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

面对中国科技落后的艰难局面,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十分重视科技工作,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特别是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使祖国的科技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本课通过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的介绍和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精辟论断的正确性,坚定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本课教学内容收录了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但也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和探究。

其次,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离不开人才的努力,教育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知道新中国的科技文化成就才能更好理解“科教兴国”的深刻涵义。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近两年的历史知识的系统学习,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但是,大多数学生在现行教育体制特别是主科学业负担的压力之下,不太重视历史学科的深入学习,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合作探究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引导和加强。

另外,他们对“两弹一星”、“神舟”系列飞船、籼型杂交水稻等尖端科学技术往往只有模糊而肤浅的认识,也对老一辈科学家默默无闻、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不够理解。

基础知识了解以邓稼先、袁隆平和屠呦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为人类幸福安康做出的动人事迹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获取信息有效利用教材图片和课外网络等资源,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和几位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网络探索通过网络学习,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历史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的成就,学生明白我国有些科技领域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继承传统立志成材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而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杰出科学家为国争光的动人事迹。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本节课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本节课内容,强调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1) 阅读材料:《探索历史》杂志中关于我国科技发展历程的专题文章,了解我国科技事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视频资源:CCTV-10的《科技创新之路》系列节目,观看科学家们是如何进行科研探索的,领略科技创新的魅力。
(3) 科普书籍:推荐学生阅读《科学的极致》、《未来科技》等科普书籍,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未来趋势。
4.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研究性学习等。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本节课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网络、历史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白板等。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历史学科教学平台等。
3. 信息化资源: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相关的电子教材、在线课程、教学课件等。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新人教版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握863计划;邓小平的批示,《863计划纲要》的形成,计划涉及的领域,计划的总体目标,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分析863计划实施的必要性、紧迫性,培养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系民族发展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重、难点】1、863计划的制定2、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学习方法】分析资料、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目标:上网是现代社会人们工作、学习和娱乐的一种新方式。

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计算机网络变成了现实。

你知道网络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吗?网络真的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有百利而无一害吗?地球村是说地球虽然很大,但是由于信息传递越来越方便,大家交流就像在一个小村子里面一样便利,就称地球这个大家庭为“地球村”了。

《人文与社会》二、自主学习,适时点拨:(一)863计划1、年月,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看了这封信后,非常重视,立刻作了批示,因此这项计划被称为2、“863计划”包括哪七个领域:3、1996年国家又将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1、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2、网络是一把,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3、上网的积极作用:三、发现研讨,合作探究:1、中国现在的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钱去发展高新科技的研究?2、找几个高科技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3、你对互联网了解多少?请举例说明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四、小组展示,体验成功:请同学们谈谈在我们黑龙江你是怎样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你是否去过地球村,了解地球村,你对以上的看法有何评论,你是否加入了地球村,发展如何,有无当村长的梦…五、达标检测,巩固练习:1、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项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称之为()A、科教兴国计划B、863计划C、星球大战计划D、尤里卡计划2、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是在()A、19世纪末B、20世纪初C、20世纪末D、21世纪初3、我国科学家建议中共中央要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的发展的真正目的是:()①想出人头地;②想表明他们有远见;③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④受历史使命感的驱使关注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 新人教版

《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材分析《科学技术的成就》是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第一课的内容,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尤其是有些科技研究成果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先后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生等,产生了一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爱国科学家,文化事业的发展成就突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

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

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和“籼型杂交水稻”、青蒿素培育推广的意义、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史料1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部编八下历史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八下历史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主要介绍了中国在“两弹一星”、“七五”、“八六三”计划等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

教材通过详实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科学家在这些领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这些成就对中国的国防和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一些主要成就。

但对于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专业的科技名词和术语,理解起来存在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在“两弹一星”、“七五”、“八六三”计划等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认识这些成就对中国的国防和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家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在“两弹一星”、“七五”、“八六三”计划等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

2.难点: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享学习成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相关内容,掌握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中国在相关科技领域的成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在“两弹一星”、“七五”、“八六三”计划等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成就。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了解的成就,并共同探讨这些成就背后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K12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 新人教版

[K12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 新人教版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让学生了解863计划的涵义及其形成过程。

2.让学生了解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邓小平的批示及863计划涉及的领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图片让学生深切认识掌握我国的科技规划。

2.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网络的利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及语言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会老一辈科学家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系民族发展为已任的爱国主义情感。

2.继承传统立志成材,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863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小树立起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

二.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进入21世纪七十年代后,面对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和各国在科学技术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我国制定实施了“863”计划,并选定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8个学科领域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

在这个阶段,各种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本课所述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就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三.教学重点863 计划的制定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863 计划制定的必要性五.教学准备:1.收集与863计划相关的图片与资料,并制成幻灯片。

