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练习 专题检测(五)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含解析

合集下载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专题考点篇模块一自然地理系统专题五整体性差异性规律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专题考点篇模块一自然地理系统专题五整体性差异性规律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专项检测专题考点篇模块一自然地理系统专题五整体性差异性规律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专题专项检测(五) 整体性、差异性规律一、选择题(2015·渭南质检)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要素。

读下图,完成1~2题。

1.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①土壤水增多②库区蒸发量增大③蒸腾加强④植被覆盖率增大A.①③②④B.②④①③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2.图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区域性C.差异性 D.不稳定性(2015·衡阳联考)中国高铁走向世界。

下图为中国研究建设跨境高铁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与其他两条线路相比,欧亚线建设的最大障碍是( )A.地表崎岖、崇山峻岭 B.高寒缺氧、空气稀薄C.气候干旱、风沙漫天 D.纬度较高、冻土连片4.关于欧亚线沿线的自然带类型,正确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温带草原带、苔原带(2015·福州质检)下面的图1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图2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5~7题。

5.当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甲地时,当地受( )A.西风带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6.图2中序号①②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 )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7.形成图2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光照 D.地形(2015·潍坊统考)河谷地带按说是最不缺水的地方,可在西藏昌都,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流过的峡谷,却大多干旱少雨,甚至一派亚热带荒漠景象,它们被称为“干热河谷”。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2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考点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命题视角: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024·全国甲卷)蒙古族将靠近山林的优质草原称为杭盖草原。

杭盖草原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

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

通常鼠类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而杭盖草原的河谷中鼠害却很轻。

杭盖草原是古时游牧民族最宠爱的牧场。

据此,完成1~2题。

1.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缓丘上(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弱C.温度较高 D.径流较少2.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是因为河谷( )A.缺乏鼠类食物 B.冷空气易集聚C.地下水位高 D.鼠类天敌多[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解析]第1题,相对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杭盖草原的缓丘坡度较小,雨水着陆到地表后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速较慢,地表水下渗较多,土壤水分含量较多,径流较少,牧草生长更好,D 项正确。

杭盖草原的缓丘与周边坡度较大的草原距离较近,气候特点相像,气温柔年降水量差异不大,蒸发差异也不大,A、B、C项错误。

第2题,据材料可知,鼠类通过打洞、啃食等对草原多有破坏,打洞为其供应栖息和生活的场所,在河谷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打的洞经常被地下水沉没,导致无法栖息,所以鼠类往往远离河谷地区生活繁衍,故导致杭盖草原的河谷鼠害很轻,C项正确。

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鼠类食物丰富,A项错误。

河谷位于缓坡之间,冷空气集聚作用不明显,B项错误。

河谷与缓坡空间距离并不远,天敌数量差异不大,D项错误。

故选C。

[答案] 1.D 2.C1.从整体性原理理解四大圈层与人类圈的相互关系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思路3.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答题思路举例涉及事物与问题答题要素与思路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地形、地貌、水文、气候、生物、土壤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明确主导要素的改变由这一个要素的改变分析其他要素的改变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地理位置入手,联系气候、地貌、植被、水文、土壤等要素特征,综合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说明地理现象或成因方面的运用例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峻的自然缘由,要从气候、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方面分析;利用整体性原理说明桂林山水的成因,要结合气候(降水)、水、岩石、生物等方面分析分析推想某一地理现象或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例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2024·汕头二模)阿克赛钦湖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为内流湖。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全国通用)含答案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全国通用)含答案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K 考题调研aotidiaoyan (2018·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联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易经》有言:“天玄而地黄”。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

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范围及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

(1)描述图中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特征。

分别分析位置、山地、降水多少对黄土厚度的影响。

(2)若六盘山和秦岭不存在,分析推断图中最厚处黄土会发生的变化。

(3)说明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对黄土厚度、水、肥的正面意义。

【答案】 (1)自西北向东南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

①位置:距沙源地的远近决定了西北风能搬运和沉积黄土的最适距离。

②山地:首先是山地阻挡减弱了西北风,拦截并沉积黄土;同时也减弱了对已沉积黄土的风蚀和搬运作用。

图中有两处厚度最大,一处是六盘山西边附近,因位于贺兰山和乌鞘岭的山口地带,又处于西北季风通道内,受狭管效应风力较大,携带沙尘量大,后受六盘山的阻碍作用,沉积最厚。

