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补充笔记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笔记补充必修三专题六

初中历史笔记补充必修三专题六
性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科学文化发展;引发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
打击西欧封建势力;摧毁天主教精神独裁;促进民族文化、科学、教育的发展;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解除精神枷锁;对资产阶级革命产生影响。
天主教会(教皇权威、教会教义)
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教权、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
提倡
肯定人,个性解放、自由平等
简化仪式,驱逐天主教会势力。
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法权取代君权,公民取代臣民)
指导
人文主义
旗号
采用神学异端的形式
理性批判(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经济
政治
1.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
2.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自由
1.天主教会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
2.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政治
思想
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思想
兴起与发展
发源于意大利,繁盛于西欧
源于德国,迅速波及西欧
源于英国,中心在法国,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后来影响到世纪。
对象
天主教神学(神学世界观)
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鼓励了一些亚洲国家资产阶级进行改造旧社会的斗争。
宗教改革
成熟时期(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既反对封建神学,又反对封建专制,以自由、平等、人权构建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人文主义逐渐走向了成熟
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文艺复兴

九年级上册课堂笔记历史

九年级上册课堂笔记历史

九年级上册课堂笔记历史九年级上册历史课堂笔记(人教版)一、古代亚非文明。

1. 古代埃及。

- 地理位置: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 尼罗河对埃及的重要性。

- 每年定期泛滥,带来肥沃的土壤,使埃及成为“尼罗河的赠礼”。

- 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

- 文明成果。

- 金字塔。

- 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

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也体现了古埃及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和智慧。

-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由图形演变而来。

2. 古代两河流域。

- 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 文明成果。

- 制定者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

- 目的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 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

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 楔形文字: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文字形状像楔子,所以叫楔形文字。

3. 古代印度。

- 种姓制度。

- 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国王、武士和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 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 佛教的创立。

- 创立者是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 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佛教在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主要有北传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再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和南传佛教(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国)。

二、古代欧洲文明。

1. 古代希腊。

- 希腊城邦。

- 特点:“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历史补充知识点

历史补充知识点

历史补充知识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有关战争的成语纸上谈兵——赵括vs白起秦赵长平之战围魏救赵——齐魏桂陵之战卧薪尝胆——夫差vs勾践吴越之战负荆请罪——廉颇&蔺相如将相和问鼎中原——楚庄王楚军逼近东周洛阳退避三舍——楚晋之战晋文公重耳为报答楚国收留之恩,也为诱敌深入,退避楚军三舍窃符救赵——信陵君秦围赵都,魏国怕秦,名义出兵相救实则观望,魏信陵君窃虎符救赵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学习胡人练习骑射三令五申——孙武吴国训练宫女朝秦暮楚——韩赵魏等国攀附楚、秦两大国,谁给好处跟谁图穷匕见——荆轲vs秦始皇荆轲刺秦王老马识途——管仲齐国助燕国北击山戎误入山谷老马实图2、战国时期的战争桂陵之战——魏国派军队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乘魏国国内空虚,直捣魏国都城。

