胞蛋白(SCP)?答:单细胞蛋白又叫微生物蛋白、菌体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