(另一处,则是贺兰山的海拔对风沙的拦截和减弱作用较弱,使细小的黄土吹往并沉积于更远的该地。

③降水:降水多少与集中程度影响流水侵蚀搬运的强弱,从而影响黄土厚度。

(2)缺少了山地的减弱风力和拦截沙土作用,黄土会向更远处沉积,降水比现在增多,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加强,黄土厚度进一步减少。

(3)水平梯田比坡耕地减慢坡面流速,同时利于地表水下渗,一方面减少坡面径流,减少流水侵蚀和水土流失,保土;另一方面利于黄土保墒保肥。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地形、农业特征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1)距沙源地的远近决定了西北风能搬运和沉积黄土的最适距离,处于西北季风通道内,受狭管效应风力较大,携带沙尘量大,后受六盘山的阻碍作用,沉积最厚。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练习 专题检测(五)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含解析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练习 专题检测(五) 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含解析

专题检测(五)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2016·青岛二模)读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图甲)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图(图乙),回答1~2题。

1.为保护图甲中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合理的措施不包括()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C.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D.采取措施大幅度改变③自然地理要素,使其变得稳定2.关于图乙中E环节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C.夏季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解析:1.D 2.C第1题,保持水土可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民众意识等方面考虑。

③自然地理要素是大气,不可能被人类大幅度改变。

第2题,图乙中E环节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集中,淋溶作用强,易使红壤变得更贫瘠。

(2016·全国甲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3~5题。

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5.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3.C 4.D 5.C第3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

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故选项C正确。

第4题,冻害是由气温过低造成的。

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冻害多发,故选项D正确。

第5题,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故选项C正确。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新高考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突破练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突破练(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冻土退化过程中,地下冰的消融会导致地表发生沉降。

在高含冰量冻土区,这种地表沉降伴随着大量冰体的融化往往会形成热喀斯特湖。

热喀斯特湖通常是一些外部营力导致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融化形成的。

热喀斯特湖形成后,由于积水区域的反射率低,蓄热能力较强,侧向热流也使得周围多年冻土环境发生变化。

湖水的热对流过程将会导致其下部多年冻土持续融化甚至融穿。

读青藏高原某草甸区热喀斯特湖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冻土环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冻土温度升高,上限上移B.冻土温度升高,下限下移C.越靠近热喀斯特湖,上限越深D.越远离热喀斯特湖,下限越浅2.冻土融穿后,可能对该草甸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冻土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薄,地下水水位上升B.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向地表水转换和流失C.湖岸坍塌后退,沼泽、湿地面积扩大D.高寒草甸、沼泽草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答案:1.C 2.D解析:第1题,当冻土温度上升时,冻土融化,会导致上限下移,下限上移,冻土减少。

越靠近热喀斯特湖,热量越丰富,冻土融化越多,上限越深,C项正确。

越远离热喀斯特湖,冻土融化越少,下限越深。

第2题,冻土融穿后,湖水和地下水会向下渗流,从而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并不会向地表水转换。

随着湖水和地下水向下渗流,湖水面积减小,沼泽和湿地面积减小。

冻土融穿后,湖水和地下水向下渗流,从而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草甸、沼泽地区地下水源不足,植被枯死,草甸、沼泽退化,荒漠化将加剧,D项正确。

(2021·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5.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答案:3.C 4.A 5.C解析:第3题,蒙古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原的可燃物较多,容易发生野火,因此该地区主要的野火类型为草原火,C项正确。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第五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跟踪训练(含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规律第五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跟踪训练(含答案)

专题跟踪训练(九) 第一讲地球运动规律一、选择题(2018·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三考前最后冲刺模拟)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

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

图1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2示意植被生长期内华北地区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2中Ⅰ、Ⅱ、Ⅲ曲线分别对应的地区是图1中的(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解析] 图中Ⅱ有两个植被高峰,应是农业生态区种植两季农作物,6月前后收割导致植被覆盖率降低,故Ⅱ为农业生态区。