魏军回援,在桂陵中了齐军的埋伏,大败而归。

马陵之战——齐国和魏国交战。

魏国轻敌,在马陵遭到齐军的埋伏,魏军的主力被歼灭。

从此,魏国国力削弱,齐国强大。

长平之战——秦国进攻赵国,赵国老将廉颇坚守不出,消耗秦军力量。

秦军使用反间计,散步谣言,赵国用赵括替换廉颇,赵括只会纸上谈兵,结果在长平(今山西晋城市高平地区)被秦军包围,赵括被射死,40多万赵军被杀或被俘。

5、经济重心南移(1)过程: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②唐中后期(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③南宋时期,经济中心南移完成④宋元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2)原因: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②中原人口南迁,带去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政府扶植,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地区6、宋朝对外贸易转向以海路为主的原因①宋朝时南方在手工业、农业、商品经济发展方面都逐步超越北方②造船业发达,已使用指南针③政治中心南移,北宋都城在开封,南宋都城在临安④由于国家不统一,战乱频繁,北方交通受阻,所以宋代对外贸易以海路为主7、我国古代的民族融合(1)民族融合的形式①民族迁徙: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②联合斗争:各民族联合起来共同反击外来侵略者③和亲:汉元帝时期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⑤册封:唐朝册封回纥首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册封统一六诏的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网;清朝册封达赖、班禅⑥兼并战争: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2)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①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并形成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趋势③辽宋夏金元时期(3)特点:①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②友好交往是主流,扩大了中原文化的影响③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融合的精神支柱④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之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及文化知识同化⑤民族大融合是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8、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没有继续发展的原因(1)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几乎和西方同时产生,但发展缓慢,长期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2)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①农民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商品②封建国家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在国内设立众多关卡,对商品征收重税,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③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④清政府闭关锁国,严格限制海外贸易9、从明朝前期对外友好政策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看今天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1)明朝前期,采取的对外政策是开放友好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高中历史笔记完整版

高中历史笔记完整版

高中历史笔记完整版高中历史笔记一、中国历史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历史包括从原始社会到清朝末年的历史,大约跨越了五千多年。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发展连续、历史传承至今的古老文明古国。

2.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指没有政府、国家、民族等组织形式的社会。

在中国的中原地区,人们开始使用石制工具和陶器,开始谷物种植和养殖畜类,石器文化和陶器文化发达。

3.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指以奴隶为生产工具的社会,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三个主要阶段。

4. 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指以封建地主阶级为主导,以土地为基础,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形态。

中国的封建社会大致分为三个时期:春秋战国、秦汉两代及唐宋两朝。

5. 资本主义社会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由外部影响导致的。

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贸易受到了外部压力,中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萌发。

6. 社会主义社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在中国实施。

1958年-1960年,毛泽东主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但这个政策失败了。

1978年中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也随着改革开放得到了发展。

7. 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农业、科技、教育和文化等领域都实现了快速发展。

二、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指的是古代世界各个文明的发展史。

通常认为古典文明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罗马,但另还有一些被称为草原文明。

2. 中世纪中世纪达到推动欧洲发展的顶峰,它标志着欧洲的文化、宗教和政治性质的重大变化。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篮球因为地域和国家的重要性格出现了许多战争和冲突。

同一时期,伊斯兰教传播到欧洲,逐渐成为欧洲重要的敌人。

3. 近代史近代史是指从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开始的西方历史,大致时间跨越了16至18世纪。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笔记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笔记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笔记,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笔记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笔记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文明的起源- 农业革命的重要性- 城市化的兴起- 早期文明的地理分布2.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3. 两河流域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亚述和巴比伦帝国4.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文明(印度河文明)- 早期印度社会结构5.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 青铜器文化- 封建制度的建立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希腊哲学与文化- 希腊神话与宗教2. 希腊化时期- 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 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融合3. 罗马共和国与帝国-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罗马军事与行政体系- 基督教的兴起与影响三、中世纪的欧洲1. 封建社会- 封建制度的基本原则- 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城市的发展与商业革命2. 教会的权威与影响- 教皇与教会的权力- 十字军东征- 宗教改革的起源3. 中世纪的文化与艺术- 哥特式建筑- 中世纪文学与艺术- 大学的出现与学术发展四、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1.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革新-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2.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与新教的诞生 - 宗教战争与欧洲格局的变化 - 宗教改革对社会的影响五、近代早期的变革与发展1. 君主专制与立宪政体- 君主专制的发展- 英国的光荣革命与议会制度 - 启蒙运动与民主思想的传播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特点- 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 工人阶级的形成与劳工运动3.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主义的兴起- 欧洲的殖民扩张- 帝国主义与世界市场的形成六、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原因与过程- 凡尔赛和约与国际关系- 战后的政治与经济重建2.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战争的转折点与结束- 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3. 冷战与国际关系- 冷战的起源与特点- 核武器竞赛与代理人战争-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文档结束以上是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笔记的主要内容。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笔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笔记
以下是一份七年级下册历史书的笔记,涵盖了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中国的时间:589年。

唐太宗在位期间实施的政策被称为“贞观之治”。

唐玄宗时期发生的动乱是“安史之乱”。

著名的唐诗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 宋元时期
宋朝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在手工业和商业方面。

