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经络-3大肠经

合集下载

十二经络穴歌诀歌诀

十二经络穴歌诀歌诀

十二经络穴歌诀歌诀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起于中焦,从肺经开始,依次是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而胳于肝经.再由肝经上注肺经,如此往复循环.(一)手太阴肺经经(共11穴)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决,侠白之下是尺泽,孔最下行接列缺,更有经渠(qú)与太渊,鱼际少商如韭叶.(二) 手阳明大肠经经(共20穴)手阳明穴起商阳(yáng),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lì)复温溜(wēnliū),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qūchí)肘髎(zhǒuliáo)五里近,臂臑(Bìnào)肩髃(Jiānyú)巨骨当,天鼎扶突(fútū)禾髎(hãliáo)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45穴)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qì)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Jiá)车对,下关头维和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yì)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sh ū)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Bì)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下行内廷厉兑(duì)穴,大趾次趾之端中。

(四)足太阴脾经(21)足太阴穴脾中州,隐白在足大趾头,大都(dū)太白公孙盛,商丘三阴交可求,漏(lîu)谷地机阴陵泉,血(xuâ)海萁(jī)门沖门开,府(fǔ)舍(shâ)腹(fù)结大横(hãng)排,腹哀(āi)食窦(dîu)天溪(xī)连,胸乡(xiāng)周荣(rïng)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五)手少阴心经(9穴)九穴心经手少阴,极泉青灵(líng)少海深,灵(líng)道通里阴郄(xì)穴,神门少府少(shào)冲寻。

大肠经图

大肠经图

手阳明大肠经示意图十二经络图手阳明大肠经是和肺经关系非常密切的经脉。

呼吸系统有疾病时,以大肠经上的曲池穴位为治疗点,是经常使用的疗法。

现代医学中,大肠是承接小肠以上的直肠、结肠、盲肠,并以下连接肛门为终点的消化器官之一。

然而,以中医学而言,大肠是指从肚脐上约一、五寸的穴位开始,经直肠直通肛门的整个系统。

大肠经发生异常时,会有牙痛、鼻塞、口干渴、喉咙肿等症状出现。

若压迫肩膀至手臂之部位时,亦会有疼痛感。

因为肺机能不好,所以皮肤会出现苍白干燥、失去光泽的现象;又因养份无法顺利运送,精神有不安定、容易焦躁的倾向。

压迫腹部的肚脐两侧及腰部时,会产生疼痛感。

身体出现以上所述的症状时,使用大肠经的穴位加以治疗,症状能减轻,身体也会感到轻快。

治疗大肠经的穴位有二十个,脸部有迎香、水沟。

脖子部有扶突、天鼎。

肩、肘部有巨骨、肩髃、臂孺、五里、肘髎、曲池、手三里、上廉、下廉、温溜、偏历、阳谷。

手掌有合谷、三间、二间、商阳等。

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下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它的支脉:从锁骨上窝上行颈旁(天鼎、扶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槽,出来挟口旁(会地仓),交会人中部(会水沟)--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本经一侧20穴(左右两侧共40穴),其中15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桡侧,5穴在颈、面部。

首穴商阳,末穴迎香。

主治胃、肠等腹部疾病,神经精神方面病症,某些热性病,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过部位之病症。

本经穴位: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1) 商阳LI1 shāng yáng[定位]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经络拍打养生九方法,拍打大肠经帮你排毒

经络拍打养生九方法,拍打大肠经帮你排毒

经络拍打养生九方法,拍打大肠经帮你排毒经络是中医养生很重要的一部分,人体经络通畅,身体就没有病痛,日常经常拍打我们的各个经络会有很好的养生功效,能帮助我们排毒、减肥。

那么,我们该怎么拍打经络呢?下面我们来看看经络拍打养生法。

中医经络养生1、肺经:让你皮肤不再干燥从肩胛骨凹陷处连出一条直线,沿着手臂内侧,到拇指内侧端止,为人体肺经。

“肺主皮毛”,经常敲打肺经的同时,保证每天至少1500毫升的进水量,就能使水分通过肺经运转到真皮层,使你的皮肤不再干燥!敲打肺经时,从大臂到手腕上方,可用半空拳敲打,由于手掌面积较小,从手腕到拇指内侧,建议你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以使穴位足够受力。

另外,清晨3点到5点是肺经运行时期,按理说此时敲打效果最好,如果你不愿打搅自己香甜的睡眠,可将敲打肺经作为晨练第一课!2、胆经:让你头发黑亮胆经由臀部中点开始,沿大腿笔直下滑,至脚踝底端结束。

