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八周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四周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四周试题2015级高三(上)第四周周考语文试卷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0周周训练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0周周训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四川省宜宾县第一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8年春期四川省宜宾县一中高一年级期末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
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
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
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尴尬”呢?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
无论是《诗经》中的“风雅颂”,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
由于白话新诗“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胡适《谈新诗》)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
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的美丽外衣而已。
过分地强调诗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
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诗歌越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越虚弱。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十周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十周试题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中国古典美学的表述方式中总是有一个“此犹如彼”的通用格式,,。
《礼记·中庸》云:“狂近知,辑近愚。
彼言道不行,即谓中庸之道。
”要避免这两种偏执,只有返归中庸之道。
①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和思维方式②就说后者,引孔子“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捐乎!狂者进取,捐者有所不为也”之言③在中国人看来,这两者都不可取,可取的是它们的中间状态④如孔子阐述的“过犹不及”、“欲速不达”以及“必也狂捐”等命题,采用的都是这种表述格式⑤就是说,“狂”与“捐”的形成,都是背离中庸之道所致⑥“此”与“彼”是指两种极端情况,它们相互对立,但偏离中心则完全相同。
A.⑥①③④②⑤B.⑥③①④②⑤C.④②⑤⑥③①D.④⑥①③②⑤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涟,字文孺。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举廉吏第一,擢户科给事中,转兵科右给事中。
四十八年,神宗疾,不食且半月,皇太子未得见。
涟偕诸给事、御史走谒大学士方从哲,御史左光斗趣从哲问安。
从哲曰:“帝讳疾。
即问,左右不取传。
”涟曰:“昔文潞公问宋仁宗疾,内侍不不肯言。
潞公曰:‘天子起居,汝曹不令宰相知,将毋有他志,速下中书行法。
’公诚日三问,不必见,亦不必上知,第令宫中知廷臣在,事自济。
”越二日,从哲始率廷臣入问。
及帝疾亟,太子尚踌躇宫门外。
涟、光斗遣人语东宫伴读王安:“帝疾甚,不召太子,非帝意。
当力请入侍,尝药视膳,薄暮始还。
”太子深纳之。
八月丙午朔,光宗嗣位。
越四日,不豫。
都人喧言郑贵妃进美姬八人,又使中官崔文升投以利剂,帝一昼夜三四十起。
是时贵妃据乾清宫,与帝所宠李选侍相结。
而帝果趣礼部封贵纪为皇太后。
涟遂劾崔文升用药无状,请推问之。
且曰:“外廷流言,谓陛下兴居无节,侍御蛊惑。
必文升籍口以掩其用药之奸,罪不容死。
至贵妃封号,尤乖典常。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4周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4周试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第二部分:试题班级姓名分数掌握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一)基础知识(1—5题)。
(一题8分,共4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寥.落(liáo)菲.薄(fěi) 喋.血(dié) 长歌当.哭(dàng) B.端倪.(nì) 浸渍.(zì) 租赁.(lìn) 殒.身不恤(yǔn) C.悚.然(shù) 气馁.(něi) 桀骜.(ào) 生杀予.夺(yǔ) D.攒.射(cuán)惩创.(chuāng)拖沓.(tà) 干.练坚决(gān)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款.待(kuǎn)叱.骂(chì)篱.笆(lí)作揖.(yī)B.舔舐.(shì)包袱.(fū)垃圾.(jī)解剖.(pō)C. 嫉.妒(jí)狭隘.(ài)愈.觉(yù)镌.刻(juān)D.譬.如(pì)浅薄.(bó)濒.危(bín)岑.寂(cén)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懒散作风毛骨耸然毫不气馁竞争激烈B. 筚路篮缕波澜壮阔永葆青春初露端倪C.桀骜不驯无端喋血殒身不恤当之无愧D.磨练意志按排工作人才摇篮百折不挠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隔璧款待寒喧胆战心惊B.乘凉解剖煎熬姗姗来迟C.创伤愁怅蛀虫遐思迩想D.歉意罢黜莅临心志健全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
B.2011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创作爱好者聆听了他的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4周训练题 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时间:40分钟,分值:33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9分)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
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
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君臣、父子、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
《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
《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
君子法天,故应“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
《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独立人格。