元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中国的毕昇。

元曲,如《窦娥冤》,是元代文学的重要代表。

3. 明清时期
明朝时期,郑和进行了七次远洋航行。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书还涵盖了更多内容,包括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社会和政治发展等。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建议定期复习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高一历史补充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补充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补充知识点归纳一、古代东亚文明的发展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特点和社会阶级组成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和兼并3. 秦朝的中央集权和统一大一统思想4. 汉朝的政治制度变迁和科举制的实施二、欧洲中世纪封建社会的特征和发展1. 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2. 封建社会的三个等级:贵族、教士和农民3. 封建领主的经济基础和特权三、近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1.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对欧洲社会的影响2. 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3. 经济思想的转变: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4. 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四、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 清朝封建统治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2. 农民起义与辛亥革命3.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五、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战争进程2. 盟军的胜利和战场国家的重建3. 冷战的形成和东西方阵营的对立4. 联合国的成立和世界国际体系的建立六、二战后的中国和世界1. 中共建立新中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进行2.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后果3. 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4.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趋势以上是一些高一历史课程中的补充知识点的归纳,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背后的社会变革。

这些知识点的了解,将对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面对社会实际问题时,都能够更加理性地判断和思考,为个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加强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广泛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全面、科学的历史观,为个人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七年级历史下册笔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笔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笔记
标题:七年级历史下册笔记概览
一、中国古代史部分:
1. 隋唐时期:
-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凿,科举制度的创立,以及隋炀帝的暴政导致隋朝的灭亡。

- 唐朝的建立与发展,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社会繁荣景象,唐朝对外交往的开放政策,如遣唐使的来往。

2. 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
-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及其结束,北宋的建立与中央集权的强化,如实行重文抑武政策,王安石变法等。

- 辽、西夏、金与南宋的并立关系,宋词的发展,以及元朝的建立与行省制度的确立。

二、中国近代史部分:
1. 明清时期:
- 明朝的建立与强化专制统治,郑和下西洋,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以及明末农民战争。

- 清朝的兴起与康乾盛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状况。

2. 近代中国的开端:
-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三、世界历史部分:
1. 中世纪欧洲:
- 封建制度的发展,庄园经济的特点,基督教在欧洲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十字军东征的影响。

2.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工业革命的发生及其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以上内容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主要知识点框架,具体学习时需结合课本详细内容,理解每个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及人物作用,以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念和时空观念。

同时,要注重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历史学习,提升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第10课笔记

历史第10课笔记

历史第10课笔记一、秦的暴政。

1. 赋税沉重。

- 农民要将收获物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

2. 徭役和兵役繁重。

- 修建骊山陵、阿房宫,筑长城等,大量人口被征调服役。

- 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

3. 法律严苛。

- 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 刑法残酷,有车裂、腰斩等。

二、陈胜、吴广起义。

1. 起义原因。

-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 直接原因:戍边误期,按秦律当斩。

2. 起义经过。

- 时间:公元前209年。

- 地点:大泽乡。

- 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 起义军攻占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 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发展到几十万人,但由于秦军的强大,最终失败。

三、项羽、刘邦起义。

1. 巨鹿之战(项羽)- 时间:公元前207年。

- 作战双方:项羽率领的楚军与秦军。

- 特点:项羽以少胜多。

- 成语:破釜沉舟。

- 意义:巨鹿之战消灭了秦军的有生力量,为秦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2. 刘邦入咸阳。

- 刘邦率军直抵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

四、楚汉之争。

1. 时间。

- 公元前206 - 公元前202年。

2. 双方。

- 刘邦和项羽。

3. 性质。

- 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

4. 结果。

- 刘邦胜利,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

历史笔记补充

历史笔记补充

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直接:虎门销烟根本:英侵略者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南京条约:割香港岛,赔2100万元,开放粤夏福宁沪,协商关税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62.8:青浦:李秀成VS洋枪队9:慈溪:击毙华尔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赔2亿两,允许开工厂,增辟通商口岸抗日民族英雄:定远舰管带刘步蟾辛丑条约:赔4.5亿两,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驻军,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中国一大堆反侵略战争失败原因:1社会制度落后2统治者腐败无能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引向资本主义。