当胆汁分泌不足时,人体无法有效分解食物中的油脂,头发会显得油油的,在夏天尤其如此。

因此建议你每天用力敲打胆经,左右各200下,提高胆汁分泌速度,让头发健康、黑亮。

另外,敲胆经还能帮助大腿排出堆积在外侧的脂肪,让你放心穿短裙!3、膀胱经:让你记性好膀胱经从头顶的百会穴开始,延至后背、臀部,于脚跟止。

一般中医认为,膀胱经真正的效力位置从腰间开始,因此你只要敲打下半身就够了。

经常敲打膀胱经,可改善脑部供血质量,刺激脑神经细胞活性,让你记忆力提高!下午15点到17点是膀胱经的运行时间,那时敲打,可有效减少“午乏”,让你的精力格外充沛!4、胃经:让你脸色白里透红胃经从锁骨下开始,顺双乳,过腹部,到两腿正面,止于第四脚趾趾间。

面部供血主要靠胃经,颜面的光泽程度、皮肤的弹性都与胃经供血有关。

如果脸上突然起了皱纹,很可能是胃经的气血亏虚造成。

胃经的最佳敲打时间是早7点到9点,坚持敲打,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脸色白里透红,即使熬夜,也不会显得太憔悴。

5、大肠经:帮你排毒大肠经从鼻翼旁的迎香穴开始,经过脖子,贯穿手臂,止于食指指尖。

手阳明大肠经及穴位图(1)

手阳明大肠经及穴位图(1)

手阳明大肠经及穴位图(1)经脉扩散的区域,本是指四肢部,是经气汇聚的重心。

根是指四肢末端的井穴,是经气循行会合的根源,结是指躯干部的有关部。

《经》言:“所出为井,所熘为荥,所注为俞,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五脏六腑“井荥俞原经合”所主之病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洩。

”其中原穴为气留止之处。

阳经经长,多一原穴,则俞穴专司原气之俞注,原穴专司原气之留止;阴经无原穴,则以俞为原,乃一穴兼领俞穴与原穴之两种功能也。

手阳明大肠经五俞穴:井、荥、俞、原、经、合六穴(阳经比阴经多一原穴),在五行上分属金(商阳穴)井主治心下满,水(二间穴)荥主治身热,木(三间穴) 俞主治体重节痛,火(阳谿穴)经主喘咳寒热,土(曲池穴)合主治逆气而洩。

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为合谷穴。

《难经》第六十六难云:“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

”原穴既为原气在经脉中留止之处,故较其他井荥俞经合等穴之功能,尤显重要。

以上的穴位皆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穴道。

读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压、推拿、拍击……这些穴位,用于自我保健,对于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实施,可刺激、强化自身健康,增强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大肠经共廿穴,原穴为合谷穴,絡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

为阳气盛极的经络,主治阳症实症,也治发热病,与肺相表里。

经中穴道起自手食指內侧末端指甲旁之商阳穴(井穴),经二、三间穴(输穴)至拇指、食指根虎口处之合谷穴(原穴),腕中凹窝为阳谿穴(经穴),沿腕后三寸为偏历穴(疗穴),再经温溜、下廉、上廉穴,至曲池穴前二寸手三里穴(疗穴),曲肘时肘边凸起高处是曲池穴(合穴)。

再经肘髎穴、手五里,至手臂肘上七寸三角肌下为臂臑穴(疗穴),至肩峰前方举手凹窝处为肩髃穴(疗穴),再经肩锁关节凹陷处巨骨穴上行,于锁[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商阳井穴,属金。

[別名] 绝阳,而明。

[穴义] 大肠经经气由体內外出体表。

[名解]1)商阳。

【人体经络穴位图】十四经络歌,配经络穴位图

【人体经络穴位图】十四经络歌,配经络穴位图

【人体经络穴位图】十四经络歌,配经络穴位图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人体经络穴位图.以及这些经络穴位相对应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人体经络穴位图】1、任脉任脉位于正前胸,心脏脾胃行不通;上连乳腺下子宫,万一不通变老翁;任脉——任脉是从女性子宫(男性会阴)发起的一条经络,它主管全身的阴血,调理任脉可有效调理月经於少、阴道松弛、面部黄褐斑等问题,它主管女性的性激素。

任脉不通: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打通任脉,万毒不侵调理任脉时,要注意三点:1,拿艾条熏蒸肚脐眼(神阙穴),这个有大补的作用2,在中碗和下面的气海拨罐,可以起到调理五脏六腑的作用,调神安心。

3,经常推腹,揉昙中血。

技巧:跪膝法睡前做,可以引起气血的速度,直接把气血引到膝盖上,而刚吃完饭后,需要气血充盈在肠胃上,如果直接引在膝盖上则不利于消化。

2、督脉督脉立于脊椎中,监督气血来运行;五脏六腑督脉宫,对应区域弯曲痛;督脉——督脉是人体所有阳经之海,掌管全身的阳气,关乎心、肝、脾、肺、肾、小肠等,在督脉上都有反射区,所以,调督脉可以调节五脏六腑的平衡,并且,可以有效改善脊柱弯曲,颈椎,腰椎的问题,督脉是主管人体精气神的,调理督脉可以让您更有精气神。