《象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即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
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
《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
而从上述两句话的关系来看,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
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系统。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周训练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周训练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第二部分:试题命制人:罗泽忠审题人:代兰艳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人文学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不同:在于它以探究人的生存意义和境界为中心,以构建人类精神家园和理想世界为职志。
狄尔泰认为,人文学术包含了事实、命题、价值判断三个层次,其中价值判断是最高层次;人文学术除了它的知识以外,它还会包括一种与价值、理想、规则和塑造未来的目标相联系的价值判断和命令系统的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带有很强的人文性,中国传统学术从本质上说是种人文学术,强调学问对于提升人生境界、加强人格修养的重要意义。
此即人文学术研究的重心和目的所在。
孔子理想中的学者所从事者乃“为己”之学。
所谓“为己”,即“因心以会道”,“以美其身”。
马一浮也说:“学问却要自心体验而后得,不专恃闻见;要变化气质而后成,不偏重才能。
知识、才能是学问之资藉,不即是学问之成就。
学问是要自己证悟,如饮食之于饥饱,全凭自觉,他人替代不得。
”历代儒者正是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从人文典籍中探寻对“道”的体究、证悟,并将其所得以著述或讲学形式传授给后人,由此薪尽火传,文脉得以延续,学术得以发展。
然而,鸦片战争以后,先是器物,再是制度,然后是学术文化。
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的呼声中一步步向西方学习,企图以学术报国的现代学人对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崇拜比西方同行有过之而22无不及。
二十世纪后期以来,电子技术高速发展,信息化、数据化进程加快,各式数据库相继开发、完善。
这为人文学术研究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文学者的知识结构与研究方式,对人文学术研究造成极大冲击,使技术化问题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
所谓人文学术研究的“技术化”,是指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强势渗透下,人文学术研究正在丧失其原初的目的和本质的属性,逐渐沦为外在于人的技术性工序。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5周训练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5周训练题2015级高三上期第五周周练题之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时间:40分钟,分值: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8周周训练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8周周训练试题一、对点练(45分)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拾遗,官名。
我国古代有尚左的传统,一切以左为尊。
唐宋时期都是左官高于右官,那时的左右仆射、左右丞相、左右丞,皆以左官为上。
B.度支,官署名,魏晋时置,掌管全国的财政收支。
长官为度支尚书,隋朝改为民部尚书,唐因避李世民讳,改民部为户部。
C.翰林学士,官名。
唐玄宗时号“翰林供奉”,德宗以后有“内相”之称,唐代后期至清末,其职掌不尽相同。
D.中书舍人,官名。
舍人始于先秦,魏晋时于中书省内置中书通事舍人,南朝沿置,至梁,除通事二字,称中书舍人,隋唐至明清沿置,名称略有变化。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
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
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
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
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汉代于京城设立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B.辟,汉代选官制度,即征召知名人士做官。
官府征召称“征”,皇帝征召称“辟”。
C.公车,汉代为官署名,天下向朝廷上书言事及征召等事,经由此处受理。
D.缞绖,分别指古代用麻布制成的丧服和丧带,即整套丧服,后引申为“服丧”。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习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2周试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第二部分: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拜全球化经济发展之赐,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全球华语市场备受瞩目。
尤其是中国,近几十年来致力推行稳定的对外开放政策,其经济与军事影响力在亚洲已不容忽视。
加上过去一个世纪以来大量移民至东南亚及欧美各地形成的海外华人区,以及着眼中国庞大市场的外商跨国企业,在这几股势力推动下,华语将在21世纪“水到渠成”地成为全球性语言。
语言能否成为全球性语言,与这个语言内在的结构性质、词汇量的多寡、过去是否曾经为伟大文学作品的书写工具、是否成与伟大的文化或宗教联结都无直接关联,这些内在的因素都不能确保一种语言能畅行全球。
语言的扩散势力必须投射在政治、军事与经济领域。
盛唐时期,中国的版图辽阔,汉语便曾扩散至日本、朝鲜、越南;而自18世纪以来,欧洲各国大规模地向美洲移民,殖民帝国的母国以强大的军事、经济和科技力量,有效地支配欧裔移民的官僚及意识形态机构。
这样深入的影响,导致即使19世纪南北美洲民族国家全面兴起,但是英语或西班牙语仍是当地被普遍接受的主要行政用语。
进入20世纪,美国崛起成为世界首要军事与经济超级强国,也同时提升英语作为全球语言的地位。
相对而言,由于中国近代政府对海外移民的消极态度,导致华语地位无法像英语一样随本民族移民影响力遍及全球。
明清以后移居东南亚的华人在政治上与北京完全断绝关系,而且这些华工苦力多半是操着彼此无法沟通的汉语方言的文盲。
至于后来成为中上阶层进入主流社会的华人多半是追随当地殖民者(不管是欧洲或日本)政权,并通晓他们的语言。