洋务运动作用:引进了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他们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维新变法概念:从公车上书(开端)到戊戌政变(失败),经过戊戌变法(高潮)戊戌变法内容: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前提)民族主义:推翻清朝统治(核心)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发展)民生主义:改革土地制度孔教和儒学的区别: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而孔教是统治者假借传统统治人民思想的工具新文化运动背景: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与尊孔复古激烈碰撞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中共的诞生条件)缺陷:对中国文化绝对否定,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五四运动原因:北洋政府黑暗统治、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笔记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笔记

(完整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笔记第一章古代人类与历史1. 人类文明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根据考古学的研究,人类起源于非洲,并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才逐渐形成现代人类。

- 文明的特征:文明是指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高度发展和进步。

2. 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影响- 早期文明的形成:古代文明的发展主要受地理环境、水利条件、农业生产等因素的影响。

- 欧洲古代文明: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古代文明的代表,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亚洲古代文明:中国、印度、埃及等亚洲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也为世界文明的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1. 古代中国的发展与特点- 灿烂的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强调礼仪、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农耕文明的特点:古代中国的发展是以农耕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在古代社会占据重要地位。

2. 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与演变- 夏、商、周三代: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周两代是夏朝后的两个重要王朝。

- 秦汉隋唐:秦朝的统一开启了秦汉时期的高度集权制度,隋唐时期则开启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巅峰。

- 宋元明清:宋朝是南宋与北宋两个时期,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明、清是后来的两个重要王朝。

第三章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1. 世界三大古代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

- 埃及文明: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建立了伟大的古代国家和不朽的金字塔。

- 印度河流域文明:位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文明之一。

2. 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 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的海上贸易网络,连接了中国、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等地。

第四章伟大的变革——都市文明的形成1. 文明的兴起与变革- 都市文明的特点:都市文明是指城市中人口稠密、产业繁盛、物质生活丰富的文明形态。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补充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补充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补充历史是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人类活动、文化形态与变革。

学习历史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不仅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了解我们的祖先的智慧和历史,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预测未来。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是中学历史学科中很重要的一步。

以下是一些有关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的补充内容:一、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智慧与文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贡献。

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起源、轮廓、发展与衰落。

但是,如果你想深入了解黄河流域的智慧与文明,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1.黄河流域的水利工程:黄河流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水利工程的地区之一,如著名的商朝都城-亳的东南面有一条灌溉用的大渠,称为谷河渠,可以为附近的农业生产提供充沛的水源。

2.黄河流域的文化:黄河流域除了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多种文化交汇的地方,如有著名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六朝文化等。

3.黄河流域的民俗文化:历史上的黄河流域深受道教思想、民间传统、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这些文化的传承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了解丝绸之路的背景与历史意义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互通的重要通道之一,对中西文化与经济交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路线、商贸、文化和传播等内容。

但如果你想了解丝绸之路的背景及历史意义,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1.丝绸之路的背景:丝绸之路作为一条大商道的形成、存在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如汉武帝和朝鲜、越南祭,秦始皇对西域各族采用的宽容态度等。

2.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作为古代中西文化与经济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对促进中西文化的繁荣、推动汉朝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三、探究三国时期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文化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汉朝衰落至南北朝之间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历史高中补充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中补充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中补充知识点总结中华民族的形成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当时先民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定居,开始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先民们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

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华夏文明的形成与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密不可分。

在黄河流域,华夏先民进行了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逐渐形成了“封建”社会,这是早期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

黄河流域的先民们还创造了一系列重要的科技成果,如农耕技术、陶器制作技术和青铜器制作技术等,这些成果为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华夏文明进程中还有些重大的事件,比如大禹治水,九州变法和盘古开天等。

这些都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它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逐渐走向封建社会,并且在思想、法律、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农业生产和手工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许多小国和大国,社会呈现出很大的活力。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领域,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思想学派相继兴起,开始了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繁荣时期。

儒家提出了许多可以用来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丰富理论;道家提出了素食、素服、素房、素交等一系列关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规律;墨家强调“兼爱”,主张排斥战争和争执,提倡互相尊重;名家关注社会问题,重视言论自由,讲求实用主义。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给中国古代社会带来了强大推动力,使中国在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与变革。

三、秦汉帝国的统一与繁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创了中国封建制度的先河,并且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革。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实行了许多变法措施,如统一度量衡、铸币、文字、道路交通等。