督脉不通: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阴阳失调督脉主一身阳经。

人体太阳升起的地方,督脉强壮,才可以顶天立地穴位:大椎穴:祛除热毒,抵御风寒,感冒发烧的时候,不要吃药,就在次穴拨罐,TBS刮痧。

3、【足少阳胆经】子时(23点至1点)—胆经旺。

胆经裤线重叠行,分泌紊乱变神经;嗜睡液汗疲倦态,腋窝肿胀后脑痛;淋巴发炎局部胖,眼花目黄有增生;胆经——胆经不通会严重影响您的腿部血液血环,出现腿凉,还会引起肥胖,经常调理胆经可辅助肝脏的调理,并协助减肥减脂的效果,还能缓解偏头痛的现象;胆经不通: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胆经消除疾病,立竿见影,想成将军,先有胆气。

十二时辰经络按摩法

十二时辰经络按摩法

十二时辰经络按摩法十二时辰经络按摩法流注于经脉的气血有盛有衰,把每天分为十二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除了在对应的时辰敲对应的经络,晚上的时辰换在白天相对应的时辰来敲,还要注意做以下的事情来保养经络。

下面就让店铺告诉你十二时辰经络按摩法,欢迎参阅十二时辰经络按摩法胃不好的人,可在早晨醒来后,或上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外侧的肺经、大肠经上找痛点,然后再到腿上的胃经、脾经找痛点,依次慢慢的搓揉。

颈肩酸痛、腰不好的人,可以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先在手臂内侧的心经、小肠经上找痛点,慢慢的搓揉,然后再到你疼痛的颈、腰处进行按摩疏通。

肝脏不好的人,最好是在晚上,先在手臂中间的心包经、三焦经上找痛点,进行搓揉、疏通,然后再到腿外侧的胆经和腿内侧的肝经上寻找疼痛、不通的地方进行按摩。

身体好、气血足的人,在疏通经络时手法可以稍重写,对疼痛、淤堵的部位可用拍打或刮痧的方法。

而身体弱、气血亏的人,在梳理经络时就不用太着急,按摩的力度要轻一些,选的穴位与通点也要少一点,最好选择每一组经络的前两条经络(手臂上的经络)进行按摩,排在最后的经络(神经、肝经、脾经)都尽量少去碰它们。

子时心脏最脆弱时辰时间对应经络子时 23:00-01:00 胆经人体状况: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但这个时候心脏功能最弱,心脏病患者绝大多数在夜间(心脏功能差)发病和死亡。

养生之道:临床证明,心脏病患者大多数在夜间发病和死亡。

家里如果有心脏病人,要加强观察,备好救心丸。

这时要上床睡觉,有利于骨髓造血。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

丑时熟睡保肝脏时辰时间对应经络丑时 01:00-03:00 肝经人体状况:此时是肝脏修复的最佳时段。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养生之道:必须进入熟睡状态,让肝脏得到最充足能量。

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

养生必知,十二经络的走向图及生理功能,值得收藏经络畅通全身轻松《黄帝内经》:“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人体有12条正经,外加任督二脉,一共14条经络。

人体的经络必须保持畅通,经络不通,则气血不和,百病丛生。

换句话说,经络既是人体的总控系统,又是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系统。

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阳光,空气,水,电,磁都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作用。

当人体加以按摩,温灸,光,电,磁等不同的物理刺激时,这些功能就会源源不断地输入人体,通过经络系统的传导,对五脏六腑的功能进行调整,使人体达到一种经络畅通,阴平阳秘的核心状态。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不是累了休息,而是有规律休息,大自然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的,如一年的节候规律就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而人体的经络运行也是有一定的规律,每天的12个不同时辰,分别对应着12条经络,分别都有不同的运作时间,这就是所谓的经络子午流注。

1、手阳明大肠经(养生时间:早05~07点,最宜排便)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清晨起床后最好排大便。

大肠经不通常见症状:牙痛、头痛、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桡侧的中点处,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这个部位,用力按压,缓解头痛。

生理功能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疾病可以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把多余火气祛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主治疾病主要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痛;头面部疾病的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疾病的神经性皮肤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主要穴位及作用商阳:位置食指指甲跟外侧作用便秘合谷:位置拇指、食指掌纹端作用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温溜(牙痛):位置拇指侧,腕横纹上四寸作用骨外旁此为聚阳气穴,可补阳气(如果虚寒体质可多灸,燥热时可刮痧泻火)急起的痘痘曲池:位置肘横纹外端点作用降血压的作用、治疗皮肤病、有通便秘的效果,脏腑病。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

十二条经络及功能十二条经络一、手太阴肺经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的要穴1. 中府穴胸骨中旁开六寸处。