以新加坡为例,虽然华人占全国总人口七成以上,但因为立国之初基本上沿袭了英国殖民地政府的政治、经济、行政、法律、科技、教育等典章制度,新加坡政府不选华语(或当时最多华人使用的闽南语言),却改以英语作为国家主导行政语言。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训练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2周周训练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①作为高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中国一脚踏着过去,一脚踏进未来,新老问题同时存在于过去和未来的两个时空中,于是,中国不得不同时操作两种游戏:现代游戏和全球游戏。
就是说,中国的现代性到今天仍然在建构过程中,可同时又已经深深加入了全球游戏,参与建构世界的未来。
双重游戏制造了今天复杂疑难的中国的问题。
②为什么对于今天的问题,思维容易受挫?思维失效的典型表现在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以及历史学等领域的话语变得非常可疑。
比如说,十年前经济学是很受信任的,但是最近几年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声誉大挫,人们发现经济学家并不那么可信。
这不是经济学家的错误,而是长期以来一直使用的那些现代思维框架、概念和方法论可能不再适用新游戏,至少不足以反思新游戏。
有个反潮流的经济学家纳西姆·塔勒布指出:现代知识论的追求本身就非常可疑,现代试图预知未来,确定一切情况,然后建立坚不可摧的秩序或系统,以便应对一切挑战。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一旦遇到未知的挑战,这秩序就变得非常脆弱而崩溃。
塔勒布说,真正能够保证有效生存的思维必须是反脆弱的,能够在不断受挫中受益,能够不确定地应对不确定性。
塔勒布的反脆弱思维几乎就是老子那种行道如水的方法论的当代回声。
在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这种思维应该是更有效的。
③为什么人们总是忘记应该像一个灵活多变的生命那样去思考?关键在于一个时代都有其既定利益的受益者,于是时代的主流观念总是拒绝思想,总是希望人们不要去思想,而去遵循既定观念。
每个时代的既定收益主体希望人们不要去想新的问题,不用去颠覆秩序,以便维持自己的收益。
因此,在一个时代终结的时候,人们总是迅速捍卫某一个对自己有利的立场,回避反思,回避新思想,回避新问题,而直接把立场当成结论。
这就是今天在网络和微博或其他言论空间所看到的那种无思想状态。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十六周训练试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十六周训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与中国社会宗白华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
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
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
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
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
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
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
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
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
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
“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
“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
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
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
三代①的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
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
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
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3周试题不分版本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3周试题不分版本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3周试题第一局部:双向细目表题序题型考点及具体知识点分值设计难度系数能力层级各知识权重一级二级三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知识板块名称题号〔三级〕权重(%)一〔名句默写〕1填空题名句填空〔初中教材〕未赋分0.75 √根底知识2填空题名句填空〔初中教材〕未赋分0.75√3 填空题名句填空〔初中教材〕未赋分0.75√4 填空题名句填空〔初中教材〕未赋分0.75 √5填空题名句填空〔初中教材〕未赋分0.75√6 填空题名句填空〔初中教材〕未赋分0.75 √7 填空题名句填空〔初中教材〕未赋分0.75 √8 填空题名句填空〔初中教材〕未赋分0.75 √9 填空题名句填空〔初中教材〕未赋分0.75 √10 填空题名句填空〔初中教材〕未赋分0.75 √11 填空题名句填空〔初中教材〕未赋分0.75 √二四〔古诗鉴赏〕12填空题、选择题名句填空〔初中教材〕未赋分0.55√古代诗歌三〔文言文阅读〕填空题、选择题实词、虚词及内容理解未赋分0.65 √文言文阅读第二局部:试题一、根底知识1.下面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诞(dàn) 癸(kuí) 殊(shú) 峻(jùn) B.殇(shāng) 稽(jī) 骸(hái) 晤(wù) C.悼(dǎo) 禊(xì) 骋(chěng) 契(qì) D.嗟(jiē) 觞(shāng) 湍(tuān) 曲(qǔ)水2.以下词语中加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群贤毕.至(全)少长咸.集(都)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既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列坐其次.(次序)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3.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茂林修.竹修竹:高高的竹子。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语文上学期第八周 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设计
文学类文本阅读课题文学类文本阅读课时考点、知识点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学习目标(分层建议)一艺学院: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点,熟悉常见题型,总结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硕翰学院教学目标: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点,熟悉常见题型,总结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2、通应考技巧。