九年级历史课外补充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课外补充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课外补充知识点历史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关于过去的记录,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深入探索。

在九年级历史课程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如中国古代的统一和分裂、世界的文明交流等。

然而,作为一个广阔而深奥的学科,历史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点值得我们进一步了解。

一、历史的研究方法历史的研究方法是历史学家们在长期的研究中形成的,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历史。

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是史料研究。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通过对文献、考古出土物等史料的分析,可以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然而,史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常常受到限制,历史学家需要通过辨析、对比等手段来判断其可信度。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历史比较研究。

历史比较研究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进行比较,找出共同规律和差异,从而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多样性和世界格局的变迁。

此外,还有历史地理研究、历史逻辑研究等方法,它们使得历史研究更加科学、系统。

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除了中国历史外,我们也应该了解一些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

比如,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变革,它为后来的现代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民为争取独立和自由而进行的斗争,最终使得美国成为第一个独立的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冲突之一,它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影响,导致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革。

二战则是20世纪最具规模和破坏力的战争,不仅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还加速了科技、经济的发展。

三、历史文化的流传历史文化的流传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通过口头和书面传承方式将历史文化代代相传。

比如,中国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希腊罗马神话则是西方古代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们反映了古代希腊罗马人民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

此外,世界各地还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址和文化景观,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等,它们不仅是人类文明的杰作,也是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历史学笔记

历史学笔记

历史学笔记一、史前史1. 人类的起源- 人类起源于非洲,约250万年前。

原始人类居住在洞穴和树林中,以狩猎和采集为生。

- 考古学的发展揭示了人类的进化历程,如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等不同类型的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轨迹。

2. 史前文明- 早期文明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地。

这些文明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为基础,创造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技术,如文字、农业工具、陶器和金属制品等。

3. 古代文明- 古希腊和罗马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文明古国,它们对政治、艺术、哲学、科学和宗教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远东地区的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发展和成就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中世纪- 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和曲折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格局形成了当今西方世界的基本特征。

- 封建制度、教会权力和十字军东征等事件是中世纪欧洲历史的重要特征,对当今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文明在中世纪时期达到了鼎盛,成为了世界上最先进和繁荣的文明之一。

阿拉伯科学家在数学、医学、天文学和化学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3. 亚洲的中世纪- 亚洲地区的中世纪历史主要包括中国、印度、东南亚和中东国家等地区的历史发展。

这些地区的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中世纪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诞生。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科学和文学等领域迎来了一次全面的复兴。

2.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现代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使得全球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爆发,并迅速蔓延到欧洲和世界各地。

3. 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在近现代时期,欧洲列强纷纷进行殖民扩张,将殖民地作为自己的优势资源。

这导致了殖民地人民的剥削和贫困,同时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冲突。

四、当代历史1. 两次世界大战- 20世纪上半叶,世界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课外补充(自己总结)

中考历史课外补充(自己总结)

中考历史课外补充1、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经济实力雄厚,军事技术发达,蓄谋已久。

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

③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2、戊戌变法的影响:(1)特点: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2)影响:①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解放)作用,②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3、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②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为总理;③《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作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④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

⑤1912年元旦,在南京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⑥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⑦1924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

4、五四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5、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是:国共两党合作,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工人农民运动的支持,作战方针的正确性。

6、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7、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①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②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③促成中华民族空前的觉醒与团结。

④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8、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国民党内部政治的腐败、经济的萧条。

9、抗美援朝意义: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10、学习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的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

七年级历史补充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补充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补充知识点历史是我们学习的必修课程之一,它涉及到各个时期的人民、文化和国家的发展。

七年级的历史课程涵盖了很多内容,包括夏商周、秦汉、三国、隋唐等历史时期。

然而,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补充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七年级历史课程补充知识点。

一、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但是不少同学对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不够了解。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最初的文字,是古代的图画文字,例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等,这些图画逐渐演变成为符号。

中文的象形文字,就是从这些图画中发展而来的。

随着时间的变迁,图画逐渐变得抽象化,中文的字形和结构逐渐形成,便是现代汉字。

二、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黑死病是中世纪欧洲一次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它导致了欧洲社会的瘫痪和衰败。