中府指中气之府。

中气指脾肺之气。

中府穴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液横纹下三寸。

古人找此穴方法,在鼻子上点一墨点,手平行与地用头去触胳膊,胳膊上有黑点处即是天府穴。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因此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侧边上。

尺——暗指肾,泽——雨露,即是补肾的穴位,肺经属金,尺泽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金生水。

肾虚会上实下虚,气都淤上边来了,揉此穴有降逆气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压、哮喘。

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肺经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较深。

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汗不出或开热不出汗,可起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5.列缺穴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处感风寒引起的头疼,治落枕,头项寻列缺,即头脖子方面有病找列缺。

6.经渠穴桡骨头(桡骨茎突)凸起处外侧边缘。

侧象向外推按。

治咳嗽的要穴,虚寒或肺热引起的咳嗽。

腕横纹边外侧,穴位较深,用大拇指硌此穴较好。

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脉之会穴,可治静脉曲张、心血管病等。

8.鱼际穴手平伸像鱼肚子边际处。

属火穴。

治疗热性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孩疳积症即消化不好。

9.少商穴治疗咽喉痛的要穴。

指掐效果不佳,用三棱针点刺一滴血效果好。

二、手阳明大肠经1.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病。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即皮肤和毫毛)如肺功能弱体内毒素就会在大肠经淤积。

脸上的痘疹、身上的湿疹,可用刮痧法把毒素刮出去。

2.大肠经属阳明经,即气血很旺的经络。

可帮助人体增加阳气或把多余的火气去掉。

如手肿胀,按大肠经上痛点即可。

3. 大肠经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用手敲大肠经小臂这段,如长期便秘的人这段会很敏感。

还有一种方法,即推按二三间到商阳穴(即手腕至食指大拇指侧处)这一段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穴位歌诀、分寸歌诀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穴位歌诀、分寸歌诀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穴位歌诀、分寸歌诀
1.循行路线:
《灵枢·经脉》曰: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2.手阳明大肠经穴位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
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上温溜,
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迎五里,
臂臑肩髃巨骨起,
天鼎浮突接禾髎,
迎香二十终止已。

3.穴位分寸歌:
商阳食指内侧边,
二间寻来本节前,
三间节后陷中取,
合谷虎口歧骨间,
阳溪腕上筋间是,偏历腕后三寸安,温溜腕后去五寸,池前四寸是下廉,池前三寸上廉中,池前二寸三里现,曲池屈肘纹头尽,肘髎大骨近外廉,大筋中央寻五里,肘上三寸向里看,臂臑肘上七寸量,肩髃肩端举臂沿,巨骨肩尖端上行,天鼎扶下一寸连,扶突人迎后寸五,禾髎水沟五分探,鼻翼中点外迎香,大肠经穴分明完。

中医十四经络(高清)

中医十四经络(高清)

中医十四经络(高清)中医十四经络(高清)一、手太阴肺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沿着前臂内侧走行,一路经过手掌到达手指。

主要穴位有太渊、太白、尺泽等。

2·经络主要特征及功能手太阴肺经与肺脏相关,通过调节气机,控制呼吸和气血的运行,具有清肺热、润肺燥、化痰止咳等功能。

3·经络病证及治疗方法手太阴肺经的病证包括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系统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穴位、针灸、草药疗法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无名指指端,沿着手臂外侧走行,经过肘部到达肩井穴。

主要穴位有商阳、二间、臑俞等。

2·经络主要特征及功能手阳明大肠经与大肠相关,通过调节肠胃功能,排除宿便、化湿毒,具有行气活络、解表散寒等功能。

3·经络病证及治疗方法手阳明大肠经的病证包括便秘、腹痛、口臭等消化系统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艾灸、食疗等。

三、足阳明胃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足阳明胃经起于目内眦,沿着面部、颈部、胸腹部走行,一路经过肩背、肘部、足背到达足大趾。

主要穴位有承泣、足三里、足五里等。

2·经络主要特征及功能足阳明胃经与胃脾相关,通过调节消化系统,运化水谷,具有健脾和胃、除湿化痰等功能。

3·经络病证及治疗方法足阳明胃经的病证包括消化不良、胃痛、泛酸等胃肠道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穴位按摩、中药疗法、艾灸等。

四、足太阴脾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脚趾的内侧,沿着足背、小腿内侧膝部向上行,经过腹股沟到达胸部。

主要穴位有太白、阴陵泉、地机等。

2·经络主要特征及功能足太阴脾经与脾脏相关,通过调节水湿代谢、升阳固脱,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等功能。

3·经络病证及治疗方法足太阴脾经的病证包括脾虚、食欲不振、水肿等脾胃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穴位、针灸、调理饮食等。

五、手太阳小肠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指端,沿着手臂外侧走行,经过肩关节到达耳后。