草原和森林的区别主要在冬季,冬季草类枯萎,而华北地区森林虽有落叶,但仍有树干,所以森林在冬季的植被覆盖率高于草原,故Ⅰ为草原,Ⅲ为森林。

农业生态区主要位于年降水量大于400 mm的平原地区,森林生态区主要为年降水量大于400 mm的山地,草原生态区一般位于年降水量在200~400 mm的地区。

根据华北地区的地形和降水分布,可知应选择C。

[答案] C2.与Ⅰ、Ⅲ曲线相比,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A.草场过度放牧 B.作物成熟收割C.副高逐渐北移 D.夏季降水增加[解析]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Ⅱ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为作物成熟收割,故选B。

[答案] B(2018·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2100~2358 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 m、4 m、8 m、12 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

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

下图为舜王坪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判断优势物种最不明显的地区位于游览路径两侧( )A.0 m处B.4 m处C.8 m处D.12 m处[解析] 据材料可知,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3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2025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第一部分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3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考点3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命题视角一:陆地自然带(2024·全国乙卷)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木及苔藓地衣组成,大多数灌木为极地特有种。

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呈东西向延长,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小。

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

其后,随着气温上升,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

据此,完成1~3题。

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 )A.整体向北移动 B.整体向南移动C.面积扩大 D.面积缩小2.苔原带横跨亚欧大陆,表明( )A.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B.亚欧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小C.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D.亚欧大陆降水北部最多3.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觉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祁连山地( )A.目前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B.目前基带气温高C.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气温高D.冰期基带气温高[思维过程]第1题,第2题,第3题,[解析]第1题,全球气温上升,苔原带南部植被会出现变更,亚欧大陆北部为海洋,苔原带无法向北延长,苔原带面积缩小,D项正确。

第2题,亚欧大陆北部受海洋的影响大,且气温低,湿度东西向差异小,植被差异小,B项正确。

东西向所处纬度基本相同,西岸受暖流影响气温高,东岸受寒流影响气温低,A项错误。

水分对植被生长影响大,C项错误。

亚欧大陆北部受高压限制,降水少,D项错误。

第3题,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至我国阿尔泰山—阴山一线。

随着气温上升,苔原不断向北及高海拔退却。

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觉极地特有种灌木,可能是因为冰期基带温度高,针叶林带以上温度高,不满意极地特有种灌木的生长条件,D项正确。

祁连山地针叶林带以上有冰雪存在,温度低,A、B项错误。

针叶林所处海拔高,冰期气温低,C项错误。

[答案] 1.D 2.B 3.D命题视角二: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2024·浙江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核心考点练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素养升级练专题5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核心考点练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核心考点练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有效低温是指植被尚未完全休眠时期的低温,冬季的有效低温能够降低植被春季返青时对热量的需求,加速植被展叶、开花。

研究表明,随着气候变暖,阿尔卑斯山不同海拔植被的春季物候更加一致。

据此完成1~2题。

1.气候变暖导致阿尔卑斯山不同海拔植被的春季物候更加一致,主要是因为( )①低海拔植被返青时间推迟②高海拔植被返青时间推迟③低海拔植被返青时间提前④高海拔植被返青时间提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不同海拔植被春季物候趋于一致,导致动物( )A.有效食物减少B.活动空间缩小C.暴露风险增大D.所需水热资源不足树轮指数是指树木年轮实际宽度值与期望值的比值,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

贡嘎山位于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峨眉冷杉是林线树种之一。

下图是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林上限(3700米)与下限(2700米)树轮指数。

据此完成3~5题。

3.2000年以后,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径向生长呈现( )A.上限增加、下限增加B.上限减少、下限减少C.上限增加、下限减少D.上限减少,下限增加4.林线树种年轮宽度对气候变化响应更快速和敏感,贡嘎山东坡峨眉冷杉年轮宽度变化能直接反映( )A.春季最低温变化B.夏季最低温变化C.秋季最高温变化D.冬季最高温变化5.据图文材料推测,近100年来贡嘎山峨眉冷杉林( )①林线位置一定会向高海拔区移动②林线树种种群密度显著增加③生长季温度与上限树木径向生长呈正相关④生长季温度与下限树木径向生长呈正相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023·河南信阳二模)横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