2.让学生了解关于网络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出示多媒体:在近现代人类史上,由农业转入工业社会,共发生过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蒸汽时代,主要发明:蒸汽机、火车、轮船。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叶)------电气时代,主要发明:电灯、汽车和飞机。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信息时代,主要发明:电子计算机为核心。

各国为此做出的努力: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西欧“尤里卡计划”;苏联和东欧“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日本“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那么,我们中国该怎么办?【教师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下面请同学们进入自主学习环节,认真阅读教材后思考预习提纲的题目。

人教版政治八下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教案

人教版政治八下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教案

人教版政治八下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科学技术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关注2. 教学重点和难点•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关注3.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工具和实物(如模型、实验器材等)•课堂活动设计•学生参与讨论的题目4. 教学过程4.1 导入(约10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认为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4.2 讲解科学技术的定义和特点(约10分钟)•让学生自由讨论,总结归纳科学技术的定义和特点,并进行整理。

•引导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指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改造自然和创造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

4.3 学生小组分享科学技术成就(约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学技术成就进行分享。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进行科学技术成就的分享,包括成就的内容、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

4.4 教师讲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约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简单的文字说明,介绍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如航天技术、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等,并分别讲解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5 学生参与讨论(约15分钟)•教师提出相关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如“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有利还是不利?”、“科学技术能取代人类的工作吗?”等。

4.6 小结和反思(约10分钟)•教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让学生总结课堂收获和不足之处。

5.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技术创新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关注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6. 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以“科学技术对我生活的影响”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定义和特点,认识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关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说出“863”计划出台的经过;了解“863”涉及的领域、总体目标及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影响;搜集资料、列举计算机网络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了解信息技术的一些知识,增强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技能。

2、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或调查的方式查找并搜集“863”研究成果,提高搜集、整理、展示有效信息的能力;畅想高科技发展的未来,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3、感受科学无所不在,科学创造奇迹;认识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竞争意识;培养勤奋学习、热爱科学的情感,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用科技知识创造美好明天的理想;培养正确的计算机网络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863计划的制定。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问答法(二)讲授新课:863计划是怎样制定出来的?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科学技术的成就(二)”,走进863,感受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幸福和思考。

863计划人类迄今为止,历经了三次科技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在19世纪70年代起,以电力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尤为突出的美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这说明哪个国家在科技革命中占了优势,就会在此后一定时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美国。

,到了70年代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进入新阶段,高新技术的发明和使用层出不穷,令人应接不暇,各国科技竞争更加激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案新人教版
一、863计划
1 .“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
2.《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你对哪些领域较感兴趣?能否向大家介绍你对这些领域的了解?
3.根据课本95页“动脑筋”: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
学生讨论后回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
1.制定:1986年3月
2.必要性
3.成就及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作业布置
简要回答“863”计划及其成就。
教学反思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2..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97页“练一练”,提醒大家凭印象果断书写,然后对照课文订正。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B.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
板书设计
一、“863计划”
教师过渡:在这八个领域里,我国的生物技术已经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学生看看94页“自由阅读卡”。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
指导学生观看课本95页插图,体会邓小平对于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关注。组织讨论:
1.你喜欢上网吗?(·举手示意即可)
2.你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吗?是否愿意遵守?(·举手示意即可)
3.学生分组用“要……”对“不……”的形式诵读96页《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建立后的科技文化成就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某些具体科技成就的原理和意义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某些具体科技成就的原理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历程。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科技成就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原理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文化成就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文化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科技、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人教版政治八下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标准版)

人教版政治八下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标准版)

人教版政治八下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案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知识梳理1、两弹一星:⑴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⑵1966年10月我国成功实现了在预定地点上空核爆炸,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⑶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第五个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⑷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州一号”;XX年我国又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上天。

2、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袁隆平在实践中提出了水稻杂交的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重点难点1、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建国以来,我国相继研制成功了原子弹、氢弹、核导弹;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相继升上太空。

在农业方面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⑴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⑵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中国优秀科学家的纷纷回国⑶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典型例题例:下列那些科技成就不是我国首创的()⑴原子弹⑵中近程地地导弹⑶人造地球卫星⑷载人飞船⑸籼型杂交水稻a.⑴⑵⑶⑷⑸ b.⑴⑵⑶⑷ c.⑵⑶⑷⑸ d.⑶⑷⑸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首先明确发明与研制两个词的不同含义,其次根据教材中的“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和“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等教材内容可知⑴⑵⑶⑷不是我国发明的,而⑸籼型杂交水稻是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的,当属于我国的首创。

答案:b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是在哪一年?()a.1955年 b.1964年 c.1966年 d.1999年2、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c.表明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距世界前列 d.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3、世界上第一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⑵他的这句话体现了他的什么精神?三、列举题列举我国建国后的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下册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 历史 下册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教案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交水稻和“双百”方针;了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相关历史知识。