14条经络的总结与归纳

14条经络的总结与归纳

14条经络的总结与归纳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被视为人体内部的“血管系统”。

经络的理论认为,人体内有14条主要经络(也称为经脉),它们在体内穿行、连接、调节气血运行,从而维持人体的健康和平衡。

本文将对这14条经络进行总结与归纳。

第一条经络: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是起始于手大指的指端。

它主要负责肺的功能,调节呼吸和气血循环,是身体抵抗外界病菌入侵的关键。

第二条经络: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手大指的背侧,与手太阴肺经相互连接。

它主要负责大肠的功能,调节排泄和身体的代谢,有助于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

第三条经络: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始于足大趾的背侧。

它主要负责胃的功能,调节消化和吸收,保持体内的营养平衡。

第四条经络: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始于足大趾的内侧。

它主要负责脾的功能,调节消化和吸收,维持体内的水液代谢平衡。

第五条经络: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起始于手小指的内侧。

它主要负责心的功能,调节血液循环和情绪平衡,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第六条经络: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起始于手小指的背侧。

它主要负责小肠的功能,参与胃肠消化、吸收和排泄,维持体内的水液平衡。

第七条经络: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足小指的背侧。

它主要负责膀胱的功能,调节尿液的排泄和排尿的节律,保持体内的水平衡。

第八条经络: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起始于足小指的内侧。

它主要负责肾的功能,参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和水液平衡的调节,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第九条经络: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起始于手小指的掌侧。

它主要负责心包的功能,调节心脏的功能,维持心血管的平衡和能量的循环。

第十条经络: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手无名指与小指之间。

它主要负责三焦的功能,参与体内水液的代谢和调节,维持体内的湿润和温度平衡。

第十一条经络: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起始于足无名指与小指之间。

它主要负责胆囊的功能,参与体内胆汁的分泌和调节,维持胆囊的正常运作。

十二经脉循行图

十二经脉循行图

《十二经脉》动画图劝学网整理■ 简要介绍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

在经脉中又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经有十二条,叫十二经脉,它与脏腑直接相通。

十二经脉分别循行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又与一定的内脏密切联系,各条经脉之间又通过络脉相互沟通,从而使肌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奇经有八条,它不与脏腑直接相通,是“别道奇行”的经脉。

本动画演示了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起于中焦,从肺开始而终于肝经,再复由肝上注于肺,如此循环往复,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

以上流注次序就是气血运行在十二经脉中的次序,如此循环往复,周流不息,以营养全身各处。

01章《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02章《十二经脉》--手阳明大肠经03章《十二经脉》--足太阳膀胱经04章《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05章《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06章《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07章《十二经脉》--手少阴心经08章《十二经脉》--手太阳小肠经09章《十二经脉》--手厥阴心包经10章《十二经脉》--手少阳三焦经11章《十二经脉》--足阳明胃经12章《十二经脉》--足太阴脾经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

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

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脉的分支。

在经脉中又分正经和奇经两大类,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经有十二条,叫十二经脉,它与脏腑直接相通。

十二经脉分别循行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又与一定的内脏密切联系,各条经脉之间又通过络脉相互沟通,从而使肌体的各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

奇经有八条,它不与脏腑直接相通,是“别道奇行”的经脉。

十二经脉是以阴阳来表明它的属性,凡是与脏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内侧的经脉叫做阴经;凡是与腑相连属的,循行在肢体外侧的经脉叫做阳经。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

教你记住人体12条经络(节选自马悦凌《不生病的智慧》)12经络就是人体的天然药库很多初学者都反映,中医的经络学实在太难理解了。

经络是人体天然药库,而要控制这个天赐的宝藏,只需要明白12经络的运行原理就足够了,这就是中医整个经络学说的要素。

12经络上面有三百多个穴位,我们没必要都去记住,现在,你只需跟著我一步步地往下学,就容易多了。

1.先熟悉一下12经络的名称: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2.搞清楚它们为什么要这样称呼?这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

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

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

12条经络在人体的循环路线如图。

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那么这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又是代表什么呢?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太阳是阳气最足的,就像中午的阳光,所以它排在手臂、腿外侧的最外面。

少阳比太阳的阳气要弱一些,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排在外侧的中间。

阳明又比少阳的阳气要弱,就像黎明初现的阳光,就排在了外侧最里面了。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将阴、阳细分到这样的程度呢?就是让你在使用经络时随时注意阴阳的平衡。