横断山区阴坡和阳坡的最大积雪覆盖率平均出现在3月,且阴坡最大积雪覆盖率大于阳坡。

下图示意2001~2019年横断山区不同高程的平均积雪覆盖率年际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与其他高程相比,横断山区海拔1 000米以下的地区平均积雪覆盖率较低,原因最可能是( )A.垂直落差大,积雪容易滑落B.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多发C.滑雪场广布,人类活动频繁D.气温高,积雪难以形成和留存7.横断山区阴坡最大积雪覆盖率大于阳坡,主要是因为阴坡( )A.气温高B.受冬季风影响大C.水汽多D.多为稳定性积雪(2023·四川成都二模)北京北部山区某地季节性冻土发育典型。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通关训练五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

2023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通关训练五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

专题通关训练五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规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2·四川内江二模]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其土地覆被分布受地形和气候影响显著,类型多样,林地面积约占41%,耕地面积约占25%(水田和旱地的面积比约为2∶3)。

据此完成1~2题。

1.尼泊尔土地覆被类型多样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较低 B.深居大陆内部C.气候类型多样 D.年降水量丰富2.尼泊尔土地覆被类型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下列土地覆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常绿阔叶林与针叶林之间的是( )A.稀疏植被B.草原C.落叶阔叶林D.灌木[2022·福建模拟]水分条件是影响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生长的决定性因素,在水土流失严重的沟道中,淤地坝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图示意甘肃东南部黄土沟壑区某地有坝沟道和无坝沟道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差异。

经实地调查发现,有坝沟道林地覆盖度较高,无坝沟道以草地为主。

调查范围内部分地区桦树根系腐烂甚至整株死亡(注:10~20 cm为表层土壤,20~100 cm为中层土壤,100 cm以上为深层土壤)。

读图,完成3~5题。

3.有坝沟道和无坝沟道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差异主要取决于( )A.蒸发B.根系吸水C.降水量D.地下径流4.无坝沟道中层土壤含水量基本稳定,主要原因有( )①草地持水能力较弱②上层水分缓慢入渗③下层土壤水分补给④土壤温度变化较小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5.部分桦树根系腐烂,其所在位置及根系深度分别可能为( )A.无坝沟道60~80 cmB.有坝沟道60~80 cmC.无坝沟道180~200 cmD.有坝沟道180~200 cm[2022·广西柳州二模]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图。

据此完成6~8题。

6.该山地最有可能是( )A.太行山B.贺兰山C.祁连山D.喜马拉雅山7.从山麓到山顶该山地植物物种数量( )A.持续增多 B.先减少,后增多C.持续减少 D.先增多,后减少8.图中甲乙两处的主要景观是( )A.甲—草甸乙—草甸B.甲—冰川乙—冰川C.甲—冰川乙—草甸D.甲—草甸乙—冰川下图为某地自然带分布图,基带为温带阔叶林带。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限时训练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限时训练

专题五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题号考点中难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2 3、4、5、14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与非地带性现象8、9垂直地域分异规律6、7、12 10、11、13、14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2018·四川泸州二模)下图是某科考队员在北冰洋拍到的一只北极熊生活照片。

科学家预计,到了2050年,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

据此回答1~2题:1.照片拍摄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北极熊数量将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面上升,被淹死B.气温寒冷,被冻死C.食物缺乏,被饿死D.市场需求,被杀死解析:1.B 2.C 第1题,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冬眠状态。

读图可知,图中北冰洋有部分区域冰雪消融,北极熊站在浮冰上,应为北极地区的暖季,即北半球的夏季。

第2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冰山会减少,北极熊赖以生存、捕食的海洋浮冰区逐渐消失,北极熊捕食困难,食物链中断,数量减少,濒临灭绝。

(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极地或高山冰川退缩区形成的冰川裸地是研究植被原生演替的理想场所。

海螺沟冰川退缩区(29°34′N,102°59′E)位于贡嘎山东坡,青藏高原东南缘,在长达2km的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从裸地到先锋群落再到顶级群落的连续植被原生演替序列。