病毒是由老鼠携带的跳蚤传播的。

由于欧洲的城市和村庄密集,跳蚤和老鼠的数量迅速增加,使得疾病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

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次知识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变革。

该时期主要代表了对自然界和人类才能的追求和自我解放。

在这个时期,科学、艺术、文学和哲学等方面都经历了极大的发展,使得欧洲文化和知识产生了突破式的变化。

四、洪水猛兽古代中国的史书中记载了许多怪物和神话生物,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洪水猛兽”。

据说,在远古时期,长江和黄河曾经遭受了洪水袭击,无数人们遇难。

后来,洪水猛兽出现了,它拥有人类的智慧和野兽的能力,凭借它的力量控制着洪水,许多人们因此受救。

五、人权宣言1789年,法国制定了人权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宣布人类基本权利的宪法。

人权宣言明确宣布人民有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等基本权利,这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为人民争取自由和平等权利树立了里程碑。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七年级历史补充知识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多加了解,增长知识,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字词库。

初一历史笔记归纳

初一历史笔记归纳

初一历史笔记归纳【初一历史笔记】一、古代文明时期1.人类起源和早期文明:- 人类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200万年前的非洲;- 最早的人类学名为直立人,大约出现在200万年前;-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 早期人类学会使用火,并开始制作简单的工具;- 在8000年前,人类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实现了食物的永久保存。

2.河流文明和黄河文明:- 河流文明是古代最重要的两个文明之一,主要位于三大河流流域: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黄河文明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种文明,主要位于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黄河流域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中心。

3.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文明出现在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的三个最重要的文明时期是:早王朝时期、中王朝时期和新王朝时期;- 古埃及的主要神庙和金字塔是为法老王而建立的;- 古埃及文明中的象形文字和纸张制造技术是世界上最早的。

二、古代希腊时期1.希腊城邦的特点:- 希腊城邦是一种独特的政治组织形式,城邦包括城市和周围的农村地区;- 城邦是一种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主要有民主制和寡头制两种。

2.雅典的民主制度:- 雅典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也是最早实行民主制度的城邦;- 雅典的民主制度包括:公民大会、民众法庭、市民议会和城邦政府;- 雅典的公民是指具备政治权利的成年男性,约占全体人口的10%左右。

3.希腊的奴隶制度:- 希腊城邦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和手工业;- 奴隶是希腊城邦的劳动力来源,他们被视为财产而非人类;- 奴隶制度在希腊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经济作用;- 奴隶起义是希腊城邦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三、古罗马时期1.古罗马帝国的兴起:- 罗马城建于公元前753年;- 罗马帝国的兴起分为三个阶段:共和国时期、奴隶主政时期和帝国时期;- 共和国时期罗马的政治体制为元老院共和制;- 帝国时期罗马的政治体制为君主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把相应的内容剪下来粘在书上相应的位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①民族融合的因素(方式):(1)民族间的交往促使民族融合(五胡内迁和北人南迁)。

(2)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3)联合斗争,即在反抗各族统治者的剥削压迫的斗争中,各族人民加强联系和友谊(4)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也起到了加速民族融合的作用。

(5)民族之间的战争在客观上也有助于民族融合。

②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少数民族和汉族在语言、服饰、血统、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认同③民族融合的影响:1、使各民族在生产、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趋于一致,增强不同民族间的心理认同;2、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3、使各民族的生产技术相互交流,促进经济发展隋唐时期最主要的特征;繁荣与开放一、繁荣与开放的表现;繁荣表现: 1、政治方面:国家统一,政治长期稳定2、经济繁荣:经济高度繁荣。

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3、文化繁荣:建筑艺术、雕版印刷术、文学艺术等民族关系和谐对外交往活跃,既有国家之间的使节往来,又有民间的频繁交往4、科技领先世界:雕版印刷等开放的表现:(兼容并蓄):1、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极为繁盛2、人员往来:遣唐使,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二、“繁荣与开放”的成因;1.繁荣社会出现的原因:(1)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繁荣;制度创新促进社会进步:三省六部制巩固中央集权,科举制使人才辈出;(2)统治比较清明,关注民生(唐太宗进行赋役制度改革、武则天注重减轻农民负担)(3)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4)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5)科举制的创立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2.“对外开放”社会特征的成因唐朝的繁荣对世界各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下面的请粘在隋唐部分中国古代两种不同“民生”思想的治国实践:(1)重视民生:①战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使秦国经济发展,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②唐朝:唐太宗:强调“存百姓”的思想,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轻徭薄赋、戒奢从简”、“兴科举”,形成“贞观之治”。