这个阴阳的平衡既包括经络与经络之问的阴阳平衡,也包括身体与经络的阴阳平衡,还包括经络与大自然的阴阳平衡。

大肠经

大肠经

鼻翼旁的迎香穴。(交胃经)
2、体内联系: 属大肠,络肺。并与鼻、 下齿有联系
• 3. 循行分布特点
• ①走向和特性:从手走头,为多气多血之 经,卯时(5-7时)气血最旺。 • ②共20穴: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 ③分布于上肢外侧前缘,肩颈部及面颊部。 • ④交接关系:上接手太阴肺经,在对侧鼻 翼旁(迎香穴)处,交于足阳明胃经。
6、臂臑
• 定位: • 曲池上7寸,曲池与 肩髃连线上,三角肌止点 处。
• 主治:①肩臂痛 ②目疾 瘰疬 • 刺灸:直刺或斜刺 0·8~1·5寸。 可灸。
7.肩髃﹡
• 【命名】髃,肩胛骨。该穴主治肩关节诸疾,故名。 • 【定位】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 间凹陷中。 • 【主治】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②瘾疹。 •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可灸。 •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脑卒中后遗症、肩关节周围炎、 枕部和肩胛部诸肌肉的痉挛性疼痛等病症。配条口透承山 主治肩周炎;配合谷、曲池、外关主治上肢不遂。
3.合谷﹡ 原穴
• • • • • 【命名】又名虎口。因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二骨相合,形如峡谷,又 似虎口,故而得名。 【定位】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 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图 3-8)。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耳聋,咽喉肿痛,口眼喎 斜,痄腮;②发热,恶寒,无汗或多汗;③痛经,经闭,滞产;④胃痛,腹 痛,便秘,泄泻,痢疾;⑤半身不遂,小儿惊风;⑥瘾疹。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孕妇不宜针。 【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结膜炎、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炎、 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齿龈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半身不遂、痛 经、闭经、产后血晕、崩漏、多发性神经炎等病症。配太冲主治头痛、三叉 神经痛;配少商主治扁桃腺炎、咽喉炎;配大椎主治感冒、发热;配三阴交 主治月经不调、滞产等。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解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解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解————————————————————————————————作者:————————————————————————————————日期:22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解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一、二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并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大椎),再向下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天鼎→扶突→口禾髎→迎香。

病候:腹痛、肠鸣、泄泻、便秘、咽喉肿痛、齿痛。

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麻木等。

商阳 LI1 井穴,位置:食指桡侧指甲根角的外上方1分处。

三间 LI3 输穴,位置:在第2掌骨桡侧,掌指关节后方凹陷处。

合谷LI4 原穴,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略近第2掌骨中点处。

(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尖下即为该穴。

)曲池 LI11 合穴,位置:在肘横纹桡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臂臑 LI14位置:在曲池穴与肩?穴连线上,当三角肌下端处,曲池穴上7寸处。

肩髃 LI15位置:在三角肌上部中点,锁骨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上臂外展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中是本穴。

)扶突 LI18位置:在颈外侧部,胃经人迎穴的外侧约2横指,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与甲状软骨喉结相平处。

迎香LI20位置:在鼻唇沟中。

3 / 3。

最完整的经络笔记,“手阳明大肠经”

最完整的经络笔记,“手阳明大肠经”

最完整的经络笔记,“手阳明大肠经”经络总纲经络本无难,一体十二分,巧用二分法,阴阳再三分,识得大梗概,经络己全形,过关节,明起点,配官窍,连脏腑,如链之穿珠,岂不易哉!大肠经歌诀食指腋窝大肠经,手臂外侧属阳经消化神经掌控中,它要不痛腹胀痛,便秘口干肩颈痛,体热痔疮加头痛大肠经共二十穴,原穴为合谷穴,络穴为手太阴肺经之列缺穴,是人体阳气盛极的经络,主治阳症实症,也治发热病,与肺经相表里。

穴位: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五腧穴(必记)井穴商阳(退热,醒神开窍)荥穴二间(清泄热证,)输穴三间(输穴主体重节痛)经穴阳溪合穴曲池(疏风清热)大肠经原穴合谷,络穴偏历大肠经俞穴(大肠俞),募穴(天枢),郄穴(温溜)原穴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脏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具体应用是常用的配伍方法,有脏腑原穴相配,原络相配,原俞相配,原合相配。

络穴是络脉在本经分出部位的腧穴,善治表里病。

郄穴常用于治疗本经循行所过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阴经郄穴多用于治疗血分病症,阳经多用于治疗气分病症!俞穴位于背腰部为背俞穴,募穴位于胸腹部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译文:①手阳明大肠经,从食指末端起始(商阳),沿食指桡侧缘(二间、三间)出第一、二掌骨间(合谷)②进入手阳明大肠经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③进入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手五里、臂臑),④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大椎),⑤下入缺盆(锁骨上窝),⑥散络肺,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经络学-针灸大肠经