A部教学目标: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点,熟悉常见题型,总结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2、通过B部教学目标: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点,熟悉常见题型,总结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2、通过补习部教学目标:1、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高考考点,熟悉常见题型,总结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
2、通重、难点(分层建议)一艺学院教学重点、难点:1. 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 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分类、常见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线索等等)。
硕翰学院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2、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4、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A部教学重点、难点:1、夯实小说及散文的阅读常识。
2、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的方法。
3、感受术表现力。
B部教学重点、难点:1. 小说三要素、小说的分类。
2。
初步把握小说的情节、环境、形象、主题。
类、常见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线索等等)。
学习环节和内容学生活动建议教师活动建教学要点:考纲解读;命题趋势及对策;考题例析。
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考纲解读《考试大纲》明确要求:“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从选材上看,考试大纲明确了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类型及顺序,即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由此可以看出,小说、散文仍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热点体裁。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8周训练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下学期第8周训练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共3小题,9分)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
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
“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
这首先指“能养之孝”,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
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
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即说如果对父母不是由衷地敬爱,那养父母和养牲畜就没有什么差别,在这里,孔子援“敬”入“孝”,拓宽和升华了孝的内容。
孝道于全社会的大力推行,培育、酿造了古代中国灿烂的“养老文明”孝道以养老为本位,将养老作为家庭的主要职责之一,使老年人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受子女的奉养;孝道主张老年人不仅物质上需要帮助,而且精神上要得到慰藉,从而引导家庭养老实现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的统一;孝道不断地将养老、敬老的观念赋予家庭养老,使得家庭养老从家庭行为转变为社会规范,短期行为变成世代相继,家庭养老于是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问题,而是必须做并且必须做好的问题。
孝道由此推动了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古代中国的“养老文明”彰显了人类破解养老问题的“中国路径”,以及这一路径的先进性。
现在社会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必要性。
首先,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变化。
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方式,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而人越老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值得社会尊重,故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们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
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要求臣子对自己尽“忠”而鼓吹百姓们行“孝”,“忠孝”也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七周练习题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七周练习题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选择题答案一律用2B铅笔填涂在“机读部分”处。
―、论述类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
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
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
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
“家风”还是家族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
在传统社会,家风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因族群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不同,侧重会略有不同,但无外乎是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家风是道德教化的口号和家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
有的历史人物,可能和这个家族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因为相同姓氏往往也被说成是本族的祖先。
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姓氏家族本身产生认同。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具体现实,另一个宏观抽象,二者其实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