如表示意海螺沟冰川退缩区不同演替阶段样地植被特征。

据此回答3~5题:样地编号冰川退缩时间林分密度(株·hm2)郁闭度主要树种组成①2015年————裸地②1998年 3 770 0.278 川滇柳、冬瓜杨、沙棘幼树群落③1980年31 070 0.947冬瓜杨,川滇柳、沙棘中树与大树、云冷杉幼树与小树群落④1966年16 744 0.830冬瓜杨、川滇柳、沙棘小树、云冷杉幼苗群落⑤1958年 2 574 0.757 冬瓜杨大树、云冷杉小树与中树群落⑥1930年576 0.843 云冷杉中树与大树、冬瓜杨大树群落⑦1980年378 0.807 云冷杉顶级群落3.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种间竞争力最强的树种是( )A.川滇柳、冬瓜杨B.云冷杉、沙棘C.冬瓜杨、云冷杉D.沙棘、川滇柳4.在植被原生演替过程中( )A.植被郁闭度升高B.地表径流流速加快C.气温日较差增大D.土壤发育趋于成熟5.与同一演替阶段北美冰川退缩区相比,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单位面积植被生物量大,是由于海螺沟( )A.生物群落结构较稳定B.水分和热量条件较好C.植物的种类复杂多样D.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小解析:3.C 4.D 5.B 第3题,从表中可以看出,冰川退缩的时间越早,植物越成熟,越接近顶级群落。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5.1b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突破篇 专题五 自然地理规律 2.5.5.1b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角度一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017·东北三省三校二模)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与降水、气温的关系。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湖泊水位变化与年平均温度大致呈正相关B.全球变暖是导致湖泊水位变化的直接原因C.湖泊水位变化与年平均降水量大致呈正相关D.湖泊水位变化与高原、山地冰雪融水无关[解析]年均温持续上升,湖泊水位先增后减,因此A选项错误;全球变暖可以导致青藏高原冰雪融化加剧,增加湖泊水的来源,并对湖泊水位造成影响,但不是湖泊水位变化的直接原因,因此B、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选项。

[答案] C2.青藏高原主要湖泊水位的变化,会导致近期内( )A.青藏高原冰川面积缩小B.青藏高原气候趋于干旱C.东部江河上游水量减少 D.青藏高原水循环受影响[解析]青藏高原冰川面积缩小、青藏高原气候趋于干旱、东部江河上游水量减少等三个选项内容与湖泊水位变化是并列关系,非因果递进关系,故错误。

湖泊水量的变化会影响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会对湖面水分蒸发、水汽输送等环节造成影响,从而影响水循环,因此正确答案为D选项。

[答案] D角度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应用3.(2017·某某某某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某某罗布泊水量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0年以后完全干涸。

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

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材料二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解析]第(1)题,根据湖岸线的变化可判断A地到B地的地势变化。

第(2)题,罗布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增加、生产发展对水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规律+正确把握)专题检测(一)地球运动规律(2021学年)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规律+正确把握)专题检测(一)地球运动规律(2021学年)

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规律+正确把握)专题检测(一)地球运动规律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规律+正确把握)专题检测(一)地球运动规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五大规律+正确把握)专题检测(一)地球运动规律的全部内容。

专题检测(一) 地球运动规律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定时刻的一种仪器。

日晷由晷针和晷面组成,晷针垂直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南高北低,顶部指向北极星,晷面有刻度。

据此回答1~2题。

1.夏至日时,若湖北省宜昌市某中学校园(111°E)内有一日晷,则日晷影子的移动规律是()A.从西南呈顺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南B.从西南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南C.从西北呈顺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北D.从西北呈逆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北2.该校园(111°E)内日晷晷针影子在日晷所示“午”的中间位置时()A.北京时间为12时ﻩB.地方时为12时C.刚好日落D.刚好日出解析:1。

A 2。

B第1题,夏至日宜昌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晷针的影子与太阳方位相背,所以影子的移动规律是从西南呈顺时针方向移动到东南。

第2题,日晷晷针影子刚好在“午”的中间位置时,该地太阳高度最大,是一日的正午,地方时为12时。

3.北京一学校课外活动小组,于某日观测到其所在学校某时刻的树影如下图所示(箭头表示方位).此时该学校所在地可能为北京时间()A.1月5日6:30 B.3月21日18:30C.7月20日6:30ﻩD.5月10日12:30解析:选C 根据图中指向标方向,可以推断东西南北方位,此时图中树影位于西南方向,那么太阳应该位于该地东北方向;7月20日时该地位于夏季,6:30当地基本处于日出之后,太阳刚升起不久,太阳位于东北方向,故选项C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复习练案(new)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复习练案(new)