经络学-针灸大肠经

大 肠
• 20、迎香* (LI20)手、足阳明交 会穴
•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鼻翼外缘中 点旁,当鼻唇沟中。
• [主治]
• (1)鼻塞,鼽衄,鼻息肉。
• (2)口喎,面痒。
• (3)胆道蛔虫。
•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平刺 或斜刺0.3~0.5寸;可灸。
• [现代研究](1)本穴为治疗鼻病 的首选穴,对过敏性鼻炎、鼻前庭 炎和慢性鼻炎均有较好疗效。(2) 针迎香对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有效率 可达70%~90%。
• (2)上肢不遂。
• (3)瘾疹,瘰疬。
•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 0.8~1.5寸;可灸。
大 肠
• 16、巨骨 (LI16)手阳 明、阳蹻交会穴
• [定位]正坐。在肩上 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 胛冈之间凹陷处。
• [主治]
• (1)肩背及上肢疼痛, 上肢 抬举,伸展不便。
• (2)瘰疬,瘿气。
大 肠
• 5、阳溪* (LI5)经穴
• [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在 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 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 之间的凹陷中。
• [主治]
• (1)头痛,目赤肿痛,耳鸣,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
• (2)臂腕疼痛。
•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 灸。
大 肠
• 6、偏历 (LI6)络穴 • [定位]侧腕对掌,伸前臂。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
• 2、二间 (LI2)荥穴 • [定位]侧腕对掌,半握拳。
在食指本节(每二掌指关节) 前,桡侧凹陷处。 • [主治] • (1)目痛,齿痛,鼻衄,咽 喉肿痛,口眼喎斜。 • (2)热病。 • [刺灸法]直刺0.2~0.3寸; 可灸。
• 3、三间* (LI3)输穴 • [定位]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温溜 Wēnliū (LI 6) 郄穴
【定位 Location】面 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的 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温溜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皮 肤→皮下组织 →桡侧腕长伸肌腱 →桡 侧腕短伸肌。浅层布有头静脉,前臂 外侧皮神经和前臂后皮神经。深层在 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肌腱之前 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 Indications】 1.头痛,面肿,口舌肿痛,咽喉肿痛。 2.肠鸣腹痛。 3.肩背痠痛。 【刺法 Method】 直刺0.5~1.0寸。
二、手阳明大肠经
67


(一)经脉循行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 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 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 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 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 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 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 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 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8.下廉 Xiàlián (LI 8)
【定位 Location】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 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 下 4寸
下廉
【 层 次 解 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桡侧腕 短伸肌 → 旋后肌。浅层布有前臂 外侧皮神经和前臂后皮神经。深 层有桡神经深支的分支。 【主治 Indications】 1.肘臂痛。 2.头痛,眩晕,目痛。 3.腹痛,腹胀。 【刺法 Method】 直刺0.5~1.0寸。
巨骨
【主治 Indications】 1.肩背手臂疼痛,不得屈伸。 2.瘰疬,瘿气。 【刺法 Method】 直刺 0.5 ~ 0.8 寸;不可深刺,以 免刺入胸腔造成气胸;或向外 下方斜刺0.5~1.0寸。
17.天鼎 Tiāndǐng (LI 17)
【定位 Location】 在颈外侧部, 胸锁乳突肌后缘 , 当喉结旁,扶突与缺 盆连线中点。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后缘 →斜角肌间隙。浅 层布有颈横神经、颈外静脉和颈阔肌。深层有颈升 动、静脉分支或属支,在斜角肌间隙内有臂丛神经 等结构。 【主治 Indications】 1.咽喉肿痛,暴喑。 2.瘿气,瘰疬。 【刺法 Method】 直刺0.3~0.5寸。
9.上廉 Shànglián (LI 9)
【定位 Location】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 曲池的连线上,肘横纹下3 寸。
上廉
【层次解剖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腱 后方→桡侧腕短伸肌→旋后肌→拇 长展肌。浅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 和前臂后皮神经,浅静脉。深层有 桡神经深支穿旋后肌。 【主治 Indications】 1.肩臂痠痛麻木,半身不遂。 2.腹痛,肠鸣,泄泻。 【刺法 Method】 直刺0.5~1.0寸。
【主治 Indications】 1.咽喉肿痛,颐颔肿,齿痛,耳聋。 2.热病,昏厥。 3.食指麻木。 【配伍 Prescription】 配人中、百会及其它井穴,治中风昏迷。 【刺法 Method】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二间 (LI 2) 荥穴
【定位 Location】 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二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第一蚓状肌腱→食指近节指骨基底部。 浅层神经由桡神经的指背神经与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 有神经双重分布。血管有第一掌背动、静脉的分支和 食指桡侧动、静脉的分支。深层有正中神经的肌支。 【主治 Indications】 1.咳嗽,气喘。 2.胸痛,肩痛 【刺法 Method】 0.2~0.3寸。
13.手五里 Shǒuwǔlǐ (LI 13)
【定位 Location】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 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
手五里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肱肌。浅层布 有臂外侧下皮神经和前臂后皮神 经。深层有桡侧副动、静脉和桡 神经。 【主治 Indications】 肘臂挛急,疼痛,瘰疬。 【刺法 Method】 避开动脉,直刺0.5~1.0寸。
【定位 Location】 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皮 肤 → 皮下组织 → 口轮匝肌。浅层布有 上颌神经的眶下神经分支等结构。深 层有上唇动、静脉和面神经颊支等分 布。 【主治 Indications】 鼻塞,鼻衄,口喎,口噤。 【刺法 Method】 平刺或斜刺0.3~0.5寸。
12.肘髎 Zhǒuliáo (LI 12)
【定位 Location】 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 1寸,当肱骨边缘处。
肘髎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肱桡肌→肱肌。 浅层布有前臂后皮神经等结构。 深层有桡侧副动、静脉的分支 或属支。 【主治 Indications】 1.肘臂疼痛 2.麻木拘挛。 【刺法 Method】直刺0.5~1.0寸。
5.阳溪* Yángxī (LI 5) 经穴
【定位 Location】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 拇指向上翘起时,当 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 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图2-29)。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 → 皮下组织 → 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 之间 → 桡侧腕长伸肌腱的前方。浅层布有 头静脉和桡神经浅支。深层有桡动、静脉 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Indications】 1.咳嗽 气喘 咳血 2.咽喉肿痛 3.肘臂挛痛 【配伍 Prescription】 配偏历、列缺,治腕部腱鞘炎。 【刺法 Method】 直刺0.3~0.5寸。
10.手三里*
【定位 Location】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 与曲池的连线上,肘横 纹下2寸。
手三里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 → 皮下组织 → 桡侧腕长伸肌 → 桡侧腕短 伸肌→指伸肌的前方 →旋后肌。浅层布有前 臂外侧皮神经和前臂后皮神经。深层有桡神 经深支,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Indications】 1.手臂麻痛,肘挛不伸,上肢不遂。 2.齿痛,颊肿。 3.腹痛,腹泻。 4.急性腰扭伤。 【配伍 Prescription】 配足三里,治胃肠病。 【刺法 Method】 直刺0.8~1.2寸。
15.肩髃
*
手阳明、阳蹻交会穴
【定位 Location】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 外展,或向前平伸时, 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 肌腱。浅层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臂外侧上 皮神经。深层有旋肱后动、静脉和腋神经的 分支。 【主治 Indications】 1.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瘿气。 2.瘾疹。 【配伍 Prescription】 配曲池、合谷、外关,治上肢麻木。 【刺法 Method】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天鼎
18.扶突* Fútū (LI 18)
【定位 Location】 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后缘之 间。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 间→颈血管鞘的后缘。浅层布有颈横神经、颈阔 肌。深层有颈血管鞘。 【主治 Indications】 1.咽喉肿痛,暴喑,瘿气,瘰疬 2.咳嗽,气喘。 扶突 【配伍 Prescription】 配天突、合谷,治喑哑。 【刺法 Method】 直刺0.5~0.8寸。