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3.认识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弹一星”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

难点: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截至2018年9月12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59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44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2019年3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FAST总工程师、研究员姜鹏接受专访时说道,和天马望远镜团队合作,首次成功实现联合观测,这标志着FAST具备了联合组网观测的能力。

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在科学技术上面有哪些成就吗?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二)、讲授新课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1)、原子弹的成功研制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2)、原因:材料一:杜鲁门把眼镜一扔:“要对中共军队使用一切武器!”有记者问:“请问:包括原子弹吧?”他把眼镜一摘:“你听懂了吗!一切,懂吗!”材料二:“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二)教案3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二)教案3 人教新课标版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863计划提出的背景,使学生认识到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从战略角度出发认识计划实施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带动性。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863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国高技术研究开发水平与实力,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竞争意识。

3.通过引用材料使学生感受高科技带给我们全新的生活,更进一步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体会到“创新是每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使用高科技成果的同时,要抵制不良因素的影响,提高自我约束意识,遵守法律和道德规X。

知识与能力1.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863计划涉及的研究领域及总体目标;863计划目前取得的研究成果;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2.通过引导学生对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总体目标、研究成果的分析,提高学生理解、分析现今国家政策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高科技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分组收集成果资料,增强对863计划的感情认识;通过合作研讨形成正确的科学意识。

2.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演示,让学生感受“高技术与我们同行”。

“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

4.在了解863计划取得成果的同时,学生设计未来生活的蓝图。

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1.重点:a.863计划的内容。

b.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产生的影响。

“学生上网是利大还是弊大”,联系学生身边实际,感受网络技术带来的积极影响。

3.难点:863计划涉及的科技领域,学生对科技名词比较难于理解。

4.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领域的视频材料,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选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课前导学1.查找863计划的背景资料及四位科学家的相关材料;2.学生分组准备863计划成果演示材料;3.学生准备辩论活动;板书设计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教学资源1.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教
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的主要成就,包括“两弹一星”、航天成就、杂交水稻和“双百”方针;了解杰出科学家的事迹,包括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相关历史知识。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认识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

重点
“两弹一星”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

难点
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成就的取得,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

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
史料1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史料2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史料3 如图。

教师:“两弹一星”指什么?我国分别是何时取得这些成就的?
学生:“两弹一星”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67年,我国颗氢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③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史料4 如图。

史料5 世界主要有核国家从研制成功原子弹、导弹到研制成功氢弹所需的时间:
国名美国苏联英国中国
时间7年零4个月4年4年零7个月2年零8个月
教师:通过这些史料可以看出,研制核武器,我国科学家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你从邓稼先和钱学森身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我们看到了科学家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教师:“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有什么意义?
学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教师: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学生: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我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粉碎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漫步太空
史料1 如图。

史料2 如图。

教师: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次飞行试验。

②XX年,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③XX年,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杂交水稻
史料1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史料2 如图。

教师: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是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是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何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他被称为什么?
学生:20世纪70年代。

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教师: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后,很快得到推广。

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
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有什么意义?
学生: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青蒿素
史料1 如图。

史料2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

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XX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教师: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

中国哪位科学家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学生:屠呦呦。

教师:20世纪70年代初,青蒿素的发现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其意义有哪些?
学生: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XX年诺贝尔生
理学或医学奖。

教师:中华民族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成就,但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科技大大落后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试分析一下旧中国科技落后、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成就: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发射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原因:这与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

旧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落后导致科技落后。

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中央政府又重视科技,所以发展很快。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史料1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
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教师: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方针?
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教师:“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教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类别名称
长篇小说
话剧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电影
教师:“文化大革命”给中国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整个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绿了祖国大地,文艺工作者迎来了又一个创作的春天。

史料2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我国文化发展最稳定、成果最丰富的时期之一,文化园地展现出姹紫嫣红、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在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电影、曲艺、音乐、舞蹈、摄影、美术等领域,都留下了众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

史料3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走出封闭,融入世界。

1979年,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数量仅有194起、3035人次,XX年为3745起、46778人次。

民间交流、文化贸易也从无到有,不断扩大。

一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和展览,通过产业化运作的方式进入国际文化市场,深受欢迎。

目前,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形成了全方位对外文化交流的新格局。

史料4 XX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XX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教师:结合上述史料,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

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XX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中国作家首获这一奖项。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和成就;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有效解决了人们的吃饭问题;青蒿素类药物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这些成就的取得促进了中
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

在文化领域,同样获得巨大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科技文化成就“两弹一星”漫步太空→增强国防实力籼型杂交水稻→解决粮食问题青蒿素→健康事业保障文化事业的发展“双百”方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