第一部分专题五一、单项选择题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D、E三个地点的植被类型分别对应图片( B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乙、甲、丙2.下列关于自然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A地自然带的形成属于非地带性B.C、D两地的自然带是一样的C.E地的自然带是其所在国家面积最广的D.A—B-C三地自然带变化主要是因为水分条件变化3.库克峰是新西兰最高的山峰,位于南岛中西部的南阿尔卑斯山脉中,海拔3764米。

关于库克峰的说法可信的是( B )A.山顶没有积雪冰川带B.西坡的雪线比东坡低C.西侧森林覆盖率低D.位于板块生长边界【解析】第1题,A地是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D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E地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带是热带荒漠带;对照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即可得出结论.选B项.第2题,A地热带雨林带的形成是因为地处信风的迎风坡,并且受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属于非地带性。

C、D两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E地所在国家是澳大利亚,E地为荒漠带,是澳大利亚分布最广的自然带。

A—B—C自然带从热带到亚热带到温带的变化是因为热量条件的变化.选D项.第3题,根据山峰的海拔和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进行估算,得出山顶有积雪冰川带,A项错。

新西兰南岛山脉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库克峰西侧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西侧雪线比东侧低,B项对。

南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西侧位于西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好于东侧,森林覆盖率较高,C 项错.库克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项错。

选B项。

(2017·河南天一大联考五)图1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2示意图1中①、②两点之间的地形变化过程(阶段一→阶段三为由早到晚)。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地形区的形成原因与图中①、②之间地形变化原因相似的是( B )A.富士山区B.落基山脉C.东非大裂谷D.墨累—达令盆地5.与图中③处地势高低变化呈正相关的地理要素是( D )A.动物复杂程度B.植被产草量C.流水侵蚀力度D.岩石风化程度【解析】第4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西部地形隆起地区,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安第斯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五)自然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一、选择题(2016·青岛二模)读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景观示意图(图甲)和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关系图(图乙),回答1~2题。

1.为保护图甲中斜坡①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合理的措施不包括( )A.植树种草,恢复植被B.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C.强化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D.采取措施大幅度改变③自然地理要素,使其变得稳定2.关于图乙中E环节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温和湿润B.植被破坏严重,容易形成红色荒漠C.夏季高温多雨,淋溶作用强D.河网稠密,径流量大,水能丰富解析:1.D 2.C 第1题,保持水土可从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民众意识等方面考虑。

③自然地理要素是大气,不可能被人类大幅度改变。

第2题,图乙中E环节为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集中,淋溶作用强,易使红壤变得更贫瘠。

(2016·全国甲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

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据此完成3~5题。

3.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4.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5.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解析:3.C 4.D 5.C 第3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

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故选项C正确。

第4题,冻害是由气温过低造成的。

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冻害多发,故选项D正确。

第5题,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故选项C正确。

(2016·江苏高考)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6~7题。

6.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山地针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C.高山苔原带D.冰川带7.阿尔泰山南坡( )A.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B.草场仅分布在山麓地带C.此时季节为冬季D.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解析:6.B 7.D 第6题,由材料可知,该教授位于森林与山顶冰川的过渡自然带,且所处自然带的自然特征符合高山草甸带的特征。

第7题,阿尔泰山由于纬度较高,且森林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处,因此森林大多为亚寒带针叶林;草场分布于山麓地区和森林与冰川的过渡地带;此时“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应为当地的夏季;阿尔泰山南坡降水主要受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影响。

右图中示意某山地1月等温线呈同心圆分布,且等温线间距相等。

读图完成8~9题。

8.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大陆内部,则图中四地海拔最高的是( )A.甲B.乙C.丙D.丁9.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下列推测最可信的是( )A.丙坡雪线低于甲坡B.乙坡度大于丁坡C.该山地有终年积雪D.该山地位于低纬度解析:8.D 9.C 第8题,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大陆内部,甲、乙、丙、丁四地温度相等,但丁为阳坡,故其海拔最高。