体表路线:起于食指端商阳,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
经肩、颈至头面部,止于对侧鼻旁迎香穴。
主治:1、头面、五官疾患 2、大肠相关病证 3、热病 4、本经所过处疾病
腧穴:单侧20穴
1.商阳* (大肠的井穴 )
【定位 Location】 在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
商阳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 经之指背支和食指桡侧动、静脉与第一掌背动、静脉分 支所形成的动、静脉网。
* 11.曲池
合穴
【定位 Location】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 ,当肘横纹终点与肱骨 外上髁连线中点。
曲池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和桡侧腕短伸 肌→肱桡肌。浅层布有前臂后皮神经,头静 脉的属支。深层有桡神经,桡侧返动、静脉 和桡侧副动、静脉间的吻合支。 【主治 Indications】 1.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头痛,眩 晕,癫狂。 2.手臂肿痛,上肢不遂,瘰疬。 3.瘾疹。 4.腹痛,吐泻。 【配伍 Prescription】 1.配足三里、人迎,治高血压。2.配血海,治 荨麻疹、皮肤瘙痒。 【刺法 Method】 直刺1.0~1.5寸。
4.合谷* 原穴
【定位 Location】 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 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合谷
【层次解剖 Stratified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第一骨间背侧肌→拇收肌。 浅层布有桡神经浅支,手背静脉网桡侧部和 第一掌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尺 神经深支的分支等。 【主治 Indications】 1.头痛,目赤肿痛,齿痛,咽喉肿痛,鼻衄, 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眼喎斜 2.热病,无汗,多汗。 3.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4.指臂痛,上肢不遂。 【配伍 Prescription】 1.配下关、颊车,治牙痛。 2.配列缺、外关、风池、大椎,治感冒头痛。 【刺法 Method】 直刺0.5~1.0寸。孕不宜。
14.臂臑*
【定位 Location】 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 池上7寸。自然垂臂时在 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 【主治 Indications】 1. 肩臂疼痛,颈项拘急, 瘰疬。 2.目 anatomy】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浅层布 有臂外侧上、下皮神经。深层有 肱动脉的肌支。 【配伍 Prescription】 配合谷、二间、光明,治目疾。 【刺法 Method】直刺或向上斜刺 0.8~1.5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