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也就更容易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上的“浅出”。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家庭、国家的统一。
而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浓厚的家庭情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深入到每个人的血脉当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类文本阅读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
三、知识点考查随着高考语文试卷文学性的强化,散文这种文体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许多感情真挚、文学色彩浓郁、富有时代气息的散文佳作都成了命题者的首选材料。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类考的大多是散文,题型变化不大,难度逐步降低。
但从学生的解题情况看,得分率普遍较低,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不外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学生并不完全明确,以致训练无的放矢;一是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学生未能熟练掌握,以致解题跟着感觉走。
四、高考散文阅读题的解题技巧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旨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贯穿文章始终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散文的材料虽散,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必须围绕作者的思想感情展开。
因此,阅读散文,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宏观把握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从而读懂作者的感悟,领会文章的主旨。
高考试卷中的散文阅读几乎每年都有这方面的命题。
2、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叶圣陶先生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
”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结构就是它的思路的具体展现。
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进行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
阅读散文,要善于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3、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
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
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
这也是阅读散文的基础。
4、正确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相生、象征手法、修辞技法等等,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
高考试题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学生的阅读品位。
所以,阅读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
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
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5、精心组织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试题,一直以主观性测试为主,题型基本不变,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识点上略有不同。
从试题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看,难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数问题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应、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
这就告诉我们,回答问题要善于从原文中抽取关键语句,并根据1、讲练2、帮助脉络,构3、分析找到答题生提高答题目要求进行适当整合,这样才有可能写出精练确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五、解题方法点拨(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类【命题角度】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表现文章思想的词语(语境义)答题步骤为:①本义入手,追根溯源。
根据词语的本义,从上文中找到相关语境。
②关键句子寻线索。
从相关语境中找出包含该词或其近义词的句子,体验其情感。
③思路延伸得情感。
通过类比联想,借鉴同类文章的写作特点找到答案。
【命题角度】2.与本文主旨相关的词语【答题思路】①明确词语地位。
与文章主旨相关的词一般是文章的核心概念,看清它是文章的标题,还是主旨词。
②分析结构抓思路。
理清文章结构,看清作者写了几个层面。
③抓关键词句,概括要点。
从体现几个层面的关键句子入手,抓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3.表达段中、文中核心概念的词语【答题思路】①审清题意明区域。
看清答案从段中找,还是从全文找。
②整体把握,分清层次。
给段落或文章分层次,找全词语的内涵层面。
③锁定关键词。
由体现词语层面的关键词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4.含义特殊、反映深层意义的词语【答题思路】①结合文意定层面。
结合文意,分清该词语包括几个层面的意思。
②立足全文,锁定区域。
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各个区域,锁定关键句。
③归纳概括。
从关键句中找出体现词语层面意思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出答案。
【命题角度】5.需要概括含义要点的词语【答题思路】①明确地位,审清题意。
分析题干要求,看清需要概括含义的词语是文章的标题,还是段落中心词。
②分清层面,概括信息。
立足全文,分清词语包含的层面意思,总结概括出含义要点。
【命题角度】6.有特殊指代义的词语(指代义)【答题思路】①理解词语本义。
所谓词语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理解其本义,才有可能进一步理解其临时含义。
②圈定特殊语境。
圈定特殊语境,即圈定该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
如此,方可能便捷地理解词语的临时含义产生的环境。
③联系语境分析。
联系特殊语境中所写的内容,如背景、目的等,进而分析其“潜台词”,恰当解释词语的临时含义。
【命题角度】7.运用了修辞的词语(修辞义)【答题思路】①理解词语的本义,即词语在词典中的本来意思。
②联系语境析修辞。