第9题,若该山地位于南半球,甲位于东坡,丙位于西坡,在信风带控制区丙坡雪线高于甲坡,若在西风带控制区,丙坡雪线低于甲坡,A错。

乙、丁坡度大小无法判断,B错。

1月为南半球夏季,山麓气温为0 ℃,该山应位于高纬度,且该山地有终年积雪,故D错,C对。

(2016·盐城检测)读全球气温、降水和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有关全球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气温从副热带地区向南北方向递减B.降水量从热带地区向南北方向递减C.雪线高度从副热带地区向高纬度和低纬度方向递减D.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11.对图各点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①数值高是由于受东北信风影响B.②数值高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影响C.③数值高是由于太阳辐射强D.④数值高是由于受盛行西风影响解析:10.C 11.D 第10题,②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为气温曲线;①曲线高度最高的地区在副热带,为雪线高度,从副热带地区向高纬度和低纬度方向递减;地球上的降水存在赤道多雨带和温带多雨带,所以③曲线为降水量。

第11题,①数值高是由于位于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蒸发旺盛,雪线高;②数值高是由于纬度低,接受太阳辐射多;③数值高是由于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④位于北半球西风带,降水量大。

二、综合题12.(2016·上海高考)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

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景观的关键因素。

材料二 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

材料三 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

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1971~2000年)降水量/mm平均风速/(m/s)日照时数/h月份东方海口琼海东方海口琼海东方海口琼海1126.581.3159.6 4.6 2.6 2.7202.2144.8121.1 1213.934.968.2 4.5 2.4 2.5187.0131.3112.217.619.531.4 4.2 2.5 2.4179.2109.1116.3214.235.043.5 4.1 2.6 2.6147.698.7101.6 317.450.647.5 3.9 2.8 2.9185.3137.3150.3 430.0100.2125.4 4.1 2.7 2.9213.9167.9181.4(1)海南岛西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

(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

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

解析:第(1)题,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图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地处背风坡地带,水分条件较差,呈现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第(2)题,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因素及作用:旱季时是冬半年,风速大,晴天多,纬度低,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水分消耗大;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

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答案:(1)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而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2)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

因素及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

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

13.(2016·潍坊期末考试)阅读南美洲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美洲区域图。

材料二 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其分布高度受降水量、气温和地形等因素影响。

下图为安第斯山M、N两地区地形剖面及雪线示意图。

材料三 羊驼栖息在海拔高的草原和高原上,色泽亮丽的毛绒使其皮毛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羊驼吃草时用牙齿将草切断,不连根拔起,蹄底有肉垫,因此不会毁坏草地,被喻为“吃草不拔根,产绒价如金”。

秘鲁是世界重要的羊驼养殖区。

(1)说出M、N两区雪线高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秘鲁政府为何大力倡导羊驼养殖业?(3)甲地铁矿石通过20万吨级的巨型轮船运到广东湛江(21°N,110°E),①②③三条海运路线哪条最理想,请简析理由。

解析:第(1)题,读材料一图,M区纬度低,地处热带。

N区纬度高,位于温带。

M区与同海拔的N区相比,气温较高,所以雪线整体比N区高。

M区地处东南信风影响地区,东部迎风坡,降雪较多,M区雪线东侧低西侧高。

N区地处西风带影响地区,西部迎风坡,降雪较多,N区雪线西侧低东侧高。

第(2)题,结合材料三分析,秘鲁高原山区广布,牧草丰富,适合羊驼生长。

羊驼吃草不拔根,对草地破坏较小,利于生态保护。

羊驼皮毛的经济效益高,利于经济发展。

第(3)题,甲地经度约是40°W,湛江经度约是120°E,路线②向东跨越大西洋,跨越经度小于180°,航程较短。

经过非洲南端部分航道,可利用西风和西风漂流加快航速。

路线③所经巴拿马运河不能通过巨型轮船。

路线①绕行南美洲南端航程太远。

所以②海运路线最理想。

答案:(1)M区雪线整体比N区高,因为M区地处热带(纬度低),与同海拔的N区相比,气温较高;M区雪线东侧低西侧高,因为M区地处东南信风影响地区,东部迎风坡降雪较多;N区雪线西侧低东侧高,因为N区地处西风带影响地区,西部迎风坡降雪较多。

(2)秘鲁高原山区广布,牧草丰富,适合羊驼生长;羊驼对草地破坏较小,利于生态保护;经济效益高,利于经济发展。

(3)②海运路线最理想。

因为:路线②向东跨越大西洋跨越经度小于180°,航程较短;经非洲南端部分航道可利用西风和西风漂流加快航速;路线③所经巴拿马运河不能通过巨型轮船;路线①绕行南美洲南端航程太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