武则天:注意减轻农民负担,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贞观遗风唐玄宗:进行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的改革,形成“开元盛世”。

(2)忽视民生:①商纣王大建宫殿苑囿,生活腐朽;作“炮烙之刑”残害百姓;实行“人殉”等残酷的奴隶制。

导致商朝灭亡。

②秦: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引发农民起义。

③隋炀帝暴政,导致隋朝灭亡。

关注民生——近现代西方社会落实民生问题的事例1.法国:(1) 1793年雅各宾派彻底改造法国,全面限价法令。

(2) 拿破仑《民法典》。

2.美国:(1) 《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美国人民的土地问题,使叛乱诸州的黑奴得到了解放。

(2) 罗斯福新政: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

3.日本:明治维新中废除封建身份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教育4.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计划指导;加大基础设施和新型产业的投资和建设,扩大就业机会;推行社会福利制度,改善和保障人民生活;推行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5.苏联:①重视民生:新经济政策;进行工业化建设等。

②忽视民生:斯大林时期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以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等。

5、对民生的认识:①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②民生政策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满足国民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制定民生政策的重要依据。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新经济政策 年11月7日(俄历10月)。

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起义者攻克冬宫,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沙俄政府是二月革命推翻的)的统治,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结果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4)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5)历史意义1、世界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2、他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3、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十月革命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1、坚定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奋斗;2、要走与国情相适应的道路;3、要敢于向旧势力发起挑战。

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变战时共产主义为新经济政策。

(2)内容: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部分国有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3)意义: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人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社会生活改善;新经济政策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特点和精神?特点:从国情出发精神: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2、斯大林模式(1)苏联的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二三十年代): (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人是斯大林 (2)建设成就:①提前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从1928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②“一五”计划完成,1932年, 苏联已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说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为以后粉碎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奠定了物质基础。

(3)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A 、形成的背景:它是在面临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和包围,国内经济和文化条件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B 、特点: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体制。

C 、表现:①经济方面:1、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常常用行政命令,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2、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3、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政治方面:1、严重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开展全国性的“大清洗”运动;2、党政不分,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最后形成高度集权以及斯大林的个人独裁。

D 、后果:这些弊端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评价二三十年代苏联的建设(斯大林模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建设路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强国。

但是,苏联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本身的严重缺点和弊端,以及个人崇拜风气的盛行,成为后来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高的严重阻碍。

1929年经济危机与新政年经济危机年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 ①范围广。

②时间长。

③破坏性大。

(4)影响 经济危机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资本主义各国政局动荡。

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意大利、日本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经济危机的爆发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答:1、我国的经济建设不要盲目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过高过快,而应该有长远眼光,致力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要把发展经济同提高人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相结合,关注民生。

(内容: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以防止因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作用:而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

(4)特点 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5)作用 新政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罗斯福新政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1)改革推动社会发展,我国应不断改革创新,适时调整政策(2)我国应重视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3)我们要完善法制、关注民生。

(4)学习罗斯福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 展不平衡。

(2)德国突袭波兰(开始) 1939年9月1日,德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

英法于9月3日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国突袭苏联(扩大) 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了突然的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3)日本偷袭珍珠港(最大)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等国对日宣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雅尔塔会议 日。

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

③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作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雅尔塔会议①背景:为了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②主要内容: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三个月后参加对日作战。

③作用: 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二战的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5)二战胜利的原因:1、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的战争;2、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是取胜的根本保障。

我们怎样认识战争? 答:(1)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和平,珍爱生命,促进和平与发展。

(2)各国人民加强友好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迎接人类的各种挑战。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目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意图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鼓动英美联合对抗苏联,揭开“冷战”序幕 “北约”与“华约”:1949年5月美国、加拿大和西欧十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北约诞生1955年苏联和东欧国家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华约诞生。

两大对立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开始)。

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美国通过提供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逐步控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3)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