任何修辞离开了具体语境,便不能发生作用,显出功能。
故而,联系题干中要求解释的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有效阅读区间),分析它运用了何种修辞格。
③瞻前顾后断深意。
在有效阅读区间内,在该词语的前或后皆有对其进行直接阐释的句子、段落。
抓住了这些阐释性语句、语段,便找到了打开词语修辞义大门的钥匙。
④概览全文看表里。
若在有效阅读区间内没有对须释义的词语的阐释性语句、语段,可联系全文主旨,分析文章表面上(表)写什么,实际上(里)写什么,而后由表及里,联系修辞方法分析该词的修辞义。
【命题角度】8.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答题思路】①锁定有效阅读区间。
根据题干提示,找到需要解释的词语在文中对应的位置,从而缩小搜索答案的范围。
②抓住关键词句分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文本中的相关区间中,一般都有与试题答案相对应的阐述性、表述性词语、句子。
抓住它们,便找到了答案的核心内容。
(二)“表达技巧”鉴赏1.从审题入手,善于从题干及选项中获得答题的信息要善于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准确地找到答题的切入口,从而比较准确地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区间。
在题干中,常常会指明问题的区间和考查目的及要求。
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平时的知识积累和经验,很快找到答题的切入口。
阅读解题的核心是“提取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仅表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题干上,充分发掘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解题的重要途径。
2.掌握答题技巧,从内容上把握答题的要领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方向,这仅仅是答好题的必要前提。
要进一步找准答题的信息区间,筛选并整合答题的内容,还需学会答题技巧,善于借助原文内容,把握答题的要领。
命题所涉及到的信息区间,它可以是一个小节,可以是两个小节,也可以散见于全文的相关区域。
“概括”就是根据命题要求,运用求同思维从不同的信息区间,抽象出相同点。
这是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
有些考生由于寻找相关信息的失误,而导致概括的内容完全脱离命题的要求;由于运用概括方法的不当,而导致概括的内容舍本逐末,或不够全面。
由此可见,掌握准确寻找相关信息的方法,提高分析综合的能力,在概括中注意到概括角度的一致性、涵盖内容的全面性,就能减少答题的失误。
解答表达技巧类试题时,一般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考虑,侧重内容的一般是证明观点,或者增强表达效果,侧重形式的一般是使用什么手法和表现方法?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具体,不要笼统地贴标签。
3.语言的运用,力求准确、精练、概括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以主观表述题为主要的考查形式,要求考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答题目,所以如何组织好答题的语言,把筛选整合好的内容准确、精练、概括地表述出来,就显得非常重要。
①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组织答案。
一般来说,答案所涉及到的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
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就能“抠”出答案来。
当然找出的词语、句子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需经过有效的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比较接近标准答案。
②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从适宜的角度作答。
即:怎么问就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
有时在原文摘取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的内容,但不能从命题者所“问”的角度作答,如果直接使用会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
因此,一定要紧扣题目的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排列组合,特别注意用句式的变换来重组,使之成为与命题提问角度相契合的答案。
③语言表述力求精练。
这对于受字数限制的表述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高度概括的题目,当我们筛选整合好文中的相关信息之后,要把具体、形象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的语言;对于解释、阐述、评价性的题目,我们可删去描述性的修饰语、较长的限制语,或合并同类项,或改字缩词,或使用指代词,使语言的表述高度浓缩,以符合题目的要求。
顺便提醒,对于不受字数限制的题目,不妨多答些(不能过份),在踩“点”给分的批阅方式中才能避免吃亏。
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首先必须理解、把握作品的基本语汇、句段、结构、章法。
其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表述能力,懂得一定的写作技法。
再次是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归纳能力,能根据整体阅读的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文学知识去分析评判作品的相关内容。
同学们只要认真训练,是一定能提高解题能力的。
(三)“表达作用题”类1、人称表达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如下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2、修辞方法类(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这类语句作用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在答题时点名所用的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要明确每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在具体运用中又有些细微的差别,现将《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八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列表如下:比喻生动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夸张表达感情更强烈拟人表达亲切,有情趣对偶整齐,有节奏感排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反问表达鲜明,起强化作用设问突出强调(3)确认修辞手法,明确答题方向后,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3、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